11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死亡病例分析

合集下载

肾综合征出血热21例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21例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21例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发表时间:2012-11-30T15:58:09.5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1期供稿作者:王丽欣[导读] hFRS多以发热、低血压、出血、肾功能损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结合HFRS病原学或抗体检测进行疾病确诊。

王丽欣(辽宁省海城市中心医院 114200)【中图分类号】R32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1-0064-02【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对2006年1月-2006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1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和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生化检验指标。

结果 21例患者中,发热21例、头痛14例、多尿期13例、少尿期12例、恶心呕吐12例、腰痛12例、腹痛8例、腹泻8例、皮肤出血6例等;凝血功能异常6例(28.6%);血小板减少患者21例(100%);肝功能损害患者18例(85.7%);肾功能损害患者12例(57.1%);HFRS IgG、IgM全部阳性。

结论hFRS多以发热、低血压、出血、肾功能损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结合HFRS病原学或抗体检测进行疾病确诊。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流行性出血热主要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WHO在1982年将其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s,HFRS)。

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头痛、低血压、恶心呕吐、出血并伴有肝肾脏损害等[1]。

对2006年1月-2006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1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生化特征,为后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具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6月-2011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1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1990年卫生部制定的《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2]。

肾综合征出血热16例误诊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16例误诊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文抽取廊坊热2 例进行回 5 顾性分析,全部病例符合 1 9 97 年2 月4 日 颁发的《 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 。 ‘ 并经人院 1 后 血清特异性抗体确诊, 统计确诊前的首诊诊断, 其中误诊 1 例, 6 误诊率 6 %。16 例病例男性 11例(68.8%) , 5 例(31.2%) ; 4 女性 年龄 17 ~ 5 岁, 6 误诊时间为 2 一 d。 0 1
淋巴 细胞计数升高者3 例( 1 . %), 88 其中妻1 %者2 例( 1 . %)。 0 25
2. 3 误诊情况 误诊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 4 例 (2 %) ,感染性休克 2 例 5 ( 1 . %, 2 5 其中死亡 1例) , 病毒性肝炎 2 例( 12) %) , 急性肾炎 2 例( 1 . %) , 25 肺感染 1例(6 3%) , . 急性肾功能不全 1例(6 3%) , . 急 性胃肠炎 1例(6 3%) , . 上消化道出血 1例( 6 3%) , . 血小板减少性 紫瘫 1例(6 3%) , . 鼻窦炎 1例(6 3%)。 .
床误诊频繁发生, 文献报告的误诊率相差较大, 可高达8 . %, 65 病
种多达4 一 种阴本组病例误诊率达6 %, 0 6 0 , 4 误诊疾病达 1 种。 0 3. 1 误诊原因分析 3.11 早期表现不 典型, 经验不足 对早期表现或非典型表现缺 诊断 乏认识, 本组病例发热期同时具有“ 三痛”头痛、 ( 腰痛、 眼眶痛) 者仅占2 % ,伴有 “ 5 三红”的仅占1 . %,肾功能正常者占 25 6 5 3 %, 尤其发病早期典型症状尚未表现出来, 且尿蛋白阴性, 因 此肾功能正常时不易想到本病。 3.1.2 缺 乏全面 检查与分析, 思维局限 临床医师在采集病史和 诊断 体格检查时遗漏一些有意义的阳性症状和体征, 如皮肤出血点, 部分病人出血点极不明显, 仅于腋下有个别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若不仔细检查, 很难发现。另外, 容易被某个系统突出的症状、 体 征和化验结果所误导, 缺乏全面分析, 如以恶心、 呕吐、 肝功能损 害为主要表现时, 易误诊为病毒性肝炎, 出现尿蛋白阳性和血尿 时易误诊为急性肾炎, 当出现血小板下降, 皮肤出血点时易误诊 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瘫等。所以应全面分析病史资料, 提高对本病 的认识, 诊断时注意“ 一元论” 原则, 方可减少误诊的发生。 3. 2 减少误诊的措施 临床上出现原因不明的高热, 伴全身中毒症状、 明显的胃肠 道、 类肝炎症状 ;皮肤赫膜广泛充血, 甚至出血, 出血点在软愕赫 膜、 腋下等皮肤皱褶处;早期化验血小板下降、 尿蛋白阳性、 多器 官功能损害, 难以用其他疾病来解释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时, 应 考虑本病的诊断, 同时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 , 及早检查出血热抗 体, 力求做到及时准确的诊断。

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死亡病例分析

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死亡病例分析

内容摘要:作者:李健,王志强,胡茂红,赵仲堂作者:李健,王志强,胡茂红,赵仲堂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死亡原因;鼠类1 材料与方法12 检测方法采用igm捕获elisa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igm捕获胶体金标记试纸条法进行血清学检测,试剂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防治所虫媒病毒室提供。

13 统计分析采用excel和spss 115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整理和分析数据。

2 结果21 发病概况 2004年山东省hfrs共发病3825例,病死33例,2005年发病2390例,病死21例。

与上一流行年度相比,2004年发病率上升557%,病死率上升9545%;2005年发病率下降3813%,病死率上升232%。

22 时间分布 2004和2005年1~9月,hfrs死亡病例数保持在较低水平,从9月份开始死亡病例数明显上升,11月份达到最高峰,以后逐渐减少到较低水平;2004和2005年hfrs 发病存在春、秋冬季2个发病高峰期,2003年春季发病人数多且峰值高,2004和2005年春季发病人数仍超过秋冬季,但秋冬季发病高峰较春季明显高,为山东省自1986年以来秋冬季发病峰值首次超过春季(图1)。

图1 山东省2003~2005年hfrs按月发病曲线图(略)23 地区分布 2004~2005年hfrs病死总人数青岛为19例,潍坊6例,烟台5例,泰安5例,济南4例,临沂3例,淄博3例,滨州2例,莱芜2例,威海2例,日照1例,济宁1例,枣庄1例。

死亡病例主要分布在鲁东南丘陵地区,其次为鲁中南山区。

24 人群分布(1)年龄分布:死亡病例平均年龄5115岁,年龄最小者22岁,最大者77岁(表1)。

(2)性别分布:男性39人,女性15人,两者比值为26:1。

(3)职业分布:死亡病例以农民为主,占7778%(42/54),民工4例,干部职员2例,离退休人员2例,家务待业1例,其他1例。

肾综合征出血热致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

肾综合征出血热致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

2020年9月第27卷第17期肾综合征出血热致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曹丽娇 袁开芬 杨 军 王兴技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由汉坦病毒所引发的以啮齿类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我国疫情最严重,每年报道3万~5万例,占世界总例数的90%以上[1]。

目前,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危重患者的特征和预后的临床研究有限,且疫情受地理环境差异的影响,早期漏诊和误诊患者较多。

现将肾综合征出血热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1例的诊治过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患者男,42岁,因“发热5天,呕吐、腹泻、视物模糊、无尿1天”就诊于芒市人民医院。

患者5天前无明显诱因夜间突然出现发热,伴畏寒,无寒战,未测体温,随后4天发热反复发作,最高达40℃,伴头痛、眼眶部疼痛、胸部及背部刺痛,无咳嗽、咳痰、心悸、胸闷、腹痛、腹泻等不适。

患者曾在当地卫生院就诊,输液治疗2天(具体药物不详)后症状无明显缓解。

患者1天前开始出现恶心,伴频繁呕吐胃内容物8次、解稀水样大便10次,时有腹痛,并出现视物模糊,无黏液、脓血、里急后重感,遂至县中医院就诊。

查体血压下降(具体不详),PLT 8×109/L,肝肾功能损伤,诊断为“休克查因”,给予升压、扩容(3000mL)、抗感染、护肝、止吐、抑酸、护胃等治疗后血压回升,其余症状仍无明显缓解,且出现无尿,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19年9月25日2:35来急诊科就诊。

患者精神、饮食、睡眠进行性变差,几乎不能进食,二便如前所述,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体健,个人史及家族史无殊。

入院后查体:T 38.5℃,P 114次/min,R 23次/min,BP 98/70mmHg。

烦躁,急性病容,颜面、颈部、胸腹部皮肤发红,左侧锁骨下可见抓痕征。

球结膜充血,双眼睑及颜面部水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

口唇及指端发绀,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颈软,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

胸廓无畸形,未触及胸膜摩擦感。

双肺叩诊呈浊音,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啰音。

误诊为肾综合征出血热56例病例分析

误诊为肾综合征出血热56例病例分析

误诊为肾综合征出血热56例病例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经鼠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

临床以急性起病、发热、休克、低血压、出血和肾脏损害等为特征[1]。

我院2008年—2010年收治的发热患者中有56例患者被误诊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现报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56例均为住院患者,男性46例,女性10例,年龄20—71岁,平均42.5岁。

入院前均有发热,发热时间2—10天,伴有头痛、腰痛、周身乏力不适,部分患者有消化道症状及较重的中毒症状。

化验血WBC1.4—36.0×109/L,PLT24—305×109/L,肝功ALT 45例升高,AST升高47例,TBIL升高32例,尿蛋白+~+++、尿BLD阳性39例,LDH、CK升高51例,以疑似肾综合征出血热经门诊收住院或诊断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由下级医院转入我院。

2 结果住院后经过全面系统的检查,最后确诊为立克次体感染27例,败血症6例,恶性疟2例,伤寒2例,上感4例,疑似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5例。

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缓解治愈出院55例,疑似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死亡1例。

3 讨论肾综合征出血热是汉坦病毒引起,是目前临床上表现最为复杂、病情变化最为迅速、可累及全身所有器官和组织的一种疾病。

肾综合征出血热以突然发热起病、发热期临床表现除发热外尚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毛细血管损害症状、肾脏等器官损害表现。

随着病情进展亦可出现一些特殊临床表现,这是造成误诊误治的主要原因[2]。

现分述如下:3.1在一般情况下伤寒和上感与肾综合征出血热不太容易混淆,只是在一些不典型的上感和伤寒病人中可能发生误诊。

伤寒和上感血WBC偏低,尿蛋白阳性(热性蛋白尿),有部分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发病早期血WBC偏低,尿蛋白阳性,类似“感冒”,但伤寒和上感缺少“三红”“三痛”表现,尿BLD阳性少见,热退后症状缓解,只要认真检查,较易鉴别。

3.2立克次体感染、败血症、恶性疟、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症有些病例与肾综合征出血热极易混淆。

流行性出血热合并营养不良综合征11例临床分析

流行性出血热合并营养不良综合征11例临床分析
少 尿 二 期重 叠 的患 者 , 多 尿 早 期 、 在 中期 表 现 明显 , 床 病 死 率 临 高, 预后 差 。 通 过 对 我 院 2 0 0 5年一 2O 0 8年 流 行 性 出血 热 合并
T 降低 , 4 最低为 25 g J . ,, L 游离 降低 , 低为 22 moL 游 最 . p l, 8 /
漠, 嗜睡 , 反应 迟 钝 , 极度 乏 力或 谵 妄 1 1例 ; 固消 化 道症 顽 状: 无食欲 , 频繁恶心 、 呕吐 1 例 ; 1 心血管系统 : 血压 下降 3例 , 最低 8/0mm H ( m H = . 3k a , 05 g 1m g01 P )心率 增快 7例 , 3 最快
离 T 降低 , 4 最低 为 62p l , 甲状腺 素 水平 降低 , . moL 促 / 最低 为
01 1 l /. .5 UL多尿早期 : m 血常规 : 血色素下降 1 例 , 1 最低 6 门; 8gL
红 细 胞 下 降 , 低 2 8×1 L 白细 胞 减 少 8例 , 低 22 最 . 3 02 ; / 最 . X 5
1 . 0
营养不 良综合征 l 例病历的统计 和临床分析 , 1 发现 1 例患者 1 均有不同程度 的垂体功能减退 ,经常规治疗无效 的情况下 , 适 量地应用激素后 , 症状得到缓解 , 降低 了病死率。
1 临 床 资料
2 治 疗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归
根据 出血热危重型特点 , 给予发热期 、 低血压休克期 、 少尿 期相应常规抢救治疗。多尿移行阶段或早期 、 中期合并营养不 良综合征 1 例患者均给予持续吸氧 , 1 稳定 内环境 , 纠正低蛋 白
18 / i, 4 次 mn 心率 减慢 5例 , 最低 3 8次 / i; m n 垂体危 象 3例 , 多

肾综合征出血热案例

肾综合征出血热案例

反射灵敏。颜面、颈、胸部皮肤充血潮红,颈、胸、腋下
抓痕样出血点,牙龈出血,手臂注射处大片皮下瘀斑。双 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律齐,无杂音,左上腹部压痛,
肝脾肋下未及,下肢轻度水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48.3×109/L,N 0.52,L 0.3,异型
淋巴细胞0.18,RBC 6.12×1012/L,Hb160g/L,PLT28×109/L。
及输血浆300ml后血压不回升。推注低分子右旋糖酐400ml后血压逐渐
升至120/80mmHg,急转入我院。患者既往体健,靠田间劳动维持生计, 经常野外活动,居住环境有老鼠。
体格检查:T:38℃,P 114次/分,R 20次/分,收缩压为 90mmHg,舒张压测不出。重病容,呈酒醉貌,神志恍惚。 眼睑结膜水肿,球结膜充血、点状出血。瞳孔等大,对光
病程第七日患者神志欠清,出现呼吸浅快,30次/分,脉 洪大,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大于右侧,且左侧对光反射 迟钝,眼底检查未见出血、渗血,无肢体瘫痪,频繁恶心、
呕吐,呕吐物呈咖啡色。病程第八日导出约700ml血色尿
液,患者呼吸浅快,36次/分,BP78/40mmHg,HR120次/分,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偶出现间停呼吸,于当日下午突然出 现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
肾综合征出血热案例
患者,男,24岁,农民。 主诉:因发热伴头痛、腰痛3天于12月19日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T40℃,伴有头晕、头痛、
腰痛及全身不适,当地诊所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次日肌肉注射
时发现臀部瘀斑,测血压为80/50mmHg,诊断为“出血热”,至当地医 院就诊,当时血压测不出。用升压药[多巴胺、间羟胺(阿拉明)等]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心律失常36例临床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心律失常36例临床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心律失常36例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1-11-23T14:53:01.7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1期供稿作者:王燕[导读] 36例HFRS患者诊断经血清中检出特异性抗一HFRSV—IgM抗体。

王燕 (敦化市医院吉林敦化 133700) 【中图分类号】R54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1-0096-01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重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之一,我院自2005年--2010诊治36例。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36例HFRS患者诊断经血清中检出特异性抗一HFRSV—IgM抗体。

中毒性心肌炎诊断依据为心电图,心肌酶检查。

其中危重病例4例,重型11例,中型2l例。

心律失常在低血压期36例均存在,发生在少尿期23例,多尿早期12例。

1.2临床表现 1.2.1发病原因:低血压休克、中毒性心肌炎、少尿期高血容量综合征、电解质紊乱。

1.2.2主要症状及心脏体征均有心悸、胸闷、乏力、头晕,4例有一过性黑朦。

其中:2例心率145—165次/min,11例心率为120~140次/min,23例心率100—120次,m抽,其中心律不齐有5例;2例心率32—36次,mln,14例心率38~48次/m岫,ll例心率46~54次,耐n,其中心律不齐5例;6例心率70~100次/min,伴心律不齐;其中有l例低血压期心动过速,少屎期心动过缓伴心律不齐。

1.2.3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①心肌酶:LDH 500—2000U/L,HBDH 350一1150 U/L;CK 287一1027U/L,CKMB 39—286 U/L。

1.2.4心电图:①窦性心动过速发生者36例,其中有下壁心肌缺血,完全右柬支传导阻滞l倒;有T渡低平、sT段下移15例;有心律不齐5例。

②窦性心动过缓27铡,其中伴有心律不齐3例,伴偶发室早ST—T异常2例;有sT段下移、低电压、T波低平6例。

实习23案例四一起肾综合征出现血热暴发调查

实习23案例四一起肾综合征出现血热暴发调查

14
Company Logo
• 轻活: • 6、不做农活 • 7、做零活 • 8、烧饭 • 9、收割庄稼
15
Company Logo
• 在对调查资料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归
类。如:轻活中各组的罹患率相似(P>0.05)合 并成一类,总称轻活,与重农活组进行比较分析。 相关计算及分析见实习教程P210.
4
Company Logo
• 本病是由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
性疾病。是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 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分布于欧亚 大陆,但HFRS病毒的传播几乎遍及世界各大洲。
5
Company Logo
• 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 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姬鼠属(主要为黑线姬
病的影响,询问的要点有: • 1、住宿情况:是否在临时草棚中过夜?睡铺的种 类(地铺、土炕、木床等) • 2、农活种类:包括打场、收割、犁地、养牛、种 菜、放羊、拾庄家柴草等。最终将各类工种组合为 九项,每人只进入其中的一项。
13
Company Logo
• 重农活: • 1、在野外临时支搭的草棚留宿 • 2、打场 • 3、割湖草 • 4、犁地 • 5、养牛(饲养员)
一起肾综合征出现血热暴发调查
• 目的:通过课堂讨论和该案例的资料分析,学习现
场资料的分析处理和混杂因素的识别,了解肾综合 征出血热的传播因素。 • 时间:3学时
Company Logo
•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HFRS病毒引起,
由鼠类等传播的自然疫源性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 往此病在中国和日本被称为流行性出血热,在朝鲜 和韩国被称为朝鲜出血热,在前苏联被称为远东出 血热和出血性肾炎,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被称为流 行性肾病。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统一命名为 肾综合征出血热。

11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死亡病例分析

11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死亡病例分析
随 着 血 液 透 析 技 术 的 应 用 , 者 死 亡 率 明 显 下 降 , 仍 有 一 患 但
部 分 患 者 因 各 种 因素 发 生 死 亡 。现 对 我 院 2 0 0 6年 1 1月 ~ 2o 0 8年 1 1 例 HF S死亡 病例 进行 分 析 。 月 1 R
1资 料 与 方 法
12实 验 室检 查 .
染 等 有 害 因 素 影 响 肺 表 面 活 性 物 质 的 合 成 代 , 怖 泡 I 使 I 型 细 胞 合 成 肺 表 面 活 性 物 质 减 少 , 泡 萎 陷 不 张 , 细 山 管 肺 毛
所 有 患 者 经 E IA 法 检 测 抗 一 H IM 阳 性 , LS E F g
所有 病例 均 符合 1 9 — 2 0 《 国流行 性 出 血热 防 治 9 7 0— 4 全 方 案》 断标 准_ 诊 1 I 。 11 . 一般 资料 我 院 20 0 6年 1 月~ 0 8年 1 H R 1 20 月 F S死 亡 病例 1 例 , 1 男 1 0例 , 1例 , 女 年龄 2 ~ 9岁 。全部 为农 民。每年 1 07 1月至 次年 1 死亡共 1 , 月 0例 占死亡 病例总数 的 9 . 病程 5 7d 09 %。 ~ 4例 , 7d以 上 7例 , 中 最 长 1例 为 1 , 出 现 成 人 呼 吸 其 2d 并 窘迫 综合 症 ( RD ) 。所有患 者 发病 5d以内均 未到 正 规 A S 1d 医院接 受 系统治 疗 , 仅使 用退 热 药物 或少 量抗 生 素治疗 。
侵 入 。革 螨或 恙螨 也 可作 为传 播媒 介传 播 本病 。其 发病 机制
目前 认 为 , 病毒 直 接作 用 及 免 疫损 伤 。 本 病理 改 变 是 全身 基

肾综合征出血热14例误诊浅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14例误诊浅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14例误诊浅析【摘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属中的若干型病毒引起的以是啮齿类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由于病毒作用和免疫病理损伤造成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广泛损伤,引起血管活性物质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导致一系列的病理生理过程。

临床上除具发热中毒症状,充血、出血、渗出体征及肾脏损害三大主症外常伴多脏器不同程度的损害,HFRS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呈现多样化,首诊医生如不全面考虑易与其他疾病混淆,造成误诊误治。

因此详细询问病史及流行病学资料,动态观察病情和复查对确定诊断很重要,“三早一就”是治疗该病的重要原则,可降低病死率和缩短病程,望借鉴。

【关键词】出血热误诊原因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属中的若干型病毒引起的以是啮齿类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主要症状有发热、出血、低血压休克、肾衰竭,以及多脏器损害为特征。

所以临床表现呈多样化,易被误诊误治。

为提高认识,我院收集2006年1月~2011年1月份肾综合症出血热误诊病例14例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6例; 平均年龄35岁。

本组病例均有发热、蛋白尿(+~++++)。

尿量减少9例,一过性低血压7例,有出血、充血、渗出体征如皮肤出血点11例、腹泻、腹痛伴呕吐6例,咳嗽、咯痰、喘4例,腰痛、尿蛋白14例,鼻出血3例,WBC升高10例,PLT减少11例,异淋>10%3例,肺部X线检查有斑片状阴影3例,肝脏酶学变化7例。

误诊为败血症1例,急性病毒性肝炎3例,急性胃肠炎6例,急性白血病1例,休克型肺炎3例。

1.2 确诊方法动态观察出现典型临床症状,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IgM捕捉法测定阳性确诊,该方法急性期阳性率达95%以上。

[1]1.3 治疗和转归本组病例确诊后均按照抗病毒并针对休克、尿毒症、肺水肿、出血等等综合系统治疗均治愈。

22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死亡病例危险因素分析

22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死亡病例危险因素分析

22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死亡病例危险因素分析目的探讨影响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以期减少死亡的发生。

方法对200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的129例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其中22例发生死亡者设为死亡组,其余107例未死亡者设为生存组。

收集所有可能引起患者死亡的临床及理化指标,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经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患者年龄、存在基础疾病、器官损伤程度、合并肺内感染、血钠异常为主要的死亡危险因素(P<0.05)。

结论临床医师应熟悉掌握影响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提高诊治水平,积极地采取适当的干预和治疗措施,有助于减少死亡病例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death of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death. Methods From January 1,2002 to December 31,2012 129 cases of severe renal comprehensive syndrome hemorrhagic fever in our hospital with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among them,22 cases of death were set to death group. The remaining 107 cases did not die were set as survival group. Collect all clinical 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icators that may cause the patient’s death,single factor and multi factor non 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death of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Results By single factor and Logistic multi factor analysis,age,underlying disease,organ damage,combined pulmonary infection,blood sodium abnormalities were the major risk factors for death(P<0.05). Conclusion Clinicians should be familiar with the risk factors of death in patients of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improve the level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actively take appropriate intervention measures and treatment,helps to reduce deaths occurred,to improve the chances of survival.[Key words]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Death;Risk factors;Fluid therapy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地方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病情危急,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脑水肿、脑出血24例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脑水肿、脑出血24例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脑水肿、脑出血24例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目前病死率仍在3%—10%,并发脑水肿,脑出血是HFRS疾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占死亡病例中的50%),预后差。

脑水肿、脑出血主要发生在少尿期,移行期和多尿早期。

脑水肿、脑出血可发生在脑的任何部位。

HFRS并发脑水肿、脑出血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易误诊、漏诊和误治。

我院于1994年4月—2007年12月共收治24例HFRS并发脑水肿、脑出血患者现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选择对象24例HFRS并发脑出血患者,男18例,女6例,年龄15—71岁。

其中中型6例,重型12例,危重型6例。

有高血压病史6例。

二诊断标准24例HFRS患者符合1997年颁布的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诊断及分型标准,[1]并由HFRS-ZGW检测确定诊断。

脑水肿、脑出血诊断依据临床表现、颅脑CT确诊。

三临床表现四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2、肾功3、肝功4、血凝常规5、水电解质,酸碱失衡6、胸部X线检查7、ECG:8、脑CT检查9、脑脊液检五其他并发症六治疗转归HFRS并发脑水肿、脑出血患者,根据病情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侧卧位,应用脱水、利尿剂、止血剂(止血芳酸、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6-氨基已酸),输新鲜血,白蛋白,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调免疫功能,血液透析。

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措施[2],每2周为一疗程。

其中16例患者经2个疗程的治疗后,临床症状、上述实验检查指标明显好转,3—5疗程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也明显减轻至基本恢复正常。

4例患者HFRS多器官损害基础上,心脏功能进一步恶化,于入院第4天因反复心功能衰竭而死亡。

另4例于入院第6天因消化道出血不止,自动出院。

24例患者平均住院20天,好转出院6例,治愈出院10例。

七讨论HFRS并发脑水肿、脑出血临床上常见,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损害,通透性增高,血浆渗出,休克缺血缺氧以及少尿期尿毒性,高血容量综合症,急性高血压,脉血管破裂,加之DIC形成,消耗大量凝血因子,血小板减少,继发性纤溶亢进,血液处于低凝状态[3]。

2005~2014年龙城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病学分析

2005~2014年龙城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病学分析

2005~2014年龙城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病学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龙城区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点,为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收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统计的2005~201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资料,病例诊断按照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鼠密度调查采用夹夜法进行分析。

结果龙城区2005~2014年共发生54例HFRS患者,年发病率为10.46/10万~2.42/10万,2013、2014年各死亡1例。

其流行特征龙城区2005~2014年内各乡镇、街均有病例报告,春夏高于秋冬季节,1~5月病例数为36例,占全年发病总数的66.67%。

各年龄和性别均有发病,但30~45岁年龄病例数占总发病病例数37.04%,男女性别比为3.5∶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57.4%。

2014年鼠密度根据监测地区不同分为居民区、野外区鼠密度,居民区鼠密度低于野外区鼠密度。

鼠种均为褐家鼠。

结论针对HFRS必须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疫情。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龙城区自2005年确诊首例HFRS后,该病的发病率呈逐步提升,乃至到高发的趋势变化。

为系统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该区HFRS的发病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对策,有效控制疫情蔓延[1]。

本文对龙城区2005~2014年的HFRS 疫情临床数据进行系统剖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①疫情相关数据:来源于龙城区疾制中心疫情统计数据库。

②人口信息:来源于龙城区统计局官网发布的历年人口数。

③鼠密度资料:主要以2014年度龙城区鼠密度监测数据。

1. 2 研究方法以卫生部(现卫计委)制定的《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1995)作为临床诊断标准。

应用夹夜法调查鼠密度情况。

2 结果2. 1 发病状况分析2005~2014年共收到54例HFRS临床报告,每年发病数、死亡数等数据见表1。

2. 2 流行特征2. 2. 1 区域分布2005年有4个乡镇、1个街道有病例报告,到2014年低,该区各乡镇、街道都出现病例。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20例临床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20例临床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全身微小血管广泛性
损伤 为主 要病变 的急 性传 染病 , 以高热低 血容量 休 克 ,充血 、出血 和急 性 肾功衰 为主要 特 征 ,甚 至导 致机 体发生 多器 官损 伤或衰 竭 。
。 肾综 合 征 出血 热 ( h e mo r r h i  ̄ g i c f e v e r wi t h r e n a l s y n d r o me s ,
MO DS 是指 机体在 经 受严 重损害 ( 如 严重疾 病 、手术 、感 染 、休克 等 )发 生2 4 h 后 同时或序 贯发生2 个 或2 个 以上器 官功能失常 甚至功能 衰竭 的综合征 。MO DS 是一种病 因繁多 ,发病 机制复杂 ,病死率极高
的临床综合征 。是疾病 发展 过程 中极为严重的临床症候群 。 在本组 调查 中 ,出血 、感染 和休克 是H F R S 诱 发MO DS 的基础 ,
生为 治疗 肾综合 征 出血 热并 多器 官功 能衰竭 的 关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关键 词】 肾综 合征 出血 热 ;多 器官功 能 衰竭 ;临床 分析
中图分类号 :R 6 9 2 . 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7 )3 2 - 0 1 2 0 - 0 2
1 2 0 ・临床研 究 ・
N o v e m b e r 2 0 1 7 , V o 1 . 1 5 , N o . 3 2
肾综合征 出血热并发 多器官功 能衰竭2 O 例 临床分析
杨韶 宇
( 本溪市第六 人民医院,辽宁 本溪 1 l 7 0 0 0 )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肾综合 征 出血 热并 多 器官功 能衰竭 的 发生诱 因、 衰竭 器官 数及预 后 的相互 关 系。方 法 回顾 性 分析我 院 2 0 例 肾综合 征 出

肾综合征出血热肝损害10例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肝损害10例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肝损害10例分析
赵彩霞;李志英;李乐天
【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
【年(卷),期】2002(5)2
【摘要】我科自2000年3月-2000年6月共收治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10例,均出现肝功能损害。

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137)
【作者】赵彩霞;李志英;李乐天
【作者单位】065000,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科教科;邯郸市卫生学校;065000,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科教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
【相关文献】
1.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肝损害83例分析 [J], 武威;宫文艳
2.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害误诊10例分析 [J], 张建军;汪明荃
3.甲亢误诊为肝损害10例分析 [J], 韩丽艳;刘艳;郝玲;王丹
4.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肝损害42例分析 [J], 付德才;刘宝奎;惠林茂
5.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肝损害176例分析 [J], 沈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90—2012年溧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分析

1990—2012年溧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分析

1990—2012年溧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携带和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其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染源,主要通过接触宿主动物或其排泄物(尿、粪)、分泌物(唾液)传播的一种病毒性疾病。

为了解溧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科学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现对溧阳市1990—201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源于溧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甲、乙类传染病年报表;人口资料来源于溧阳市统计局《统计年鉴》。

1.2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

2结果2.1发病趋势1990—2012年全市累计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83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68/10万,累计报告死亡18例,病死率为2.15%,死亡率为0.11/10万。

发病率总体呈波浪型下降趋势,见图1。

2.2发病特征2.2.1地区分布1990—2012年全市10个建制镇均有病例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镇有社渚镇(9.06/10万)、上黄镇(7.38/10万)、南渡镇(6.52/10万);发病率较低的镇有溧城镇(2.68/10万)、埭头镇(2.71/10万)、竹箦镇(3.10/10万)。

2.2.2时间分布1990—2012年,溧阳市全年均有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发生,有明显春季(5—7月)发病高峰,发病例数占全部病例的42.89%;有冬季(11月至次年1月)发病小高峰,发病数占总例数的29.75%;9月份报告发病数最少,占报告发病总数的0.96%。

见图2。

2.2.3人群分布1990—2012年溧阳市共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837例,其中男性599例,女性238例,男、女平均发病率分别为6.93/10万、2.83/10万,男女性别发病率之比为2.45∶[KG-*2]1。

发病年龄最小的为9岁,最大的为80岁,以青壮年为主,病例集中在25~60岁,共报告发病684例,占总病例数的81.7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死亡病例分析
作者:南鸣
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第17期
[摘要] 目的:增加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死亡原因的认识,以减少死亡病例的发生。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06年11月~2008年1月11例HFRS死亡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及分析。

结果:死亡病例年龄20~79岁。

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每年11月至次年1月最多,占死亡病例总数的90.9%。

结论:患者病情重、早期误诊、延误治疗时机、治疗不利等,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死亡;分析
[中图分类号]R512.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b)-188-02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以发热、出血及肾损害为特征的一类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是主要宿主及传染源。

近年来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应用,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因各种因素发生死亡。

现对我院2006年11月~2008年1月11例HFRS死亡病例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所有病例均符合1997-02-04《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11月~2008年1月HFRS死亡病例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20~79岁。

全部为农民。

每年11月至次年1月死亡共10例,占死亡病例总数的90.9%。

病程5~7 d 4例,7 d以上7例,其中最长1例为12 d,并出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1 d。

所有患者发病5 d以内均未到正规医院接受系统治疗,仅使用退热药物或少量抗生素治疗。

1.2实验室检查
所有患者经ELISA法检测抗-EHF IgM阳性,BUN36.5~45.2 mmol/L,Cr 455~800
μmol/L,超声提示双肾实质弥漫性损伤。

1.3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每个病例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入院后治疗情况等进行个案调查分析。

2结果
顽固性低血压休克与少尿期重叠合并多脏器衰竭2例,少尿期合并脑出血3例,合并严重感染1例,消化道出血4例,合并ARDS 1例。

3讨论
HFRS是我国目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之一。

本病流行广泛,病死率高,为3%~7%。

其主要传染源为鼠类,主要经鼠的排泄物污染易感者的破损皮肤,病毒从皮肤创口侵入。

鼠的排泄物如污染尘埃或食物,也可经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

革螨或恙螨也可作为传播媒介传播本病。

其发病机制目前认为,病毒直接作用及免疫损伤,基本病理改变是全身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

11例患者中,出血占死亡原因首位,其次为多脏器衰竭,均出现在少尿期。

本病由于病毒及其免疫复合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坏,使血管基底膜暴露,通过激活凝血因子Ⅻ,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诱发DIC[2],从而引起出血。

已激活的因子可相继激活纤溶系统、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和补体系统,产生更多的生物活性物质,加剧组织损伤。

有报道肾综合征出血热休克、少尿期血浆前激肽释放酶活性显著降低,而激肽释放酶活性超出正常人100倍以上[3]。

伴有ARDS时,由于肺组织低灌流、缺氧、水肿、出血、感染等有害因素影响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与代谢,使肺泡II型细胞合成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泡萎陷不张,毛细血管周围压力降低,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血浆外渗到间质,肺顺应性下降,加重呼吸困难和缺氧,导致ARDS的发生[4~6]。

ARDS是在严重的原发疾病基础上,特别是易出现于抢救原发病的过程中治疗措施不当时。

此并发症一旦出现,死亡率极高。

移行期是HFRS患者尿毒症最为严重的时期,此时合并感染往往较重,并且易造成二次肾衰。

并且本期由于患者尿量开始增加、症状逐渐好转,医生及患者易出现麻痹情绪,从而延误治疗,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所观察的11例HFRS死亡患者均为危重型出血热,并且全部为农民,来自离市区较远、交通不便的县城或农村,由于医疗水平及条件所限,早期误诊、误治,远途搬运延误治疗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出现上述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易感人群普及本病的知识,加强非传染病专科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做到本病治疗的“三早一就近”,认真地对每一期、每一并发症及时的做出预防和早期充分治疗是有效降低死亡率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手册》编写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手册[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61-165.
[2]刘泽富.流行性出血热难治性休克27例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2,10(1):54-55.
[3]郭葆丽.流行性出血热血中皮质醇、胰岛素和血糖的动态变化[J].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0,4:269.
[4]刘光中.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治[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247.
[5]关生永,姜艳.流行性出血热40例临床分析[J].医药产业资讯,2006,3(6):72-73.
[6]史志春.肾综合征出血热16例误诊分析.中国现代医生[J].2007,45(14):61.
(收稿日期:2008-05-0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