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特色化建设方案
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意见【最新】
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意见为全面提高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效益,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专业建设水平的全面提高,建设一批特色明显、质量过硬、具有示范作用的高水平精品专业,使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建设和管理能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市场的需要,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现制定本实施办法如下:一、进一步统一思想,高度认识专业建设的重要性,将专业建设纳入到学校主要工作之中。
1、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并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管理工作,将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并与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大对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建设,高起点、严要求。
2、各中等职业学校要主动、切实加强专业建设,把专业建设放到突出位置,加强领导,一把手要亲自负责、落实专业建设的各项工作;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充分认识加强专业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制定相关计划,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校共同推进的新局面,逐步掌握专业建设的整套经验。
3、各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紧密联系、充分依靠企业,推进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技术交流、实验实习设备交流,探索建立学校与企业间的双赢机制,形成企业支持专业建设、学校积极为企业服务的社会氛围。
4、市教育局将加大对重点专业建设的支持力度,通过三重项目对认定的重点专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
二、严格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的管理,科学设置开发专业1、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是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指导性文件,适应于实施高中阶段学历教育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
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群建设策略
专业 群 建 设 整 体 优 势 和 服 务 职 能 的 同时 , 逐 渐 形 成 并 凸 显 中 等 职 业 学 校 自身 办 学 特 色 与 优 势 , 特 色 发 展 、 续 发 展 走 持 的 办 学 路 子 ,从 而 实 现 农 村 中 等 职 业 教 育 和 社 会 经 济 建 设 的 共 同发 展 。 三、 立足 于 校 际联 动 。 发挥 县域 专业 群 效 能 从 系 统 的 角度 看 ,不 同 学 校 又 同处 于一 个 动 态 的 、联 系 的 、发 展 的 系 统之 中 。特 别 是 同 一个 县 域 的 农 村 中等 职 业 学 校. 不仅 在 长 期 的 工作 联 系 中形 成 了 密切 的合 作 关 系 , 而且 在 行 政 区 划 上统 一 归 于 县 教 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领 导 ,便 于 统筹 协 调 管 理 。 因 此 , 积 极 互 赖 的基 础 上 . 过 校 际 联 动 、 源 整 合 、 业 调 在 通 资 专 整 , 成 县 域 内优 势 互 补 、 助 共 赢 的特 色 专业 群 网络 建构 系 形 互 统 大 不 同 于各 自为 阵 的 盲 目办 学 方 式 ,有利 于极 大 地 发挥 农 村 中 等职 业 教 育 县 域 专业 群 的整 体 性 效 能 。这 是 农 村 中等 职 业学 校 由特 色 发展 、 动 发展 逐 步 走 向优 势 发展 、 联 持续 发 展 的
业 不 仅 有较 高 的 办 学水 平 、 明 的办 学 特 色 , 且 获 得 社会 广 鲜 而 泛 的认 同 . 具有 良好 的 社会 声誉 当然 , 个 学 校 有 一 两个 强 一 势 专 业未 必 能 办成 强势 学 校 ,而 任 何学 校 又 不 可 能 把 每个 专 业 都 办 出特 色 ( 时 也 就 不成 其 为 特 色 了 ) 因此 , 专业 发 展 届 , 就
职业技术学校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职业技术学校特色专业建设方案一、前言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职业技术学校需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打造品牌效应。
本文将结合幼儿教育专业,提出职业技术学校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二、市场分析1.行业需求随着国家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幼儿教育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优质幼儿园资源稀缺,家长对幼儿教育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
因此,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就业前景。
2.人才需求幼儿园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教育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沟通能力。
因此,职业技术学校需针对这些需求,培养具备高素质的幼儿教育专业人才。
三、专业建设目标1.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国家教育政策、法规,掌握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2.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善于沟通、合作,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3.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幼儿教育专业品牌,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四、建设措施1.优化课程设置结合市场需求,对幼儿教育专业课程进行优化,增加实践性、创新性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增设亲子教育、特殊教育、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如实习、实训等。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加专业研讨会、学术交流等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投入资金建设现代化的幼儿教育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场所。
与幼儿园、早教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
4.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如演讲比赛、才艺展示、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5.加强校企合作与知名幼儿园、早教机构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幼儿教育专业人才。
湖南省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湖南省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方案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和《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等文件精神,为推动我省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出特色、上水平,特制定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与建设原则1、指导思想按照“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链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充分发挥特色专业的引领作用,引导职业院校培育专业特色和办学特色,形成湖南特色的专业体系和专业建设机制,提升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为我省“四化两型”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2、建设目标对接湖南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特色产业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到2015年,全省建设140个(高职专业70个、中职专业70个)与产业契合度高、校企合作紧密、培养模式先进、办学基础条件好、教学团队水平高、社会服务能力强、数字化资源丰富、学生质量一流、就业优势明显、专业特色鲜明、能有效服务行业企业发展的省内领先、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特色专业,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布局,打造湖南职业教育特色专业群。
3、建设原则——有利于更好地对接产业。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重点支持对接湖南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特色产业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定位与产业岗位群对接,增强专业与区域产业的契合度,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有利于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
根据区域产业(行业)布局调整优化专业布局,明确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大类;特色专业主要从重点建设专业大类中产生,同一学校的同一专业不与示范性特色专业重复立项。
——有利于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江西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17.02.04
•【字号】赣教职成字〔2017〕3号
•【施行日期】2017.02.0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中等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正文
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群建
设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设区市教育局、各省直中职学校:
为进一步优化我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建设一批特色鲜明、适应需求、水平较高、服务产业能力突出的专业群,根据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123工程”的总体安排,决定在“十三五”期间实施“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群建设计划”。
现将《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并积极组织申报。
各设区市教育局请按照省教育厅分配的申报名额推荐申报,省直中职学校每校可申报1-2个特色专业群。
各设区市教育局要指导本地中职学校认真填报申报材料。
学校申报材料装订成册一式15份,连同设区市教育局推荐函一并报省教育厅职成处。
省直学校直接报送省教育厅职成处。
申报材料电子稿请同时报送。
申报材料报送截止时间:2017年3月31日。
联系人:洪丽,电话,*************;电子邮箱:
***************。
附:
江西省高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群计划2016年和2017年度申报名额分配表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
特色专业群
江西省教育厅
2017年2月4日。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随着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普遍将计算机作为办公的必备工具,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硬件维护、网络应用、图文编辑、视频处理和平面设计人材.根据相关调研显示,未来 5 年黑龙江省技术工种人材缺口将达到 80 万,其中就计算机人材的需求仍高居榜首.而由于 XX 市将着力打造新型农业、现代化物流、现代生态旅游、煤灰等产业集群。
随着这些产业集群的发展,对计算机人材缺口将达到 1 万余人,而 XX 的地理位置属于边境城市,吸收外地人材相对艰难,这一缺口仍会增加,这也为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提供了良好契机。
通过近几年对 XX 市社会用人单位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材的要求及原有计算机应用人材的基础分析,预测主要有以下五个岗位群急需人材补充:平面设计及广告设计、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计算机网络组建与设备调试、计算机网站搭建及网页维护、多媒体动漫设计等。
(二)建设基础计算机应用专业作为我校的龙头专业,办学至今历经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已培养毕业生近万人,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人材效益和经济效益,被黑龙江省教育厅正式认定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
作为全市计算机应用和软件技术领域技能型人材培训基地,实施校企合作,已摸索出“职业素质+专业理论+专业实训+特色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
校内现有各类计算机 1037 台、实训室 28 个。
均参照企业生产环境建设,开设的实训项目绝大部份是生产性实训。
首创的学生工作室-—FN 工作室,摹拟实际工作环境,实现了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的有效对接。
此外,校外有宏德广告公司等 6 家合作企业, 10 余种岗位可供学生实习实训.通过定单培养的方式有 5 家本地企业作为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就业基地。
计算机应用专业拥有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
现有专职计算机教师 28 名,本科以上学历占 100%,省学科带头人 1 人,市级骨干教师 1 人,有 23 名教师具备计算机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中等职业学校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和任务书
中等职业学校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制定背景与意义 (2)1.2 方案与任务书编制依据 (4)1.3 方案与任务书适用范围 (5)二、中等职业学校概述 (6)2.1 学校概况 (7)2.2 专业设置情况 (8)2.3 教学资源与设施 (9)三、示范特色专业建设 (10)3.1 专业定位与目标 (10)3.2 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10)3.3 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12)3.4 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13)3.5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4)四、实训基地建设 (15)4.1 实训基地规划与设计 (16)4.2 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 (18)4.3 实训设备与耗材采购 (19)4.4 实训项目开发与实施 (20)4.5 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建设 (22)五、建设任务与分工 (23)5.1 建设任务分解 (25)5.2 责任部门与责任人 (26)六、保障措施 (27)6.1 经费保障 (28)6.2 政策支持与协调 (29)6.3 监督管理与评估机制 (29)6.4 宣传推广与交流合作 (31)一、内容简述本建设方案旨在深入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围绕“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技术技能人才”的总体目标,通过示范特色专业的打造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建设思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依托产业、对接岗位、强化实践、突出创新,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
目标是展示中等职业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一批具备良好的社会声誉、较高的行业认可度、较强的前瞻性和适应性的示范特色专业,并通过改善实训条件,提升学校师资能力和设施水平,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本方案将从专业设置调整、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培养、校企合作深化和信息化教学应用等多个方面出发,构建全面、实际、务实的实训基地,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
江苏省教育厅文件苏教职〔2011〕39号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的通知各市教育局:为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十二五”期间我省将组织实施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
到2015年,全省所有设置专业均达到合格水平,同时面向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创建300个中等职业教育、100个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创建150个中等职业教育、50个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
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新要求,我们委托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两类专业建设标准均设合格、特色、品牌三个标准。
“合格专业建设标准”旨在强化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和建设的规范化,是所有专业均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特色专业建设标准”旨在引导职业学校创建与区域内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或特种行业发展相适应的特色专业。
“品牌专业建设标准”旨在引导职业学校创建通用性强,与区域内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相适应,能够发挥示范作用专业。
现将标准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加强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举措,是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核心环节。
“十二五”期间,各地、各职业学校要不断加强专业建设,认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编制本地、本校专业建设规划,紧紧抓住专业设置与开发、课程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实施与管理、产教结合与校企合作、质量效益等关键环节,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加大投入、加快发展,推动我省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水平跃上新台阶,为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1年,各市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据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合格专业建设标准,对本地区所有现在举办、并有一届毕业生的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进行检查视导。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标准
(6)制订校本教研工作方案,普遍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每年40%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和进修,年均师资培训经费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的8%。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每位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对口实践不少于3个月。
(5)教师为人师表,从严治教,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强,胜任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信息化教学,课堂教学和技能实训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和各种竞赛,具有熟练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
师资培训
(6)立足教学岗位普遍开展校本教研和培训,每年30%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进修。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每位专业教师平均每两年到企业对口实践不少于3个月。
教材选用与开发
(6)有完善的教材选用制度,并严格执行。不使用盗版教材。公共文化基础课程统一使用国规和省推荐教材,专业技能课程70%以上按要求使用国家规划和省推荐教材。
(6)有完善的教材选用和开发制度,不使用盗版教材。公共文化基础课程统一使用国家规划和省推荐教材,专业技能课程60%以上按要求使用国家规划和省推荐教材。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标准
1
二级指标
合格
规范化
示范性
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服务学生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系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服务学生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系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辽宁职业院校级示范专业建设方案-XXX
辽宁职业院校级示范专业建设方案-XXX中等职业教育省级示范专业建设的申报条件包括以下几点:申报学校必须是经省或市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合格及以上水平的学校;申报专业必须经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或审核备案,是学校主干专业,能够覆盖本校两个及以上同类专业,符合我省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具有专业群内引领辐射作用的专业。
此外,申报专业的基本条件还包括达到XXX或有关行业或主管部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设置标准,有3届以上毕业生,在校生数不少于240人。
在此基础上,申报专业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专业基础设施条件良好,专业建设经费投入满足持续发展需要,校内实验、实(实训)设备较先进、数量充足,满足实践教学和改革要求,有国家或省级财政支持建设的相关专业实训基地;校外有校企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充分满足工学结合、顶岗实需求;实训开出率达到95%以上。
其次,教学团队素质较高,具有本行业或专业领域内影响力较大的高素质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师团队知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双师素质”教师达80%以上,有实践能力强、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指导教师团队,任课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占15%~30%。
第三,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人才培养适应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生就业和企业需求明确,前景广阔,具有良好的行业背景和产业背景,当年就业率在90%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70%以上。
专业建设有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服务区域支柱产业、振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成效。
第四,专业建设机制有创新。
学校专业建设已突破传统模式,基本形成了符合人才需求变化的动态调整机制,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发展及服务民生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第五,培养模式改革有成效。
学校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依据培养目标及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以职业活动为主线,有效实施产教结合、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将研究活动与生产实践有机融合,基本构建了校企共同参与的机制和模式,教学模式改革有特色,有成效。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特色化专业建设方案(会计事务专业)
XX省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化专业建设方案(会计事务专业)XXXX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二。
二二年三月第一部分建设基础 (1)一、人才培养条件 (1)(一)基本办学条件 (1)(二)师资队伍建设 (1)(三)教学资源建设 (1)二、人才培养质量 (2)(一)技能大赛成绩 (2)(二)获奖评优情况 (2)(三)就业质量分析 (2)(四)职教高考升学 (2)三、校企合作经验与成效 (3)(一)成立行业协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3)(二)开设订单培养,拓宽专业发展方向 (3)(三)开展社会培训,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3)四、办学优势与特色 (4)(一)产教融合成效显著 (4)(二)技能大赛成绩突出 (4)(三)课程教学资源丰富 (4)(四)科研创新成果丰硕 (4)(五)职业证书考核优异 (5)(六)教师团队素质高超 (5)(七)实训实习条件先进 (5)第二部分建设目标与思路 (7)一、建设目标 (7)二、建设思路 (7)三、预期标志性成果 (8)第三部分建设内容 (10)建设内容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0)一、建设思路与目标 (10)二、建设内容与措施 (10)(一)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0)(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元构建“职教联盟一产业学院一专业建设委员会”三级联动体制机制 (11)(三)创新“双主体、三递进、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12)三、建设经费预算 (13)四、预期效益 (14)建设内容二课程体系建设 (15)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15)二、建设内容与措施 (15)(一)构建“思政领航、项目驱动、双创贯穿”的“岗课赛证”融通专业课程体系 (15)(二)对接技能大赛和“1+X”证书,开发“岗课赛证”融通课程标准.......16(三)实施“混合式+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筑牢“专业课堂”主阵地.16(四)建设智慧财经系列化数字教学资源,探索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开发模式 (17)三、建设经费预算 (18)四'预期效益 (18)建设内容三教学团队建设 (20)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20)二、建设内容与措施 (20)(一)内培外引,打造高水平、结构化专业教学创新团队 (20)(二)建立“四递进、双路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教师梯队 (21)(三)实施“校企人员双向流动”制度,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2)三、建设经费预算 (22)四'预期效益 (23)建设内容四教学设施建设 (24)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24)二、建设内容与措施 (24)(一)对接行业发展,校企共建智慧财经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24)(二)智库引领,协同创新,打造乡村振兴与财税共享服务平台 (25)三、建设经费预算 (26)四'预期效益 (26)建设内容五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27)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27)二、建设内容与措施 (27)(一)建立教学资源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27)(二)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促进师生远程交流学习 (27)(三)强化师生信息化素养,建设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 (27)三、建设经费预算 (28)四'预期效益 (28)建设内容六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 (29)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29)二、建设内容与措施 (29)(一)共建智慧财经职教联盟和产业学院,助力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29(二)推动建设成果转化,推广建设成效经脸 (29)三、建设经费预算 (30)四'预期效益 (30)建设内容七专业质量效益 (31)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31)二、建设内容与措施 (31)(一)健全育人评价机制,推进专业建设持续优化 (31)(二)优化专业发展布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1)(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32)三、建设经费预算 (32)四'预期效益 (33)第四部分建设进度 (34)一、项目筹备阶段(2022年3月―2022年7月) (34)二、项目实施阶段(2022年8月―2024年7月) (34)三、项目总结验收阶段(2024年8月―2024年12月) (34)第五部分经费预算 (35)第六部分保障措施 (36)一、加强组织保障,健全工作机制 (36)二、完善管理制度,优化发展环境 (36)三、争取多元投入,发挥最大效益 (36)四、落实督评诊改,兑现奖惩措施 (36)第七部分预期效益 (37)一、总体预期 (37)二、具体效益 (37)第一部分建设基础一、人才培养条件(一)基本办学条件会计事务专业开设于1996年,于2021年被确定为XX省中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的申报与建设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的申报与建设方案一、背景分析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建设特色专业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关键。
特色专业的建设是以学校所在地区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在教育教学、师资队伍、设施条件等方面形成一定特色的专业方向。
特色专业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二、申报策划1.挖掘地方资源通过调研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特点和产业发展趋势,找出有潜力的产业领域,确定特色专业方向。
可以与当地企业、行业协会、技术研究院所等合作,深入了解相关行业的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
2.市场需求调研开展市场需求调研,了解学生和家长对特色专业的看法和期望。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3.内外部资源整合通过与相关高校、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引入专业资源,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同时,还可以争取相关资金支持,并积极利用各类教育培训项目和社会资源,为特色专业的建设提供支持。
4.专业结构优化根据市场需求和地方产业发展情况,合理调整学校现有专业结构,对资源利用不合理的专业进行整合、并与新建设的特色专业形成互补。
同时,注意避免过度开设重复专业,确保特色专业的独特性和竞争力。
三、建设方案1.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一批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教师,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素质。
同时,鼓励现有教师参加培训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形成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2.课程体系建设根据特色专业的定位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鼓励教师参与课程研发,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实训基地建设特色专业的建设需要与实践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建设和扩大校内外的实训基地,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实际项目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竞争力。
4.行业合作建设通过与行业协会、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深度融合。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实施计划书方案 (2)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实施计划书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我们决定投资兴建一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该学校将致力于培养具备实际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为社会培养一流的技术人才。
二、项目目标1.建立一所现代化、设备先进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培养具备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3.为社会提供一流的职业技术人才。
三、项目内容1.建校规模:计划建设一所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包括教学楼、实验室、实训场地等;2.设备配置:根据具体专业需求,购置适用于各个专业的实验设备、实训设备、智能化技术设备等;3.师资队伍:引进高素质的教师,并提供培训和进修计划,确保教师具备最新的教学知识和技能;4.课程设置:结合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制定适合的课程设置,包括理论课、实践课、实训课等;5.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和就业中心,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保障;6.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学校管理体系,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效果;7.宣传推广:制定宣传推广方案,积极宣传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读。
四、项目进度计划1.前期准备阶段:包括项目立项、项目策划、招标等,计划耗时2个月;2.建设阶段:包括选址、设计、施工等,计划耗时12个月;3.设备配置阶段:购置实验设备、实训设备等,计划耗时1个月;4.师资培训阶段:引进教师并进行培训,计划耗时2个月;5.课程设置阶段:制定课程设置并编写教材,计划耗时1个月;6.校企合作阶段: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建立实习基地和就业中心,计划耗时3个月;7.管理体系建设阶段:制定学校管理制度和规范,计划耗时1个月;8.宣传推广阶段:制定宣传物料、开展校园招聘会等,计划耗时2个月;五、项目风险和对策1.资金风险:根据项目预算,确保资金的充足性,并与银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解决资金问题;2.教师引进和培训风险:通过建立教师引进渠道和提供培训计划,确保招聘到合适的教师,并提升其教学水平;3.课程设置风险:组织专业人士进行课程设计,充分调研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确保课程设置符合实际需求;4.校企合作风险:与企业密切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保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5.管理体系风险: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建立内部审核机制,确保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效果;6.宣传推广风险:制定精心的宣传方案,运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宣传推广,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中职内涵建设方案
中职内涵建设方案为了进一步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中职学校应当积极进行内涵建设。
本方案旨在提出中职内涵建设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以促进中职学校的发展。
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中职学校应当重视师资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师资培养,组织教师参与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2.引进高水平教师和专家,提供良好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增强学校的教学实力。
3.建立师德师风考核制度,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4.建立教师评价制度,对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评价进行综合考核,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二、优化教学设施和实验条件中职学校应当注重教学设施和实验条件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
具体措施包括:1.加大教学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基础设施的条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配置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教学器材,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建立良好的实践实习基地,与企业合作,提供学生实习机会,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
三、开展特色教育项目和实践活动中职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展特色教育项目和实践活动。
具体措施包括:1.推广技能竞赛和实践技能培训,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技能比赛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水平。
2.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3.开展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加强校企合作1.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和实践基地,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实践机会。
2.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发展的机会和挑战,提高就业的自信心和能力。
3.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和评估工作,及时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满意度,为改进教育提供参考。
以上就是中职内涵建设的方案,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设施和实验条件、开展特色教育项目和实践活动、加强校企合作等措施,中职学校可以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的能力。
中职学校专业建设规划
中职学校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专业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实施的载体,专业建设是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
为了进一步全面系统地加强专业建设,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为地方未来产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高技能人才,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结合学校实际发展情况,特制定学校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基本情况目前,学校开设有中职专业10个。
专业涵盖深圳重点发展的物流、文化创意、金融、高新科技为支柱产业群和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适应现代化中心城市功能”的新型产业体系。
其中计算机动漫设计、会计、网络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幼儿教育五个专业是重点建设专业。
总体来看,我校专业建设有以下特点:1、专业建设工作趋于规范。
学校定了《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办法》、《课程教学大纲制订办法》等规章,在专业开发、修订、评估等工作进行了规范。
实施过程中,坚持市场导向,根据社会需求,每年进行一次专业整合、教学计划大纲的修订、课程内容改造及校本教材建设,不断完善专业教学内容,学习领域更贴近工作领域。
同时将专业建设工作纳入学校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考核,使专业建设工作走向了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2、专业培养方向更符合社会需要,特色更加明显。
学校成立了专业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工作小组,按照“转模式、调结构”的要求,对各个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重构,按照“必须、够用、先进”原则,进一步压缩了文化课,加大了实训和一体化教学比例,不同层次实训教学比例普遍达到5:5以上,突出了职业道德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从实施性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师(师傅)的配备、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评价人,校企实现了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方案_计划方案.doc
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方案_计划方案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方案长春水利电力学校一、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遵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及《水利部关于大力发展水利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重点、以质量为生命、以创新为途径,实施校校、校企联合办学方略,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办学模式,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协调发展,凝炼品牌,打造标准,服务示范,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目标服务,为水利中等职业学校示范。
(二)建设目标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完成8个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专业教学体系标准、课程标准的制定;建成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20个实训基地;建设8个符合职业性、开放性内在要求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
在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将学校建成一所具有水利水电特色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三)建设内容1.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筹措资金,对两校区进行改造、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实验条件。
到2010年,扩建教学楼面积27000㎡;建设建材实验室、电厂仿真实验室、水轮机调节实训室、水轮发电机组实训场、继电保护调试实验室、焊接实训场。
学校还将自筹资金配套建设服务于公共课教学的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及相应的设备。
2.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包含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资源建设两个方面。
校园网已完成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的建设任务,覆盖整个校区。
目前已从基础设施建设转向教学资源建设。
包括:一是标准资源库,存储职业标准和证书信息、岗位群需求与核心能力分解信息、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等,为学校制定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提供依据;二是教学资源库,存储各科教学课件、经典案例、精品课程和辅助学习包等,为学校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三是特色资源库,收集中职教育最新的研究成果、教学教法的改革经验、最新行业动态和新派生的岗位信息,为学校先试先行提供理论支持。
浅谈中专生专业特色技能设计培养方案
学科 或行业领域 , 一定培养 目标形成 的课 程体系 、 按 教学运行 模 式和 管理机制 的组合 。让 学生形成 专业特色应该 是 以职业 能力 培养需求 为背 景 , 针对职业 岗位能 力 目标形 成教 学运 行模 式 。在 职业学校专业 目标是培养学生从业 的核心 。 1 专业 的作用 - 2
碗 , 找好饭碗 。 善 3 对 课 程 改革 理 解 , 化 学 生 特 色 技 能 强 ‘ 31 学 生 职业 能 力培 养 . 课 程 改 革 的 根 本 目的 是 要 提 高 学 生 的 能 力 , 强 职 业 竞 争 增 力 。要 通 过 加 强 专 业 建设 , 新 课 程 体 系 , 化 教 学模 式 、 学 内 创 深 教 容、 教学手段 、 教学方法 、 评价体 系等方面 的改革 , 培养学生 的 来 职业道德 , 提高学生 的职业技能 和就业创业能力 。职业学校培养 的学生要有 专业技能 , 日益激 烈的市场竞争 中取胜 , 在 要发挥学 校主战场 、 课程主 渠道的作用 , 在教学 中 、 动中 、 岗实习 中培 活 顶
中 图分 类 号 : 1 G7 2 文献标识码 : C DOI1.99 in17 — 112 1.2 1 :036  ̄. .62 88 . 20 . 2 s s 0 0
根据江苏省专业课改革理论 , 即应用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 的 方法 , 遵循技术 型 、 技能型人才 职业 能力形成 规律 , 培养学生 的专 业能力 。近年来 , 根据我校学生状况 , 多学 生在 校实训 期间 , 许 对 技能学 习与操作方 面 , 表现不积极 , 至有 部分 同学 对实习技能 甚 的兴 趣只能保 留在一开始 , 不能始终如一 , 到后 面技 能水平 一般 , 更 有甚者会 操作 , 因为操作 是一个连 贯性 的动作 , 如果在 某一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特色化建设计划根据《关于实施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特色化建设计划的通知》要求,为引领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错位、差异、特色发展,优化专业布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决定实施全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特色化建设计划。
现就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凝练专业特色,建设一批校企合作紧密、培养模式先进、办学条件优良、质量效益显著的特色化专业,进一步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基础能力和发展水平,有效引领和带动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二、建设目标围绕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要求,集中力量建设40个左右省、市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化专业。
经过3年左右努力,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技术创新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显著提升,建成一批优势明显、特色显著、走在全国前列的特色化专业。
三、建设内容(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工匠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紧密对接区域产业与行业企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双主体”育人长效机制,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深入实施中国特色学徒制,校企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实现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技能评价、鉴定一体化。
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推进“课堂革命”。
鼓励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入国际先进的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体系、教学标准等,培养适合“走出去”的技术技能人才。
形成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验做法。
(二)课程体系建设。
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探索“岗课赛证”融合,对接职业标准,构建适应区域产业升级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
积极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与课程标准融通。
深入推进校企联合开发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等为主线确定课程结构,以专业核心技能和成熟的先进技术为主线确定课程内容,将企业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环节。
深化教材改革,广泛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
以“信息技术+”升级传统专业,发展数字经济催生的新兴专业。
充分考虑信息化时代对工作岗位的影响,全面改造升级传统课程。
建设一批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
(三)教学团队建设。
校企合作组建高水平、结构化专业教学创新团队,探索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和技术服务能力。
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专业课教师每年至少累计1个月参与企业实践或实训,吸纳来自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相应比例的教学任务。
突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加强青年名师培养,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
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
专业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70%以上。
培育一批在区域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名师和团队。
(四)教学设施建设。
配备先进的实训实验设施,实训设备的种类、数量和实训场地、工位能高水平满足实践性教学需要,并保持较高的使用率。
建有能模拟生产一线或就业岗位环境的“技能教室”,能够满足专业核心技能训练需求。
校内专业实训中心具有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评价或鉴定、技能竞赛和社会服务等功能,课余时间对全体学生开放,并有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开展实训和技能训练。
校外有不少于3个较为固定的大中型实习企业。
建设一批校内外产教融合式多功能实习实训设施。
(五)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组织教学,建立教学资源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建立校域内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优质课程、课件、微课等资源网络共享,促进专业教师网上交流和专业学生远程学习。
重视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引入与之相适应的虚拟仿真教学、数字化实训、远程实时教育等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建成一批面向社会开放、具有先进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六)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
在服务能力方面成为一定区域内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与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或战略新兴产业相适应,以技术技能积累为纽带,积极主动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
在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和办出特色方面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通过专业联盟、专业建设指导、教师交流、对口培训、资源共享等多种形式,对口支援和带动同类学校相关专业建设;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专业建设规划和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资源向其他学校相关专业开放;定期举办专业教学现场会,发布成果,推广经验。
产生一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标志性成果。
(七)专业质量效益提高。
建立健全“政行企校”、研究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专业育人评价机制,专业建设持续优化升级。
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原则上不低于300人,每年承担的社会培训人次达到学历教育在校生人数2倍以上,学历教育毕业生中90%以上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资格证书,对口就业率达80%以上;在校生对专业学习的满意度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建立学生技能竞赛机制,实现参赛学生全覆盖,并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奖;具备举办市级以上专业技能竞赛的能力,并能承担市级以上专业教师素质提高培训工作任务。
教师和学生在企业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方面的参与度较高,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申报条件(一)申报学校为独立设置的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应为省教育厅备案招生的专业(含“三二连读”中职段专业)。
申报专业应着重面向我市“四强”产业及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等重大工程,也可面向区域其他支柱性产业或新兴战略产业。
(二)申报专业在以下10项标志性成果中有不少于6项:1.申报专业为省中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项目或国家示范性专业或市特色专业,新版专业目录中专业更名、合并、拆分、归属调整的予以认可。
2.申报专业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符合区域内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规划,服务能力强、效果好。
3.本专业承担面向社会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
4.本专业教师主持市级及以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5.本专业牵头或参与制定省级及以上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教学指导方案),或有主编教材入选“规划教材。
6.本专业承担省级及以上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且成效明显(仅包括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现代学徒制、“1+X”证书制度试点)。
7.本专业教师近五年获得过市级及以上奖励(仅包括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职班主任能力比赛,名师、名校长,省青年技能名师)。
8.本专业教师承担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或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第一主持单位)。
9.本专业获得近两届省级及以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包括参与单位,列前三位),或获得省级及以上教材建设奖(主编为申报专业专任教师)。
10.本专业学生近五年在市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得过奖励(仅包括全国或省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
(三)申报学校如已经立项为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化专业的自动入选全市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化专业。
每所学校可申报5个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化专业。
(四)专业近3年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1.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或群体事件;2.有严重违规办学、违规实习行为,或出现教师师德失范行为,产生不良社会影响;3.在政府资助或奖励项目中有违规操作或其他弄虚作假行为;4.有其他严重违规行为,造成社会不良影响。
五、工作程序(一)学校申报。
符合申报条件的学校自愿申报,按要求向市教育局提交申报材料。
(二)遴选上报。
根据省教育厅建设计划,在统筹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布局的基础上,市教育局组织专家进行评审、遴选和上报,参加省特色化专业立项评选。
对未能立项省特色化专业立项建设的,将择优转为市特色化专业进行培育建设。
六、申报要求各学校按要求提交《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化专业申报书》、《全市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化专业申报汇总表》及《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化专业建设方案》,相关材料加盖公章(各一式5份,双面打印,A4纸装订)报送至市教育局,材料电子版于10月20日前发送至邮箱,纸质材料报送时间另行通知。
七、实施管理(一)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
省、市特色化专业建设周期均为3年,省教育厅将遴选300个左右专业立项建设。
我市将结合省特色化专业立项建设情况,计划建设20个左右的市特色化专业(含市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立项建设的特色化专业)。
(二)项目立项后,学校要完善专业建设方案,编制任务书,经区县教体局、财政局审核并报市教育局、市财政局核准后,正式启动项目建设。
项目学校专业要深化改革创新,聚焦建设任务,健全责任机制,扎实推进建设,确保工作成效。
(三)各区县要加强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落实建设任务,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市教育局负责学校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审核论证,对项目建设指导、监督,实施过程性监管。
(四)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建立绩效评价机制,组织开展中期检查和验收评估,加强过程管理和监督。
对资金筹措有力、建设成效显著的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对资金筹措不力、实施进展缓慢、建设实效有限的项目,提出警告并酌减资金支持额度。
出现重大问题,经整改仍无改善的项目,中止项目建设。
建设期满,通过验收评估的专业,将分别认定为“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化专业”。
(五)项目建设资金由区县财政投入、举办单位投入、学校自筹和社会资金支持等为主。
新增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向职业教育倾斜,确保建设期内实际安排项目学校的年生均拨款标准(不含上级专项资金)根据学校建设需要逐步提高,不得下降。
根据《实施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特色化建设计划的通知》要求,市财政将结合中央、省资金补助情况给予支持,建设期内分年度拨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