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打官司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菊打官司》中的色彩与人物形象

刘淑浩 2014200834 地理学摘要: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张艺谋从摄影出身,他的电影里常常透漏出浓浓的乡土情怀。不管是早期的《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还是近期的《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张艺谋的电影对人物的拿捏总是能给人带来惊喜,为观众奉上一场场的视觉盛宴。本文分别从色彩和人物形象为切入点,对《秋菊打官司》中的色彩和人物进行研究,对其人物性格等进行分析和研究。

摘要:《秋菊打官司》;色彩;守护者;背叛者;张艺谋

引言

《秋菊打官司》是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拍摄的纪实风格的影片,影片改编自陈源斌的《万家诉讼》,获得意大利第49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在影片中,张艺谋运用大量的偷拍镜头与组织镜头相结合,大量运用了非专业演员,同时采用大量的中式色调让电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将从电影色彩和人物形象两方面对电影进行赏析。

一、电影色彩赏析

张艺谋出身农村,他了解农村,懂得农村。他在电影里时常透露出一股浓重的乡土眷恋情怀。巧妙的民间色彩运用成就了他独树一帜的画面风格,是他最擅长的表达自身创作意图的利器。

(一)民间色彩带来的视觉冲击

简洁明快与夸张浓烈的色彩是张艺谋电影抓住观众眼球的一大法宝,强烈刺激的色彩对比往往能碰撞出绚丽、热闹的气氛。这种典型的中式色调风格恰恰是民众最容易接受和喜爱的情感表达形式。张艺谋就特别偏爱原生态的民间色彩,时常运用这种色彩搭配展现自然、人类和情感各方面的观念形态。张艺谋说: “我要彻底的鲜艳,所有颜色都要吓人一跳,哪怕俗一点也好。”这种色彩运用的“俗”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艺术涵养不谋而合,在传承华夏民族传统的同时,这种雅俗共赏的定位也更容易赢得国际认可。“俗”的色彩理念在张艺谋的电影中随处可见,《秋菊打官司》中他就为我们呈现了这种极具乡土特色的色彩语言,影片中的黄土地、红辣子、玉米棒、鲜红的女性服饰等情景色彩,不仅给观众带来一种充满张力的乡土视觉冲击,也同样影响并刺激着观众的心理,带动着观众的情绪起伏。

(二)色彩的叙事和抒情

1.色彩的叙事

早期中国传统电影的表现手法主要是再现社会真实场景,没有花哨的镜头与灯光,就是简简单单地讲述普通百姓的生活故事。《秋菊打官司》就是一部典型的这种中式传统叙事风格的影片。《秋菊打官司》没有冗长的旁白和情景交代,对于故事内容的直接叙述极少。由于台词和对白都十分简练,画面表述就成了撑起片子大部分情节的形式。作为画面表述中的重要元素,该片的色彩选用可谓匠心独运且极富感染力。很多人认为夸张的色彩是张艺谋电影里

哗众取宠的造型手段,其实看似恣意的色彩使用恰恰与张艺谋影片中的情景相得益彰。《秋菊打官司》中冬日里鲜红的辣子令人印象深刻,“红”在“白”的浓烈对比下,看似突兀和不合时节,却巧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大面积白色的处理,让人感受到纯洁无辜的生命。红色给人浓烈感,就像秋菊如同辣子一样的个性,给人强烈、沸腾、饱满的感觉。另一方面色彩也与故事的结构、情节发展、人物情感,甚至观众的情感体验和主观意念等众多要素紧密相连,成为观众难以抵挡的视觉艺术魅力。

2.色彩的抒情

色彩的情感相较于语言在传达信息时更加隐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观众的联想。但这种色彩的情感又并非只是单纯的个人直观感觉,每种色彩本身都具有特殊的被普遍接受的性质和意义,给观者带来一种特定的心理反应。由于色彩在发挥视觉冲击作用的同时承载了一定的内涵,此时的色彩语言蕴含了人性,充分发挥了象征作用。但有时这种色彩的情感并不是代表约定俗成的意义,在特定的场景下使用不同的颜色也能碰撞出独特的火花。

二、电影人物鉴赏

电影主要围绕秋菊、王善堂两个人物间展开剧情,下面将对这两个人物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秋菊——懵懂的传统伦理的挑战者

秋菊是本片的主要角色,在影片的叙事中,是主要矛盾的推动者,秋菊是中国传统妇女的代表,她衣着朴素,内心朴实、性格倔强。她生活的环境又是一个闭塞的山村,挺着个大肚子的形象使其成为落后地域中女性的形象。影片在揭示矛盾的过程中有两个层面的意义。秋菊通过两个层次的抽象,最终成为父权制度的维护者。

第一层,在社会层面。秋菊的形象是一个典型的民告官的代表。张艺谋在《秋菊打官司》的导演阐述中说:“农民们之间那朴实单纯的乡情,以及周围所有人那种家庭式人际关系,都属于今天中国那些普通百姓的普通生活。无论什么情况下,中国的普通老百姓都是最善良、最可爱的。我爱他们,因此为他们拍了这种电影。”导演在构建秋菊这个人物形象时,设置了诸多完整真实的社会环境,农村中屋檐下挂着的一串串的红椒、严禁载人的农用三轮车、农村中生子喜事举行的仪式钻馍圈、切制面条用的特殊道具、乡镇集市中出售的明星贴画与毛主席的画像并列。这些构建了一个在落后与潮流并存交汇的城镇乡村图景。

第二层,在民族文化层面。张艺谋是第五代导演的翘楚,他身上带有无可磨灭的民族文化情结和精英意识。在《秋菊打官司》中这种使命感由之前的显性揭示变成了一种隐性的批判。这种批判隐含于缜密完整的现代化民告官的故事情节中。秋菊是一个十足的离经叛道者,她身上不再有传统农民身上那种逆来顺受的特性。她虽然生活于法制意识淡薄的落后山村,但不畏权威势力,凭借自己的倔强一次次地上诉,为受伤的丈夫求得一个说法。从表层上来看,她成为山村中受到不公的待遇而向法律寻求保护的妇女形象,但是在深层却是一种女性在父权制度下为了完成女性生儿育女的母亲形象所做的固执坚持。在《秋菊打官司》中秋菊的行为举动并不是一个山村妇女在法律上维护其自身权益的行为,她的辛苦坚持的背后却是维护对其进行束缚的父权制度,所以,秋菊的人物形象就成为一个懵懂地向传统伦理的挑战者。

(二)王善堂——传统伦理的守护者

村长在村中是有一定的权威者,他能够通过宗法权威调解村中人际关系的矛盾。

在《秋菊打官司》中,王善堂身上也有着这种特点。他在家中的权威是对妻子命令安排,支配妻子负责着家中的饮食起居。而王的妻子身上也具有传统女性的特点,她吃苦耐劳,甘于承受丈夫的控制,成为秋菊的反面例子。

王善堂的另一个身份便是中国行政的最基层的领导———村长。他在村中起到了联系上层法律和调解本村矛盾的职责。王善堂也一直自诩是公家人,当他得知秋菊没完没了地上告后,怒气冲冲地说:“我是公家的人,你就使劲地告,我的辛苦公家是看得到的”。他在身份上与村民做了区分,认为高人一等,拒绝向秋菊进行道歉的原因也是为了维护自己在村中这份职务的威严。

结语:

原汁原味地讲述中国乡土故事的电影《秋菊打官司》,为什么能在欧美完全迥异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欢迎和赞赏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很多,有些人认为这归功于影片中诉说的那种中国农村独有的纯朴真诚的人情氛围,是真情打破了语言和文化的隔阂; 还有人认为是张氏影片中特有的“乡土”劲让西方观众有一种新奇的视觉冲击和文化感受,让他们有了一种“猎奇”的特殊体会; 而更多的人的解读是电影代表了中国农村女性的意识觉醒,秋菊的法律意识战胜人情世故象征着法制正在乡村民众心中生根发芽的“良好势头”。分析《秋菊打官司》用色的成功之处,我认为有三点是十分重要的: 一是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首先导演本身要对生活有着深刻的认识,有着自己独到的解读生活的视角,只有这样才能清楚而准确地表达出作品的宗旨和内涵。二是对于色彩的精准把控。运用色彩语言渲染氛围并不需要过于繁复和夸张,而是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吻合的情景,带领观众从眼睛看上升到从心看。三是巧妙运用色彩暗喻,色彩的象征意义也是一种绝妙的表达电影内涵的形式,特别适合于传达一些不方便直观展现的隐晦含义。

参考文献:

[1]周颐.纪实风格影视造型的特点[J].中国有线电视,2008(05).

[2]罗雪莹.写人·叙事·内涵———《秋菊打官司》访谈录[J].当代电影,1992(06).

[3]李彦春.张艺谋农村片独特的电影语言[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 02).

[4]安刚强.张艺谋电影的人物世界[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6( 03).

[5] 徐颖涛.张艺谋电影《秋菊打官司》中的色彩美学[J].艺术学苑,2014(03):148-1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