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专题:陆地与海洋

合集下载

高三-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及分界线

高三-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及分界线

白令海峡
丹麦海峡
北冰洋
直布罗 陀海峡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 里海、大高加索山、 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北冰洋
太平洋 巴拿马运河
大 西 洋
德克海峡
印度洋
苏伊士运河 曼德海峡
➢各大洲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 乌拉尔山、乌 拉尔河、大高 加索山、土耳 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 伊士运河、红海、 曼得海峡。
欧非分界线:直 布罗陀海峡。
➢各大洋的分界线
太平洋:面积最大, 表层水温最高,水 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世界 第二大洋,世 界跨纬度最多 的洋。
大西洋、太平洋: 南美洲南端合恩 角西经67度
➢各大洋的分界线
印度洋:世界第 三大洋。
北冰洋:最小最浅 也是跨经度最多的 洋。
大西洋、印度洋: 非洲南端厄加勒斯 角的东经20°
北D冰洋
1
欧4洲 5
B
A
A 3
2
印C度洋 6
南 极7 洲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南极洲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七大洲
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纬度 最高、平均海拔最高、年 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
四大洋
四大洋差异比较
太平洋----在四大洋中,面积最大,水温最高,水 体最多,岛屿最多,其多火山、地震。
海:大洋的边缘部分
海峡:两个海区之间狭长的
波 罗
水道
的 海
海湾:向陆地凹进的海域
内海:伸入大陆内部,只有 狭窄水道与海洋相通的海
陆间海:介于两个或两个以 上大陆之间的海
边缘海:一濒临大陆, 以半岛和岛屿与大洋分 开的海.如黄海、东海, 南海等:

陆地和海洋(课件)高中区域地理优质系列(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陆地和海洋(课件)高中区域地理优质系列(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1 陆地地形
00 300E 600E 900E1200E 1500E 1800 1500W1200W900W600W
1 陆地地形
亚马逊 平原
巴西 高原
东 欧 平 原
刚 果 盆 南非 地 高原
西西伯利 亚平原
青藏高原 东南 丘陵
00 300E 600E 900E1200E 1500E 1800 1500W1200W900W600W
00 300E 600E 900E1200E 1500E 1800 1500W1200W900W600W
2 海底地形
海底高原:是宽广而伸长的海底高地,起伏小,由海底山脉与深 谷交织构成。
海沟:指海底深而狭长的凹地, 深度超过6000米。
海盆:又称洋盆,是大洋底部 的巨型凹地,底部平坦,略有 起伏。
00 300E 600E 900E1200E 1500E 1800 1500W1200W900W600W
1 大陆漂移学说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认为,2亿-3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以 后大陆解体,分裂,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目前海陆分 布的格局。
2.25亿年前
1.8-2.0亿年前
1.3亿年前
学习目标
1.世界海陆分布特点,七大洲、 四大洋的分布。 2.海底地形及分布。 3.陆地地形及七大洲地形特点。 4.板块运动对地形的影响。
海陆分布 大洲大洋
目录
主要地形 板块运动
1 海陆分 布
陆地
陆地 29﹪
海洋
海洋 71﹪
地球表面积约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占29%,约亿平 方千米,海洋占71%,约亿平方千米。
课堂检测
2.从B大洲最大港口到G大洲最大港口,沿最短海上航线所经过的海峡依

高中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与海洋

高中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与海洋

陆地与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资源节约利用
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 浪费。
资源循环利用
加强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
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保障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1 2
大陆岛
大陆岛是地质构造与邻近的大陆相似,原本是大 陆的一部分,但由于地壳变动或海水上升而与大 陆分隔开来的岛屿。
火山岛
火山岛是由海底火山喷发物质堆积而成的岛屿。
3
珊瑚岛
珊瑚岛是由珊瑚虫的遗骸堆积而成的岛屿,主要 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海洋中。
04
陆地与海洋的气候特点
Chapter
陆地气候特点
陆地与海洋生态系统的关系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陆地与海洋通过大气和水循环紧密相连,物质和能量在陆 地与海洋之间不断交换和流动。
生物地理分布
陆地和海洋的生物分布相互影响,如一些鸟类和海洋生物 会随着季节变化在陆地和海洋之间迁徙。
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如过 度开发、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威胁 。
海洋资源开发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包括渔业资源、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等,通过捕捞、养殖和生物技术等方式,获取海洋生物 制品。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
包括海底石油、天然气等,通过勘探、钻井和开采等过程,获取能源和化工原料。
海水资源开发
包括海水淡化、海水化学资源提取等,通过脱盐、提取和精制等过程,获取淡水和化学原 料。
成。
海沟
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由板 块俯冲形成,通常与岛弧或火山
弧相伴生。

高中区域地理:世界陆地和海洋课件

高中区域地理:世界陆地和海洋课件

北冰洋
读16页四大洋分界线图,找出下列大洋分界线: 3、大洋的分界线: (1)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分界线: 南美洲南端合恩角西经670经线
(2)大西洋与印度洋的分界线: 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即东经200经线 (3)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分界线: 塔斯马尼亚岛东经1460经线 (4)太平洋与北冰洋的分界线: 白令海峡
三、洋和海 1、概念:海、洋、海湾、海峡等
2、四大洋名称及其特点:
2面积及其主要特点 特征比较
大洋名称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主要特征 面积最大,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 屿最多 世界第二大洋,轮廓呈“S”型,航运 发达 世界第三大洋,主要为热带海区,北 部为特有的季风洋流。 最小的大洋,地处北极圈内,有极昼、 极夜现象
2、七大洲名称和分布特点: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观察各大洲的相对位置、所属半球
北冰洋
北 半 球
北美洲
北冰洋
欧洲

非洲 南美洲
亚洲
太平洋
南 半 球 南极洲
西大 西 洋 洋
印度洋
大洋洲
南极洲
在图上找出以下大洲的分界线
3、大洲 亚——欧 亚——非 亚——北美 非——欧 南——北美 界线
欧洲和亚洲的界线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周围环海的小块陆地。 半岛:三面临水,一面同陆地连接的陆地。
大陆 大 洲
岛屿
大洲: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所组成的区域。
亚洲
① ⑥
欧洲
③ 北美洲
大洋洲 ⑦ ② 非洲 ⑤ 南极洲 ④ 南美洲
面积由大到小为:亚、非、北南美, 根据轮廓说出其名称 南极、欧、大洋。
二、七大洲及其特征
西大 西 洋 洋
印度洋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总结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总结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总结陆地和海洋是地球上两个最基本的自然环境,它们占据了整个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下面对世界的陆地和海洋进行一些知识点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地球的组成和运作。

一、陆地:1.大陆:地球上的陆地主要分布在七个大洲上,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和南极洲。

这些大陆从宏观角度看,大陆主要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而地壳被认为是最外面的地球层。

大陆上分布着高山、平原、河流、湖泊以及人类聚居地等。

2.山脉:大陆上存在着许多山脉,山脉是由连续的山峰和山谷组成的地貌。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这些山脉是地壳板块运动的结果,它们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气候和水文系统。

4.湖泊:湖泊是由于地表水在低洼地区堆积形成的静水体,它们通常没有与海洋相连的出水口或入水口。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湖泊有苏必利尔湖、五大湖、刚果湖等。

湖泊作为地表水的储存和调节器官,对于维持附近地区的水资源平衡至关重要。

二、海洋:1.海洋分区: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约71%,根据海洋地理特征和物理特性,科学家将海洋划分成五个主要的分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尽管海洋是连续的,但其流动特性和生物多样性在不同的区域有所不同。

2.海洋生物:海洋生物形式多样,种类繁多。

海洋中分布着各种海洋生物,包括鱼类、海洋哺乳动物、无脊椎动物等。

海洋生物链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它们不仅提供食物链中的各个层次的食物资源,还保持着海洋环境的稳定性。

3.海洋底部:海洋底部是指海洋底层的岩石、泥沙、矿物质和生物物质等。

海洋底部包括大陆架、大洋深渊和海山等地理特征。

它们对海洋生态系统和地球自然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

4.潮汐:潮汐是海水周期性地上升和下降的现象,是海洋与太阳和月球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潮汐现象对于沿海地区的生物和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是测量和研究地球引力和地貌演化的重要指标。

总结起来,陆地和海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环境,它们在地球的构成和运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三地理复习之地球的陆地与海洋

高三地理复习之地球的陆地与海洋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复习课
同学们! 加油
一、海陆的分布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而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 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水半球
陆半球
海洋面积占90% 陆地面积占10%
海洋面积占52% 陆地面积占48%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基本概念:
( 1 ) 大 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 2 ) 岛 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 ( 3 ) 半 岛 :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 4 ) 大 洲 :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为大洲 ( 5 ) 洋 : 面积广阔的水域 ( 6 ) 海 : 大洋的边缘部分 ( 7 ) 海 峡 :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2、七大洲:
北极圈 北A美洲
欧洲C
亚E 洲
北回归线
10123、主 全 赤 纬要部道度位穿最于 过 高东 北 的半 大球洲的是__大__洲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 全 赤 跨要部道经位穿度于 过 最西 南 的 广半 大 的球陆大的是洲大__洲__是_、______、_ ______ ____
大洲分界线:
大陆漂移假说:
2亿年前
6500万年前
魏格纳
现在
证据:
海牛、鸵鸟的分 布
在大西洋两岸的相应位 置(拼合图中接近的地 方),生活着非常近似的 一些现代生物,他们不是 非常完美的吻合在一起。
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喜马拉雅山的化石
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 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 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 海洋生物的化石。
海底古河道
在我国东部海域的 海底,人们发现了古 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 动的遗迹。
荷兰的围海大坝

《陆地和海洋》课件

《陆地和海洋》课件

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气候变化、环境破坏和可持续发 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陆地和海洋带来了新的挑战 与机遇。
促进陆地和海洋的可持续 发展
我们应共同努力,采取可持续发 展的方式,保护和利用陆地和海 洋资源。
二、陆地和海洋的特点对比
陆地和海洋在水分分布比例、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差异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水分分布比例
陆地:水分较少,主要以地表 水源为主。
生物多样性
海洋:生物种类丰富,充满了 各种奇妙的生物。
气候差异
陆地:气候变化多样,从寒冷 的北极到炎热的沙漠。
三、陆地和海洋的关系与互动
陆地和海洋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生态系统联系和相互影响。
《陆地和海洋》PPT课件
欢迎来到《陆地和海洋》PPT课件!本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陆地和海洋,探 索它们的特点、关系以及如何保护它们的环境。
一、介绍陆地和海洋的概念
陆地和海洋是地球表面两个主要的自然环境,拥有独特的特点和分布。
陆地
特点:稳定的地壳,适合陆栖生物居住。
海洋
特点:广阔的水域,适合水栖生物生存。
1
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
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相互依存,互为资源来源。
2
陆上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人类活动、城市化和农业对海洋造成污染和威胁。
3
海洋环境对陆地的影响
海洋对陆地的气候、水循环和自然灾害有重要影响。
四、保护陆地和海洋环境
保护陆地和海洋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1 环境问题和威胁
污染、过度捕捞和气候变 化等问题威胁着陆地和海 洋。
2 保护行动和措施
加强环境法规、推广可持 续发展和降低人类活动对 环境的影响。
3 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高考地理总结精要之陆地和海洋专题

高考地理总结精要之陆地和海洋专题

高考地理总结精要之陆地和海洋专题1、影响盐度高低的因素:(1)气候:不同纬度位置的气候状况不同,则蒸发量与降水量不同。

全球的海水盐度分布规律为——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高低纬度递减。

(马鞍形曲线)(2)洋流:同一纬度,有暖流流经时则盐度偏高,有寒流流经时则盐度偏低。

(3)河流:同一纬度,沿岸有淡水河流注入时,海水盐度偏低;同一河流不同季节对沿岸海水盐度的影响也不一样,雨季河流流量大,海水盐度偏低;旱季相反。

(4)距海远近:同一纬度,距海岸近的海水盐度偏低,距海岸较远的海水盐度偏高。

(5)结冰或融冰:高纬海区结冰时盐度偏高,融冰时盐度偏低。

(6)海区封闭性:海区较封闭,与外海海水交流少,盐度走极端。

(7)深度:随深度的增加,0—10M,盐度不变,10—20M盐度增加,20M以上盐度变化很小。

2、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

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

(2)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

(3)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

(4)深度:表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米——2000米变化较小,2000米以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3、影响渔业资源分布的因素:(1)深度(海底地形):沿海大陆架海域,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氧气充足,为海洋生物提供好的生存环境。

因此渔业资源丰富。

(2)温度带:温带海区水温适宜,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底部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因此渔业资源丰富。

(1)六大板块:全球岩石圈共划分为六大板块。

它们是:①太平洋板块②印度洋板块③亚欧板块④美洲板块⑤非洲板块⑥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中只有太平洋板块为海洋板块,其他都为海陆兼备。

(2)板块与地壳运动:①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②板块之间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地理总结陆地和海洋知识点

地理总结陆地和海洋知识点

地理总结陆地和海洋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地表现象及与之相关的空间组织、相互关系和地球资源的科学,它主要包括两大分支: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

本文将围绕着自然地理中的两大主题——陆地和海洋,进行一些基本知识点的总结和介绍。

一、陆地陆地是指地球上水面以上的陆地区域。

它包括了大陆、岛屿、半岛等地理单位。

陆地的形成和演变是地球地质活动的结果,其形态和地貌多种多样。

(一)陆地的形成和地质构造陆地的形成是由于地球上的地质构造活动所形成的。

地球上的陆地主要有两种类型:大陆和岛屿。

大陆主要由陆壳和地壳构成,其形成有地质构造作用、火山作用和风化作用等多种因素影响。

1. 地质构造作用:地球上的陆地是在地壳形成和构造发展过程中而形成的。

它们一般是在地壳板块的相互运动中,通过地壳变形、抬升、断裂等地质构造作用而形成的。

2. 火山作用:火山作用是地壳城建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主要由于地幔部分的岩石熔化并喷发到地表形成了岩浆和火山岩,从而塑造了陆地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

3. 风化作用:风化是指地表岩石受到大气、水、植被等自然因素的侵蚀和分解,从而形成了土壤和地貌。

风化作用也是陆地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二)陆地的地理特征除了地质构造的影响外,陆地的地理特征还受到气候、植被、水文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1. 气候:气候是陆地地理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

气候条件的差异会导致陆地上的植被和动物群落有所不同。

2. 植被:植被是陆地地理特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植被类型反映了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

3. 水文:水文条件也是陆地地理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地表水、地下水和湿地条件会影响陆地的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

4.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是导致陆地地理特征变化的重要因素。

人类的农业、工业、城市化等活动会改变陆地的地貌和生态环境。

(三)陆地的利用和管理陆地的利用和管理涉及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陆地的利用和管理问题变得越发重要。

高三一轮复习——陆地和海洋

高三一轮复习——陆地和海洋

思考:大陆和大洲有何区别?请举例说明。
2、六块大陆
北 美 大 陆
分布:
全在北半球的
亚欧大陆
亚欧大陆 北美大陆
南 美 大 陆
非 洲 大 陆 澳大利 亚大陆
全在南半球的
南极大陆 澳大利亚大陆 地跨南北半球的 南美大陆
南极 大陆
非洲大陆
3、七大洲
面积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七大洲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得海峡。 欧非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德雷克 海峡: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南美洲与南极洲 的分界线。
曼德 海峡:红海与印度洋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东北 部连接亚非两大洲的苏伊士 地峡上,开凿于1859-1869年, 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大大 缩短了从欧洲和北美洲到印 度洋沿岸的航程。
巴拿马运河:连接太平洋 和大西洋的人工河道,位 于南北美洲分界线处巴拿 马共和国中部的巴拿马地 峡,全长82千米。
南美洲
圭亚那 高原
亚马孙 平原
拉 普 拉 塔 平 原
巴西 高原
分三部分: 西部山地绵长, 东部平原、高原 面积广大相间分 布
75º 60º 45º W W W

非 洲
南极洲 冰雪大陆,世 界平均海拔最 高大陆
大 洋 洲 南美洲
180º
七大洲地形特征比较
共同特点 地形比较 单一 大洲 欧洲 地形类型 平原为主 高原为主 地势 平均海拔最低 东南高西北低
一、世界海陆分布
•海陆分布总体特征:“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半球分布: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无论南北半球,都是 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区域地理之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区域地理之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2. 曼德海峡:沟通红海和亚丁湾,是红海 通往印度洋的门户。
世界重要海峡、运河
基尔运河 莫桑比克海德峡雷克海峡 巴拿马运河 曼德海峡马六直甲布海罗苏土麦峡陀伊耳哲海士其伦峡运海英海台河白峡吉峡海湾令峡利海海峡朝峡鲜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
四、海陆变迁原因
1、大陆漂移假说
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 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 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的漂移分离,形 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二、陆地——七大洲地形
v大洋州——澳大利亚
东部是大分水岭,中部是平原(该区 地下水十分丰富,地势低洼区井水可 自动流出地面,故也称“大自流盆地” ) ,西部是低矮的高原,面积广大,气 候干旱,沙漠广布。
南极洲 冰雪高原,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
三、海洋 北
全部在北半球的:北冰洋 全部在东半球的:印度洋 跨南北半球的: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跨东西半球的: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
世界重要的海峡
7. 莫桑比克海峡:连接南北印度洋,是世界最 大的海峡。
8. 白令海峡:连接北冰洋与太平洋,是亚洲与 北美洲分界线。
9. 朝鲜海峡:连接日本海和东海,是日本海通 往太平洋的重要通道。
世界重要的海峡
10. 德雷克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海 上南北美分界线。
11. 丹麦海峡:位于冰岛和格陵兰岛之间, 沟通北冰洋和大西洋,是欧洲和北美洲的分 界线。
二、陆地——七大洲地形
v 亚洲
1 地形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起伏大。
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 的高原。位于青藏高原南侧的喜马拉雅山脉是 世界上最年轻最高大的山脉。
2 平原多分布在大河下游,为冲击平原。

《陆地和海洋》课件

《陆地和海洋》课件

CHAPTER 04
陆地和海洋的关系
陆地对海洋的影响
陆地是海洋的边界
陆地决定了海洋的形状和范围,也影响了洋流和潮汐的形成。
陆地上的河流对海洋的影响
河流将淡水带入海洋,同时携带大量营养物质,对海洋生态系统产 生影响。
陆地的气候对海洋的影响
陆地上的气候变化会影响海洋的气候和洋流,从而影响全球气候。
海洋对陆地的影响
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总结词
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不均,海洋中含有大量的水,但海洋中含有大量的 水,但海洋面积远远超过陆地面积。
详细描述
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约为362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约71%;而陆地 则只占地球表面积的约29%。地球表面的海洋中含有大量的水,但平均水深约 为3795米,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
海岸线资源的保护
保护海岸线资源,防止海岸侵蚀和土地流失,维护海岸线生态系 统的稳定。
陆地和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
制定陆地和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确保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制定和完善陆地和海洋环境保护的法 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严惩违法行 为。
科技创新的推动
海洋对气候的影响
海洋对经济的影响
海洋通过调节地球温度来影响气候, 例如通过洋流和热盐环流来调节全球 气候。
海洋运输、渔业、旅游业等对全球经 济产生重要影响。
海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海洋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区 域之一,为人类提供食物和其他资源 。
陆地和海洋的相互作用
陆地和海洋的物质交换
01
陆地上的物质通过河流和风等作用进入海洋,而海洋中的物质
也会通过沉积等方式影响陆地。

高中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ppt课件

高中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ppt课件

合起来称为大洲
把陆地伸进海洋,三面临水的部分称为半岛 .
欧洲
阿拉
非 伯半 岛

亚 洲
大洋洲
格陵兰岛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面积广大而完整的陆地称为大陆
属 于
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岛屿
合起来称为大洲
把陆地伸进海洋,三面临水的部分称为半岛 .
●七大洲的特征:
①七大洲的半球位置: ②面积轮廓:“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③大洲分界:亚欧分界 亚非分界 南北美分界 ④各大洲经纬度范围及通过的主要经纬线:
大陆架外缘的巨 大陡坡
大洋底的主体部分, 面积广大
.
.
基础知识回顾
1、关于大洲和大洋的不正确叙述是 A.太平洋和大西洋都跨东西两半球 B.大洋洲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 C.南极洲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大洲 D.北冰洋全部在东半球
2、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 ) A.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 B.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C.亚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 D.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沿90°W的北美洲剖面示意图 沿60°W的南美洲剖面示意图
沿10°E的欧洲剖面示意图 沿140°E的大洋洲剖面示意图
2.1世界陆地与海洋
.
.
一、全球海陆分布
七分海洋 三分陆地
地球总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其中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
.
一、全球海陆分布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 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但南北半球 海洋面积均大于陆地. 面积
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
南极洲 冰雪大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
北美洲 分三部分: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山地

高三区域地理复习--陆地和海洋(共28张PPT)

高三区域地理复习--陆地和海洋(共28张PPT)

七大洲轮廓
亚洲 非洲
欧洲
北美洲
南极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亚洲
地中 形高 复周 杂低 起高 伏山 大广 ,。
色种多 中褐边绿
欧洲:起伏较小,平原为主,海拔最低
波德平原
东欧平原
40ºN
0º 色种单一,绿色为主 20E
非洲
高原为主 地势由东 南向西北 倾斜
撒哈拉大沙漠
黄色为主, 集中东南部
刚果盆地
埃塞尔比亚 高原
陆与陆相撞——
亚欧板块和非 洲板块板块
亚欧板块和印 度洋板块
一、世界海陆分布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二、陆地名称 -----大陆、半岛、岛屿、大洲等 三、海洋名称 -----海、洋、海峡、海湾等 四、海陆变迁 -----板块构造学说
(1)基本理论
①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大板块内又分为若干小板块 ②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 ③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 跃。 ④板块移动彼此发生碰撞和张裂
(2)板块的运动
洋与陆相撞——
日本群岛
菲律宾群岛
阿留申群岛 台湾岛
洋与陆相撞——
太平洋板块 和美洲板块
南板洲板块和 美洲板块
一、世界海陆分布
海陆分布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地球总面积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占71%,陆地 面积占29%。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 南半球。但南北半球海洋面积均大于陆地面积。
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二、陆地名称
陆地可以分为大陆和岛屿。世界共有六大陆地,其中亚 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是世界上最小的 大陆;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大陆和周围的岛屿合

区域地理陆地和海洋

区域地理陆地和海洋
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 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
大陆性气候等。
气候特征
包括温度、降水、风向、风速 等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和变化
特征。
植被类型
包括热带雨林植被、热带季雨 林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
、亚寒带针叶林植被等。
植被与气候的关系
不同气候类型对植被的生长和 分布有重要影响,同时植被也
对气候有反作用。
陆地和海洋在气候、生态、资源等方面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
未来研究趋势及挑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 严重,未来区域地理研究将更加关注 陆地与海洋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环 境的影响。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是未来研究 的重要方向,需要关注海洋污染、生 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恢复等问题。
海洋的形成
海洋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和地球内部的力量有关。海洋盆地是在地壳裂谷的基础 上发展形成的,同时,海水通过洋中脊的裂缝不断涌出,补充了海水的流失。
陆地与海洋的相互作用
气候影响
陆地和海洋对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海洋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能够缓解极端气候的出现 。而陆地则因为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因素,对气候产生不同的影响。
生物分布
陆地和海洋为生物提供了不同的生存环境。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包括各种鱼类、鲸类、 贝类等。而陆地生物则包括各种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这些生物在陆地和海洋之间形 成了复杂的生态关系。
资源利用
陆地和海洋都是人类重要的资源来源。陆地提供了丰富的矿产、森林、土地等资源,而海 洋则提供了渔业、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人类在利用这些资源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保护生 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海洋灾害
如台风、海啸等海洋灾害 对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破坏 和人员伤亡。

区域地理-陆地与海洋

区域地理-陆地与海洋

内陆河流
不流入海洋而流入内陆湖 泊或消失在沙漠中的河流, 如塔里木河、伏尔加河等。
陆地气候与植被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植被茂密,如 亚马逊雨林、刚果雨林等。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高温干燥,植被稀少,如 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等。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植被以落叶阔 叶林为主,如西欧、北美西海 岸等。
陆地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土地资源开发
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 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水资源开发
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 源调配,满足人类生活和 工业生产的需求。
矿产资源开发
通过地质勘探和采矿技术, 开采地下的矿产资源。
陆地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01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通过渔业捕捞和养殖技术,获取海 洋生物资源。
地球观测
遥感技术可以从空中或太空对地球进行观测,获取大范围、连续的地 表信息。
数据处理与分析
遥感数据需要经过处理和分析才能提取有用的信息,包括辐射定标、 大气校正、几何校正和图像分类等。
资源调查与环境监测
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领域,如土地利用/覆盖变 化检测、生态环境评估地形地貌的相互作用
陆地地形对海洋有重要的影响。高山和高原可以阻挡气流,形成独特的气候和降水模式。同时,河流从陆地 携带大量的泥沙和营养物质进入海洋,对海洋的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气候的相互作用
海洋对气候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海洋可以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并储存热量,使得沿海地区的气候相对温和。 此外,海洋中的洋流和大气环流也会影响全球的气候格局。
军事侦察与导航定位
遥感技术在军事领域也有重要应用,如侦察敌情、导航定位和打击效 果评估等。

地理知识点:陆地和海洋的讲解

地理知识点:陆地和海洋的讲解

地理知识点:陆地和海洋的讲解
地理知识点:陆地和海洋的讲解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地与海洋考纲要求陆地(1)陆地的组成要素主要造岩矿物。

三大类岩石。

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自然界水循环及其意义。

生物在陆地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域分异规律。

海洋(1)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变化规律。

海洋。

洋流的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中国邻近海域,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主要盐场。

(3)海洋环境保护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

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重点难点分析一、地壳的物质组成与循环通过理清概念了解地球的物质组成。

地壳中的90多种化学元素组成了地壳。

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和化合物,就是矿物。

由一种矿物或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叫岩石。

按成因岩石可分为岩浆岩(又叫火成岩)、沉积岩(又叫水成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在岩石的形成过程中,一些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的要求(即具备自然属性的同时,又具备经济属性),就是矿产。

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矿产的富集地段,称为矿床。

矿床按成因与岩石的成因对应,依次分为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和变质矿床。

下图中对元素、矿物、岩石、矿产、矿床等概念和相互联系进行了归纳和整理:掌握地壳的物质循环应注意从掌握地壳物质运动过程: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喷出地表,或侵入到岩石中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分别称为喷出岩和侵入岩。

岩浆岩受到外力——流水、风、冰川、海浪等的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这些已形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

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融化,又形成新的岩浆。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各类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个变化过程就是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但此图实际上较为繁杂,将课本上的图简化为:图中突出了地壳物质循环运动过程之中每一环节的地质作用应注意掌握。

图中①一④分别代表:①冷却凝固作用;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③变质作用;④高温融化二、海水温度与盐度关于海水的温度要掌握温度的水平规律和温度的垂直规律:(1)表层海水的水平分布规律①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这是因为球表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

②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特点:海水表面温度受季节影响、纬度制约以及洋流性质的影响。

(2)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水温渐低,表层海水以下变化很小。

其原因主要是海洋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在海洋深处受太阳辐射和表层热量的传导、对流影响较小。

注意阅读课本插图图3.4理解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海水的盐度要注意从分析影响盐度分布的因素的角度,掌握盐度的分布规律:因素盐度增高盐度减低气候蒸发量>降水量降水量>蒸发量淡水汇入无河水、冰雪融水汇入有河水、冰雪融水汇入洋流暖流流经寒流流经融冰与结冰结冰融冰2.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1)按纬度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呈马鞍形曲线)。

3.结合海水的盐度分布规律图理解海水的盐度分布规律时,应注意理解以下几点:①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控制,天气稳定而干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而海洋表面盐度最高②赤道地区,虽然气温较高,蒸发量也不小,但由于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

③自回归线向高纬度,气温降低,蒸发量逐渐减小,盐度逐渐降低。

高纬度海区蒸发量降低,又有一定量的降水,加上融冰的影响,盐度最低。

④南北纬40-60附件海域盐度的比较,北纬40-60海域附近度的海域盐度低,主要是由于北纬40度附近的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广阔,有较多的陆地淡水汇入海洋,因而盐度较低。

⑤在赤道附近,盐度最低的海区位于赤道偏北,这是因为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带不在赤道上,而位于赤道偏北。

三、洋流的形成与分布1.洋流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按其形成的原因可分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三大类型。

2.洋流的分布结合洋流分布模式图以及世界洋流分布图来理解洋流的成因。

赤道南北海域受信风带的影响,形成由东向西流的南赤道暖流和北赤道暖流,为风海流。

南北半球的中纬度海域受西风的影响形成南半球上的西风漂流和北半球上的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为风海流。

在该环流系统的东西两侧形成以补偿因风海流流出海域的海水为主的补偿流,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

赤道地区形成因南北两侧西流的赤道暖流,受陆地阻挡而回流,补偿流出海区的海水,为补偿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的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

北印度洋海区,因受强劲的季风影响形成独特的季风洋流。

冬季为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为顺时针方向流动。

四、水循环关于水循环概念及过程,重点应放在两个方面:①分析清楚水循环的三层含义:一是水循环是在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四大圈层范围内进行的。

二是水循环通过降水、蒸发、水汽输送、径流输送等许多环节使四大圈层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同时使物质发生迁移。

三是水循环是永不间断的连续运动,水循环可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

②重点理解海陆间循环:海陆间水循环发生在整个海洋(包括海洋和海洋上空)和整个陆地(包括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的水的连续运动过程。

海洋表面的海水受太阳辐射给予的热量而蒸发成为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大气运动(风)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部分水汽凝结成云致雨,形成降水。

降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面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二者经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

由这个过程可以看出,海洋是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水的源地(出发点)和归宿,太阳辐射能是水循环的主要能源,其次是重力能。

海陆间水循环的领域(空间范围)为三种类型水循环之最,且其对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和补充意义重大,故又称为大循环。

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最多(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入渗、地下径流等),联系的水体也最多(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等),因而其与人类的关系也最密切。

五、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地带性规律的比较:2.陆地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地带性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称为非地带性。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举例:①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

如,由于南纬56°至65°的地区是广阔的海洋,陆地面积很少,因此南半球大陆上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②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

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的两侧,同处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因受地形影响,处于西风的背风处,因而形成为温带荒漠带。

③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

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各自然带紧逼西海岸分布,其空间分布范围受到极大的约束,而且与东部地区的自然带割断,这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分布于美洲大陆西部沿海地区的结果。

④自然地理现象的斑块状分布。

如荒漠带中呈斑块状分布的绿洲,是由于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所形成的。

我国天山等山麓地带,因为高山冰雪融水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形成众多的绿洲,呈斑块状散布于干旱地区的山麓,形成了与周围广大的温带荒漠的地带性现象截然不同的景色。

绿洲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范例分析[例题1]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回答:(1)地质构造名称:a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_。

(2)这里的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的状况。

(3)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在a处还是选择在b处开凿?(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加以考虑)(4)若在c处计划修建一座水库,请分析其可行性。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a处的岩层向上拱起表明为背斜,c处两侧的岩层有明显的相对位移确定为断层,b处的岩层向下弯曲则是向斜。

褶皱构造顶部如a处岩层缺失的原因是由于外力的侵蚀作用,b处侵蚀较少,c处两侧的岩块如没发生相对位移则其弯曲应该是吻合的。

说明这一地区先是地壳运动使岩层发生了褶皱,然后是岩层发生断裂并错动形成断层,a、b处表面发生了差异侵蚀(即侵蚀程度不同)。

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a处开凿,因为a处岩层向上隆起符合力学原理不易塌陷,同时不易积存地下水。

c 处不宜修建水库。

因为c处有断层,断裂岩层破碎会造成水库漏水,同时渗入断层里的水又可使断层面两侧岩块活动,易诱发地震等地质灾害而影响水库大坝的安全。

答案:(1)背斜向斜断层(2)先褶皱,后发生断层;a、b两处表面出现差异侵蚀,背斜受侵蚀严重出现岩层的缺失,形成相对低洼地,而向斜受侵蚀相对轻微,形成相对高地。

(3)选a处,因为a处岩层向上隆起,符合力学原理,不易塌陷,同时不易积存地下水。

(4)c处不宜修建水库。

因为c处有断层,断裂岩层破碎会造成水库漏水,同时渗入断层里的水又可使断层面两侧岩块活动,易诱发地震等地质灾害而影响水库大坝的安全。

[例2]读欧洲殖民者自16世纪开始从非洲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再将掠夺来的物质运回欧洲的海上航运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航运路线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沿线所经过的洋流(名称)分别是:A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_,所组成的环流系统叫________________,其运运方向是____________。

(3)按洋流的主要成因分别为: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地理事项空间分布的判读能力和对洋流的分布、成因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正确地解答该题首先从纬线的标注上可以判断出此图为北半球上某地区海陆分布状况图。

因为纬线的度数越向北越大,且最南部的纬线为赤道。

其次从所标注的纬度上可知该环流为北半球上中低纬度区,以副热带为中心的环流系统,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第三从海陆轮廓上可判知该海域为北大西洋地区,根据此海区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的组成可判断:A为加那利寒流,B为北亦道暖流,C为墨西哥湾暖流,D为北大西洋暖流。

根据此环流系统的成因可知:A洋流主要是因补偿北赤道暖流流出海区的海水而形成,故主要为补偿流:B洋流主要是因强盛的东北信风长期吹拂而导致海水大规模的流动而形成,故为风海流。

从欧洲沿西海岸的加那利寒流南行,可顺风顺水到达非洲;从非洲沿北赤道暖流顺水西行,到达南美洲,或顺洋流北上经墨西哥湾暖流,顺水到达北美洲的东海岸;从北美洲沿北大西洋暖流可顺风顺水到达欧洲,因此,该贸易航海线路省时省力,是合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