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读书笔记大全
《教育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
《教育学》读书笔记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学》读书笔记1不知不觉工作已将近十年,经历了数不经的考试,每次考试之后,好的成绩给我带来很大的成就感,不自觉的就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今天读了《教育学》,内心竟有深深的不安,多年来在我心中树立的工作目标竟轰然倒下。
原来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出好的成绩,更是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成绩只是学生的一部分,而大多数教师却一叶障目,按照学生的成绩带上了有色眼镜。
一、端正态度如何摆脱这种态度,那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有真挚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能按照学生的成绩来划分爱的界限,要一视同仁,教师对学生的爱要成为一种义务。
师爱是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的精神雨露,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的能源和灵魂。
这种爱不能是表面的应付工作,它是发自内心的喜爱,教师如果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
这种爱是无私的、高尚的,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
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痛苦,排解他们的忧愁,从而在感情上拉近师生的距离,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学生愿意把教师当作益友,从内心深处把教师当做自己排忧解难的朋友。
教师以身作则,对学生或示范,或帮助,或促进,使每一堂课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
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方法。
教师关心学生,把爱分配给每一个学生和学生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不能只爱一部分学生,而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不公平的情感。
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长远的师爱。
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爱,而且通过爱以达到教育效果。
教育类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教育类读书笔记摘抄大全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人类发展的基石。
在阅读了众多教育类书籍后,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思想和观点,以下是为您呈现的部分读书笔记摘抄。
一、《爱弥儿》——让雅克·卢梭“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教育中人为干预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它提醒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天性,不要过早地用成人的标准和期望去塑造他们。
“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道路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
”强调了遵循自然规律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教育应当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阶段,而不是强行灌输知识和规范。
二、《民主主义与教育》——约翰·杜威“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杜威主张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和成长,而不是将教育视为未来生活的准备阶段。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此观点表明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个体的自然生长和发展,而不是为了实现某个预设的目标。
三、《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提醒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和教育所有学生。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强调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
四、《教育漫话》——约翰·洛克“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凡是身体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
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
”洛克将健康置于教育的重要位置,认为健康的身体是良好精神状态和学习的基础。
“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突出了教育对于塑造人的重要作用,它能够极大地影响一个人的品质和能力。
五、《理想国》——柏拉图“教育的目标是教会我们爱美。
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
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教育学是一门关于教育现象和过程的学科,它涉及到教育的理论、实践和研究。
在这个主题的文章中,我们将对教育学进行深入探讨,并为你提供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
通过这些摘抄,你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的重要概念和理论,并在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
以下是我们精心挑选的20篇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1. “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导论》2. “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涉及到学生、老师和社会三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教育学概论》3.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教育与社会》4.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角色,以成为积极的社会成员。
”——《教育哲学》5.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效果受到教师的影响很大,良好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成绩。
”——《教学心理学》6. “教育不应该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的本质》7. “教育应该是包容的,能够充分尊重和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力。
”——《多元文化教育》8.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家长应该注重孩子的个性特点和情感需求。
”——《家庭教育心理学》9. “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改革是教育事业的关键,应该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式的创新。
”——《教育改革与发展》10.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是简单地追求考试分数。
”——《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11. “学校应该是一个和谐、民主、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能够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
”——《学校文化建设与教育管理》12. “教育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石,应该重视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学生的平等权利。
”——《教育社会学》13. “课程是教育实践的核心,应该注重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教育学读书笔记(通用15篇)
教育学读书笔记教育学读书笔记(通用15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学读书笔记(通用1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学读书笔记篇1时间过得飞快,也体会到了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
前不久看了《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一书,思绪万千,感慨不已。
既感叹其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切实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同为人师,为何一些简单不过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运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为看魏书生书的同时时常徘徊在脑海中的问题。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是息息相关的。
也只有这样的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
反思过去,作为教师,自己的责任心很强真是把他们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对他们严格要求,关爱有加;可是今天想来,自己对他们又了解多少呢?又有多少时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朋友那样与他们聊天、谈心,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也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对那些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也不调皮捣蛋的孩子老师当然是越看越喜欢,也自然给他们的机会多一些;而那些所谓的“不讨人喜欢的孩子”有时就被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
长此以往,孩子的发展当然是越来越失衡。
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愿看到了。
因此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
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共5篇]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共5篇]第一篇:《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普通教育学》全书共分三编,三编之前加有一个“绪论”。
第一编的标题是“教育的一般目的”,本编主要论述了管理和教育的一般目的问题。
第二编的标题是“兴趣的多方面性”,本编主要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问题,并以此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科设置,阐述了教学的过程,环节等一系列教学论问题。
第三编的标题是“性格的道德力量”,下面就《普通教育学》中的教育思想作一简要述评。
(一)五道念与以之为基础的教育目的论五道念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目的论的理论基础。
五道念即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
第一种为“自由”的观念。
亦译作“内心自由”的观念。
“自由”的观念要求个人的意志和行为能摆脱一切外在影响的束缚而只受制于人的内在判断,归之于人的内在自律,归之于人的理性自觉,从而使人的意志、理性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
第二种为“完善”的观念。
赫尔巴特认识到,在实际的道德实践中,人的由意志、理性所作出的内心判断往往难于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人之理性判断外发之为道德行为,往往受客观条件和人的其他心理品质的影响。
当内外发生矛盾且这一矛盾不能调和之时,即需依靠“完善”的观念去加以解决,即用多方面的意志力和坚强而紧张的毅力加以“内部的协调”。
第三种为“仁慈”的观念。
亦即“绝对的善”的观念。
“完善”的观念得以发生作用的法宝是人的意志等理智能力。
如果借助人的内部的理智能力还无法协调意志和行为之间的矛盾时,就要用“仁慈”的观念来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使人不与任何人发生那种危险的恶意的冲动。
“仁慈”的观念发生于两种意志的相互关系之间,通过这一观念使自己的意志处处与别的意志相协调,具有无私地为他人谋福利的强烈愿望,这样,社会冲突就不可能发生,社会秩序就会得以安定。
第四种为.“正义”的观念“正义”的观念就是“守法”的观念。
如果“仁慈”的观念还不足以遏制人的与他人1 发生冲突的恶意冲动,就必须通过“正义”的观念,即根据人们志愿协调所制定的守法观念或法律条文予以解决。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通用6篇)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通用6篇)教育类书籍篇1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
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
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
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
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
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
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
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
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篇2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记忆是灵活的,很敏感的,如果你善于使用它,不使它负担过重,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一个助手。
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的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范文(四篇)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范文(四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这句名言作为教师教育精神之精髓,也早已为每个教师所熟知并铭记在心。
但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我,工作二十多年,却对这位教育家更多的教育思想却知之甚少。
趁着寒假期间,本着“撑一支阅读的长篙,向教育更深处漫溯”的意境,我认真品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在品读的过程中,陶行知先生对教育问题的远见卓识让我钦佩,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让我感动,愈发地感受到他教育思想的深邃,人格的伟岸。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
“师爱”是陶行知先生师德思想的核心。
陶行知先生在自己重庆一处住地门楣上写过一帧横幅——“爱满天下”,这是他终身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在对待学生态度方面所提倡的师德规范。
他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
因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他启示我们,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就产生教育效果。
记得在上学期末,我们班却发生了这样一件让我棘手的偷窃事件。
那天上午,体育课刚上完,我们班的生活委员脸色通红,眼里带着泪光,急匆匆地跑来告诉我:“老师,我们班今天早上刚收的班费不见了。
”听到这话,我心里就像一块石头落地,咯噔一下,赶忙询问情况:“什么时候发现的?放在哪里了?”“我清楚地记得是放在书包里了,上体育课之前我还看了下。
”听了她的诉说,我的心真是百感交集,思绪联翩,“目标明确,出手迅速,可以肯定是班上的同学所为,而且就是是她周围的同学,怎么办?让同学们都把书包掏出来,翻看一下,还是。
”我的思想进行着激烈的斗争!虽然我和这些学生相处的时间不长,但很多时候他们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热心,看到了他们充满爱心的举动,班里哪位同学要是没来,班上总有同学过来会问我原因,总有邻桌的同学会帮他抄写课堂笔记,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同学也会自告奋勇地帮他整理作业并帮他带回家。
教育类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
教育类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1. 《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要善于思考,思考要善于学习。
2.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只有在面对忧患时才会有成长和进步。
3. 《西游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学习,写作的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
4. 《史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阅读书籍是人类追求进步的必要手段。
5. 《资治通鉴》“古人言之不因造势,言之因时。
”——史书中的言论应该根据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进行理解和解读。
6. 《红楼梦》“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黛玉。
”——书中的人物形象可以给人以启示和教育。
7. 《论女书》“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只有经历了磨砺和辛苦,才能取得伟大的成就。
8. 《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养自己,治理家庭,领导国家,实现天下和平,是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
9. 《资本论》“人非born equal。
”——人类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待遇是不平等的。
10. 《新华字典》“不卑不亢,礼尚往来。
”——做人要有自尊心,也要尊重别人。
11. 《吾国吾民》“教育是培养人才,造就未来。
”——教育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石。
12. 《教育的艺术》“教育是一种灵魂的塑造。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品德、智慧和情感。
13. 《内向型学生》“内向不代表不行动,它只代表方法。
”——内向型学生也可以通过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和表达。
14. 《探戈课堂》“舞蹈是一种音乐的表达。
”——舞蹈可以通过身体语言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15. 《时间简史》“时间是相对的,它与观察者的速度有关。
”——时间的概念是相对的,不同的观察者会有不同的时间感受。
16. 《邓小平时代》“稳定和发展是第一要义。
”——稳定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
17. 《教师之道》“教师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和朋友。
”——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密切的关系,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
教育读书笔记(精选10篇)_读书笔记
《教育读书心得》教育读书心得(一):我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
语言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齐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
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但是我认为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
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
《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
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以前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
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爱,像空气,每一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但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好处已经融入生命。
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此刻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
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述了一群充满活力,用心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
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
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
那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
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
关于教育学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
关于教育学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教育学的读书笔记1又一次拜读了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
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
老师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那么,你就说他已经具备哪些品质,不断地被赏识和被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教育儿子的方法——赏识我的孩子。
同时也让我对学生们的态度有了很大改变——赏识我们的每一个学生。
赏识教育的第一个原则,信任。
我们要从每个孩子的身上找到他们的闪光点,从心底深处去欣赏他们,孩子们会有很大的改变。
这使我想起了二年级4班的刘阳龙同学,记得懂主席在一次校会上,面对全校学生曾经表扬过他,主动捡起校门口的小树枝,放到垃圾桶里。
从那以后,我经常遇到刘阳龙拿着塑料袋,在校园中捡角角落落的垃圾。
我也及时的对他进行表扬,从那以后美术课上他每次做完手工之后也会把桌面地面收拾的很干净。
我们对学生获得的成功和进步应给予真诚的肯定与赞扬。
鼓励是流淌的小溪,是教师手中的太阳。
喜欢鼓励学生的教师,像是清晨的一缕曙光。
往往我们一句体谅的话能使学生情绪稳定下来,恢复信心,几句表扬鼓励的言语能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
教育学的读书笔记2最近读了《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透过读书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
读这些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
这些书在教我将来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一、教师教育行为细节育人是教师工作的重要资料。
教师的教育行为要发挥理想的效果,务必摆脱枯燥与乏味的单一说教,关注自身行为的细节,从细小之处来影响学生。
教育的读书笔记(通用15篇)
教育的读书笔记教育的读书笔记(通用15篇)教育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参考!《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终于看完了,起初是抱着涉猎的心态阅读的,可越读越觉得离自己好近好近,不知不觉将自己的一些感受和困惑与之相联系,相比较。
此时的心情不能用言语来表达,心灵的震撼更是不言而喻的,有感动、有感激、有惭愧、有反省,各种感觉交织在一起,而大脑中则凸显着几个鲜明的大字——爱心的坚持创造教育的奇迹。
“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李振西老师让我明白,只有爱心的坚持才会创造奇迹。
“我觉得我的运气好,每教一批学生,他们都对我特别好。
比起学生对我的感情,我欠他们的实在太多太多!”读着李老师的这句话,我不由地思绪起伏,我想学生之所以对李老师好,并不是因为李老师的运气好,而是李老师为学生付出的太多太多,试想有几人能做到每天给学生煮鸡蛋?又有谁能做到李老师对宁玮、伍建那样的关爱,更何况万同这样的学生。
李老师那份长达近五十页的“我与万同的故事”,着实让我震撼。
我在阅读中不断地被感动着,不断地思索着,如果我遇到像万同这样的学生,我会有多少耐心来等待他的转变,又会有多少爱心和毅力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想到这些,不觉感到自惭形秽,羞愧无比!从万同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后进生的艰难,更看到了李老师的爱心、耐心、信心。
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我想李老师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耐心与爱心,是因为李老师始终有一颗感恩的心吧!因为感恩,他不断地付出,因为不断地付出,他不断地收获着学生的感恩,这样如此这般,周而复始,才使李老师有那么好的“运气”,遇到了那么好的学生。
因此不要抱怨学生不懂事,不知道感恩,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做到,做好,做深,做透。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读教育学读书笔记
读教育学读书笔记【篇一:教育学读书笔记】《教育学》读书笔记第一讲教育与人的发展一、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依据(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二)教育的影响全面、系统和深刻(三)教育是在学有专攻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二、教育起主导作用的条件(一)教育必须处于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生活环境(二)教育者必须自觉地控制、利用、协调其它与人的发展有关的环境因素(三)教育必须切实估量受教育者的原有发展水平,能够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四)教育必须精心设计和组织有利于受教育者发展的活动(五)教育必须要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以及识别、利用、改造环境的能力三、教育必须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一)发展具有顺序性,教育必须要循序渐进(二)发展具有阶段性,教育必须要适时而施(三)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育必须要急缓有节(四)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教育必须要因材施教(五)发展具有性别差异,教育必须要男女有别第二讲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和规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点(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2)(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三)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人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三、学校教育目的实现的对策和措施(一)确定学校的性质和任务(二)确定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第三节学校在教育目的上存在的不良倾向一、教育评估严重偏离教育目的升学率、考试分数已经成为评价学校和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
不仅是学校,全社会都在为学生的升学而浴血奋战二、学校已经变成应试教育的训练场所体育被轻视、德育被忽视、美育被漠视,甚至全部被取消。
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早已成为一句空话,只有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至关重要的三、教师的学生观严重偏离教育目的“好学生=高分+听话”已经成为千百万教师衡量学生优劣的金科玉律第三讲教师与学生一、教师的职业素质(一)教师的知识水平与其事业成就的关系教师的知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显著的相关。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通用20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篇1最近读了《和谐师生关系的心理构建》,从这本书中,我领悟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现在谈一点自己的感受:面对难教难管的学生,我们教师往往是抱怨,发牢骚,比如有的学生上课时做一些无关的事情。
我们往往容易对这群学生失去信心,产生厌恶情绪。
可以说,当前职业学校的师生关系比较紧张,教师不爱学生,学生也不太尊敬教师。
我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保证。
那么如何改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职业学校教学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呢?我觉得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1、民主地对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态度,真诚地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全面关爱学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
”教师都喜爱成绩好的学生,而爱表现不佳的学生却是不容易的。
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责、批评,而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关心。
虽然这种爱有时毫不起眼,但它有助于师生间理解桥梁的建立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3、改革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唱主角、少数学生当配角和一问一答式为主要课堂教学形式。
大多数学生是被动的听课,“死读书,读死书”。
新课改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来进行。
4、丰富教学内容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方式改革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我认为要想真正激课堂教学,单纯在方式上下功夫是不够的,必须在教学的内容方面有所作为。
教育学读书笔记与心得(精选8篇)
教育学读书笔记与心得(精选8篇)教育学读书笔记与心得篇1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滴水穿石的作用,在班级文化中去塑造、锻炼学生比单一的说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创造出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我每接手一个班级,首先会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力争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育人作用。
我始终认为一间教室,不光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舞台。
在我的班级中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比如教室的门口就是我们班级的名片包涵了我班的班名、班级、班主任、和班级集体照。
进入教室,前面的墙壁有班级的公约和安全公约,这是需要全班学生和我一起都要遵守的约定。
教室的左右两面墙壁是学生展示自己的天地,这两个板块里主要展示学生的各类作品。
教室的后墙是学生的心愿墙,因为我工作的地方的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儿童,他们一定有很多的心愿无人诉说,所以这个板块能够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心愿,我们挑选一些能够达成的心愿帮主孩子们实现愿望,让他们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童年。
只不过以上这些环境的布置大多都是我一个人完成的,学生参与的不多,最近有幸聆听了新教育种子计划飓风老师的公益课程《从空荡荡的房间开始》让我豁然开朗,受益匪浅。
在郭老师的讲座中,她从三方面想我们阐述的怎样合理的布置班级文化。
同时也让我认识到原来班级文化的建设是需要师生共同完成要比教师独自完成的效果更好。
聆听郭老师的讲座还让我认识到了班级文化的建设不仅仅只是发挥墙壁的作用,还要不断的完善,要以使命、愿景、价值观等文化系列呈现才能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
不忘初心育桃李,身向明亮那方行。
让我们借着新教育的东风不断充实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本着不断求索的态度坚持学习,努力完善班级文化建设,让我们原本空荡荡的教室变得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让我的45朵蓓蕾们借着春风努力生长。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25篇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25篇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25篇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一):《学习障碍的消除策略》读书笔记一、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学习效果必须会有所提高,而这也恰恰一向是我们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中的重要资料。
首先,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够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比如说组织课堂游戏、小组竞赛、主角扮演、木偶配音、图片、简笔画、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等等,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进取性,使孩子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宽松课堂环境中,得到多一些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自我表现的机会。
充分感受参与学习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喜悦,消除课堂学习的厌倦,紧张或疲劳的心理,增强学习的信心。
其次,教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也应灵活,并有所创新。
在练习、作业设计方面能够尽量减少机械重复的抄写,提倡一些活动性、实践性、合作性的作业,比如制作英语贺卡、制作手抄报、收集英文包装自我录音、积累感兴趣的课外单词等作业。
也能够把较枯燥的练习形式改为游戏、智力竞赛等进行。
比如,设计Bingo游戏,既考验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练习的效果,一举两得。
学生只要有兴趣、主动地学,学习就不会是负担。
二、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帮忙学生愉快学习。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减轻学生学习过程的压力。
师生良好地沟通,减少消极,不愉快的情绪情感,这有助于学生构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如果经常训斥、批评批评孩子,他们肯定会厌恶感教师,甚至厌恶上英语课,这就会造成不良后果。
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当多听听孩子们的心声,要善于发掘他们的优点,并给予及时表扬、鼓励,这对于克服学生自卑,虚荣,利己等消极心理与情绪有重要作用。
一些学生学英语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所以,我们应多关心、帮忙他们,哪怕仅有一个小小的改变,我们也应当给予表扬、鼓励,在课堂上或作业本上,给学生欣赏的表情、眼神和话语,ExcellentWonderful有时给他们贴一个小贴画,并且我还将自我的邮箱号码告诉了学生,一些学生就把自我遇到的困难、想法经过E-mail告诉了我,我也及时鼓励他们,一学期下来,孩子们提高很大。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精选5篇)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精选5篇)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精选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11、言语。
自我中心言语在机能意义中表现越强,其句法特性在简化和谓语化方面也显示得更加鲜明。
内部语言的机智能力表现得越强烈,它的句法结构的特点就越鲜明。
2、链式复合的原则。
机动地、暂时地将一些单个的环节连成统一的锁链,并通过这一锁链的一些个别环节转移意义。
3、复合思维。
构成复合思维发展中的第二阶段是将物品和物品的具体印象结合成特别的组合,这些组合在结构上非常像通常所称谓的成套收集品。
4、皮亚杰理论。
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性质与他的心里本性必然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因而这种自我中心性质始终是合乎规律地、不可避免地、稳定地表现出来,不受儿童经验的制约。
5、思维和言语。
思维和言语的关系可以简略地用两个相交的圆来表示,两个相交的圆表明言语和思维的过程的一定部分是重合的。
6、思想。
思想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既反映事物本身的情况,同时也包括一个人的情感与意志。
就是说,思想一方面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另一方面也表达出一个人的主观意志。
作为表现思想的形式的语言,也就具有这样两种属性,就是说,语言具有二重性。
一是显真性。
是指它能够说明、显示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即显示真理。
二是示意性。
是说能表示出一个人的主观意图或看法。
语言的二重性体现在具体语言中,即表现了语言的两种价值,就是显真值和示意值,二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着比较复杂的情况。
7、语言。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
无论什么样的思想,不借助于语言,是无法表达出来的。
一般来说,语言分为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图画语言、声象语言、实物语言(如雕塑)、行为语言、身体语言等。
其中,行为语言就是人们的行动,从表达思想来说,一个人的行动也是一种语言。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20篇)
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
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 ,又要写“感” ,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
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第1 篇:《这天,我们怎样做教师》教师读书笔记最近,在我们学校教师圈里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全校开展了同读一本《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的活动。
全书分为6辑,精选了其中67 篇文章汇集成册,由于我刚刚生完小孩,迫于间的压力,只是细细品读了其中几篇,但足以让我对教师这项职业改变了看法。
我始终觉得,我选取教师这项职业是因为喜欢和热爱。
我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热爱我所教学的课程。
但也许诗意的生活,是源于灵魂,更是源于我对生活的热爱,懂得怎样样享受人生,享受职业带给我的存在感与幸福感。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期盼所有学生都到达自我梦想的高度,也不能过于急功近利。
读完其中一篇《这天,我们怎样做教师》后,突然不明白我之前都是怎样做的。
是啊,我要如何做一名教师,并且是一名欢乐的教师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人生的全部好处就在于付出自我的爱” 。
成功学中有一句话是:“爱是一切成功的最大秘密” 。
那么就是说对学生就应包含满满的爱,学生就会欢乐,反正我也会欢乐,这样,做起教师来不是更加简单。
我们身边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眼睛缺少发现。
我们能够拿这样的话来劝慰我们的学生,但我们自我有没有做到呢我们要对学生的过错多一份宽容,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应对我们的学生只要犯了错误,对有些惯犯那更是深恶痛绝,只要一犯错,我们立刻就把他们的老底给抖落出来,批评后,学生表面温顺了,但心里也是鼓鼓的。
那么我们欢乐了吗,动了肝火还不是要老几岁想想我们班四十几个学生,每一天都有人犯错,那做教师的不是要累死。
想想吧,我们把眼睛看往何处,我们的心态就会是什么样的,看到鲜花我们会心旷神怡,看到垃圾我们会恶心呕吐。
每个学生都有优缺点,多看看学生的优点会让我们更公正的看待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也同样会使我们更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读书笔记大全篇一:《教育学》读书笔记《教育学》读书笔记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1806年发表的。
该书所论述的教学理论,说明了心理学对于教育学的意义,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的原理,论证了教育性的教学这一概念,特别是指出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意义。
所有这些,在教育史上都有一定的价值,这就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传播的原因之一,也就是我们今天重新研究与评价该书的意义之所在。
全书共分三编,三编之前加有一个绪论。
绪论里,赫尔巴特着重说明教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作用。
还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以及教育目的与作用等问题。
第一编的标题是教育的一般目的 ,共分两章,第一章为儿童的管理 ,第二章为真正的教育,本编主要论述了管理和教育的一般目的问题。
第二编的标题是兴趣的多方面性 ,共分六章,各章依次为: 多方面性的概念 , 兴趣的概念 , 多方面兴趣的对象 , 教学 , 教学的过程 , 教学的效果。
本编主要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问题,并以此为根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方案和学科设置,阐述了教学的过程,环节等一系列教学论问题。
这一部份是《教育学》一书的核心,也是比拟有价值的部份。
管理,教学和训育,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体系的骨干。
一、《教育学》中的主要教育思想赫尔巴特认为, 教育的最高目的 , 教育的唯一的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赫尔巴特还把儿童未来的目的分为两局部,即希望到达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
所谓希望到达的目的是一个人有时可以根据自由选择而给自己提出的目的,或者说与职业选择有关的目的。
为到达这一目的,教育就必须开展人的多样的,各方面的感受性,培养人的多方面的兴趣。
所谓必要的目的就是道德的目的,这是一个人在任何活动中都必须到达的目的。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以各种观念来丰富儿童的心灵,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完美的道德品格的人。
(一)性恶论与管理论赫尔巴特禀承了历史上沿袭的,曾为中世纪神学所竭力鼓吹的性恶论 ,认为在儿童天性中处处都会表现出不服从的烈性。
, 所以为了要使那种在烈性与欲望中成长起来的意志不被他们造成具有反社会的倾向,就有必要经常不断地对它们保持明显的压制 , 而儿童管理就是许多必要的预防措施之一。
他说: 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
赫尔巴特将对儿童的管理作为实施教育工作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在赫尔巴特看来,教育过程可分为三大局部:管理,教学,训育。
没有教学就没有教育,不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实施道德品格的教育就无从谈起。
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首先对儿童进行管理,如果不首先通过管理将儿童天生的粗野倔强的性格压下去,无论是教学还是教育都无法进行。
但是,儿童管理既不是教学,也不属于教育,旨在为顺利进行教学和教育创造前提条件,除此之外别无目的, 这种管理并非要在儿童心灵中到达任何目的,而仅仅是要创造一种秩序。
主要的管理方法有:威胁,监督,权威与爱。
(二)兴趣说与教学论兴趣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兴趣的多方面性构成了儿童意识活动的内在动力。
兴趣的多方面性为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和必要。
由此,赫尔巴特提出了他的范围广泛的教学课程论。
属于经验兴趣的学科是自然科学,物理,化学,地理;属于审美兴趣的学科是文学,唱歌,图画,属于同情兴趣的学科是外国语(古典语与现代语)和本国语,属于社会兴趣的是历史,政治,法律,属于宗教兴趣的学科那么为宗教。
赫尔巴特还进一步对兴趣的心理特性和心理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人的兴趣是一个由专心和审思共同组成而又相互矛盾的心理活动。
专心与审思的矛盾运动构成了兴趣的四个阶段,即注意,期望,要求,行动。
赫尔巴特正是依据兴趣的四个阶段提出了其极为著名且又影响极为巨大而深远的四段教学法。
这就是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
明了就是向学生明确地讲述新的教材;联想就是通过教师和学生谈话,使学生把新旧观念联合起来;系统就是学生在新旧观念联系的根底上,去寻找结论,定义和规律;方法就是把已学得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学生有逻辑地,创造性思维的技能。
赫尔巴特所规定的这些阶段,由他的学生齐勒修改为预备,提示,比拟,总括,应用五段,称五段教学法。
(三)性格观与训言论训言论即道德教育,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主要组成局部。
他认为道德教育不仅直接影响儿童的心灵,而且能指导他们的感情,愿望和行为,形成他们的性格。
道德教育的方法应该依靠学生已有的美德。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找到学生的善良特征,甚至学坏了的学生的善良特征。
用一个火花燃起另一个火花。
道德教育的方法,他认为包括以下几种:约束学生;限定学生;规定明确的行为规那么;使儿童心灵保持宁静和明朗以奖励和谴责去鼓舞儿童的心灵;劝告规律的生活方式,家长要保证儿童合理的生活秩序,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分辨是非,抵抗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
赫尔巴特所建立管理儿童的制度曾经广泛地推行着,这种制度的缺点在压抑儿童的创造性,使他们绝对服从成人的权威。
二、《教育学》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教育理论开展史上的伟大里程碑,是近代教育理论走向科学的开山祖和奠基石。
(1) 赫尔巴特试图将人的个性与社会性统一起来,将现实社会的要求与未来社会的召唤统一起来,从而培养既能立足现实,又能面向未来的人才(2) 赫尔巴特将其管理论建立在性恶论的根底之上,这显然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但是,即使在赫尔巴特的最专制的管理论之中,我们还是可以依稀看到一些民主的东西: 人们只能理智地把这种服从同儿童本人的意志结合起来,并只能把这种服从作为一种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真正的教育的结果来期待得到 , 一个外行的教育家如果擅自行使支配权,而这种权力既不是从父母那儿得来的,又不是被学生成认的,那么他将完全自毁于此。
(3)《教育学》的不朽生命在于它的教学论。
第一,赫尔巴特从其观念,兴趣,统觉等心理学思想中寻找其教学论的理论依据,试图将其教学论建立在心理学根底之上。
这是赫尔巴特的一个极为重大的理论奉献。
第二,他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从而正确地说明了教学的定义,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
第三, 四段教学法的提出。
四段教学法对于教学的四个阶段划分得很清楚,且比拟细致地考虑到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注意到不同教学阶段学生的不同兴趣,特别考虑到不同的教学阶段所应采取的不同教学方法。
这对于知识的系统授受和教学过程的标准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4)在训育论中,赫尔巴特试图将道德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统一起来,从而使人归于内心自由。
从中我们又可以看到赫尔巴特试图将人之个性与社会性协调统一起来的努力。
赫尔巴特重视有规律的生活在儿童的道德性格养成中的作用,将道德性格的养成生活化,重视教育者在形成儿童道德性格中的重大影响和作用,主张陶冶,反对强制,所有这些,都是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
三、小结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代表作,主要表达在他这本《教育学》里。
他所提出的把教育学建设成为一门科学的主张,把道德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的见解,多方面兴趣的理论,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以及统觉心理学理论,等等,对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欧美多数国家以及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展,产生了非常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其实,赫尔巴特的巨大的历史功绩主要不在于众人加之于他的近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之父 , 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等美誉,而在于他的教育学说成了西方近代教育传统的有机组成局部。
在现代中国教育的开展进程中,赫尔巴特的影响也同样重要。
这不仅是因为他是最早被系统介绍到中国的西方教育家,更主要的是他对20世纪初期中国建立新式学堂和开展近代师范教育发挥了无人可及的巨大作用。
篇二:读教育学文化性格读书笔记读《教育学的文化性格》有感教育离不开文化,教育学同样离不开文化背景。
石中英先生在《教育学的文化性格》这一著作中,从哲学角度分析了教育学活动的主体、对象、概念、思维方式和知识根底等要素由于受到一定的文化价值的影响而形成的一定的性格特征。
文章将教育学拟人化,形象表现出了教育的生命力。
由于笔者哲学水平有限,很遗憾未能完全领悟到大师的精华之处,以下是一些体会。
作者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和地理环境下产生了不同类型的文化和教育学。
文化的特殊性和多样性构成了教育不同的“性格〞。
中国传统的文化以儒学为主干,儒学的中庸思想及兼容包并等文化观念对中国教育学者的影响巨大。
随着古代朝代的更迭变化,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一次次剧烈地碰撞着。
各派在交锋中多了互相吸收,互通有无的交融,少了互相取代的对立。
这表达了以儒学为主的教育文化性格。
清末,张之洞在教育改革中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中体,在这个根底上,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际交流的加大,中国的教育先后汲取了苏联、欧美的一些土壤,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兼容并包思想表达。
近年来,我们大量地在学习国外的思想理论的时候,逐渐意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的价值所在,于是我们开始反思、提倡传统文化的学习。
但这时候的传统文化学习并不是完全复古,而是在充分汲取了各方进步思想后对传统文化的反应,是儒学的兼并包容和中庸的“性格〞在起作用。
教育的研究者构成了教育学的文化性格的主体。
作者认为,教育学者是构成教育学活动最积极、最核心的要素,是教育学活动的主体。
教育者处于一定的文化环境背景下,对教育的认识也不一定相同的。
处于不同年代的教育研究带着不同年代的气质。
教育研究与时代背景结合,教育者受一定时期的文化背景影响。
如我国的先秦时期,社会运动,学风下移,造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格局。
除了外在的环境影响外,教育学者的内在个性也构成了教育学的文化性格的重要要素。
教育著作的创作离不开性格各异的学者,教育学者的生活经历、情感态度、价值好恶、语言风格、人生信仰等主观因素使得教育作品多样化,表达学者的性格化。
不同民俗表达出不同特点,加大对多样化民俗的重视。
作者认为,任何一种教育学,作为理性的教育活动,都深受它赖以存在和开展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制约,从价值到目的,从内容到方法,从主体到范畴,从风格到理论演化,都带着民族的烙印。
在我们的教育根底形成之前,已经有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近代来,受教育学的专业化和科学化的影响, 教育民俗慢慢淡出了教育研究者视野,受到一定歪曲误解,教育民俗成为了一种单纯被批判的对象,成为“教育陋俗〞的代名词。
然而,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教育民俗作为民间教育智慧的结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历史合理性与合法性,教育民俗包括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标准民俗等等。
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效劳。
民俗来自于人民,传承在于人民,教育民俗依然指导着民众(包括教育学者)的教育和自我教育,弥补着教育理论的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