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评课稿
《两位数加两位数》评课稿
《两位数加两位数》评课稿◆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评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两位数加两位数》评课稿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时既要应用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也要应用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同时,还出现了用竖式计算,所以,这道例题既是前面知识的组合和发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笔算的重要基础。
陈老师今天的这节课是依据学生已有的旧知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进行的。
34+16这个算式,陈老师先让学生估计它的得数,再用数小棒的知识来数出他的答案,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优化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在说的过程中理清大家的思路,再通过交流的方式让每一位同学都得到思考的机会,并初步体会数的方法是比较麻烦的。
他们在解题中发现,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时,要向十位进一,这个一要写的小一些,在十位数的右下方,这种方法要比数的方法要简单的多,更倾向于这种方法,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陈老师在课堂中非常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
让学生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想法,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在不同观点碰撞中产生绚烂的火花,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
在这一课的重点、难点上面,陈老师让学生学会用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这是学生有生以来第一次列竖式,这对他们来说很新鲜。
陈老师趁机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趁机培养他们养成工整、规范的书写习惯。
规范学生的书写,让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使他们受益无穷。
陈老师探索出了多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较好地掌握算法。
下面我简单的谈下自己的想法:1.在教学竖式时,学生体会到了其他方法的繁琐,但没有体会到竖式计算的必要性。
我觉得有必要让学生明了做题时不能总带着小棒和计数器,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
如果有学生能说出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可以借此引出竖式的教学,如果没有学生说出来的话,由教师直接引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以后会经常用到的方法,竖式。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评课稿《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是人教版第二册P53页的教学内容,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方法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估算的方法,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估算的意识,养成先估算再精算的习惯;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发展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的理解”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连续进位的方法”。
张雅妙老师的课给我们的感觉是新颖、实在、以学生为主、重能力培养、重过程、重实质,不搞花架子。
整堂课的设计和教学体现了教者和学生的智慧,让我们领略到了计算课教学的风采。
1、“课的导入”——体现生活性,培养估算意识。
加强估算是新课程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改革提出的一项要求。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是第一学段要实现的具体目标。
计算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但单纯的计算是比较枯燥乏味的。
因而在课的开始抛出问题“淘气班中男生有29人,女生有18人。
如果每人发1本书,50本书够吗?”学生置身于帮淘气解决问题的情境中,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张雅妙老师马上引导学生估一估,渗透估算的方法,初步感受估算的意义。
有的说:把29看成30,把18看成20,总数不超过50,够。
有的说:把29看成30,30+18=48,原来的总数比48少,够。
还有的说:把18看成20,20+29=49,原来的总数比49少,够。
可以说,学生在这一环节的回答很精彩。
在这样的基础上张雅妙老师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你的估算准确吗?怎样才能知道准确的答案?”——精确计算出“男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即:29+18=?(人)2、“学习新知”——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本节课中张雅妙老师创设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方法,并有意识地板书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评课稿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评课稿一、引言在数学教学中,口算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思维灵活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基础运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将围绕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的教学评课展开,探讨口算教学的重要性、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标准等方面内容。
二、口算教学的重要性口算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思维灵活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口算训练,学生能够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他们的心算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特别是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中,学生需要掌握进位和借位的技巧,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
三、教学策略3.1 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口算的兴趣是提高口算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趣味性的口算游戏、比赛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口算变得有趣而又具有挑战性。
3.2 渐进式教学口算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简单到复杂地进行教学。
首先,教师可以从没有进位和借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开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加法运算规则。
然后,逐步引入进位和借位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3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口算教学应该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通过口头练习,也可以通过书写练习、游戏练习等方式进行。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口算的规则和技巧,提高口算能力。
3.4 分层次评价口算教学的评价应该分层次进行,既要关注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又要关注他们的计算速度和思维灵活性。
教师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口算题目,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四、教学方法4.1 教师示范法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的步骤和技巧。
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能够更清楚地理解口算的规则和运算过程。
4.2 合作学习法口算教学中,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
学生可以两人一组,相互合作进行口算练习,通过互相讨论和合作,促进思维的碰撞和交流,提高口算能力。
4.3 游戏化教学法口算练习可以通过设计趣味性的口算游戏来进行。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评课稿(精选16篇)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评课稿(精选16篇)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评课稿篇1两位数进位加法,本课时是新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内容,由于自己比较多在低年级教学,所以对于本课时学生的难点比较清楚。
因为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之前也在网上了解过一些老师的经验做法,所以设计这节课时,我借鉴了别人的经验以及参考本人的教学特点,特别注意了以下两点:一、根据学生的特点,选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
要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堂,必须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开始,我就创设乘车游戏,让学生自己解决哪两个班合乘一辆车,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发现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了,怎么办呢?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算理、通过摆小棒,满了十个先把他们摆一起,找到计算这道题的关键。
最后通过目标明确、形式多样、层层递进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竖式计算进位加的方法。
二、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
课前,我就预想学生会出现的错误,例如忘记满十进一的,又或者是忘记加十位上的进位一,还有个位没满十就进位的种种情况。
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发现是否有这样的错误,然后在练习中,我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一一展现出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改正。
在课中我设想的错误没能一一出现,但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竖式学习的深刻性,我事前作了错题收集,让学生找错处,我想,学生在课堂中既要有正面的指引,同时也要有错例判别才能使知识更加牢固。
从学生的作业来看,这种方法有了成效,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大大提高了。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评课稿篇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中,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如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虽然学生有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但仍有部分学生不是很清楚,为了进一步突破进位的难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由直观到抽象,培养学生抽象思维。
介于学生的实际年龄和认知特点,其具体形象思维好于抽象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学具先来摆一摆,然后进行展示交流,整捆和整捆的相加,单根和单根的相加,满十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
二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评课稿二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评课稿谢老师是我的同事,她为人谦和,工作勤奋。
走进她的课堂,你会感受到一股扎实而不失灵动的教学气息,欣赏她的课,总让人感叹其设计精巧,生成出彩。
一直以来,她和她的课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今天听了谢老师执教《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这一课,我的收获颇多:首先,我来谈谈这堂课关于口算教学现状的研究和对策我们国内数学教学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计算技能。
不少孩子在幼儿园学习期间,家里人,或者学校里老师,就已经进行了加减计算的渗透。
所以,二年级的孩子对于《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基础。
面对这样的现状,谢老师在设计时,考虑了两个方面:(1)引入新知时,沿着学生原有计算经验的路径进行教学,不再套用情境。
比如,学生第一步学习不进位加法时,当复习完“43+20”“20+50”等几道含有整十数的口算题后,谢老师把其中的整十数改一改,变成了像“43+25、23+55”这种较复杂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学生借机站在原有的计算台阶上,思维继续往上攀登;当学生第二步学习进位加法时,谢老师出示改题模板43+2□=,她告诉学生,这次把出题目的权利交给你们,请你在方框里填上一个数,让它变成一道更难的题目。
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自然而然生成学习素材和良好的思维情境。
谢老师从中有选择的展示,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这样的设计让我们看到老师在解读教材,了解学生的备课过程中,始终以学情为主,顺学而教;(2)重视过程教学。
考虑到哪怕是较复杂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但是学生依然有能力算出结果。
谢老师用智慧的话语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她说,有句话说得好:“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说说看,你们是怎么算到的?”借助话语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导向到获得结果的过程中去,学生们纷纷开动脑筋,发表个性算法。
比如计算43+29,除了转化为含有整十数的口算题进行计算外,还可以想:43+30=73 73-1=72。
小学二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评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评课稿一、说教材(一)内容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册第二单元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这部分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
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例题在计算过程中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10进1”的方法;二是在进位加法的笔算过程中领悟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使完整地掌握笔算加法。
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理解“满10进1”的原理,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探索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想想做做”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再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二)教学目标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四点: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在100以内)。
2、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想象、推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况能力。
3、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yu结果。
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懂得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从小就养成爱学数学的好习惯。
(三)重点理解、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四)难点理解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算理。
二、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1、情境教学法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为了解决问题,学生会主动探索新的算法,问题的解决和算法的得出融合在一起,这样安排有利于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讨论法讨论、交流,学生易于各抒己见,这样既能启迪思维,又增加了合作的意识,便于形成平等、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参与。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评课稿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评课稿◆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评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评课稿今天听了陈老师展示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笔算加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1.在学具操作中,理解进位原理。
低年级学生特别依赖于已有经验和直观思维,抽象的计算只有放在一个具体情境中和具体的活动结合起来,才能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热情。
陈老师在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后,提出用摆小棒和拨数珠的方法来验证答案。
其中摆小棒延用了教学口算时的方法,学生摆小棒发现4根和6根合起来可以捆成1捆,3捆加1捆再加1捆得到5捆,能够形象地表现出为什么进位,与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比较接近,他们的操作活动也比较顺利。
拨数珠要根据10个一是1个十,去掉个位上的10粒数珠,同时在十位上添1粒数珠。
引导学生注意十位上的计算是3(个十)加1(个十)再加1(个十),得到5(个十)。
能够很清楚地显示出个位满10向十位进1,比摆小棒更容易过渡到竖式计算上面。
学生通过操作学具,初步理解了进位的原理,积累了相应的经验,有利于学生从形象到抽象地看待进位,逐步形成计算思路,掌握算法要领。
2.关注教学细节,提高计算正确率。
在摆小棒和拨数珠的基础上教学笔算,学生已经会按照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写出竖式,陈老师联系10根小棒捆成1捆,以及拨去个位上的10粒数珠在十位上添1粒数珠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个位上4加6得10,向十位进1,个位写0。
并指导学生十位右边写一个小小的1,在个位上写0,叫进1写0。
竖式十位上的计算,陈老师也梳理得很细致,让学生说清3+1+进位1=5。
在学生计算出得数50后,陈老师继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数据说笔算的过程和方法,轻声说、同桌说、齐说、小老师领着说,学生在反复说的过程中,有效地掌握了计算的过程及方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评课稿
“两位数加两位数”评课稿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评“两位数加两位数”本节课,陈老师能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出发,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设计教学。
教学中,陈老师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即笔算的方法迁移到口算方法的推导,使学生亲身经历理解算理的过程,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优点:1.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有层次。
整节课,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
老师特别注重学生动手、主动探究的训练,突出重点难点的内容。
整个教学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
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 探求新知重过程与方法。
我觉得这节课充分地体现了新的数学课程理念。
在理解算法的过程中,老师始终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去理解数学知识,获取学习方法。
始终围绕着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课程理念,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教学效果。
3.练习中,发展学生思维,促进技能形成。
本节课练习题的设计,紧扣重点,层次清楚,题型多样,并体现面向全班学生,因材施教的要求。
特别是“帮小鸟找家”这一题型既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体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感,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
4. 教态自然亲切,师生关系融洽。
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强项智能的肯定,进一步激发和引导,可以带动和唤醒其他智能相应的发展,从而有效的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我的认识水平。
新课程给我们更大的启示,要关注学生,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氛围,给一个合理的、恰当的、鼓励的评价。
老师很好的注意到了这一点。
整堂课,老师始终面带灿烂的微笑,对于学生漂亮的发言,总是给予学生掌声和赞扬声,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
对于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的学生,老师总是耐心的加以启示、引导、点拨,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暖,班级大家庭的融洽、和谐。
《两位数加两位数》评课稿优秀5篇
《两位数加两位数》评课稿优秀5篇小学语文评课稿一等奖篇一四堂《小露珠》风格各异。
真是,“文如其人,课如其人”。
吴慧媛教师优雅动听,周小丽教师快人快语。
叶春红教师质朴实在,吴玮娜教师温文婉转。
在对四堂课进行比较欣赏之后,我决定从几个教学细节入手,来谈谈我的看法。
什么是教学细节?我认为所谓教学细节就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很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或是一个细小的片段。
教学细节构成于教学中,从某一种程度上说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一种流露,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教育魅力的一种展现。
正是有了这样灵动的“细节”,我们的课堂才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此刻,针对这四堂课中我关注到的几个细节,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细节一:初读有必要吴玮娜教师在教学中直接就进行生字新词教学,没有让学生初读课文。
我想她这么做可能有三个目的。
一是想打破常规,尝试新教法;二是认为学生课前做过预习,不必再在课上读;三是教学资料安排的很满,所以省略了初读这个环节。
我们明白初读是朗读教学的第一步,初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的同时,借助已有的识字方法有效地时进行识字,从而把课文读通读顺。
其最终目地是要让学生把课文读文读通读顺。
初读课文不仅仅能让学生巩固复习生字,还能对课文资料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发展语言,训练学生整体思维,为学生更好的品析词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说在整体感知和熟悉课文上,初读是有重大意义的,可是我也认为在一般的家常课上,也有这样的情景出现,那就是当学生已经充分预习了,已经相当熟悉课文资料的情景下,能够直接省略在课内初读这个环节,因为意义已经不是很大了。
吴玮娜教师在教学中直接就进行生字教学,没有让学生初读。
但那里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象这类比赛课,学生不可能过早的接触课文,所以还是应当先进行初读。
并且从学生课堂上表现也能够看出这一点。
如果读的充分了,后面出现学生句子读不通顺、不流利的情景会更少一些。
我最近也在反思,我们的学生在学过课文后,竟然连课文还读不通,归根结底就是读的不够。
《两位数加两位数》评课稿
《两位数加两位数》评课稿1. 课程概述《两位数加两位数》是一个关于数学的课程,主要讲解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与技巧。
该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
在理论讲解部分,教师通过清晰简洁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解释了两位数相加的基本方法,重点讲解了进位的几种情况及其处理方法。
而在实践操作部分,教师通过多种具体案例的演示,深入浅出地传授了求和的技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整个课程时长为45分钟,采用互动式教学,班级人数约为35人。
2. 课程亮点2.1 清晰简洁的理论讲解在理论讲解部分,教师采用了清晰简洁的语言,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方式,让学生轻松理解两位数相加的基本方法和求和规则,避免了学生对于复杂概念的错误理解和学习困难。
2.2 多种具体案例的演示在实践操作部分,教师通过多种具体案例的演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进位的情况和处理方法,并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两位数相加的技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3 热情互动的教学方式教师采用热情互动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程改进3.1 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性教育在课堂上,有部分学生对于两位数相加的操作方法较为抽象,教师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教育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2 通过多种题型的练习巩固知识点在实践操作部分,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类型的题目,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课程收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两位数相加的基本方法和进位处理技巧,提高了数学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也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得学生们更加乐于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奥妙。
5. 课程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是一门非常实用的数学课程,通过清晰简洁的语言和多种具体案例的演示,让学生们轻松掌握了两位数相加的基本方法和进位处理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两位数加两位数”评课稿
“两位数加两位数”评课稿(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评“两位数加两位数”本节课,陈老师能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出发,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设计教学。
教学中,陈老师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即笔算的方法迁移到口算方法的推导,使学生亲身经历理解算理的过程,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优点:1.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有层次。
整节课,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
老师特别注重学生动手、主动探究的训练,突出重点难点的内容。
整个教学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
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 探求新知重过程与方法。
我觉得这节课充分地体现了新的数学课程理念。
在理解算法的过程中,老师始终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去理解数学知识,获取学习方法。
始终围绕着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课程理念,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教学效果。
3.练习中,发展学生思维,促进技能形成。
本节课练习题的设计,紧扣重点,层次清楚,题型多样,并体现面向全班学生,因材施教的要求。
特别是“帮小鸟找家”这一题型既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体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感,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
4. 教态自然亲切,师生关系融洽。
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强项智能的肯定,进一步激发和引导,可以带动和唤醒其他智能相应的发展,从而有效的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我的认识水平。
新课程给我们更大的启示,要关注学生,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氛围,给一个合理的、恰当的、鼓励的评价。
老师很好的注意到了这一点。
整堂课,老师始终面带灿烂的微笑,对于学生漂亮的发言,总是给予学生掌声和赞扬声,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
对于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的学生,老师总是耐心的加以启示、引导、点拨,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暖,班级大家庭的融洽、和谐。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评课稿例文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评课稿今天下午听了谢红芳老师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一课,感触颇多。
谢老师将一趟简单的二年级的口算练习课上的如此不简单,令我心生感慨,赞叹连连。
谢老师用她优秀的教学基本功,精心的教学设计,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口算练习课上的如此灵动、活泼,激情,实属不易。
下面具体的谈一谈整节课给我的感受: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多位数加的基础,为了使计算教学不再枯燥、抽象,谢老师首先让孩子们进行“口算大比拼”。
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又为后来的新授埋下了伏笔。
谢老师带领孩子们从简单的口算题中回顾了算法,为新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学生们觉得题目都不能难,这是谢老师抓住机会及时问道:“你们觉得简单在哪里?”一句恰到好处的提问,直指学习的核心——因为里面有整十数。
接下来,谢老师顺水推舟,出示了不再是整十数的口算(不进位)43+25,学生通过总结已有的经验,很快地得出了答案。
这时候,谢老师及时提问:“看来不用老师教,大家就都已经会了。
可是有时候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谁来说说是怎样算的?通过学生的总结,让学生体会到口算方法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是一致的。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出现丝毫的说教,只是通过简单又智慧的引导,让孩子找到了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从不进位加法到进位加法的口算,谢老师是通过这样巧妙的设计来过渡的:她设计了“我来出题”的环节,通过提问:“你能出点更难的题目吗?”已到学生提出了43+29,43+28等进位加法口算。
过渡的天衣无缝,令人拍案叫绝。
同样,老师将思考的权利充分给了孩子,不作任何讲解,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和同桌在讨论中解决。
果然,教师的适时引导和总结,让孩子们愉快的得到进位加法口算的方法。
让学生经历“面对新的需要解决问题——在讨论中探求解决的方法——广泛交流——发现并体会计算方法——尝试应用”这样一个过程,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知识体系的构建。
“两位数加两位数”评课稿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评课稿本节课,李老师能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出发,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设计教学。
教学中,李老师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到口算方法的推导,使学生亲身经历理解算理的过程,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优点:1.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有层次。
整节课,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
老师特别注重学生动手、主动探究的训练,突出重点难点的内容。
整个教学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
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 探求新知重过程与方法。
我觉得这节课充分地体现了新的数学课程理念。
在理解算法的过程中,老师始终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去理解数学知识,获取学习方法。
始终围绕着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课程理念,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教学效果。
3.练习中,发展学生思维,促进技能形成。
本节课练习题的设计,紧扣重点,层次清楚,题型多样,并体现面向全班学生,因材施教的要求。
特别是“帮小鸟找家”这一题型既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体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感,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
建议:1、要多关注学生,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氛围,给一个合理的、恰当的、鼓励的评价。
2、对于学生漂亮的发言,要及时给予学生掌声和赞扬声,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
对于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的学生,老师要耐心的加以启示、引导、点拨,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暖,班级大家庭的融洽、和谐。
3、对于算理的讲解,要给与学生充足的消化时间,便于理解和吸收。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评课稿(精选8篇)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评课稿《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评课稿(精选8篇)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评课稿,以供参考。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评课稿篇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中,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如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虽然学生有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
但仍有部分学生不是很清楚。
为了进一步突破进位的难点,在教学中毛老师设计了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再计算这一环节,通过先动手体验后讲解的过程,让学生先自己找出好的计算方法,再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学生的印象比较深刻。
有了这一满十进一的发现和理解,这时学生再进行笔算练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时,大部分学生都能注意进位。
特别是为了学生更好掌握进位加,毛老师组织学生讨论是先从个位加起还是从十位加起比较方便?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明显感受到从个位加起的优越性。
加深学生的进位加的理解。
从老师在下面巡视情况来看,孩子们计算基本上都对了。
个别孩子没加上进位的1,毛老师请孩子说说算理是怎样的,强调进位的小1不要忘了写和加进去。
这节课毛老师还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在练习中展现学生的一些漏进位、忘记加进位1或个位不满十就进位的种种情况,让学生自己发现来改正。
另外老师还注重了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在注重孩子倾听,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上课时一个学生发言其他学生从不知认真听,到认真倾听,注重从这一方面来对孩子的培养,再有及时对孩子的评价。
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励下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评课稿篇2周二下午我有幸聆听了谢老师执教的关于计算教学的公开课《两位数加两位数》。
这堂课给我以清、亲、轻、新的感觉。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评课稿_知识点总结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评课稿_知识点总结◆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评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评课稿今天听了陈老师展示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笔算加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1.在学具操作中,理解进位原理。
低年级学生特别依赖于已有经验和直观思维,抽象的计算只有放在一个具体情境中和具体的活动结合起来,才能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热情。
陈老师在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后,提出用摆小棒和拨数珠的方法来验证答案。
其中摆小棒延用了教学口算时的方法,学生摆小棒发现4根和6根合起来可以捆成1捆,3捆加1捆再加1捆得到5捆,能够形象地表现出为什么进位,与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比较接近,他们的操作活动也比较顺利。
拨数珠要根据10个一是1个十,去掉个位上的10粒数珠,同时在十位上添1粒数珠。
引导学生注意十位上的计算是3(个十)加1(个十)再加1(个十),得到5(个十)。
能够很清楚地显示出个位满10向十位进1,比摆小棒更容易过渡到竖式计算上面。
学生通过操作学具,初步理解了进位的原理,积累了相应的经验,有利于学生从形象到抽象地看待进位,逐步形成计算思路,掌握算法要领。
2.关注教学细节,提高计算正确率。
在摆小棒和拨数珠的基础上教学笔算,学生已经会按照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写出竖式,陈老师联系10根小棒捆成1捆,以及拨去个位上的10粒数珠在十位上添1粒数珠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个位上4加6得10,向十位进1,个位写0。
并指导学生十位右边写一个小小的1,在个位上写0,叫进1写0。
竖式十位上的计算,陈老师也梳理得很细致,让学生说清3+1+进位1=5。
在学生计算出得数50后,陈老师继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数据说笔算的过程和方法,轻声说、同桌说、齐说、小老师领着说,学生在反复说的过程中,有效地掌握了计算的过程及方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评课稿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评课稿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听课体会近日我在XX小学听了XX老师的一节录像课——《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100以内口算的延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下面是我听课的感悟:
1、听算练习部分,运用交互方式呈现展示答案,师生有效地进行了互动,新知的认知建立在原有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
此外,彭老师准确把握住了教材与教学目标。
重点的突出,重视进位与不进位的对比,并注意及时进行小结与归纳。
但是方法虽然多,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优化与归类。
2、本节课中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恰到好处,注重了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彭老师通过一些有趣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对这节计算课的学习提起了兴趣。
恰到好处的例题选择与情境创设既凸显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能以学生熟悉的身边场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这一点,值得我学习!
3、让学生经历感受了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即追求数学解题的一题多解。
XX老师善于追问孩子你是怎么想的。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本节数学课上,孩子们的注意力都格外集中,说明教师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地参与了数学新知学习过程之中来。
4.有静有动,动静结合;有情有理,情理交融。
这是一节优秀数学课的体现,XX老师这节课做到了。
这是一次思维与习惯的教学,是一节有规矩有学习的数学课堂。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评课稿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评课稿《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评课稿今天听了陈老师展示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笔算加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1.在学具操作中,理解进位原理。
低年级学生特别依赖于已有经验和直观思维,抽象的计算只有放在一个具体情境中和具体的活动结合起来,才能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热情。
陈老师在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后,提出用摆小棒和拨数珠的方法来验证答案。
其中摆小棒延用了教学口算时的方法,学生摆小棒发现4根和6根合起来可以捆成1捆,3捆加1捆再加1捆得到5捆,能够形象地表现出为什么进位,与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比较接近,他们的操作活动也比较顺利。
拨数珠要根据 10个一是1个十,去掉个位上的10粒数珠,同时在十位上添1粒数珠。
引导学生注意十位上的计算是3(个十)加1(个十)再加1(个十),得到5(个十)。
能够很清楚地显示出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比摆小棒更容易过渡到竖式计算上面。
学生通过操作学具,初步理解了进位的原理,积累了相应的经验,有利于学生从形象到抽象地看待进位,逐步形成计算思路,掌握算法要领。
2.关注教学细节,提高计算正确率。
在摆小棒和拨数珠的基础上教学笔算,学生已经会按照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写出竖式,陈老师联系10根小棒捆成1捆,以及拨去个位上的10粒数珠在十位上添1粒数珠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个位上4加6得10,向十位进1,个位写0 。
并指导学生十位右边写一个小小的 1 ,在个位上写 0 ,叫进1写0。
竖式十位上的计算,陈老师也梳理得很细致,让学生说清3+1+进位1=5。
在学生计算出得数50后,陈老师继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数据说笔算的过程和方法,轻声说、同桌说、齐说、小老师领着说,学生在反复说的过程中,有效地掌握了计算的过程及方法。
3.总结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
人教版《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评课稿范文
人教版《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评课稿范文今天听了李老师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一课,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多位数加的基础,为了使计算教学不再枯燥、抽象,李老师以学生乘船去鸟岛看鸟为主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面对新的需要解决问题——在讨论中探求解决的方法——广泛交流——发现并体会计算方法——尝试应用”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知识体系的构建。
一、李老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背景,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
李老师利用了课本资源,把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条船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
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李老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和想法认真听取,公平对待,就如同学生的伙伴一样,和他们一起探讨。
评价的语言准确得体,富有针对性。
三、引导学生设计乘船方案,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的习惯,也可以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许多方案,但在教学中,教师没能很好地把握好,而应通过学生的计算,来判断哪些方案是可行的,哪些是不能用的。
四、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计算方法,有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
五、李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计算数学提倡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比较好地掌握尽可能多的算法,并能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又相对简便的一种进行比较熟练地计算。
《进位加法》评课稿(精选6篇)
《进位加法》评课稿(精选6篇)《进位加法》评课稿篇1赵老师的教学准备都很充分,环节设计合理、过程衔接过渡自然,引导及时,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融洽,互动充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努力实践了生活化的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理想。
下面简单说一下听课后的体会和收获:优点:1、引导学生在经历发现信息整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9加几、8加几的计算。
2、倡导算法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和选择。
注重及时反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3、注重了算法的优化。
4、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效果好。
5、教师的问题引领到位,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对学生的学习能够及时进行评价,激励性评价较多。
6、教师的板书引领直观,富有指导性,重点突出。
直观,导向性强。
7、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很及时。
8、学生的主体性强,计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9、练习设计题型比较丰富,圈一圈、算一算,看图计算,看谁算得快,题量充分。
建议:1、练习设计若增加解决生活化得问题,效果更好。
2、稍加强主板书的突出,导向性更强。
《进位加法》评课稿篇2新学期刚一开学,为了帮助新教师能够更快更好的理解学校教学理念,熟悉我校新课改的课堂模式,第一轮的磨课今天正式开始了。
今天上午的第一节课听的是赵珊老师的《进位加法》,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方法,即对位和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本节课赵老师由例题引入算式,用课件演示小棒进行摆一摆的方法,再说算法;从而突破重点个位满十怎么办和十位上是几个数相加的这个两问题,使学生初步知道了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然后在“做一做”过程中达到新的认识高度。
而且赵教师有意识去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
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有利于帮助其他同学不免重复同样的错误。
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看法:1、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要加强训练。
如果在摆小棒的环节中不单纯是课件演示,而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亲自动手摆一摆,将10根小棒捆成一捆,凑成1个十,在动手操作中体会“进位”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评课稿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评课稿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评课稿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中,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如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虽然学生有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
但仍有部分学生不是很清楚。
为了进一步突破进位的难点,在教学中毛老师设计了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再计算这一环节,通过先动手体验后讲解的过程,让学生先自己找出好的计算方法,再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学生的印象比较深刻。
有了这一满十进一的发现和理解,这时学生再进行笔算练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时,大部分学生都能注意进位。
特别是为了学生更好掌握进位加,毛老师组织学生讨论是先从个位加起还是从十位加起比较方便?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明显感受到从个位加起的优越性。
加深学生的进位加的理解。
从老师在下面巡视情况来看,孩子们计算基本上都对了。
个别孩子没加上进位的1,毛老师请孩子说说算理是怎样的,强调进位的小1不要忘了写和加进去。
这节课毛老师还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在练习中展现学生的一些漏进位、忘记加进位1或个位不满十就进位的种种情况,让学生自己发现来改正。
另外老师还注重了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在注重孩子倾听,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上课时一个学生发言其他学生从不知认真听,到认真倾听,注重从这一方面来对孩子的培养,再有及时对孩子的评价。
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励下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评课稿2
听了杨老师的课,感受颇深,觉得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
杨老师整个教学设计从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操作理解——技能的形成——运用知识,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认知过程。
通过口算题中出现的14+28=?的情景导入,自然过渡到进位计算,从而导入新课.这样做不会使学生感到突然,又把加法的三条法则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调动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和解决认知冲突的积极性。
杨老师在新授环节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小棒,探究算理、展示交流,将新知识转化、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
让学生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同时在计算的过程中明白“哪一位满十,就应该向它的前一位进1”并掌握竖式的规范书写。
在课的过程中杨老师很好地利用了学生“错误”资源,发现了错误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从错
中求知,从错中探究,充分利用这一“错误”资源。
并且让课堂显得更加实际与真实。
在基本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后刘老师设计了具有
层次的`练习,再通过大量丰富的练习熟练计算提高运算的速度和正确性。
另外,杨老师对学生习惯的培养很到位,以身示范,每一个”=”都是用尺子画出来的。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评课稿3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几节课听下来,我感觉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需要值得自己反思和借鉴。
1、情境的创设由生活中的乘车问题导入。
数学源于生活,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处境生情,以乘车情境作为导入,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同桌的交流,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途径。
由于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很显然提出的乘车方法也就很多。
情境的导入,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
2、探索新知由乘车方案入手,让学生尝试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对于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口算的方法、摆小棒的方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课堂上孩子们基本上应用了口算的方法,也有孩子用了列竖式的方法进行了计算,针对孩子的做题方法,只是让孩子展示了口算的算理。
对于笔算,指了一名学生进行了板演,此时让孩子认真观察孩子的笔算方法和过程,并且让板书的
学生说了自己计算的过程。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竖式的写法也是一种模式,学生的第一感觉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竖式的写法时,老师们都在黑板上进行了板演,让孩子们接触模式般的印象。
3、展示交流根据板书的竖式,但对于如何计算,老师们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孩子。
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算法,然后学生展示,在展示的时候,有的学生从个位算起,有的学生从十位算起,对于这些竖式的计算方法,老师并没有提示孩子非得从个位加起不行,而是给学生留有了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的计算空间。
4、巩固练习以基本的笔算开始,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认识,同时提高了学生对笔算算理的理解。
由此,反思自己的课堂,感觉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值得自己反思的地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之中,把学生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