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建设计说明【范本模板】

合集下载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格式)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格式)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格式)一、设计依据1 国家或地方技术标准、规范2 XX市规划局规划设计条件及规划设计条件图3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2015)000号4 XX市建筑日照管理办法二、工程概况名称单位数量名称单位数量总用地面积㎡地上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建筑基底面积㎡地下停车位辆道路广场面积㎡地面停车位辆绿地面积㎡自行车停放数量辆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建筑层数层容积率—建筑高度m绿地率%总户数(总床位数或总座位数)户(床)(座)建筑密度% 总人口(按每户3.2人计算)人地上功能布局:地下功能布局:三、绿色建筑设计目标及自评分情况本项目绿色建筑设计目标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22/JT137-2015标准的X星级。

自评分情况见下表:本项目规划设计阶段自评得分情况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加分项总分值100 100 100 100 100 —实际总分值自评得分换算得分权重系数权重得分自评总分:,申报星级评分要求:50/60/80 。

(注:住宅建筑与公共建筑的权重系数不同,应根据实际建筑的类型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22/JT137-2015表3.2.7选用。

)四、节地与室外环境1、各控制项的主要设计内容:2、各评分项的主要设计内容:(应注明能得分项自评所得分数)五、节能与能源利用1、各控制项的主要设计内容:2、各评分项的主要设计内容:(应注明能得分项自评所得分数)六、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各控制项的主要设计内容:2、各评分项的主要设计内容:(应注明能得分项自评所得分数)七、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各控制项的主要设计内容:2、各评分项的主要设计内容:(应注明能得分项自评所得分数)八、室内环境1、各控制项的主要设计内容:2、各评分项的主要设计内容:(应注明能得分项自评所得分数)九、提高与创新加分项的主要设计内容:(应注明能得分项自评所得分数)注:1、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中各控制项和评分项的主要设计内容前应列出标准条文号,但不用列出条文的具体内容。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模版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模版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模版1.引言绿色建筑是一种以环保和节能为核心理念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方式。

本设计说明将提供一个综合的框架,用于创建绿色建筑设计方案。

2.背景解释为什么绿色建筑日益受到关注。

讨论气候变化和能源消耗增加对环境的影响。

介绍绿色建筑如何可以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浪费。

3.目标阐述设计绿色建筑的目标和原则。

仔细定义每个目标的细节,并说明如何达到这些目标。

例如,使用可再生材料、节水和节能设备。

4.建筑设计和布局描述设计师如何利用自然光和通风来降低能源消耗。

讨论合适的建筑朝向和窗户位置,以最大化太阳能利用。

另外,介绍内部布局的优点,例如开放式平面和可调节照明系统。

5.材料选择说明如何选择环保材料,并详细介绍每种材料的特点。

包括可持续木材、环保油漆和可降解的材料等。

6.能源效率讨论节能设备的选择和设计。

说明如何运用节能灯具、太阳能热水器和高效暖气系统等来减少能源消耗。

7.水资源管理介绍如何设计用水系统的策略,包括雨水收集和灰水回收。

讨论如何使用高效水龙头和节水淋浴头等设备来减少水资源浪费。

8.室内环境质量阐释设计师如何确保室内环境健康和舒适。

包括空气质量控制、室内植物的使用和建筑材料的选择等。

9.可持续运营管理介绍绿色建筑的可持续运营管理措施。

讨论如何减少废物产生和优化能源利用等。

10.结论总结设计说明的内容,并强调绿色建筑的优势和必要性。

提出未来可能的改进方向,以进一步提高绿色建筑的效果。

总结:。

绿建设计说明

绿建设计说明

绿建设计说明一、建筑专业1、项目位于合肥市新站区,东至东淝河路,南至纬二路,西至经一路,北至玉皇山路。

场地选址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泥石流、电磁辐射等危险源。

住区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2、建筑规划布局满足日照标准,所有住宅均达到大寒日不少于2小时的日照要求。

3、本项目有6层、7层、8层、18层、27层、29层、34层7种住宅,现有居住户数可能占用的最大居住用地面积为148966.4 m2,大于实际参评居住面积109105.43 m2,满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要求。

4、项目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地下建筑面积为56252.00m2,地上建筑面积为276044.34m2,则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的比率达到0.2。

5、住宅与相邻建筑的直接间距超过18m,保证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具有良好的户外视野。

6、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 的规定。

7、项目主出入口距最近的公交站点(安医大四附院)的步行距离为610m,途径线路有681路。

8、项目西侧规划有街道社区配套中心(内含幼儿园),项目1000m范围内有168中学、伦先小学、陶冲湖公园、安医四附院等设施;而在本地块内南侧为商业用地(内含物业管理用房),用地东北角集中设有7F商业配套用房,其中1~2F为商业、3~7F为社区用房、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文体活动室。

因此本项目配套设施齐全,生活便利。

9、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

10、住宅严格执行《安徽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6-2011)的要求,目标节能率为50%。

同时在室内设计温、湿度条件下,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不结露;屋顶和东、西外墙隔热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 的要求。

11、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12、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大于30%,使得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

结构专业绿色建筑设计说明范文

结构专业绿色建筑设计说明范文

结构专业绿色建筑设计说明范文朋友!今天咱们来唠唠这个建筑结构里的绿色建筑设计,这可有点意思呢。

一、结构体系的选择与节能效益。

1. 体系选型。

咱在一开始设计这个建筑结构的时候啊,就像挑衣服一样,得选个合适的结构体系。

我们考虑了好几个“款式”呢,最后选了[具体结构体系,比如框架剪力墙结构]。

为啥选它呢?这就跟找对象似的,得看综合素质。

这个结构体系空间布局比较灵活,就像一个性格随和的伙伴,能适应各种不同的功能需求。

而且啊,在材料使用上也比较经济合理,不会像个大手大脚的“败家子”,浪费很多材料。

2. 节能关联。

你知道吗?这个结构体系对节能也有很大的帮助呢。

它的竖向构件布置得比较合理,就像一群训练有素的士兵,站得整整齐齐的。

这样一来,建筑在承受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时候,能够更有效地抵抗外力,减少结构的变形。

那这和节能有啥关系呢?关系可大了!变形小了,建筑内部的保温、隔热材料就不会被过度挤压或者拉伸,能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就像给建筑穿上了一件始终合身的保暖衣,让室内的温度不容易散失,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二、材料的选择与可持续性。

1. 绿色材料的优先选用。

在材料选择这块儿,我们可是费了不少心思。

就像买菜要挑新鲜又健康的一样,我们优先选用绿色材料。

比如说,混凝土我们就尽量采用了再生骨料混凝土。

这再生骨料混凝土啊,就像是建筑材料里的“环保小卫士”。

它是用废弃的混凝土块、砖头之类的东西加工而成的,就像变魔术一样,把原本要被扔掉的垃圾变成了有用的建筑材料。

这样做不仅减少了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还节约了天然骨料的资源,一举两得呢!2. 材料耐久性考虑。

除了绿色环保,材料的耐久性也很重要。

我们可不想这个建筑像个脆弱的小娃娃,过不了几年就这儿坏那儿坏的。

所以啊,对于钢材的选择,我们选了那种耐腐蚀性能比较好的。

这就好比给建筑的“骨架”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防锈铠甲,能让它在风吹雨打、日晒雨淋的环境里多坚持好些年。

耐久性好了,就意味着建筑不需要频繁地进行维修和更换材料,这也是一种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方式呢。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第一篇:绿色建筑设计说明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一、设计原则民用建筑绿色设计遵循和谐、适地、节约、高效、舒适、经济、人文的原则,在设计过程中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周期内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降低建筑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遵循健康、简约、高效的设计理念。

实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229-20102、有关现行建筑绿色设计的要求三、设计方法1.在建筑绿色设计中,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采用有利于促进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场地建筑形式,技术、设备和材料。

2.在设计过程中,规划、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燃气、电气与智能化、景观等专业紧密的结合。

3.绿色设计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资源、生态环境经济、人文等特点进行。

四、设计措施1、遵循当地城乡规划要求,满足场地和建筑的绿色目标,和可持续运营的要求。

做到场地内及周边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与共享。

2、利用原有地形,合理的利用土地环境,适度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采取措施保证雨水的自然入渗,尽最大限度种植树木、花草,有利于原有生物生长,争取最大绿化面积,改善室外热环境,减少噪声。

在场地铺装材料上选用透水铺装构造。

3、场地内垃圾分类集中收集,设垃圾收集设施。

4、建筑构造优先按被动措施,优化建筑体型和内部空间布局,充分利用天然采光,尽可能使每个空间能满足自然采光。

自然通风,外围护结构,采用保温、隔热、遮阳等措施,降低建筑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系统的负荷,提高室内舒适度。

建筑采用南北向布置的最佳朝向。

5、材料选用a.尽最大可能使用工业化建筑产品,选用成品门窗,预拌砂浆。

商品混凝土等工业建筑产品。

减少现场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b.频繁使用的活动配件选用长寿命产品,并考虑部分组合的同寿命性。

不同使用寿命的组合件选用便于拆换、更新和升级的产品。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七、给排水设计
(1)基本指标
指标类型
标准要求
1.是否采取措施避免管网漏损:□√是□否
说明及相关图纸中应按审查要
点要求采取避免管网漏损的措施
2.是否采用了节水器具:□√是□否
应采用节水器具
3.采用非传统水源时,应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是□否
说明及相关图纸中应按审查要
点要求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
4.是否设计雨水集蓄及利用设施:□是□√否
一、项目基本信息
工程名称:
XX镇“拆迁安置房——XXXX三期”01#商业物管、02#~11#住宅楼
建设地点:
XX区XX镇
建设单位:
XXXXXX高新技术产业园有限公司
建筑类型
□商品房□√保障性住房
绿色设计目标
□√国标一星□国标二星□国标三星
二、主要设计依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3.设置空气质量监测装置区域:□地下车库□卧室□起居室□其他房间□以上皆无
空气质量监测装置联动:□与新风系统联动□超标报警功能
六、结构设计
(1)基本指标
指标类型
标准要求
1.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结构主筋是否采用高强度钢:□√是□否;
高强度钢占总钢筋使用量的比例:90%
结构主筋应全部采用HRB400级
及以上钢筋,高强度钢使用比
例应不小于70%
2.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是□否;
施工说明中应明确要求采用预
拌混凝土
(2)一般性指标
1.□室外环境优化设计
2.□场地雨水渗透调蓄系统优化设计
3.□复合景观绿色设计
4.□节水灌溉优化设计
5.□高效围护结构优化设计
6.□节能照明系统优化设计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专篇说明模板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专篇说明模板

附件1: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专篇说明模板(居住建筑)民用建筑绿色设计专篇说明模板(公共建筑)附件2: 徐州市绿色建筑设计应达标基本条文及审查要点(施工图设计阶段)一、设计和审查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2、《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19934、《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96—20105、《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086、《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7、《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二、基本条文及审查要点:(一)居住建筑1 建筑设计1、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4.1.6)【审查要点】建筑总平面图中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2、住区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4.1。

7)【审查要点】污染源主要指:易产生噪声的学校和运动场地,易产生烟、气、尘、声的饮食店、修理铺、锅炉房和垃圾转运站等.在规划设计时应根据项目的性质,合理布局或利用绿化进行隔离。

3、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合理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

(4。

1.9)【审查要点】住区是否按照规划要求配建公共服务设施.4、住宅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符合国家和地方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4。

2。

1)【审查要点】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是否符合《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08的规定.5、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面积比,使住宅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并根据需要设遮阳设施。

(4。

2。

4)【审查要点】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是否按照《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08的规定设计遮阳设施。

6、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4.4.2)【审查要点】居住建筑造型是否简约,是否设有大量不具备遮阳、导光、导风、载物、辅助绿化等作用的装饰性构件。

XX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XX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一、 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 。

项目地点 。

建设单位 。

建设用地面积: m 2 。

项目建筑面积 m 2,其中地上: m 2,地下:m2;建筑层数 层;建筑高度 m。

2. 建设目标:一星级□ 二星级□ 三星级□3. 项目总分 分。

其中:节地与室外技术 分; 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 分;③节水与水XX 利用技术 分; ④室内环境质量技术 分; ⑤节材与材料XX 利用 分;提高与创新 分。

(填百分制折算分) 4. 申报绿色建筑的区域范围示意图:(应注明北向角度)5. 主要建筑功能: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商住建筑□ 6. 是否有旧建筑:有□ 无□ 二、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50378-2021 2。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 J/T 229-2021 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50033—2021 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21 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 6.《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50555-2021 7.《建筑幕墙》 G B21086—20218。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 J 75—2021 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2110.《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7106—202111.《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 JG J/T 0151-2021 12。

XX 、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XX 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XX21、应明确满足的条文编号、条文原文和相应技术措施;满足需在方框内打勾 ,并填写相应技术措施;不参评在方框内打斜杠并注明原因;不满足在方框内打叉 ,内容可不填写。

2、应简要叙述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和技术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设计方案描述、关键参数说明和设计效果表达,不得照抄照搬条文原文或条文解释;3、应注明支持得分的施工图图纸编号或其它专业资料(或分析报告、计算书等)在方框内打勾;4、若设计图纸暂不能提供(如景观、装修、二次专业设计),需在证明材料中注明,后期专业设计应按照本专篇填写内容落实.。

绿色建筑设计专项说明(A4文本)

绿色建筑设计专项说明(A4文本)

#############项目############################商业 ,公寓楼 ,地下汽车库绿色建筑设计专项说明二 o 一六年五月目录一.绿色建筑观点二.项目概略三.设计依照四.绿色建筑技术举措一) . 环境天气评估二) . 绿色建筑设计目标及整体策略三) . 绿色建筑技术举措1.绿色建筑技术举措 --- 节地与室外环境2.绿色建筑技术举措 --- 节能与能源利用3.绿色建筑技术举措 ---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绿色建筑技术举措 --- 节材与资料资源利用5.绿色建筑技术举措 --- 室内环境质量6.绿色建筑技术举措 --- 运营管理五.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专篇一.绿色建筑观点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俭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供给健康、合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睦共生的建筑。

包含生态、节能、减废、健康四大轴心,来达到环境共生、共荣及地球永续发展的目标。

本案设计主要以自然的节好手法辅以局部高科技设备创建绿色建筑。

节能能源:采纳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温暖空调,减少采温暖空调的使用。

依据自然通风的原理部署房型,使建筑可以有效地利用夏天的主导风向。

建筑采纳适应该地天气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整体布局。

节俭资源:在建筑设计、建筑和建筑资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理。

减少资源的使用,力争使资源可重生利用。

节俭水资源,包含绿化的节俭用水。

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面要重申与周边环境相交融,和睦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舒坦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资料和装饰资料。

室内空气清爽,温、湿度适合,使居住者感觉优秀,身心健康。

二.项目概略本项目位于工业园区 ,基地北临城市骨干道,西临##路,地理地点较好,周边配套设备较为完美,交通便利,环境优胜。

地块总用地面积约为######㎡,总建筑面积 ######㎡。

本次设计内容包含住所 ####栋, 物管、社区、卫生用房 ,####商业 , 公寓楼 , 地下汽车库。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公共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公共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公共建筑)一、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2.《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6.《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7.《建筑幕墙》GB21086-20078.《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9.《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10. 国家、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二、工程概况1. 项目用地面积: m22.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 m2 地下: m23. 是否有旧建筑:有□无□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建设目标一星B□一星A□二星B□二星A□三星□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必须说明内容1. 应说明对场地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原有地形地貌的维持、森林及古树的保护、水系的保护以及改造后必要的生态复原措施;2. 应说明对场地内部危险源的检测结果及避让措施;3. 应说明避免对周边居住建筑日照产生影响的措施,包括幕墙的反射比控制以及避免夜间泛光照明的光污染措施。

自选说明内容1. 说明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的评测结果(数据取自有检测资质机构的环评报告),包括测点昼间和夜间的噪声值;2. 说明改善项目周边室外通风效果的设计措施,包括大体量单体的首层局部架空设计、开放连廊设计、建筑朝向设计、与周边建筑的间距控制等方面的措施。

如果进行了室外通风模拟,应说明主要活动区室外风速分布和静风区面积;3. 说明建筑屋面和立面的绿化方式和绿化面积比例;4. 说明选址和建筑出入口的设置充分考虑使用人员方便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包括出入口数量、出入口距离公交站点的距离;5. 说明地下空间的利用措施,包括地下空间的具体用途、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例;6. 如项目的建设用地属于废弃场地,说明废弃场地的原有状况和改造措施。

攀枝花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模板(居住)

攀枝花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模板(居住)

攀枝花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模板(居住建筑)一、设计依据二、工程概况1. 申报绿色建筑的区域范围示意图:(应注明北向角度)2. 项目用地面积:m23. 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m2,地下:m2,计入容积率面积m2,容积率4. 是否有旧建筑:有□无□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建设目标一星□二星□三星□关键绿色设计指标建筑节能率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可再循环材料利用比例一、建筑设计技术措施必须说明内容1.应说明不得采用国家和四川省发布的已淘汰的技术、材料和设备,并符合国家的标准、规程、规范。

2.应说明对场地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原有地形地貌的维持、森林及古树的保护、水系的保护以及改造后必要的生态复原措施。

如项目的建设用地属于废弃场地,应说明废弃场地的原有状况和改造措施。

3.应说明对场地内部危险源、污染源的避让处理措施,包括垃圾房、生活水泵房等设施的规划布局方式。

4.应说明不对建设场地内的自然水系进行截流、改道、封填、河床硬化,若确需改造场地内环境状况时,应采取相应的环境修复措施。

5.应说明确保人均用地面积指标达标的措施,包括控制户均住宅面积,增加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的建设比例等,此处应有具体数据说明。

6.应说明本项目绿地的构成以及各构成部分的面积,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和覆土深度不小于1.5m 的地下室顶板绿地(覆土深度不够时相应折减面积)。

7.应说明场地内的交通系统规划,包括出入口设置数量及原则、机动车停车组织方式、非机动车停车组织方式及生态停车场技术措施。

8.应说明本项目在确保建筑日照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建筑间距的控制、户型的设置等措施。

对于商品住宅,应说明满足日照小时数的户型比例。

9.应说明本项目在确保建筑采光、居住空间通风方面的技术措施。

10.应说明装饰性构件和功能性构件的设置情况,对于装饰性构件,还应说明造价比例。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模版(居住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模版(居住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模版(居住建筑)一、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2.《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15-86-2011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4.《广州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5.《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7.《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8.《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9.《建筑幕墙》GB21086-200710.《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0-200611.《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12.《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13.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二、工程概况1.申报绿色建筑的区域范围示意图:(应注明北向角度)2.项目用地面积:m23.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m2,地下:m2,计入容积率面积m2,容积率4.是否有旧建筑:有□ 无□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建设目标一星(对应省标一星A)□ 二星(对应省标二星A)□ 三星□关键绿色设计指标建筑节能率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可再循环材料利用比例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必须说明内容1.应说明对场地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原有地形地貌的维持、森林及古树的保护、水系的保护以及改造后必要的生态复原措施。

2.应说明对场地内部危险源的避让措施。

3.应说明确保人均用地面积指标达标的措施,包括控制户均住宅面积,增加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的建设比例等,此处应有具体数据说明。

4.应说明本项目绿地的构成以及各构成部分的面积,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和覆土深度不小于1.5m的地下室顶板绿地(覆土深度不够时相应折减面积)。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模板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模板

□否;木本植物种类
种;
3. 雨水渗透设施:无
3.1 透空率大于 40%的植草砖面积 720(整个工程) m2 透水绿地面积 14950.53(整个工程) m2
3.2 设置可渗透管沟、旱溪、冲沟等措施面积: 0 m2
3.3 下凹式绿地面积:
m2
3.4 室外可渗透地面面积与室外地面面积(不含建筑占地面积)之比: 45 %
0.45
5. 住区内部是否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餐饮类建筑、□锅炉房、□垃圾运转站、■以上皆无
□其他易产生烟、气、尘、噪声的建筑或设施(请填写)

6. 距主要出入口 500m 半径内公交站点个数:
1
,公交线路数量(含轨道交通): 2
7. 场地内是否有尚可使用的旧建筑:□ 有;面积
m2 ■无
8. 场地是否进行无障碍设计:■是 □否
4.2 宾馆类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隔声性能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 的一级要求: □是 □否;
外墙构造:
;客房隔墙构造
;外窗构造:
楼板隔声性能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 的一级要求: □是 □否;
楼板构造:□ 浮筑楼板 □ 隔音楼板 □ 其他
5. 室内自然采光设计指标与评价
是否采用高强度钢:
■是 □否; 高强度钢使用比例:
80 %
是否采用高性能混凝土: □是 □否; 高性能混凝土使用比例:
%
是否采用高耐久性混凝土:□是 □否; 高耐久性混凝土使用比例: %
四、园林景观设计
1. 室外绿化种植植物是否为乡土植物:■是
□否
2. 室外绿化是否采用乔、灌、草复层绿化:■是
5. 给水管材采用:不锈钢管

结构专业绿色建筑设计说明范文

结构专业绿色建筑设计说明范文

结构专业绿色建筑设计说明范文一、引言。

朋友!今天咱们来唠唠这个建筑里结构专业的绿色建筑设计。

你想啊,建筑就像一个大活人,结构就是它的骨架子,要是这个骨架子能绿色环保,那这建筑整体可不得高大上又环保嘛。

二、结构体系选择。

1. 因地制宜。

咱先得看看这建筑在哪盖。

要是在地震多的地方,那肯定不能选那些弱不禁风的结构体系。

就像给爱运动的人得穿结实的运动鞋一样,地震多的地方就适合用抗震性能好的框架剪力墙结构。

这种结构就像是一个配合默契的团队,框架和剪力墙相互帮忙,能很好地抵抗地震力,还能让建筑稳稳当当的。

而且这种结构形式空间布局比较灵活,方便以后建筑功能的调整,这就减少了因为功能变化而大拆大建的可能性,多绿色环保呀。

2. 高效利用材料。

再说说材料利用的事儿。

咱在选结构体系的时候,就想着怎么能让材料发挥最大的作用。

比如说,大跨度的建筑空间,像那种大型的展览馆或者体育馆,咱就可以考虑用钢结构。

为啥呢?因为钢材强度高啊,一小点儿钢材就能承受很大的力。

就像大力水手吃了菠菜一样,虽然钢材用量少,但力量大得很。

这样既满足了大跨度空间的需求,又减少了材料的使用量,省了资源,这就是绿色的理念在结构里的体现。

三、材料选择。

1. 可循环材料。

说到材料,咱得有点讲究。

现在都提倡绿色嘛,那就多选用可循环材料。

像钢材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废旧钢材回收后重新加工又能变成新的建筑材料,就像破铜烂铁又获得了新生一样神奇。

还有木材,如果是从可持续森林里采伐的木材,那也是很绿色的选择。

木材是一种天然的材料,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用在合适的建筑里,既能起到结构作用,又能让建筑充满自然的气息。

2. 本地材料优先。

另外呢,本地材料也得优先考虑。

你想啊,从本地取材,运输距离短,这就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就像咱吃饭一样,肯定是吃本地新鲜的菜更环保健康。

比如说当地的石材或者砖材,如果性能符合要求,就应该优先选用。

这不仅支持了本地产业,还对环境友好,一举多得啊。

绿色建筑初设说明模板

绿色建筑初设说明模板

绿色建筑初设说明模板第九章绿色建筑设计一、建筑1. 设计依据:1.1 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规范、规程及省市有关标准及规定,主要有:1.1.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1.1.2 《四川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51/T009-2012;1.1.3 《四川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51/T037-20151.1.4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51/5033-2014;1.1.5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与验收规程》DB51/T027-2014;1.1.6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应用技术规程》DB51/T021-2013;1.1.7 《四川省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规范》DBJ51/T019-2013;1.1.8 《四川省民用建筑节能检测评估标准》DB51/T017-2013;1.1.9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1.1.10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1.1.11 《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 18091-2000;1.1.12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2. 建设单位:泸州市龙马潭区胡市镇人民政府3. 建设地点: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胡市镇4. 场地概况:4.1 项目用地位于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胡市镇,是泸州市龙马潭区滨河安居安置房。

本案地块大致为矩形,南北长约101米,东西长约160米,地块南沿旭东路,北面道路直达来龙。

该地块占地12350.40平米,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

4.2 本项目为泸州市龙马潭区滨河安居安置房,总建筑面积为53082.25平方米,包括1号楼、2号楼、3号楼和地下车库、公厕、垃圾库。

5. 基本要求:本项目绿色建筑设计目标为1星级绿色住宅建筑。

未采用国家和四川省发布的已淘汰的技术、材料和设备,符合国家的标准、规程、规范。

6. 场地设计:6.1项目用地位于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胡市镇,是泸州市龙马潭区滨河安居安置房。

如何做绿色项目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如何做绿色项目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绿色项目建筑方案设计说明一、项目概述本项目为一座绿色建筑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地带,总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主要包括商业、办公和住宅功能。

项目旨在打造一个环保、节能的现代化建筑,为城市增添一处绿色景观,提升城市品质。

二、设计理念1. 绿色理念:本项目以绿色建筑理念为设计出发点,以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为设计核心,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人文关怀:本项目注重人文关怀,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为居民和员工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3. 创新设计:项目采用创新设计理念,结合现代科技,打造独具特色的建筑形态和功能布局,体现建筑艺术和科技进步。

三、设计方案1. 建筑外观设计本项目选择了现代简约风格,外观以干净利落的线条和简洁的色彩为主,既符合现代潮流又不失经典美感。

建筑外立面采用了高效的玻璃幕墙,大面积的玻璃带来了良好的采光条件,同时也减少了对室内照明的依赖。

在立面设计上,通过加入绿色植被墙和垂直绿化设计,不仅增加了景观效果,还提高了建筑的节能性能。

2. 室内空间设计商业区域:商业区域主要包括商店、餐厅和休闲娱乐场所,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设计分区,营造出宽敞舒适的购物环境,吸引顾客停留。

同时,商业区域内设置了绿色植物和景观装饰,增加了室内空间的舒适感和活力。

办公区域:办公区域考虑到员工的工作需求和健康问题,采用了开放式办公空间布局,增加了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办公区域内设置了活动空间、休息区域和绿化植被,为员工提供了更舒适的工作环境。

住宅区域:住宅区域主要包括高档公寓和别墅,设计了多样化的户型和景观空间,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住宅区域周围设置了绿化带和休闲区域,为居民提供了安静、优美的居住环境。

3. 设备与系统设计节能系统:本项目采用了太阳能光伏板和地源热泵等节能设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

建筑内部设置了智能化系统,通过自动控制来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

方案阶段绿建设计说明【范本模板】

方案阶段绿建设计说明【范本模板】

太仓共进科技大厦绿色建筑设计专篇编制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盖章) 设计单位: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盖章)建设单位:太仓市同维电子有限公司(盖章)2016年12月1、一般规定1.1本项目为江苏太仓共进科技大厦。

项目地处太仓市经济开发区,项目以绿色建筑二星作为设计目标,参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进行设计,项目地上20层,建筑面积29522.13m2,地下2层,主要为停车位。

项目合理采用绿色建筑技术,设计屋顶绿化、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空气处理措施、太阳能热水、室内二氧化碳监控系统等节能、节水绿色建筑技术。

1.2 本项目地块在太仓市经济开发区,紧邻市政府,南侧为县店东路,西侧毗邻东亭南路,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商业气氛浓厚,基础设施齐全。

项目主要功能为办公、食堂、金融服务等。

建筑地上20层,地下2层,地块用地面积14311.59m²,计容总建筑面积29522。

13m²,建筑占地面积2826.40m2,项目绿地率30。

00%,项目建筑密度19。

70%,结构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为甲类公共建筑,项目以绿色建筑二星作为设计目标.1。

3 设计依据应主要包括:1 《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32/J 173-2014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3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4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6 《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71-20147 《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 32/J96-20108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年版)9 当地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下达的项目规划条件10 国家、省、市现行的法律、法规,其它相关标准和规定1。

4 本项目场地规划合理,内部各功能空间面积及配套设计合理。

绿色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专篇范本215

绿色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专篇范本215

(重庆城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城海•松藻中心项目节能与绿色建筑专篇(公共部分)初步设计编制单位:XXXXXX编制日期:二○一七年一月(XXXXXXXX)XXXXXXX节能与绿色建筑专篇(公共部分)法定代表人:签名:技术总负责人:签名:项目总负责人:签名:编制日期:二○一七年一月一、项目概况XXX项目用地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区万寿路,设计地块基地东侧为万寿路,南面紧邻钻石年代项目用地,西面为南湖社区。

地块东西长约84米,南北宽约63 米,呈近似长方形状。

总用地面积为5205.00m2,设计为高层公共建筑。

项目由24层塔楼、4层裙房,地下3层车库组成。

总停车数为283辆,总建筑面积41676.45m2,为甲类公共建筑。

本项目按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6进行设计,达到绿色建筑一星(银)级标准。

建筑绿色建筑使用的建筑材料均为一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材。

二、建筑专业2.1 设计依据1、节能设计依据的相关规范、规定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J50-052-20162)《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JGJ144-20083)《岩棉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建筑构造》13J02 DJBT-069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19935)《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7106-20086)《建筑幕墙》 GBT21086-20072、节能设计依据的相关文件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执行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渝建发﹝2013﹞98号)3、节能设计依据的相关报告1)重庆市规划局下发的《建筑工程方案设计审查意见函2)由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XXX中心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勘察结果显示本项目用地适宜工程建设。

3)南岸区环保局通过审核的《环境影响报告表》渝(南岸)环备[2016]003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篇1。

1节地与室外环境1。

1.1 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周边为城市道路,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1.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1.1.2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1.利用电脑模拟建筑室外风环境,为建筑方案提供优化建议.如优化建筑布局、建筑截面积,建筑形体及建筑高度等;2.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1。

1。

3合理设置停车场所对本项目楼层架空层设置适量自行车停车位,方便居民停车.1.1。

4生态场地设计对场地和景观设计进行优化,设计透水地面,有利于雨水回收,减低热岛效应,改善生态环境。

1.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铺设。

主要采用地下停车场,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2.关注各种下垫面的吸热特征,选择浅色与可反射适当太阳能的铺装饰面,保证有绿化覆盖率和遮荫率。

3。

绿化设计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

4。

场地做下凹式绿地面积达到总绿地面积的30%,有助于场地蓄水,减轻市政排水管排水压力。

1。

2节能设计1.2。

1建筑造型节能1。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形体控制,选择浅色外墙饰面;对朝向与窗墙面积比进行有效控制等。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

2。

设计建筑遮阳百叶,达到良好的外遮阳效果,降低外窗成本。

1.2.2建筑部件节能1。

外窗综合遮阳遮阳设施要求构造简单、经济、耐久、轻巧、美观;一般可分为:水平式、垂直式、综合式、挡板式等四种。

各种遮阳设施又有固定式及活动式两种,活动式使用灵活,但构造复杂,造价较高,建议采用综合固定式。

1.2。

3建筑材料节能1.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进行节能模拟计算,优化设计方案,选择低投高效的材料。

2。

外窗采用低辐射(low—e)镀膜单层或中空玻璃低辐射(low-e)镀膜中空玻璃具有反射长波辐射热的功能,利用抛光金属材料表面具有超低长波发射率的特点,起到隔热作用,降低外窗传热系数。

3。

轻质砼砌块和砼空心砌块外墙保温包括轻集料砼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砼砌块、泡沫砼砌块、煤粉灰砌块、普通砼小型空心砌块等.具有隔热保温性能好、耐候性强、不易腐蚀、耐久等典型特点。

1.2.4设备节能1。

空调设备节能(1)利用建筑能耗动态模拟分析软件优化设计,采用高能效比空调设备,空调设备的性能系数满足国家相关规定。

(2)节能环保型空调设备应采用臭氧层破坏系数为0的HFC新型冷媒.2。

照明系统节能在保证照明方式合理性的前提下,优先采用高效节能照明的产品;采用节能型控制方式;在公共区域设置智能化控制,提高建筑照明的有效性,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并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技术减少室内照明负荷.3。

采用可再生能源在充分利用太阳能能源的情况下,做太阳能热水系统,为居民体统热水,节约资源.1。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3.2建筑内节水1。

节水器具节水器具的选择包括节水型龙头、节水型便器、节水型淋浴器、节水型洗衣机等。

公共部分选择节水器具的同事应结合其卫生、维护管理和使用寿命考虑。

2.分用途设置用水计量仪表对于建筑内部,不同供水水质、不同用途的给水管道上应分别设置计量仪表;对于室外,不同水源、不同用途的给水管也应分别设置计量仪表,如绿化用水、景观补水、市政给水等给水管道上均应分别设置计量仪表。

3.在用水点水压超过0。

2Mpa的水管上设置减压阀,防止水压过大而造成水量隐形浪费。

11.3.3景观节水1.景观植物配置选用本地植物和耐旱植物,经计算达到最大节水量。

2。

绿化浇灌采用滴灌或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同时采用湿度传感器或根据气候变化的调节控制器。

3。

采用增加雨水渗透量和减少灌溉量的室外雨水排水管。

1.3。

4技术类型建议1)屋面雨水收集:适用于独立的住宅或公共建筑,雨水污染程度轻,雨水的PH 呈中性,含盐量很小,硬度很低,无需进行软化,可直接陆地浇洒和绿化冲洗。

屋面雨水利用示意图2)绿色屋顶:可将绿化与荷载、防水一起考虑。

适当在规划区居住区新建屋顶花园,增加规划区绿化率,及美观度,增加雨水利用,调节峰值流量,降低夏季楼顶温度。

3)透水铺装:人造透水地面是各种人工材料铺设的透水地面,如多孔嵌草砖、碎石路面、透水性混凝土路面等.规划区广场和停车场可以采用多孔材料铺砌,以减少地面积水,增加雨水渗透.4)下沉式绿地:是低影响开发模式在雨水利用方面的一种最简便的运行技术,不仅简单易行、工程投资少,而且利用效果好.其具有加大雨水入渗量,增加地下水资源;净化地表雨水径流,减轻城市面源污染;削减暴雨洪峰流量,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调节区域气候,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减少绿地浇灌次数,节约绿地用水量等优点。

下沉式绿地既可设置在建筑物、道路、广场等不透水地面周边用于收集蓄渗小面积雨水,也可以在公园、防护绿地内设施,用于蓄渗大面积雨水.下凹绿地的主要涉及参数是绿地与道路或周边地面的高差,建议下凹深度H 在10~30 厘米间,同时在植物选择方面,建议考虑种植黑麦草等耐淹性植物。

5)蓄水池:具有雨水储存功能的集蓄利用设施,同时也具有削减峰值流量的作用,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蓄水池,砖、石砌筑蓄水池及塑料蓄水模块拼装式蓄水池,用地紧张的城市大多采用地下封闭式蓄水池.适用于有雨水回用需求的建筑与小区、城市绿地等,根据雨水回用用途(绿化、道路喷洒及冲厕等)不同需配建相应的雨水净化设施;不适用于无雨水回用需求和径流污染严重的地区。

6)渗井:通过井壁和井底进行雨水下渗的设施,为增大渗透效果,可在渗井周围设置水平渗排管,并在渗排管周围铺设砾(碎)石.主要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内建筑、道路及停车场的周边绿地内.渗井应用于径流污染严重、设施底部距离季节性最高地下水位或岩石层小于1m 及距离建筑物基础小于3 m(水平距离)的区域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1。

3.5技术指引1)对场地的竖向进行分析,明确汇水通道和低洼地区,对于局部竖向不利于海绵城市建设和低影响开发设施布局的,提出竖向调整建议。

2)根据场地内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的分布情况,初步选择低影响开发设施类型,并利用将不透水地面分割断开的办法,布局低影响开发设施。

3)划定排水分区:根据场地竖向,对场地内拟布局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收水范围进行划定和测量。

4)确定各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模:根据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控制率的要求,结合可利用的空间,计算各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模和径流控制量.1。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

4.1节材措施1。

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施工时进行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忙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

结合建筑体形设计功能性构件,达到建筑美学和功能性一体化。

2。

采用低能、低材耗、耐久性好的新型建筑体系。

本项目多层建筑采用钢筋缓凝图框架结构,高层建筑采用框支剪力墙结构。

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节约材料用量.现浇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部分砂浆采用干混砂浆。

1.4.2绿色建材1。

选用耗能低、高性能、高耐久性和本地建材,减少建材在全寿命周期中的能源消耗;建筑材料就地取材,至少90%(按质量计)的建筑材料产于施工现场500公里范围内。

2.选用可再循环、可再利用和可再生的建材;在建筑设计选材时考虑使用材料的可再循环使用性能。

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0%以上.3.选用可降解、对环境污染少的建材;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国家标准GB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

4。

使用原料消耗量少和采用废弃物生产的建材,混凝土和砂浆可采用工业废弃物如粉煤灰、沸腾炉渣等取代部分水泥作胶凝材料或作填料.5。

设备、管道的选用和设置应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

并应优先选用使用寿命更长、或可循环利用的设备和材料。

6.使用其他高性能、耐久性好、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如给排水管均采用绿色环保的化学管材。

1。

5室内环境质量设计方案1。

5.1光环境优化方案建筑室内采光系数满足国画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的要求。

21。

人工照明系统与自然采光设计结合。

实现办公区域良好自然采光效果,减少照明能耗。

2.布置照明灯具时,通过对照明效果的计算机模拟,在满足国标的照度要求的基础上,实现照明功率密度低于国标的目标值,选择最佳布灯方案。

1.5.2热环境优化方案要求室外空气温度28℃以下开窗通风室内热舒适性良好。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改善室内热湿环境,降低夏季空调能耗.1.利用流体数值模拟技术,优化规划布局设计,使得场地各建筑单体的布局能够形成合理的风压,为良好的室内通风创造条件;2.利用流体数值模拟技术,优化房间开窗位置,开窗面积和开窗形式设计.尽量使室外新风顺利导入室内.外窗可开启面积大于外窗面积的30%,房间地面面积的10%。

3。

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时选用必要的隔热保温措施,采用屋顶绿化或这样措施,控制屋顶和外墙表面,提高室内热舒适水平。

1。

5。

3声环境优化方案建筑室内背景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中室内允许的噪声标准中的二级规定.1。

建筑构件隔声通过室外噪声模拟预测,确定建筑立面不同高度外窗位置的噪声超标量,根据室外噪声超标量选用外窗,对于室外噪声超标严重区域可采用隔声性能好的双层窗或自然通风降噪窗等措施。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