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课《月光启蒙》教学设计(第2课时)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依据】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月光启蒙》第二课时【设计思想】1、以读促悟,加强朗读训练,在满怀深情的朗读中受到感染,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
3、借助民歌民谣,插图,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课文内涵。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感悟民歌民谣的特点,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为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感受月光下浓浓的母爱和我在月光下受到的启蒙。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文回顾1、结合学生的暑假生活切入,引出《月光启蒙》并板书。
2、复习回顾。
(1)复习字词。
(2)课文内容检测。
质疑:那母亲又是通过哪些方式,对他进行启蒙教育的呢?(3)为什么作者说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板书: 美妙)二、以读促思感悟“美妙”(一)月夜的“美妙”1、出示第一段。
老师想欣赏一下我班同学的朗读技艺。
谁能展现一下? (指名读)2、读后交流。
3、配乐示范朗读。
并组织学生评价。
为什么你觉得“美妙” ?能说说你的理解吗?4、是啊,月夜的景色是“美妙”的,让我们美美地来读一读。
5、太美了,难怪课文的开头说(生齐):“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板书:夏夜美。
)(二)文学的“美妙”过渡:母亲在这迷人的月色下又是怎样对儿子启蒙的呢?你还从哪儿感受到“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呢?A、民谣1、母亲给我唱了什么民谣呢? (出示歌谣) 请读读看。
2、同学们读的真好!想不想听母亲来唱一唱?同学们认真听,听完以后相信你一定会有很深的感受。
(示范唱)3、好听吗?你想说什么? (很甜,很柔美)4、是啊,课文中就有一段描写的母亲的歌声。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文中的民歌民谣,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诗人孙友田的文章——《月光启蒙》。
(学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课题“月光启蒙”的意思了吗?谁来说说?师小结:是的,这篇课文写的正是作者童年时,母亲在月光下对他的启蒙教育。
让我们跟着作者走进他的童年,走进那温馨的篱笆小院。
二、品读第一部分1、(课件出示画面)师讲述:这是一个夏夜,柔和的月光洒满了篱笆小院,母亲在院中的草垛旁搂着我,唱起了动听的歌谣。
2、(出示句子:“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句话。
为什么作者说童年的夏夜是美妙的呢?(板书:美妙)请大家细细地读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看从哪些语句能够体会出来?3、交流感受,指导朗读:(1)景色美,你看: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柔和的月光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多美的景色呀!你能把它读出来吗?(2)母亲美,她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
勤劳的母亲那样朴素清爽。
依偎在这样的母亲自边,是一件多么甜美的事,请你再读一读。
(3)母亲唱的歌谣美“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这首歌谣表现了月下洗衣的情景,在赞美勤劳的劳动人民。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
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
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
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俗话说:“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凤凰来了,好运来,表达了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母亲唱歌谣的声音美,你听,歌谣是动听的,她的声音甜甜的,是那样深情,她的声音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那样柔和,像小溪的流水那样潺潺悦耳。
出示:“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月光启蒙》优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月光启蒙》优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材剖析:«月光启蒙»选自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是当代作家孙友田的一篇写人散文。
作者回想了小时分母亲在月光下用歌谣、神话故事、童谣、谜语等对自己停止启蒙教育的事,表达了对母亲养育、启蒙之恩的美妙追想。
文章有两条线索,明线是母亲对〝我〞的启蒙,启蒙之中浸透了母亲对〝我〞的爱。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借助详细的言语资料,读懂母亲的启蒙,感受母爱的朴实与温馨,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谢和思念之情;教学难点那么为体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外延,感受官方文学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络上下文,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入含义。
3、仰仗课文的言语资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谢、思念和亲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1、课白话语优美,其中民歌民谣作风明快、流利、委婉、幽默,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巧,在指点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先生感悟言语内在意蕴感情。
四、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布置: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品读课文内容,了解歌谣、谜语等官方文学对〝我〞的滋养,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谢与思念。
联络详细事例,交流自己的切身阅历。
教学进程:一、照应前课,导入新课1、说话导入:同窗们,经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矿工诗人孙友田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她的伟大就在于:不识字,却是孙友田的启蒙教员。
她在月光下,用了哪些方式给童年的我-------孙友田永远难忘的启蒙教育呢。
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共同地来好好感受一下吧!2、先生读题:月光启蒙3、看图,过渡:多么温馨美妙的夜晚啊!在儿时的孙友田眼里,童年的夏夜又是怎样的呢?我们赶忙去看看吧!二、精读指点,感受〝启蒙〞1、在作者看来,童年的夏夜(引读)轻声读读第一自然段,把美妙的感受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2、这月色多么让人陶醉,但更让人陶醉的是母亲唱的那些歌谣。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3.受到热爱母亲的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1.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2.受到热爱母亲的思想教育。
三、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投影幻灯片:课文插图。
看到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起什么?或者想说些什么?2.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涵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这一课就让我们走进这座篱笆小院,在柔和的月色中听一听从这小院中传出的动听的歌声。
(板书:月光启蒙)二.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1.书上哪句话描绘了这美妙的月色?2.投影幻灯片: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3.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4.在这美妙的月色当中,母亲为我唱起了动听的歌谣。
投影歌谣的幻灯片。
5.逐一朗读两支歌谣,理解歌谣的意思。
齐读,边读边打节拍。
6.这歌词写得美,母亲的歌声也美。
作者怎样描写母亲的声音?7.投影幻灯片: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指名朗读理解“芳香的音韵”指导配乐朗读。
8.简介黄河的改道:作者孙友田的故乡在安徽省。
我们知道由于黄河水含沙量太高的原因,黄河经历了多次的改道,曾经黄河就从作者的家乡安徽的北部流过。
由于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黄沙沉积,泥土十分贫瘠,自然就长不出丰盛的五谷来。
9.投影幻灯片: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理解:“长歌谣”10.歌谣创造了丰富的精神生活,对于童年的作者来说,歌谣的内容不一定会懂但母亲甜甜的嗓音,芳香的音韵却会久久留在作者幼小的心灵里,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投影幻灯片: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对歌谣、童谣有一定的认识。
2、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之上,理解“为什么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为什么以《月光启蒙》’为题?”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4、通过布置学生搜集童谣、自主读童谣、唱歌谣、读《母爱似水》等,拓宽学生的阅读途径,锻炼其整理搜集材料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课前教师里响起妈妈唱的歌谣。
一、导入:一、复习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了童年的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妙的夏夜;我们同时还筛选出了两个问题:(1)“为什么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2)“为什么以《月光启蒙》为题?”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具体的学习。
首先看第一个问题,既然说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那母亲到底教了我些什么呢?请你打开课本迅速浏览课文然后告诉我。
二、精读课文。
指名交流(歌谣童谣故事等)过渡:母亲教了我这么多东西,那我们就先从歌谣开始说起:(一)、歌谣:ppt:两首歌谣1、读(1)请你们把这两首歌谣轻轻地读一读。
(2)交流:指名读。
你觉得这首歌谣怎么样?(3)还有谁想读呢?你为什么喜欢呢?(母亲的勤劳和对生活的向往)2、找妈妈是用怎样的方式去唱的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直接描写妈妈唱歌谣的部分,用直线划下来。
3、交流ppt:第四小节指名交流:妈妈是用怎样的方式去唱的呢?(轻轻的深情的相机理解“芳香的音韵”)4、听这么美的歌谣想来听一听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想此时就是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妈妈忙完了一天的活,搂着你,轻轻的唱了起来。
ppt:两首歌谣多么迷人的歌声呀!想跟妈妈一起唱一唱吗?重播两首歌谣;学生轻声和。
5小结:也许童年的我从那个时候起喜欢上了歌谣,喜欢上了家乡,从母亲的歌声中感受到了许多。
(二)、童谣师过渡:不要再沉醉了,你听,母亲已经开始为我唱童谣了,想唱吗?那就和你的小组一起去唱一唱吧!可以选择你们喜欢的方式,比如轮读、领读、齐读、表演读、拍手读,总之怎么开心怎么读。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评析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评析一、感知歌谣、童谣的魅力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歌谣、童谣。
感受歌谣魅力。
(优美、抒情、流畅、含蓄。
)2、感情朗读歌谣。
再分别说说读了歌谣的感受,说说喜欢歌谣的原因。
3、结合第一首歌谣,让学生感受月夜下母亲洗衣服的优美意境,感受母亲的勤劳。
【评析:这是母亲形象的第一次出现,只需轻轻勾勒,无需浓墨重彩,可为后文进一步感受母亲的形象埋下伏笔。
】4、结合第二首歌谣,(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
)让学生感受人们丰富的想象,初步感受人们美好的心愿,对生活的热爱和渴望。
5、小结:歌谣优美流畅,抒情含蓄,小时候,我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就是听着这样的歌谣长大的。
6。
学生边打拍子边感情朗读三首童谣,让他们感受童谣明快的节奏。
8。
刚才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这些歌谣、童谣,它们仅仅是形式优美,内容有趣吗?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评析:教师充分结合歌谣、童谣,琅琅上口、节奏明快、内容有趣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进行自我感悟,从而用自己的语言表现歌谣、童谣形式上的魅力。
此处的情感显得活泼、热烈,非常契合学生的心理。
而且,在歌谣、童谣形式优美的表象下,教师还暗藏了感悟母亲形象的另一条教学线索,这一点别具匠心。
】二、感受母亲对我童年的影响1、配以歌谣的录音,使学生较为真切地感受母亲声音的动听、甜美。
激发学生展开思路,谈谈听过录音后的感受。
3、指导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4、小结:这动听、甜美的声音,伴着月光,伴着母爱,把歌谣、童谣、故事、谜语都唱进了我的心田,滋润着我年幼混沌的心灵。
5、出示:“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通过两个“长”字以及句意的理解,体会生活在黄河故道的人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却是丰富的。
【点评:两个“长”字是教学难点,它既涉及歌谣等民间文化的根源问题,又涉及歌谣、童谣等等的精神内涵。
在此,先让学生通过理解“长”的含义,流传,感悟民间文化的根源是黄河,是黄河哺育的土地。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份_教案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份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一、从夏季月夜入手,唱唱歌谣1、欣赏画面,你有什么感受?2、你们喜欢这样的月夜吗?难怪作者也说:“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这是在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为什么说是“最美的时辰”?(月夜美)师:那就请你美美地读一读。
生读,评价: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如银的月光撒满了农家小院,真美啊!谁还想读?师:除了月夜美,还有什么美?(歌谣美)师:那就把这些歌谣找出来,读一读(配欢快的音乐)师:月夜是美的,母亲唱的歌谣是美的,再读读课文,还有什么美?生:嗓音美,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仔细读读,不要放过每个字,有没有词语让你有所感悟?·吟唱:轻轻地唱。
·芳香:气味很香。
指歌声特别动听,能陶醉人。
这动听的歌声就如同弥漫在空气中的芳香一样,让我们陶醉,我们仿佛来到一个开满鲜花的大花园。
·是什么“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妈妈的歌声)“三月的和风”(是什么季节的风?它和其他季节的风感觉一样吗?(轻轻的、暖暖的、舒服)(指导有感情朗读:咱们班哪位同学的嗓音很甜美,请她给咱们读一读。
/你的朗读让我们的教室飘满了芳香的音韵)过渡:这是一位有着甜美嗓音的会唱歌谣的母亲,请自己仔细地读一读课文,你还会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母亲?板书:()的母亲(学生上黑板)二、感受伟大的母亲1、学生写:会唱歌会讲故事会出谜语聪明疼爱我美丽勤劳耐心风趣……2、这其中肯定有一点是你感触深的,划出文中带给你这种感受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体会。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方晓玲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一、从夏季月夜入手,唱唱歌谣1、欣赏画面,你有什么感受?2、你们喜欢这样的月夜吗?难怪作者也说:“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这是在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为什么说是“最美的时辰”?(月夜美)仔细读读,不要放过每个字,有没有词语让你有所感悟?是什么“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妈妈的歌声)“三月的和风”(是什么季节的风?它和其他季节的风感觉一样吗?(轻轻的、暖暖的、舒服)(指导有感情朗读:咱们班哪位同学的嗓音很甜美,请她给咱们读一读。
)过渡:这是一位有着甜美嗓音的会唱歌谣的母亲,请自己仔细地读一读课文,你还会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母亲?板书:()的母亲(学生上黑板)二、感受伟大的母亲1、学生写:会唱歌会讲故事会出谜语聪明疼爱我美丽勤劳耐心风趣……2、这其中肯定有一点是你感触深的,划出文中带给你这种感受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体会。
A、疼爱: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B、美丽: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师:这些故事你们都听过,你们听了故事懂得了什么呢?这也就是母亲讲故事给孩子听的目的。
她要让孩子懂得爱什么、恨什么,懂得做人的道理。
母亲用这些故事,滋润着孩子的心田,她真是我的------启蒙老师。
母亲讲的那些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一节课大家和老师一道伴着柔和的月光走进了作者童年时的篱笆小院(出示课文插图)。
看着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些什么?或是想说点什么?(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含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
)2.这一课,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篱笆小院,与这母子俩,分享他们的快乐!二、品读课文,感悟真情1.作者成年以后,回忆起自己童年的夏夜,总是充满深情地说:“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投影出示句子,学生朗读)是什么让作者对童年的夏夜总是念念不忘,觉得那样的夜晚永远是“美妙”的呢?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笔圈画。
教师巡视,相机点拨。
3.进行全班交流。
出示句子一: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景色美)出示句子二: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上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母亲形象美是朴素、纯洁、神圣的。
)出示句子三: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1)读一读,从中你知道什么美?(2)轻轻地读出这种感受。
(3)读完后你觉得哪个词显得很特别,特别的亮眼?(芳香)(4)为什么呢?引出并理解“芳香”:芳香是鼻子闻,而这儿指的是什么?(5)这里“芳香”意思是:对世界、对人生怀有一种美好的情感。
不是吗?不然哪有这样的诗句:“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6)同学们,你们见过“芳香”的歌谣吗?那“芳香”指的是什么呢?(7)读歌谣。
自由读,指名读。
(读出柔和、轻轻的、甜甜的音)(8)引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感受亲情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月光启蒙》。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伴着柔和的月光,走进这农家的篱笆小院,重温孩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那份温馨、甜蜜和幸福,回味母亲为我吟唱的歌谣、童谣。
二、品味歌谣,重温亲情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尽情吟诵歌谣吧!2、看着同学们满脸的甜蜜、温馨和憧憬,老师知道,你们用心读了,读到心里去了。
(1)(出示)“月亮出来亮堂堂。
”a。
想想吧,在这月光如水的夜晚,妈妈一边轻轻地拍着儿子,一边柔柔地吟唱着歌谣,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呀!b。
这风清月朗的夜晚,万物都浸染在柔和的月光里,妈妈忍心打破这份宁静吗?妈妈凝视着天上的月亮,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呀?(楼房、白衣、太阳)是啊,心里可美呢!c。
忙碌了一天的妈妈,晚上还为我吟唱歌谣,可见她是多么的,(勤劳、辛苦、爱我呀!)d。
让我们一起轻声地读,用心去享受这宁静的夏夜、这温馨的歌谣、这深沉的母爱。
(2)(出示)“月儿弯弯像小船。
”他们读得怎样?让我们看看怎样读才好听?a。
听出来了吗?这歌谣里有妈妈的梦啊!那是什么?b。
这也是那些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的梦啊,有梦的人才是幸福的人。
c。
这梦,可以装在心里,可以深情吟诵,还可以配上曲子唱出来。
哪位同学想唱给我们大家听?(配乐朗读)[设计意图:抓住两首童谣,通过读、背、唱等教学手段品味童谣中散发的泥土的芳香、生活的情趣和民俗文化的魅力,体会在淡淡的月光下,母亲对儿子那浓浓的爱,对劳动的爱,对生活的爱。
]3、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母亲的吟唱真是太美了。
童年的孙友田感受到了,长大后他是这样回忆的:“她用。
音韵。
”(指一女生读)4、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这两首歌谣。
啊,教室里立即飘满了你们这优美的音韵。
[设计意图:“音韵”一词的理解,如果单独解释词义为声音的节奏旋律,很枯燥,这里让学生通过女生读、齐读,去感悟品味,从而理解音韵就是美美的说话声、读书声,让词语的意思在朗读中轻松的体现。
《月光启蒙》优秀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感知母亲给小孩启蒙的方式,体悟母亲对小孩那份淳朴的爱,领会“月光启蒙”的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品读感知母亲给小孩启蒙的方式,体悟母亲对小孩那份淳朴的爱,领会“月光启蒙”的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预备PPT课件。
教学流程一、导入课题,引出歌谣1、(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2、再读课文题目时,在你的眼前会出现出一幅如何样的画面呢?3、看来,母亲在月光下吟唱歌谣的情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品悟歌谣,交流评析1、母亲唱了许许多多的歌谣(板书:歌谣),课文中写了五首,找出来读一读,把你最喜爱的那首多读几遍,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2.谁来把你喜爱的一首歌谣读给大伙儿听听?并说说喜爱的理由或自己的感受。
3、学生交流;多形式、个性化朗读。
第一首:“月亮出来亮堂堂”读着歌谣,你看起来看到了什么?第二首:“月儿弯弯像小船”指名读,说说你喜爱的理由。
有没有引起你的想象,看起来看到了什么?4、母亲还唱了三首歌谣,你喜爱哪首?读一读。
引导感受押韵有没有发觉,这首童谣专门有特点呀。
引读:毛娃—哭,----5、刚才读了那么多的童谣,现在你对童谣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6、童谣是小孩们的精神食粮,能使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小孩们都喜爱。
三、感知母亲,感悟启蒙1.刚才是同学们自己读歌谣谈感受,那么母亲吟唱出来的歌谣又会给我们带来一种如何样的感受呢?(出示农家月夜场景)配乐引读第一自然段。
2.你们听!母亲的歌声从篱笆小院里传了出来……3.听着母亲的歌声,你有如何样的感受呢?听着听着,你看起来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呢?假如让你来打个比方,说说这歌声还像什么呢?4、师:我们的感受都丰富,像小诗人。
孙友田的感受和你们是一样的,他在文中写到:(她用甜甜的嗓音……)老师觉得这段文字专门美,然后我就把它改成了诗歌的形式,一起读读。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恩、怀念和尊敬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课文语言精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致,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同学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幻灯〔月光下的美景〕指名背诵关于月亮或月色的古诗。
同学们,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月光启蒙》,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理解:“启蒙”,用“启蒙”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幻灯出示本文孙友田简介,说说你看过这个简介有何感受。
〔这么有成就的诗人,月光是如何启蒙他的呢?〕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一〕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词语,读顺课文。
2、思索:文章中“我”的启蒙老师是谁?〔二〕幻灯出示生字词语,朗读词语,重点指导“篱笆”“时辰”的轻声。
出示句子“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
”指名读,出示“莲花落”的意思,指导该词语的正确读音。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一〕回答下列问题:文章中“我”的启蒙老师是谁?你从哪儿能读出来?1、出示课文最末一个自然段。
A、轻声读。
B、指名读。
读了这段话,你有何疑问?同学质疑。
2、出示幻灯,总结同学提出的问题:A、母亲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民歌民谣,是怎样使我开展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的?B、母亲是怎样用她的聪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的?〔二〕今日我们就来解决第一个疑问。
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母亲给我们唱的民歌民谣。
〔幻灯出示文中的民歌民谣。
〕1、五首民歌民谣有何不同?理解“歌谣”、“童谣”两个词语的区分。
2、大声地读一读这五首民歌民谣,把你最喜爱的一首读给大家听一听。
并说说你喜爱的缘由。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方晓玲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一、从夏季月夜入手,唱唱歌谣1、欣赏画面,你有什么感受?2、你们喜欢这样的月夜吗?难怪作者也说:“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这是在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为什么说是“最美的时辰”?(月夜美)仔细读读,不要放过每个字,有没有词语让你有所感悟?是什么“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妈妈的歌声)“三月的和风”(是什么季节的风?它和其他季节的风感觉一样吗?(轻轻的、暖暖的、舒服)(指导有感情朗读:咱们班哪位同学的嗓音很甜美,请她给咱们读一读。
)过渡:这是一位有着甜美嗓音的会唱歌谣的母亲,请自己仔细地读一读课文,你还会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母亲?板书:()的母亲(学生上黑板)二、感受伟大的母亲1、学生写:会唱歌会讲故事会出谜语聪明疼爱我美丽勤劳耐心风趣……2、这其中肯定有一点是你感触深的,划出文中带给你这种感受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体会。
A、疼爱: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B、美丽: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师:这些故事你们都听过,你们听了故事懂得了什么呢?这也就是母亲讲故事给孩子听的目的。
她要让孩子懂得爱什么、恨什么,懂得做人的道理。
母亲用这些故事,滋润着孩子的心田,她真是我的------启蒙老师。
母亲讲的那些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光启迪》(第二课时)教课方案
一、创建情境,感觉亲情
同学们,今日我们连续学习――《月光启迪》。
这节课让
我们再次伴着柔和的月光,走进这农家的篱笆小院,重温
孩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那份温馨、甜蜜和幸福,回味母亲
为我吟唱的歌谣、儿歌。
二、品尝歌谣,重温亲情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尽兴吟诵歌谣吧!
2.看着同学们满脸的甜蜜、温馨和神往,老师知道,你
们专心读了,读到内心去了。
( 1)(出示)“月亮出来明晃晃”
a. 想一想吧,在这月光如水的夜晚,妈妈一边轻轻地拍着
儿子,一边柔柔地吟唱着歌谣,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呀!
b. 这风清月朗的夜晚,万物都浸染在柔和的月光里,妈妈忍心打破这份寂静吗?妈妈凝视着天上的月亮,眼前忧如
出现了什么呀?(楼房、白衣、太阳)是啊,内心可美呢!
c.忙碌了一天的妈妈,夜晚还为我吟唱歌谣,可见她是
多么的――(勤奋、辛苦、爱我呀!)
d. 让我们一起轻声地读,专心去享受这寂静的夏夜、这温馨的歌谣、这深邃的母爱。
(2)(出示)“月儿弯弯像小船”他们读得如何?
让我们看看如何读才好听?
a.听出来了吗?这歌谣里有妈妈的梦啊!那是什么?
b.这也是那些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的梦啊,
有梦的人材是幸福的人。
c.这梦,可以装在内心,可以深情吟诵,还可以配上曲
子唱出来。
哪位同学想唱给我们大家听?(配乐朗读)[设计企图:抓住两首儿歌,经过读、背、唱等教课手段
品尝儿歌中发散的泥土的芳香、生活的情味和民俗文化的魅
力,领会在淡淡的月光下,母亲对儿子那浓浓的爱,对劳动
的爱,对生活的爱。
]
3.像三月的微风,像小溪的流水,母亲的吟唱真是太美
了。
童年的孙友田感觉到了,长大后他是这样回忆的:“她用
音韵。
”(指一女生读)
4.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这两首歌谣。
啊,教室里马上飘满了你们这优美的音韵。
[设计企图:“音韵”一词的理解,假如单独解说词义为
声音的节奏旋律,很无聊,这里让学生经过女生读、齐读,
去感悟品尝,从而理解音韵就是美美的说话声、读书声,让
词语的意思在朗读中轻松的表现。
]
5.在这迷人的夏夜里,妈妈还为我唱了好多儿歌呢。
谁记着了就站起来背诵一首,好吗?
[设计企图:这里依据歌谣的特色,给予音乐的元素,让学生和着节拍背诵儿歌,又一次让学生进入角色,进入境界,让学生的心灵浸润在诗歌的“明快、流畅、委宛、风趣” 中,获取与作者心灵相融的快乐,在快乐中获取启迪。
]
6.在这些儿歌里有着妈妈那辈人对美好生活的神往啊。
请用这样的句式说出来:假如――,那该多好啊!
三、品悟课文,融入亲情
1.(播放录像)简介黄河故道。
2.“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
同学们,歌谣真是从土里“长”出来的吗?那是怎么来的?
3.贫乏的土地、贫困的生活没有磨灭黄河子女的意志和
信念,他们用朴素的歌谣表达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对美好
生活的神往,那生生不停的歌谣是从他们内心“长”出来的。
4.固然母亲不可以给我丰饶的物质生活,但她“用歌谣把
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
她使我懂得,什么是幸福生活,怎么创建幸福的生活,使我
今后有了自己的梦想。
这就是启迪!这就是―― “月光启迪” !
[设计企图:经过“长”字的理解,让学生想到黄河岸边
的祖祖辈辈,想到了黄河子女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
既感觉了文字的魅力,又感觉了黄河子女的乐观向上。
]
5.母亲不是歌唱家,却唱出了动听的歌谣;母亲不是诗人,却用诗一般的语言启迪着我幼小的内心;母亲不识字,
倒是我真切的启迪老师。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对母亲的恩惠“我”无以回报,只好用点点墨迹表达“我”的心
声。
此刻就让我们一起赏识孙友田的一首小诗:
《同写一首歌》(节选)
问您要一缕春风,
您给我一个春季。
问您要一方基石,
您给我一座大山。
问您要一朵茉莉,
您给我一座花园。
问您要一句名言,
您给我一群圣贤
四、作业部署
1.采集几首家乡的民歌、民谣。
2.走进孙友田,读读他的诗歌。
(作者单位:洪泽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