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导学案(精选3篇)
10《竹节人》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10《竹节人》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5f1135d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7e.png)
《竹节人》学案二【学习目标】1.会写“豁、凛”等14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品读课文生动幽默的语句。
3.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
【学习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品读课文生动幽默的语句。
【学习难点】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我会写得又好又快。
豁凛疙瘩棍裁筹橡雕跺颓沮趴屉2.搜集传统玩具的相关资料。
二、课堂展示1.默读课文,填写下列流程图。
迷竹节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考阅读时分别需要关注哪些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需要完成的阅读任务需要关注的相关内容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3.小组合作补充完整,并复述怎样教别人玩竹节人。
竹节人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做成的。
制作过程是: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值得注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20~29自然段,梳理有关老师的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一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上下文,赏析句子。
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
(1)我”和同桌“相视一笑”是因为什么而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们”为什么最后轻手轻脚地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后巩固1.用“√”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说课稿(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42114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0.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说课稿【第1篇】《10.竹节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竹节人》,下面我将从教材与学情、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学法和教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及反思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1.单元视角:《竹节人》是统编教材六上第三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以“有目的地阅读”为主线,编排了《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通过不同题材、不同文体有梯度地培养学生“有目的阅读”的意识。
这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阅读策略单元,是对三、四、五年级“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这三个阅读策略的综合运用和提升,体现了语文要素安排的系统性和发展性。
2.文本视角:《竹节人》是儿童文学作家范锡林的一篇散文,课文通过“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后偷玩竹节人”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
课文语言幽默,充满童趣。
在文本结构编排上,又与普通精读课文有所不同:课前导读——直接给出了三个阅读任务,明晰阅读目的。
课后环节——引导学生思考为完成任务你是怎样阅读的,并给出了三个阅读方法的示例。
希望学生有意识的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已有相关的阅读经验,具备一定的阅读方法,对于“提问、预测、提高阅读速度”这些阅读策略在平时的学习中涉及并运用过。
本单元的学习,是对以往学习方法的一次综合、提升,引导学生切实掌握如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取合适的材料,运用适宜的方法,完成不同的阅读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解读和学情分析,围绕语文关键要素的落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豁、凛”等14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其中目标2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e15330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2.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公开课教案第【1】篇〗《竹节人》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卡”,积累“疙瘩、雕刻、威风凛凛、疲倦”等词语。
2.了解制作竹节人的工序,体会斗竹节人的乐趣。
3.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有针对性的阅读。
教学重点:1.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卡”,积累“疙瘩、雕刻、威风凛凛、疲倦”等词语。
2.了解制作竹节人的工序,体会斗竹节人的乐趣。
教学难点: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有针对性的阅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猜猜它是谁?出示:竹节人玩具,你玩过吗?2.谈话导入:你有动手制作玩具的经验吗?想一想,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乐趣?与同学们分享。
……二、学习生字出示词语:威风凛凛别出心裁技高一筹呆头呆脑大步流星怒气冲冲暴露无遗念念有词忘乎所以心满意足轻手轻脚疙瘩抽屉疲倦冰棍橡皮跺脚颓然沮丧1.领读生词,注音读准字音。
2.观察每一个字的特点,看一看谁最先记住这些词语。
3.用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4.用形近字识字。
5.多音字:卡。
三、整体感知,朗读课文1.同学们,请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形象最深?想一想:围绕竹节人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迅速确认话语信息核心,即关键词句。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同学们,请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记下阅读的时间。
2.想一想:围绕竹节人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预设:回忆竹节人斗竹节人制作竹节人观看老师玩竹节人没收竹节人3.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等会有所不同。
你会怎么读这篇文章呢?带着任务阅读课文吧!(1)任务一: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为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个任务,可以先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
预设: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导学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d4165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8.png)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导学案《竹节人》导学案导学目标:1. 通过阅读《竹节人》,了解竹节人的制作和方法。
2. 学习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3.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导学过程:导引: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竹节人呢?竹节人是一种用竹子制作的玩具,非常有趣哦!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竹节人》这篇文章,请你们仔细阅读,了解相关知识。
第一部分:通读文章请同学们通读《竹节人》这篇文章,然后回答以下问题:1.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2. 竹节人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3. 竹节人可以干什么?第二部分:学习重点词汇和句子1. 注义释义请同学们根据文章的内容,自己猜测以下词语的意思,并写出它的注义。
a. 竹节人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b. 竹子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c. 长袍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d. 树桩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e. 刻录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造句练习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句子,自己造一个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
a. 姥爷经常用竹子做些小东西。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这个小孩子穿着一件漂亮的长袍。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那棵树上有一个大树桩。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动手制作竹节人根据文章中提供的制作竹节人的步骤,同学们可以分组或单独制作一个竹节人。
制作过程如下:1. 准备材料:一根竹子,尺子,剪刀,绳子,弹钢琴的竹杆2. 根据尺子的长度,将竹子剪成合适的长度。
3. 用尺子测量,标记出竹子上头、两腿和脚的位置。
4. 用剪刀将头、腿和脚刻录出来。
5. 将弹钢琴的竹杆固定在竹节人的手上,做成一个小乐器。
6. 最后,用绳子将竹节人的头、腿和脚连接起来。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创新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创新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070df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a.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创新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创新教案第【1】篇〗9.竹节人教学目标:1.认识“颓、疙、瘩”等13个生字,会写“豁、凛、磕”等16个生字。
会写“威风凛凛、疲倦、跺脚”等18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
3.能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4. 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重难点: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能概括故事情节。
2.难点:(1)通过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和教别人玩“斗竹节人”游戏的内容,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自己童年玩具的、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童年》音频、微课《快乐的童年》、童年玩过的玩具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童年》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你的童年都玩过哪些玩具?(生自由回答)你们想不想知道范锡林的童年玩过什么玩具?范锡林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他非常聪明,就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竹节人的玩具。
你瞧,(课件出示竹节人的)这就是竹节人,你们玩过吗?想不想知道怎么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看看,范锡林和小伙伴们是怎么玩的吧!生齐读课题:《竹节人》,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重点指导:风靡(mǐ)叉(chā)腿金箍(gū)棒窦(dóu)尔敦(dūn)俨(yǎn)然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豁、凛、雕、磕、跺、颓”。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303bf57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6.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公开课教案第【1】篇〗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疏通重难点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厘清行文思路,感受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3.理解语言形式与情感表达的统一。
理解文中说明性语言的功能及其背后隐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语言形式与情感表达的统一。
文中运用了大量说明性的语言,理解这些说明性语言的功能及其背后隐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核心问题:作者如何通过对“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的描写,表现自己的情感?一、导入1.文章标题是“竹节人”,你们见过竹节人吗?竹节人是什么?(竹节人是用竹制的毛笔杆做成的小人,是作者童年时风靡一时的玩具)2.你们小时候流行玩什么样的玩具?为什么作者的童年时代和我们的童年时代存在差别?(各类电子产品、各类或精致或高级的成品玩具)(因为时代不同,物质条件不同,因此流行的东西也不一样,但从中得到的乐趣却是相似的。
)(补充材料:70年代(1970年),彩色电视兴起,2000年,手机才逐渐普遍。
而作者是1950年出生的,此处可顺势简单介绍作者。
)3.让我们通过课文,回到那个物质并不发达的时代,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乐趣。
二、检查预习,梳理生字词风靡锯截豁嵌威风凛凛金箍棒俨然叱咤风云弄巧成拙观摩虎视眈眈破绽赫赫伟绩鏖战犹酣沮丧悻悻然津津有味全神贯注三、厘清文章结构(结合预习单,梳理文章结构)1.全文围绕“我们都迷上了斗竹节人”展开了描写,仔细阅读全文,标注段落,并完成下表。
“迷”谁事件表现的情感从哪里可以看出(字、词、句)学生①制作竹节人②斗竹节人认真、喜爱痴迷、投入老师没收竹节人,却偷偷地玩竹节人怨恨、沮丧心满意足2.划分段落并概括大意①第一部分(1-2小节):概述当时“我们”全都迷上了玩竹节人。
②第二部分(3-19小节):描写了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和乐趣,表现出孩子们对自制竹节人的自豪、对斗竹节人的痴迷。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9.竹节人课上导学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9.竹节人课上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c0f951de80d4d8d15a4fe6.png)
《竹节人》课上导学案【学习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理清课文的思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
4. 体会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深深眷恋。
【学习过程】一、预习查评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收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范锡林:3. 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蹲风靡俨然破绽颓然沮丧前功尽弃挖空心思叱咤风云别出心裁技高一筹弄巧成拙作鸟兽散虎视眈眈津津有味忘乎所以心满意足化为乌有二、初读感知1. 阅读课文,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 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研讨1. 读课文第1至2自然段,想想:从第一部分里,能知道哪些信息?2. 这样的开头有什么好处呢?3. 默读第3~17自然段,想一想,课文是怎样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的呢?4. “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儿则生意特别好。
”说说这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5.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斗竹节人的游戏非常好玩?(1) 斗竹节人的“古战场”有趣。
斗竹节人的“古战场”就是这些破旧的课桌,课文是怎样描述的呢?(2)竹节人的样子有趣。
玩游戏时的竹节人是怎样的呢?这几段中描写竹节人样子的词句有哪些呢?(3)竹节人的装饰有趣。
竹节人有哪些装饰特别有趣?6. 默读第18~29自然段,想一想,围绕着竹节人发生了怎样的趣事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和同学们对玩竹节人的痴迷?7. 老师对竹节人的态度又有着怎样的变化呢?一开始,老师的态度怎样?后来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8. 看到这一幕,“我”的心情变得怎样?你从这句中读出了什么?四、总结归纳1. 本文写作上有什么特色?2.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拓展延伸你的童年有哪些有趣的事情,请说给大家听一听。
六、作业写一段介绍玩具或讲述玩具带给你乐趣的往事,题目自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导学案(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7dd32b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7.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 自主学习“豁、凛”等16个生字,随文读准20个难认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策略,完成玩具制作指南,并体会竹节人带来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预学交流,明确学习要求和起点1.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课题是《竹节人》师: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今天的课文和平时的精读课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打开课文,看看课的前面的内容和课的后面的内容找一找。
谁来说一说?二、关注导语,明确学习任务1.发现课文前导语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这段话告诉我们阅读这篇课文的什么?——任务2.理解任务这三个任务我们应该怎么来理解呢?任务一是让我们干什么,谁来说一说。
任务一:写做法和玩法任务二:体会竹节人给人带来的乐趣,这里的传统玩具是指什么?任务三:这里的“老师”是哪里的老师呢?3.从课前的导语中我们了解了这三个任务,你还知道了什么?读读前半部分。
——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
三、小组合作,完成任务1.是的,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就不同,采取阅读方法也不同,这就是有目的的阅读,是一种阅读的策略,今天我们就用这种阅读策略来完成这三个任务。
2.联系课后任务栏课后有三位同学也交流了他们的读法,来看屏幕,再自由读一读,想一想他们是怎么读的?我们该怎么读?4.小组讨论,选择读法。
读完了以后肯定会有所启发,课前小组已经选择了想要完成的任务,现在你们打算如何完成任务呢?在小组内讨论讨论,交流一下,完成学习单。
5.汇报交流讨论好了吗?该怎么来完成这三个任务呢?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有目的,有方法,相信他们有了这样的策略之后,肯定会非常成功的完成任务)刚才同学们交流了阅读方法,大家有没有发现?要完成这三个任务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这个共同的地方是什么?总结方法:浏览全文(略读)——选择内容——细读分析刚才我们快速阅读浏览了全篇文章,选择了完成任务所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细读来完成这三个任务。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竹节人》优质教案+导学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竹节人》优质教案+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a98adee2bd960591c6773c.png)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有目的地阅读”这一阅读策略,有层次、有梯度地编排了《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
《竹节人》通过学习提示,安排了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同一篇文章,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不同;《宇宙生命之谜》通过旁批呈现了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阅读这篇文章的思维过程,旨在引导学生如何有目的地阅读;《故宫博物院》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四则阅读材料各具特点,语言风格各不相同,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在精读课文里学到的方法,逐步实现自主“有目的地阅读”。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内容教学要点字词识写◎会写28个字,会写39个词语。
语言积累◎朗读并背诵《春日》,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阅读理解◎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梳理“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逐步养成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的习惯。
◎了解什么是“有目的地阅读”。
◎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完成阅读任务。
书面表达◎学习刻画人物入迷状态的方法,并试着写一写。
◎学习用逐条说明理由的方式,有条理地表达观点。
◎写清楚某种事物让生活变美好的经历,并把原因写具体。
◎分享习作心得和体会。
9 竹节人【教学目标】“凛、棍”等14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学习清单。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凛、棍”等14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
2.快速读课文,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尝试根据阅读任务有目的地阅读。
【教学过程】板块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明确单元要素。
(1)观察:课件出示第三单元篇章页,看看插图画了些什么,自由读上面的文字,说说你对杨绛女士说的“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这句话的理解。
小学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cb855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79.png)
《竹节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 会写“豁、凛”等14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
2.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有趣。
3. 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学习重点难点:1. 重点: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玩法,体会传统玩具的乐趣。
2. 难点: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 我会读。
()()()()()豁开疙瘩卡住冰棍橡皮擦2. 我会写。
hōu lǐn gē da kā gēn组词:()()()()()()3. 重点字讲解。
豁:是()结构,偏旁是()。
可以组词。
造句:。
书写指导:左右结构,左边的“害”要写得窄一些,右边的“谷”撇捺要舒展。
凛:是()结构,偏旁是()。
可以组词。
造句:。
书写指导:左右结构,左边的“冫”要写得小一些,右边的“禀”要写得紧凑,注意横画的间距。
4. 多音字。
()缝()5. 解词义。
威风凛凛:;别出心裁:;二、合作探究1. 了解课文背景。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范锡林以及竹节人这种传统玩具的历史背景。
2. 通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课文围绕“竹节人”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 思考:竹节人是怎样制作的?4. 文中描写了竹节人的哪些玩法?5. 对照注释和查阅的资料来理解课文的意思。
(1)“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这句话描写了什么场景?体现了孩子们怎样的心情?(3)“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
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9.竹节人》导学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9.竹节人》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c3706471fe910ef02df897.png)
第二课时
一、预习导学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默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作简单的批注,在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并让学生说说课文分成了几个部分,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2.学生自读圈画,教师巡视指导。
二、预学检测
指名读课文,读出韵味。
三、合作探究
1.按照学生的兴趣,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
各组的学习任务如下:
出示:
一组:写出竹节人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二组:体会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快乐,说给大家听。
三组:讲一个有关老师和竹节人的故事。
2.小组探究,完成本小组的任务。
1)每小组集中在一块儿,同学们找出与自己小组探究问题相关的段落认真读一读,然后交流、合作。
2)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讲台汇报。
3)师生共同评价,教师指导。
教师适时板书:制作:一截长的八截短的
玩法(乐趣):破课桌——古战场下课时——上课时
故事:没收全神贯注
3.抓重点感悟语言
(1)“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
(2)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3)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
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导学案(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e16208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1.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导学案第1篇】文本分析:__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童年时代的“我”和伙伴们自己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因为“我”和同桌上课时偷玩斗竹节人,竹节人被老师没收了,却意外地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喜爱竹节人的故事。
这是一篇回忆类__,语言生动又富有童趣,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童真、童趣的可贵。
虽然学生们可能都没有玩过竹节人,但文中那种对玩具的痴迷和喜爱却能引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相信学生们能结合他们的生活来理解,还是比较容易的。
__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阅读策略,就不同的阅读目的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可以采取分组交流的方式来学习;同时通过品读文本,还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去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教学目标:1、会写16个生字,重点理解“疲倦、威风凛凛、别出心裁”等词语。
2、根据课文导语中给出的三个不同任务,采取不同的方法阅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童年的时光是美好的,童年的生活是自由快乐的。
4、理清__的结构层次,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制作竹节人和斗竹节人的过程写得具体生动的。
5、品味__生动、幽默的语言。
教学重点:了解做竹节人的过程,感受斗竹节人的快乐;品味生动、幽默的语言。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豁、凛、疙”等1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疲倦、疙瘩、威风凛凛”等词语。
2、对照课前导语和课后思考题,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梳理课文层次。
3、品读重点语句,体会语言的生动、幽默。
教学难点1、正确读写生字词。
2、理清课文的故事情节,梳理行文思路,根据阅读方法确定学习重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展示一些手工老玩具的,如木枪、弹弓、陀螺、毽子、风车等,再出示一些时下流行的玩具的,在对比中导入本课课题。
过渡:同学们,这些老式玩具你们认识几个?这些新式玩具呢?乍看上去,这边的玩具显得简单粗糙,这边的玩具显得精美有趣,它们是不同年代的孩子们的最爱,都给孩子们留下了珍贵的快乐记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导学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4359a6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1a.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导学案第【1】篇〗竹节人三单元◎体会相同的文章,不同的阅读任务下,分别怎样阅读。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围绕“玩具”这个主题,可以开展很多活动。
如,●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乐趣是突显的主题●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怎样玩这种玩具。
*制作方法是突显的主题从以上任务中选择一个,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和同学交流。
我们[叙述者]小时候 [需了解叙述者年龄:1950年1月]的玩具,都是[程度]自己做的,也[转折]只能自己做[和年代相关的社会经济背景]。
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儿,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靡全班,以至[递进]全校[条件复合句式双结果变例:只要+条件,就+结果1,以至+结果2]。
有一段时期,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具体事例,聚焦到斗竹节人]。
[段析:在叙述/说明事物前,典型的方法是先设置背景和焦点。
本文叙述者从回忆中获取材料,其独特之处在该背景年代,由于经济落后,玩具只能靠孩子自制。
叙述从这点出发,构置内容,最终突显了玩具中的一种:竹节人][语用:可预测内容包括两大部分:1、竹节人的制作过程;2、描述斗竹节人][构式:略][评测:1.“我们”是指那些人?A.叙述者和他的同学们B.叙述者和读者C.所有人2.为什么说“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A.农村,卖玩具的少B.卖的玩具“我们”不喜欢,只有自己做C.当时人们的收入少,买不起玩具3.“斗竹节人”,类似的“斗+事物”的游戏,你知道哪些?都有什么共同特点?知道、、、。
共同特点:A.至少有两个对象参加B.一种竞技游戏C.参赛对象多有物理接触,以一方落败结束D.参赛双方的条件一般都是相近的E.斗的“事物”,可以是生命体,也可以是非生命物质。
][描述制作方法]用毛笔竹竿[材料]锯成寸把长一截[第一步],这就是[确定范围]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说明],在上面钻一对小眼[第二步],供装手臂用[说明],再锯成八截短的[第三步],分别做双手双足[说明],用一根扎鞋底线把它们串在一起[第四步],就成了。
竹节人》导学案
![竹节人》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3f0179b307e87101f6965e.png)
<竹节人>预习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识记重点字词并学会运用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3、品读文本,感知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二、作者及文学常识
作者:范锡林,1950年生,作家,代表作《睁开吧,长长睫毛的眼睛》获《少年文艺》好作品奖,中篇小说《秘道》获上海市首届巨人优秀作品
奖。
三、字词
1、豁()开叉()腿窦()尔敦偃()月刀
一绺()红丝线俨()然叱()咤()风云
咚锵()攒()一哄()而散赫赫()
鏖()战酣()悻悻()风靡()颓()然
破绽()
2、弄巧成拙:
虎视眈眈:
前功尽弃:
别出心裁:
忘乎所以:
津津有味:
化为乌有:
呆头呆脑:
大步流星:
3、多音字
长攒
四、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思考: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并简要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五、合作探究
1、斗竹节人的乐趣主要表现在哪几种情形呢?
2、挑读课文,品读语言
(1)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
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赫赫伟绩、鏖战犹酣)
(2)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二校门口卖毛笔的
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3)仔细想来,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
大的。
六、小结本文通过写
表达了。
七、作业
1、写一篇玩具制作指南
2、介绍传统玩具的乐趣
3、讲述这位老师的故事
(三选一)。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4d8ee5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c.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学设计第【1】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竹节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材分析:《竹节人》是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玩的情景,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同时也写出了老师童心未泯的一面,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儿时玩具带来的心灵快乐。
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教材在阅读提示中给学生安排了三个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同一篇文章,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
二、教学目标:1.会写“凛”、“棍”等14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了解做竹节人的过程;感受斗竹节人的快乐;品味生动、幽默的语言。
四、教学难点:学习有目的地阅读,完成三个阅读任务;体会“根据阅读的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的语文要素。
五、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小视频六、教学课时: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学习任务1.今天我们学习第三单元的课文,请翻开单元导语页,齐读单元导语。
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是本单元的习作要素。
)板书课题――竹节人2.猜一猜课文写什么?(预测、提问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发现策略秘密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围绕竹节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制作竹节人―—玩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
预设:刚才同学们自觉运用了预测、提问等阅读策略。
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它对于课文的学习有哪些要求?板书:有目的地阅读(三)聚焦阅读任务,分组合作阅读1.明确本课的三个阅读任务。
《竹节人》导学案
![《竹节人》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ec646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02.png)
《竹节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会写“豁、凛”等16 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28 个词语。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3、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2、难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三、知识链接竹节人是 20 世纪 70 年代较为流行的玩具,用竹子截成小段,做成竹节人的身子、脑袋、四肢,再用线把它们穿起来,就可以在课桌上玩了。
四、预习导航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给下列生字注音。
豁()凛()疙()瘩()棍()裁()筹()橡()雕()跺()颓()沮()趴()屉()(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威风凛凛:____________________别出心裁:____________________技高一筹:____________________大步流星:____________________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竹节人写了哪些内容?五、课堂探究1、阅读任务一: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1)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与竹节人制作和玩法相关的段落。
(2)圈画出制作竹节人的材料、工具和制作步骤。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竹节人的玩法。
2、阅读任务二: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1)默读课文,找出能体现玩竹节人乐趣的句子,做好批注。
(2)小组交流,分享自己找到的句子和体会。
3、阅读任务三: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1)仔细阅读文中与老师有关的段落。
(2)概括老师与竹节人的故事。
(3)思考:老师的形象是怎样的?六、总结归纳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不同阅读任务所采用的阅读方法。
2、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和感受。
七、拓展延伸1、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制作或玩过的一种玩具。
2、推荐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书籍,如《城南旧事》《呼兰河传》等。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9《竹节人》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9《竹节人》精品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16c13f763231126fdb110a.png)
9.《竹节人》导学案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向同桌介绍一下你喜欢的玩具是什么材料的,什么结构的以及怎么玩的。
2.看来同学们的玩具真不少,也都挺会玩的,有的同学能把一件玩具玩出很多的花样,真是动脑筋的孩子。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作者,回忆起小时候自己动手做了个玩具——竹节人。
究竟这是什么呢?该怎么玩呢?一起去文中看看吧。
4.出示课题——竹节人5.齐读课题,质疑。
二、目标引领知识与能力1.正确读写“豁、凛”等14个生字,理解“风靡、威风凛凛、别出心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以及它带给人们的无限乐趣,读懂“我”因为玩竹节人与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
3.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过程与方法讨论交流,学习采用不同的方法阅读;体会细节描写,感受传统玩具带给人们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体会民俗文化带给人们的生活乐趣。
三、字词运用(一)理解词语。
风靡:形容事物很风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
嵌入:紧紧地埋入。
课文中指鞋线紧紧地拉进桌上的裂缝里。
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技高一筹:技艺比别人高出一截。
鏖战:激烈的战斗。
沮丧:灰心,失望。
悻悻:形容怨恨愤怒失落的样子。
(二)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汉字。
星期天,我们去艺术馆参观。
里面的根diāo(雕)造型各具特色,令人称奇。
有的像威风lǐn lǐn (凛)(凛)的武士,有的像全身长满ɡē da (疙)(瘩)的金刚,有的像蹲在地上的老虎,有的像手持ɡùn(棍)棒的猴子。
我们一直看了一个多小时,才恋恋不舍地往回走。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威风(凛)(凛)(呆)头(呆)脑(叱)咤风云别出心(裁)技高一(筹)(弄)巧成拙(津)(津)有味全神(贯)注忘(乎)所以(1)这位老人在战争年代曾经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
(2)这(别出心裁)的设计让我们眼前一亮。
竹节人 优秀导学案
![竹节人 优秀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f4a97e650e52ea54189811.png)
竹节人【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和集体交流,品味生动有趣的“童年生活故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童年的时光是美好的,童年的生活是绚丽多彩、自由快乐的。
2.在感受美好童年的过程中,掌握读书方法。
【学习重难点】阅读本文后学生能在会心的微笑中感受游戏的快乐,并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做一些评点。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阅读文章①说起童年,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②阅读《竹节人》课文后,想想范锡林笔下的童年是什么?(2)重点生词注音与释义①读写下列字词蹲风靡俨然破绽颓废沮丧前功尽弃挖空心思叱咤风云别出心裁技高一筹弄巧成拙作鸟兽散虎视眈眈津津有味忘乎所以心满意足化为乌有②字词释义豁:叉:俨然:叱咤风云:弄巧成拙:作鸟兽散:虎视眈眈:悻悻然:酣:鏖战:赫赫:(3)归纳概括童年是什么?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
二、通读课文,感悟方法1.童年藏在作家的笔下,童年藏在我们的生活中,童年还藏在孩子们的游戏里。
试想一下,假设你活在一个没有电视、没有电脑的年代,你会玩什么,怎么玩?2.读文章,画出最打动你的句子,想想为什么?思考下列问题:(1)你们见过竹节人是什么样的吗?文章的哪一段告诉了我们?(2)在文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竹节人?(3)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它和主题的关系是什么?这一部分会不会影响老师的形象?是不是可以删去?三、拓展延伸阅读是一种选择,不同的阅读目的,有不同的阅读关注。
从下列任务中选取一个,关注课文相关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段介绍或讲述文字。
不少于200字。
1.写一篇玩具制作指南;2.介绍传统玩具的乐趣;3.讲述课文中老师的故事。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竹节人》学案3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竹节人》学案3](https://img.taocdn.com/s3/m/08fe88eb168884868662d67f.png)
《竹节人》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厘清行文思路,感受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2.理解语言形式与情感表达的统一。
理解文中说明性语言的功能及其背后隐含的情感。
学习引导: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认读生词。
蹲风靡俨然破绽颓然沮丧前功尽弃挖空心思叱咤风云别出心裁技高一筹弄巧成拙作鸟兽散虎视眈眈津津有味忘乎所以心满意足化为乌有
3.思考:阅读课文,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请大声读课文第1至2自然段,想想:从第一部分里,能知道哪些信息?
思考:这样的开头有什么好处呢?
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第3~17自然段,想一想,课文是怎样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的呢?
2.“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说说这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3.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斗竹节人的游戏非常好玩?
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第18~29自然段,想一想,围绕着竹节人发生了怎样的趣事呢?读这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
2.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和同学们对玩竹节人的痴迷?
3.老师对竹节人的态度又有着怎样的变化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豁、凛”等16个生字,随文读准20个难认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策略,完成玩具制作指南,并体会竹节人带来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预学交流,明确学习要求和起点1.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课题是《竹节人》师: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今天的课文和平时的精读课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打开课文,看看课的前面的内容和课的后面的内容找一找。
谁来说一说?二、关注导语,明确学习任务1.发现课文前导语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这段话告诉我们阅读这篇课文的什么?——任务2.理解任务这三个任务我们应该怎么来理解呢?任务一是让我们干什么,谁来说一说。
任务一:写做法和玩法任务二:体会竹节人给人带来的乐趣,这里的传统玩具是指什么?任务三:这里的“老师”是哪里的老师呢?3.从课前的导语中我们了解了这三个任务,你还知道了什么?读读前半部分。
——同一篇__,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
三、小组合作,完成任务1.是的,同一篇__,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就不同,采取阅读方法也不同,这就是有目的的阅读,是一种阅读的策略,今天我们就用这种阅读策略来完成这三个任务。
2.联系课后任务栏课后有三位同学也交流了他们的读法,来看屏幕,再自由读一读,想一想他们是怎么读的?我们该怎么读?4.小组讨论,选择读法。
读完了以后肯定会有所启发,课前小组已经选择了想要完成的任务,现在你们打算如何完成任务呢?在小组内讨论讨论,交流一下,完成学习单。
5.汇报交流讨论好了吗?该怎么来完成这三个任务呢?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有目的,有方法,相信他们有了这样的策略之后,肯定会非常成功的完成任务)刚才同学们交流了阅读方法,大家有没有发现?要完成这三个任务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这个共同的地方是什么?总结方法:浏览全文(略读)——选择内容——细读分析刚才我们快速阅读浏览了全篇__,选择了完成任务所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细读来完成这三个任务。
三、完成任务单,体验阅读方法的选择过程在正式完成任务之前,我们先想一想,你看,三个任务是不同的,等会咱们汇报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汇报呢?汇报的方式是不是也可以有所不同呢?1.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完成这三个任务,这有三个任务单,请同学们对照任务单上的提示,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开始吧!你在完成阅读任务的时候也要考虑一下用到了哪些阅读方法?2.小组汇报交流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来分享一下刚才的学习成果。
哪个小组先来。
(1)成果展示任务一:请两个小组上前展示。
(2)评价提升,从选择内容到细读提炼有没有补充,其他同学呢?听了他们的介绍,现在你们会不会做竹节人了?他们的任务完成的非常成功,那么我来采访一下,你们在写这个指南的时候,用了什么阅读方法?提取关键信息。
任务二: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竹节人已经很少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想不想瞧一瞧竹节人是怎么玩的?这么有意思的竹节人给大家带来了哪些乐趣呢?任务二,哪个小组来汇报组内还有没有要补充的?其他同学有没有要补充的?还有哪些乐趣。
刚才老师听到了他们用的最多的一个方法,是什么阅读方法?抓住关键词句四、总结课堂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围绕本课的三个阅读任务,关注了《竹节人》这篇课文里面不同的内容,用了不同的阅读方法,尝试了有目的的阅读,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可以用上这样的策略进行阅读,下节课我们再来讲讲老师的故事。
板书设计:9竹节人做、玩说浏览全文提取关键信息乐趣品、读选择内容故事讲细读分析圈画关键词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导学案第2篇】《9.竹节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竹节人》所在单元为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属于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
这是教材编写上的历史性突破,承袭了前面“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这三个阅读策略单元。
单元导语是著名作家杨绛的一则名言: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强调了读书要有一定的目的,由浅入深,慢慢琢磨,必能达到一定的造诣。
《竹节人》是一篇散文,共29个自然段,以回忆性的文笔通过对“做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感受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眷恋。
特别是通过孩童眼睛描述了老师也加入斗竹节人这一童年趣事,将斗竹节人的乐与趣推向了高潮,让读者欲罢不能,进而产生强烈的继承情感与动手制作的冲动,有效体现出“通过事物表达自己真实情感”这一要素。
作为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第一课,《竹节人》在课前导读中直接给了三个阅读任务,分别为“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关注内容,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一)故事情节层层深入首先亮明是小时候的事情,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产生一探究竟的阅读欲望,接下来给出主题:“有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
”童年的一段小事就这样呈出在学生面前。
此时的文字犹如一条涓涓细流,汩汩而来。
做竹节人,玩竹节人层层递进,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了作者对竹节人的喜爱。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竹节人的乐趣,自然而然产生创新、实践的冲动与想法。
(二)阅读任务层层递进课前导读中直接根据课文内容呈现了三个阅读任务。
这三个阅读任务由物到情,情中见人,浑然成为一个整体,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这一语文要素。
轻而易举的体现了“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又一个语文要素。
(三)阅读策略层层整合本单元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个阅读策略单元中的最后一个,它承担着对前三个阅读策略单元的总结与提升的作用,也承担着推陈出新的作用。
可通过单元导语,课前任务,课文内容,课后习题整体组合,前后联系,逐步呈现“有目的地阅读”这一主题,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让学生的阅读和表达双线并进。
二、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豁、凛”等16个生字,随文读准20个难认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有目的地阅读,完成三个阅读任务。
3.体现“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语文学习要素。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分学习小组、共读一本课外书、猜想课文主要内容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教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四、教学过程:板块一:初读课文,形成任务活动1:读书交流1.读书交流:最近班级都在读什么书对书中什么内容感兴趣是怎么读的2.认识策略:围绕感兴趣的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去阅读,是一种阅读策略--有目的地阅读。
活动2:初读课文1.导入课题:今天,我们用这个阅读策略来读《竹节人》这篇课文。
2.猜读课文:猜一猜课文写什么3.初读课文:借助学习单第一版块内容,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容易读错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写到黑板上,和同学们交流。
活动3:形成任务1.把握内容:联系猜测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讲讲黑板上写的词语。
2.学习字词:汇报交流生字、新词的学习。
3.形成任务:同学们对课文的哪些内容感兴趣读一读课文导语的内容,明确本节课要完成的三个任务。
板块二:选读课文,完成任务活动1:自主阅读1.交流方法:要完成第二个任务,我们该怎么读?2、出示: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的句子,读一读,把体会到的乐趣简要地写一写。
3.小组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
出示交流要求:(1)我关注的内容是()竹节人,最感兴趣的是第()自然段(读有关句子),我体会到的乐趣是()。
(2)对这个内容,我要补充!我体会到的乐趣是()。
活动2:汇报交流预设一:做竹节人的乐趣1.交流做竹节人的内容,体会其中的乐趣。
2.相互补充交流。
预设二:玩竹节人的乐趣1.交流玩竹节人的内容,体会其中的乐趣。
(玩竹节人虽然简单,但让人乐此不疲,其乐无穷)2.相互补充交流。
3.欣赏玩竹节人的视频,体会朗读。
预设三:创新玩竹节人乐趣1.读读这几个自然段,说说自己体会到的乐趣。
2.相互补充,体会朗读。
板块三:自主选择,完成任务活动1:交流方法1.选择任务:刚才我们完成了任务二,还有两个任务需要我们去完成。
那么,怎样完成这两个任务呢?我们来看看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样交流的,读一读。
为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个任务,可以先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
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可以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交流方法:你想完成哪个任务?打算怎么读?3.自主学习:为了帮助同学们完成任务,老师给同学们设计了表格,填一填,做一做。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导学案第3篇】教学目标:1.自主识字学词,梳理文章脉络,能简要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借助课前导语和课后提示,初步掌握“有目的地阅读”这一策略。
3.在践行阅读任务过程中,提升“检索”与“整理”的能力,并形成一定的阅读策略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学习任务今天我们开启第三单元的学习之旅,先来看看单元导读页:1.读一读,猜一猜:这个单元的内容与什么有关呢?提示:猜测是要有依据的,比如文字、等信息。
2.想一想,问一问:这个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要问的?提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问。
3.小结:刚才同学们就是在自觉运用预测、提问等阅读策略。
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会“有目的地阅读”,即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设计意图:阅读导读页,让学生综合运用三、四、五年级所学的相关阅读策略,既启动了先备知识,又明确了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很有必要。
)二、自主识字学词,扫清阅读障碍1.分组认读词串,探测本班学情。
跺脚疲倦沮丧颓然偃月刀纸盔甲悻悻然窦尔敦别出心裁技高一筹暴露无遗忘乎所以威风凛凛叱咤风云大步流星轻手轻脚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虎视眈眈2.根据词串特点,引导自主学习。
(1)小组内认读,互相纠正错读的词语。
(2)呈现难理解的词语在文中的位置,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如“别出心裁”“技高一筹”等。
(3)试着表演表示心情、动作的词语,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如第一组和最后一组词串。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识字学词,重点是要有学习的兴趣与方法。
用词串的形式呈现字词,用适宜的方式学习字词,既读得津津有味,又学得扎扎实实。
)三、梳理课文内容,发现策略秘密1.阅读课前导读: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2.逐条出示閱读任务,完成学习单:3.根据表格内容,结合课前导读、课后练习,讨论并谈谈体会:预设一: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不同;预设二:阅读的方法基本为“浏览+细读”;预设三:带着目的阅读,能加快阅读的速度……小结:这便是“有目的地阅读”:根据你的阅读目的,先浏览“检索”你要关注的内容,然后将“筛选”出来的文本进行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