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7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说课稿
上海市第二体育运动学校陈佳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的是选自中华地图出版社高一地理第二册教材中第五篇第二节《专题17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地位与作用分析:
本教材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册主要介绍了自然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第二册主要探讨人类活动的地理空间及其地理影响。人口的分布和迁移,是人类对地理环境施加影响的最基本方面。人口分布的地理特征,既反映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口变动的约束和限制,也反映了人口变化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可以说,人口分布与迁移是联系人口和城市两部分的桥梁,为后续学习第六篇《城市》打下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材处理思考:
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两个课时:一是人口分布的地理特征;二是人口迁移的形式。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人口分布的地理特征。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识记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的名称和分布,理解影响人口分布差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教材在编排上采用陈述的方式将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人口容量、人口稠密地区的成因这三个知识点逐步列出,并列举了一系列数据与案例,总体上体系是完整的,但仔细分析后发现,其实仅是材料的堆砌,这对学生的学习运用以及知识点网罗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的设计上通过顺序调整与整合,努力创设一个完整的课堂,在不偏离教学重点的基础上,让教学的流程层次感鲜明、体系性更强,具体见下面的设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口四大稠密区、四大稀疏区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探究人口稠密的自然和人文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人口稠密区的成因,正确看待上海人口密集的现象。
(四)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与突破: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生活实际,并充分体现人口分布与迁移在联系人口和城市的桥梁作用,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区;
【教学难点】探究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突破】通过《世界人口分布》、《世界地形》、《世界气候类型》三幅地图比较,使学生
在案例中掌握重难点。
(五)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本身就具备初步的人口知识,但仅是对一些表面现象的认知,对人口分布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知之甚少,平时对身边的地理事象关注也比较少。
2.高一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世界观正在形成,但是由于接触的社会面狭窄,我校的学生尤其如此,在探究思考中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需要正确的情感教育引导。
3.我们的学生生源阶梯性较大,基础薄弱,动手能力不强,语言表达欠佳,课外知识积累很少,地图掌握能力较差。
二、教学手段与方法:
1.案例分析法: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加强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阅读图、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共同参与下,更好的理解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附:板书设计:
1.人口密度:人/km 2 2.世界人口分布:
1) 四大稠密区:东亚 南亚 西欧 北美东部
四、教学反思:
本课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经过了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知识点的过渡与衔接也都比较顺畅;授课过程使用的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也都经过筛选,在实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效果达到我预想的目标,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宗旨。存在的不足,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现在我是直接呈现相关地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今后是否可以尝试让学生根据需要,自己选择地图。这个问题也想通过交流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