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逐题解析

合集下载

2021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2021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河南省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共4分)汉字是世界上最具造型感的文字,而软笔书写更让它散发出变①无穷的魅力。

中国人使用一支有弹性的笔,锲而不舍地追求书法的线条美,创造出五彩斑斓的书法艺术。

秦代李斯的铁画银钩,东晋王義之的秀美飘②,唐代柳公权的刚劲有力,明代徐渭的扭曲盘结……不同时代名家③出,掀起了书法艺术的一个又一个高潮。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202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荤菜(h ūn) 供给(gòng) 模子(mú) B. 哄骗(hǒng) 记载(zài) 兑换(duì) C. 拖累(lèi) 歼灭(qiān) 符号(fú) D. 处理(chù) 炽热(zhì) 嫉妒(j 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歉收座谈焕然一新 B. 付梓从容不径而走 C. 鸡汤遛弯椎心泣血 D. 臣服即使敝帚自珍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篇文章逻辑性强,论述严密,语言运用得心应手。

B. 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有如神来之笔,写出了黄河源头的高耸雄伟。

C. 登上长城,感受八达岭的蜿蜒曲折,使我想起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诗句。

D. 在困难面前,我们不能唉声叹气,束手待毙。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你的文章语言太平淡,需要添加一些华丽的词藻。

”编辑对我说:“否则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

” B. 坐在我旁边的同学问:“老师让我们学习《背影》,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啊?” C. 我知道可以到邮局订阅《人民日报》,“一定很有意思吧!”我认准了方向,决心到邮局订阅一份报纸。

D.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红白喜事的随礼金额也水涨船高:从最初的几十元、几百元,到现在动辄上千元、上万元。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B. 学期结束前的法制报告会很有意义,它可以使我们增强法制观念,减少盲目犯错。

C. 我们班同学在全校的航模比赛中多次获奖,这得益于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的结果。

D. 《背影》这篇文章详细地描写了父亲送我乘火车返乡的场景,特别描写了父亲背影的细节,让人感受到父爱的伟大。

河南省平顶山市语文中考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南省平顶山市语文中考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南省平顶山市语文中考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A. 诘难(jié)亵渎(xiè)缄默(jiān)根深蒂固(dìng)B. 襁褓(qiǎng)旁骛(wù)佝偻(lóu)强聒不舍(guō)C. 骈进(pián)嗤笑(chī)谀词(yú)恪尽职守(kè)D. 拮据(jū)枘凿(ruì)忐忑(tǎn tè)歇斯底里(xiē)解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能力。

A项,“根深蒂固”的“蒂”应读“dì”,故A项错误;B项,“襁褓”的“襁”应读“qiǎng”,但在此处作为专有名词,应读“qiǎng bǎo”;“佝偻”的“佝”应读“gōu”,故B项错误;C项,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故C项正确;D项,“拮据”的“据”应读“jū”,但在此处作为多音字,应读“jū”;“歇斯底里”的“歇”应读“xiē”,但此处为外来词音译,读音不变,故D项错误。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汉字规范书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C. 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D. 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

A项,成分残缺,滥用介词造成主语缺失,应删去“通过”或“使”;B项,不合逻辑,“防止”与“不再”连用导致句意与事实相悖,应删去“不”;C项,两面对一面,“能否”是两面词,而“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只表达了一面,应删去“能否”;D项,没有语病,表述正确。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A. 电视剧《觉醒年代》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观众们评价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鸿篇巨制。

B. 走进自然,我们处处可以聆听到悦耳的鸟鸣和优美的花香。

202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班级开展“知河南,爱河南”主题学习活动,你所在的小组搜集整理了一些材料,请你完善。

1. 小组成员想用下面这段文字介绍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共8处11项,其中有闻名遐迩的千年古刹少林寺、久①(符负)盛名的学府嵩阳书院、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观星台等。

这些历史建筑宛如镶嵌在② (崇祟)山峻岭间的颗颗明珠,闪耀着中华文明的璀璨光芒。

数千年来,它们以各自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何为“天地之中”,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遗产。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2. 小组成员梳理了河南“米”字形高铁网的构建过程,请你根据提示,将时间轴上的空缺信息补充完整。

2012年9月,郑州东站开始运营时,只有京广高铁郑州至武汉段与郑西高铁在此交会,“米”字只是一个反写的“厂”字。

2012年12月,京广高铁郑州至石家庄段通车,反写的“厂”字化身“丫”字,“米”字形高铁网初步架构。

2014年7月,郑州东站进入“逢车必停”时代。

随后两年,郑太高铁郑州至焦作段、徐兰高铁郑州至徐州段先后开通,“丫”字变为“十”字加一“、”。

至此,“米”字形高铁网“十”字定框。

2019年12月,郑渝高铁郑州至襄阳段、郑阜高铁相继开通,“米”字只差东北方向的最后一撇,“米”字形高铁网已基本具备整体形态。

2023年12月,济郑高铁全线贯通,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全面建成。

3. 小组成员写了一段与河南小麦育种有关的文字,中间几句的顺序有待推敲。

请你重新排列出最恰当的顺序,将句子序号依次填在横线上,使该段文字语意连贯。

2020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与答案解析

2020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与答案解析

2020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与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单选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贮蓄(zhù xù)
B.解剖(pōu)
C.倾轧(yà)
D.创伤(chuāng)
答案:
(请在此处填写答案)
二、填空题
2.【填空题】古诗文名句默写。

(1)山山_____(注意“晖”的书写)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_____(注意“徘徊”的书写)。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答案:
(请在此处填写答案)
三、阅读理解
3.【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背影》
背影这个标题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

答案:
(请在此处填写答案)
四、作文
4.【作文】题目:我的成长故事
要求:
(1)写出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段难忘的经历;(2)表达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3)语句通顺,条理清晰,不少于600字。

答案:
(请在此处填写答案)
以上就是2020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与答案解析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有疑问,欢迎随时提问。

2022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和答案

2022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和答案

2022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8分)1.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篆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直溯渊源,常通书画之理,兼具镌刻技艺,内含着作者的人品性格和文学修养,从里到外都散发着艺术的魅力,在方寸之间雕世间万物,以刀情笔趣载千秋讯息,zhāng 显华夏民族的审美特质,诠释中华文化的审美内hán ,是中国传统艺术瑰宝之一。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shuò sān B. sù sàn C. sù sān D. shuò sàn(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zhāng ()显 内hán ( )2. 古诗默写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引“山”入诗,抒发情感。

见南山,陶渊明借“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饮酒(其五)》)表现闲适恬淡的心境;望泰山,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望岳》)表现登上高峰的决心;登飞来峰,王安石用“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表现无所畏惧的气概。

都写到巴山,刘禹锡用“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现遭受贬谪的辛酸和悲凉;李商隐用“_______,________”(《夜雨寄北》)想象未来重聚的期盼。

3. 名著阅读阅读名著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在“名著人物大家谈”活动中,下面两个问题是同学们的争论,请选一个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名著内容简述两点理由。

①《西游记》中的沙僧是一个才能平平的人吗?②《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是一个性情急躁的人吗?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登封观星台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

河南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0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8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钦B. 解C. 果D. 憔【答案】B【解析】【详解】AC.果D.徘故选B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法治是一种社会信仰,也是一种生活刚需。

无论科技怎样进步,社会如何发展,法律、规则都是“基础设施”。

①A. ①捍②遵③践C. ①悍②尊③饯【答案】A【解析】【详解】捍卫:保护,防卫的意思。

例如:捍卫边疆。

悍:①勇猛,干练;②凶狠,蛮横。

写作“捍卫”;尊:①地位或辈分高;②敬重;③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④量词。

遵:沿着,依照,按照。

写作“遵纪守法”;践行:读音为3.古诗文默写。

(1(2(3(4【答案】【解析】【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4.名著阅读。

((1(2【答案】((2【解析】【详解】((2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有传世之心。

”在文学创作中,创作者(1A.①因为②所以C.①不是②而是(2【答案】((2示例二:取决于创作者是否有深刻的思想、高远的境界【解析】【详解】(6.班级开展“‘老家河南’文化旅游”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材料一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国人乃至许多海外华人的“祖根地”。

2012材料二2019年材料三2020年(2【答案】(示例二:河南省重视“老家河南”文旅宣传,启动智慧文旅项目,实施旅游条例。

(2示例二:主题明确(富有情感)。

用“远方”“老家河南”“欢迎来到河南**”示例三:时代气息与文化意蕴巧妙融合。

宣传卡片设计成高铁票的样子,配上二维码方便人们享受智慧文旅服务,有时代气息;卡片上“明月”“故乡”“老家河南”等词语和展开的书有文化意蕴,突出文化旅游主题。

【解析】【详解】((2示例1示例2示例3二、现代文阅读(共28(一)(共16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南省新乡市语文中考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河南省新乡市语文中考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河南省新乡市语文中考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请写出这首诗的下一句。

2、(2)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气贯长虹(气贯长虹)B. 碧血染红了花(碧血染红了花)C. 雕梁画栋(雕梁画栋)D. 妙笔生花(妙笔生花)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1)因为天气不好,所以取消了今天的运动会。

(2)我们班上的同学,没有一个不喜欢篮球。

(3)这个花园里的花朵,五颜六色,非常美丽。

(4)为了完成作业,他熬夜到深夜。

4、在下面句子中,将括号中的词语填入空格处,使句子通顺、完整。

(1)在这次比赛中,()的选手取得了第一名。

(2)我们要珍惜()的时间,努力学习。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天气的原因,导致这次活动被迫取消了。

B. 他的文章在《青年文摘》上发表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C.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D.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以至于他一个人难以解决。

6、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欣赏洒脱倾诉翻涌B. 漂泊蜿蜒灵巧倾倒C. 谦逊拂晓雕琢倾斜D. 沉默拂扬谦虚谦恭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这次活动为了顾全大局,组织者决定墨守成规,按照以往成功的模式进行。

B. 他这个人非常讲义气,对于朋友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从不拒绝。

C. 在这次比赛中,他发挥出色,成绩比上次提高了许多,可以说是一日千里。

D. 老师对我们的教导真是苦口婆心,希望我们能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二、现代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12分,共24分)第一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小题。

小溪的歌唱张晓风小溪从山谷里缓缓流出来,唱着清脆的歌儿,一路向前。

它经过田野、村庄、森林,遇到各种各样的事物,经历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2020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钦.(qīn)佩濒.(bīn)临鲜.(xiān)为人知B. 解剖.(pōu)附和.(hè)矢.(shǐ)志不渝C. 果脯.(pǔ)咀嚼.(jué)锐不可当.(dāng)D. 憔悴.(cuì)徘徊.(huí)唾.(tuò)手可得【答案】B【解析】【详解】A.鲜.(xiǎn)为人知;C.果脯.(fǔ);D.徘徊.(huái);故选B。

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法治是一种社会信仰,也是一种生活刚需。

无论科技怎样进步,社会如何发展,法律、规则都是“基础设施”。

① 卫法律尊严,守护规则文明,你我的权益才可能得到保护② 纪守法,行胜于言,与其高谈阔论,不如严于律己、自觉③ 行。

A. ①捍②遵③践B. ①捍②尊③践C. ①悍②尊③饯D. ①悍②遵③饯【答案】A【解析】【详解】捍卫:保护,防卫的意思。

例如:捍卫边疆。

悍:①勇猛,干练;②凶狠,蛮横。

写作“捍卫”;尊:①地位或辈分高;②敬重;③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④量词。

遵:沿着,依照,按照。

写作“遵纪守法”;践行:读音为jiànxíng,意思是实践,用实际行动去做某些事。

饯行:拼jiàn xíng,意思原是指祭路神,也就是祭祖,后指亲朋好友欲远行,置办酒席,为其送行,以示祝福和惜别。

本题写作“践行”。

故选A。

3.古诗文默写。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

”(《论语》)(2)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

(《礼记》)(3)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的济世情怀。

2021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试卷(解析版)

2021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试卷(解析版)

2021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试卷(解析版)20__年河南省中考语文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殷勤∕殷红咀嚼∕咬文嚼字风调雨顺∕南腔北调 B.儒雅∕懦弱侍奉∕恃才傲物咄咄逼人∕相形见绌 C.卡片∕关卡屏障∕屏气凝神置之度外∕度日如年 D.譬如∕偏僻栅栏∕姗姗来迟前仆后继∕赴汤蹈火【答案】1.A 【解析】语音的考察是汉语中普通话字正腔圆的要求,以纠正南腔北调的方言。

如今的初中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接受正规的普通话教育,做此题应该不会太难。

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

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

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等工具书。

A项:正确读音:yīn/ yān jué /jiáo tiáo/ diào,每对读音都不同,答案选A;B项:正确读音:rú/ nuò shì /shì duō/ chù,其中,侍奉∕恃才傲物,读音相同;C项:正确读音:kǎ/ qiǎ píng /bǐng dù/ dù,其中,置之度外∕度日如年,读音相同;D项:正确读音:pì/pì zhà/shān pū/ fù,其中,譬如∕偏僻,读音相同。

【注意几个易错音】咬文嚼字,亦作“咬文啮字”。

拼音:yǎo wén jiáo zì。

释义:咬、嚼指反复的念诵、钻研。

一般将“咬文嚼字”当作“过分地斟酌字句”,看作贬义词,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

河南省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阅卷人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得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钦.佩(qīn)濒.(bīn)临鲜.(xiān)为人知B.解剖.(pōu)附和.(hè)矢.(shǐ)志不渝C.果脯.(pǔ)咀嚼.(jué)锐不可当.(dāng)D.憔悴.(cuì)徘徊.(huí)唾.(tuò)手可得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法治是一种社会信仰,也是一种生活刚需。

无论科技怎样进步,社会如何发展,法律、规则都是“基础设施”。

①卫法律尊严,守护规则文明,你我的权益才可能得到保护。

②纪守法,行胜于言,与其高谈阔论,不如严于律己、自觉③行。

A.①捍②遵③践B.①捍②尊③践C.①悍②尊③饯D.①悍②遵③饯3.古诗文默写。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2),教然后知困。

(《礼记》)(3)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用“,”表达了自己的济世情怀。

(4)追随诗人脚步,共赏山川之美。

随杜甫漫游齐鲁,欣赏泰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神奇秀丽、高大巍峨;随王湾行舟江上,感受长江“,”(《次北固山下》)的辽阔宽广、波平浪静;随张养浩西出潼关,领略华山黄河“,”(《山坡羊·潼关怀古》)的雄伟险峻、气势磅礴。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1)在小说《红岩》中,有一个名叫宋振中(小萝卜头)的9岁小男孩。

请结合他的故事,说说这一形象带给你哪些情感体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小说《简·爱》中,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1.下面是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小豫拿不准,请帮他判断。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河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她哺育了一代代中原儿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①(详 祥)地,是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核心区,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王朝在此建都兴业。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在中原大地留下星罗②(其 棋)布的文化遗迹。守护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就从了解我们的家乡河南开始吧。
【答案】①3000多年前出现了甲骨文②我国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③东汉许慎编写《说文解字》④世界上第一部字典
【解析】
【详解】考查筛选信息。
①根据“在安阳殷墟发现的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文”可得:3000多年前出现了甲骨文。
②根据“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可得:我国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
③根据“许慎编写了一部研究《说文解字》。
【答案】①.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②.安得广厦千万间③.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④.可怜身上衣正单⑤.心忧炭贱愿天寒⑥.提携玉龙为君死⑦.春蚕到死丝方尽⑧.蜡炬成灰泪始干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抟、厦、庇、俱、贱、提携、蜡炬”等字词的书写。
3.小豫感觉用文字呈现汉字文化发展史不够直观,请根据下面幻灯片的内容帮他完成时间轴。要求:语言简洁,每处不超过15字。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作出选择( )
A.pǔ xīng mòB.bǔ xìng mòC.bǔ xīng màiD.pǔ xìng mài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答案】(1)C(2)①祥 ②棋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读音。
哺(bǔ)育:供给食品、滋养品和保健品,特指父母喂养后代的一种行为状态;亦指通过教育培养。
5.小豫想用一组排比句为班会作总结,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帮他续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修辞一致。

河南省初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初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初三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è)迸溅(bèng)应有(yīng)着陆(zhuó)B. 箴言(zhēn)蹒跚(pán)恣意(zì)翩跹(xiān)C. 踌躇(chóu)缄默(jiān)锲而不舍(qiè)踽踽独行(jǔ)D. 瞠目结舌(chēng)剽悍(piāo)蹊跷(qī)踌躇满志(chóu)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时时在我眼前浮现。

C. 我们有决心把教育越办越好,将来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D. 学校开展了“文明礼仪”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受伤的野兽,蜷缩在角落里。

B.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像是在诉说着什么。

C. 她的笑容如春日的阳光,温暖而明媚。

D. 那座山高耸入云,仿佛是一把直指苍穹的利剑。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成熟了,秋天的落叶飘零了,冬天的雪花飞舞了。

C. 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习。

D. 她的歌声如同清泉,如同夜莺,如同微风。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月亮悄悄地爬上了树梢,静静地望着大地。

C. 那座山像一位老人,静静地坐在那里。

D. 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像是无数的星星在闪烁。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震耳欲聋。

B. 他跑得像一阵风。

C. 他的心像小鹿一样乱撞。

D. 她的眼睛里闪烁着星星。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B.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件事呢?C. 难道这不是事实吗?D.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

2020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钦.(qīn)佩濒.(bīn)临鲜.(xiān)为人知B. 解剖.(pōu)附和.(hè)矢.(shǐ)志不渝C. 果脯.(pǔ)咀嚼.(jué)锐不可当.(dāng)D. 憔悴.(cuì)徘徊.(huí)唾.(tuò)手可得【答案】B【解析】【详解】A.鲜.(xiǎn)为人知;C.果脯.(fǔ);D.徘徊.(huái);故选B。

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法治是一种社会信仰,也是一种生活刚需。

无论科技怎样进步,社会如何发展,法律、规则都是“基础设施”。

① 卫法律尊严,守护规则文明,你我的权益才可能得到保护② 纪守法,行胜于言,与其高谈阔论,不如严于律己、自觉③ 行。

A. ①捍②遵③践B. ①捍②尊③践C. ①悍②尊③饯D. ①悍②遵③饯【答案】A【解析】【详解】捍卫:保护,防卫的意思。

例如:捍卫边疆。

悍:①勇猛,干练;②凶狠,蛮横。

写作“捍卫”;尊:①地位或辈分高;②敬重;③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④量词。

遵:沿着,依照,按照。

写作“遵纪守法”;践行:读音为jiànxíng,意思是实践,用实际行动去做某些事。

饯行:拼jiàn xíng,意思原是指祭路神,也就是祭祖,后指亲朋好友欲远行,置办酒席,为其送行,以示祝福和惜别。

本题写作“践行”。

故选A。

3.古诗文默写。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

”(《论语》)(2)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

(《礼记》)(3)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的济世情怀。

河南省信阳市中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河南省信阳市中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河南省信阳市中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伫.立/贮.藏和蔼./暮霭.锲.而不舍/提纲挈.领B.绮.丽/倚.重慰藉./狼藉拙.嘴笨舌/相形见绌.C.炫.耀/眩.目怆.然/沧.海横.冲直撞/蛮横.无理D.空旷./粗犷.塞.外/闭塞.寡廉鲜.耻/屡见不鲜.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A. 人赃俱获陈词烂调当仁不让斑驳陆离B. 心无旁骛一触即发消声匿迹惊魂慑魄C. 怨天尤人流连忘返正襟危坐目不暇接D. 顾影自怜不可企及捉襟见肘变本加利3.下面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写人物传记为主。

B.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特定的环境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文体,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其中情节是最重要的要素。

C.词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文体,起源于唐朝,兴盛于宋朝,是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又称“长短句”。

D.《故乡》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文中的“我”不是作者本人。

初中教材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中的“我”都是作者本人。

4.古诗文默写。

(8分)(1)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2),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3)2012年全国农运会将在河南南阳召开,南阳人民骄傲自豪,以高涨的热情准备迎接运动健儿的到来,这正应了《论语》中的句子:,。

(4)修辞的运用,为古代诗词增添了不杞的神韵。

李煜在《相见欢》中运用比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写出了愁绪的纷繁和难解;晏殊在《浣溪沙》中运用工整的对偶句“,。

”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趣味;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形象的比喻,“,。

”把冰冷的雪描绘成暖暖的梨花,表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02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202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202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篆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直溯渊源,常通书画之理,兼具镌刻技艺,内含着作者的人品性格和文学修养,从里到外都散发着艺术的魅力,在方寸之间雕世间万物,以刀情笔趣载千秋讯息,zhāng显华夏民族的审美特质,诠释中华文化的审美内hán,是中国传统艺术瑰宝之一。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shuòsān B.sùsàn C.sùsān D.shuòsàn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zhāng()显内hán( )二、句子默写2.古诗默写。

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引“山”入诗,抒发情感。

见南山,陶渊明借“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饮酒(其五)》)表现闲适恬淡的心境;望泰山,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望岳》)表现登上高峰的决心;登飞来峰,王安石用“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表现无所畏惧的气概。

都写到巴山,刘禹锡用“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现遭受贬谪的辛酸和悲凉;李商隐用“_______,________”(《夜雨寄北》)想象未来重聚的期盼。

三、名著阅读3.名著阅读。

阅读名著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在“名著人物大家谈”活动中,下面两个问题是同学们的争论,请选一个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名著内容简述两点理由。

①《西游记》中的沙僧是一个才能平平的人吗?②《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是一个性情急躁的人吗?四、选择题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登封观星台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

它是一座高大的青砖石结构建筑。

河南省中考试卷真题及解析

河南省中考试卷真题及解析

河南省中考试卷真题及解析一、语文(一)阅读理解1. 古诗文阅读阅读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回答以下问题:- 请简述诗中“国破山河在”所表达的情感。

- 诗人在诗中提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请分析其含义。

2. 现代文阅读阅读《背影》,回答以下问题:- 文章中父亲的形象是如何塑造的?-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二)作文题目:《我的梦想》要求:不少于800字,内容积极向上,表达清晰。

二、数学(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是质数?A. 4B. 9C. 13D. 16(二)填空题1. 一个数的平方根是4,这个数是______。

(三)解答题1. 解方程:2x + 5 = 13。

2. 证明:勾股定理。

三、英语(一)听力理解听一段对话,回答以下问题:- 他们讨论的主题是什么?- 他们计划什么时候去?(二)阅读理解阅读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回答以下问题:- 文章主要讨论了哪些环境保护措施?- 作者对当前环境状况持什么态度?(三)写作题目:《My Hometown》要求:不少于120词,描述你的家乡,包括地理位置、环境特点和文化特色。

四、物理(一)选择题1. 光的三原色是:A. 红、黄、蓝B. 红、绿、蓝C. 红、橙、黄D. 绿、蓝、紫(二)实验题1. 描述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五、化学(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元素的化学符号是正确的?A. 铜 - CuB. 铁 - FeC. 金 - AuD. 银 - Ag(二)填空题1. 氧气的化学式是______。

六、生物(一)选择题1.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A. 心脏B. 肺C. 皮肤D. 肝脏(二)简答题1. 解释什么是细胞分裂,并简述其过程。

七、历史(一)选择题1.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 商朝B. 周朝C. 汉朝D. 唐朝(二)材料分析题1.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唐朝为何能成为我国历史上的盛世。

八、地理(一)选择题1.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A. 马里亚纳海沟B. 苏禄海沟C. 阿留申海沟D. 菲律宾海沟(二)简答题1. 描述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及其主要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逐题解析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逐题解析202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考试已经结束,本文将对该年度的中考语文真题进行逐题解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考题,提高应试能力。

一、文章类型及主题本年度中考语文试卷主要涉及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三种文章类型。

主题涉及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人文关怀等多个方面,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题目解析1、阅读理解题【题目】请阅读下面这篇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原文】他是一个在贫困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父母离异,生活困苦。

他通过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科学家。

【问题】文章中提到的“他”是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和信息提取能力。

根据题目中的描述,我们可以得出“他”指的是在贫困环境中成长,最终成为优秀科学家的那个人。

由于原文没有给出具体的人物名称,因此无法给出具体答案。

2、语言表达题【题目】请根据下面的语境,填写合适的句子。

【原文】他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每次讨论的时候他总能提出一些新的观点。

【题目】有时候我觉得他的想法过于超前了,但是当他解释之后,我总会发现他的观点其实很有道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境理解及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原文可以看出,第二个句子是在第一个句子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说明。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答案:有时候我觉得他的想法过于超前了,但是当他解释之后,我总会发现他的观点其实很有道理。

3、作文题【题目】请以“我的梦想”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题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讲述自己的梦想。

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记叙文的写作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同时要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表达出对梦想的追求和实现的过程。

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需要有一定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三、总结通过以上对202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的逐题解析,我们可以看到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注重对文章的理解和信息的提取,注重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同时要多进行写作训练,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最后,希望各位考生在未来的考试中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

202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真题题目:202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真题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真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呜咽(yàn) B. 畜牧(xù) C. 褴褛(lán) D. 颠簸(diā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坐镇 B. 辨证 C. 浑浊 D. 引吭高歌3、在下列语段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篇论文观点新颖,见解独到,论证严密,确有一言九鼎之权威。

B. 刚才的辩论会上,他的言论抛砖引玉,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

C. 他的诗歌散文,已在全国文学评奖中引起轩然大波,即将获奖。

D. 周末,同学们相约去游览香山,途中一同学提议去附近的瑶台村参观,大家莫衷一是,最后决定投票表决。

二、填空题4、根据《论语》中的句子填空。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中,最后一个“知”字的意思是____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中,“罔”的意思是_________,“殆”的意思是_________。

41、根据提示填空。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句诗借月抒发了思乡之情,其中“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2)“其未尝有法也,其不为野者之行乎!”这句话出自《__》。

(3)《公输》选自《墨子》,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记录在《》一书中。

三、阅读题6、阅读下面一首小诗,回答问题。

土附在地上,便是你的地。

附在青草上,便是你的青草。

附在秀竹里,便是你的竹。

附在梅花上,便是你的梅。

你是什么?我们便看到大自然在你身上留下的痕迹。

读了这首小诗,回答下列问题:抒写了怎样的人生理想?是如何抒写的?请用最简洁的话作答。

61、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1)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中“张目对日”的意思是__________ “明察秋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

(2)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中“私”的意思是_________,“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

(3)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这句的意思是什么?61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 本文语言非常富有特色,请举出例子并说明语言方面的特色。

(2)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是雨的什么特色?“像一层薄烟”是雨的什么特色?“绿得发亮”是雨的什么特色?四、写作题(共50分)以“我美丽因为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不少于600字。

202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202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揭晓2024年河南省中考已经顺利结束,广大考生和家长一定对语文科目真题及答案充满期待。

本文将为大家揭晓202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希望能为各位考生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真题回顾1、请用正确的语序重新排列下面的句子,使之通顺流畅。

(5分)①在数字世界中,交流和互动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②人们可以实时传递信息和分享观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③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世界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④同时,数字世界还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让人们能够更加自主地进行学习和探索。

⑤因此,在数字世界中,学习和成长变得更加开放和多元化。

正确语序:③①②④⑤2、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分析“人工智能对未来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15分)材料: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未来的想象和担忧也越来越多。

有人认为,人工智能将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统治人类;也有人认为,人工智能只是一种辅助工具,不会对人类造成威胁。

人工智能对未来的影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对未来的影响愈发引人关注。

在我看来,人工智能对未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潜在的挑战。

首先,积极的一面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识别医学图像,辅助医生进行诊断,这将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资源和指导,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在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可持续发展。

然而,人工智能对未来的影响也面临一些潜在的挑战和风险。

例如,人工智能在某些领域的发展可能会取代人类的工作,导致大量失业和社会不稳定。

同时,如果人工智能没有得到合理的管理和使用,可能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如隐私泄露、信息操纵等。

因此,在推进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保障人工智能的安全和可控性。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对未来的影响具有双面性。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其积极的一面,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同时也要警惕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够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答案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句子的重组和排序能力。

考生需要根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语义联系,重新排列句子顺序,使之形成通顺流畅的语段。

在排列过程中,需要注意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语法结构,确保语序正确。

2、本题主要考察考生对“人工智能对未来的影响”这一话题的分析和论证能力。

考生需要在充分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知识和见解,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和阐述。

在论证过程中,需要做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语言流畅。

三、建议与启示对于广大考生来说,要想在中考语文中取得好成绩,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积累语文基础知识。

中考语文考察的重点是语文基础知识,包括汉字、词语、语法、修辞、阅读、写作等方面。

考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积累和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是中考语文的重要考察点,考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阅读训练,提高对文章主旨、结构和语言的把握能力。

3、培养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写作是中考语文的必考题型,考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写作训练,提高文章的结构、表达和逻辑能力。

4、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和文学文化知识。

中考语文试题常常涉及到社会热点话题和文学文化知识,考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这些内容,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总之,中考语文考察的是考生的综合语文能力,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阅读、写作等能力的提高。

希望本文能为广大考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202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202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荤菜(hūn) 供给(gòng) 模子(mú) B. 哄骗(hǒng) 记载(zài) 兑换(duì) C. 拖累(lèi) 歼灭(qiān) 符号(fú) D. 处理(chù) 炽热(zhì) 嫉妒(j 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歉收座谈焕然一新 B. 付梓从容不径而走 C. 鸡汤遛弯椎心泣血 D. 臣服即使敝帚自珍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篇文章逻辑性强,论述严密,语言运用得心应手。

B. 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有如神来之笔,写出了黄河源头的高耸雄伟。

C. 登上长城,感受八达岭的蜿蜒曲折,使我想起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诗句。

D. 在困难面前,我们不能唉声叹气,束手待毙。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你的文章语言太平淡,需要添加一些华丽的词藻。

”编辑对我说:“否则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

” B. 坐在我旁边的同学问:“老师让我们学习《背影》,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啊?” C. 我知道可以到邮局订阅《人民日报》,“一定很有意思吧!”我认准了方向,决心到邮局订阅一份报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