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电机变负载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
伺服电机变负载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
伺服电机变负载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引言伺服电机是一种常见的电动机类型,它可以根据输入信号进行精确控制。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伺服电机常常面临变负载的情况,这会对其运行性能和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提高伺服电机的响应速度和抗扰性能,研究者提出了变负载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该方法的原理、应用和优缺点。
变负载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原理变负载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是指通过模糊控制算法来实现对伺服电机变负载情况的自适应调节。
其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传感器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获取伺服电机的运行参数,如速度、位置等。
2.负载检测:根据传感器数据,判断当前负载情况。
可以通过比较当前参数与标准值的差异或者使用专门的负载检测装置。
3.模糊控制规则设计:基于负载情况设计模糊控制规则。
通常情况下,负载越大,对伺服电机的响应要求越高,控制输入也应该相应调整。
模糊控制规则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经验进行设计。
4.模糊推理和调节:根据当前负载情况和模糊控制规则,使用模糊推理方法计算出最优的控制策略。
具体来说,模糊推理方法可以将模糊规则的模糊化结果进行合并和模糊推理,得到模糊输出信号。
然后,通过去模糊化方法将模糊输出信号转换为实际控制输入。
5.控制输入发送:将计算得到的控制输入发送给伺服电机,实现对变负载情况的自适应调节。
变负载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应用变负载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伺服系统中,用于提高其运行性能和稳定性。
具体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机械加工、机器人控制、自动化生产线等。
下面将介绍几个应用案例:1. 机械加工领域在机械加工领域,伺服电机常常用于控制机床的加工过程。
由于加工过程中材料性质和刀具状态的变化,负载常常发生变化。
采用变负载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可以在加工过程中实现对负载的自动调节,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
2. 机器人控制领域在机器人控制领域,伺服电机常常用于控制机器人的姿态和位置。
由于不同任务的要求不同,机器人的负载也会发生变化。
交流伺服电机自整定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2控制 系统 工作 原理
自整 定 模 糊 P I D控 制 器 的 输 入 包 括 两 部 分 误 差 变化 e c 和误 差 e :误 差 变
逆 变器 和检测器件性 能的提 高等问题 。
软件 l 还 缺 乏 从 控 制 力’ 案 的角 度 人 手 提 高伺玎 } 之 控 制 系 统 性 能 。现 在 } 玉 l 际 上 对 伺 服 电 机 的 研 究 也 取 得 了一 些 成 果 ,如 应
化率 e c - d e / d t ,误 差 e = r - y ,其 中 r 是 电
机 没 定 角 位 移 ,Y是 电 机 实 际 角 位 移 。
用卡尔 曼滤波 可估算 电机转子转 速和位 的兀速 度传感器 ;采用先进 的加 T技
术和永磁材料改进 P MS M 转 子 性 能 和结 构 ,从 而 削 弱 或 消 除 齿 槽 转 矩 刘 系统 性 能 造 成 的 影 响 :采 用 现 代 { 卒制 理 论 提 高
性 、非 线性 和耦 合性 等复杂因素的影响 , 但模 糊控 制存 反心速 度和控 制精度 小
则 m模 糊决 策 ,从而得到 模糊拄 制向吊
u,最 后 再 处 卵 转 换 为 精 确 鞋 u 。自
7 0 l 智 能 机 器 人
NT E L LG E N T R 0 B0 T
点 ,两者 卡 f I 结 合不但提 高 r 控 制 系统 的
响 幢 速 度 和 精 度 ,m 还 f I 仃较强 的 白
适 应能 力 ,・ i r 仃效地 执i 人 类 思 维 的 控
制 策 略 1 。
H 外 同f: 的共识 。 日前 硬件上存 住 电
机材 料 的性 能 的提 高 ,电 机 结 构 的 改进 ,
棒材送料伺服系统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
棒材送料伺服系统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摘要:在棒材送料伺服系统中,构建永磁同步电机和机械传动装置的全闭环伺服系统数学模型。
考虑摩擦引起的丝杠扰动,及机械和电气参数的匹配等对棒料缺陷位置的定位精度的影响,采用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作为位置控制器,与单纯PID控制器仿真效果相比较,系统对位置的跟踪精度大大提高,系统的动、静态特性能得到提升,说明该控制器能够满足超声探伤过程中棒材送料伺服系统的性能要求。
关键词:全闭环伺服系统;位置控制;模糊PID;超声探伤引言棒材送料伺服系统是设计的超声探伤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交流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带动滚珠丝杠旋转,来带动液压夹具组件在导轨上移动,而液压夹具夹持棒材在滚筒上移动,棒材由探头进行内部探伤,探测到棒材有内部缺陷时发生报警信号并通过运动控制卡给伺服电机发出停止脉冲指令,在液压夹具组件上安有光栅尺作为该伺服系统的位置反馈装置。
为满足探伤过程中对缺陷位置的定位精度要求,棒材送料伺服系统的稳态精度应较高,以及棒材输送过程中需要频繁的启动,响应要快速。
为提高伺服系统的性能,采用全闭环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作为位置控制器,将机械传动装置考虑在位置环之内,通过反馈回路的耦合与电气伺服系统形成综合的机电系统,研究机械传动对位置控制的影响。
1.伺服系统全闭环数学模型棒材送料传动装置的结构见图1。
图1 棒材送料装置的结构简图其中θ_m为电动机轴的输出转角,J_1 〖、K〗_1为电动机轴及其上联轴器的转动惯量和扭转刚度,K_2 、J_2、θ_L、M_D为滚珠丝杠的扭转刚度、转动惯量、转角和折算到丝杠上的摩擦转矩,m、c、K_3为液压夹具组件的质量、导轨间的阻尼系数、滚珠丝杠螺母副的综合拉压刚度,f为棒材与滚筒的摩擦力。
则该系统的动力学微分方程为[1]:M_L=J_L (d θ_L)/(dt )+C_L (dθ_L)/dt+(mgu+f)P_h/2πM_L=K_L (θ_M-θ_L)式中M_L为折算到丝杠轴上的总转矩,J_L=J_1+J_2+m(P_h/2π ) 为总转动惯量,C_L=(P_h/2π ) c为等效转动阻尼参数,u为摩擦因数,K_L=1?((1/K_1 +1/K_2 +1/(K_3 (P_h?2π ) )))为总当量扭转刚度。
直流伺服电机的模糊pid控制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直流电动机伺服系统课程:智能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姓名:学号:导师:目录第一章模糊PID控制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传统PID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模糊PID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直流伺服电机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电动机调速控制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三环控制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电动机模型的建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模糊控制器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伺服电机调节方法
伺服电机调节方法
伺服电机调节方法如下:
1.初始化参数:在接线之前,需要初始化参数。
在控制卡上选好控制方式,将PID参数清零,然后让控制卡上电时默认使能信号关闭,保存此状态,确保控制卡再次上电时即为此状态。
2.接线:将控制卡断电,连接控制卡与伺服之间的信号线。
必须要接的信号线包括控制卡的模拟量输出线、使能信号线、伺服输出的编码器信号线。
3.试方向:对于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如果反馈信号的方向不正确,后果肯定是灾难性的。
通过控制卡打开伺服的使能信号,这时伺服应该以一个较低的速度转动,这就是所谓的“零漂”。
确认给出正数,电机正转,编码器计数增加;给出负数,电机反转转,编码器计数减小。
4.抑制零漂:在闭环控制过程中,零漂的存在会对控制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最好将其抑制住。
5.建立闭环控制:再次通过控制卡将伺服使能信号放开,在控制卡上输入一个较小的比例增益,至于多大算较小,这只能凭感觉了,如果实在不放心,就输入控制卡能允许的最小值。
模糊自适应PI控制永磁同步电机交流伺服系统
第一作者:林伟杰(1977-),男,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特电机及其控制。
控制技术及应用模糊自适应PI 控制永磁同步电机交流伺服系统林伟杰, 郑 灼, 李兴根, 林瑞光(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杭州 310027)摘 要:在永磁同步电机交流伺服系统中,采用直接转矩控制及模糊自适应P I 控制构成位置伺服控制器。
S i m uli nk 仿真结果表明,该位置伺服系统有较好的动、静态性能。
主要分析了用模糊自适应P I 控制构成永磁同步电机交流伺服系统的位置环。
关键词:交流伺服电机;位置控制系统;直接转矩控制中图分类号:TM 383.4+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1-5531(2005)03-0010-04Study on H i gh Perfor m ance AC Servo Syste m of PM S M U si ngSelf -adjusti ng PI Control Based on Fuzzy InferencesLI N W ei -jie , Z HENG Zhuo , LI X ing-gen, L I N R ui -guang (College o f E lectrical Eng i n eering ,Zhe jiang U niversity ,H angzhou 310027Ch i n a)Ab stract :For AC servo syste m o f per m anentm agnet synchronousm o t o r(PM S M ),the positi on servo contro ller was constructed w it h direct torque contro l and se l-f ad j usti ng P I contro l based on Fuzzy inferences .T he resu lts o f S i m uli nk sho w that this sy stem has good dynam ic and static perfor m ance .T he positi on contro l l oop composed o f sel-f ad j usti ng P I contro l based on Fuzzy i n ferences i n AC servo sy stem o f per m anentm agne t synchronous mo tor w as dis -cussed emphaticaly i n t h i s paper .K ey words :AC servo electric mach ines ;positional con trol system s ;d irect torque con trol0 概 述在伺服控制器中应采用适合于电机控制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基于直流伺服系统的模糊自适应控制应用
the D C servo system
Tai Jing,W ang Zhongqing (North University ofChina,Taiyuan030051,Shanxi,China)
Abstract:In the establishm ent of a mathem atical m odel of brushless DC based on the DC motor servo system for the existing non—linear,strong coupling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 large range of param eters of fuzzy reasoning, pairs of control parameters(Kp,Ki,Kd)on—line tuning,in order to achieve optimal contro1.Through the M ATLAB /Sim ulink simulation to be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est results,while fuzzy adaptive PID control in brushless D C m otor system in the application of a sim ulation study,sim ulation results validate the traditional PID
式 中 : 为 电磁转矩 ;
对 BLDC控制 系统进行数字仿 真 ,建立 可以大大加
基于ARM处理器的模糊自适应PID伺服电机控制系统
电 子 测 试
ELEcTRoNl c TEsT
Ju | 。 2 o 1 3
No. 1 3
基于 A R M 处理器的模糊 自适应 P I D伺服 电机控制系统
范 良,杨成禹 ( 长春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1 3 0 0 0 0 )
Ab s t r ac t :F u z z y a d a p i t v e P I D c o n t r o l l i n g o f s e r v o mo t o r s y s t e m b a s e d o n ARM p r o c e s s o r i s i n t r o d u c e d i n t h i s a r t i c l e .
t r a n s p l a n t C/ OS 一1 I s y s t e m , ma k i n g s u r e ha t t he t s e r v o mo t o r s y s t e m r u n s mo o t h l y . Th e s y s t e m i s s i mp l e i n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c on ve n i e nc e i n c on t r ol , me e ing t he t r e q ui r e me nt ofh i g h—pr e c i s i on.
Ke y wo r d s: s 3 c 2 4 4 0 p r o c e s s o r ;s e r v o mo t o r ;f u z z y a d a p t i v e P I D c o n t r o l l i n g ;
交流伺服系统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研究
糊算法在线 自动整定 PD I 参数的方法, 将其应用于交流伺服 系统位置调节器。 仿真结果表 明:模糊 自 适应 P D I 控制方法具有较强的 自 适应能力和抗 负载扰动能力,动态响应速度 、 稳定性等均优于常规 PD I 控制和普通模糊控制, 从而满足 了交流伺服 系统较 高的控制要求
第 8卷 第 4期 20 0 9年 1 2月
广州番 禺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
J UN L O U N Z O A P LT C N C
V 18 N . o . o 4 D c 2 0 e. 0 9
文章编号:17 — 9 7(0 9 4 0 5 — 4 6 20 9 2 0 )0— 00 0
()当速度偏差 处于中等大小时,为使系统响应具有较小超调 ,应取 小些 , 取值要适 2 当,在 这种情 况下 ,K D的取 值对 系统 影 响较 大 ,通 常取较 小 的 K D以提 高 调速系 统 的稳 态性 能 ,避
免产 生震 荡 。
()当速 度偏差 较 小 ,即 电机速 度接 近速 度给 定值 时 ,为 提高控 制精度 ,减 小静差 ,降低 调 3 节 时间 ,应 该增 大 ,同时减 小 。
交流伺服 系统 的模糊 自适应 P D 控制研 究 I
乔 维德
( 常州市广 播电视大学 科研处 ,江苏 常州 2 3 0 ) 1 0 1
摘
要 :交流伺服 系统 是一 个非缌 陛、多变量 、强耦合 的 系统 ,采用传 统 的 PD控 制 I
和普通模糊控制方法, 难以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通过设计一种模糊 P D I 控制器, 应用模
在 模糊 控制 器设计 过程 中,首先 定义 系统速度 误 差 e和速 度误 差变化 率 Ze的模 糊集 上 的论 域 S 为 f3 2 1 ,1 ,3 ,其 模糊 语 言值均分 7档 ,分别 为 { 一 ,- ,一 ,0 ,2 ) 负大 ,负 中,负小 ,零 ,正小 ,
伺服电机调速方法
伺服电机调速方法
伺服电机调速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位置环调速:通过将电机的位置与目标位置进行比较,计算出位置误差,根据误差大小和方向来调整电机的转速。
常用的位置环调速方法有PID控制、模糊控制等。
2. 速度环调速:通过将电机的实际速度与目标速度进行比较,计算速度误差,根据误差大小和方向来调整电机的转速。
常用的速度环调速方法有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微分控制等。
3. 功率环调速:通过将电机的输出功率与目标功率进行比较,计算功率误差,根据误差大小和方向来调整电机的转速。
功率环调速方法常用于需要快速响应和高精度控制的应用中。
4. 扭矩环调速:通过将电机的输出扭矩与目标扭矩进行比较,计算扭矩误差,根据误差大小和方向来调整电机的转速。
扭矩环调速方法常用于需要对负载变化做出快速响应的应用中。
5. 自适应控制:通过对电机的参数进行实时估计和调整,以适应负载变化和环境变化。
自适应控制方法常用于对负载变化较大或环境变化较大的应用中。
6. 预测控制:通过对电机转速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以便提前调整控制策略。
预测控制方法常用于需要对电机的快速动态响应和高精度跟踪的应用中。
7. 模型预测控制:通过建立电机的数学模型,根据模型进行控制策略的设计和优化。
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常用于需要对电机进行复杂控制和优化的应用中。
交流伺服系统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
交 流伺 服 系统 的模 糊 自适 应 PD控 制 I
王妍萍 ,朱其新 ,廖 国强
(.北京服 装 学 院信 息工程 学 院 ,北 京 102 ; 1 009 2 .华 东交通 大 学 电气与 电子工程 学院 ,江 西南 昌 30 1 ) 30 3
摘要 :针对交流永磁伺服 系统存 在参 数不确定 和非线性数学模型不确定 的特征 ,提 出一种 交流永磁伺 服系统 的模糊 自
Ab t a t Ai n tt e c a a t r t s o aa t ru c rani s a d n n ie r mah mai a d l u c r i t n p r n n s r c : mi g a h h r ce i i fp r mee n e ti t n o l a t e t l mo e s n e a ny i e ma e t sc e n c t ma n t e r s se . t e F zy Ad p ie P D C n r l t o s p o o e r P r a e tMa n tAC S Ⅳo s s m. F zy Ad p g e AC s n o y t ms h u z a t I o to h d i r p s d f e v me o m n n g e e y t u z a ・ e
t e C nr ls mme p t e c n r l x ei n e a d w oe t e c n rllw t e i h o t lmeh d o e c nr l r ,a d i dd n t i o t u v o d u h o t p r c n r t h o t a o d sg t e c nr t o ft o t l s n t i o oe e o n o h oe
伺服电机控制方法
伺服电机控制方法伺服电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领域的电动机,它具有定位精度高、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等优点。
在伺服电机的控制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力控制。
首先,位置控制是伺服电机控制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位置控制是指通过控制伺服电机的输出位置来实现对被控物体的位置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会使用编码器等位置传感器来实时测量伺服电机的位置,然后通过控制器根据设定的目标位置来调整伺服电机的输出位置。
常见的位置控制算法有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和微分控制等。
比例控制是根据当前位置与目标位置之间的差距来调整电机的输出位置,其控制效果较简单,定位精度可能有所欠缺;积分控制则会考虑到位置误差的累计信息,通过积分项来修正输出位置,提高定位精度;微分控制则会根据位置误差变化的速率来调整输出位置,以减小位置震荡,提高稳定性。
其次,速度控制是伺服电机的另一种常用控制方法。
速度控制是指通过控制伺服电机的输出速度来实现对被控物体的速度控制。
与位置控制类似,速度控制也需要通过传感器实时测量电机的输出速度,然后通过控制器根据设定的目标速度来调整伺服电机的输出速度。
常见的速度控制算法有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和微分控制等。
与位置控制类似,比例控制是根据当前速度与目标速度之间的差距来调整电机的输出速度,积分控制则会考虑到速度误差的累计信息,通过积分项来修正输出速度,微分控制则会根据速度误差变化的速率来调整输出速度。
最后,力控制是伺服电机的另一种常见控制方法。
力控制是指通过控制伺服电机的输出力来实现对被控物体的力控制。
在一些特殊的应用中,需要对被控物体的力进行精确控制,此时可以采用力控制方法。
常见的力控制方法主要有阻抗控制、力矩控制和力传感器反馈控制等。
阻抗控制是将伺服电机设置为柔顺的力传递装置,根据被控物体的接触力来调整电机的输出力;力矩控制则是根据被控物体受力情况来调整电机的输出力矩;力传感器反馈控制则是通过在被控物体上安装力传感器,实时测量受力情况,并根据测量结果来调整电机的输出力。
电机位置伺服系统的模糊滑模跟踪控制
电机位置伺服系统的模糊滑模跟踪控制摘要:为抑制不确定性对系统的影响,针对考虑了死区和间隙等非线性影响的直流电机位置伺服系统状态空间模型,设计了一种滑模变结构控制律,并利用模糊控制律减弱变结构控制固有的抖振特性,保证了系统的鲁棒性,用李亚普诺夫方法证明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在死区及间隙非线性因素影响下进行了数值仿真,验证了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词:伺服电机滑模控制模糊控制稳定性电动伺服技术是一项较成熟的技术,但未能在高精度控制场合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主要原因是在动态性能方面,其输出精度、输出功率等很难满足极为严格的要求,而非线性因素是导致动态性能不佳的关键原因之一[1]。
非线性因素由于其难以用数学模型精确描述、难以用传统控制方法解决等特点,一直以来都是控制领域解决的难点问题之一。
另外,现代控制算法虽然因为数字化的发展而受益颇多,但是复杂的控制方法在工程上仍然难以实现,使得现在大多数的控制算法依然以PID为主,这既限制了被控系统性能上的提升,也制约了控制理论的发展[2]。
变结构控制系统是一种特殊的非线性反馈控制系统,它是解决有界不可测扰动系统、变参数和模型不确定问题的有效方法。
然而,变结构控制器的设计必须在鲁棒性能和动态性能之间进行折中,强鲁棒性也意味着高频率的抖振和超调等缺陷,而且,变结构控制器的参数依赖于对被控对象模型,对被控对象建模越精确,控制器的性能越出色。
模糊控制是一种不精确依赖系统模型的控制方法,在变结构控制律中加入模糊控制方法可以减弱抖振对系统的影响,因此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使一种更加有效的非线性控制方法。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本身是一个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的动态系统,本文考虑电机伺服系统中的部分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建立了电机数学模型,针对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伺服控制问题,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和模糊控制的鲁棒性设计了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其中模糊控制用于减弱变结构控制固有的抖振缺点,并利用李亚普诺夫理论证明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基于DSP的模糊自适应PID伺服电机控制系统概要
研究与设计ξEMCA2007,34(10基于D SP的模糊自适应P I D伺服电机控制系统尹进田,李白雅,黄海(湖南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摘要:提出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伺服电机控制系统。
在综合分析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的动静态性能的基础上,对其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开发了一套基于DSP的模糊自适应P I D伺服电机控制系统,提高了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同时对系统中的数字电流环的滤波器进行了设计,改善电流环的控制效果,从而提高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的整体性能。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器;伺服电机;模糊自适应P I D控制;滤波器中图分类号:T M301.2∶T M303.4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326540(20071020008203Fuzzy Adapti ve P I D Con trolli n g of Servo M otor System Ba sed on D SPY I N J in2tian,L I B ai2ya,HUAN G Hai(College of I nfor mati on&Electrical Engineering,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Technol ogy,xiangtan,411201Abstract:A digitized servo mot or contr ol syste m based on DSP is p resented.Based on the synthetic analysis of the dyna m ic and static perf or mance of a servo contr ol system,the contr ol is studied strategy and a DSP based servo mot or contr ol syste m of A fuzzy adap tive P I D contr oller is devel oped,p r omoting its dyna m ic and static perf or mance, at one ti m e,carried on a design t o the filter of the full2digital current wreath in the syste m,s o as t o i m p r ove contr ol of current l oop and overall perf or mances of servo mot or contr ol syste m.Key words:d i g it a l si gna l processor;servo m otor;fuzzy adapti ve P I D con trol;f ilter0引言一个运动控制系统通常包括控制器、电机(包括负载和传感器这几个部分(见图1。
交流伺服电机自整定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性 、非线性和耦合性等复杂 因素的影响 , 但模糊控 制存在反 应速度 和控制精 度不
则出模糊决 策 ,从 而得到 模糊控 制向量
u,最 后再 处理 转 换 为精 确 量 u 。 自整
7 0 l 智 能 机 器 人
I N TE L LG E N T RO BO T『 I
复杂 的控 制系统有 良好 的控 制效果 。可 有 效地解 决交流伺 服电机建模 中的 时变
置 的无速度 传感器 ;采用先进 的加工技
术和永磁 材料 改进 P MS M 转子性能和结 构 ,从而削 弱或消 除齿槽转矩 对 系统性 能造成 的影响 :采 用现代控 制理论提 高
将误 差变化率 和误差 值进行模 糊化处 理 后 变成 模糊 量 值 E C和 E,可得 到 误 差
精确 的数学模 型 ,在某一 环境 中整定 为
最优 的 P I D参 数后 ,但 在另一种 环境 中 性能 可能 变得 很差 ,并 且也存在 超调量 大 的问题 ,无法进 行非线性 系统的控制 。 由于伺服 电机 的非线性 特性 和运 行参数 的不断变化 ,使得 普通 P I D控制 器无法 发挥 其优势 ,控 制器 的鲁棒性也 常常不
变化率 E C和误 差 E的模 糊语 言集 合 , 然后根据 误 差变化 率 E C和误 差 E的模 糊语 言 的子 集和模 糊关 系矩阵 ,推 理规
控制 系统 对参数 的 自适 应能力 :采用 传
统 P I D 与非线性 和 自适应 控制方案相 结 合提高控 制 系统 的 自适应 能力和非线 性
《 智能机器人 》O c t o b e r . 2 0 1 6 l _ _ l
定 模糊 P I D控制 器可满 足不 同H i , N的误差 e和误 差变化率 e c
交流伺服电机的模糊PID控制及GUI设计
式 中的 是偏差 为零 时 的初 值 ,根 据式 ( )不难 看 出数 字 PD增量 型控 制算 式 的表达 式 ,即 1 I
A () () ( 一1 =K,P 一en )+K,() un =un 一un ) J () ( 一1 【 ] en +K,8 一2 ( 一1+en ) ) () en ) ( 一2] [
验 ,验证 了其 良好 的控制 性 能 。
1 控制器结构 和工作 原理
模糊控制器的输入为误差和误差变化率 : 误差 er ,误差变化率 e d/ ,其中 , =- y ,et = d 为电机的给定角位 移 , 为电机转轴的实际角位移 。把误差和误差变化率的精确值进行模糊化变成模糊量 E和 & ,从而得到 误差 E和误差变化率 的模糊语言集合 ,然后 由E和 模糊语言的的子集和模糊控制规则 ( 模糊关系 矩阵 ) 根据合成推理规则进行模糊决策 ,这样就可以得到模糊控制向量 , 最后再把模糊量解模糊转换为 精确量 “ 该控制器的特点是在大偏差范同内利用模糊推理的方法调整系统的控制量 U 能够获得较好的动 。 , 态性能 , 反应时问加快。而在小范围偏差范围内转换成 PD控制 ,获得较好 的静态性能。 I
李驰
( 浙江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 ,杭州 3 0 2 10 7)
摘要 :提山一种将模糊 规则参数 自整定与 PD控制相结合 的复合控制策略 ,该策 略具有Ⅱ 应时间短 ,稳定性高和 I 向 鲁棒性强等特点 ,并进 行 G I( U 图形用户 界面 )设计 ,实现控制 系统 的可操作;模糊规则 I
N S S MP } M N ZP P B 分别{ 负大 负中 负小 零 正小 正中 正大} , , 的大小量化 7 。 个等级 ,区域以及 隶属函数的设置如图 3 所示 ,采样j角隶属 函数或者高斯隶属 函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伺服电机变负载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
伺服电机是自动控制系统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电机类型,具有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的特点。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伺服电机常常会遇到负载变化、外界干扰等问题,导致控制系统失效,降低了电机的性能和效率。
因此,如何提高伺服电机的自适应性能,是当前伺服电机控制的研究重点之一。
伺服电机变负载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就是一种优秀的伺服电机控制方法。
该方法通过建立伺服电机的数学模型,利用模糊控制理论中的模糊推理算法,快速响应负载的变化和外界干扰,使伺服电机能够自适应地调节控制指令,以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具体而言,伺服电机变负载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建立伺服电机数学模型,包括电机特性、传感器特性、控制器特性等参数。
2、设计模糊控制器,利用经验规则集来描述控制过程,包括“模糊化输入”、“模糊化输出”、“模糊规则库”和“模糊推理”等四个部分。
3、采集伺服电机的实时数据,并进行“模糊化输入”,将实际输入量转换为标准化的模糊输入量。
4、利用“模糊规则库”进行“模糊推理”,根据当前的输入和输出,得出当前的控制指令。
5、将“模糊输出”转换为标准控制量,并输出到伺服电机上。
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操作,伺服电机变负载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能够在变化的负载下,快速响应并调节控制指令,从而达到了优化伺服电机控制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伺服电机变负载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虽然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了很好的效果,但其设计和实施并不容易。
因此,在实际运用中,需要对伺服电机的具体应用场景和控制要求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逐步优化伺服电机的控制策略,从而实现更好的自适应性能和控制效果。
总之,伺服电机变负载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是目前伺服电机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它能够有效地提高伺服电机的控制精度和自适应性能,对于推进伺服电机的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