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用异丙酚维持全身麻醉,使用地氟烷替代异丙酚促进快速苏醒时概要

合集下载

小儿麻醉考试题库和答案

小儿麻醉考试题库和答案

小儿麻醉考试题库和答案一、选择题1. 小儿麻醉中,以下哪项是麻醉前评估的重要内容?A. 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B. 患儿的过敏史C. 患儿的家族史D. 所有选项2. 小儿麻醉诱导时,以下哪种药物是常用的静脉麻醉药?A. 异丙酚B. 氯胺酮C. 地西泮D. 吗啡3. 在小儿麻醉中,以下哪项是维持麻醉的常用吸入麻醉药?A. 异氟醚B. 恩氟醚C. 七氟醚D. 所有选项4. 小儿麻醉期间,以下哪项是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的重要指标?A. 心率B. 血压C. 血氧饱和度D. 所有选项5. 小儿麻醉后,以下哪项是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常用措施?A. 限制液体摄入B. 使用抗胆碱药物C. 使用抗组胺药物D. 使用抗呕吐药物答案:1.D 2.A 3.D 4.D 5.D二、判断题1. 小儿麻醉前不需要禁食禁水。

(错误)2. 小儿麻醉诱导时,吸入麻醉比静脉麻醉更安全。

(错误)3. 小儿麻醉中,麻醉师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

(正确)4. 小儿麻醉后,患儿可以立即进食。

(错误)5. 小儿麻醉中,使用肌肉松弛剂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

(正确)三、简答题1. 简述小儿麻醉前评估的主要内容。

答:小儿麻醉前评估主要包括患儿的一般健康状况、生长发育情况、既往病史、家族病史、过敏史、当前用药情况、营养状况、心理状况等。

2. 描述小儿麻醉诱导的一般步骤。

答:小儿麻醉诱导一般包括:确保患儿禁食禁水、建立静脉通路、吸入麻醉诱导或静脉麻醉诱导、气管插管、监测生命体征等。

3. 解释小儿麻醉中维持麻醉的重要性。

答:维持麻醉的重要性在于确保患儿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无痛、无意识、无记忆、无运动反应,同时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4. 阐述小儿麻醉后苏醒期的护理要点。

答:小儿麻醉后苏醒期的护理要点包括: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评估疼痛程度、预防和处理术后恶心呕吐、观察患儿的意识状态、确保患儿安全等。

5. 说明小儿麻醉中使用肌肉松弛剂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答:使用肌肉松弛剂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气管插管和减少手术过程中的肌张力,注意事项包括:选择适合小儿的药物剂量、密切监测肌松效果、避免过量使用导致呼吸抑制等。

麻醉学主治医师专业知识-11_真题-无答案

麻醉学主治医师专业知识-11_真题-无答案

麻醉学主治医师专业知识-11(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关于体外循环手术及麻醉管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 如果在体外循环(CPB)前应用了N2O,则应在转流开始前停用B. 对病人进行肝素化时,推注肝素后常发生一过性血管扩张C. 主动脉根部分离和插管可以导致高血压和心动过速D. CPB中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和少尿提示可能存在体循环灌注不足E. 监测直肠温度能及时反映脑和高灌注区组织的温度2. 门诊麻醉应用异丙酚的描述,错误的是A. 可安全用于小儿B. 婴幼儿诱导剂量为3~4mg/kgC. 小儿可单独使用异丙酚行放射检查或治疗麻醉D. 应有必要的抢救设备E. 婴幼儿易发生术后呼吸抑制3. 拟行肺切除手术的病人,必须选用双腔支气管插管是痰量每天超过A. 20mlB. 50mlC. 100mlD. 120mlE. 200ml4. 有关吸入麻醉药的描述,错误的是A. 异氟醚引起呼吸抑制比氟烷明显B. 采用N2O麻醉时,吸入氧浓度宜在30%以上C. 乙醚麻醉易引起血糖降低D. 安氟醚可明显增强肌松药效果E. 长期吸入N2O可能对红细胞生成系统产生损害5. 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手术,建立体外循环前需对病人进行全身肝素化处理,但肝素过量会引起A. 高血压B. 抗凝作用C. 高血钾D. 麻醉药作用时间延长E. 血小板减少6. 气管导管的套囊内压不超过A. 15mmHgB. 20mmHgC. 25mmHgD. 30mmHgE. 35mmHg7. 喉罩的主要优点的是A. 价格昂贵B. 可阻挡吸痰管进入气管内C. 气道的密闭性较差D. 麻醉气体可能进入胃E. 无需使用肌松药,能保留自主呼吸8. 长期机械通气的并发症不包括A. 脱水B. 通气过度或不足C. 低血压D. 呼吸道感染E. 缺氧和氧中毒9. 静脉全身麻醉的优点不包括A. 诱导迅速B. 肌松良好C. 无环境污染D. 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E. 无兴奋期10. 冠心病病人术前治疗的主要目的是A. 纠正各种心律失常B. 减少心肌氧耗,改善心肌氧供C. 加强营养,改善全身情况D. 控制心力衰竭,改善肺功能E. 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11. 神经纤维对局部麻醉药的敏感性与其横断面的直径A. 成等比B. 成正比C. 成反比D. 无比例关系E. 成正比或反比12. 对ASAⅠ级病人在行NO2+O2吸入全身麻醉时,吸入气中氧浓度至少应为A. 45%B. 40%C. 35%D. 25%E. 20%13. 关于双腔气管插管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双腔气管内插管的目的是将两肺分隔开进行控制通气B. 一般推荐双腔管的分支管插入手术侧的主支气管C. 双腔气管插管易发生低氧血症,应加强麻醉管理D. 双腔管直径较小,术中应及时吸出分泌物及血液E. 吸痰时间不能太长,并应遵循先吸氧后吸痰再吸氧的原则14.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最易阻滞的神经是A. 桡神经B. 尺神经C. 正中神经D. 前臂内侧皮神经E. 肌皮神经15. 恩氟烷容易诱发惊厥的条件是A. 浓度过高B. 浓度过低C. PaCO2过高D. 浓度过高、PaCO2过低E. 浓度过高、体温过高16. 治疗急性肺水肿采用的去泡沫剂为A. 55%乙醇B. 65%乙醇C. 75%乙醇D. 85%乙醇E. 95%乙醇17. 新生儿复苏时,胸外按压的幅度为A. 1cm以下B. 1~2cmC. 2~3cmD. 3~4cmE. 4~5cm18. 肾移植选用硬膜外阻滞优点不包括A. 麻醉费用低B. 对全身影响小C. 术后肺部感染少D. 能确保麻醉效果E. 术后可以镇痛19. 安装起搏器的患者在起搏器及心脏周围使用电刀的安全距离至少为A. 5cmB. 15cmC. 25cmD. 30cmE. 40cm20. 静脉注射琥珀胆碱发生的Ⅱ相阻滞的原因不包括A. 一次药量达7~10mg/kgB. 血浆胆碱酯酶异常C. 电解质紊乱D. 反复使用使总量超过1gE. 使用麻醉性镇痛药21. 与判断气管插管困难无关的指标是A. 张口度B. 颏甲间距C. 颈部后仰度D. 喉结过高E. ASA分级22.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中不正确的是A. 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维持有效循环血量B.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改善组织灌注C. 维持重要脏器功能D. 宜选用对循环抑制较轻的药物E. 给予β受体阻断药23. 大静脉损伤发生气栓时,处理错误的是A. 局部压迫B. 头低右侧卧位C. 停用N2OD. 纯氧加压呼吸E. 量大时行心导管右心房抽吸24. 老年病人全身麻醉后易导致通气不足和低氧血症的最主要原因A. 由于肺不张致功能残气量下降B. 肺弥散功能障碍C. 呼吸道易梗阻D. 术后疼痛E.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25. 局部麻醉药中毒早期,肌肉颤动最常见部位是A. 颈部B. 腹部C. 胸部D. 颜面部E. 四肢26. 硫喷妥钠静脉麻醉不适用于A. 支气管哮喘患者B. 高血压患者C. 有癫痫史患者D. 局部麻醉药中毒患者E. 基础麻醉27. 成年人实施高流量吸入麻醉时,要求新鲜气体流量应达A. 1L/minB. 2L/minC. 3L/minD. 4L/minE. 8L/min28. 患儿行斜视矫正术,麻醉注意事项不正确的为A. 是否合并先天性疾病B. 警惕恶性高热C. 禁用阿托品D. 术后易发生恶心呕吐E. 监测心率变化29. 肺气肿病人应用吸入麻醉时可表现为A. 诱导快、苏醒快B. 诱导慢、苏醒快C. 诱导快、苏醒慢D. 诱导苏醒均慢E. 诱导苏醒均无变化30. ACD库血保存时间不能超过A. 5周B. 2周C. 3周D. 4周E. 6周31. 急性肺水肿病人,提高SpO2最有效的机械通气治疗是A. PEEP或CPAPB. IPPVC. SIMVD. IRVE. 提高FiO232. 长期留置气管导管时,为避免套囊压迫气管黏膜造成局部缺血坏死,通常放气时间间隔为A. 4~5小时B. 8小时C. 10小时D. 6小时E. 2~3小时33. 产妇行脊麻时所需麻醉药剂量为A. 剂量与非妊娠者相同B. 剂量为非妊娠者的1.3倍C. 剂量为非妊娠者的2/3D. 剂量为非妊娠者的1/3E. 以上都不对34. 慢性失血时血红蛋白低于5g/dl,则A. 禁忌手术B. 不出现发绀C. 出现休克D. 出现抽搐E. 出现发绀35. 睾丸切除手术要求麻醉平面上界达到A. T10B. .S4C. .L1D. .T6E. .T836. 氯胺酮配伍阿托品的目的是A. 增加心率B. 防止低血压C. 减少腺体分泌D. 扩张瞳孔E. 降低迷走反射37. 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术前有气管受压和呼吸困难症状,麻醉操作不妥的是A. 改变头颈位置观察呼吸情况B. 术前行影像学检查确定受压部位及确定气管内径大小C. 气管插管后应仔细检查导管是否通畅D. 快速诱导插管E. 选择加强型气管导管,插管深度应超过气管狭窄部位38. 全身麻醉期间为保持眼压稳定,错误的是A. 保持足够深度的麻醉B. 避免血压急剧波动C. 避免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D. 可适当脱水利尿E. 避免病人兴奋、躁动39. 恶性高热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是A. 心率增快B. 颜面潮红、大汗C. 体温升高及呼吸末二氧化碳急剧升高D. 有诱发因素E. 血压升高40. 带有起搏器的病人在麻醉诱导前,为了评估起搏器的功能,最恰当的措施为A. 触摸脉搏B. 心电图监测C. 调节起搏频率D. 滴注异丙肾上腺素E. 进行电干扰试验41. 诱发喉痉挛的因素不包括A. 低氧B. 药物C. 手术或麻醉操作D. 麻醉偏浅E. 兴奋交感神经42. 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前准备必须A. 镇痛B. 多活动、多饮水C. 输血D. 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E. 行尿常规检查43. 肝功能障碍时容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A. 肝素产生增多B. 凝血因子产生减少C. 酶的灭活作用减弱D. 静脉血管压力增加E. 侧支循环代偿性增加44. 低氧血症伴高二氧化碳血症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适宜的鼻吸氧气浓度为A. 25%~30%B. 35%~40%C. 40%~50%D. 50%~60%E. 60%~80%45. 椎管内麻醉后血压急剧下降,最有效的处理措施为A. 头高位,控制麻醉平面B. 快速输液500~1000mlC. 抬高下肢D. 静脉注射麻黄碱15~30mgE. 立即气管插管46. 法洛四联症病人出现缺氧性发作,处理措施错误的是A. 静脉滴注碳酸氢钠B. 胸膝位或Valsalva运动C. 应用去甲肾上腺素D. 降低肺血管阻力E. 应用扩血管药以降低外展阻力47. 导致PETCO2异常升高的原因不包括A. 钠石灰失效B. 甲状腺功能亢进C. 呼吸活瓣失灵D. 恶性高热E. 气管导管误入食管48. 最有发展前景的心排血量和心功能无创监测是A. 超声心动图B. 心阻抗电流图C. 食管超声心动图D. 彩色多普勒E. 桡动脉搏动图49. 低流量吸入麻醉的优点不包括A. 减少污染B. 节省吸入麻醉药C. 吸入浓度易于控制D. 保持吸入气的温度与湿度E. 减少氧气用量50. 下列气管拔管操作不正确的是A. 拔管前病人应吸纯氧3分钟以上,然后给予中等过度通气B. 拔管前将套囊放气,在吸气末正压通气的同时轻轻拔出气管导管,然后口腔吸引C. 导管拔除后不要立即加压吸氧,应清除口腔分泌物,然后给氧及必要时辅助呼吸D. 将吸痰管放入气管导管内,一边吸引一边拔除导管,拔除后即刻面罩给氧E. 对于插管困难的患者,拔管时先在气管导管放入引导管,以便必要时引导再次插管。

麻醉学中级模拟试卷三基础知识2

麻醉学中级模拟试卷三基础知识2

1、下列易被血浆胆碱酯酶分解的非去极化肌松药是:A.琥珀胆碱B.泮库溴铵C.维库溴铵D.阿曲库铵E.米库氯铵米库氯铵也是琥珀胆碱的替代药,起效较快作用时间短、恢复迅速、无蓄积是其特点2、双嘧达莫的主要药理作用是:A.直接抑制血小板的黏附与聚集B.增加血浆中促凝血因子VIII的活力C.与抗凝血酶III相结合D.抑制多种蛋白酶E.增强纤溶酶活性双嘧达莫的主要药理作用为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黏附,临床主要用于心绞痛的治疗3、下列不释放组胺,对心血管影响小的肌松药是:A.琥珀胆碱B.泮库溴铵C.维库溴铵D.阿曲库铵E.米库氯铵由于维库溴铵不引起心率增快,故适用于心肌缺血及心脏病人。

本品组胺释放作用弱,也有支气管痉挛及过敏反应,但很少见4、肝素的主要药理作用是:A.直接抑制血小板的黏附与聚集B.增加血浆中促凝血因子VIII的活力C.与抗凝血酶III相结合D.抑制多种蛋白酶E.增强纤溶酶活性ATIII是一种血浆α2球蛋白,它作为肝素钠的辅助因子,可与许多凝血因子结合,并抑制这些因子的活性5、新期的明的特点是:A.可拮抗琥珀胆碱的肌松作用B.不增加乙酰胆碱释放C.抑制胆碱酯酶活性D.加快心率E.减少腺体分泌新期的明能与胆碱酯酶结合,其复合物,水解速度较乙酰化胆碱酯酶的水解速度为慢,故酶被抑制的时间较长6、心肌能量的主要来源是:A.非酯性脂肪酸B.葡萄糖C.果糖D.乳酸E.氨基酸正常生理条件下,心肌细胞维持心脏收缩和稳定离子通道所需的能量主要通过脂肪氧化来获取,游离脂肪酸供应心脏所需能量的40%~60%7、恩氟烷的特点是:A.刺激性大B.升高眼压C.可诱导抽搐及脑电出现惊厥性棘波D.循环抑制轻E.禁用于糖尿病和哮喘患者对中枢神经下行性抑制随吸入麻药剂量的增加而加深,深麻醉时,可出现癫样脑电波,2%病人可出现抽搐8、下列哪种吸入药具有肾毒性:A.甲氧氟烷B.恩氟烷C.异氟烷D.氟烷E.地氟烷麻醉药的肾内代谢理论认为,其在肾内直接代谢的无机氟或别的有毒物质是临床毒性的基础9、70kg健康人,Hb11g/d1 PaO2 60mmHg,SaO2 90%,CO(心排血量)5L/min,则O 2转运到外周的速度大约是:A.300ml/minB.400ml/minC.500ml/minD.600ml/minE.700ml/minDO2=心排血量(CO)×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血红蛋白(Hb)×1.3410、门诊麻醉药应用异丙酚,有关概念中错误的是:A.可用于小儿B.婴幼儿诱导剂量为3~4mg/kgC.小儿可单独使异丙酚进行CT和放射治疗D.应有必要的抢救设备E.婴幼儿易发生术后呼吸抑制静脉注射异丙酚后,收缩压下降30mmHg(4.00kPa)。

麻醉科普:常用麻醉方法

麻醉科普:常用麻醉方法

麻醉科普:常用麻醉方法麻醉是指将麻醉药通过某些方式输入到机体的特定部位或者整个机体内,让患者失去感觉的一种操作。

在临床中,麻醉适用范围比较广泛,能有效避免患者手术时出现疼痛感,进而为手术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基于此,本文为大家科普一些关于麻醉方面的知识,让你清晰知晓目前常用的麻醉方法有哪些。

一、麻醉科普-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让患者吸入或静脉注入全麻药物,让其全身无痛、意识消失,进而达到最佳的手术状态。

该麻醉方式常辅以呼吸机辅助通气、气管插管通气,较适合大多数手术。

但相对来讲,该麻醉技术比较复杂,且需要更精细的麻醉管理。

该麻醉方法包括吸入麻醉、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等三种方式,详情如下:(1)吸入麻醉:实施吸入性全身麻醉时,是借助麻醉机将麻醉气体、挥发性麻醉药经呼吸系统运送到血液内,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抑制,进而达到全身麻醉的效果。

根据吸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紧闭法、半紧闭法、开放法以及半开放法等,根据新鲜气流量大小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紧闭回路麻醉、最低流量麻醉、低流量麻醉等。

在麻醉史上,最早应用到吸入全身麻醉的药物是乙醚,但其具有易燃、易爆、不稳定等特性,且因现今手术室会用到电刀等设备,易引起爆炸等现象,导致现今该药物已经被弃用。

目前,吸入性全身麻醉时使用比较广泛的药物是地氟烷、异氟烷、氧化亚氮、七氟烷、恩氟烷、氟烷等,这些药物在体内分解少、代谢少,大多数会以原形被患者肺部排出体外。

所以,吸入性全身麻醉药物具有安全性高、可控性高、有效性高等优势。

(2)静脉麻醉:静脉全身麻醉时,会使用依托咪酯、阿片类、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氟哌利多、异丙酚等药物,借助静脉注射方式将一种麻醉药或者多种麻醉药输入患者体内,让其随着血液循环,最终作用到中枢神经系统,以达到最佳的全身麻醉效果。

该全身麻醉方式不仅不会污染环境、精准给药、止痛镇静明显等优势,还具有对患者肾功能与肝功能无损伤、病人术后苏醒快、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等优势,相对的麻醉药费用也会更优惠。

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麻醉

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麻醉

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麻醉脊柱向左或右偏离中线,出现异常弯曲即为脊柱侧弯畸形,一般分为原发性(即特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继发性原因很多,包括先天性畸形、神经性疾病、脊柱疾病等。

特发性脊柱侧弯(idiopathic scoliosis)约占脊柱侧弯患者总数的85%,女性多见。

根据年龄分为3型:①婴儿型,年龄4岁以下;②青少年型,年龄在4~10岁之间;③青年型,年龄在10岁至发育成熟之前。

除了按年龄分型外,临床上也有学者根据不同的脊柱侧弯节段与手术方式的选择分为KingI-Ⅴ型。

一、术前评估(一)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病理生理1.脊柱侧弯的病理力学改变(1)由于脊柱节段的前方和后方生长的相对不平衡,使脊柱前凸,并向凸侧旋转致侧弯椎体左、右两侧的受力发生改变,侧弯节段凹侧椎体的受力随着弯曲的进展越来越大,而凸侧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小,由此椎体产生了楔形改变。

(2)如果侧弯发生在胸段,可致肋骨发生变形,使附着于凹侧肋骨上的躯干肌肉的作用力线远离中线,而凸侧肌肉的作用力线则靠近中轴线,使肌力进一步失衡,产生脊柱侧弯病理力学上的恶性循环,造成脊柱侧弯的进一步加重。

2.脊柱侧弯的病理变化(1)脊椎1)椎体呈楔形改变,椎弓根变短变窄,椎管变形,椎间盘变窄,周围韧带及肌肉挛缩,凸侧椎体、横突及肋骨发生旋转而出现胸廓畸形。

2)胸椎后凸减小,甚至发生前凸。

3)由于关节面和关节突在受力上的不平衡,久而久之,导致脊柱关节炎,出现疼痛等临床症状。

(2)椎间盘1)椎间盘呈凹侧薄,凸侧厚的改变。

2)在成年期,椎间盘逐渐出现退行性改变,由于上、下两段脊柱发生方向相反的旋转与早期椎间盘退变,临床表现为渐进性脊柱半脱位。

(3)胸廓:胸廓发生畸形是脊柱侧弯造成的常见畸形,在脊柱凸侧,肋骨向后凸出,并相互分开;在凹侧肋骨呈水平走向,向前凸出,并相互聚合在一起。

由此,使胸廓发生旋转并侧移,移向背侧的凸侧肋骨在外形上呈剃刀状,这就是临床上常见的剃刀背畸形。

小儿麻醉常用药物超说明书使用专家共识

小儿麻醉常用药物超说明书使用专家共识

小儿麻醉常用药物超说明书使用专家共识(2017)左云霞,史琳,庄蕾,李克忠,李超,连庆泉,邹小华,宋兴荣,张马忠(负责人/执笔人),张建敏,陈怡绮,赵平,姜丽华1前言药物说明书经常滞后于临床实践,临床药物治疗中超说明书用药普遍存在。

儿科超说明书用药可达50%~90%,特别低龄新生儿、早产儿用药无法获得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因而更易出现超说明书用药。

在我国医患关系有待改善的前提下,合理对待超说明书用药、保护超说明书用药的人群及用药医师意义重大,必须引起关注。

目前我国有关超说明书用药的法规尚未完善,一旦发生医疗意外事件,并且合并了超说明书使用麻醉药物,临床一线麻醉科医师将承担较大风险。

本文希望为从事小儿麻醉临床一线医师提供参考依据,以便更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现有麻醉药物,促进小儿麻醉事业的发展。

文献参照牛津大学EBM中心关于文献类型的新五级标准[1] ,从证据力强、设计严谨、偏差少至证据力弱、偏差多分为五级,分别为:1a级:随机对照的系统评价研究;1b级:随机对照研究;1c级:全或无病案研究;2a级: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研究;2b级:队列研究或较差随机对照研究;2c级:“结果”研究、生态学研究;3a级: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3b:病例对照研究;4级:单个病例系列研究;5级:未经明确讨论或基于生理学、实验室研究或“第一原则”的专家意见。

2常用吸入麻醉药(一)七氟烷(sevoflurane)1. 说明书摘要[2]七氟烷用于成年人和儿童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包括住院和门诊患者,应由受过全身麻醉训练的医务人员使用。

使用时确保气道通畅,并备有人工呼吸机、给氧设备和循环复苏设备。

用法与用量:使用七氟烷专用挥发器。

诱导:七氟烷无刺激性气味,不刺激呼吸系统,适用于1岁~18岁儿童和成年人的面罩诱导麻醉。

维持全身麻醉所需七氟烷浓度呈年龄依赖性,当与N2O复合吸入时,儿童患者的七氟烷的MAC等量应适当降低,早产儿MAC还未确定,见表1。

小儿麻醉常用药物超说明书使用专家

小儿麻醉常用药物超说明书使用专家

依托咪酯(etomidate)
• 说明书摘要:
• 儿童用药剂量应个体化:10岁以上儿童按成人剂量应用,0.3mg/kg于 30s~60s内注完;10岁以下儿童按医嘱用药;6个月以内的新生儿和婴 幼儿不宜使用。 • ⑴婴儿、新生儿用药: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0.3月~11.7月)术前 0.3mg/kg静脉诱导,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清除率低于无心脏疾患年长儿 童(证据等级2c) • ⑵儿童镇静:18岁以下儿童骨折复位镇静平均剂量0.24 mg/kg(证据 等级4);用于2岁~18岁门诊骨折患儿镇静,起效和恢复快于咪达唑仑, 不良反应相似(证据等级3b)。
小儿麻醉常用药物超说明 书使用专家共识
麻醉科
前言
• 药物说明书经常滞后于临床实践,临床药物治疗中超说明书用药 普遍存在 • 儿科超说明书用药可达50%~90%,特别低龄新生儿、早产儿用 药无法获得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 • 目前我国有关超说明书用药的法规尚未完善,一旦发生医疗意外 事件,并且合并了超说明书使用麻醉药物,临床一线麻醉科医师 将承担较大风险
• 超说明书用药:
舒芬太尼(sufentanil)
• 说明书摘要:
• 儿童用药:舒芬太尼用于2岁以下儿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资料非常有限。 用于2岁~12岁儿童以枸橼酸舒芬太尼为主的全身麻醉中用药总量建议 为10μ g/kg~12μ g/kg。如果临床表现镇痛效应降低时,可追加 1μ g/kg~2μ g/kg。禁用于新生儿。
氢吗啡酮(hydromorpone)
• 说明书摘要:
• 静脉注射,起始剂量为每2h~3h 静注0.2mg~1mg。需根据药物剂量 缓慢静脉注射至少2min~3min以上。通过滴定剂量达到镇痛程度和不 良事件均可接受的程度。

小儿麻醉方法及常见并发症

小儿麻醉方法及常见并发症

瑞芬太尼:kg/2(ml/h) 40ug/ml
• 如:12kg • 麻醉诱导: • 芬太尼:24ug • 丙泊酚:36mg • 罗库溴铵:7.2mg • 阿托品:0.1mg • 地米:2.4mg
• 麻醉维持:
• 瑞芬:6ml/h
• 丙泊酚:6ml/h
• 七氟烷:1%(吸入流量 1.5~2L/min)呼末浓度: 0.7~0.8%,MAC: 0.7~0.8
小儿麻醉器械
• 呼吸机: 小儿控制呼吸常使用容量限制呼吸机,在 小儿用成人呼吸机要注意二个问题:
1)设置达到:潮气量50ml,吸气流量 1L/min
小儿麻醉器械
• 2)成人装置的压缩容量相对较大,如压缩容量 为4.5ml/cmH2O(>10cmH2O),在成人设定潮气 量600ml,峰压为20 cmH2O,压缩容量丢失 90ml,病人实际得到510ml,与机器释出的 600ml无显著差别;在5kg的小儿,潮气量 7ml/kg(35ml),峰压为20 cmH2O,压缩容量丢 失90ml,呼吸机设置必须达到125ml.
小儿麻醉器械
• 呼吸回路:足月新生儿的潮气量仅7ml/kg,在麻醉时可 能进一步减少为4ml/kg,因此理想的小儿呼吸回路,器 械死腔应小,无论是无活辧或低阻力活辧,其阻力要低, 回路内部的气体容积要小,应尽可能减少co2重复吸入, 呼吸作功宜小,以免呼吸肌疲劳,其结构形成的湍流要 小.在临床中,年长儿和青少年大多数手术能使用标准 的成人呼吸回路,然而在婴幼儿,特别是10kg以下的婴 儿,应选用为儿童设计的呼吸回路.
小儿麻醉
麻醉借鉴
小儿麻醉诱导:
芬太尼:2ug/kg
舒芬太尼:0.2ug/kg
罗库溴铵:0.6~0.8mg/kg

小儿吸入麻醉诱导专家指导意见

小儿吸入麻醉诱导专家指导意见
小儿吸入麻醉诱导专家指导意 见
演讲人
目录
01
02
03
04
麻醉诱导方法
小儿麻醉特点
麻醉诱导并发 症及处理
小儿麻醉诱导 研究进展
麻醉诱导方
1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 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 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吸入麻醉药物选择
01
七氟烷:适用 于儿童和成人, 诱导平稳,苏
加强麻醉设备 管理,确保设
备安全可靠
小儿麻醉诱
导研究进展
4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 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 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新型麻醉药物
吸入麻醉药物:如七氟烷、 异氟烷等,具有起效快、 代谢快、安全性高等特点
局部麻醉药物:如罗哌卡 因、利多卡因等,具有起 效快、镇痛效果好、安全 性高等特点
过敏反应:可能导致皮肤 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
05
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悸、 胸痛等症状
06
神经损伤:可能导致肢体 麻木、无力等症状
处理方法
缺氧:保持呼吸道通 畅,使用呼吸机辅助
呼吸
低血压:使用升压药, 如多巴胺、去甲肾上 腺素等
心律失常:使用抗心 律失常药物,如利多
卡因、胺碘酮等
呕吐:使用止吐药, 如昂丹司琼、格拉司
06
体温调节:小儿体温调节能 力较弱,易发生体温异常
麻醉风险
01 02 03 04
01
呼吸抑制:小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全, 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呼吸抑制
02
循环不稳定:小儿循环系统发育不完 全,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循环不稳定
03
药物代谢差异:小儿药物代谢能力与 成人不同,可能导致药物代谢异常

小儿吸入麻醉诱导专家指导意见

小儿吸入麻醉诱导专家指导意见
导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麻醉风险
01
呼吸抑制: 小儿气道较 小,容易发 生呼吸抑制
02
循环不稳定: 小儿循环系统 尚未发育完全, 容易发生循环 不稳定
03
药物代谢差异: 小儿药物代谢 速度较慢,容 易发生药物蓄 积
04
麻醉苏醒延迟: 小儿麻醉苏醒 时间较长,容 易发生苏醒延 迟
麻醉管理要点
01
02
麻醉前评估:全面 了解小儿身体状况、 病史、用药情况等
03
02
麻醉设备创新: 新型麻醉设备的 研发和应用,提 高麻醉效率和准 确性
04
麻醉管理优化: 麻醉管理的优化 和改进,提高麻 醉质量和安全性
未来发展趋势
01
更加注重安全性:减少麻醉诱导过程中的并发症和副作用
02
更加个性化:根据每个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麻醉诱导方案
03
更加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提高麻醉诱导的准确性和效率
2
建立静脉通路
3
给药:根据患者 情况选择适当的
麻醉诱导药物
4
观察患者反应: 监测生命体征,
确保患者安全
麻醉诱导注意事项
01 确保患儿安全:密切观察 患儿生命体征,确保麻醉 诱导过程中患儿安全
02 控制诱导速度:根据患儿 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 因素,控制麻醉诱导速度, 避免过快或过慢
03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 儿呼吸道通畅,防止麻醉 诱导过程中出现呼吸道梗 阻
心动过速:可 3 能导致心慌、 胸闷等症状
过敏反应:可能 4 导致皮肤红肿、 瘙痒等症状
神经损伤:可能 5 导致肢体麻木、 无力等症状
呕吐:可能导 6 致误吸、窒息 等症状
处理方法

全身麻醉及其用药分类、用法用量及其注意事项

全身麻醉及其用药分类、用法用量及其注意事项

目录七氟烷Sevoflurane (1)地氟烷Desflurane (3)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 (5)全麻诱导建议起始吸入浓度为0.5%,逐渐增加至1.5%~3.0%的浓度下7~10分钟内达到手术麻醉。

全麻维持在氧/70%氧化亚氮混合气中导入1.0%~2.5%的异氟烷浓度可维持合适的外科麻醉。

当氧化亚氮浓度较低时,或仅与氧气或氧气/空气混合气体配用时,则本品浓度应增加0.5%~1.0%。

【制剂与规格】异氟烷吸入用液体剂:100ml/瓶。

七氟烷Sevoflurane【适应证】用于成人和儿科患者的院内手术及门诊手术的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

【注意事项】(1)本品与二氧化碳吸收剂直接接触可产生少量的化合物A(五氟异丙烯甲氟醚-PIFE),该物质对胃有损害。

(2)肝胆疾患及肾功能低下者慎用。

(3)妊娠期妇女,只有明确需要才可使用本品;哺乳期妇女慎用。

(4)本品可引起子宫肌松弛,产科麻醉时慎用。

(5)对于有颅压升高危险的患者应慎用,并联合应用降低颅压的方法,如过度换气。

(6)本品麻醉的苏醒期通常较短,需较早给药减轻手术疼痛。

【禁忌证】已知对七氟烷过敏的患者、已知或怀疑有恶性高热遗传史的患者。

【不良反应】⑴常见:恶心和呕吐;成人,低血压;老年人,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儿童,激动不安和咳嗽加重。

⑵可见:兴奋、嗜睡、寒战、心动过缓、头晕、唾液增多、呼吸紊乱、高血压、心动过速、喉痉挛、发热、头痛、体温降低、ALT增高。

⑶偶见:心律不齐、LDH增高、AST增高、低氧血症、呼吸暂停、白细胞增多、室性期外收缩、室上性期前收缩、哮喘、精神混乱、肌酐增高、尿潴留、糖尿、房颤、完全的AV阻滞、二联律、白细胞减少。

⑷极少见恶性高热、急性肾衰、肺水肿。

【用法和用量】(1)七氟烷应通过经特殊校准过的挥发器来使用,以便能准确地控制其浓度。

(2)年龄对七氟烷的MAC的影响:(3)诱导剂量须个体化,并须依据患者的年龄和临床状况的要求来调整。

对临床常见全身麻醉方法的科普

对临床常见全身麻醉方法的科普

对临床常见全身麻醉方法的科普发布时间:2021-12-27T06:09:16.577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22期作者:黄艳[导读] 全身麻醉是全身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者经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黄艳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玉山中心卫生院四川巴中 636055 全身麻醉是全身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者经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麻醉方式,其抑制程度和血液内麻醉药浓度密切相关,是可控的、可逆转的麻醉方式。

下面重点科普临床常见的几种全身麻醉方法:1、吸入麻醉法1.1含义是指挥发性麻醉药或气体麻醉药,经呼吸系统吸收入血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

依据呼吸气体和空气接触方式、是否接入CO2吸收装置,将吸入麻醉分为紧闭式和半紧闭式、开放式和半开放式等类别。

1.2吸入流程(1)麻醉前准备。

准确评估患者全身状况,选择最佳麻醉方式,检查麻醉机、准备好气管插管用具及吸引器等。

监测生命体征并充足准备麻醉药品及急救药品。

(2)麻醉诱导。

适用于不宜用静脉麻醉及不易保持静脉开放的小儿等。

但不适用于体格强大者、嗜酒者等群体。

本法又分为缓慢诱导法及高浓度快速诱导法①缓慢诱导法。

具体为:左手将面罩固定于患者口鼻处,右手轻握气囊,吸入低浓度吸入性麻醉药如恩氟烷、异氟烷、七氟烷等;嘱病人稍深呼吸,逐渐增加麻醉药浓度,待患者意识消失并进入麻醉状态时,再开放静脉并静注肌松药和其他辅助药物后完成气管内插管。

②高浓度快速诱导法。

先用面罩吸入纯氧,于6L/min速率下去氮3min,再吸入高浓度麻醉药如5%恩氟烷,让患者深呼吸1-2次后改为中等浓度如3%恩氟烷,直至外科麻醉期。

再行气管插管,实施辅助或控制呼吸。

(3)麻醉维持。

麻醉诱导完成后即进入了麻醉维持阶段,在维持阶段应满足手术要求,使患者无疼痛、无意识、肌肉松弛但器官功能正常、应激反应得到抑制、水电解质及酸碱保持平衡、血液丢失得到及时补充。

EA-全麻苏醒期躁动

EA-全麻苏醒期躁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麻醉科靳三庆庞婷梁青春全麻苏醒期病人躁动(EA, emergence agitation;emergence delirium)是我们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可能会导致病人出现许多并发症,熟悉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发病原因、机制、对病人的危害、预防及其处理对临床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全麻病人在麻醉恢复期,部分病人可以即刻唤醒「1-2」,而大多数病人麻醉苏醒期分可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麻醉深度减浅,感觉和运动功能逐步恢复;第二阶段:出现自主呼吸,逐渐能自行调整;第三阶段:呼吸道反射恢复;第四阶段:清醒【3】。

全麻苏醒期躁动为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出现不适当行为,如肢体的无意识动作、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呻吟、妄想思维等。

有数据表明,EA大多在麻醉苏醒期急性出现,多发生于拔管后十五分钟左右,Terri Voepel-Lewis等统计关于儿童的EA发生时间,多发生在拔管后3-45 min;平均14+-11min,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成年人发生率约 5.3%,儿童大约12-13%【4】,老年人的发生率亦较高,在相当一部分病人需要药物的干预。

1. 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因素及其可能的机制1.1 术前用药麻醉前用药,如东莨菪碱、吩噻嗪或是巴比妥类药,东莨菪碱可致术后定向障碍及躁动不安,而阿托品也可致术后瞻妄。

术后应用毒扁豆碱可以治疗东莨菪碱引起的术后躁动。

说明了东莨菪碱也是造成病人躁动的一个影响因素「1」。

1.2 麻醉用药1.2.1 静脉麻醉药麻醉诱导药物与术后躁动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有研究表明用^氯安酮、依托咪酯、硫喷妥钠作麻醉诱导者,其术后躁动发生率依次为17.19%、32.03%和43.75%,术后躁动发生率高,而咪唑安定诱导躁动发生率为16.25%,低于上述3种药物「5」。

^氯安酮属于苯环己哌啶衍生物,属于非巴比妥类速效静脉麻醉药,它能够选择性地阻断痛觉冲动向丘脑和大脑皮层传导,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常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诱导。

神经外科手术麻醉方法

神经外科手术麻醉方法

神经外科手术麻醉方法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主要指脑部手术的麻醉,神经外科麻醉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全身麻醉,另一种是局部麻醉,临床上称为区域阻滞麻醉。

其中全身麻醉运用最为广泛,因为神经外科在行颅内手术时,会影响到呼吸,也可能会接近生命中枢,必须全程紧密监控和呼吸管控,所以基本上是用全身麻醉的方式。

小部分患者只是颅外手术,在皮肤上进行手术,可以使用区域阻滞麻醉。

局部麻醉在患者合作的前提下,单纯局麻适用于简单的颅外手术、钻孔引流术、神经放射介入治疗、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手术等。

头皮浸润用普鲁卡因0.5%,待切皮时静脉缓慢滴入氟哌利多2.5 mg、芬太尼0.05~0.1 mg,可增强患者配合手术的主动性。

麻醉期间需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根据患者术中情况适当补液。

全身麻醉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施行全麻手术时,必须做到诱导迅速平稳、无呛咳或屏气、气管插管反应小,通气良好,静脉压无增高、呼气末二氧化碳控制满意,脑松弛、出血少,并全面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目前常选用静脉吸入复合全麻。

①麻醉诱导常用硫喷妥钠,或地西泮10~20mg+小剂量硫喷妥钠静脉注射,或2mg/kg异丙,或咪达唑仑0.3mg/kg,或异丙酚1mg/kg+咪达唑仑0.1~0.15mg/kg。

对冠心病或心血管代偿功能差的患者可选用依托咪酯0.3~0.4mg/kg。

为克服气管插管期应激反应,插管前可以往气管内喷入利多卡因4%1~2ml,或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1.5mg/kg,或静脉滴注超短效β受体阻滞药艾司咯尔500μg/(kg·min)等措施,都可显著减轻插管心血管反应和颅内压升高影响。

②麻醉维持常采用吸入全麻加肌松药及麻醉性镇痛药,也可静脉持续泵注4~6mg/(kg·h)异丙酚或咪达唑仑1mg/(kg·h),配合吸入异氟烷、七氟烷或地氟烷,按需酌情追加镇痛药及肌松药。

麻醉期管理①切开硬脑膜前应做到适当的脑松弛。

小儿麻醉特点及麻醉要点

小儿麻醉特点及麻醉要点

2 胸廓
婴儿肋骨呈水平位,胸壁顺应性高, 而肋骨对肺的支持少,难以维持胸内负 压,因此,每次呼吸均有功能性呼吸道 闭合。新生儿及婴儿肋间肌及膈肌中Ⅰ 型肌纤维少,Ⅰ型肌纤维可提供重复作 功的能力,当Ⅰ型肌纤维缺少时,任何 因素所致的呼吸作功增加,均可引起呼 吸肌早期疲劳,导致呼吸暂停、二氧化 碳蓄积和呼吸衰竭。婴儿胸式呼吸不发 达,胸廓的扩张主要靠膈肌。如腹腔内 容物增加,可影响膈肌活动,也即影响
5
80
5岁
12.7(95) 90
3.7
125
6
75
12岁 16.0(120) 80
4.3
130
3
70
• 体液平衡和代谢
小儿细胞外液在体重中所占比例较
成人大,成人细胞外液占体重的 20%,小儿占30%,新生儿占 35%~40%。小儿水转换率 (turnover rate)比成人大,婴儿 转换率达100ml/kg/d,故婴儿容易 脱水。婴儿脱水5天,细胞外液间隙 即空虚,成人脱水10天才达同样水 平。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比率出生 后逐渐下降,2岁时与成人相近。
舌体
婴儿舌体相对较大,这使得面罩 通气和置喉镜比较困难。如果在面 罩通气时对下颌施加的压力过大, 舌体极易阻塞呼吸道。

婴儿喉头位置较高,位于第3~4颈椎平面(成人第 5~6颈椎平面),且较向头侧及向前,其长轴向下 向前,而会厌软骨较大,与声门成45°角,因此会 厌常下垂,妨碍声门显露。婴儿有时需用直型喉镜 片作气管插管。婴儿喉头最狭窄部位是环状软骨处, 该处呈圆形,气管导管通过环状软骨后行控制呼吸 或肺脏扩张时,可无明显漏气,故婴幼儿一般不需 用带套囊的气管导管。但6岁以后儿童,喉头最狭 窄部位在声门,而声门并不呈圆形,为防止控制呼 吸或张肺时漏气,应该用带套囊的导管。

麻醉科急救药物

麻醉科急救药物

麻醉科急救药物麻醉科急救药物是指用于麻醉科病房或者手术室中,用于处理急救情况下的药物。

麻醉科急救药物的目的是迅速控制病情,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功能,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抢救。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麻醉科急救药物及其作用和用法:1. 快速诱导药物:快速诱导药物用于迅速诱导麻醉,使患者快速进入无意识状态。

常用的药物有:- 丙泊酚:具有快速起效、短效的特点,用于快速诱导和维持麻醉。

- 依托咪酯:具有快速起效、中等效应时间的特点,常用于儿童和老年患者。

2. 镇痛药物:镇痛药物用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常用的药物有:- 吗啡:作为强效镇痛药物,用于重度疼痛的缓解。

- 氯胺酮:作为麻醉诱导剂和镇痛药物,用于急救和疼痛管理。

3. 麻醉维持药物:麻醉维持药物用于维持患者的麻醉状态,使其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无意识状态。

常用的药物有:- 异丙酚:具有快速起效、短效的特点,用于维持麻醉。

- 七氟醚:具有快速起效、可调节的特点,常用于手术维持麻醉。

4. 心血管药物:心血管药物用于维持患者的心血管稳定,保持血压和心率在正常范围内。

常用的药物有:- 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用于增加心输出量和血压。

- 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等,用于降低心率和血压。

5. 抗过敏药物:抗过敏药物用于处理麻醉过程中可能浮现的过敏反应。

常用的药物有:- 氯雷他定:具有抗组胺作用,用于治疗过敏反应。

6. 解毒药物:解毒药物用于处理麻醉药物过量或者中毒的情况。

常用的药物有:- 纳洛酮:用于阻断吗啡和其他阿片类药物的作用,逆转中毒症状。

以上仅为常见的麻醉科急救药物,具体的使用剂量和适应症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医生应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和相关指南进行操作,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麻醉科急救药物的储存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药物应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同时,应定期检查药物的有效期,并及时更换过期药物。

小儿手术室外麻镇静专家共识

小儿手术室外麻镇静专家共识

小儿手术室外麻醉/镇静专家共识(2017版)随着门诊手术、各种有创或无创检查和治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在手术室外接受麻醉/镇静。

这些需要接受手术室外麻醉的领域包括无痛胃肠镜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介入诊断/治疗、超声影像检查等。

儿童是特殊的医疗群体,即使在进行一些成人能配合的无创无痛检查(如心脏彩超、磁共振检查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等)时,也会因为害怕、哭闹而无法配合完成检查。

因此,小儿手术室外麻醉/镇静所涉及的范围更为广泛。

我国目前开展小儿手术室外麻醉/镇静的医疗单位日渐增多,迫切需要新的指南或专家共识。

因此,在广泛查询国内外最新文献和征求小儿麻醉医护人员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2017版小儿手术室外麻醉/镇静专家共识,以便规范其实施条件、操作流程以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等,利于我国小儿手术室外麻醉/镇静的安全开展和推广。

一、小儿手术室外麻醉/镇静的种类和特点手术室外麻醉/镇静主要指在手术室以外的场所,为接受手术、诊断性检查或治疗性操作的患者所实施的麻醉/镇静。

小儿手术室外麻醉/镇静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影像学检查心脏彩超、磁共振(MRI)检查、CT检查、特殊B超检查(眼部、髋关节、血管等)等。

功能检查听力检查、眼科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诱发电位、脑电图检查)、肺功能检查等。

穿刺性检查蛛网膜下隙穿刺、骨髓穿刺等。

内镜检查:胃肠镜检查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膀胱镜检查术等。

介入检查和治疗心导管检查及治疗、呼吸病介入治疗、血管造影、局部硬化治疗和经动脉血管栓塞治疗等。

小儿门诊手术外科手术(如包皮环切、疝囊高位结扎术、小清创缝合、体表小肿物切除、组织活检、马蹄足石膏外固定)、口腔手术(舌系带松解、补牙、拔牙)、眼科手术(霰粒肿切除术、外眼拆线术)、耳鼻喉科手术(鼻腔异物取出术、耳道异物取出术、腺样体消融术、扁桃体消融术)等。

在手术室外实施小儿麻醉/镇静,与常规手术室内麻醉存在诸多不同。

首先,此类检查场所通常远离手术室,与麻醉科医师配合的医护人员通常很少接触麻醉工作,发生紧急情况或麻醉仪器发生故障时难以得到有效的支援和帮助;其次,许多检查在场所设计时没有考虑到麻醉的需要,空间有限,不方便麻醉科医师的操作;有些检查和操作,麻醉科医师不能一直停留在患者身边直接观察患者情况,需要通过观察窗和显示仪来观察和监护患者,存在对突发事件反应滞后的可能;此外,接受手术室外麻醉/镇静的患儿大部分为门诊患者,接受麻醉当天就会离开医院,要求麻醉效果迅速平稳、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麻醉科常用药物应用规范

麻醉科常用药物应用规范

麻醉科常用药物应用规范丙泊酚麻醉诱导:成人1.5~2.5mg/kg 给药速率20~50mg/min ASAIII级以上的患者给药应更慢(约20mg/10s)。

麻醉维持:成人持续输注4~8 mg/kg/h。

老年人、危重患者低血容量患者剂量减半。

得普利麻3岁以下(国产,6个月以下)小儿不宜使用。

咪唑安定麻醉诱导:0.05~0.4mg/kg 手术时间特别长的术中可追加诱导剂量的1/4~1/3。

氯胺酮肌注:4~6mg/kg 静脉注射1~2 mg/kg。

依托咪酯麻醉诱导0.1~0.4mg/kg 麻醉维持:4 ~8 mg/kg/h。

10岁以下的小儿不宜使用。

芬太尼 1、成人静脉注射;全麻时初量2~5μg/kg。

静脉维持,非心血管手术麻醉:1~2μg/kg/h,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时按体重5~10μg/kg/h。

2、术后静脉镇痛:10~20μg/kg(48小时量,生理盐水稀释成100毫升),符合剂量0.05~0.1 mg,体弱或患者年龄在70岁以上者减半,总剂量≤0.7 mg/48h。

3.硬膜外术后镇痛:负荷量和维持量分别为静脉量的一半。

3、2岁以下小儿不宜使用。

舒芬太尼诱导:一般手术1~2μg/kg 追加剂量0.5~1.0μg/kg;心脏复杂大手术时可采用大剂量舒芬太尼麻醉,诱导10~30μg/kg,术中以0.8~1.0μg/kg/h维持。

瑞芬太尼麻醉诱导:1~2μg/kg;麻醉维持0.25~1μg/kg/min。

阿曲库铵成人诱导0.3~0.6 mg/kg,肌松维持5~10μg/kg./min。

40~45 min每次静脉追加0.2 mg/kg。

顺阿曲库铵成人诱导0.15 mg/kg,肌松维持0.06 mg/kg可维持肌有效松约40 min, 1~2μg/kg/min可获得满意的肌松效果。

维库溴铵 1、成人诱导0.08~0.12 mg/kg,30~40 min静脉追加首次剂量的1/4。

2、1岁以上小儿剂量与成人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用异丙酚维持全身麻醉,使用地氟烷替代异丙酚促进快速苏醒时,能够显著增加脑血流速率。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从麻醉状态中快速苏醒有重要的意义。

地氟烷可以在麻醉后期替代异丙酚以利于病人的快速苏醒。

地氟烷和异丙酚对全麻脑血流速度(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CBFV)的影响已有研究。

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地氟烷和异丙酚在婴幼儿麻醉苏醒期产生影响的报道。

已证实异丙酚有使脑血管收缩的作用,可以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理想的控制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

地氟烷是一种有效的脑血管舒张剂,可以提高脑血流量。

本研究旨在验证在婴幼儿麻醉苏醒期用地氟烷代替异丙酚不会对大脑中动脉血液速度产生影响这一无效假设。

方法:
在REB(Research Ethics Board)批准及患儿父母同意的前提下,选择30名1-6岁符合ASAI或II级,计划做睾丸固定术和尿道下裂修补术的儿童,排除有心血管或神经疾病,有早产儿既往史及有局麻禁忌病例。

每个患儿均以七氟烷100%纯氧诱导。

应用标准麻醉机监测,开放置静脉注射导管,注射异丙酚2.5 mg·kg–1,罗库溴铵1.0 mg·kg–1,以利于气管插管。

间断正压给35%氧,停用七氟醚。

不使用呼气末正压,最高气道压力维持在15 cm H
O,通气率调整为呼
2
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5mmHg。

麻醉维持开始15分钟用15 mg·kg–1·hr–1,接下来的15分钟用13 mg·kg–1·hr–1浓度的异丙酚,之后改用11 mg·kg–1·hr–1异丙酚半个小时,最后浓度改为10 mg·kg–1·hr–1。

以上操作基于小儿药物动力学模型设计,可以使得异丙酚的稳态血清浓度为3微克每毫升。

每个患者均先注射0.5微克每公斤的瑞芬太尼后改为0.2微克每公斤来维持。

为了排除脑血管对手术刺激的反应,每个患者均经骶管注射不含肾上腺素,浓度为0.25%布比卡因。

手术可以在骶管阻滞20分钟后进行,如果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与术前相比波动没有在5%以上,就可以认为镇痛作用起效。

继发于禁食的液体损失和术中失液用8毫升每公斤的乳酸格林氏液补充.,以10毫升每公斤的浓度来维持来维持。

有必要进一步补液以维持正常压力。

对流空气加热器和传导加热气垫用以维持正常体温。

经颅多普勒超声以2-MHZ频率用于监测脑血洗血流速度。

同时每隔5分钟记录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心率和平均动脉压。

以随机方式,一半患者于手术结束前30分钟用地氟烷代替异丙酚,调整到1MAC(肺泡最低有效浓度)(地氟烷组)。

另一半患者持续用异丙酚(异丙酚组)。

15分钟后认为达到稳态后再间隔5分钟记录脑血流速度,心率和平均动动脉压。

手术结束后时停止维持麻醉,在麻醉苏醒期两组均单用瑞芬太尼,并改为每1分钟间隔记录数据。

统计学分析
统计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用ST检验,ANOVA,TK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计量)
结果
异丙酚组和地氟烷代替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4 ± 1.3 yr and 2.3 ± 1.2
yr,平均体重分别为13.1 ± 3.6 kg and 13.2 ± 3.5 kg,。

所有病人均是女性,均成功进行骶管阻滞和TCD测量。

当将异丙酚换为地氟烷时大脑中动脉血流量从37.2 ± 3.1 cm·sec–1to 57.7 ± 4.1 cm·sec–1,在麻醉苏醒前,地氟烷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量from 57.8 ± 4.2 cm·sec–1to 37.8 ± 3.2cm·sec–1(P <0.01),而异丙酚组没有改变。

用地氟烷替代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苏醒期则两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讨论
据我们所知,这是首次研究在麻醉苏醒期地氟烷对脑血流量影响。

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小儿用异丙酚维持全身麻醉,使用地氟烷替代异丙酚促进快速苏醒时能够显著增加脑血流速率。

然而,在麻醉苏醒期,一旦地氟烷的呼气末浓度低于0.2%,短暂的脑血流量增加很快回落到基础值。

有文献报道,异丙酚可以减少成人脑的新陈代谢和脑血流量,而在小儿则可以有效保护脑血管对二氧化碳的反应。

因此异丙酚是小儿神经外科手术理想的麻醉剂。

由于小儿和成人的药物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学有显著的差异,因此若达到一定血药浓度,对小儿患者异丙酚的注射剂量及速度均要高于成人。

另外,小儿的异丙酚静输即时半衰期长于成人,这可能是由于房室分布容积的不同。

这意味着小儿从异丙酚麻醉中苏醒要慢于成人,这一点就限制了异丙酚在小儿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作用。

地氟烷由于其药动学的特点,使其易于快速苏醒,这对神经外科手术有重要意义。

有报道小儿麻醉时用地氟烷比用异氟烷能更快苏醒。

地氟烷一些对脑血管的副作用也值得一提。

在成人1MAC时,脑血流压力自动调整能力被削弱,1.5MAC 时这种能力几乎完全丧失。

对小儿,地氟烷可以呈剂量依赖性提高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和心率,这种效应可以和NO协同而增强。

小儿麻醉维持期用地氟烷代替异丙酚可以使脑血流速度增加。

已知影响脑血流速度的因素有手术刺激,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心输出量,体温,和胸内压力。

用地氟烷替代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苏醒期则两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这可能是由于瑞芬太尼起了部分作用。

有研究表明瑞芬太尼的常用剂量可以削弱小儿体内和血管动力学的反应。

最近小儿研究证实瑞芬太尼0.2 µg·kg–1·min–1并没有改变脑血流速度。

同是静脉注射晶体也有助于全身血液动力学的稳定。

小儿用地氟烷产生短暂的交感神经兴奋作用持续时间不超过9分钟。

为了消除误差,达到稳态浓度,所有数据均在15分钟后记录。

需要进一步说明地氟烷替代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这一变量增加。

已知地氟烷可使脑血管扩张。

生理学上讲,血管舒张期流速的可变性程度应大于血管收缩,因为血管舒张有更大的限度。

TCD超声检查法是一种无创的可重复的技术,有效应用于测量脑血流速度。

为了减少病人本身引起的Vmca误差,由有经验的医师操作,并用固定探针。

总之,我们的研究表明小儿用异丙酚维持全身麻醉,使用地氟烷替代异丙酚促进快速苏醒时,能够显著增加脑血流速率。

然而在苏醒期,一旦地氟烷的浓度低于麻醉剂量,这种脑血流速度的短暂升高很快回落以原有水平。

在小儿神经外科手术中考虑用地氟烷时应引起注意,特别是对伴有颅内顺应性降低的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