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新修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王思斌W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王思斌W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王思斌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4学时)第一节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社会学的产生:标志、条件二、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建立-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韦伯等对学科建设的贡献;发展-从欧洲到美洲,主要理论流派-结构功能理论、社会冲突论、符号互动论等;当代-美国与欧洲的发展(社会理论);社会学研究范式-实证、理解、批判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大同社会“思想,出现和传入-康有为、严复译《群学肄言》、章太炎译《社会学》;20世纪前半叶-学院派、实践派社会学、成就;20世纪后半叶以来的中国社会学第二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一、对研究对象的不同看法: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社会过程与社会行为;社会制度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界定、解释三、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与基本问题:普遍性与“剩余性”,领域及其发展,基本问题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一、社会学的学科特点:学科性质,学科特点,学科体系二、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经济学、法学;历史学、人类学;历史唯物主义三、社会学的功能:功能-经世致用(严复),社会规划、社会管理,文明生活方式、指导社会生活;学术与政治;学习方法:对社会的兴趣与敏感、较广的知识、深入社会、社会学的想象力(米尔斯)。

阅读书目编写组,社会学概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北大社会学系,社会学教程,北大,1987英克尔斯,社会学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赫伯特.斯宾塞,社会学研究,华夏出版社,2001韩明谟,中国社会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杨雅彬,近代中国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袁方,社会学百年,北京出版社,1999中国社会学史,人大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97孙本文,社会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35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人大,2003郑杭生、刘少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史,高教社,2006波谱诺,社会学,人大,1999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三联书店,2001刘易斯.A.科瑟,社会学思想名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北大,20033布赖恩.特纳,社会理论指南,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阎明,社会学在中国,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4学时)第一节什么是社会一、社会的涵义:我国典籍中的“社会”,马克思的社会观,社会学中的社会二、社会的类型:作为经济和政治形态的社会,具体的社会形式,国家与社会三、社会的特点:唯名论与唯实论的观点第二节社会的构成要素一、作为社会行动者的人:人既是主体也是客体;人是社会行动者二、社会关系与社会行动三、具体社会的存在条件:经济与社会活动,社会制度,环境(自然与社会的)第四节文化一、文化的涵义与结构:文化的涵义、类型、结构二、文化的功能三、文化的多样化与文化变迁:主文化与亚文化;我族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文化敏感性四、中国文化的主要特征阅读书目杨心恒,社会学概论,知识出版社,1997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三联书店,1998横山宁夫,社会学概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孙本文,社会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35艾德加.莫兰,社会学思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陈宝良,中国的社与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顾宝昌,社会人口学的视野,商务印书馆,1992C.恩伯等,文化的差异,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1987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三联书店,1988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第三章人的社会化(4学时)第一节人的社会化的涵义与内容一、什么是人的社会化:人的社会化的概念;对社会化的多层面理解二、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个体与社会的意义三、社会化的内容:艾利克森的人类发展理论;内容:生存、谋生、规范(政治)、价值第二节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一、社会化的机制与实施机构:机制-弗洛伊德、皮亚杰、相互作用论,实施机构二、基本社会化:概念:青年社会化的问题:社会性断乳、代沟问题、网络迷恋三、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概念、社会变迁与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第三节社会化与个性发展一、个性及其形成:个性的概念、气质的类型、个性形成的影响因素二、社会化在个性形成中的作用:过度社会化、雷同性格、不同文化和体制下的社会化,重大事件对人的性格的影响-生命历程三、个性与民族性:社会性格、民族性(国民性格)、中国国民性阅读书目黄育馥,人与社会:社会化在美国,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林语堂,中国人,学林出版社,1994杨国枢,中国人的性格,(台)桂冠图书公司,1988玛格丽德.米德,代沟,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伊恩.罗伯逊,社会学,商务印书馆,1990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刘豪兴、朱少华,人的社会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日)依田新,青年心理学,知识出版社,1981周雪光、侯立仁,“文革”中的孩子们-当代中国的国家与生命历程,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编《中国社会学》(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第四章社会互动(6学时)第一节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一、社会互动的涵义:社会行动-韦伯的社会行动类型;社会互动的涵义二、社会互动的类型:按性质分,按方式分,集体行为三、社会互动的意义:需要的满足、形成关系与结构(马克思)、镜中自我第二节社会互动的理论一、马克思的社会交往论:生产交往论,交往的意义二、符号互动论:米德的贡献;情景定义:布鲁默的总结;戈夫曼的拟剧论三、常人方法学与反思社会学四、人际互动第三节社会角色一、社会角色及其类型:社会角色的涵义;社会地位;角色的类型二、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角色扮演中的问题:角色混淆、角色紧张、角色冲突三、结构论与建构论的角色观:结构论观点、建构论观点,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四、中国人的社会交往:差序格局,人情与面子阅读书目韦伯,经济与社会,“社会行动”部分,商务印书馆,1997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人大,2000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彼德.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华夏出版社,1988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大,1998翟学伟等,《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二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黄光国等,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人大,2004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人民出版社,1972方文,社会行动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华夏出版社,2000布赖恩.特纳,社会理论指南,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第五章初级社会群体(4学时)第一节社会群体及其类型一、社会群体的涵义与特征:群体、社会群体、特征二、社会群体的类型三、人类结群的原因:一般解释,荀子的“群论”、结群试验、群体过程、小群体研究第二节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一、概念与特征:库利提出的概念及角度、初级群体的特征二、类型与维持:类型,维持-规模、互动、持续性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儿童社会化、满足成员需要、进入社会的桥梁、社会控制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一、家庭的涵义与类型:家庭的本质,家庭的类型(亲密关系?)二、家庭的功能:生物的、经济的、抚育与赡养、精神的三、家庭的变迁:生命周期,宏观变迁(古德),现代化与家庭,变迁中的家庭及问题四、家庭与邻里:家庭及其功能、邻里及其功能,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与邻里阅读书目查尔斯.霍顿.库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华夏出版社,1989刘易斯. A.科瑟,社会学思想名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西奥多.M.米尔斯,小群体社会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Rupert Brown:群体过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古德,家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马克.赫特尔,变动中的家庭,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米特罗尔,欧洲家庭史,华夏出版社,1987雷洁琼,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婚姻家庭的新变化,北大,1994杨善华,城乡家庭-市场经济与非农化背景下的变迁,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潘允康,社会变迁中的家庭,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大,1998史凤仪,中国古代的家庭与身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第六章社会组织(6学时)第一节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一、定义与特征:定义、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特征二、类型与构成要素:分类-帕森斯、布劳、艾兹奥尼;构成要素三、社会组织的结构:职位结构、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组织的扁平化、网络组织第二节组织目标与组织运行一、组织的目标:目标的意义,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目标体系二、组织的运行:敏兹伯格,巴纳德的组织平衡论三、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环境的涵义,帕森斯的社会系统观,组织间的关系:组织的资源依赖理论、种群生态学、新制度主义第三节社会组织的管理一、家长制:涵义、特征、产生的原因:家族资本主义二、古典管理理论:泰罗制-经济人假设;韦伯的科层制-涵义、内容、效果、批评:反功能、组织中的非理性因素(后科层制)三、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行为科学,霍桑试验的发现:社会人假设、非正式群体四、组织文化与组织信任:科尔曼与福山-信任与社会资本第四节中国的单位组织一、单位组织:特点,单位与国家的关系:委托-代理关系二、单位制:中国单位制的形成,单位制的功能,华尔德的研究,当今的单位组织三、单位制改革:中国历史上官僚制,“官本位”、帕金森定律、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四、中国的民间组织:现状、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关系,政策与发展阅读书目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帕森斯,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运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彼得.布劳,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学林出版社,2001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克罗戴特.拉法耶,组织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W.理查德.斯格特,组织理论,华夏出版社,2002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路风,“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载《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帕金森,帕金森定律,北京三联书店,1982华尔德,共产党社会的新传统主义,(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弗里蒙特.E卡斯特,组织与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第七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5学时)第一节社会分化与分层一、社会分化:分化的概念(斯宾塞)、分化与整合,不平等与异质性,社会分化与分层二、社会分层:概念的来源,等级与身份,阶级与阶层,社会分层的多种原因三、社会分层的功能:功能论、冲突论(安全阀),社会平等问题第二节社会阶级与社会分层的理论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阶级划分的依据,阶级意识阶级冲突;新中间阶级问题二、韦伯的社会阶级理论: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三、社会分层的标准:赖特的分层标准,社会经济地位与职业分层四、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中国社会的阶级问题,中国社会的分层结构,职业分层研究,社会分层与利益表达,社会分层与社会秩序,地位一致与地位相悖,中产阶级问题第三节社会流动一、社会流动的涵义与类型:涵义、类型二、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先赋地位、教育(布劳-邓肯模型);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米尔斯的精英理论,帕雷托的精英循环理论三、中国的社会流动:传统中国的社会流动,革命与社会流动,当前的社会流动,我国的精英循环与精英再生产,农民工的流动阅读书目伦斯基,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丹尼斯.吉尔伯特等,美国阶级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64李强,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与流动,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李培林,中国新时期阶级阶层报告,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边燕杰,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三联书店,2002维尔弗雷多.帕雷托,精英的兴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华夏出版社,2000戴维.格伦斯基,社会分层,华夏出版社,2006第八章社区(5学时)第一节社区概述一、区的概念与构成:概念的来源与演变:从滕尼斯到费孝通、涵义,构成要素二、社区的类型:依功能分、依城乡分三、社区研究:芝加哥学派、中国的社区研究,人文区位学,社区规划第二节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一、农村社区:特征、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现代化对农村的影响、农村社区发展,中国农村的制度变迁,“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二、城市社区:涵义、城市社区、城市、城市体系,社区建设、从单位制到社区制三、中国的城乡关系:城乡关系史,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城乡关系,城乡差别(剪刀差)、城乡二元结构,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城乡关系第三节城市化一、城市化的涵义与动力:涵义-现象与本质,城市化水平,动力-工业化(推拉理论)、社会管理、城市中心、城乡差别、社会方式的吸引二、城市化的进程:发达国家-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双重城市,城市的贫民窟三、中国的农村城市化:特点,户籍制,中国城市化的滞后,城市发展的方针,争论-对乡镇企业的看法;农村城镇化道路的选择-自然城市化与行政性城市化,农村城镇化的名与实,农村城式化;当前中国城市化中的问题-失地农民,农民工在城市。

《社会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社会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社会学基础Foundations of Society课程编号:08410031学分:2学时:32 (其中:讲课学时:32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管理学、哲学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材:《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编写组,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第1 版一、课程的性质与课程目标(-)课程性质《社会学基础》是工商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它研究人类在社会中的各种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使人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中各种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形成对社会整体的认知。

管理活动离不开社会的范畴,与社会的方方面面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因此,社会学的学习有助于管理专业学生形成一个较广阔的视野,较深刻的洞察能力与分析能力,掌握分析、处理各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思路,为今后从事管理工作特别是对人的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了解社会的基本构成及运行机制,掌握基本社会学概念、原理和分析社会问题的方法课程目标2:运用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课程目标3:培养学生承担社会角色的应具有的社会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参与社会工作的意识二、课程的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1.教学内容(1)社会和社会学(2)社会学的创立(1)了解社会学的定义、特点、研究领域、社会学的作用(2)掌握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条件.重难点社会的涵义(二)社会基本构成要素1.教学内容(1)人口(2)环境(3)文化2.学习要求(1)了解人口的含义,理解中国的人口问题(2)了解环境的含义,理解中国的环境问题(3)理解文化的含义,掌握中西方文化的关系.重难点(1)中国的人口问题(2)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三)社会化和社会角色1.教学内容(1)社会化(2)社会角色2.学习要求31)掌握社会化的含义、作用、内容、过程42)理解社会角色的涵义、社会角色的扮演、社会角色的失调3.重难点(1)社会化的内涵(2)社会角色的失调(四)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1.教学内容(1)社会分层(2)社会流动2.学习要求(1)理解社会分层含义及其社会分层的基本类型(2)理解社会流动含义及其社会流动的作用.重难点(1)合理的社会流动的机制(2)我国现有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状况(五)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1.教学内容(1)社会变迁(2)社会现代化(1)了解社会变迁和现代化的涵义(2)掌握社会变迁的动因和现代化的内容(3)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任务.重难点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三'学时分配和教学方法四、课程考核五' 大纲说明1、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案、教学日历、教学大纲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案、教学日历、教学大纲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案、教学日历、教学大纲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系本科课程教学文件2015-2016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西方社会学理论撰写教师:马永方2016 年2 月西方社会学理论教学日历和教学安排2015-2016年第二学期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系马永方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Western sociological theory课程编号:12600082j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总学时数:48学时总学分:3学分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大纲主撰人:马永方内容简介西方社会学理论这一门课比较全面而有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外国社会学理论,尤其是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注重介绍西方社会学理论大家理论中的精华和经典著作,它对社会学或相关专业学生在深层次上理解社会、剖析社会提供有效的理论工具。

它将启发学生的分析思路,扩大学生的思考空间,并与国际社会学界进行对话创造有利条件。

教学大纲一课堂讲授部分(一)各章节要点及授课时数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难点一、工业革命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出现二、经济危机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加剧社会学产生的理论前提第二节从社会哲学到社会学的转变重点一、古希腊哲学关于社会的思想二、中世纪时期的社会观三、文艺复兴以来的社会哲学思想应重点掌握的内容:社会学产生的理论前提。

第二章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3学时)第一节生平与著述一、生平、学术背景二、著作第二节科学分类和社会学一、知识发展的三阶段理论难点二、科学体系的分类三、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的建立第三节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重点一、社会静力学二、社会动力学三、动力与静力的关系第四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重点一、观察法二、实验法三、比较法四、历史法第五节关于社会改建的实证主义思想重点一、实行普遍的道德教育二、牧师的特殊作用三、社会舆论的控制作用四、对孔德的评价应重点掌握的内容:孔德的社会学理论及社会改革思想。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课程编号:12600023Z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总学时数:64总学分:4大纲主撰人:马永方内容简介《社会学概论》是一门应用性十分广泛的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中的各种社会生活、社会交往、社会工作、社会结构、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使人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中各种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形成对社会整体的认知的一门学科。

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范畴都离不开社会的范畴,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例如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政治学、法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社会调查方法等多学科),因此,社会学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较广阔的视野,较深刻的洞察能力与分析能力,给同学们一种解释各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方法。

本课程介绍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内容主要有:社会学的历史与发展、社会、人的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区、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社会现代化、社会问题、社会控制、社会学研究方法等。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是:掌握社会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以及考察社会的基本角度,运用所学知识认识社会并认识自我,进而改造社会并完善自我。

教学大纲一、课堂讲授部分(一)各章节要点及授课时数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4学时)一、什么是社会学二、社会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三、社会学与社会第二章社会学的物质基础(4学时)一、人口二、环境三、物质资料的生产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6学时)一、什么是社会和社会系统二、社会运行三、对社会研究的几个社会学基本视角第四章社会文化(6学时)一、文化的含义与特性二、文化的类型三、文化的构成和功能第五章社会学研究方法(6学时)一、方法论二、研究过程三、主要方法四、社会指标第六章社会化与个体化(6学时)一、社会化与个体化概要二、人的社会化三、人的个体化第七章社会互动(4学时)一、含义二、互动过程三、主要理论视角四、社会角色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6学时)一、社会网络二、社会群体三、初级社会群体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4学时)一、研究概述二、婚姻家庭社会学三、性社会学四、性别角色与社会控制第十章社会组织(2学时)一、概述二、目标三、结构四、社会组织理论与管理第十一章社区(4学时)一、社区概述二、农村社区"三、城市社区四、虚拟社区第十二章社会制度(4学时)一、概念二、社会制度的类型和功能三、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第十三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2学时)一、社会分层概述二、理论传统三、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第十四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4学时)一、社会变迁二、社会现代化三、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第十五章城市化(2学时)一、城市的起源二、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动三、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四、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第十六章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一、集体行为二、集体行为理论三、社会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第十七章社会问题一、什么是社会问题二、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三、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四、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第十八章社会控制一、社会控制概述二、社会控制体系三、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第十九章社会政策一、社会政策的含义和类型二、社会政策理论的发展三、社会政策的一般过程四、中国社会政策的演变与现状第二十章社会建设一、社会建设的概念二、社会建设的相关理论(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材:《社会学概论》,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社会学大纲——精选推荐

社会学大纲——精选推荐

《社会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说明一、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社会学是高等院校法政专业的专业必须课,是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一门工具课,学好这门课对于大学生未来走向社会、进行职业选择、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开设《社会学》的目的和意义在于:通过学习基本的社会学理论,使学生能够掌握社会学观察问题的独特视角,运用“社会学想象力”,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学会超越自身的直接经验,了解世界上正在进行和将要发生的事情,把握历史和事件以及它们在社会中的相互关系,从而提高应对和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为未来的事业选择做好准备。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第一章走近社会学(绪论)。

主要讲授社会学认识问题的独特视角、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学习社会学的意义等内容,为以后的授课做铺垫和准备。

另外还有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主要讲授社会学的创立和发展以及各个时期的主要学术流派和理论观点、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状况,这是社会学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社会。

主要讲授西方认识社会的两种观点、基本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等内容,这是学生认识“社会”的基础。

第三章人社会化。

主要讲授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

第四章社会角色。

主要讲授人如何扮演好各种角色。

第五章社会互动。

主要就讲授社会互动理论和互动类型。

第六章社会群体。

主要讲授社会群体和社会群体的作用过程、我国初级社会群体的变化。

第七章社会组织。

主要讲授各组社会组织的类型和构成要素。

第八章社区。

主要讲授社区的协调发展以及虚拟社区及其特点。

第九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主要讲授社会分层的两大理论观点、我国社会分层的情况以及社会流动及其特点。

第十章越轨和社会控制。

主要讲授社会越轨的类型、成因和社会控制。

第十一章社会问题。

主要讲授当今主要的社会问题,即人口、环境、贫困和犯罪问题。

三、与教学计划中前后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开设时间是在二年级的上学期,学生已经基本学完了公共课,即将进入全面的专业课的学习。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社会学概论》是一门应用性十分广泛的社会科学,它主要是研究人类在社会中的各种社会活动、社会交往、社会工作、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社会学会使人们更清楚的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中各种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之中更为人们所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因此社会学可以说是研究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为己任,因为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范畴都离不开社会的范畴。

由于社会的方方面面互相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性,(例如,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心里学文化人类学,社会调查方法等多学科)因此,通过对社会学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较广泛的视野以及较深刻的洞察能力与分析能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和解释各种社会现象以及社会问题,能够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完善自我。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介绍社会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理论。

主要内容有,社会学导论、社会学简史、个体的社会化、文化与社会运行、社会角色、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社会互动、社区、婚姻与家庭、社会变迁等。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要求主要是书熟练地掌握有关社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考察社会的基本角度,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并用于改造社会更加的完善自我。

三、教材使用郑杭生/北京/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四、考核,评分标准采用平时4次作业占20%,期末考试占80%的成绩综合评定的办法。

五、课时分配根据教学计划68学时,每周4学时。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言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社会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些经典研究或论著作有概括的理解,介绍一些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观点,以使学生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对社会的内容,特点及其作用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程的内容与教学目的。

重点和难点:1.熟练掌握:社会学的定义,特点,研究领域,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社会学的实践作用。

社会学教学大纲

社会学教学大纲

社会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社会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 掌握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观察能力;4. 进行实证研究和学术论文撰写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社会学的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 社会学的基本范畴: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等2. 社会学理论- 功能主义理论- 社会冲突理论- 交互主义理论-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3. 社会学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和文献综述- 社会学调查和问卷设计4. 社会学分支领域- 社会文化学- 社会心理学- 社会公共政策与管理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介绍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2. 课堂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社会分析能力;3. 实践教学:组织实地考察和社会调查,让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4. 学术论文写作: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学实证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培养其学术研究和表达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30%):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试(30%):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3. 期末论文(40%):要求学生选定一个课题进行独立研究,完成学术论文撰写。

六、教学参考资料1. 《社会学概论》奥古斯特·康特2. 《社会学导论》安东尼·吉登斯3. 《社会学研究方法》罗伯特·布兰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观察能力,为将来从事社会研究和社会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愿学生在本课程中取得优异成绩,成为对社会问题具有深入洞察力和分析能力的专业人士。

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2024)

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2024)

引言社会政策是指国家在解决社会问题、保障社会福利和改善社会状况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社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政策概论是社会科学类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使学生了解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政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以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为切入点,介绍其课程框架和内容。

概述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是指在社会政策概论课程中学习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该大纲涵盖了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社会政策概论,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社会政策的重要性和影响,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政策分析和研究。

正文内容一、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和定义1.社会政策的概念和内涵a.社会政策的定义和范围b.社会政策的目标和原则2.社会政策的发展历程a.社会政策的起源和发展b.社会政策的国际比较和趋势3.社会政策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a.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的关系b.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的关系二、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1.社会政策的理论框架a.社会政策的制度理论b.社会政策的公共选择理论2.社会政策的研究方法a.政策分析的方法和工具b.社会政策研究的案例分析三、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和实践应用1.教育政策a.教育机会公平与社会流动性b.教育资源分配与优质教育的普惠性2.医疗保障政策a.医疗资源的配置与公平性b.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改革3.社会救助和福利政策a.贫困减少与社会救助制度b.社会福利与社会公平的平衡4.就业和劳动力政策a.就业机会的创造与就业保障b.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与社会保障5.养老保障政策a.养老金制度与老龄化问题b.养老保障的可持续发展与风险管理四、社会政策的评估和改革1.政策评估的方法与意义a.政策目标的评估与效果分析b.政策改进的建议和措施2.社会政策的改革与创新a.政策创新的理论和实践b.国际经验与社会政策改革的启示五、社会政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社会政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a.社会政策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b.社会政策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影响2.社会政策的责任与责任分担a.国家、市场和个人的权责关系b.社会政策的政治合理性与社会支持度总结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通过对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的介绍,促使学生全面了解社会政策的内涵和意义。

社会学概论课程报告

社会学概论课程报告

社会学概论课程报告引言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学科。

社会学概论课程作为社会学的入门课程,旨在介绍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对社会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本文将对社会学概论课程进行综合总结和分析。

一、课程目标社会学概论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并能够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社会意识,增强对社会的观察能力和理解力。

二、课程内容社会学概论课程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 社会学的定义和历史发展:介绍社会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学科特点,探讨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社会学的主要理论:介绍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如结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等,讲解各个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

3.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介绍社会学的常用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等,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应用。

4.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介绍社会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如家庭、教育、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等,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学的实际应用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社会学概论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1. 讲授:教师通过讲授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社会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3. 小组讨论: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强学生的互动交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评估社会学概论课程评估主要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小组讨论和期末考试等。

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出勤情况、课堂笔记等,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术表现。

2. 作业:通常有课后阅读和论文写作等,要求学生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社会学大纲

社会学大纲

《社会学》教学大纲使用教材: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王思斌主编:《社会学教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2. [美]D·波普诺著:《社会学》(第10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

3.童星主编:《现代社会学理论新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4.宋林飞著:《西方社会学理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

5.谢立中主编:《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6.北京大学社会学编写组编,《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出版。

7.孙立平主编:《社会学导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

8. [英]安东尼·吉登斯著:《社会学》(第四版,中文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

9.风笑天编著,《社会学导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年。

一、教学内容要求社会学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之一,在此应通过规范的制度文本解读、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实现实用性和制度熟练运用的教学目标;同时,课堂讲授的重点在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点,以及难点和复杂问题的剖析,同时布置有针对性的复习思考题,使学生比较系统和准确地掌握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和制度实务;在课程讲授中,密切联系我国实际,作到在忠实于学科规范体系原貌的前提下,重点使学生对我国的现行社会学运行机制及其发展变化。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社会学课程是应用性、实践性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应通过规范的制度文本解读、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实现实用性和制度熟练运用的目标。

一是系统的、有历史沿革的制度文本解读;二是社会学实施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达到启发式教学效果;三是社会实践和课程实践,使学生了解社会学理论与制度的结合点,了解其运行的基本程序。

在讲解重点内容时,应结合我国社会学制度改革中引发的理论和实施难点,发动同学对我国目前社会学学术状况和改革对策的思考与讨论。

《社会学概论》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社会学概论》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WISDOM EXCHANGE区域治理《社会学概论》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石立春1,杨忠东21.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成都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要:坚持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更加注重经典原著阅读、关注社会热点、培养社会学想象力,积极探索《社会学概论》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对于马克思主义立场坚定、专业技能过硬、能够学以致用解决现实问题、保持社会学想象力时代新人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会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2-0206-0003有效推进本科生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深度挖掘专业教学中丰富的育人资源,实现专业课程教学“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能够有效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专业课课堂教学的育人效果。

依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设计优化、教学管理改进,“充分重视国情、校情、生情,关注青年学生思想发展特点”[1],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学概论》专业教学的有机统一,对于新时代青年学生理想信念培育、价值取向塑造、政治信仰引导、社会责任担当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学概论》课程简况(一)课程性质《社会学概论》是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核心教学内容涉及社会学的产生及相关研究议题,比如,社会、社会化、社会分层、社会互动、社会问题、越轨与社会控制等。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社会学概论》教学中,能够挖掘出大量的课程思政内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丰富资源。

(二)课程板块设置教学内容设置:参照郑杭生教授主编的《社会学概论新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社会学概论》,结合教学对象非社会学专业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加以改编,适当降低课程的专业难度,选取重点章节予以讲授,以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社会学概论》是一门应用性十分广泛的社会科学,它主要是研究人类在社会中的各种社会活动、社会交往、社会工作、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社会学会使人们更清楚的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中各种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之中更为人们所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因此社会学可以说是研究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为己任,因为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范畴都离不开社会的范畴。

由于社会的方方面面互相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性,(例如,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心里学文化人类学,社会调查方法等多学科)因此,通过对社会学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较广泛的视野以及较深刻的洞察能力与分析能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和解释各种社会现象以及社会问题,能够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完善自我。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介绍社会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理论。

主要内容有,社会学导论、社会学简史、个体的社会化、文化与社会运行、社会角色、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社会互动、社区、婚姻与家庭、社会变迁等。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要求主要是书熟练地掌握有关社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考察社会的基本角度,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并用于改造社会更加的完善自我。

三、教材使用郑杭生/北京/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四、考核,评分标准采用平时4次作业占20%,期末考试占80%的成绩综合评定的办法。

五、课时分配根据教学计划68学时,每周4学时。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言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社会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些经典研究或论著作有概括的理解,介绍一些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观点,以使学生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对社会的内容,特点及其作用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程的内容与教学目的。

重点和难点:1.熟练掌握:社会学的定义,特点,研究领域,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社会学的实践作用。

社会学课程大纲

社会学课程大纲

社会学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类社会的结构和运作。

二、课程目标1. 了解社会学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概念;2. 理解社会学的核心理论:结构功能主义、社会互动主义、冲突理论;3. 掌握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4. 理解社会学在解释社会问题和指导社会改革中的作用;5.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社会问题的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社会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社会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2. 社会学的理论基础-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社会结构和功能的概念- 社会秩序和社会变迁的解释- 社会互动主义理论- 个体行为和社会交互的分析- 符号互动和社会建构的影响- 冲突理论- 权力和不平等的研究- 社会冲突和社会变革的解释3.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 人类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技巧- 文献综述和案例研究的应用- 定量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和样本设计的原则- 统计分析和资料解读的基本技能4. 关键社会问题研究- 社会不平等与阶级分化- 经济差距和社会流动性的分析- 社会阶级和社会地位的影响- 社会变革与文化冲突- 移民、多元文化和社会认同的问题- 技术进步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 犯罪、贫困和环境问题的研究- 社会福利和公共政策的探讨四、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展示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 实地调研: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学科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学科报告,培养学生的研究和表达能力。

2. 评价方式-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社会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

-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和课堂作业完成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概论新修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社会学概论是社会学专业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介绍社会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并帮助学生建立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认识。

本门课程旨在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和现代社会学文献,使学生能够理解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问题以及社会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如何解释这些现象。

二、教学目标
本门课程旨在使学生: 1.熟悉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了解社会变迁和重要社会问题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能够掌握和分析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具备撰写社会学论文和研究报告的基本能力。

三、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社会学的发展和主要理论
•第一周社会学本质及面临的挑战
•第二周社会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典型代表
•第三周功能主义学派
•第四周契斯特里和象征交互主义学派
•第五周马克思主义和批判社会学学派
•第六周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社会学
第二部分社会结构和文化
•第七周社会结构及其构成要素
•第八周群体和社会网络
•第九周社会阶层和流动性
•第十周文化及其影响,文化多元性
第三部分社会变迁和重要社会问题
•第十一周城市化和工业化对社会的影响
•第十二周年龄与社会变迁
•第十三周社会问题1:贫穷和社会不平等
•第十四周社会问题2:种族和性别不平等
第四部分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第十五周社会学研究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第十六周社会学研究的研究设计和实施
•第十七周社会学研究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
•第十八周社会学研究的结果呈现和解释
四、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将采用小组讨论、学生报告、案例分析、文献阅读和课堂演讲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生应重视阅读课程大纲提供的阅读材料,并通过检查问答和讨论小组准备课堂内容。

五、教学考核
学生的成绩将主要根据以下几项进行综合考评:
•参与度占20%
•小组讨论、学生报告等评估占30%
•平时作业和阅读笔记及其他课堂讨论占20%
•期末论文占30%
六、参考教材
•费洛姆·托马斯和J·查尔斯·劳莱特,《社会学概论》•安东·瓦格尼,《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论》
•约翰·畴斯基,《社会学的起源与发展》
七、重要日期
1.第一次小组报告9月30日
2.期末论文截止日期:12月1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