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法介绍及文理分科指导(给全体学生及家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学法介绍和文理分科指导
一、认识高中学科的特点,努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勉强成自然,自然成习惯,习惯养兴趣。高中学习和初中学习不一样,它课程多、难度大、内容深、综合性强、知识系统、能力要求高。这些要求不是初中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所能完成的,要适应新的学习就必须明确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要了解学科的特点,做好心理准备。例如:物理学科包括力学、热学、电学、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新教材涉及到相对论和量子学等等。物理学科要求学生达到五中最基本的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利用数学工具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数学学科包括代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微积分初步、统计等。
第一、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长远的、中期的、近期的,甚至眼前的目标。例如将来做什么事业,三年后要考上什么大学,读哪些书,最近或者一天要学习哪些内容等。这种目标培养要和时间计划相配合将内容和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整合起来。特别是日计划应该包括四部分:时间—学习活动内容—完成程度—重要性。这样,逐渐形成定目标和作计划的习惯,就会把所学内容化整为零,循序渐进,学有所得。而学会自主学习,把握住时间就把握住了资源,分配时间就分配了资源,这一点在很多优秀中学生身上有很好的表现。
第二、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是学生学习的起点,通过预习明确学什么,为什么学,并做好知识上的准备。预习不是简单的浏览,通过预习要求学生能够发现问题,自己解决一部分问题,且尝试做课后练习。
第三、课堂听讲的习惯。学生连续学习注意力一般不超过25分钟,所以学生在课堂听讲时应学会有选择性的听讲,对自己已经很熟悉的内容可以掠过,对自己不熟悉、有新意的内容仔细听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课堂上学会记笔记,有选择的记录内容并能对自己的注意力进行调控,学生因此学会了合理的分配注意力,也就学会了听讲。学生对自己学习者角色的直觉以及随后对自己学习活动所实施的控制和调节是影响其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
第四、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后复习实际是一项经常性的学习活动,也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学习形式,必须养成复习的习惯。课后复习是对已经学习的的内容进行再次加工,重新学习,使信息保持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学习。
复习应主要采取1、尝试回忆。不看书、独立地将老师讲的内容回想一遍。2、反复阅读。3、整理笔记。笔记本不仅是课堂
记录本,更是一份经过提炼加工的适合自己用的复习材料。课下补充,使知识系统化,加深理解等。在学期复习时特别有用。
第五:应用与反思的习惯。学生不应将作业和练习当成任务,而应在做作业过程中有意识的思考所学的内容,提高能力,并反思自己的思路,看能否用于其它问题的解决,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等。
二、理性选择文理分科
在通向大学之前,我们要进行一次文理分科的选择,虽说不是高考填报志愿,却有高考填报志愿那么艰难、那么慎重、那么严肃。下面就文理分科谈几点建议。
(一)文理分科的重要意义
文理分科可说是高中生面临的第一次重大选择,有人说:“择文择理十分重要,它几乎能决定一个同学今后一生要走的路。”也有同学认为分了文理科就把自己推进了一个区域,与另一个区域就毫不相干了。这些看法虽然不免有其偏颇之处,但从学生文理分科后,高考填报志愿的角度来说,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规定,除了少量的学科、专业,如经济类,管理类等,可以兼收文理科考生外,大部分专业对于学生学文还是学理的要求很明确,也很严格。因此,从现实的角度来说,高中生在进行文理分科时,在一定程度上就已经选定了自己将来上大学时的学习方向和职业的发展发向,同学们在进行文理分科时一定要慎重抉择。
(二)选择文理的参考因素
1、兴趣。陶行知先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钻研一样事物关键在于兴趣,如果没有兴趣,决不会有长达数十年的拼搏热情。只有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才有孜孜以求的饱满热情,才有奋斗不止的内在动力,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我们可以发现,古今中外,那些卓越的成功者,几乎都是强烈的兴趣使之然。因此若你在学习或者生活中对某方面有着较强烈的兴趣,很关注某科及相关知识或者上某科课时比较有精神,就可以考虑选这方面的学科。总之,把兴趣放在第一位没错,因为这最有可能促使你走向成功。
2、特长。特长是学习的推进剂。它将使你的学习得心应手,在竞争上胜人一筹,是文理科选择的重要依据。那么怎样发现自己的特长(天赋)呢?如果你对某科感觉特别好,或用相同的时间得到的效果比起其它科更好,或以少量时间获得的效果与其它学科花费多时间获得的效果相当或更好,或者你自身的某些特长与某科的了解很密切,这些都都说明你有学习这一科的特长和能力。哪一科能更好地发挥和促进你的特长发展,你就应该考虑选择哪一科。
3、潜力。潜力的外在表现是学习成绩,成绩是选择的最实际的
依据。所以了解自己各科成绩的确切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非常有必要去询问一下高一各科的授课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并且查阅一下高一历次考试的各科成绩,以及文综、理综的成绩,再作具体分析比较,看自己哪科更有潜力,将来更具竞争力。而且还要特别看准三大科“拉分科”,了解此三科在文理科选择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4、态度。既然选择了到底读什么,就要一门心思的去读好。不管怎么样,选择好了,就应该去做好,不要再心猿意马,想想是不是如果我换一门读,是不是会读好呢?不要这么想。所谓“爱一门,钻一门”。态度端正,相信是可以把你所选的科目学好,学扎实的。同学们要学会独立思考自己的问题,要有勇气正视自己心底里最真实的想法。在择文择理时,有的同学会被另外一些原因所困扰。比方说,舍不得自己的班主任,舍不得自己的同学。这些问题要正确对待,它们不应是择文择理的原因,生活中有很多方式去延续师恩与友情,不一定非要学习生活在一起。
(三)文理分科选择的几个误区
1、在选科过程中有一种想法,有这样一种情况:文科成绩好就报文科、理科成绩好就报理科。如果你把高中的学习目标确立为考大学的话,我觉得这种策略有可能未必就是上策,大家都学过“田忌赛马”的故事,若是文科好的都报文科,你文科好的优势不一定就能够显露出来,反而如果你理科好的去读文科,至少在数学上大占便宜,所以这里面充满了不定之数。我总觉得充满人文气息的二中的学生不能功利庸俗地把考大学作为高中学习的惟一目标,我们应该把学习的目标定位在“求学问长知识”上。同学们在选学科时不要被表面的成绩所迷惑。我们应该慎取。
2、成绩不好就去读文科,是一种逃避心理。试想,你现在的学习都成问题,换了学科就一定能学好吗?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如果全力以赴地学习,肯定能学好。之所以成绩不行,一般是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上出了问题,找出原因并解决问题比简单地换个环境重起炉灶要重要。
3、认为文科的知识只要是下功夫背就能学好,其实不然。从十几年的高考题可以看出,把书本知识都背下来,做高考题也不能及格。况且,学习成绩稍差的同学选择文科,由于其招生学校的计划少,相对路子就窄,倒不如选择理科。由于理科招生学校多,计划多,可以选择的路子也就相对宽一些。
4、认为选了理科就不学政治、历史、地理,学了文科就不学物理、化学、生物。分科后就不用学音乐、美术、体育了。其实我们分科只是文理的学习倾向,分科后仍然要学完全部高中段的必修内容,高考要在基本能力试卷中全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