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作用
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作用【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肠道疾病,现有治疗方法多存在局限性。
本文旨在探讨微生态制剂和美沙拉嗪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及机制。
研究表明,微生态制剂有利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减少肠道炎症反应;美沙拉嗪则可以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程度。
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协同作用来降低炎症水平。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联合应用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在安全性评价方面表现良好。
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展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有望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 美沙拉嗪, 溃疡性结肠炎, 联合治疗, 作用机制, 临床试验, 安全性评价, 临床应用前景, 未来研究。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和溃疡形成。
患者常常出现腹泻、腹痛、便血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目前的治疗方案主要是抗炎、免疫和免疫抑制等药物治疗,但是长期应用这些药物会导致副作用和耐药性的产生,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微生态制剂是一种利用活菌或活细菌培养物为主要原料,通过人工制备而成的一种生物制剂。
它能够调节宿主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同时促进有益菌的增殖,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具有潜在的作用。
美沙拉嗪是一种常用的免疫抑制剂,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和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来减轻炎症反应,并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
1.2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便血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炎症反应、缓解症状和预防复发。
微生态制剂和美沙拉嗪作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效果和机制
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效果和机制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结肠黏膜持续性炎症为主的一种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特征是结肠黏膜连续性病变和炎症性浸润。
其临床特点包括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贫血、营养不良等并发症。
治疗UC的方法多样化,其中微生态制剂治疗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微生态制剂治疗UC的效果和机制。
微生态制剂是通过补充和调整肠道微生态菌群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
UC患者肠道微生态菌群数量和多样性明显降低,而一些病原菌如大肠埃希氏菌则明显增加。
微生态制剂治疗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菌群的平衡来减轻炎症,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达到治疗UC的效果。
研究表明,微生态制剂能够改善UC患者的症状,缓解腹痛、腹泻和便血等症状。
一项针对UC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长期服用益生菌能够显著降低病情活动度,延长缓解期,并减少UC的复发率。
微生态制剂还能降低病程中的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等。
微生态制剂治疗UC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微生态制剂能够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UC患者肠道黏膜上皮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异常,导致肠道炎症的发生和持续。
微生态制剂中的益生菌能够通过降低炎症介质的释放、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强免疫耐受性等方式来抑制炎症反应。
微生态制剂能够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减弱是UC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微生态制剂中的益生菌能够增加肠道黏膜细胞黏蛋白的表达,增强黏膜屏障的完整性,防止致病菌的侵袭和毒素的吸收,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微生态制剂还能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
UC患者肠道微生态菌群的平衡失调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微生态制剂中的益生菌通过抑制病原菌生长、增加有益菌数量、调节菌群组成等方式来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减轻炎症反应。
微生态制剂治疗UC的效果显著,主要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和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来减轻炎症反应。
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效果和机制
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效果和机制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肠道疾病,它会导致结肠内壁发生溃疡,并伴随有着肠道炎症和肠道功能障碍。
患者常常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体重减轻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身体和心理困扰。
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微生态制剂治疗因其独特的机制和良好的疗效备受关注。
本文将针对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效果和机制进行探讨。
1.改善肠道菌群平衡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往往受到了破坏,部分有害菌群过度生长,而有益菌群减少,导致肠道内炎症反应加剧。
微生态制剂可以通过补充益生菌,促进有益菌群的生长,抑制有害菌群的繁殖,从而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减少炎症反应的发生,缓解患者的症状。
2.抑制炎症反应微生态制剂中的益生菌通过多种途径可以抑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内的炎症反应。
益生菌可以产生抗炎因子,如乳酸、丙酸等,可以直接抑制肠道内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肠道黏膜的炎症反应。
益生菌可以促进肠道黏膜屏障的修复,减少有害物质对肠道黏膜的刺激,从而减少炎症反应的产生。
益生菌还可以调节宿主免疫,提高宿主对炎症的耐受性,减轻肠道内的炎症反应。
3.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常伴有慢性的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微生态制剂可以通过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症状,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1.调节肠道免疫功能2.维护肠道屏障功能肠道黏膜是宿主身体与外界环境的主要隔离屏障,它对宿主身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生态制剂中的益生菌可以通过促进肠道黏膜屏障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维护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增强肠道对有害物质和微生物的屏障功能,从而减少炎症反应的产生。
微生态制剂中的益生菌可以通过竞争营养、产生抗菌物质、调节肠道PH值等多种途径,抑制肠道内有害菌群的生长,促进有益菌群的繁殖,从而改善患者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减少炎症的发生。
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效果和机制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指的是慢性非特异性的肠道炎性疾病,表现为结肠溃疡型病变以及结肠黏膜慢性炎症,通常病变局限于结肠黏膜以及结肠黏膜下层,主要好发部位是直肠和乙状结肠,病情继续发展可蔓延到全部结肠。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为腹泻、腹痛和黏液性脓血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干扰。
传统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多使用抗生素,但是由于滥用抗生素等问题,目前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一般不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且治疗时间长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了患者身心压力和经济压力,不利于患者痊愈。
人体肠道内有多种微生物,正常免疫环境下对人体无害,常见的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大约占肠道菌群50%左右。
有研究表明[1],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菌群比例存在失衡问题,是发病的密切因素之一。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双歧杆菌等微生物制剂可以保持肠道微生物生态平衡,有利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缓解。
笔者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法有一些体会和经验,本文就对笔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5年6月-2017年5月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患者都表现出一定的临床症状,包括腹痛、呕吐、便血等[2],患者在医院治疗时都通过详细检查了解了身体状况,检查手段有病理和镜检方式。
本次要进行分组对照试验,患者首先进行分组,依据是治疗顺序的前后情况,指定单号患者为对照组,双号患者为观察组。
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0~67岁,平均(41.7±1.5)岁。
观察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2~68岁,平均(41.4±1.6)岁。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性别、年龄、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方法:对照组的所有患者通过抗生素方式进行治疗,庆大霉素16万U,地塞米松10mg,以上药物采用100mL 生理盐水进行配制,睡前进行保留灌肠。
15d 1个疗程。
观察组采用三联活菌散(4粒/次,2次/d),第2天剂量减半。
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效果和机制
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效果和机制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典型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的连续性炎症损伤,临床表现为腹泻、血便、腹痛等。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免疫系统异常、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肠道微生态失衡等因素有关。
研究表明,微生态制剂能够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治疗作用。
它具有抗炎作用。
微生态制剂中的益生菌能够产生有益物质,如短链脂肪酸和抑制炎症因子的维生素等,抑制肠道炎症反应。
微生态制剂还能够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改善肠道通透性,减轻病变部位的炎症程度。
微生态制剂还能够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抗炎能力,减少自身免疫反应。
最重要的是,微生态制剂能够促进益生菌在肠道中的生长和繁殖,重建肠道菌群平衡,减少有害菌的生长,阻止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微生态制剂有益生菌制剂和益生元制剂。
益生菌制剂包括乳酸菌、双歧杆菌、酪酸梭杆菌等不同种类的菌株。
益生元制剂则主要包括菊粉、果寡糖等物质,它们可以提供菌落形成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益生菌在肠道中生长。
现有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效果。
一项临床研究发现,采用乳酸杆菌片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粘液血便和白细胞等指标的异常。
另一个研究发现,益生菌制剂能够改善患者的结肠黏膜病变程度,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和黏膜溃疡的发生。
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较好,并且具有多种治疗机制。
目前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尚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来明确微生态制剂的最佳用法和具体治疗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
微生态制剂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测、测量结肠长度及病理学观察确定疗效ꎮ 结果 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ꎬDAI 值显著降低( P<0 05) ꎬIL ̄6、IL ̄17A、TNF ̄α 表达
um sulfate solution drinking freely for 7 days. From the first day of modelingꎬ medications or equal amounts of distilled water were ad ̄
ministered for 7 consecutive days. The DAI score was adoptedꎬ the level of IL ̄17A in serum and the levels of IL ̄6ꎬ IL ̄10ꎬ TNF ̄α in
〔 中图分类号〕 R97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5 ̄9202(2021)05 ̄1037 ̄05ꎻdoi:10 3969 / j issn 1005 ̄9202 2021 05 042
Effect of probiotics on ulcerative colitis of mice
溃疡性结肠炎( UC) 是一种以腹痛、腹泻、便血
常免疫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4〕 ꎮ UC 患者与正常人群
ꎮ 迄今
菌、乳酸菌等肠道正常菌群的数量明显下降〔5ꎬ6〕 ꎮ 秦
等为特征的易复发性炎症性肠病〔1〕 ꎬ近几年尤其是在
亚洲ꎬ南美和中东地区其发病率持续上升
〔2ꎬ3〕
UC 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来治愈ꎬ研究者认为 UC 的病
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15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8 No.11·综述·目前,临床上并没有特异性的手段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会在发病过后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病程较长,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
具体的说,溃疡性结肠炎是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的一种,其症状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如腹痛、黏液脓血便等。
虽然,各级医生及专家学者已经对溃疡性结肠炎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与分析,但还无法明确致使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主要机制。
但是,在不断实践并应用的过程中可以证明,肠道菌群失调在溃疡性结肠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所谓微生态制剂治疗,就是利用以益生菌为代表的微生物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实践证明,微生物制剂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与恢复中取得了明显进展,可以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愈与恢复提供更加理想的路径。
因此,对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肠道微生态的组成人体中最大的微生物群落就是指肠道微生态,这也是人体微生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其中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真菌两种。
从某种角度而言,可以将肠道菌群和宿主之间的关系作为依据,对肠道微生态进行分类,分别分为肠道的优势菌群、机会致病菌和致病菌三类[1]。
专性厌氧菌是肠道优势菌群的代表,以双歧杆菌和消化球菌为主,其与宿主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终生相伴。
兼性需氧菌是典型的机会致病菌,其中包括1%肠球菌或者大肠杆菌。
值得注意的是,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是衡量微生态平衡状态的重要因素,健康的肠道中只有少量的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如发生疾病或抵抗力有所下降时,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多,最终导致人体发病[2]。
致病菌主要是外来菌群,其数量若在正常范围内,则不会影响到人体健康,如超出正常范围就会直接威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变形杆菌、假单胞菌等均是致病菌,当其数量和种类超过限定值时就会发病。
肠道菌群与肠道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用互利共生来形容。
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作用
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作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不明原因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特征为直肠和结肠粘膜的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等肠道疾病症状。
UC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难点之一,目前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来缓解其症状和控制病情。
微生态制剂治疗UC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点:1.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减少有害菌对肠道的侵袭。
UC肠道菌群失调,某些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数量过多,而另一些有益细菌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却数量减少。
因此,微生态制剂能够通过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来抑制这些有害细菌的生长,从而缓解肠道炎症。
2.调节免疫系统,促进肠道上皮细胞的生长和修复。
UC的特点是肠道产生过多的炎症因子,导致上皮细胞屏障受损。
微生态制剂能够通过调节肠道免疫系统,激活肠道干细胞,促进上皮细胞的生长和修复,从而恢复肠道功能。
3.抑制肠道神经传递,减轻肠道疼痛。
UC患者常常伴随着腹痛、腹泻等症状,这与肠道神经的异常传递有关。
微生态制剂能够通过抑制肠道神经的过度兴奋,减轻腹痛和腹泻等症状。
而美沙拉嗪是一种嗜药性抗炎药,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肠道炎症反应来达到治疗UC 的目的。
其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肠道出血、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等。
因此,微生态制剂可以作为美沙拉嗪的附加治疗来加强美沙拉嗪的疗效,同时减轻美沙拉嗪的不良反应。
近期的一些实验研究也证明了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在UC治疗中的有效性。
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87例UC患者治疗6个月后,接受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的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肠道炎症指标也有显著下降,而单独使用美沙拉嗪治疗的患者则症状改善较慢。
此外,一些临床实践也表明,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能够显著改善UC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需要注意的是,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的具体方案需要个体化,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效果和机制
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效果和机制一、微生态制剂的定义和分类微生态制剂(probiotics)是指一些对人类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它们具有调节宿主肠道菌群、增强肠道屏障、抑制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和治疗肠道炎症等方面。
目前常见的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和联合制剂三类,其中益生菌是指具有生理活性、对健康有益的活性微生物,用于调节人体菌群;益生元是指可以被益生菌分解利用的可溶性纤维素和低聚糖类化合物,用于促进益生菌的生长和活性;联合制剂是指将益生菌和益生元混合制成的产品,以达到协同作用的目的。
二、微生态制剂治疗UC的效果微生态制剂在治疗UC中的效果已经得到了多个临床研究的证实。
一项Meta分析显示,益生菌治疗UC的总有效率为6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生元治疗UC的总有效率为6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制剂治疗UC的总有效率为7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这些研究表明,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改善UC患者的症状和病情,比单纯应用药物治疗更为安全和有效。
1. 调节菌群平衡UC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衡是导致炎症反应和免疫紊乱的主要原因之一,微生态制剂通过增加益生菌的数量和活性、减少有害菌和致病微生物数量,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减轻肠道炎症和免疫反应。
一项细菌类群分析表明,益生菌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可显著增加Bifidobacteria类群和Lactobacillus类群的数量和活性,同时减少Enterobacteriaceae 和Bacteroides类群的数量和活性,从而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
2. 改善肠黏膜屏障UC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受损是导致炎症反应和免疫紊乱的另一主要原因,微生态制剂可以通过促进肠黏膜细胞增殖、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降低肠道渗透性等途径来维持和恢复肠黏膜屏障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和免疫紊乱。
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探讨
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探讨目的探讨不同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
方法将66例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金双歧组、美常安组与奥沙拉嗪组,分别应用金双歧联合奥沙拉嗪、美常安联合奥沙拉嗪、奥沙拉嗪治疗。
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各肠道菌群数量比较无差异。
治疗后三组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均比治疗前增多,大肠杆菌、肠球菌比治疗前减少。
金双歧组治疗后菌群分析、临床症状评分、结肠镜下分级评分及结肠炎症评分均明显优于美常安组及奥沙拉嗪组,而美常安组疗效优于奥沙拉嗪组。
结论利用微生态制剂联合奥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奥沙拉嗪,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可多种微生态制剂联用,疗效较好。
标签:微生态制剂;溃疡性结肠炎;奥沙拉嗪溃疡性结肠炎属炎症性肠病,其特征为肠道溃疡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血便、腹痛等。
目前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研究表明,菌群失调在此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
目前,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常采用微生态制剂,适当地给患者补充微生态制剂能改变肠道微环境、能有效增强肠道的免疫功能。
为探讨不同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我们采用几种不同的微生态药物联合奥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析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力求寻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于我科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6例。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按照《全国炎症性肠病诊疗规范共识意见》[2]中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所有患者均为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时处于活动期,且均为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其中男36例,女30例,平均年龄(41.23±3.65)岁,按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金双歧组、美常安组与奥沙拉嗪组,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程度、菌群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3]美常安组:患者应用的药物为美常安(國药准字S2*******,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畅美(国药准字H200 00247,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用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用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分析刘翠;李琴【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年(卷),期】2014(000)005【摘要】目的:对应用微生物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将2012年11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单用美沙拉嗪颗粒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美沙拉嗪颗粒和微生态制剂美常安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的改善。
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好转率为92.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好转率为82.0%,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组织学炎症严重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使用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其治疗的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145-146)【作者】刘翠;李琴【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62【相关文献】1.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效果和机制 [J], 徐毅晖;罗健康;程丹2.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作用 [J], 顾清;张莉;张新星;代小松;陈和平3.微生态制剂联合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在溃疡性结肠炎维持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J], 卢彬彬4.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J], 刘文霞5.恩替卡韦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J], 陈小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生态制剂在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35卷第4期溃疡性结肠炎即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认为与大肠黏膜溃疡性病变、慢性炎症有关,病变多处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易侵犯直肠、乙状结肠,甚至会累及整个结肠。
患者临床主要症状有腹痛、黏液脓血便、腹泻。
近几年该疾病在我国发生率明显升高,临床常用治疗方法有免疫抑制剂、激素等,但临床治疗存在一定局限,多存在较大不良反应。
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疗效颇为显著,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纳入患者均不存在严重血液、肝、肾、心以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无精神疾病、孕期及哺乳期患者。
根据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
对照组女18例,男22例;年龄22~67岁,平均(38.50±8.07)岁。
研究组女19例,男21例;年龄20~68岁,平均(39.01±7.61)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美沙拉嗪治疗,口服,应用剂量1.0g/次,3次/d。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微生态制剂贝飞达胶囊进行治疗,应用剂量420mg/次,3次/d。
所有患者均连续接受8周治疗。
观察指标:详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以及电子结肠镜、血沉、C-反应蛋白、粪常规检查结果。
疗效判定:治疗后患者每日大便次数<2次,粪常规与结肠镜检查结果正常,临床疗效为治愈;治疗后患者大便次数明显减少,粪白细胞、红细胞<5个/低倍镜视野,临床疗效为显效;治疗后患者大便次数减少,粪白细胞、红细胞≤10个/低倍镜视野,临床疗效为有效;治疗后患者大便次数未减少甚至增加,粪白细胞、红细胞计数>10个/低倍镜视野,临床疗效为无效。
详细记录治疗期间食欲减退、上腹不适、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计算出不良反应率,并对比分析。
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评价
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评价摘要目的:评价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用自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入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8例进行对比研究,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以美沙拉嗪及美常安治疗,B组单纯应用美沙拉嗪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副反应情况。
结果:A组腹痛、腹泻、血便缓解例数多于B组,A组治疗总有效率90.63%(58/64)高于B组78.13%(5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情况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实现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但A组合用美常安效果更好,且副作用无差异,应予推广。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溃疡性结肠炎(UC)为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其病因是环境、免疫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部分研究发现[1],UC病人肠道中可见菌群失调,正常肠道细菌如双歧杆菌、消化性链球菌及乳酸杆菌数量减少,所以通过增加肠道益生菌,恢复肠道正常菌群比例,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UC的治疗效果。
现在临床多采用5-ASA、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此类药物对部分病人有较好的效果,然而长期用药可导致一系列的副作用,且治疗不彻底,易复发。
近来,微生态制剂逐渐应用于UC的治疗中。
为研究微生态制剂在治疗UC中的疗效及可靠性,本次研究选用自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入的UC患者128例进行对比研究,详情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用自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入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8例。
其中轻度40例,中度68例,重度20例;初发型62例,慢性复发型66例。
患者选入标准:①符合《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中UC的诊断标准;②经肠镜病理检查确诊;③知情同意,愿意配合治疗者。
患者排除标准:①排除其他肠道疾病者,如克罗恩并,慢性菌痢等;②微生态制剂有过敏者;③无法完成治疗者。
被选入患者随机分组,A组64例,年龄31-57岁,平均(43±5.4)岁,其中男30例,女34例;B组64例,年龄33-58岁,平均(39±6.2)岁,其中男36例,女28例。
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第 6期
微 生 态 制剂治 疗 溃疡 性 结肠 炎
张根 红 , 邹 华 , 黄 万平
新余 3 3 6 6 0 0 ; 2新余市新余 市分宜县中医院 , 江西 新余 3 3 8 0 0 0 )
将 2 0 1 4
( 1 . 江西省新余市 中医院 , 江西
摘要 : 目的
—
a ) 及C D 3 、 C I M/ C D 8 、 C I M 等免疫功能改善情况 , 比较临床疗效差异 。结果
治疗后 , 观察组患者对照组 血清超敏 C反应 蛋
白( H s —C R P ) 、 肿瘤坏死 因子 ( T N F—a ) 等炎症 指标 降低 , C I M T 、 C D 3 T、 C I M / C D 8 等免疫 指标升 高 , 但 观察组 改善更 显
探讨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 U C ) 疗效 及对患者 免疫功 能、 炎症 指标水平 的影响 。方法
年 1 0月 至 2 0 1 7年 2月因 U C于我 院消化科就诊 的 8 6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 4 3例采用美沙拉 嗪治疗 , 观察组 4 3例则联合微生态制剂培菲康 , 8周为一疗程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敏 C反应蛋 白( H s — C R P ) 、 肿瘤坏死因子( T N F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w e r e t r e a t e d w i t h mi c r o e c o l o g i c a l a g e n t s P e i p u k a n g f o r 8 w e e k s . h y p e r s e n s i t i v e C— r 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 H s —C R P ) ,
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效果和机制
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效果和机制
溃疡性结肠炎 (UC) 是一种以结肠黏膜炎症为主要特征的炎症性肠病,常见症状包括
腹泻、腹痛、直肠出血等。
UC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炎症反应和免疫异常是其发病机制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激素、5-氨基水杨酸、硫唑嘌呤等药物,但这些药物副作用较大,
使用频繁容易导致耐药性。
微生态制剂近年来成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新方向,其主要作
用是通过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加有益菌群、减少有害菌群的数量,调节免疫功能以达
到治疗UC的效果。
治疗效果方面,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明了微生态制剂在治疗UC方面的显著性优势。
例如,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显示,Lactobacillus、Bifidobacterium两种菌株共同使用能够显著缓解UC患者的肠道炎症反应和疼痛等症状。
此外,一些动物实验也表明,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微生态制剂能够调节肠道免疫系统,缓解肠道炎症反应,减少黏膜损伤和组
织坏死。
因此,微生态制剂在治疗UC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值得进一步挖掘的发展空间。
于机制方面,微生态制剂的作用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首先,微生态制剂能够帮
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增加有益菌群、减少有害菌群的数量,从而改善肠道内环境。
其次,微生态制剂可以调节肠道免疫系统反应,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另外,
微生态制剂还可以增加短链脂肪酸的合成,促进肠道运动和代谢,同时缓解肠道黏膜损伤,促进肠道修复。
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作用
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作用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炎症性肠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贫血、体重减轻等。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根治性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控制症状和预防复发来维持疾病稳定。
目前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微生态制剂和美沙拉嗪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作用。
微生态制剂是一种包含益生菌、益生元和益菌活性代谢产物等的生物制剂,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修复肠道黏膜、增强免疫功能等多种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微生态制剂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微生态制剂可以改善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增加有益菌数量,减少有害菌数量,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微生态制剂可以促进肠道黏膜修复,增强肠道屏障功能,阻止有害物质的渗透,减少肠道炎症的发生。
微生态制剂还可以调节肠道免疫功能,增强局部和全身免疫力,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微生态制剂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炎症反应、预防复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与微生态制剂相比,美沙拉嗪是一种免疫调节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免疫细胞的活化来减轻炎症反应。
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美沙拉嗪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减轻肠道炎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美沙拉嗪的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感染、肝脏损伤、骨质疏松等。
如何减少美沙拉嗪的副作用,提高其疗效成为临床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鉴于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临床医生应该重视患者的肠道菌群平衡,积极应用微生态制剂和美沙拉嗪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肠道微生态状况的监测,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微生态制剂和美沙拉嗪的用药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还需要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微生态制剂与美沙拉嗪联合应用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和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
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效果和机制
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效果和机制1. 引言1.1 疾病背景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肠道出血、贫血等。
这种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长期的肠道疾病和并发症。
溃疡性结肠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遗传因素、免疫系统异常、环境因素等。
目前尚未找到治愈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法,现有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减轻症状和控制病情的发展。
了解溃疡性结肠炎的疾病背景对于探讨微生态制剂在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字数:243】1.2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制微生态制剂是指含有一定种类和数量的益生菌、受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的制剂,通过口服或直肠给药进入体内,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其主要作用机制如下:1. 调节肠道菌群:微生态制剂通过补充或调节肠道益生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减少肠道病原微生物数量,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2. 抑制炎症反应:微生态制剂可通过调节宿主的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白细胞趋化和炎性因子的释放,从而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
3. 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微生态制剂可促进黏膜细胞生长、修复受损组织,增强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防止有害物质的进入血液循环。
4. 降低肠道渗透性:微生态制剂可以减少肠道黏膜通透性,防止毒素、致病菌等物质通过肠道进入血液,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微生态制剂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抑制炎症反应、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和降低肠道渗透性等多种作用机制,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2. 正文2.1 临床研究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便血等。
目前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微生态制剂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具有一定的效果。
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多个临床试验的数据,结果显示,微生态制剂能够显著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症状和疾病活动性。
具体而言,微生态制剂治疗组的患者在疾病活动指数、粪便频次、炎性指标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改善,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疗效更为明显。
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作用
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作用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炎症性肠病,主要特征是结肠黏膜的炎症、溃疡、出血和脱落,常表现为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精神抑郁等症状。
目前,西药治疗仍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治疗方法,其中美沙拉嗪是常用的一种免疫调节剂,可减轻炎症和改善病情,但会对肠道微生态造成影响。
现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联合应用微生态制剂可能会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带来积极的作用。
微生态制剂是由一些活性的微生物制成的,通过其对肠道菌群的调节,可起到保护肠黏膜、增强肠道屏障、降低炎症等作用。
微生态制剂中常用的微生物有乳酸菌、双歧杆菌、酵母菌等。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微生态制剂可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情,减轻炎症反应和肠道损伤,促进肠道黏膜愈合。
而美沙拉嗪则能通过抑制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达到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因此,联合应用微生态制剂和美沙拉嗪,可能能够在多个方面提高疗效。
首先,联合应用微生态制剂和美沙拉嗪,在改善肠道菌群失调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由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中存在菌群失调现象,导致肠黏膜屏障破坏,局部炎症反应加重,使得治疗难度加大。
微生态制剂通过含有一些有益菌群,可以阻挡有害菌群的生长,增加有益菌群在肠道内的数量和种类,从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减轻炎症反应,恢复肠道屏障的功能。
美沙拉嗪则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肠道黏膜的炎症反应。
因此,联合应用微生态制剂和美沙拉嗪可相互协同,改善肠道菌群失调,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其次,联合应用微生态制剂和美沙拉嗪,在提高治疗持续时间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由于病情反复发作、疾病持续时间较长等原因,容易出现药物疗效持续不足的情况。
微生态制剂和美沙拉嗪都可以起到改善肠道炎症和促进肠道愈合的作用,可延长治疗持续时间,并在治疗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从而降低结肠炎症反复发作的风险。
因此,微生态制剂和美沙拉嗪联合使用就成为了一种延长治疗时间的有效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综述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
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
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
本病见于任何年龄,但20~30岁最多见。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仍不明。
基因因素可能具有一定地位。
心理因素在疾病恶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原来存在的病态精神如抑郁或社会距离在结肠切除术后明显改善。
有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目前认为炎性肠病的发病是外源物质引起宿主反应、基因和免疫影响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根据这一见解,溃疡性结肠炎与克隆病是一个疾病过程的不同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的最初表现可有许多形式。
血性腹泻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
其他症状依次有腹痛、便血、体重减轻、里急后重、呕吐等。
偶尔主要表现为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肝功能障碍和皮肤病变。
发热则相对是一个不常见的征象,在大多数病人中本病表现为慢性、低恶性,在少数病人(约占15%)中呈急性、灾难性暴发的过程。
这些病人表现为频繁血性粪便,可多达30次/天,和高热、腹痛。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同时可能还会伴有并发症,主要为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大出血、息肉、癌变、小肠炎等,有时甚至可引起关节炎、皮肤黏膜病变、眼部病变。
临床上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主要采用的是药物治疗,治疗药物包括:1、传统治疗药物;2、生物治疗剂;3、微生态制剂;4、抗生素;5、中药治疗。
除去使用药物治疗以外,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可以采用手术治疗、高压氧治疗以及介入治疗。
现就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进行叙述。
微生态制剂是指调整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人或动物)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的生理性活菌制品(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以及促进这些生理菌群生长繁殖的产品。
它无副作用、无残留汚染、不产生抗药性,具有抗病治病、增强免疫和促生长的优点。
产品有固体型和液体型。
常见的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
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机制是:(1)生物拮抗作用,益生菌与致病菌竞争肠上皮细胞的特殊结合位点,以达到肠道菌群平衡,并且产生对肠道功能有重要作用的营养的物质。
(2)与肠黏膜上皮细胞黏附形成紧密结合,构成菌膜屏障,促进上皮细胞分泌黏液使其在黏膜和微生物之间形成保护膜,防止病菌定植和入侵,通过阻止细菌黏附、易位或产生抗菌物质来抑制病原菌。
(3)增强巨噬细胞对病原菌的吞噬作用及非T细胞依赖性IgA的分泌。
(4)提高抗炎因子水平,阻断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
益生菌也可通过诱导免疫耐受而起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益生菌制剂应用于UC维持缓解治疗的疗效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共6个(629例患者),以美沙拉嗪为对照,UC缓解期维持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临床复发率上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表明益生菌的疗效与美沙拉嗪相当。
目前微生态制剂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两种: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
固体发酵法是将液体种子与固体培养基(麸皮、玉米面、米渣等)混合均匀,在浅盘或固体发酵罐中进行发酵,然后与适量的载体混合干燥而成。
液体发酵都是大罐发酵,国内外厂家大多采用液体发酵法,此法适用于规模化生产,便于无菌操作,但生产成本较高。
发酵过程进行时首先应该筛选优良的菌种和菌株,目前,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微生态制剂的菌种有酪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双歧杆菌、枯草杆菌、肠球菌、地衣芽孢杆菌。
临床上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微生态制剂产品主要有阿泰宁胶囊、常立宁片、爽舒宝片等。
其中阿泰宁胶囊又叫口服酪酸梭菌活菌胶囊,主要组成成分为酪酸梭菌活菌菌粉、脱脂奶粉、葡萄糖粉,适应症为因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各种消化道症状及相关的急慢性腹泻、炎症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和消化不良等。
酪酸杆菌类活菌制剂还包括宝乐安、常立宁米雅片等。
除此之外还有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应用也比较广泛,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主要有金双歧、
贝飞达、培菲康、思连康,金双歧通用名为双骑赶紧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主要成分包括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可用于抗生素治疗无效的腹泻以及便秘以及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腹泻、慢性腹泻。
除此之外,口服酪酸杆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活菌散剂应用也比较广泛,代表产品为常乐康散剂、胶囊,主要成分包括酪酸杆菌、双歧杆菌活菌菌粉。
我国最早使用微生态制剂乳酶[又名表飞鸣(乳酸杆菌)]生来治疗肠道疾患。
20世纪80年代初康白教授首先研制成促菌生[又名乐腹康(蜡样芽胞杆菌)]以来,各种微生态制剂相继研究成功。
20世纪90年代,常乐康(酪酸杆菌、婴儿双歧杆菌)、阿泰宁(酪酸梭菌DF96101株或称CGMCC0313.1株)和爽舒宝(凝结芽孢杆菌TBC169株),此外,如思连康(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蜡样芽胞杆菌),贝飞达(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双球菌及双歧因子),金双歧(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双歧因子),整肠生(地衣芽孢杆菌),源首胶囊(蜡样芽胞杆菌),丽珠肠乐(双歧杆菌),培菲康(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昂立1号(植物乳酸菌等)相继出现,并陆续投放市场,这些微生态制剂一问世,便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欢迎,并以惊人的速度、良好的疗效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该类制剂能纠正微生态失调,调节人体微生态平衡,起到有病治病、未病防病、无病保健的主要作用。
微生态制剂可以防治特定的疾病,间接的好处可能包括生物治疗直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既减少了医疗花费,又减少了因经常使用抗生素而带来的严重的抗生素耐药现象。
评价临床疗法必须权衡其益处和存在的风险。
其潜在的风险包括细菌易位、败血症、微生物突变,或由于细菌介入带来的代谢活性变化、免疫功能改变,包括抗生素耐药基因在内的遗传物质的传播,这些潜在的风险被认为与使用某种生物制剂有关。
从已经报告的材料来讲,推测多于实际发生的副作用,其中一种严重情况是:一旦一种制剂的微生物进入宿主,有可能会离开其设想的靶器官和靶系统,移位到新的部位,而其在新的部位时对正常系统的影响尚未知。
当然可能还存在如下诱因,如宿主存在免疫缺陷时,或免疫功能极度低弱时,或置入导管,或肠黏膜受损,或正常微生态被破坏的情况下,口服给予微生物离开胃肠道而出现在血液中(败血症)的可能性增大,即肠道细菌移位和内源性污染,一旦离开原生境就可能致病。
一般来说一种微生物在原生境中是不致病的。
理论上的风险还包括 1.肠道的持久性效应;2.细菌的移位;3.抗生素耐药性;4.革兰阳性细菌细胞膜所含胞壁肽聚糖对诱发关节炎和免疫力低下的影响。
未来微生态制剂在肠道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