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1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1.2 货币的职能1.3 货币制度及其类型1.4 我国的货币制度第二章:信用与利率2.1 信用的概念与形式2.2 信用制度及其运作2.3 利率及其决定因素2.4 利率的作用与影响第三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3.1 金融市场的概念与类型3.2 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3.3 金融工具的种类与特点3.4 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第四章:银行业务与银行体系4.1 商业银行的业务4.2 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4.3 政策性银行与中央银行4.4 我国的银行体系第五章: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5.1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5.2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5.3 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5.4 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与调整第六章:存款创造与货币供应6.1 存款创造原理6.2 存款创造过程6.3 货币供应及其调控6.4 货币供应量的测量第七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7.1 中央银行的职能与组织结构7.2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7.3 货币政策工具与操作7.4 货币政策的效果评估与调整第八章:利率政策与利率市场化8.1 利率政策的作用与影响8.2 利率市场化的内涵与条件8.3 利率市场化的国内外实践8.4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展与挑战第九章:汇率与外汇管制9.1 汇率概述9.2 汇率决定理论9.3 外汇管制的内容与方式9.4 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与政策第十章: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10.1 金融创新的动因与类型10.2 金融创新的影响10.3 金融发展理论10.4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第十一章:金融风险与管理11.1 金融风险的类型与识别11.2 金融风险的管理方法11.3 金融风险评估与监控11.4 金融风险管理的国际标准与我国实践第十二章: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12.1 金融监管的原则与目标12.2 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与手段12.3 金融稳定与金融监管的关系12.4 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与挑战第十三章: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13.1 金融创新的动因与类型13.2 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的关系13.3 金融创新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13.4 金融创新的风险与管理第十四章: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体系14.1 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与类型14.2 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与影响14.3 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14.4 我国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现状与策略第十五章:金融发展与世界经济15.1 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5.2 金融发展与全球化的关系15.3 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影响15.4 我国金融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关系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涵盖了《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主要分为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利率、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银行业务与银行体系、货币政策、存款创造与货币供应、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利率政策与利率市场化、汇率与外汇管制、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金融风险与管理、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体系、金融发展与世界经济等十五个章节。
2024版金融学《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目录•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利息•金融机构体系及其业务•金融市场及其运行•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国际金融与汇率制度•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货币银行学》课程概述01课程性质《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货币、信用、银行及金融市场等金融活动的运行规律。
02课程内容涵盖货币制度、信用制度、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货币政策、国际金融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03课程地位在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01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货币制度、信用制度、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金融活动的运行规律。
能力目标0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金融问题,具备初步的金融分析和决策能力。
素质目标03培养学生的金融素养,提高学生的金融意识和风险意识。
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货币银行学》(第X版),XXX主编,XXX出版社。
参考书目《金融学》、《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学》等相关教材及专著。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等学术期刊上的相关文章,以了解学术前沿和最新研究成果。
货币与货币制度简单商品交换中产生,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
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发展货币形式的演变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的发展阶段。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货币形式不断演变,包括铸币、纸币、电子货币等。
030201货币的起源与发展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的本质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作为交换媒介,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货币的作用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制度及其演变货币制度的概念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包括货币本位、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等内容。
货币制度的演变从银本位制到金银复本位制,再到金本位制,最后到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考点大汇总习题带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 实物货币是指()A.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 B.不易携带C.专指贵金属货币 D.有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2. 支付税金是货币是货币在发挥()A.流通手段B.价值尺度C.世界货币D.支付手段3. 狭义货币指()A.M0B.M2C.M1 D.M34. 劣币是指实际价值()的货币。
A.等于零B.等于名义价值C.高于名义价值D.低于名义价值5. 本位货币是()A.是一个国家货币制度规定的标准货币B.本国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C.有限法偿D.可以与黄金兑换的货币6. 纸币本位制是以()的货币制度。
A.银行券为本位货币B.可以自由兑换黄金的本位货币C.信用货币为本位货币D.纸币为本位货币7. 典型的金本位制是()A.金块本位制B.金汇兑本位制C.虚金本位制D.金币本位制8. 本位货币在商品流通和债务支付中具有()的特点。
A.无限法偿B.有限法偿C.债权人可以选择是否接受D.债务人必须支付9. 欧元具有以下特点:A.欧元是欧洲某一主权国家发行的货币;B.欧元仍然是一种信用货币;C.欧元是可以和黄金自由兑换的货币;D.欧元是一种虚拟货币,它背后所代表的是欧盟国家各国的货币。
10. 活期存款由如下特点:A.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流动性是完全相同的;B.活期存款在支付时需要先转化为现金;C.每个家庭和企事业单位都可以持有活期存款;D.活期存款是通过支票进行支付和流通的。
(二)多项选择题1. 相对于银本位制, 金银两本位制有如下优点: ()。
A.有利于金银币币值的稳定B.货币的发行准备更充分C.货币币材更为充分D.可根据不同交易数额选择支付, 便于交易E.可节约金币的使用2.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A.使商品交易双方的价值的相向运动有一个时间间隔B.加剧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爆发危机的可能性C.使进入流通的商品增加时, 流通所需的货币可能不会增加D.克服了现款交易对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限制E 使商品买卖变成了两个独立的行为3. 世界货币是指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的货币。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哪些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哪些
金融学和货币银行学是广泛的学科领域,涉及许多基本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 货币和银行系统:了解货币的定义、功能和发行原理,理解银行的角色和职责,以及货币供应和需求的影响因素。
2. 金融市场:熟悉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和商品市场等不同类型的金融市场,了解其运作机制、参与主体和交易工具。
3. 投资学:理解投资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包括资产配置、风险管理和投资组合优化等方面的知识。
4. 金融机构与产品:学习各种金融机构的功能和运作方式,例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投资基金等,以及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如贷款、保险、证券等。
5. 风险管理与衍生品:掌握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衍生品(如期货、期权、互换合约等)的特点和用途。
6. 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学习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掌握
财务决策的原则和技巧,包括资本预算、财务规划和资金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7. 宏观经济学:了解宏观经济的基本理论和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8. 金融法律和道德:了解金融机构和交易的法律法规,理解职业道德和道德规范对金融行业的重要性。
这些只是金融学和货币银行学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金融学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
建议您在学习过程中参考相关教材、课程或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简称币制。
主要内容包括: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利息:是借贷关系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
利息是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经济范畴,并构成信用的基础。
利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西方的经济著述中也有称之为到期的回报率、报酬率。
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
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它强调在利率决定中市场因素的主导作用,真实地反映资金成本与供求关系,灵活有效地发挥其经济杠杆作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符合社会主义经济要求的利率决定机制。
商业银行:是指从事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结算等业务的银行。
商业银行的特点是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在所吸收的各种存款中占相当高的比重,商业银行存放款业务可以派生出活期存款,增加货币供应量,所以通常被称为“存款货币银行”。
分业经营:分业经营模式,是指在金融机构体系中,各个金融机构从事的业务具有明确的分工,各自经营专门的金融业务。
在这种模式下,只有商业银行能够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
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包括各种期限的存贷款业务,还能经营证券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等。
早期的银行都是全能型的。
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业务以外,还开展了一些提供服务、旨在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因这类业务既不属于资产业务也不属于负债业务,所以称为中间业务。
转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贴现收进的未到期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或贴现机构进行贴现的融资行为。
票据可以被多次转贴现。
票据贴现:是商业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
存款准备金:在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保留的应付客户提取存款需要的准备金,其中法律规定必须存储于中央银行的部分,叫法定存款准备金。
2024年黄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课件-(目录版)
黄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课件-(目录版)黄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课件一、引言金融学作为一门研究货币、信用、金融市场及其运行规律的学科,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黄达教授作为我国金融学的奠基人之一,其著作《金融学》在我国金融学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本课件以黄达教授的《金融学》为基础,重点介绍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政策体系及实务操作,以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金融学的核心内容。
二、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1.货币的定义与职能货币是金融体系的核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储藏和世界货币五大职能。
货币的形式和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如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等。
2.信用与利率信用是金融活动的基础,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等。
利率是金融市场的核心价格,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包括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债券利率等。
3.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
金融市场具有资金筹集、资金配置、风险分散和价格发现等功能。
4.金融中介机构金融中介机构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
金融中介机构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买卖证券等方式,实现资金的融通和资源的配置。
5.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中央银行是国家的货币当局,负责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包括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政策工具,对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三、货币银行政策体系1.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
不同国家的货币政策目标可能有所不同,但稳定物价通常是首要目标。
2.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等。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这些工具,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3.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包括利率传导、信贷传导、资产价格传导等。
利率传导是指中央银行调整利率,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成本和储户的储蓄收益,进而影响经济运行。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
货币供给过程与决定因素
货币供给过程
基础货币提供、货币乘数作用、货币供给形成。
决定因素
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 现金漏损率等。
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与政策含义
实现机制
市场供求、中央银行调控、国际收支等。
政策含义
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调节货币 供应量,实现货币均衡。
金融市场的发展推动了金融机构的创新和变革,金融机构的活跃也促进了金融市场 的繁荣和发展。
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资源配置、价格发现等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04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性质
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经营多种金融业务的金融企业。
职能
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创造和调节经济等。
对国家
为国家制定和实施货币政 策、金融监管政策等提供 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促 进经济稳定和发展。
学科发展历史与现状
发展历史
货币银行学起源于古代的商业和金融活动,经历了从金属货币到纸币、从实物 经济到金融经济的演变过程,逐渐形成了现代货币银行学的理论体系。
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货币银行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 遇,如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等的应用和发展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和 变革。
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 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利率政策、汇率政策 等。中央银行通过这些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 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果评估
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包括利率渠道、信贷渠 道、资产价格渠道和汇率渠道等。中央银行 通过调节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影响企业 和居民的投融资行为,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 标。
黄达《金融学》(精简版)——货币银行学 讲义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 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一、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1. 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存折是货币吗?Coin (硬币)Cash (现金)Fund (资金,基金)Legal tender (法定货币)Money(金钱,货币)与 Currency (通货)2. 现代市场经济中,极难找出与货币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和地方。
二,货币流通1.货币收支以个人、经营单位、财政及机关团体、金融机构等为中心,还有对外的货币收支。
这些货币收支构成整个国民经济中所有的现实的货币收支。
2.这些收支紧密连结在一起,此收彼支,此支彼收。
这个连绵不断、割裂不开的货币流,称之为货币流通。
第二节 货币的起源一、古代货币起源说1. 主流观点:肯定商品交易的发展,导致货币的出现。
2. 马克思从商品和商品交换着手基础理论:劳动价值学说;具体推导:价值形式的发展必然导致货币的产生 。
二、交易成本说1.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从交易社会成本角度的论证:物物交易与通过货币交易分别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设 n 指商品数量):n n n :)1(21 2.可见,只有当n 为2,即经济生活中只有两种商品相交换时,所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才相等;而当n>3时,通过货币进行交易所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就一定小于直接交换所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
3.因而,通过货币交换能够节约交易成本。
第三节 形形色色的货币一、货币的不同形态 实物货币→非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非金属实物货币→金属实 物货币 非实物货币:金属铸币→银行券及纸币→存款货币(可签发支票)→电子货币(银行卡等)二、历史上的货币形态 1. 种种实物货币——货币最古老的形态: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
古书有“夏后以玄贝”的说法,考古屡有证实。
2. 金属货币,其中,金属铸币流通了几千年,直到上世纪中。
(中国的刀布、五铢、开元通宝)3. 用纸做的货币:⑴银行发行的银行券⑵国家发行的银行券 始于南宋的大规模纸币流通——世界最早。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各章节复习汇总
金融学复习汇总一、判断题1.俗话说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表达的金融学原理是分散化投资可以降低风险。
〔A〕2.对于一个经济系统而言,金融体系必须是一个能自我平衡的体系,否则将会引发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乃至政治危机。
〔A〕3.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的银行业务正在遭受来自证券业、保险和基金组织的侵蚀,世界金融体系越来越显得多元化,银行作为各国金融体系的信贷中心、结算中心和现金出纳中心的地位已不复存在。
〔B〕4.钱、货币、通货、现金都是一回事,银行卡也是货币。
〔B〕5.所谓“流通中的货币〞就是现金,即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和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的总和。
〔B〕6.信用货币虽然本身没有价值,但由于其能够发挥货币的职能,所以构成社会财富的组成局部。
〔A〕7.电子货币作为一种信用货币,预示着无现金社会的开展趋势,即完全没有货币的社会。
〔B〕8.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平安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B〕9.我国M1层次的货币口径是:M1=流通中现金+定期存款。
〔B〕10.在纸币本位制下,如果在同一市场上出现两种以上可流通纸币,会导致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排斥实际价值高的货币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B〕11.货币制度最根本的内容是确定货币名称和货币单位,货币名称和货币单位确定了,一国的货币制度也就确定了。
〔B〕12.金融市场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这实际上指的就是金融市场的调节功能。
〔B〕13.资本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交易对象的短期金融市场。
〔B〕14.金融产品的收益性与流动性一般是反向变动,收益性越强,流动性越差。
〔B〕15.我们经常说高风险高收益,是说只要投资者承当高风险,就可以获得高收益。
〔B〕1.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能力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
〔B〕2.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根本区别在于商业银行是唯一吸收活期存款、开设支票存款账户的金融中介机构。
〔A〕3.分业经营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力,不利于提高资金的配置与使用效率。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金融学
金融学是以货币和资金流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核心理论包括时间价值、风险和收益、资本市场、投资组合、金融工程等。
主要研究金融市场的运作规律、金融工具的设计与运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以及金融政策等方面,具有强烈的应用性。
金融学的主要分支包括公司金融、投资学、金融工程、国际金融、行为金融学等。
其中,公司金融是研究企业融资、资本结构、股权和债务融资等问题;投资学则是探讨资产定价、风险与收益关系、资产组合等问题;金融工程主要研究金融工具的设计和创新;国际金融则聚焦于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变动、国际贸易等问题;而行为金融学则关注于分析与投资者行为有关的心理学、生物学及其他科学因素。
金融学的应用广泛,可以用于衡量风险、预测市场趋势、管理财务风险、制定金融政策等。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金融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了更为科学和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货币银行学是指以货币和银行体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领域。
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货币的本质、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货币的流通和货币政策、银行的组织结构、银行的业务和银行监管等。
货币银行学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现代金融学的重要基础。
货币银行学的核心理论包括货币供求理论、银行业务理论、货币政策理论等。
货币供求理论涉及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经济增长水平等多个方面,是货币金融领域的基础理论;银行业务理论则主要研究银行的存款、贷款、信用和支付等业务的运作机制和规律;货币政策理论则关注于中央银行如何通过对货币供给和利率等手段实现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
货币银行学和货币金融学
货币银行学和货币金融学
货币银行学和货币金融学是研究货币、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学科领域。
尽管它们的研究对象有一定的重叠,但它们在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货币银行学主要关注货币的产生、流通和银行的运作。
它研究货币供给和需求、货币的价值、货币政策和中央银行的职责等问题。
货币银行学侧重于银行作为货币创造者和交易媒介的角色,以及银行的监管和监督机制。
货币金融学则更广泛地考虑整个金融体系,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制度。
它研究金融市场的运作、金融中介和金融创新等问题。
货币金融学关注金融体系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及它对经济增长、经济稳定和金融风险的影响。
尽管货币银行学和货币金融学存在差异,但它们共同构成了研究货币和金融领域的重要学科。
两者的研究成果对于制定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了解和应对金融危机、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等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货币金融学和货币银行学
货币金融学和货币银行学
货币金融学和货币银行学是两个相关但不完全相同的学科领域。
货币金融学(Monetary Economics)研究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
和影响,包括货币的定义、货币供应与需求、货币的价值和汇率等。
它关注货币政策、货币传导机制、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工具等问题,并研究货币对经济增长、就业和产出的影响。
货币金融学也涉及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市场等方面。
货币银行学(Monetary Banking)则更专注于银行和金融机构
的角色和功能,以及货币和银行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研究银行的存款、贷款、利率设定、银行监管和金融稳定等问题。
货币银行学还探讨金融中介机构的作用,如信用创造和支付系统。
这两个学科领域互相渗透,相互影响。
货币金融学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使得货币银行学能够更好地理解货币和金融系统的宏观和微观层面。
货币银行学则为货币金融学提供了实证研究的数据和案例,验证和拓展了相关理论的适用性。
这两个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政策制定者、经济学家和金融从业人员都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课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通过影响利率、资产 价格、汇率等途径,最终影响 总需求和经济增长。
政策时滞
货币政策从制定到产生效果需 要一定的时间,时滞的长短会 影响政策效果。
政策透明度和预期
政策透明度高可以让市场更好 地理解政策意图,有助于稳定 市场预期,提高货币政策的有
效性。
04
促进金融创新与发展
鼓励金融机构进行创新活动,推动金融业的发展和繁荣。金融监管机 构应采取适度监管,避免过度限制金融机构的创新活动。
防止跨境风险传播
加强对跨境金融机构的监管,防止风险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传播和 扩散。
金融监管的实践与措施
建立监管机构
设立专门的金融监管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金融 机构的活动。这些机构通常具有法定权力,可以 对违规的金融机构进行处罚。
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 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
中央银行的定义与职能
中央银行定义
作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 的银行,具有货币发行、组织清算等 职能。
中央银行职能
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 、提供金融服务等。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有效性分析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货币 政策的传导机制、政策时滞、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ppt课 件
目 录
• 货币与金融市场 • 银行体系 • 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 • 金融风险与监管 • 金融创新与科技金融
01
货币与金融市场
货币的定义与职能
总结词
货币的定义与职能
详细描述
货币是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的职能。
金融市场的概述
总结词
金融市场的概述
金融学概论(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的演变:实物货币(货币价值=商品价值)—金属称量货币和铸币—可兑换的信用货—不兑现信用货币—存款货币与电子货币实物货币:如果作为货币的价值与作为商品的价值相等,那么,则称这种货币为实物货币。
铸币:得到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
可兑现信用货币(银行券):所含价值低于它作为货币的价值,其特点是可与所代替的贵金属自由兑换。
不兑现信用货币(纸币):不兑现信用货币是指足值货币及其代表物以外的任何一种货币,其币材的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价值。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储藏,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纸币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性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即物价出现负增长。
本位币: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辅币:本位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小额周转使用,双本位制:以法律形式规定金银铸币之间的法定比价,两者的交换比率不再受市场上金银价格的波动影响。
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金币本位制: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溶化。
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货币价值的自由调节机制。
金块本位制:金币停止流通而以银行券代替金币流通。
银行券仍规定一定的法定的含金量,其发行以一定数量为准备,居民可在一定范围内按法定含金量自由地兑换金块。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虽然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金属货币则继续留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统称“格雷欣法则”。
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主要特点: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中央银行将黄金和外汇存入另一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中央银行,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兑换比率;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兑换黄金,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按固定比价买卖外汇的办法稳定本国币值和汇率。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考试重点
金融考试重点1币材总体上是沿着“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这样的历史顺序发展而演变。
2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银行存款。
它包括直接进行转账支付的活期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等。
3货币的职能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五个。
按照另外的观点可以为两大类,交换媒介职能和资产职能。
其中,交换媒介职能就是货币在商品交易中作为交换手段,计价单位和支付手段,从而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便利商品交换的职能。
而货币的资产职能就是指货币可以作为人们总资产的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手段。
4流动性是指资产变成现实购买力而不受损失的能力。
在所有资产形式中,货币的流动性最高,持有者可以随时随地直接用货币购买所需的商品。
或转换成其他资产形式。
5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M0=流通中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6货币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个经济主体所持有的货币存款。
货币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它表现为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速度与现金,存款货币的乘积。
7货币制度针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内容以国家法律形式或国际协议形式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简称币制。
其目的是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
使之能够正常地发挥各种职能。
分成三类:国家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和区域性货币制度。
8金银复本位制是金银两种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制的货币制度。
其基本特征是: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法定币材,一般情况下,大额批发交易用黄金,小额零星交易用白银。
都可以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国境,都有无限法偿能力。
9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所排斥,而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整个市场。
黄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重点笔记
第一部分金融学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一、货币职能1、价值尺度:用以衡量和表现所有商品和劳务价值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2、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流通手段职能.3、支付手段:货币在偿还债务或作单方面支付时发挥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5、世界货币:尤为世界货币,充当国际间的支付手段、购买手段和转移财富的手段二、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
货币制度大体涉及: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支付能力的规定等。
完善的货币制度能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三、与货币制度有关的概念1、本位币,也称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
最小规格是1个货币单位。
2、无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指无论支付数额有多大,无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3、有限法偿,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受,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受。
4、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良币退出流通被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四、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
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确定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官方价格,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以及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这个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
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美国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
网盘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黄达pdf
02
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
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03
促进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调节宏观经济等。
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
01
02
03
信用形式
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 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 信用等。
信用工具
汇票、本票、支票等商业 票据,债券、股票等有价 证券,以及信用卡等电子 支付工具。
信用工具的特点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通过信贷活动创造货币,是货币供应的重要渠道。
其他金融机构
如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也通过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影响货币 供应。
货币均衡与失衡
货币均衡
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基本相适应的状态,此时物价稳定,经济平稳运行。
货币失衡
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出现严重偏离,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等经济问题。
货币政策目标
经济增长
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促进经济 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 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国际收支平衡
通过调节汇率和外汇市场,保持 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维护国家 经济安全和金融稳定。
01
物价稳定
通过控制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为 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02
03
充分就业
通过实施适当的货币政策,降低 失业率,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效率 ,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控制和调节 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的层次
包括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分别对应于整个金融市场、 特定行业和具体企业。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关系
两者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具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关 系。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教案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一、课程概述《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研究货币的起源、发展、功能以及银行体系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货币银行学的核心概念,掌握货币供求、货币政策、银行管理、金融市场等方面的知识,为今后的金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理论目标:使学生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货币银行体系的运行机制。
2.实践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货币银行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金融业务操作技能。
3.思想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观念,增强金融风险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1.货币与货币制度(1)货币的起源与发展(2)货币的职能与货币制度(3)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2.金融市场(1)金融市场的分类与功能(2)金融工具及其定价(3)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与监管3.银行体系(1)商业银行的业务与经营(2)中央银行的职能与业务(3)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4.货币政策(1)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2)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3)货币政策的实践与效果5.国际金融(1)外汇与汇率(2)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3)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机构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货币银行体系的运行机制。
3.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4.实践操作法:开展模拟银行业务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安排1.总学时:64学时2.学时分配:(1)货币与货币制度:16学时(2)金融市场:16学时(3)银行体系:16学时(4)货币政策:8学时(5)国际金融:8学时3.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30%(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等)(2)期中考试:30%(3)期末考试:40%六、教学资源1.教材:《货币银行学》(李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参考文献:(1)《货币银行学》(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金融市场学》(张亦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国际金融学》(姜波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教学课件:采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课件,配合板书进行讲解。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定位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货币银行的基本理论、政策及实务操作,培养学生的金融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货币银行的基本概念、货币供求机制、利率、汇率、中央银行制度、货币政策、金融市场、金融创新等基本知识,能够运用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现实金融问题。
二、教学内容2.1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的起源与发展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及其演变信用货币与数字货币2.2 第二章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概念与功能金融市场的主体与客体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2.3 第三章利率与汇率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利率的作用与功能汇率概述汇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2.4 第四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的地位与职能中央银行的业务与运作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2.5 第五章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金融创新的动因与类型金融创新的影响金融发展的内涵与动力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三、教学方法讲授:通过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政策。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考察调研: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金融市场的运行状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估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测验等,占总成绩的30%。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30%。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果,占总成绩的40%。
五、教学资源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等。
辅助资料:提供相关的学术论文、政策文件、案例分析等,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网络资源:利用校园网、在线课程平台等,提供电子教材、教学视频、在线讨论等学习资源。
实践基地:与金融机构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要紧参考书目:米什金(美)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博迪、莫顿(美)金融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瓦什、(美)货币理论与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戈德史密斯(美)金融结构与金融进展、上海三联书店黄达、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戴根有、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黄金老、中国金融体系进展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李杨、中国金融理论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目录第一讲货币供求理论第二讲利率理论第三讲金融机构体系第四讲通货膨胀第五讲货币政策第六讲金融监管体系第一讲货币供求理论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一、货币需求的概念二、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一)基本观点:流通中必需的货币量为实现流通中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所需的货币量。
用公式表示是: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M)=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商品平均价格(P)×待售商品数量(T)/货币流通速度(V)即M = PT /V(二)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在当代的意义纸币流通规律与金币流通规律不一致,金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由价格总额决定;纸币流通下,商品价格水平随着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三、西方货币需求理论1.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理论(1)现金交易说(Cash Transaction Theory)注重于研究货币数量与物价之间的因果关系,认为货币数量增加,必定导致物价水平上升,货币价值下跌;反之,亦然。
方程式:MV=PT 或者P=MV/T其中:M是流通中货币数量,T是商品与劳务的交易,P是交易中各类商品的平均价格V是货币的流通速度.(2)现金余额说(Cash—balance Theory)剑桥学派是从个人资产选择的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并假设货币需求同人们的财富或者名义收入保持一定的比率,整个经济的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会自动趋于均衡。
方程式:Md=KPY其中:M是流通中货币数量,P是通常物价水平,y是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产出,k是以货币形式持有的名义国民收入的比例.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及其决定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及其决定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及其决定Md=M1+M2=L1+L2=L1(Y)+L2(r)其中:Md代表对货币(现金)的总需求,M1代表为满足交易动机及慎重动机所持有的现金数,M2为满足投机动机所持有的现金数。
3、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进展鲍莫尔模型(平方根定律)托宾模型(资产组合理论)新剑桥学派4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货币数量说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者物价问题的理论,而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
弗里德曼认为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量的因素要紧有四个:总财富;财富构成;持有货币与持有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影响货币需求函数的其他因素,比如,对货币的“嗜好”程度。
提出货币需求函数:M/P=f(y,W,Rb,Re,1/P×dp/dt,u)其中:M/P为实际货币需求量y为来自各类财富形式的恒久收入W为非人力形式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重Re为股票的预期收益率Rb为债券的预期报酬率1/P×dp/dt表示价格水平的预期变动率四.我国对货币需求有关问题的研究关于我国货币需求量的测算我国货币需求的实证研究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第二节货币供给理论一、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的概念货币层次的划分二、银行体系与货币供给商业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三、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1、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概念2、货币供给理论进展的内在逻辑凯恩斯及凯恩斯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凯恩斯的货币供给理论新剑桥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新古典综合学派对货币供给理论的进展货币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新经济自由主义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四、我国对货币供给有关问题研究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从货币供应过程看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的关系第三节货币供求均衡一、货币均衡与利率货币均衡与货币非均衡利率在货币均衡中的作用二、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第二讲利率理论第一节利率体系及利率的作用一、利率体系基准利率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利率与收益率二、我国的利率体系中央银行利率金融市场利率存贷款利率三、利率的作用储蓄的利率弹性投资的利率弹性第二节西方利率决定理论一、马克思的利率理论决定与影响利率的要紧因素:平均利润率供求与竞争社会再生产状况国家经济政策国际利率水平物价水平二、西方利率理论古典利率理论流淌性偏好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IS —LM模型IS—LM模型中利率的确定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分析三.中国的利率体制及其变革金融开放条件下利率改革与汇率改革的协同效应分析利率政策问题利率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利率政策对消费市场的影响利率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第三讲金融机构体系第一节金融机构体系概述一、金融中介机构产生与进展的原因融资方式与融资结构金融中介机构产生与进展的原因二、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划分中央银行制度与货币发行局制度货币局制度的概念货币局制度的特点货币局制度与中央银行制度的比较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第二节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一、我国金融机构体系进展的历史沿革二、我国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三、香港银行的三级发牌制度第三节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改革一、商业银行的改革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改革三、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四、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及其趋势第四讲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一节通货膨胀的类型一、按市场机制的作用分类公开型通货膨胀也称开放型通货膨胀隐蔽型通货膨胀也称抑制型通货膨胀二、按物价上涨的速度分类爬行的或者温与的通货膨胀严重的通货膨胀奔腾式通货膨胀三、按照通货膨胀是否预期分类预期通货膨胀非预期通货膨胀四、按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分类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第二节通货膨胀理论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认为经济生活中之因此产生通常性的物价上涨,其直接原因来自于货币因素即货币的过量发行,导致了总需求膨胀。
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认为供给或者成本推进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一是工资成本推进,二是利润推进。
三、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认为通货膨胀由总需求与总供给两个因素共同引起。
四、结构型通货膨胀结构失衡的核心思想是在一个经济的不一致部门中,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是不一致的,而货币工资的增长率却是相同的。
其基本特征是强调结构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第三节通货膨胀的经济效益一、通货膨胀与短期经济增长二、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三、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第四节通货膨胀的治理一、紧缩政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其要紧手段有:增加税收削减政府支出,平衡财政预算发行公债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其要紧手段有:提高法定准备率提高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二、供给政策放宽产业管制减税与改税操纵货币供给量三、收入政策四、收入指数化五、币制改革第五节通货紧缩一、通货紧缩的定义国外经济学界对其定义要紧有两种:“单要素论”与“三要素论“中国人民银行认为:通货紧缩的两个特征是:商品、劳务价格持续下跌与货币供给量持续下降,与通货紧缩相伴随的是经济衰退。
通货紧缩与物价下跌二、通货紧缩的类型良性通货紧缩恶性通货紧缩通货紧缩的衡量标准大多使用消费物价指数(CPI)三、通货紧缩的成因(西方通货紧缩理论)(一)债务挤压萧条理论(二)资本边际效率理论(三)货币供给收缩理论(四)心里因素论(五)政府支出紧缩论(六)技术进步引发论(七)外部输入论四、通货紧缩的经济影响及其治理(一)通货紧缩的经济影响通货紧缩对经济进展的影响通货紧缩对债务人的影响通货紧缩对银行业的影响通货紧缩对股票市场的影响通货紧缩的国际影响(二)通货紧缩的治理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公共支出削减税率积极的货币政策:再膨胀政策汇率制度的改革其它措施:鼓励消费健全金融体系改善公众预期五、我国的通货紧缩及其治理我国的通货紧缩我国通货紧缩的治理第五讲货币政策第一节货币政策及货币政策目标一、货币政策特征货币政策的含义货币政策的特征: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是调整社会总需求的政策货币政策是以间接调控为主的政策货币政策是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的经济政策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内容:稳固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互冲突稳固物价与充分就业稳固物价与经济增长稳固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第二节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一、选择中介目标的标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含义选择中介目标的标准可控性可测性抗干扰性有关性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的较好习惯性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种类利率货币供给量二、战后西方各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第三节货币政策工具一、通常性政策工具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业务二、选择性政策工具证券市场信用操纵消费信用操纵不动产信用操纵优惠利率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操纵间接信用操纵第四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一、魏克塞尔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二、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三、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四、信用供给渠道传导理论第五节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定量分析指标一、中国经济景气动向指数二、价格指数及其构成三、货币供应量M0、M1、M2、M0/M1、M1/M2四、商业银行存贷款余额五、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六、外贸进出口、外汇储备与汇率第六节中国的货币政策一、货币政策目标多重目标阶段(1986年前)双重目标阶段(1986-1995年)单一目标阶段(1995年后)三、货币政策工具信贷计划,从指令走向指导(1998年)贴现率及利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政策第六讲金融监管体系一、金融风险的分类非系统性风险:信用风险流淌性风险操作风险系统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政策风险通货膨胀风险二、金融机构体系的内在脆弱性:信息经济学的解释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三、金融监管金融监管的目的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依法监管原则适度竞争原则安全稳健与风险预防原则内部自我约束与外部监管相结合的原则社会经济效益原则金融监管的内容:为防止银行遭遇风险、保证银行稳健经营的预防性管理;为保护存款者利益而提供的存款保险制度;为避免银行遭遇流淌困难,货币当局在其非常状态下提供的紧急援助。
金融监管的模式:统一监管模式与分业监管模式机构监管模式与功能监管模式四、我国的金融监管现行的金融监管体系:分业经营条件下的“一行三会”分业监管模式目前研究的要紧问题综合经营条件下的金融监管问题外资银行的监管问题金融监管模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