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客家文化之永安安贞文化事项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客家文化之——
永安安贞文化事象综述
1.地理概况
安贞堡俗名“池贯城”,位于福建省永安市槐南乡洋头村。
槐南乡位于永安市东部,与三明三元区、大田县毗邻,全
乡总面积124.8平方公里,下辖14个行政村,总人口20725
人。永安市地处沙溪河上游,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过渡地
带。大约界于东经116°56'- 117°47',北纬25°33'-
26°12',东西宽82公里,南北长约71公里。东靠大
田县,西邻连城、清流,南毗漳平、龙岩,北接三元、
明溪。市中心距三明市区50公里,离福州340公里,
到厦门360公里。永安是闽西北交通枢纽,交通设施
比较完善,是闽西北与闽南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的物资
中转、集散地。地势四周高,中部低,有沙溪、燕江流
贯全域。年均气温17℃,年均降水量1762毫米。资源
丰富,森林遍布,有重晶石、石灰石、煤等矿藏。
2.历史条件
安贞堡是一座古城堡式的建筑,为当地乡绅池占瑞父子于
清代光绪十一年(1885)所建,工程历时14年才完
工。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是
一个足以和永定土楼、泰宁尚书第等大型民居相媲美的古
建筑群体。
3. 建筑描述
远远望去,在山间梯田的盈盈绿波鼓荡下,安贞堡如同一艘艨艟巨舰,傲然驶向你的视野。古堡坐西朝东,背靠金字塔形的天马山,主体建筑依山势的起伏而逐次升高,堡前部呈方形,后部为半圆形,显得雄伟壮观,气势非凡。
走近城堡,堡前有护墙围绕,墙前有一弯沟渠,半边已被填塞,像是筑堡时开挖的护城
河。墙内有一个比足球场还大
的操场,估计是昔日训练乡勇
团丁的练兵场。
堡内为大型木构建筑,三
进院落,两层木楼,沿山势递
升,仰之弥高。在中轴线上排
列层层厅堂,左右对称;两翼
是护厝,整体布局平稳,建筑空间宽敞,柱高梁大富丽堂皇,墙厚宅深美轮美奂。乍进古堡,你一定会震慑于它的格局与气派,不啻是走进一座山庄行宫或是王府殿堂。但仔细参观下来,你便知道安贞堡之所以有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雄伟奇谲的魅力,就在于她不仅是聚族而居的传统民宅,同时又是临危应变的军事防御设施。
作为民居而言,堡内建筑之精致,装饰之华美,文化品味之典雅,在闽中可谓首屈一指。漫步其中,你将看到大小各异的庭院、围廊,层层叠落的屋顶,外观华丽的飞檐,雕镂精细的梁架,图案多变的门窗、隔扇以及兼融南北风格、内涵丰富的砖雕、木刻、泥塑和彩绘,令人赏心悦目、情趣盎然。
作为军事防御设施,其功能独具,机关巧妙,
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堡之外墙用厚石垒砌加土夯
实,厚约4米,高9米;堡前两侧增建凸伸而出的
角楼,可居高临下夹击正面来敌;正中拱型门顶设
有泄水孔,可以防范火攻;堡墙四壁环布射击孔和
眺望窗,可以全方位对外瞄准射击。二楼走廊外侧
建有环堡小道,可驰奔快马传令飞檄。堡内建有大
小房间360个,如同迷宫一般,且附属设施如水
井、粮库、厨房、厕所、下水道等一应俱全,在如
此荒僻的乡村,能出现如此规模宏大、森严壁垒的军事性设防,实属罕见。
“安贞堡”建筑宏阔,气势巍然,高9米厚4米的围廊式土楼和以厅堂为中心的368间屋,构成了这座在福建罕见的大型民居。在现代建筑学家们的眼中,“安贞堡”具有相当高的审
美特征,它的外观造型沉厚、豪放、简练,空间层次丰富,
而其悬山坡屋顶顺山势层层升起,线条遒劲,飘逸舒展;
堡内有厅院、天井、阁楼、回廊,有正堂、卧室、库屋、
书房、花圃、谷仓、水井、下水道、炮楼、跑马甬道,以
套进有序的四合院组合,布局错落参差,安排精巧有致,
兼顾居、食、乐、聚、防、藏、行、作,自成一方天地。
堡内的浮雕、木刻、泥塑、绘画最有特色,屋檐、门扇、
窗棂、柱础、雀替、斗拱、梁架,随处可见灯笼、花篮、
瓜果、花卉、卷云、龙凤、走兽、飞禽式样的精工雕饰,
组成“竹报平安”、“富贵花开”、“龙凤呈祥”、“麒麟献瑞”
等种种图案,它们与堡内那50多幅源自儒、佛、道三教
义理的民间传说、故事的彩绘壁画,编织出一道极具中国民俗文化风格的景致。饶有意味的是,“安贞堡”内民居中这些取旨教化追求安祥吉瑞的精致安排,与这所建筑用于武卫力拒侵夺的厚重设施形成鲜明对比,而两者间又浑然一体畛域无分,表现出建筑布局的高度统一整体性。
百余年来,安贞堡历经沧桑,但仍以古朴、精湛的建筑艺术展示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让人回味无穷,难以忘怀。
4. 未解之谜
安贞堡所在的仰头村,气候温暖潮湿,很适合蜘蛛生长繁殖,在距离安贞堡不远的屋子里,蜘蛛网随处可见,但安贞堡百年老屋的屋顶上却是干干净净,安贞堡内为何没有蜘蛛网
呢?
一般的说法认为,安贞堡内有蝙蝠存
在,这些蝙蝠吃掉了蚊子、苍蝇等。蜘蛛没
有食物,只能迁徙。众多神奇现象为这座古
堡增加了无穷的魅力。
安贞堡没有蜘蛛蚊子应该是从竣工之日起
的。民间解释认为:安贞堡内没有蜘蛛、蚊
子这一现象,与一进二楼中部窗户两边的两
幅壁画(千灾扫去、五福招来)有关。千灾
扫去为一个仙童脚踩芭蕉,手持扫帚,眼望
一只垂挂的蜘蛛;五福招来为一仙童足踏葫
芦,手执焦叶,把五只蝙蝠收进葫芦。在槐南乡的许多人都普遍认为,正是这两幅画的神奇作用,才使得安贞堡内没有蜘蛛而有大量的蝙蝠。但是通过考证,在《揭开安贞堡无蜘蛛、蚊子之谜》得出这样的结论:蝙蝠的大量存在,是造成安贞堡内部无蜘蛛、蚊子的直接原因;而堡内无人居住,没有灯光的堡内环境才是安贞堡没有蜘蛛蚊子的根本原因。这一结论虽有科学依据,但还是经不起推敲的。至少说在安贞堡竣工后,有人居住,为避匪患常常涌入近千人,那是虽不是灯火辉煌,却不是没有灯光的。为此,安贞堡没有蜘蛛蚊子依然是个谜,还有待于做进一步的科学发现。
5.安贞文化与客家文化的渊源
池氏先祖客居闽地有较清晰的传承脉络。
据《池氏宗谱》记载:池氏先祖原姓
林,名伯仙,始居福州府天虹巷。宋初年
间,因遭火灾,迁居于沙县清水池(今永
安曹远汶州地界为客家人居地),生活345
年,客家民系已形成,其生一子易林指池
为姓(据说伯仙妻怀孕即将分娩时,在清
水池旁洗菜,故将其生子改林姓为池姓),
在客家乡居住了几百年,其后裔自然成了
客家人。尔后池姓迁客家永安市槐南乡洋
头村开基创业。另据在清水池村召开池氏
源流调查时,参加座谈人员12人,对象
是老中青。会上刘如贤(80岁,初级社社长)、永定土楼
刘如川(68岁,老人协会会长)、刘维秋(57岁,清水池村刘氏理事会会长)、刘维浩(70岁,村民)、刘维日(59岁,庙会会长)、刘金汉(67岁,刘氏族长)、刘如响(55岁,永安刘氏宗祠董事会会长)等人发言:“均有听到刘氏先辈的传说,池氏先祖曾在清水池居住过,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后来从清水池村迁徙到外地居住的姓氏有池、吴、赖、刘等姓。其中百厝头村原有100户人家居住,后都全部迁出。”据此,与会代表一致认定,池氏先祖曾在清水池居住,后迁徙至槐南乡洋头村开基这一事实。对此笔者认为,池姓为中原林姓后裔,印证客家的迁徙史,客家人建的民居就是客家民居。至今池氏宗族传承廿四代,现有人丁二千余口。
安贞堡是客家围龙屋的变体,它以北方四合院为核心,周边加上一圈围屋,然后再以过水廊连接而成。就整体而言,安贞堡平面呈前方后圆之形状,暗合“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宇宙观。
安贞堡延续了客家人世代相传的居住习惯,保持了围龙屋的基本形态,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成为福建省围龙屋最成熟最高级的型制。整个堡的布局基本上沿袭了中国传统建筑中轴对称的格式,主厅堂处于宅院的中心部位,左屋右舍规整对称,主次分明。建筑布局符合中国的宗法礼制要求。虽然整体不免有些呆板,但它层层递进,逐次升高的布局使得空间富于起伏的韵律和节奏。作为空间过渡迂回曲折的通廊,大小天井,幽深的庭院,又使人感到这是一个互相渗透、互相衬托、灵活多变的有机整体。
先有客家人,后有客家土堡;先有客家土堡,后有福建土楼。当2007年国家博物馆董琦副馆长在三明考察土堡后这样评价说:“观三明土堡,知福建土楼!”
客家人特有的土堡建筑,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孕育形成,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土堡,凝聚着中华民族古老的建筑传统,更是客家人聪明才智的体现;土堡,是历史长河的见证,是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客家人的创造结晶。
6.节日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