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摘要:“3+1”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成功模式。
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3+1”人才培养,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将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从“3+1”的教学体系、双师型师资队伍、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研究“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3+1”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教学体系高等院校不但承担为社会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的崇高使命,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学生就业的压力,因此高校必须超越传统的教学理念,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其中“3+1”模式正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模式,即大学前3年完成专业所需的基本能力训练,后一年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培养模式,融会贯通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实践,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1]。
“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校企合作基础上,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是以提高学校专业办学实力和教育质量为目标的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
基于校企合作的“3+1”创新教育模式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与社会影响力,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多赢的局面。
教育必须与产业同步,高校必须与企业联合,填平鸿沟无缝对接,因此基于校企合作的“3+1”人才培养模式是办好高校教育、促进合作企业活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1 “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3+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学生在校内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完成3年以专业课程学习后, 第4年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培养模式集中进行专业实训,培养适应企业和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我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自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专业在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创建了一整套以应用为导向的专业教学体系,建设了一支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设计了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开发了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建设了多家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山东省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实践教学为例

教学体系中的重要 环节 ,它 不仅对 学 生理 论联 系实 际 、印
证和加深对理论 的感 性认 识 有着 非常 重要 的作 用 ,同时也
立以学生素质全 面发展 为 目标 、综 合能 力考 核为 重点 的科 学 、公正 、客观 、立体 的 实践 教 学 考评 制 度 与 考 核 体 系 , 从基本技能 的掌握 程度 、理论 知识综 合应 用 的能力 、独立 分析问题和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合作精 神 、实 事求 是 的科学 态度 、创新拓展能力 等方 面 ,多方 位 、多角 度全 面 考查 和
可免除学生步入 社会后 的二 次学 习 ,又避 免 了企 业对人 员 培训的投资。 2 .改革 实践教 学课 程体 系,使校 内实践 与企 业技 术使 用状 态 “ 连成线” 。首 先树 立 实践 教学 新 理 念 ,明确 实践 教学是理论教学 的延 伸而非 依附 的认 识 。其 次要 根据 应用
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新的 实践教 学课 程体 系 ,新 的实 践教 学课程体系应建 立在 宽厚 的理论 基础 、系统 的专 业知 识之 上 ,注重学生实践方 法 、实践 手段 、实践 技术 三方 面 的完 整训练 ,重视科学 的研究方法 和实践技 能 ,突出创新能 力、 创业能力的培养。新实践 教学 体系在 内容上 要纳 入企 业技 术前沿信息 ,在方式上着 力建 立学生 与 企业 的技 术合 作机 制 。这样使校 内实践与企业技术使 用状态 “ 连成 线” ,这样 不仅避免 了重复 教育带来 的各种 浪 费 ,而 且鲜 活 了实践教
按规定 申请实践 学分 :对学 生依托 实践 项 目参 加 科技 创新 竞赛获奖 ,可给予创新学分奖励 ,以激励学生拓 展学 习与创 新学 习;对学生考 取 的各类技 能培 训证 书 ,可根 据证 书等 级 申请相应 的技能学 分 ;对学 生发 表的论 文 ,按论 文 等级
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案例

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案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和培训方式,培养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议题,对于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
以下是一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该案例是国内一所应用型大学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该学校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体系,通过提供实习机会、开设实训课程、举办实践创新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技能。
这种模式下,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实际经验,还能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第二个案例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该案例是一所国内中学的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该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设计全方位的课程,包括学科课程、文化课程和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该学校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
通过多元化的培养方式,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第三个案例是以学习型组织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
该案例是一家国际企业的人才培养实践。
该企业注重员工的持续学习和创新能力,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为员工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企业鼓励员工参加培训课程、学习交流活动和参与项目,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和领导力。
企业还注重知识的共享和传承,在内部设立了知识管理平台,员工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分享和学习经验。
这种模式下,员工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得到了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也得到了增强。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学校和企业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所进行的一系列创新活动。
这些模式不仅关注学生和员工的专业能力,还注重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不同的培养方式,可以使学生和员工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培养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在当今社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对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因此,深入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强调以实践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一理念与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理念有所不同,学术型人才培养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而应用型人才培养则将重点放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以实践为导向的理念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实际工作场景和社会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例如,通过引入实际案例、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
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工作要求。
此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1、产学研合作模式产学研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
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企业则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和项目资源,支持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科研机构则可以为学校提供前沿的科技信息和研究成果,促进学校的教学内容更新和科研水平提升。
通过产学研合作,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同时,学校和企业也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2、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是指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将教学内容融入到项目中,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申报书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申报书XXX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书项目名称: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以电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项目主持人:XXX教授学院(部)名称:XXX填报日期:2011年11月13日一、基本情况项目简介:本项目旨在探索和实践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电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项目主持人为XXX教授。
主持人简历:XXX教授,XXX教授,博士,高级职称,授课对象包括08级各专业、09级研究生、08级电气自动化等。
主讲课程包括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矩阵论、工程制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电路、线性代数等。
近三年教学工作简况:主持或参与多个校、省或国家级项目,包括全日制本科弹性学分制度的研究与实践、第七届校青年教师技能竞赛、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电气控制与PLC控制重点课程等。
在项目中担任方案设计、工程设计、质量监控等角色,获得多项奖励。
项目经费:本项目总经费为4万元,其中学院配套经费1万元,其他经费3万元。
项目时间:本项目起止时间为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
参与人员:本项目参与人员共计9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人,中级职称人员3人,初级职称人员2人,博士5人,硕士5人。
在项目中的分工:本项目中,各参与人员分别担任方案设计、工程设计、质量监控、实践设计等角色。
以上为本项目的基本情况介绍。
1.本项目旨在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3.本项目将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教学效果,推动教学工作的不断改进和创新。
4.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将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市场情况,为未来的就业和创业做好准备。
5.本项目将为XXX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推动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解决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和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应用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收稿日期:2009-10-21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科技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XG G H 08087、XG G H08091)黑龙江科技学院教研项目(K Z 3)作者简介刘万辉,男,年出生,汉族,硕士,研究方向材料加工方面的教学与科研。
应用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刘万辉,鲍爱莲,王振廷,李学伟(黑龙江科技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27)摘 要:从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矛盾的整体情况来看,进一步加快推进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和紧迫的。
本文在分析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征和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对本科应用型人才“3+1”模式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我国高等教育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本科教育;培养模式The Tr aining Model o f Applied T alents in The Pr ocess ofChina ’s H igher EducationLiu W anhui ,Bao Ailian ,W ang Zhenting ,Li Xuew ei(C ollage of Materials S cience &Engineering ,H eilongjiang I nstitute of Science &Technology ,H arbin 150027,China )A bstract :I t is quite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i n China ’s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 that w e should further accelerate the undergraduate application -oriented talents i n order to resolve the personnel training and s o 2cial needs of the overall conflict situation.The “3+1”m odel undergraduate application -oriented pers on 2nel has been studied i 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nalysi s of the a pplication -oriented undergraduate educa 2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riented training m odel ,and t he application value of application -ori 2ented has been discussed in the pr ocess of China ’s higher education training.K eyWor ds :application -oriented talent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rai ning Model 我国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形式大体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而且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被定义成一种精英教育。
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
应用型人才作为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其培养模式的探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应用型人才,顾名思义,是指那些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各种问题的人才。
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更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过去,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大量的书本知识,但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却显得束手无策。
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迅速适应社会的需求,导致了人才与市场的脱节。
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探索更加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要实现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首先需要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应当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为导向。
例如,在工程领域,培养目标可以设定为培养能够独立完成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和管理的专业人才;在医学领域,培养能够熟练进行临床诊疗和疾病预防的医学人才。
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
课程体系应当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实现跨学科的融合。
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
例如,可以开设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应当引入企业的实际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
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等。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项目驱动教学法以具体的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小组讨论教学法则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科学总结材料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科学总结材料王瑞芳戴一峰林育兹朱智强苏新春李兰英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成果总结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王瑞芳、戴一峰、林育兹、朱智强、苏新春、李兰英)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转型、多元化办学局面的形成,我国众多高等院校理应分别类型与层次,选择不同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办学定位,注重特色办学。
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
我院自建院伊始,便确立“以有效教学见长”,着力培养富于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
因此,几年来,我们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确立“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个性”的12字人才培养模式,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育为重点,注重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使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
一、努力创建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与否,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
如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真实要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建构一个新型的课程体系,一直是我们努力探索、积极实践的核心。
我院将课程体系的基本取向定位为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因此,我们借鉴国内外名校和兄弟院校课程体系的优点,重新设计学院各专业的课程体系。
几年来,我院课程体系的建设经历了两次规范与创新,由此形成一个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这一课程体系在兼顾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将所有的课程划分为3-4大模块,每个模块各包括2-3个课程类别,即课程组,每个课程组则包括若干门课程。
其突出特点在于:第一,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在课程体系设计中突出了非专业课程的比重,专业课与非专业课的比例把握在50:50左右,专业口径被拓宽,学院的整个专业结构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与此同时,为了使学生能依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获得更大的课程选择空间,获得更多身心健康自由发展的机会,我院大幅度增加选修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被掌握在40:60左右(不包括基本技能课)。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
背景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育模式导致了很多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就业困难,因为他们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许多高校开始探索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探索和研究,人们对于其研究意义也越来越深入地认识到,这不仅是为了培养更合格的人才,更是为了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问题阐述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升级,传统的理论型教育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如何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问题主要包括:教育模式滞后,不能与产业需求相匹配;课程设置与实践结合度不够,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导师制度不够健全,学生缺乏专业指导和实践指导;学生实习就业情况不乐观,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效有待提高。
针对这些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和改进,是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亟需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以上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和研究,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案例分析、课程设置与实践结合、导师制度建设以及学生实习就业情况等方面,旨在为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不断完善和提升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1.3 研究意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意义在于帮助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c lv t n a d pa t etahn clu ies is ut ai n rci ec ig i l a nv rie i o c no t
Yu n Xu a n,Gu u ,Qi a g n oH i n Ch n mig
( la n v r iy, Dai nl 6 Da in U i e st la 16 22,Ch n i a)
I N 0 2 4 5 SS 1 0 — 9 6
实
验
技
术
与
管
理
第2 8卷
第 8期
2 1 年 8月 01
『 = 丽 。 T
Ex e i n a c n l g n a a e n p rme t lTe h o o y a d M n g me t
Vo . 8 No 8 Au . 2 l 12 . g O1
践 教 学 体 系 的 思路 , 析 了 以“ 个 三 ” 特 征 的 多 元 化 实 践 教 学 体 系 的 内涵 , 结 了 学 校 分 三 为 总
以实 验 教 学 中 心 、 内实 训 基 地 、 新 教 育 平 台 、 外 实 践 基 地 建 设 为 重 点 的 改 革 与 实 践 校 创 校
s r tng pr c ie t a hi y t m hih c n m e tu ve st Sa t a iu to tuc i a tc e c ng s s e w c a e ni r iy’ c u lst a i ns,a a y e hec nt ntofpl r n l z st o e u al itc pr c i et ac ng s s e w ih t e t r sof“ h e S.’a u m a ie he e pe i n e ofr f m nd s i a tc e hi y t m t hef a u e T r e 3’ ’ nd s m rz s t x re c e or a pr c i ew ih m pha i xpe i e a e hi e e a tc t e sson e rm nt [t ac ng c nt r,i i a tc s nsdepr c ie ba e,Cr a i e c ng Pltor , a d e tveT a hi a f m n ou s d a tc s . t i e pr c ie ba e Ke r s:a y wo d ppl d t l n ; pr c ie t a hi i ae t e a tc e c ng; t a hi g r f m e c n 大 学 培 养 应 用 型 人 才 的 经 验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特别是在当前经济转型和科技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应用型人才不仅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状分析1. 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转型升级,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式微,而高新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这就要求高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要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能够胜任各种实际工作岗位。
尽管应用型人才是当前社会急需的人才,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高校过分追求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些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际动手能力的锻炼,导致毕业后面临实际工作时无法胜任。
一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不够,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1. 融合理论与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融合理论与实践。
要培养出既懂理论又善于实践的人才,就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实践性课程,如实验课、实训课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的培训。
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企业实际项目,了解企业的运作机制,提前适应职场环境。
建立校企合作的机制,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应用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3. 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1.引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实际应用能力、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实践对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并重点分析其中的关键因素与成功案例。
2.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概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实际应用能力、创造力与创新精神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培养具备行业需求的综合素质和应用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要素3.1 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需要与社会需求和行业变化相结合。
通过引入实践项目、案例教学、校外实习等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环境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的保障。
学校需要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机会。
此外,学校还应设立导师制度,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3.3 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关键角色。
他们应具备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和项目实施。
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需要关注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专业发展和培训机会。
3.4 质量评价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
通过实践项目、综合评价、技能测评等多维度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客观评估。
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高。
4.成功案例分析4.1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德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备受赞誉。
该模式注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通过双元制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学生在校期间需要进行长达数月的企业实习,获得实际工作经验。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作者:潘一马贵阳孔祥慧蔡家铁杨双春来源:《大学教育》2020年第11期[摘要]论文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剖析,分析了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从强化德育人才的培养、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提出“德育与能力培养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将其应用于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建设中,对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法和效果进行介绍,为其他院校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提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培养模式;德育特色;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11-0172-03一、高校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人才培养质量。
好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才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学生课堂听课效率不高,其课堂知识掌握程度远不如十几年前的学生,当然并不是现在的学生笨,而是社会在发展,社会环境在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应该有所变化,这样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有些学校进行了一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尝试,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基于卓越教学视角的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台湾铭传大学的“成果导向、学用合一”培养模式等等。
不同培养模式的层出不穷,也体现出我们对人才培养模式改变的迫切程度 [1-3]。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之所以需要改革,主要是由于它存在难以适应现代社会需要之处。
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地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并不多。
企业需求的是应用型人才,而不是掌握了很多理论知识却对实践一窍不通的理论型人才。
此外,存在德育教育不足,学校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但忽略基本职业道德的培养;很多专业培养的学生缺乏专业能力,培养出的学生也没有体现出本专业的鲜明特点,甚至有些专业的培养计划都很接近,造成学生适应社会与满足企业需求的能力不足,从而使学生在求职就业时得不到企业认可,企业即使接收了还要花费不少时间对新入职大学生进行岗前培训来提高其职业综合素养。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日趋重要,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的研究和发展。
本文在探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的基础上,借以发现问题,并结合鲁东大学法学院实际,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就业法学院应用人才1 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中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专业人才。
目前,全国各类在校大学生已接近4000余万人,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近700万,不仅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且要求高校要在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就业。
本人对部分高校文科学生培养过程作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发现普通高校对文科学生的培养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高校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尚不系统和全面,在多年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措施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借鉴和整合。
(2)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不能做到融会贯通。
高校在文科教育中,文史哲等人文社会科学与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和行政管理学等应用文科的分裂使学生出现偏科的特点,基础文科培养的学生虽具有较为深厚的基础,但对政治学、经济学、行政管理学等几乎不涉猎;而应用文科培养的学生虽视野比较开阔,但多实际才干,人文基础又不免薄弱。
(3)在教学过程中重知识传授,轻实际应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兼具“教书、育人”两种职能,但目前有些教师只注重知识传授、知识考核及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育人”的功能。
如果学生人文科学缺失,就会使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责任感、独立自主意识等方面与社会要求差距拉大,出现许多在校的优秀大学生进入社会后无法适应工作要求的现象。
2 鲁东大学法学院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如何加快培养社会急需的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实
际工作中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和
探索。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理论课程培养的是学生的理论知识,而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这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
方式来实现。
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能力,只有真正掌握了实践能力,学生才能更
好地适应实际工作中的需求。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应用型
人才应该具备创新能力。
在培养过程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
精神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教授学生创新的方法和技巧,组织创新项目等方式来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与企业和社会充分合作。
企业和社会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用
人单位,他们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应该被充分考虑。
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
组织企业导师指导学生等方式来实现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实
际工作,提高就业能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任务。
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注重实践能力、跨学科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应该与企业和社会充分合作,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求。
只有不断研究和探索,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新工科背景下“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902021年5月总第361期ISSN1672-1438CN11-4994/T 新工科背景下“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苏 芳 王晨升 李 渊 王明明山西大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山西大同 037003摘 要:为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实践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山西大同大学与中国重汽大同齿轮厂签订协议,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解该模式的有效性,以2017年和2018年参加实践学习的学生为样本,展开深入调查,重点关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力支撑。
调查结果显示,“3+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需不断改进和完善,但学生总体满意度较高,取得了丰厚的实践学习成果,证明了以实践为根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的正确性。
关键词:新工科;“3+1”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作者简介:苏芳,工学硕士,讲师;王晨升,工学硕士,副教授;李渊,工学博士,讲师;王明明,工学硕士,讲师。
基金项目:2017年度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基于山西煤炭经济转型的机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编号:GH-17056);山西大同大学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对口升学机械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构建及考核方式研究”(编号:XJG201720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所地方性高校,随着当前区域特色经济转型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具体化、精细化,因此亟须高校快速推进人才培养适应性调整,以满足当前人才需求。
新工科和“双一流”政策的出台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目标、要求和方向[1]。
为快速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要求,山西大同大学积极拓展人才培养渠道,基于区域优势,与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和大同泰瑞集团建设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单位开展广泛深入的人才培养合作,快速推进我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学生工作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
、
发 展型 学 生工 作 模式 的特 点 及 内容
理” 向 “ 开放式管理”、 由 “ 问题式管理” 向 “ 发
我 国高校 学生工作 依 次经历 了灌输 型 、管束 展式管理”的转变 ;沟通 方式要求完成从传统沟通
( 一)应用型人才的分类 根 据 联合 国教 科 文 组 织 第 2 届 大 会通 过 的 9
义 的课程理论为依据 。工作方法要实现四个转变 :
教 育方法要求完成 由 “ 灌输 式”向 “ 启发式”、由 “ 说教式”向 “ 体验式” 的转变 ;管理方法要求完
成 由 “ 性 管理 ” 向 “ 性 管 理 ” 、 由 “ 闭式管 刚 柔 封
国际教 育标准分类法 (n en t n lS a d r I tr a i a tn a d o
C a sf aino d c t n,I C D) ,教育计 ls ic t f u ai i o E o S E 划的方 向分为学术方向 ( e r t al r n e ) t oei l oi td h c y e 与应用方向 (r ci l r n e )。根据这一分 p a t al o i td c y e
知识 的广度和深度及设计 、规划、决策技术创新能 识 、实践锻炼能力 。由于素质是人 内在的、相对稳
力。 ( )应 用 型人 才 的培 养 三
定 的身 心特征及其结构 ,所 以,素质的提 高相对于 知识 的学 习和能力 的培养是相对缓慢 的、滞 后的, 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的消化吸收、 能力只有经过不断的 重点在于知识 的学 习、 能力的培养和坚持 。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也成为各大高校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本文将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探讨。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定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简而言之就是将学生培养为能够适应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且能够拥有熟练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才。
这种培养方式注重实践,强调学以致用,是高等教育中的新兴模式,被教育界广泛应用。
二、现实情况所需求的人才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变,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一线城市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人才,也更加强调实际应用能力和实战能力。
人才的社会分布不再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南强北弱”,西部和中部城市的发展与崛起,也对本地区的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目前,国内高等院校中已经有不少采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学院和专业。
例如,北京理工大学的“产学研一体化”、“工学结合”等实践教学模式,上海交通大学的“三位一体”、“五年联合”教育模式等。
在海外,美国的应用型学院众多,例如加州理工学院、马萨诸塞州理工学院等。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实践应用型教育模式是一门实践性的教育模式,能够将学生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应用中,以达到更佳实用性的目的。
2.适应社会需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更符合市场需求,可以培养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
3.熟练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需要掌握实际应用的技能和能力。
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1.与传统教育模式的竞争由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来说还比较新,所以在培养模式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传统教育模式更加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和传递,而应用型教育模式则更加强调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两种教育模式有着一定的竞争关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科技创新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这一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教学方法单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探讨并实践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背景中提到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这一趋势。
通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研究背景中提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教学方法单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通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研究背景中提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于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和声誉,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在这个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如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制约了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各级教育部门和相关高校纷纷开展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应用型人才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强,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工作场景的能力,因此备受社会和企业的青睐。
如何培养出具有应用型人才特质的人才,成为了当前教育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育角度出发,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随着知识经济和技术进步的飞速发展,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传统的知识型人才虽然具有理论知识扎实的优势,但在实际应用能力上有所欠缺,无法满足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
而应用型人才则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强、注重实践应用的特点,更适应当前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求。
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当前教育界和企业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应用型人才具备实际操作能力,能够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更受企业的青睐。
企业需要能够迅速上手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过硬的人才。
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对教育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如何培养出具有应用型人才特质的人才,已成为当前教育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
1. 课程改革当前的教育体制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我们需要对课程进行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
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
2. 实习实训实习实训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习,学生能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学习实际操作技能,提高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
学校应该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学到更多的东西,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3. 创新创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仅仅是要求他们具备实践应用的能力,还要求他们具备创新创业的精神。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在校园里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提高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市场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各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在高等教育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
研究和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模拟实践
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模拟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通过模拟实践,可以
帮助学生提升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场景。
适当的模拟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场景,提升工作效率。
(2)项目实践
(3)校企合作
(4)国际化教育
在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中,国际化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国际化教育可
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和经济环境,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国际化的经验
和技术,提升跨境合作的能力。
总之,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非常重要,只有不断地进行实践和
探索,才能不断地优化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