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图书馆口述档案资源库建设及对档案界的启示

合集下载

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之我见

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之我见
面当 中。因而加强档案管理 与建 设对图书馆管理水平
图书馆档 案管理工作 的基础设施 、设 备条件和技 术手段 ,普遍 落后 于本馆各项业务 ,档案从 收集到利
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
2图书 馆 档 案 管 理 工作 的 中存 在 的 问 题 2 . 1档案 管理 意 识 不 强

用得不到应有 的基 本保障 。有碍 于提 高图书馆档案管 理工 作的水平 ,妨碍 了图 书馆 档案 管理现代化 进程 , 档 案管理 落后 的状 况难 以为 图书馆事 业 发展 提供 快
展 轨 迹 ,是 图 书 馆 发 展 变 化 的 历 史 见 证 , 也是 进 行 图 书 馆 管 理 的 重 要 依 据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地 位 和 作 用 。 文 章 介 绍 了 图 书 馆 档 案 的作 用 ,分 析 了 图 书 馆 档 案 管 理 中存 在 的 问 题 ,并 在 此
管 理 则 不 能 适 应 ,因 此 ,当 前 的档 案 管 理 人 员 的 业 务
水平 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档案现代化管理的需求 。
2 . 5馆 藏 档 案 结构 不舍 理
的管理工作 。没有完善 的档 案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不 规范 ,随意性强 ;缺乏搜集 档案 的主动性 ,建档不及 时 ;有的工作档案 只是记在 脑子里。 由此导致难 以做 好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 。
捷 、有效的参考咨询服务 。
2 . 4档 案 管理 人 员 业作为 图书馆管理
目前 ,很 多图书馆档案人员大多是兼 职 ,没有专
工作的附庸 ,人们对档案管理 工作 的重要性普遍认识
不足 ,档 案管理 意识淡 薄。 由于思 想认识 上 的偏 差 , 许多领导对图书馆 的档案工作不 够重视 ,档案管理工

高校图书馆开展口述文献资源建设探究

高校图书馆开展口述文献资源建设探究

此 ,口述文献的传承 、采集与保护有其不可替代的重 要性与必要性 。在国外 ,口述文献 已经成为高校图书
馆 馆 藏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而且 学 术 界也 认 可 其 历 史价
时的历史真相 ,还原历史原貌 ,就只能对 口述传承人
采 风 与 调 查 。_ 3 ] 一 方 面 ,作 为 一 项 重 要 的 历 史 资 料 , 口述 文 献 能够 在 一 定程 度 上 补充 其 他 历 史 资料 ,追 根 溯源 还 原 历史 真 相 。另 一 方 面 ,口述 文献 的一 项 重 要 价 值就 是 通过 反 映 一 些鲜 为 人知 的历 史 事实 与正 史 资 料 相互 佐 证 ,或 甚 是纠 正 一些 被 扭 曲的 历史 事 实 。因
T h e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 V a l u e s a n d S t r a t e g i e s o f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Or a l Do c u me n t a t i o n Re s o u r c e i n Un i v e r s i t y L i b r a r i e s
信息 管理 与信 息 学
高校 图书馆开展 口述 文献 资源建设 探究
刘 雯 ( 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
摘 要 :口述文献在历史和学术研 究方 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 目前 ,口述文献业 已成为高校 图书馆 资源建
设 的重要方面。文章探析和研 究了口述文献的发展、价值 、对图书馆 发展 的意义以及建设策略 ,以期对高校 图
a t u r e r e s o u r c e s . Th i s a r t i c l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s a nd a n a l y z e s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p r o c e s s , v a l u e s , a n d t h e c o n t ib r u t i o n s t o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l i —

口述档案存在的意义

口述档案存在的意义

案观念 ” ,在观念上 ,能够结合实 际工作 需要接受新型档案 的存在 ,对有 利于档 案事业 健康发 展 的内容要敢 于尝试 和 创 新 。 口述档 案 的价 值不断 被发掘 和应用 的今天 ,做 好 口
述档 案 的各个 环 节 管理 ,使传 统 档 案 内容 更 加充 实 、完
资料 的整合来 弥补 完整 ,形成完善 的社 会记忆 。
案 是 当事人根 据 自身 经历 和认 知来 回忆发 生在身边 事情 的

种方式 的产 生 ,总结起 来 就是 口述档案 价值 的显现 ,是档
案利用 的需要 。 随着档 案事业 的不 断发展 ,档案 工作者要 树立 “ 大档
种记 录 。这 些经历所 留下 的记忆 和传统档 案一样 ,其 内
料 与素材 转 录与编辑需 要语 言学 和文学 的表达方式 ;口述
果 ,他通常表现为录音或录音的文字记 录形式 。口述历史档 案是否具有存在的价值 ,目前在档案界仍存在不 同意见 。笔 者认为 ,口述档案是传统档案内容的有 益补 充。必要 的 口述
采集丰富了档案内容 ,是档案材料 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 口述档案 内容 真实有效 ,具有合 法性
凰卫 视 的 《 口述历 史》、北京 卫视 的 《 档 案》 等节 目,通 过历 史 史料 和 人 物访 谈 相 结合 的方 式 ,向公众 展 现 了历
史 不 为 人 知 的发 展 轨迹 ,引起 的广 泛 的社 会效 应 。 而这
1 . 口述 档案 内容 为 亲身经 历 、亲眼 所见 。 口述历 史 档
文/ 冯 惠普
口述档案是指为研究利用 而对 个人进行有计划采访 的结
三 、口述 档案采集规范 。是多学科协 同发展 的结晶 1 . 口述档案 的采 集一般 要经 过项 目立 项 、确定采访 大

我国口述档案研究综述

我国口述档案研究综述

为检索表达式 ,对发表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的文章进行检索 , 得 助档案利用的重要参考资料 。 而 , ” 燃 持赞成态度的学者则认为“ 在 知有关 口述档案的文章最早 出现在 18 9 6年。截至 2 0 年 , 口 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档案与通过事后形成的档案是一样的, 0 8 共有 都是 述档案研究的文章 8 6篇, 剔除无关文献后剩余 8 篇。 l 历史的记忆” ,口述档案是对历史事件或重要任务曾亲历、亲见 、 目“
2 O多年的发展, 已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 。 本文拟在搜集相关资料 的。因为档案最初是作为记录和办事工具 , 为了处理当时某种事务 的基础上, 对我 国口述档案研究作一简单的梳理和评述 , 以为该领 的需要而产生 的, 事过之后 , 由于其 中某些材料具有凭证作用和参 域 的科学进步与平衡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圈囫 圈圜 YNI AS O AJ TNU U
口 云南大 学情报 与档 案学系 趁( 建 胃
摘 要
海南政法职业 学院 康

关 键词
本文拟在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 对我国口述档案研究作一简单的梳理和评述 , 以为该领域的科学进步与平衡发展 提供借鉴和参考。 口述 档案 统 计 资料 综 述
燃而持赞成态度的学者则认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档案与通过事后形成的档案是一样的都是历史的记忆目口述档案是对历史事件或重要任务曾亲历亲见亲闻亲访和身怀绝技的活档案直接口述而形成的声像或文字材料是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所以其凭证性和真实性一样是毋庸置疑的17口述档案仍然具有档案的本质属性原始记录性因此是真正意义上的档案
口述档案概念始源于 1 8 9 4年国际档案理事会 出版的《 档案术 多学者对 口述档案 的概念作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综合起来看主要集

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和文献保护

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和文献保护

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和文献保护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承载着保护和保存文献的重要职责。

为了有效管理档案和保护文献资料,图书馆需要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和科学的文献保护措施。

本文将探讨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和文献保护,旨在提升图书馆档案管理与文献保护的水平和质量。

一、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档案是机构和单位长期活动积累下来的文件记录,具有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

图书馆作为一个信息中心,档案是其重要的资料源之一。

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在于:1. 保留历史记忆。

档案记录着文献的来源、形态和流通情况,可以追溯文献的变迁和发展,为学术研究和历史研究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2. 提供依据与服务支持。

档案是图书馆工作和决策的重要依据,能为读者提供更准确、全面的资料服务支持。

3. 维护学术诚信。

通过档案管理,图书馆可以确保文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维护学术界的诚信和学术道德,避免出现知识研究与传播上的失实。

二、档案管理的内容图书馆的档案管理主要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利用和保护等环节。

具体来说,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 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图书馆需要建立档案收集和整理的渠道与机制,对于与图书馆发展以及文献收集有关的文件进行收集、整理,并及时归档。

同时,需要建立分类编目的体系,便于后期的检索和利用。

2. 档案的利用与服务。

图书馆档案应当为读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便捷的利用渠道和方式,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提供在线查阅和下载的服务。

定期组织档案展览活动,向公众展示档案资料的价值和意义。

3. 档案的保护与保存。

图书馆需要重视档案保护与保存工作,确保档案的安全、完整和长期保存。

可以采取措施如调控储藏环境的温湿度、采用特殊的档案包装材料等,保障档案的保存质量。

三、文献保护的重要性文献保护是指对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资料进行保护和修复的过程。

保护文献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献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对文献的保护措施,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使其能够长期存储并被更多人利用。

谈高校口述档案的意义及对策

谈高校口述档案的意义及对策

百家论点谈高校口述档案的意义及对策李扬(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档案室,湖南长沙410004)摘要:高校口述档案是完善高校档案资源的重要补充部分,能够为高校修史编志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也是对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和在校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式。

因此,在进行口述档案的管理工作的时候要进行充分的准备、随机应变、体现人文关怀、重视后续的整理以及开发工作。

关键词:高校;口述档案;意义;对策1引言简单理解口述档案就是通过录音、逐字逐句记录等方式对个人进行采访所记录下来的资料,并将资料搜集整理成档案。

高校口述档案是通过对那些见证过学校历史发展的人的笔录、录像来反映高校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

口述档案工作的开展,近年来受到学术界、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其研究的规模和范围也随之越来越大,全国各大高等院校也因为档案工作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也通过口述档案的形式对相关信息进行了整理以及记录。

这种口述档案能够声情并茂的展示学校的历史发展轨迹,为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溯源和指导,为高校档案资源建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高校口述档案的意义2.1高校口述档案是高校档案资源的重要补充目前,我国高校档案建设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和成效显著,但是部分高校档案馆藏结构仍不太合理。

党组织基层建设、党群建设、科研、基建、财务、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等工作是目前高校档案工作的主要构成部分,在这些档案工作中,少有特色的档案建设,各高校馆藏还主要是以纸质档案为主,而且档案资源也不是非常的丰富,对于一些重要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和活动仅仅只有一些简单的图片或者只言片语来予以记录,不能够很好的还原当时的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更不能还原原貌,留下了令人遗憾的历史空白。

而口述档案则可以通过富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对前身经历见证过高校历史发展沿革的人进行采访,记录和保存他们的录音,成为了反映学校变化发展的“活档案”,在一定程度上,使档案载体形态呈现多样化,馆藏资源内容更加丰富。

我国档案馆口述档案资源采集模式及其比较

我国档案馆口述档案资源采集模式及其比较

二、我国档案馆口述档案资源采集的模式
三、我国口述档案资源采集模式的比较分析
(一)自采模式 档案馆按照一定的主题,安排经费、设备、人员对某 些历史的亲闻、亲历、亲见者进行口述历史访谈,并将这 一过程中产生的原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形成有价值 的档案资源进行保管和提供利用。笔者将这种口述档案
(一)开展口述历史项目的目的之比较 在自采模式中,采集口述档案资源是档案馆开展口 述历史项目的主要目的。档案馆作为口述历史项目的单 一主体,采集口述档案资源始终是其重要宗旨,这是由档 案馆的机构性质和功能决定的。
29 (栏目编辑:兰台欣)

在社会征集模式中,开展口述历史的主体可能是社 档案馆在合作中作为主导机构,需负责整个项目的大部

会组织或机构,也可能是个人,因此开展口述历史项目的 分工作,投入成本也较高;如果档案馆在项目中只负责项

目的具有多样性,采集口述档案资源只是开展口述历史 目的培训、设备提供等部分环节,所需成本则相对较低。

我国档案馆口述档案资源采集模式
务 研
及其比较

■首小琴
摘要: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馆开展的口述档案资源采 集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采模式、社会征集模式和合作模 式。这三种模式在口述历史开展的目的、口述档案管理 的规范性、口述档案资源采集的成本和口述档案著作权 的归属等方面存在各自的特点和一定的差异,对口述档 案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 此,档案馆在选择口述档案资源采集模式时,需对比分析 各模式的特点与差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 适的采集模式。

项目的目的之一,而非其最初或主要目的。
不同模式下的口述档案资源采集的成本存在着较大
在合作采集模式中,若干主体共同合作开展口述历 的差异,对档案馆优化丰富馆藏口述档案资源存在着一

图书馆收藏口述资料的理论根据及现实意义探究

图书馆收藏口述资料的理论根据及现实意义探究

广告图书馆收藏口述资料的理论根据及现实意义探究书㊀㊀名:图书馆口述资料收藏研究作㊀㊀者:尹培丽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书㊀㊀号:9787501361038价㊀㊀格:48元尹培丽著«图书馆口述资料收藏研究»,系统地探讨口述资料的属性及特征,口述资料收藏研究现状及图书馆收藏口述资料的理论根据及现实意义,图书馆口述资料收藏业务实践,图书馆收藏口述资料涉及的法律与伦理问题,国外图书馆收藏口述资料的典型案例及我国图书馆的口述资料建设路径与展望,是国内系统研究图书馆如何拓展口述资料建设的开先之作.该书共分七章.第一章论述口述资料的属性及特征,揭示口述资料的价值及论证图书馆收藏口述资料的必要性.第二章综述 口述资料收藏 这个专题的研究状况,对该领域研究的历史及现状进行了梳理.第三章阐述图书馆收藏口述资料的理论根据及现实意义.第四章探讨图书馆收藏口述资料的业务实践.第五章指出图书馆收藏口述资料应该遵守的相关法律与伦理,以指引图书馆合法㊁合规㊁合情㊁合理地创建和收藏口述资料.第六章介绍国外图书馆收藏口述资料的典型案例,对比分析国内外图书馆在口述资料收藏方面的差异,为我国图书馆扩大口述资料的收藏提供参考.第七章思考我国图书馆口述资料建设的路径与前景,建议在积极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口述资料创建和收藏模式.该书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其一,作者系统钻研国内外图书馆在口述历史的开发㊁收藏方面的实践和研究成果,使得该书资料丰富㊁信息量大.其二,该书作为同类选题的探路之作,为图书馆收藏口述资料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三,该书为该领域的研究者贡献了材料㊁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性.其四,该书对口述资料收藏的背景㊁现状㊁国外经典案例的分析,对推动国内图书馆的口述资料收藏工作具有切实指导意义.综上所述,该书能使更多的图书馆认识到口述资料的价值,更加全面地了解口述资料的独特性㊁珍贵性,了解开发和收藏口述资料的意义,从而认真吸收国外成功经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㊁中国智慧的口述资料的采集方案㊁收藏方案㊁开发利用方案,让口述资料释放更大价值㊁产生更大效益.(撰稿:李希红,山东工商学院图书馆,山东烟台,264005)。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几点思考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几点思考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几点思考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档案信息资源得到了更广泛的利用。

档案信息资源是指在组织、机构、个人活动中产生、积累的各种文字、图像、音视频资料等信息,可以用于管理、研究和决策等方面。

因此,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就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1.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是指对档案进行有效的整理、组织和加工,使其成为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资源。

1.1 整理和组织整理和组织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基础工作。

在整理和组织过程中,需要对档案进行分类、编目和索引,建立起清晰的层级体系和关联关系,从而便于用户查找和利用。

1.2 数字化转换数字化转换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

通过数字化转换,可以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文件,提高档案的存储和传输效率,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

1.3 数据挖掘和分析数据挖掘和分析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高级应用技术。

通过挖掘和分析档案信息资源中的数据信息,可以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是指用户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获取、利用和再利用的过程,实现信息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2.1 信息检索和访问信息检索和访问是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基本方法。

用户可以通过关键字、属性或者其他检索方式,找到所需的档案信息资源,并对其进行预览或下载。

2.2 知识生成和共享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还可以促进知识的生成和共享。

用户可以通过分析、研究档案信息资源,产生新的知识,通过共享和交流,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

2.3 决策支持档案信息资源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数据和案例,可以为决策提供重要的支持。

通过分析和研究档案信息资源,可以预测趋势、评估效果,为决策提供参考。

3.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虽然带来了很多优势和机会,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口述档案的存在价值及其构建

口述档案的存在价值及其构建

扬州大 学档 案馆 卞

“ 口述档案” 作为一个概 念的提 出, 它来源于档案机构介入 口述 史和 口头传说 资料收集与管理程度加深的结果。口 述 档案 有着 极 其重 要 的存 在价 值 。
天一 阁 藏 品 档案 管理
关键 词
“ 口述 档案 ” 映 的是 大 众 文 化 和 大 众 记 忆 内 容 , 源 头 可 以 反 其
开 展 口述 历 史档 案 工 作 , 救 老 人记 忆 中 的历 史刻 不容 缓 。 抢
个 民族的文化传统乃至历史史实 。 当前 , 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保护
与传 承越 来 越 受 到公 众 的 重视 , 口述 档案 ”作 为一 种 无 形 的 文化 “
遗产, 在抢救 民族文化资源 , 抢救 Nhomakorabea大事件的历史资料 , 传承 人类
场所 的利用接 待人员 、 查阅室 、 资料索取点 、 公告栏 、 检索l 、 I具 网 络、 复制等都需要提前考虑 和配备好 , 同时在具体的公民查 阅过程
中 , 要 做好 软 件 陛质 的服 务工 作 , “ 阅场所 ” 现 “ 府 窗 口” 需 使 查 体 政
过传统的展览陈列形式展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档案馆 的具体执
1 . 口述档案可以填补历史空白 , 正史” 为“ 或典籍史作补充 、 补 足与拾遗 。 人类的活动本应该有丰富的历史记载 , 可是由于我国的 历史记载传统 , 上战争 、 加 自然灾害 、 人为破坏等 因素的影 响, 历史 档案损失严重 , 甚至形成了令人遗憾的历史空白点和断层。 这种遗 憾在 中国历史长河 中频频 出现。 秦始 皇焚书坑儒 , 造成先秦文献的
文 明等 方 面有 着重 要 价值 , 挥 着无 法 比拟 的作 用 。 发

口述档案的存在价值及其构建

口述档案的存在价值及其构建
维普资讯
\ l
≤ ●豳
坛 论
_ 《
二’霉 I

隳 圈

鳃 圈

口述档案的存在 龋 l i



■ 黄项 飞

口述 档 案 反 映 的是 大 众 文 化 和 大 众 记 忆 内 容 , 其 源 头 可 以 追 溯 到 远 古 时 代 的 民 间 传 说 或 口 头 传 说 , 从 一 定 程 度 上 折 射 出 一 个 民 族 的 文 化 传 统 乃 它
埃 , 原 一个 更 为清晰 、 实和 大众化 的历史 。 还 真

这 是 一 种 极 端 偏 激 的 看 法 。笔 者 认 为 , 国 不 但 需要 我 口述 档 案 , 且 应 当尽 快 建 立 起 口述 档 案 工 作 , 而 以还 原 一 个 非 官 方 独 占 的 、 众 化 的 历 史 , 人 类 发 展 的 大 使
记 忆 趋 于 完 整 与 丰 满 。 可 以 说 , 我 国 而 言 , 述 档 对 口

口述 档 案 的 存 在 价 值
案 有 着 极 其 重 要 的存 在 价 值 。 1 弥 补 历 史 。 就 历 史 档 案 的 广 度 而 言 , 国 文 、 我 字 档 案 存 在 着 严 重 的局 限 性 。 人 类 的 活 动 无 比丰 富 , 当相 应地 形 成十 分 丰润 、 实 的历 史记 忆 , 本 厚 但
学 术 机 构 , 别 是 史 学 机 构 的事 , 由 于 其 工 作 的 结 特 但
带 来 的散 失 触 目惊 心 ,形 成 了 令 人 遗 憾 的 空 白点 , 这 种 遗 憾 在 中 国 的 历 史 长 河 中 频 频 出 现 : 始 皇 焚 秦 书 坑 儒 , 成 先 秦 文 献 的 大 量 损 失 : 二 次 鸦 片 战 造 第

我国图书馆建设口述历史数据库之探讨

我国图书馆建设口述历史数据库之探讨
维普资讯
20 年 2月 06
大学图书情报 学刊
J u n l fAc d mi i r r n n o mai n S i n e o r a a e c L b ay a d I f r t c e .4 1 NO 1 2 .
时 期 的诸 子 百 家 中 就 有 不 少 口 述 , 《 经 》 《 语 》 书 收 如 诗 、论 等
录大量 的口述 、 歌谣等。在蒙古族 中流传的《 萨尔王》 格 正是
代 代 相 传 的早 期 口述 史 。 同 样 .荷 马史 诗 》 修 昔 底 德 的 《 《 、 伯
的发展形式 , 开展深 层次 的文 献信息服务 , 馆根据本 馆馆 各
的历 史 、 民族的历史 传给 下一代 . 许多 宝贵 的历史 资料被 使 人们有意或无意地用 口述的方 式流传下来 。
口述 史 料 往 往 保 存 在 当 事 人 、 情 者记 忆 中 或 在 群 众 中 知 口头 流 传 , 其 是 历 史 见 证 人 或 知 情 人 的 亲 知 、 闻 、 历 , 尤 亲 亲 口头 调 查 对 象极 为 广 泛 。 历 史 将 不再 是过 去 的 伟 人 史 、 治 政 史 、 事 史 等 , 切 都 围 绕 着 社 会 重 大 事 件 而展 开 , 通 人 成 军 一 普
第2 4卷 第 1 期
绫 圈 固 喾镌 建设
历史 数 据 房 之探 讨
刘 晓 莉
( 汕头大学 , 10 3 556 )

要: 文章分析 了我 国图书馆 口述历史工作及其数据库建设的现状 , 论述建设 口述历史数据库的重要 性 , 提出我国图书馆开展建设 口述
历 史数据库的措施。 关键词 : 述 历史 ; 口 数据库 ; 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 :20 4 G 5.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6 12 (0 6 0 — 0 6 0 10 - 5 5 2 0 ) 10 0 — 2 -

图书馆史研究中口述档案的运用

图书馆史研究中口述档案的运用

51 图书馆史研究的意义与现状图书馆史就是图书馆的历史。

根据查尔斯H. 布莎(Charles H. Busha)和斯蒂芬P. 哈特(Stephen P. Harter )的定义,图书馆史是对图书馆过去的事件进行有系统的叙述。

图书馆史通常用于记述对任何一个图书馆或图书馆群体有影响的事件,也记述图书馆给图书馆界带来的社会和经验影响。

一些对图书馆、图书馆学或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影响之杰出人物的传记也被认为是图书馆史[1]121-122。

1.1 图书馆史研究的意义图书馆史是图书馆学的重要分支,早在1859年,英国爱德华兹在其出版的《图书馆纪要》一书中,就·学术论坛·图书馆史研究中口述档案的运用 尹培丽(中国现代文学馆 北京 100029)摘 要:图书馆史是图书馆学体系的重要分支,其意义早已得到中外图书馆学家的普遍认同。

在图书馆史的记载和书写过程中,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是极为重要的,除传统意义上的文字资料外,实物资料和口述档案更是颇有价值。

美国图书馆界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广泛采用口述档案记录图书馆史,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中国国家图书馆也已经在全国图书馆界发出倡议,联合各相关单位共同启动了“中国图书馆界重要人物专题”口述资源建设工作,并得到了各地图书馆的积极回应和配合。

运用口述档案构建图书馆史,已蔚然成风,并将长效发展。

关键词:口述档案;口述历史;口述资料;图书馆史 中图分类号:G259.29 文献标识码:AThe Use of Oral Archives in the Study of Library HistoryAbstract Library history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the library science, and its significance has been generallyrecognized by foreign and Chinese scholars. During the process of recording and writing the library history, collection of materials, including not only written texts, but also physical materials and oral archives, is vital. In the 1960s, oral archives began to be used in recording library history by the American library community, which provides us with valuable references. Recently,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has launched an initiative and called on all the libraries in China to build an oral database of Important Figures in Libraries. The initiative has been actively supported. Using oral archives in library history research is becoming a common practice and will embrace better developments in the future.Key words oral archive; oral history; oral material; library history提出了以图书馆史、图书馆藏书、图书馆建筑、分类与目录、公共服务和图书馆内部结构等组成的图书馆学体系[2]。

建立口述档案的路向探索

建立口述档案的路向探索

档苑论坛口述档案研究式一种新兴的史学研究形态,高校校史馆建设与史学研究中尤为注重口述档案资料的收集与处理,用过影像或者语音的形式记载档案内容,不同于传统的纸质档案其生动的记录形式与丰富内容,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形态档案的不足。

建设口述档案,拓展口述档案的征集途径,实现口述档案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可实现档案馆馆藏内容的多元化与结构的完整化,拓展档案服务职能的同时,对推动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影响深远。

以往口述档案通常为录音磁带与录音的逐字记录,对各种文字与声像的采集比较全面。

就口述档案建设目的,不仅在于拓展档案形态与档案馆的服务职能,而是要形成一种新的档案工作理念,基于现代化人们阅读与研究的需要,构建新的档案体系,所以口述档案的建设应该受到重视。

一、口述档案建设现状与反思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的载体逐渐增多,其中纸质载体日益被其他载体取代,特别是电子档案的兴起,给传统档案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逐渐趋向于无纸化,无纸化办公也逐渐成为常态。

也因此,口述档案建立中,除却对口述档案理论研究与采集、鉴定以外,口述档案的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也被提上日程,纵然口述档案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各级档案馆对口述档案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工作还有待运进一步深入,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比较浅薄,但口述档案的珍贵性与建立口述档案的重要性却毋庸置疑。

现代口述档案最早是始于1948年的哥伦比亚大学,发展到上世纪流逝单年,杜鲁门在历史计划中启动了口述档案标准建设,因此在,这一时期口述档案的作用与地位已经逐渐凸显,之后七十年代到上世纪末,口述档案从传统收集精英阶层声音发展到现阶段整体声音与信息收集,从个人记忆记录转变为整体记忆,进而进程社会记忆构建的重要组成。

口述档案建设发展到现在大众传媒时代,进一步发生了转变,不再局限于传统文献史料的正统性与固定性,更加倡导从多元视角研究与分析历史,到如今社会大众各个层次都参与到历史叙述与书写中,不断拓展口述档案的职能范围。

试论图书馆口述历史资源的后期整理

试论图书馆口述历史资源的后期整理

试论图书馆口述历史资源的后期整理【摘要】本文探讨了图书馆口述历史资源的后期整理工作。

首先介绍了口述历史资源的特点,包括真实性和个人性,然后详细阐述了口述历史资源的整理方法。

接着论述了图书馆口述历史资源后期整理的必要性和方法,指出了整理过程中的难点。

结论部分总结了图书馆口述历史资源后期整理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读者能够了解到图书馆口述历史资源后期整理的意义和挑战,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图书馆,口述历史资源,后期整理,历史研究,重要性,方法,必要性,难点,展望,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图书馆口述历史资源的后期整理是历史研究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口述历史资源的整理和编辑,可以有效地保存和传承历史文化,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有力支持。

在现代社会,口述历史资源日益丰富,包括口述历史采访记录、口述历史视频资料等,这些资源对于研究历史事件、社会文化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在收藏和整理口述历史资源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图书馆作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必须加强口述历史资源的后期整理工作,保障这些珍贵资源得到有效管理和利用。

图书馆口述历史资源的后期整理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难,如资源信息碎片化、整理标准缺乏、技术手段不足等问题,需要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对图书馆口述历史资源的后期整理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对于提升历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口述历史资源的特点、整理方法、必要性、方法和难点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图书馆口述历史资源的后期整理提供一些借鉴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口述历史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能够提供具体的生活细节和个人经历,有着无可替代的独特性。

对口述历史资源进行后期整理,可以将这些散乱的资料有条理地整合起来,使其更易于被学者和研究者利用。

图书馆作为文献保管和传播的机构,承担着整理和保存口述历史资源的责任和使命。

高校图书馆口述史资源建设探讨

高校图书馆口述史资源建设探讨

高校图书馆口述史资源建设探讨作者:曹海霞刘靓靓柴荣来源:《河北科技图苑》2021年第02期摘要:口述史资源建设能有效拓展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范围、完善高校学科知识体系建设及促进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发挥。

调研了国内部分“双一流”高校口述史资源建设情况,并以北京协和医学院图书馆院士口述史资源建设实践为例进行了探析。

提出口述史资源建设的举措,包括推进口述史资源建设流程科学化、规范口述史资源采集标准化、提倡各单位联合共建共享以及凝聚一批有情怀的图书馆馆员。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口述史;资源建设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DOI:10.13897/ki.hbkjty.2021.00240 引言文献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工作,也是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

为了不断拓展文献资源建设的范畴以满足师生学习研究的需求,口述史的相关资源成为当前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

早在现代口述史学成为正式学科之前,口述史相关的研究方法已经在相关学科领域及实践建设中广泛使用[1]。

口述史(也称“口述历史”)是以录音访谈的方式搜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2]。

从口述史与图书馆之间的关系来看,一些学者认为“图书馆是现代口述史的发源地和主要发展阵地,这与口述史研究产生之初被普遍看作为一种‘图书档案’实践有很大的关系”[3]。

学者Nelson指出口述历史学家和图书馆员的结合并不是什么新概念,图书馆口述史研究的实践者Martha Jane K. Zachert在1968年曾提出:对于图书馆员而言,建立口述档案将成为获得创造性知识贡献的独特机会[4]。

图书馆员必须在口述历史话语中发挥积极作用,与其他领域的同事进行合作,并且要使图书馆口述史资源能够进行可行的利用性研究,从而适应当前的学术研究需求。

根据笔者文献调研,已有的关于图书馆口述史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文献:Evans和Llwyd认为,图书馆在口述历史的收集、保存、获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5]。

浅议口述档案资源建设价值意义、局限问题与实践策略

浅议口述档案资源建设价值意义、局限问题与实践策略

浅议口述档案资源建设价值意义、局限问题与实践策略作者:孙光辉来源:《兰台内外》2023年第26期摘要:口述档案具有补史之缺,填补历史空白;详史之略,补充历史细节;鲜活生动,有助于充实特色馆藏、完善馆藏结构;形式新颖,有助于拓宽研究视野、丰富编研形式;有利于抢救珍贵历史资料,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等。

但是,口述档案本身存在主观性较强、客观性不足、个体性较强、全局性不足和单独证明事件事实的力度较弱等局限。

要推进口述档案资源建设,建议应重视和加强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创新资源建设模式;明确标准规范,提供法律保障;加强宣传教育,多渠道征集接收;突出地域特色,优化馆藏结构;短期与长期结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几方面。

关键词:口述档案;价值;局限;对策一、概念与内涵1980年,在巴黎召开的第九届国际档案大会上,时任肯尼亚国家档案馆馆长梅耶·卡哥姆贝作的《口述史与档案》报告中首次使用“口述档案”一词。

由国际档案理事会主持编纂,1984出版的《档案术语辞典》中对口述档案的解释是,基于研究利用目的而对个人进行有计划的采访,在此期间所形成的录音或者录音的逐字记录视为口述档案。

1988年,我国编译出版《英汉法荷德意俄西档案术语词典》,对口述档案的解释是,对个人有计划进行的采访,形式通常体现为录音或录音的逐字记录。

1988年8月,在第十一届世界档案大会上,塞内加尔档案工作者萨利乌·姆贝伊正式对“口述档案”这一概念做详细阐述,他认为,口述史的查访结果和口头传说的汇集组成了口述档案,它包括演讲、讲座录音、辩论、圆桌会议录音、广播电视、记录在录音电话机上的通信和指示以及合唱或独唱的录音等。

这个观点受到国际档案界的普遍认同。

在国内档案界,对口述档案的概念还存在多种阐述,至今尚无权威标准的解释。

有的观点对口述档案的来源认识存在分歧,有的表述偏重于口述史的范畴。

但是,口述档案的基本内核都已达成共识,就是口述档案与馆藏档案中现存的文书档案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具有凭证价值,都是合法有效的,都是历史的记忆,口述档案在理论上具有合理性,只是在具体个性上有所差异。

聚焦主题: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现状调研与规划思考

聚焦主题: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现状调研与规划思考

之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可称得上是一 发展成果的数据 36 个,反映在一定时期内某区域在
个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的分类框架。二是该主题类别 经济民生领域的重要成果,比如浙江小康社会建设历
适用于本研究中口述档案资源建设主题分类问题。笔 程、北京中关村发展历程、江苏常家村发展历程,等
者将获取的 181 条数据与上述四大主题类别一一对 等。可见,“地区类”主题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民族性
根据初步调研,发现当前尚未构建出集中、统一 展示口述档案资源建设项目的平台,相关信息分散。 为保证采集数据的代表性与全面性,本文选取以下平 台为主要数据来源 :一是档案信息网站,选取国家档
32 2023 年 第 8 期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术园地
案 局 官 网、中 国 档 案 资 讯 网
(表格内容来自王阮等人《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中心项目聚类分析与主题解构》)
文的研究内容,设定“口述档案”“口述历史档案”为 域,借助口述档案记录地区的发展历史,留存具有区
关键词(检索时间为 2022 年 8 月 6 日),共采集到 289 域特色的社会记忆。数据显示,“地区类”数据共 75
条数据,经人工筛选,最终得到结果 181 条。
响口述档案资源建设过程与结果。基于此,本文以主 题为切入点,对我国口述档案资源建设主题的基本情 况进行调研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从点到面推动口述 档案资源建设的整体发展。
1 数据来源与主题划分
目前口述档案资源建设模式独立分散[8],政府部 门、文化机构、研究机构、团体协会等都纷纷参与其 中。因此,本文将口述档案资源建设主体限定为档案 机构,调研内容是档案机构所组织开展的口述档案资 源采集、整理、保存、开发等一系列活动的信息。

我国图书馆口述档案资源库建设及对档案界的启示r——基于我国图书馆口述档案资源库的调研分析

我国图书馆口述档案资源库建设及对档案界的启示r——基于我国图书馆口述档案资源库的调研分析

我国图书馆口述档案资源库建设及对档案界的启示r——基于我国图书馆口述档案资源库的调研分析
首小琴
【期刊名称】《档案管理》
【年(卷),期】2017(000)006
【摘要】通过网络、文献、邮件等方式,对我国图书馆界数十家口述档案资源库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我国图书馆口述档案资源库建设经历近十年的发展历程,在资源库的资源建设与用户服务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在资源库的采集模式、检索功能、资源共享、著作权保护方面体现了一定的特点.这启发我国档案界,若要做好口述档案资源库建设工作,需提高对口述档案资源库建设的重视度,选择合适的资源采集模式,提供多功能的检索途径,提升资源共享程度和加强著作权保护等.【总页数】4页(P70-73)
【作者】首小琴
【作者单位】惠州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我国口述档案研究发展概略:1997-2016 [J], 黄芮雯
2.伊利诺伊州数字档案对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启示 [J], 蔡文彬
3.基于文献计量法的我国口述档案研究热点分析 [J], 蔡丽娟;向禹
4.基于文献计量法的我国口述档案研究热点分析 [J], 蔡丽娟;向禹
5.我国高校图书馆年度大数据报告调查与分析——基于3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调研 [J], 徐春;张静;卞祖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图书馆口述档案资源库建设及对档案界的启示作者:首小琴来源:《档案管理》2017年第06期摘要:通过网络、文献、邮件等方式,对我国图书馆界数十家口述档案资源库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结果发现,我国图书馆口述档案资源库建设经历近十年的发展历程,在资源库的资源建设与用户服务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在资源库的采集模式、检索功能、资源共享、著作权保护方面体现了一定的特点。

这启发我国档案界,若要做好口述档案资源库建设工作,需提高对口述档案资源库建设的重视度,选择合适的资源采集模式,提供多功能的检索途径,提升资源共享程度和加强著作权保护等。

关键词:图书馆;口述档案;口述档案资源库;档案界;调研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口述档案就进入了我国档案界的视域。

当前,在理论研究层面,口述档案研究范畴已涵盖口述档案的定义、价值、特点、资源建设以及与社会记忆的建构关系等领域,并初步形成了以赵局建、黄项飞、潘玉民、王玉龙等为代表的核心作者群;从政策和实践层面来看,2013年时任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视察福建省档案馆时提出要加大档案资源建设,注重加强口述档案的抢救工作。

2014年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杨继波在广西少数民族口述历史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了做好口述历史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1]近年来,我国档案界各领域的口述档案实践工作呈现出如火如荼的态势。

遗憾的是,口述档案资源库作为一种资源管理、利用与共享的载体与平台,在口述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却始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现有研究显示,目前我国档案界尚未有可供用户利用的口述档案资源库。

而作为相近领域的图书馆界,在口述档案资源库建设方面却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此,笔者尝试通过网络、文献、邮件等方式对我国图书馆口述档案资源库建设进行调研,了解其现状,总结其经验与特点,希望能为我国档案界的口述档案资源库建设提供借鉴。

1 我国图书馆口述档案资源库建设的现状随着口述档案研究和口述档案工作的兴起,以及口述档案资源库作用的逐渐显现,我国一些图书馆先后开展了与口述档案资源库建设相关的实践工作。

200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为周本初等知名学者做了口述访谈,以视频的方式记录了他们参与“保钓”的个人经历,并以此形成的口述档案资源为基础构建了资源库[2];同年,汕头大学图书馆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口述历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和CALIS“十五”专题特色库项目,开始潮汕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工作[3];自2009年起,湖南图书馆分季分主题地制定了口述历史的专题性挖掘计划,包括“寻找城市记忆”“寻找湖南地下党人”“寻找湖南抗战老兵”“寻找湖南民间达人”等,为湖南红色记忆多媒体资源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4];2012年,国家图书馆正式启动“中国记忆”项目,以采集口述档案和影像文献的方式,建立口述档案资源库体系;2015年,中山图书馆亦开始征集抗战老兵的口述回忆资料,并尝试相关口述档案资源库建设的研究。

[5]当前,我国图书馆口述档案资源库建设已历经近十年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下面,笔者将结合相关调研情况从资源库数量、资源内容、资源类型和用户服务等几个方面分析我国图书馆口述档案资源库建设的现状。

1.1资源库数量。

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开展口述档案资源库建设的图书馆有十几家,除了尚未向用户开放的和暂时无法访问的,纳入本次考察范围的图书馆有10家,其资源库名称各异,大多以“多媒体资源库”“口述资源库”“口述历史数据库”“文化记忆资源库”“专题资源库”为名,不过其本质上都具有一定的口述档案资源库性质。

在统计的10个图书馆口述档案资源库中,其中1个国家级,5个省、市级,1个区(县)级,3个高校。

1.2资源库的资源内容。

从口述档案资源库内容来看,涉及的主题分布较为集中,主要有以下几类:地域特色风俗文化、抗日战争和红色革命、重大历史事件等。

地域特色风俗文化主题有5家:顺德市图书馆、杭州市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吉首大学图书馆、汕头大学图书馆,占了50%;抗日战争和红色革命记忆主题有4家:国家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厦门市图书馆,占40%;重大历史事件主题有1家,即清华大学图书馆开展的一九七零年“保钓”口述项目。

可见,我国图书馆口述档案资源库的内容主题集中分布在地域特色风俗文化、抗日战争和红色革命方面,这与我国图书馆顶层设计层面开展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有一定关系,但该特征也暴露了资源库内容主题单一的问题。

1.3资源库的资源类型。

从资源库的资源类型来看,口述档案资源库中资源不仅有口述视频、音频,还有图片、文字抄本、传统档案和书籍目录等,这些多种形式的资源相互配合构成一个丰富的口述档案资源库。

以国家图书馆的“中国记忆”项目[6]为例,该口述专题资源库不仅收集到了70余小时、数十万字的口述档案音视频,还囊括了数量众多的珍贵手稿、日记、大量照片和非正式出版物。

又如,武陵山区民族口述数据库[7],该库的资源除了大量的口述档案视频、音频外,还有转录的口述文字抄本,以及相应配套的图片、实物、图书目录等,类型相当丰富。

1.4 资源库的用户服务。

从资源库的用户服务方式来看,当前我国图书馆口述档案资源库的服务方式主要是为用户提供检索、浏览、下载等资源获取功能,同时个别资源库还提供了资源推送、共享等功能。

如“中国记忆”口述资源库,该库不仅提供了检索、浏览和下载功能,同时还通过人人网、QQ空间、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体进行推送共享,此外还开通了官方微博,实时分享相关信息。

从用户的类型来看,口述档案资源库的用户类型多样,既有历史研究学者,也有普通用户,既有耄耋老人,又有青年学生。

从资源库的用户服务效果来看,大部分资源库的访问量还不是很高,一般在10万人次以下,多媒体的关注度和粉丝量一般在1000人左右。

2我国图书馆口述档案资源库建设的特点2.1 资源采集模式具有多元化。

当前我国图书馆口述档案资源库的资源采集模式主要有“自建”模式和“混合”模式。

所谓“自建”模式,主要是指图书馆依靠自身力量,通过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等承担采集口述档案资源的工作,并据此建设口述档案资源库。

如吉林省图书馆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库项目试点专题[8]——东北抗日联军专题资源建设,该馆依靠自身力量对抗联老战士和抗联子女进行了抢救性的口述史访问,获得了第一手口述档案资料。

又如顺德市图书馆,自2010年开展口述历史项目以来,已通过自身访谈制作完成了93辑口述历史视频,建设了顺德口述档案资源库[9]。

“混合模式”是指图书馆既自主采集口述档案资源,同时又通过与其他单位、社会媒体等合作进行采集、征集、购买口述档案资源的模式。

如湖南省图书馆的口述项目,不仅自己开展口述访谈采集资源,同时又从外部渠道(如报刊、书籍)摘录了大量的口述资料[10];又如,杭州市图书馆的“水墨杭州”民间记忆项目,最开始是馆员亲自去采访拍摄,后来与相关电视台、机构等合作,直接购买口述资源或纪录片[11]。

据统计,在调研的10个口述历史项目中,其中6个口述档案资源库的建设是“自建”模式,4个是“混合”模式(1个自建与征集混合,2个自建与购买混合,1个自建、征集、购买三者混合)。

这说明在当前我国口述文献资源库建设的初期,由于各图书馆条件的差异,资源采集尚无统一的模式,采集模式具有多元化。

2.2 检索途径具有多样性。

当前我国图书馆大多数口述档案资源库的检索不仅有基本检索,还有高级检索。

基本检索主要是按照“题名”“时间”“访谈者”等主要字段构成的简单的检索功能,每次只能输入一个字段进行检索,检索简单,操作容易,但不能满足较为复杂的检索需求。

以顺德口述历史资源库[12]为例,该库的检索功能仅仅提供了“口述视频名称”“发布时间”两种字段的检索,而且每次仅能用一种字段进行简单检索;高级检索可同时进行多种字段检索,提供多种不同的检索途径和检索点,实现各项数据间的“与”“或”“非”的逻辑组配检索、多次循环检索等,能够满足较为复杂的检索需求,但需要对资源元数据进行深度描述和著录标引,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

以福建文化记忆资源库[13]为例,该库不仅提供了基本检索,还提供了多功能的高级检索,高级检索不仅提供了多字段同步检索,还可以将检索结果按照“日期”“相关度”的方式进行排序和按照主题范围进行筛选,检索功能较为丰富和智能。

多样化的检索方式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检索需求,是口述档案资源库建设“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2.3 资源库共享度逐渐提高。

2012年前,很多图书馆口述档案资源库仅提供了浏览访问、下载功能,尚未有图书馆提供资源共享方式。

2012年,国家图书馆的“中国记忆”项目不仅开通了官方微博,还通过各种社交媒体进行推送共享,开启了图书馆口述档案资源库共享的新途径。

2013年,湖南红色记忆多媒体资源库采取边建设边服务的方式,先后通过本馆局域网和互联网向社会进行开放,并通过微信等新媒体向读者推送。

当前,随着新技术新媒体的不断应用,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通过微信、微博、博客等推送口述档案资源库的相关信息和链接,促进了口述档案信息资源的传播和共享。

2.4 著作权保护意识有待增强。

为了保护著作权,很多国外图书馆从政策和技术两个维度对口述档案著作权进行保护。

如美国国会图书馆对网络环境下的口述档案资源库利用做出了详细规定:“口述历史档案的所有参与者(包括采访者与受访者)对资料拥有版权,用户在用于出版和传播之前需要获取他们的许可。

”[14]同时,为了避免敏感内容被公开,该馆还通过技术手段对口述档案进行处理,既保护了敏感的内容,又确保了用户可以利用公开的部分。

相比之下,笔者在调查的我国图书馆所有口述档案资源库中,尚未看到关于著作权保护的说明和措施。

同时,笔者通过邮件、电话对一些图书馆进行了调研,这些图书馆关于口述档案资源库的著作权保护尚未采取相关措施。

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我国图书馆口述档案资源库建设中的著作权保护意识还有待加强。

3 我国图书馆口述档案资源库建设对档案界的启示3.1提高口述档案资源库建设的重视度。

从本次调查数据来看,我国开展口述档案资源库建设的图书馆已有十几家,当前能够基本提供利用的有10家。

一些图书馆为了开展口述档案资源库建设工作而建立了相关组织机构,如湖南图书馆2008年成立湖南红色记忆多媒体资源库项目组,清华图书馆2011年正式成立“保钓资料收藏研究中心”,国家图书馆2012年成立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等等。

可见,图书馆对口述档案资源库建设工作相当重视。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档案界对这一工作的重要意义还没有足够的认识。

因此,我国档案界应充分认识到建设口述档案资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重视口述档案资源库的建设,加强组织机构、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口述档案资源库;同时,行业学会等有关部门和学者也要加强口述档案资源库研究,制定口述档案资源库建设的标准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