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化学分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草剂化学分类

1.苯氧羧酸类(2,4-d类)杀草原理

被植物的根、茎和叶吸收

通过木质部或韧皮部在植物体内上下传导在分生组织积累

它具有植物生长素的功能。主要特征

1)低用量时具有激素作用,能够刺激植物生长,高用量时具有选择性除草作用。2)茎叶处理时主要应用于禾本科作物田,土壤处理主要为大粒种子的作物田进行封闭处理,但盐类化合物不能应用。3)主要防除阔叶杂草。

4)在禾本科作物的3叶期之后和6叶期之前施用,否则药物危害严重。5)酯类化合物活性高,但漂移严重。应注意漂流危害问题。6)都是导电除草剂。

7)不能与芳氧(基)苯氧基丙酸类混用,会明显降低芳氧(基)苯氧基丙酸类除草剂的除草效果。

2.苯甲酸(麦草畏)的主要特征:与苯氧基羧酸相同

3.芳氧(基)苯氧基丙酸类(禾草灵,精喹禾灵)杀草原理

其中大部分被植物叶片吸收,并传递到群落中根和芽的分生组织中。个别品种,如草精,不仅能被叶子吸收,还能被根吸收,并在植物中进行有限的传导。它作用于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抑制脂肪酸的合成。作用于分生组织。主要特征

1)只能做茎叶处理,土壤处理基本无效。

2)它用于控制阔叶作物田的禾本科杂草,但对阔叶杂草基本无效。

3)不能与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混用,与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混用其自身除草效果明显降低。

4)都是导电除草剂。4.环己酮除草原理

被植物叶片吸收,在韧皮部传导。作用于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从而抑制脂肪酸的合成。主要特性

① 用于防治阔叶作物田的禾本科杂草(近年来已合成新化合物,可防治禾本科作物田的禾本科杂草);② 茎叶处理。

5.酰胺类(甲草胺,乙草胺,丙草胺,敌稗杀草原理

氯乙酰胺除草剂可抑制脂肪酸、脂质、蛋白质、类异戊二烯(包括赤霉素)和类黄酮

的生物合成;

敌稗抑制光合系统ⅱ的电子传递和花青素、rna、蛋白质的合成;主要特性

主要防治禾本科杂草,对部分阔叶杂草有一定的防除作用。2)只有敌方稗草是接触

性除草剂,其他都是传导性除草剂。3)其他除草剂是茎叶除草剂。6.磺酰脲类(绿磺隆、甲磺隆和苯磺隆)的除草原理

被植物的根、叶吸收;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传导;

抑制乙酰乳酸合酶(ALS),从而抑制支链氨基酸缬氨酸、异亮氨酸和亮氨酸的生物

合成。主要特征

1)活性高,被称为超高活性除草剂;2)大多数品种防除阔叶杂草;

3)使用灵活,大部分可以用茎叶和土壤处理;

4)个别品种持效期长(绿磺隆、甲磺隆、氯嘧磺隆、胺苯磺隆)为长残留性除草剂,易造成残留药害。

7.咪唑啉酮(imazethapyr,甲氧基Imazepyr)的除草原理

被植物的根、叶吸收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传导

抑制乙酰乳酸合酶(ALS),从而抑制支链氨基酸缬氨酸、异亮氨酸和亮氨酸的生物

合成。主要特征

(1)超高活性;

(2)主要防治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3)施用方法灵活,有土壤处理和茎叶处理;

(4)为长残留性除草剂,后茬敏感作物多,如水稻、甜菜、油菜、棉花、马铃薯、

高梁等

8.嘧啶水杨酸(双嘧达莫、偶氮硫醚)的除草原理

茎叶吸收为主,一些品种也可以通过根系吸收,能够在植物体内传导。乙酰乳酸合成

酶(als)抑制剂。主要特性

1)高活性、低剂量,可与磺酰脲类除草剂竞争;

2)杀草谱广,主要防除阔叶杂草,有的品种也兼治稗草,尤其是稻田稗草;3)在土

壤中的残效期短,对后茬作物比较安全;9.磺酰胺类杀草原理

被植物的根和叶吸收;木质部和韧皮部传导;

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从而抑制支链氨基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的生

物合成。主要特性

长残留除草剂;防治阔叶杂草;

土壤处理或茎叶处理

10.三氮苯(西咪嗪、消草净、扑草净)的除草原理

光合作用抑制剂,作用靶标酶是光合系统ⅱ中电子链中的qb,抑制电子从qa到qb的传递,从而阻碍co2的固定和atp、nadh2的产生。主要特性

它们是光合作用抑制剂,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和除草活性;主要防治阔叶杂草,对禾

本科杂草有抑制作用;可用于土壤处理,有些品种同时具有茎叶处理活性。11.三唑酮

(恶嗪、司他嗪)的除草原理

根吸收为主,茎叶也能吸收,在植物体内通过木质部传导,抑制光合作用。主要特性

它们是光合作用抑制剂,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和除草活性;主要防治阔叶杂草,对禾

本科杂草有抑制作用;可用于土壤处理,有些品种同时具有茎叶处理活性。12.氨基甲酸

酯除草原理

主要被正在萌发的幼根、幼芽吸收,有的可以被茎叶吸收。作用机理不太清楚,主要

是抑制分生组织中的细胞分裂。主要特性

1)剧烈波动(强于2,4-D)。旱地必须进行混合土壤处理,水田必须进行有毒土壤

处理。2)杀草谱窄,主要用于控制禾本科杂草。13.硫代氨基甲酸酯的除草原理

主要被正在萌发的幼芽吸收,根部吸收少。作用机理不太清楚,可抑制脂肪酸、脂类、蛋白质、类异戊二烯、类黄酮的生物合成。主要特性同上

14.N-苯基肽亚胺

被植物幼芽和叶片吸收,叶片吸收时不向下传导。作用靶标是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

叶绿素合成。

主要特点:接触杀灭;超高效。15.F二唑16二苯醚除草原理

作用靶标是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叶绿素合成,

破坏敏感植物的细胞膜。主要特征

1)均为触杀性除草剂。

2)茎叶处理是主要的处理方法,大多数品种也可以用土壤处理。然而,氟磺胺草醚在土壤处理中的残留期很长,

后茬多种蔬菜不能种植。

3)主要用于控制阔叶杂草。

4)多数品种在黑暗条件下无除草活性。

5)施用二苯醚类除草剂后,各种作物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接触性农药损害症状,可在5-10天内恢复,不影响产量,但会延迟3-4天成熟。17.二硝基苯胺(氟乐灵、去甲酰胺)的除草原理

正在萌发的幼芽吸收为主,其次为根部吸收。结合到微管蛋白上,抑制小管生长端的微管聚合,从而导致微管的丧失,抑制细胞分裂主要特性

它广泛应用于70多个农作物领域;

以防除禾本科杂草为主,同时对很多小粒种子的阔叶杂草具很好防效;光解性、挥发性强,土壤处理时一定要进行混土处理。18.三酮类(磺草酮)杀草原理

抑制对羟基苯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活性、植物分生组织黄化和白化,导致植物死亡。

19.有机磷类(草甘膦)

杀菌剂、导电剂、茎叶处理剂。

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epsp)抑制剂。20.取代脲类(绿麦隆,利谷隆,杀草隆)杀草原理

它很容易被植物的根吸收,很少被茎和叶吸收。通过蒸腾作用,它从根传到叶,并在叶中积累。抑制光合系统II的电子转移,从而抑制光合作用。主要特征

主要作苗前土壤处理剂;

对阔叶杂草的活性高于对禾本科杂草的活性;导电除草剂;

除草效果与土壤墒情关系极大,在土壤干燥时施用,除草效果不好。在沙质土壤田慎用,以免发生药害。

21.其他主要除草剂品种

苯达松(bendazone)――排草丹、灭草丹、灭草松二氯喹啉酸(quinclorac)――快杀稗(facet)、杀稗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