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城比较-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城市比较

城市(city)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 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在东西方文明的进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作文明的共有的标志, 处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东西方城市则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 由此也决定了整个东西方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本文试图从城市的概念入手, 通过对东西方城市的起源及其特点的比较分析, 从一个侧面去揭示东西城市文明发展的不同途径。

一、城市的概念和起源中国是城市产生最早的国家之一。在我国古代文献中, “城”和“市”是两个概念。“城”是指有防御性围墙的地方, 能扼守交通要冲的军事据点和军事要塞, “市”则是商品交换之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城”里的人口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为满足“城”里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市”作为日常的贸易场所才在城内或城郊出现。

在中国, “城”的政治涵义往往覆盖了“市”的经济涵义, 因为城市的建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城市的建立主要基于统治者的政治、军事目的。

中世纪西欧城市则是在经历了五六个世纪的断裂期后重新出现的。从11世纪开始, 兴起的城市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古典城市的复兴, 另一类是新兴的城市。其中以后者占据主要地位。

关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具体起源,史学界众说纷纭, 从这些不同的观点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西方城市的起源是多元化的。由于生产的发展, 从

事工商业的人们聚居在一起,中世纪城市便因此自下而上的广泛兴起。在西欧大部分地区, 一个地方能否成长为城市,关键要看该地发展工商业的条件和工商业者的选择意愿。

二、中西城市特点的比较东西方城市含义及其起源背景的不同也就

决定了两者不同的特点:

1、从城市的结构功能上说, 中国城市的兴废和布局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政治意图, 西方城市的布局和功能主要取决于经济因素的制约, 从而形成了东西方城市迥然不同的建筑风格。

由于中国自秦汉以来便形成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作为政治需要

的产物,城市的兴与废、盛或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统

治者的意志。政治和军事功能是统治者建设城市的首要因素。

而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其发端以商业复兴为标志, 推进城市商业文明

的主要因素是城市手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西方城市建筑也更具开

放性, 以更好地作为工商业活动的场所。而且由于中世纪的宗教信仰盛

行, 位于西方城市中心的不是象征政治权利的行政机构, 而是教堂。中西

城市这种不同明显地体现了东西方社会不同的人文环境。

2、从城市人口的构成上说, 中国的城市人口结构复杂, 处于政治高压下的私营工商业者难以形成新的阶级力量。而西方城市很早就形成了强大的市民阶层, 城市在封建社会中作为一个共同体而顽强存在。

中国封建城市作为各级政治中心(以及衍生的经济中心、社会中

心), 吸引了众多人口来此聚居,但城市不具备像西欧一样的“市民共同

体”的内涵,基本没有共同的利益, 城市一般也不以共同体的身份与外界

交往。

就社会地位来说, 中国城市居民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截然划分。以官府为化身, 城市的管理者是国家的各级官府和官吏。因此在中国封建城市里, 不存在西欧中世纪城市那样的市民自治制度和机构。作为最有生命力的商人阶层, 由于政府力量的压制也没有能够成为市民的领导力量。

西欧中世纪城市则是一个特殊的社会概念。西方城市是“在封建统治体系之外的一种独立的和自治的新体系, 其居民都是具有‘市民权'的、基本上摆脱了封建依附关系的特殊市民”。作为一个社会共同体, 西欧城市是在市民们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形成的。城市是中世纪西欧的一种基层社会单位, 它代表本城及市民的利益, 作为高度独立的政治主体,其上很少有能驾驭它们的政治权力。

3、从经济组织上说,中国城市自发的经济组织形成较晚, 难以摆脱封建势力的束缚。西欧中世纪的行会作为城市的基层组织不但具有经济和社会功能, 而且起着十分重要的政治作用。

唐代以前, 中国城市中几乎没有市民自发的经济组织。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多, 城市作为经济和社会中心的职能日益突出市民在城市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活跃,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行会的出现。但与西欧不同的是, 中国城市行会没有政治上的自治权, 更没有成为城市中的基层行政单位。在中国这样一个封建政治极度成熟的社会里, 它并不是作为市民行业共同体的代表而出现,更不可能像意大利城市国家的行会一样, 孕育出近代政治机制。

西方的情形与此相反, 手工业者是和作坊连在一起的独立劳动者。

这些弱小的“个别得到解放”的城市手工业者, 被迫组织“为了工商政策的经济利益而实行管理的一个集团”。行会就是这样一种基于同业匠师“对保护财产, 增加各成员的生产资料和防卫手段而产生的”组织。作为城市的基层组织, 行会不但具有经济和社会功能, 而且起着十分重要的政治作用。

最后,从城乡关系上说, 中国的城市在政治上统治着农村,在经济上剥削着农村, 城市工业本身又不能容纳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村人口, 从而造成中国社会耕织长时间的紧密结合。而西欧的城乡关系建立在商品货币交换的基础之上, 城乡间形成了互补的经济关系。

在中国长时期的农本社会中,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 而农村主要是经济单位。由于政治权力驻足于城市, 所以在政治上城乡之间必然形成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尽管中国封建城市的历史远远超过西欧, 但纵观整个古代史城乡关系并没有发生过质的变化原因之一恐怕也就在于城乡之间的资源配置并不是依赖于市场而是超经济强制。

在西欧,从城市兴起之日起, 市场就已在城乡之间的经济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并逐渐成为主要的媒介。市场的发展使金钱与商品成了西欧市民乡民相互交往的主要媒介, 也使城市获得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农牧产品和商品市场。

综上所述, 中国封建城市无论其起源和发展, 还是其建设和管理,都和统治者的意志相关, 它们成为封建政治体系中的主要堡垒,进而导致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而西欧的城市, 以商业作为发展的支点, 形成了强大的市民阶层和有序的经济组织―― 行会,并且城乡间建立的商品交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