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透镜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之透镜及其应用人教版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透镜及其应用的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透镜及其应用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透镜成像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学生能够理解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社会责任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信心,克服困难,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内容逻辑关系
①透镜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重点知识点:凸透镜、凹透镜、透镜的焦距
-板书设计: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
-透镜的焦距:焦点到透镜的距离
②透镜的成像规律
-重点知识点:物距、像距、焦距之间的关系;成像特点:放大、缩小、正立、倒立
-学生能够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透镜的成像规律。
-学生能够运用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光学仪器等。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增强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透镜成像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透镜成像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案例研究法:教师将提供一些与透镜相关的实际案例,学生将通过分析案例来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特点;(2)了解透镜的光学性质,包括焦距、焦点、焦平面等概念;(3)掌握透镜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定律;(4)掌握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巩固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认识;(2)学会使用透镜公式计算光路;(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使其认识透镜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其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特点;2. 透镜的光学性质,包括焦距、焦点、焦平面等概念;3. 透镜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定律;4. 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特点;透镜的光学性质;透镜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定律;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
2. 教学难点:透镜公式计算光路;透镜在复杂环境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2. 利用实验、图片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 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特点;2. 讲解与讨论:讲解透镜的光学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焦距、焦点、焦平面等概念;3. 案例分析:分析透镜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定律,引导学生理解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4. 小组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透镜应用实验,如放大镜、望远镜等;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凸透镜和凹透镜定义及特点的掌握情况;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焦距、焦点、焦平面等概念的理解程度;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小组设计透镜应用实验的创意和实施情况;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透镜光学性质和应用原理的理解。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透镜的概念、分类和光学性质;(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3)了解透镜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2)运用讨论、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概念和分类(1)透镜的定义: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学元件,能够使光线透过并发生折射;(2)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
2. 透镜的光学性质(1)焦距: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2)折射率:光线在透镜中传播速度与在空气中的速度之比;(3)透镜公式:1/f = 1/v 1/u。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2)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透镜?它们有什么作用?2. 教学内容讲解:(1)讲解透镜的分类和光学性质;(2)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3)分析透镜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3. 课堂互动:(1)提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有什么不同?(2)讨论:透镜公式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四、课后作业1. 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光学性质;2. 思考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及其作用;3. 练习运用透镜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访谈或小测验,了解学生对透镜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凸透镜和凹透镜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案例。
2.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问题解决: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如何利用透镜矫正视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七、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分析透镜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相机、望远镜、显微镜等。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 课教学设计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一【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巩固和加深(2)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能解决典型的中考试题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3)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应用,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3)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掌握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②会用实验的方法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这些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③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难点:①学会作光路图;②会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具准备】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案。
【前置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课前2min下发)。
用多媒体投出思维导图,让学生认识本章的知识体系。
(提示学生2min内翻书和查阅笔记温故对应的知识点)四【复习过程】(一)透镜知识归纳与梳理1.凸透镜与凹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称为凸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称为凹透镜。
2.基本概念:(1)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光心:透镜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这个点叫光心。
(3)焦点:①凸透镜焦点: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叫凸透镜的焦点(实焦点)。
②凹透镜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叫凹透镜的焦点(虚焦点)。
(4)焦距:到透镜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因此凸透镜又称为透镜;(2)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因此凹透镜又称为透镜。
初中物理_复习透镜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复习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3、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4、了解眼睛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
5、会画简单的光路图二、教学过程三、板书设计透镜及其应用正立缩小的虚像 放大镜凸透镜成像规律:倒立放大的实像 投影仪 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近视眼(凹透镜) 眼睛和眼镜远视眼(凸透镜)学情分析:作为学习主体,知识储备方面,对于初三已经学过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眼睛的矫正这些知识点遗忘很多;思维能力方面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仍处于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的阶段,感性认识仍占主要地位。
对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通过更进一步探究,学生更容易理解光源选用F和蜡烛的区别,更容易接受用手遮住透镜的一部分成像会有什么变化和近视眼镜的作用。
让学生由简到繁提出问题并解答,引导学生找出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所在。
为此,本节课的设计注意适应学生好奇好强的心理特点,以感性认识为依托,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通过动手实验,找出一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以典型习题为中心的复习课,本节课的设计为了适应学生好奇好强的心理特点,以感性认识为依托,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在初三刚接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也只是简单的探究了物像的规律和变化,对再引申一步的问题,比如把眼镜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像的变化,以及如何移动光屏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还有困难,为了解决类似的问题,我特地设计了这节以典型习题为中心的复习课。
本节课主要是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把凸透镜的成像特点熟练的运用到习题中,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练习与讨论。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了解透镜的光学性质,如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3)掌握透镜的应用,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教材和课堂讲解,梳理透镜的相关知识点;(2)利用实验和实例,巩固透镜的光学性质和应用;(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等;2. 透镜的光学性质: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光学性质和应用;2. 教学难点:透镜的光学性质计算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复习教材和课堂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梳理透镜的相关知识点;2. 利用实验和实例,巩固透镜的光学性质和应用;3. 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
五、教学过程1. 第一环节: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0分钟)(1)引导学生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如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等;(2)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各种透镜的特点和应用。
2. 第二环节:复习透镜的光学性质(15分钟)(1)讲解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概念;(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理解透镜的光学性质;(3)进行光学性质的计算练习。
3. 第三环节:复习透镜的应用(15分钟)(1)介绍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透镜应用实例;(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了解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和作用。
4. 第四环节:课堂讨论和问答(10分钟)(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讨论;(2)教师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巩固知识点。
5.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5分钟)(2)提醒学生注意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育同学通过观看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看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力量.2.通过试验培育同学讨论、探究新问题的力量.三、情感看法价值观:1.通过讨论透镜的作用及特别光线的作图,对同学进行颜色美和线条美的教育.2.通过老师、同学的双边教学活动,培育同学学习物理的爱好,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奇怪,初步领会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教学重点通过观看和试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教学难点指导同学对试验进行认真观看、分析,最终通过概括得出结论教学器材透镜一组、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亮、外表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激光演示器、手电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原来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秀丽的自然风光留为永久的记忆;上课时,老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打在幕布上,便利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看,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睛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今日,我们就来讨论透镜,同学们想了解有关透镜的哪些问题?看来同学们对透镜很有爱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要想得出答案,我们就要通过探究和试验来获得.二、进行新课教学(一)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板书)凸透镜和凹透镜生活中常用到,我们桌子上放着关心人们矫正视力,爱护眼睛的近视眼镜的镜片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看看它们是什么透镜?远视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同学们推断的很对,看投影,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再看(课本板图5.12所示),这是讨论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心.组成透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别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看有什么改变?如今,让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记录下来,换另一个凸透镜,重做上面的试验.再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试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这说明白什么?演示:92页试验,用激光演示器将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和凹透镜,观看到经过凸透镜的光互相靠拢,经过凹透镜的光互相远离.结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板书) (二)、焦点和焦距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互相平行的,叫做平行光,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字母表示.(课本图3.14所示)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实焦点,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三、课堂练习1.怎样可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方法(1):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让光通过凸透镜照到白纸上,移动凸透镜使光斑很小很亮,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方法(2):在光具座上,让光源的光正照到凸透镜,移动光源和光屏,找出光屏上有很小很亮的点,用刻度尺测出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2.93页1、2、3、4四、学问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我们熟悉了凸透镜和凹透镜,而且知道了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2.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3.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但是,凹透镜却能使平行光发散.五、布置作业练习册. 备注:板书设计:5.1 透镜一、凸透镜和凹透镜三、作图:三条光线1、凸透镜(1)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了解透镜的光学性质,如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3)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4)了解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和讨论,巩固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3)通过实验操作,验证透镜的光学性质和成像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透镜的定义和特点;(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3)透镜的分类及应用。
2. 透镜的光学性质(1)焦距的概念和计算;(2)焦点和焦平面的概念;(3)放大倍数的概念和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回顾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引导学生回顾透镜的光学性质。
2. 知识讲解(1)讲解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2)讲解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3. 实例分析(1)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实例;(2)让学生举例说明透镜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1. 填空题:(1)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_____的透明物体。
(2)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凹透镜的焦距是_____。
(3)放大倍数是指物体在透镜中的像与物体实际大小之比,放大倍数为_____的透镜称为放大镜。
2. 选择题:(1)下列哪个选项描述的是凸透镜的特点?A. 中间薄,边缘厚B. 中间厚,边缘薄C. 中间厚,边缘薄且弯曲向外D. 中间薄,边缘厚且弯曲向外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复习了透镜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光学性质,重点掌握了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通过实例分析,加深了对透镜应用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应用透镜的原理。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分享。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让学生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透镜的定义、分类和符号表示。
2. 透镜的性质:焦距、曲率、折射率等。
3. 凸透镜成像规律:放大、缩小、等大实像和虚像。
4. 凹透镜成像规律:缩小、放大、等大实像和虚像。
5. 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眼镜、照相机、投影仪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成像规律。
2. 难点: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透镜的性质和应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透镜成像规律和实际应用。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讲解透镜成像规律: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应用,如眼镜、照相机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疗、科研等。
6.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透镜应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透镜基本概念和性质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评价学生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认知水平。
七、教学反馈: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透镜知识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分析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透镜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光学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透镜产业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参观光学实验室或相关企业,实地了解透镜的制作和应用。
3. 开展光学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2024年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2024年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5章《透镜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透镜的基础知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的应用,如照相机、放大镜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尺子、照相机模型。
学具:每组一个凸透镜、一个凹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照相机模型,引导学生回顾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3. 实践探究(1)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记录物距、像距、成像大小等信息。
(2)凹透镜成像规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通过凹透镜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记录物距、像距、成像大小等信息。
4. 例题讲解讲解透镜成像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透镜成像知识。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基本概念2.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大小与物距的关系3. 凹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大小与物距的关系4. 透镜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1)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若蜡烛远离透镜,光屏上的像会()。
答案:靠近透镜。
(2)蜡烛通过凹透镜在光屏上成像,若蜡烛远离透镜,光屏上的像会()。
答案:远离透镜。
2. 家庭作业:利用身边的透镜,观察其成像特点,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反馈等方面进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精品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透镜及其应用》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的焦距和光学性质,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理解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透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教学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光屏、蜡烛、火柴、近视眼镜、远视眼镜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凸透镜、凹透镜、光屏、蜡烛、火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透镜,如眼镜、放大镜、照相机等,引出透镜的学习。
2. 知识讲解:(1)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凹透镜的特点。
(2)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3)透镜的焦距和光学性质。
(4)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 例题讲解:讲解透镜成像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透镜成像的实践操作,观察成像特点,并解释原理。
5. 小组讨论:针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基本概念2. 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3. 透镜的焦距和光学性质4. 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3)简述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掌握程度,以及实践操作中的问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如显微镜、望远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透镜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透镜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性。
2. 掌握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透镜的定义、分类和符号表示。
2. 透镜的特性:焦距、曲率、折射率等。
3.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会聚、发散、折射等。
4. 透镜的应用: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5. 复习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回顾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透镜的不同应用场景。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以及透镜的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透镜在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等领域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场景。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透镜在科技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性。
2. 思考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疗、能源等。
3.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和顺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透镜基本概念和特性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透镜应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章节,供学生复习和参考。
2. 投影仪:用于展示案例分析和实例图片。
3. 放大镜、显微镜等:用于展示透镜的实际应用。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为其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复习学生对透镜及其应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强化学生对透镜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透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白板。
2. 教科书和练习册。
3. 透镜模型或实物透镜。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幻灯片或白板展示一张透镜的图片,并询问学生对透镜的了解。
2. 引导学生回顾透镜的定义和分类,并提醒他们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概述:1. 回顾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特点和符号表示。
2. 复习透镜的主焦距、副焦距和焦点的概念。
3. 提醒学生透镜的公式:1/f = 1/v + 1/u,其中f为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理论运用:1.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解释如何使用透镜公式计算像距、物距和焦距。
2.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透镜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透镜成像的位置和放大率等。
应用实践:1. 展示一些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如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等。
2. 引导学生思考透镜在这些应用中的原理和作用,并让他们讨论透镜的优缺点。
巩固练习:1. 提供一些练习题,包括计算透镜成像的位置和放大率,以及分析透镜应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答问题,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总结:1. 总结透镜及其应用的重要概念和公式。
2. 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透镜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测量透镜的焦距和成像特点。
2. 邀请专业人士或相关行业的从业者来分享他们在透镜应用方面的经验和见解。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和学习进度,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培养他们的透镜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教材第八章《光》的第三节“透镜及其应用”。
详细内容包括:透镜的种类与成像原理,凸透镜的焦距与成像特性,凹透镜的成像特性,透镜的成像公式,以及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透镜的种类、成像原理及其成像特性。
2. 学会运用透镜成像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透镜成像公式的运用。
重点:透镜的种类、成像原理及其成像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幻灯片、光具座、投影仪。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生活中透镜的例子,如照相机、显微镜等,引导学生思考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回顾(1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透镜的种类、成像原理及其成像特性。
3. 例题讲解(25分钟)讲解透镜成像公式的应用,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透镜成像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15分钟)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透镜成像公式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
5. 小结与拓展(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种类、成像原理及其成像特性。
2. 透镜成像公式。
3. 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求物体距离透镜20cm时的像距。
(2)简述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像距为20cm。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复习并巩固了透镜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将所学知识拓展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透镜成像公式的运用。
2. 实践情景引入的例子选择。
3. 例题的选取与讲解。
4. 随堂练习的设置与反馈。
5. 作业设计中的问题深度与拓展性。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这一章节的内容。
具体包括:透镜的基本概念、透镜的种类、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的焦距和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理解透镜的种类和成像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透镜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难点:透镜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投影仪、透镜、光具座、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透镜的基本概念、种类和成像规律。
3. 实践情景引入:使用投影仪展示透镜成像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
4. 例题讲解:(1)计算凸透镜的焦距。
(2)判断物体在透镜中的成像位置和性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
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基本概念2. 透镜的种类3. 透镜的成像规律4. 透镜的焦距5. 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
(2)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判断物体在透镜中的成像情况。
(3)计算某一凸透镜的焦距。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透镜的基本概念、成像规律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对透镜公式的运用仍不够熟练。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透镜在光学仪器、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应用,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与应用2. 透镜公式的掌握与实际问题的解决3. 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案例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与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在不同位置时,成像的性质、位置和大小。
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2
教案2: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教学内容1. 透镜的形状和特点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二、教学目标1. 理解透镜的形状和特点,能够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 了解透镜的应用,能够联系实际生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蜡烛、光屏、直尺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放大镜观察硬币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的原理,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知识讲解:(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3)透镜的应用:介绍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透镜的应用,联系实际生活。
3.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的形状和特点1.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2.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二、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1. 凸透镜:物体在焦点两侧时成实像,物体在焦点两侧时成虚像2. 凹透镜:物体在焦点两侧时成虚像,物体在焦点两侧时成实像三、透镜的应用1. 放大镜2. 显微镜3. 望远镜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2)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凹透镜只能成虚像。
()2. 解释题:(1)为什么用放大镜看邮票时,邮票变大了?(2)医生为什么使用显微镜来观察病历?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对透镜的形状、特点和成像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一【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巩固和加深(2)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能解决典型的中考试题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3)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应用,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3)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掌握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②会用实验的方法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这些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③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难点:①学会作光路图;②会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具准备】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案。
【前置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课前2min下发)。
用多媒体投出思维导图,让学生认识本章的知识体系。
(提示学生2min内翻书和查阅笔记温故对应的知识点)四【复习过程】(一)透镜知识归纳与梳理1.凸透镜与凹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称为凸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称为凹透镜。
2.基本概念:(1)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光心:透镜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这个点叫光心。
(3)焦点:①凸透镜焦点: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叫凸透镜的焦点(实焦点)。
②凹透镜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叫凹透镜的焦点(虚焦点)。
透镜及其应用 中考复习课教学设计
《透镜及其应用》中考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章内容是人教课标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透镜及其应用”,共有五节内容,在2011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对本章的要求如下:作为一节中考复习课,应该引导学生在前面光现象复习的基础上,通过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透镜: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中的应用;眼睛和眼镜的相关知识在视力的矫正中的应用的复习,承前启后,让学生了解它们和自己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透镜的基本知识,但缺少对本章内容整体的认识,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所以他们认为复习课就是旧知识的重复再现,因而缺乏学习兴趣,教师也觉得难教,使得最后复习效果不佳、效率不高。
而本节课作为一节中考复习课,自身所具有的很多特征正好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相一致,而且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借助数字化教学资源、学生探究实验器材及学校的鸿和i学电子白板,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操作、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利用光具盘操作演示实验,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通过学生对鸿和i学白板绘图工具的应用,让他们学会画简单的光路图。
3.通过学生自己操作动画演示和动手进行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善于观察、勤于动手、乐于合作的探究能力。
4.通过中考题的变式训练,让学生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中的应用。
5.通过学生自己结合眼球的结构讲述人眼成像的原理;以及观看视频和查阅资料让学生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
教学重难点:重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难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本节课采用6+1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交流、小组合作活动探究的形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最大程度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复习——透镜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巩固透镜及其应用基础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知识与能力:
1.过程与方法:利用PPt和活动调动学生听说读写,回顾相关
知识,巩固所学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与合作
精神
教材分析:
1.重点: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2.难点:理解记忆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教学方法:归纳法、分析法、训练结合法
学法指导:抓住“透镜的成像”中心点,理解各知识点联系
一、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以“如果”为题,进行句子接龙游戏
①如果你是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你会……
②如果你是一位渔夫,你会向像鱼儿的……插去
③如果你是一架照相机,拍下了这些场景,照片上将留下……像
④如果这一节课是物理课,猜猜我们要复习什么?
<板书> 透镜及其应用
2、基础知识复习,构建知识网络,ppt展示知识框架
①整体感知第四章知识框架
光的折射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矫正
透镜成像规律
透镜望远镜和显微镜
②细梳理各节所涉及的知识点
光的折射部分:
1、ppt展示光折射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归纳光的折射规律
a.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b.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光垂直于界面入射时,光的方向不发生改变
c.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d.光路是可逆的
3、知能过关
Ppt展示学习练习题目,学生练习
所有通过透镜观察到的现象也都是光的折射现象
透镜部分:
①识别透镜的方法有哪些?
a.“摸”
b.“看”
c.“照”根据透镜的定义判断透镜成像的特点判断透镜的性质
②通过“照”回顾三种特殊光线PPT展示光的传播路径并进行“只能过关”部分的练习
③利用“看”过渡到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凸透镜成像规律部分
①利用PPT展示实验装置图片,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实验探
究的过程
②教师利用flash动画的成像特点,学生将结果记录在黑板
上。
记录完成之后,让学生说出各自的应用
③活动:在黑板上作出主光轴,并标出f,2f特殊点,要
求学生按要求摆放像或物的位置
④PPT展示“知能过关”学生学堂练习,检测其掌握的效
果
成像规律应用部分:
①照相机与眼睛的成像原理。
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
实像。
眼睛————视网膜为光屏晶状体与角膜为凸透镜
②flash展示远,近视眼的看不清物体原因练习:选择适
当的透镜来矫正
③望远镜与凸透镜
都是利用不同的透镜组合来工作的
4、能力提升
小明的奶奶戴的是老花镜,小明想测一测老花镜片的焦距是多少,请问有哪些方法?
方法一:“照”
方法二:不成像
方法三:成倒立等大的像
方法四:物体放在大于10倍焦距以外的位置,找到所成像的位置即为焦点(老师适当提示)
二、作业布置:
书面:
研究性课题:《中考指南针》透镜部分习题
预习:《力与运动》
三、板书设计:(使用课件:是)
成像规律:物距u 像距v 成像情况应用
u<f 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u=f 不成像
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
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