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堂笔记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7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西晋的建立和统一,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在266年由司马炎建立,结束了三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然而,由于统治集团的腐败和内乱,西晋在316年灭亡。

在此期间,北方各族的内迁也为中国的历史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体系,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西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民族融合是历史进步的动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

2.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图片、地图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问等方式,自主获取知识。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素材。

2.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

3.教学PPT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西晋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三国时期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介绍西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西晋统一的影响和北方各族内迁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互相提问,巩固所学内容。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的发展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北方民族大融合二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少数民族的内迁、八王之乱的历史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提高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

3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学习重点】八王之乱和少数民族的内迁【学习难点】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直观利用朝代歌导入方法指导一:结合书本归纳梳理识记第1题的知识模块。

第1题知识模块相对较多跨越时间段较长难度较大在认真阅读查找的基础上可采取边找边读方法让学生有个大致印象注意指导学生按时间顺序来理清朝代更替。

方法指导二:第1题的知识模块较多且零碎提醒学生仔细阅读查找注意不要遗漏;第3题较为简单阅读即可找出答案。

注意答案完整性。

方法指导三知识模块三可以采用角色扮演。

假如你是北民南迁的一员为大家介绍北方人口南迁。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在《中国历史朝代歌》里中间有几句“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这二十个字中前十五个字是我们常讲的魏晋南北朝的历史。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的发展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北方民族大融合二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北方民族融合”的相关问题。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西晋的建立1自主阅读课本P78~79内容完成第1~2题。

1你能写出三国末年到南北朝的大致朝代更替吗? 2简述西晋(三国政权的演变) 三国时魏国最强蜀国最弱曹丕死后司马家族控制魏国大权灭掉蜀国。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说课稿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说课稿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说课稿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 教材分析《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这一课,主要讲述了西晋在三国时期后的短暂统一,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晋的统一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西晋的统一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来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西晋的统一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晋的统一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2.教学难点:对于西晋统一过程的理解,以及北方各族内迁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三国时期的历史,引导学生进入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的学习。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西晋的统一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西晋统一过程的原因,以及北方各族内迁的影响。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6.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直观地展示西晋的统一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可以采用流程图,时间轴等方式进行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主要讲述了西晋在晋武帝司马炎的统治下,实现了短暂的中国统一,以及随后北方各族的内迁。

本课的重点是西晋的统一和内迁,理解西晋统一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历史资料和图片,了解西晋统一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西晋统一的原因和意义;2.知道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3.理解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学难点:理解西晋统一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历史资料和图片,了解西晋统一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西晋时期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讲授:介绍西晋统一的原因和意义,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以及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内迁案例,让学生了解内迁的过程和影响。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西晋统一和内迁的特点和意义。

5.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西晋统一的意义和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西晋统一的原因和意义•司马炎的统治•八王之乱的结束•北方各族的支持•实现了中国的短暂统一•推动了北方地区的发展二、北方各族的内迁1.内迁情况:–各族的内迁过程–各族的内迁原因–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增加了北方地区的动荡和不稳定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了解学生对西晋统一和内迁的理解程度。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件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件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Fra bibliotek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看看:
八王之 乱的地区。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课 件(24 张)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3.八王之乱的影响 (1)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 (2)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 徙高潮。
(3)造成西晋短期统一的原因:阶级矛盾尖锐,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严重,八王之乱削弱了统治力量。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课 件(24 张)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课 件(24 张)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课 件(24 张)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课 件(24 张)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课 件(24 张)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课 件(24 张)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课 件(24 张)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课 件(24 张)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课 件(24 张)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是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7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西晋在266年由司马炎建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西晋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291年,西晋统治集团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

316年,西晋被一支来自北方的民族匈奴所灭。

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进入黄河流域,历史上称为“五胡内迁”。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内容,对于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

但西晋和五胡内迁的历史事件距离今天较远,学生可能对这些事件的具体情况和影响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西晋的统一和灭亡的过程,理解五胡内迁的历史背景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西晋的统一和灭亡的过程,五胡内迁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教学难点:对西晋和五胡内迁的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教学PPT。

学生准备笔记本,做好上课的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短暂的统一王朝吗?它是由谁建立的?又为什么迅速灭亡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西晋的统一和灭亡的过程,五胡内迁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例如:“同学们,你们认为西晋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呢?五胡内迁对我国北方地区有什么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是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7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西晋在280年统一全国后,由于统治腐朽、奢侈浪费,导致国家迅速衰落,最终在316年被匈奴族一支武装灭亡。

同时,北方各族内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国家的兴衰、民族的迁移有一定的理解。

但对于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的具体情况,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理解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迁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西晋的统一和衰落过程,理解其原因。

2.知道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理解其对历史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晋的统一和衰落原因。

2.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材料。

2.历史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西晋的统一和衰落过程,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结合PPT和地图,分析西晋的统一和衰落原因,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所学,思考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西晋的建立、统一全国及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虽然存在时间短暂,但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西晋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西晋的历史仍然较为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西晋的成立背景,理解西晋统一全国的过程,以及掌握北方各族的内迁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因果关系等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的成立背景、统一全国的过程,掌握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晋的成立背景、统一全国的过程,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2.教学难点:北方各族的内迁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资料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西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西晋的成立背景、统一全国的过程;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分析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4.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如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5.知识拓展:介绍西晋时期的著名人物,如司马炎、羊祜等;6.总结归纳:对本课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记忆;7.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加深对西晋历史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课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西晋的成立背景–司马炎篡位–魏晋南北朝更替2.西晋统一全国–司马炎称帝3.北方各族的内迁4.北方各族内迁的影响–促进经济发展八. 说教学评价本课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2.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速度;3.心得体会:通过学生撰写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西晋历史的认识和感悟。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一次 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知识点三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 东汉 、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 内迁。内迁的主要少数民族: 匈奴族 、 羯族 、 鲜卑族 、 氐族 和 羌族 。 2.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 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 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 十六国 ”。
B.东晋
C.西晋
D.前秦
5.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B ) A.魏蜀吴 B.蜀魏吴 C.吴蜀魏 D.蜀吴魏 6.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C ) A.东汉末年 B.三国时期 C.西晋末年 D.东晋南朝
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西晋 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 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 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 加深了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同时初步认 识民族平等、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学难点】 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户数
人口 兵力

103万
443万 60万

28万
94万 10.2万

52.3万 230万 23万
材料二 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钱被奉为神 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 ,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 而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三国中哪国的实力最强。最终完 成统一的是哪一王朝? 提示:魏国。 西晋。 (2)材料二说明了当时西晋流行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你如何看待这种风气? 提示: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 使道德沦丧,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主要讲述了西晋在266年由司马炎建立,定都洛阳,至316年灭亡的过程。

本课重点掌握西晋的建立和灭亡,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材内容紧凑,结构清晰,通过阅读史料,使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针对西晋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部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探究欲望。

同时,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史料分析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的建立和灭亡,掌握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西晋时期民族融合的趋势,增强民族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晋的建立和灭亡2.北方各族的内迁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阅读史料,使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图片展示法:运用图片,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PPT等教学资料2.历史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3.学生分组讨论所需器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西晋时期的场景,引导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背景。

2.呈现(10分钟)讲述西晋的建立和灭亡过程,重点讲解晋朝的兴衰原因。

3.操练(15分钟)学生阅读史料,了解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西晋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和影响。

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西晋会如此迅速地灭亡?与当时的民族政策有何关系?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西晋时期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的第17课。

教材主要讲述了西晋在266年取代魏国,建立起晋朝,并由晋武帝司马炎领导,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然而,由于统治集团的腐朽和皇族内乱,西晋迅速衰落。

同时,北方的各族内迁也对西晋的统治造成了巨大压力。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西晋的短暂统一及其衰落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对西晋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三国鼎立局面,对于历史上的统一和分裂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西晋的短暂统一及其衰落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对西晋的影响,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认识西晋的兴衰,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对于西晋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的建立、统一过程及其衰落原因;掌握北方各族的内迁对西晋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晋的建立、统一过程及其衰落原因;2.北方各族的内迁对西晋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西晋的建立、统一过程及其衰落原因;2.案例分析法:分析北方各族的内迁对西晋的影响;3.讨论法:引导学生对于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和讨论。

六. 教学准备2.相关的历史资料;3.投影仪、课件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三国鼎立局面,激发学生对于西晋统一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西晋的建立、统一过程及其衰落原因。

让学生了解西晋在266年取代魏国,建立起晋朝,并由晋武帝司马炎领导,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然后,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西晋的衰落过程。

3.操练(10分钟)分析北方各族的内迁对西晋的影响。

让学生了解北方各族的内迁对于西晋的统治造成了巨大压力。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预习笔记一、西晋的建立266年,司马懿的孙子________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________为都,史称西晋。

他就是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________,统一了全国。

二、八王之乱________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在洛阳一带展开长达16年的相互混战,史称“__________”,西晋从此衰落。

幸存的中原人口纷纷逃往南方,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________高潮。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原来生活在西北的________和________,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________和________,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________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________”。

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皇帝苻坚任用汉人________为丞相,锐意改革,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缓和了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知识点一、西晋的建立263年,魏灭蜀。

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城,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二、八王之乱背景: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因此大封同姓诸王,又派诸王据守州郡。

导致宗室诸王,手握重兵,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民族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主人民,引发撒谎哦书民族首领反晋。

八王之乱:晋惠帝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

危害: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

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十七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3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十七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3

1.西晋的建立者是
(C )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2. 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 B )
3、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
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其中,
被称为“五胡”的是
()
A
A. 匈奴、鲜卑、羯、氐、羌 B. 匈奴、蒙古、鲜卑、羯、氐、 C. 匈奴、蒙古、羯、氐、羌
4. 下列民族建立的政权在4世纪 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A )
A 氐族 C 羯族
B 羌族 D 鲜卑族
5. 下列四个成语中,不是出自淝水
之战的是
(D)
6.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包括
( B)
①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
进工具
②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
济发展
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
④南方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歌 牛茫
》羊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 描绘了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
敕勒川狩猎图
2、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内 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历史上称为“五胡”。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内迁详情 见书80页81页
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
胡床
椅子
方凳
3、十六国(书81页)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暂短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学习目标:
一、西晋的建立(重点) 二、八王之乱(重点)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重难点)
刘备 221年
三国鼎立
曹丕 220年
魏成都洛阳孙权 建业 222年蜀吴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这一课,主要讲述了西晋在晋惠帝时期实现的短暂统一,以及随后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材从西晋的统一过程、北方各族的内迁以及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等方面,展现了这一历史事件的全貌。

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西晋统一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同时对北方各族的内迁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中国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这两个历史事件,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清西晋统一的过程,明确北方各族的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以及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西晋统一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理解北方各族的内迁原因及其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3.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晋统一的过程及其原因。

2.北方各族的内迁原因及其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3.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西晋统一和北方各族内迁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让学生理解北方各族的内迁原因及其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教学资源:收集与西晋统一和北方各族内迁相关的历史资料,如图片、文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如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局面。

然后提问:“西晋是如何实现统一的?”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西晋统一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主要讲述了西晋在晋武帝司马炎的领导下,实现了短暂的中国统一,之后因为统治集团的腐朽和奢侈,导致国家迅速衰落。

课程内容还包括了北方各族的内迁,即五胡乱华的历史事件。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背景、统一过程以及其衰落的原因,同时了解北方各族的内迁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西晋和五胡乱华这段历史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具体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西晋短暂统一的原因和北方各族内迁的背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的统一过程及其衰落的原因,掌握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及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提高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晋的短暂统一过程及其原因,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2.教学难点:西晋衰落的原因,五胡乱华的历史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等,直观展示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西晋统一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晋的统一过程及其原因。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北方各族的内迁背景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课堂讲解:结合史料和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西晋衰落的原因和五胡乱华的历史影响。

5.互动环节: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问题。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知识点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知识点新人教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西晋的建立1.西晋建立: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

263年,魏灭蜀。

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2.西晋社会:西晋统治阶级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二、八王之乱1.背景(1)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

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

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2)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

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3)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

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2.过程:八王之乱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

3.影响: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

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1.内迁五族:东汉、魏、晋时期,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2.十六国: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3.前秦的统治: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

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初一历史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暂短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初一历史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暂短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9/14/2019
鲜卑
羌 氐
鲜 鲜卑 卑
匈奴


奴 羯


24
思考: 这些游牧民族为什么不在水草丰 美的草原生活而要迁入内地?
1、中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2、归附中原政权,与汉族杂居。 3、中原人口减少为游牧民族进入中原 创造了条件
4、三国时期各政权为壮大自身实力也 吸引一部分游牧民族
9/14/2019
223年刘备驾崩。刘禅继位,托孤大
臣诸葛亮扶助朝政,234年积劳成疾
病逝。蜀汉开始衰落。263年,司马
昭派兵灭蜀汉。刘禅被送至洛阳,
封安乐公。

9/14/2019
6
263年,魏国灭蜀汉
9/14/2019
7
一、西晋的建立
3、西晋统一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9/14/2019
8
266年,司马炎废魏 帝曹奂,建立西晋。
一、西晋的建立 二、八王之乱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9/14/2019
3
一、西晋的建立
1、背景:
(1)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 国日益衰落。263年,魏灭蜀。
(2)曹丕死后,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 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 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2、建立
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 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成语:石崇斗奢 (形容奢侈浪费) 由来:王恺与石崇斗富 •王恺用糖液洗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 •王恺用紫色的丝绸作布障40里长,石崇 就用锦作障50里长;王恺用花椒香料涂 墙,石崇就用红色大理石砌屋……
西晋社会统治阶层昏庸腐朽
9/14/2019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背记要点清单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背记要点清单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背记要点
一、西晋的兴亡(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
1、建立: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2、统一: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3、衰落: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西晋从此衰落。

4、灭亡:公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二、八王之乱:
1、原因:①分封同姓诸王,导致宗室诸王势力过大;②晋惠帝昏庸无能。

2、影响:西晋从此衰落;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东汉末年、魏、晋时期北方内迁的游牧民族叫五胡。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

2、十六国:(1)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先后建立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称为十六国。

(2)4世纪后期,氐di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大,统一黄河流域(统一北方)。

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进行改革。

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解。

【名师点拨】
1、三国灭亡顺序:魏灭蜀,西晋灭魏,西晋灭吴,实现统一于西晋;
2、266年,西晋建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重新完成了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
的内迁》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
一、西晋的短暂统一
1. 时间:公元265年至316年,历时51年。

2. 皇帝:晋武帝——司马炎
3. 统一中国的原因:
(1)先前的三国时期,各个割据的政权互相制衡,难以形成
统一;
(2)晋武帝的先祖司马家族成功地打败了其他割据的政权,
建立了自己的势力,形成了一定的优势;
(3)晋武帝上位后,通过巩固自己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最终统一了中国。

二、北方各族的内迁
1. 原因:
(1)北方草原的环境变迁(气候干旱、草原退化);
(2)超强的南方政权的崛起;
(3)南北文化交流的加强,各地民族的融合。

2. 各族的内迁:
(1)鲜卑族、匈奴族、羯族等北方游牧民族迁徙到中原地区;(2)中原地区的汉族也向南方迁徙,南迁人口约占整个汉族
人口的三分之一;
(3)南方少数民族的扩张,如百越族向北方和中原地区大规
模迁徙。

三、北方各族和中原文明的融合
1. 北方各族侵入中原地区后,接触到了中原地区的文明和文化,面对面的交流使得两者互相影响,逐渐产生融合。

2. 北方各族的文化影响:
(1)传播游牧文化和生活方式,如优越骑射技艺、蹄铁、缰
绳等与马匹有关的技术及制品、新型农具、彩色绸缎、咸、辣、酸、甜等口味的食品、草原牧歌。

(2)传播游牧民族的节日与娱乐方式,如春节、花灯节、马球、射箭游戏等。

3. 中原文明的文化影响:
(1)中原文明对北方采纳了许多蒙古文化的元素,如蒙古族
特有的喜马拉雅石印文、珠联璧合的饰品和服饰、三胡演奏、马帐制杖;
(2)中原文化还在北方推广中原文学、音乐、绘画、园林、
建筑、武艺、饮食,尤以诗词和音乐最受欢迎,流传至今。

4. 融合所产生的影响:
(1)在文化上丰富了两个地区的文化遗产,对中国文化的发
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这种文化上的融合又促使了交通和贸易的发展,加深了
南北交往;
(3)还对民族关系产生了影响,有利于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
和谐相处。

五、总结
西晋短暂的统一较好地解决了国家分裂的问题,也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然,随着南北迁徙,各民族的融合也在加强和深化,这种文化上的融合对于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