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金河—程海深断裂地区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研究

合集下载

金雨沉积变质型石墨矿床成矿特征及勘查方法初析

金雨沉积变质型石墨矿床成矿特征及勘查方法初析
com。 通 信 作 者 : 王 光 洪 (1982- ),男 ,硕 士 ,高 级 工 程 师 ,主 要 从 事 地 球 化 学 及 地 质 矿 产 勘 查 工 作 ,Email:260244550@qq.com。
6期
万 平 益 ,等 :金 雨 沉 积 变 质 型 石 墨 矿 床 成 矿 特 征 及 勘 查 方 法 初 析
关 键 词 : 金 雨 矿 区 ;沉 积 变 质 型 ;石 墨 矿 床 ;勘 查 方 法 中 图 分 类 号 :P631.2 文 献 标 志 码 :A 犇犗犐:10.3969/j.issn.10011749.2019.06.12
0 引言
金 雨 石 墨 矿 区 位 于 扬 子 成 矿 省 (Ⅱ -15)- 康 滇 断隆 Fe-Cu-V-Ti-Ni-Sn-Pb-Zn-Au-Pt 稀土-石棉成 矿 带 (Ⅲ -76)上 攀 西 裂 谷 带 Fe-V -Ti-Pt-Cu-Pb-Zn- 稀 土 - Au-Sn 成 矿 亚 带(Ⅲ-76-①)和盐边古弧前盆地 Cu-Ni- Pb- Zn-石墨成矿亚带(Ⅲ -76- ②)内,区 域 矿 产 呈 北 西一南东向带状分布。在下元古界河口群大营山组 地层(Pt1dy)中形成沉积变质型石墨矿 。 [1-3]
覆盖,且覆盖较厚,含 矿 岩 层 露 头 基 本 未 出 露,常 规 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探 槽 施 工 等 传 统 地 质 方 法 无 法 施展,找矿效果 极 差。 以 物 探 为 主 的 组 合 方 法 是 这 种 特 殊 地 区 找 矿 的 首 选 方 法 ,通 过 笔 者 综 合 研 究 ,总 结出一套针对类似地区寻找沉积变质型石墨矿行之 有效的技术方法,希 望 该 组 合 技 术 方 法 对 地 质 勘 查 工作者有所启发。
前人在该区开展了不同比例尺的地物化工作, 大致查明了 区 内 地 层、构 造、岩 浆 岩 的 分 布 及 其 特 点 ,圈 定 了 具 有 一 定 找 矿 意 义 的 物 探 异 常 ,通 过 对 部 分 异 常 的 检 查 ,发 现 了 中 坝 、三 大 湾 、田 坪 、茅 坪 矿 床

四川西部三江中段成矿特征与找矿研究

四川西部三江中段成矿特征与找矿研究

四川西部三江中段成矿特征与找矿研究四川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目前全省范围内已发现矿产资源130多种,探明储量的资源种类达90种以上,并且有34种矿产资源的储量位居全国前五位。

本文全面系统介绍四川省西部三江中段各矿产资源的成矿背景,探讨西部三江中段典型矿产资源的成矿特征和规律,为四川省矿产资源找矿方向提供借鉴意义。

标签:铅锌矿成矿规律找矿方向分析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冶金、地矿、地质勘查等多个单位实施开展了西部三江中段成矿规律与找矿研究,并按照国家矿产潜力评价系统的技术指标和类型来对研究方案进行规划和实施,全面分析了四川省西部三江中段地区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为提升我省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当然,这也是四川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主要任务。

本文以板块构造学说作为理论指导,并将西部三江中段地区地质演化分为四个阶段。

在此基础上总结个阶段典型矿产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为我省找矿方向提供科学合理的方向。

1西部三江中段地区矿产资源成矿地质背景四川省西部三江中段地区受欧亚、太平洋以及印度洋板块运动的相互影响,地质构造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为各类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质地形条件。

西部三江中段总体构造线方向为由北向西,由向、背斜与一大批近似于平行的北向西断裂带相间排列,但有时也会出现被北向东断裂带横切的现象[1]。

三江中段地区属于不同方向构造的交汇地带,为铅锌矿成矿带来了有利地形和地质条件。

义敦岛的弧褶皱带主要为北向西向、背斜,由拉纳山组和三叠统图姆沟组等构成。

区域典型的断裂有玉树—羊拉、定曲河—中甸、德格—乡城等。

其中德格—乡城断裂是义敦岛主弧断裂带,其弧形的大致方向为北西—近南北向微向东突出。

断裂破碎带的宽度达到上百余米,控制了整个三叠纪火山岩带的分布状态。

同时当中也分布了大量的基性岩体和超基性岩体,成为三江中段主要控矿断裂带。

2西部三江中段地质构造演化阶段与矿产资源成矿作用2.1地质构造演化阶段(1)早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阶段。

冕宁县石官山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

冕宁县石官山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

冕宁县石官山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中国的矿产资源储量比较丰富,但是在矿产资源地区分布上来看资源分布较为分散,这就要求加快对各类矿产资源的勘查力度必须加强。

四川省冕宁县石官山金多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必须全面掌握该矿区的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为后期该矿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冕宁县;石官山金多金属矿;地址特征;找矿前景一、区域地质(一)震旦系1. 下震旦统(Z1λ)出露在南宁河以东,为流纹岩、石英斑岩、凝灰质流纹岩、流纹质凝灰岩。

2. 上震旦统观音崖组(Z2g)主要出露于腊窝乡地区,岩性为砂质板岩、泥质灰岩、灰质及泥质白云岩。

3. 上震旦统灯影组(Z2d)出露于腊窝乡地区,岩性为结晶白云岩。

(二)泥盆系主要出露下-中统(D1-2),分布于马头山断裂以及牦牛山断裂带。

下部主要为灰绿、灰紫色绢云英片岩、绢云片岩和板岩;中部为灰质白云岩夹白云质灰岩、灰岩;上部则以灰-灰黑色炭质板岩、炭质千枚岩为主间夹硅质岩、硅质板岩、结晶灰岩及变质粉砂岩。

(三)石炭系主要出露上-中石炭统(C2+3),分中统黄龙组(C2h)和上统马平组(C3m)。

分布于里庄区西-皮罗渡-龙家沟一线,沿雅砻江两岸的北北东向条带上,主要为一套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

黄龙组(C2h)岩性为含燧石团块及硅质条带结晶灰岩;马平组(C3m)岩性为厚层块状结晶灰岩和大理岩化灰岩。

(四)二叠系展布于钱阁楼-青纳-马路塘一线以西的不规则弧形地带中。

下统(P1)主要为浅海碳酸盐沉积。

上统(P2)区域内仅出露下部峨眉山玄武岩(P2β)之下段(P2β1)。

1. 下二叠统梁山组(P1l)灰黑色变质炭质粉砂岩、炭质板岩夹矽化砂质结晶灰岩和千枚岩,厚度甚簿。

2. 下二叠统栖霞组(P1q)在马头山一带以深灰色簿-中层状结晶灰岩为主夹少量灰色块状结晶灰岩和角砾状结晶灰岩。

3. 下二叠统茅口组(P1m)下部为灰-浅灰色厚层块状结晶灰岩夹灰色厚层角砾状结晶灰岩,顶部1~2层厚1.5m~3.5m的灰紫色凝灰岩,与峨眉山玄武岩呈假整合接触。

2三江地质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

2三江地质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

德格德格-乡城成矿带主要 矿床( 矿床(点)分布图
可以明显看出矿床集 中分布在南北两段
中甸岛弧铜矿成矿模式图
哀牢山Au、 、 矿成矿带 Ⅲ、金沙江-哀牢山 、Cu、Pt矿成矿带 金沙江 哀牢山
金沙江金沙江-哀牢山成矿带分布于金沙江 哀牢山结合带上,是发育在晚古生代 -哀牢山结合带上,是发育在晚古生代 板块结合带及其洋脊型火山岩板块结合带及其洋脊型火山岩-蛇绿岩 之上的以Au、Cu为主的成矿带。分为 之上的以 、 为主的成矿带。 为主的成矿带 金沙江成矿亚带(中带, 为主) 金沙江成矿亚带(中带,以Cu为主) 为主 和哀牢山成矿亚带(南带, 为主) 和哀牢山成矿亚带(南带,以Au为主) 为主 等两个成矿亚带。 等两个成矿亚带。
合 带
Ⅱ德格-乡城成矿带 德格区域成矿模型
带内岛弧造山期弧火 山-岩浆活动及造山期后 构造活动强烈, 构造活动强烈,成矿条件 优越, 优越,蕴藏着丰富的矿产 资源,是一个以Cu、Pb、 资源,是一个以 、 、 Zn、Ag为主的多金属成 、 为主的多金属成 矿带。 矿带。 已发现大中型矿床十 余处, 余处,著名的超大型呷村 Ag多金属矿床即位于其中, 多金属矿床即位于其中, 多金属矿床即位于其中 近期又发现超大型的夏塞 Ag多金属矿床、普朗超大 多金属矿床、 多金属矿床 型Cu矿床 等。 矿床
甘孜甘孜-理塘成矿带区域成矿模型
甘孜甘孜-理塘成矿带 主要Au、 矿床分布图 主要 、Cu矿床分布图
位于三江地区东缘的甘 理塘Au成矿带, Au成矿带 孜-理塘Au成矿带,是发育 在印支期的板块结合带以及 甘孜-理塘洋脊型火山岩甘孜-理塘洋脊型火山岩-蛇 绿岩带之上的以Au为主的成 绿岩带之上的以Au为主的成 Au 矿带。 矿带。 金矿化主要集中于中南 已发现嘎拉、错阿、 段,已发现嘎拉、错阿、雄 龙西金及金厂沟、 龙西金及金厂沟、生康砂金 矿等,绝大多数与燕山期矿等,绝大多数与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碰撞推覆构造作 用相关,云南省内宁蒗、 用相关,云南省内宁蒗、丽 江等地区具有找Au前景。 Au前景 江等地区具有找Au前景。

张家坪子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浅析

张家坪子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浅析

张家坪子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浅析以张家坪子金矿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四川省冕宁县张家坪子金矿所处的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

结合已发现的矿(化)体类型及分布特征,确立找矿标志,可望实现新的突破。

标签: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张家坪子1地质背景张家坪子金矿位于扬子准地台西缘之盐源—丽江台缘坳陷带东北部,地处小金河—丽江断裂与金河—程海断裂的夹持区。

小金河—丽江断裂(一级构造单元分界构造)以西为松潘—甘孜地槽,金河—程海断裂(二级构造单元分界构造)以东为康滇地轴。

由于扬子准地台与松潘—甘孜地槽两大构造单元的相互作用,致使小金河断裂以东,金河—程海深断裂以西的盐源—丽江台缘坳陷带内三叠系中统普遍变质为低绿片岩—绿片岩相,且褶皱、断层、节理发育,岩浆活动强烈。

矿区位于司依诺背斜的西翼,为向西倾斜的单斜层,出露岩性主要为中三叠统第三段浅变质的一套绿片岩及蚀变交代白云岩,共分为六层。

岩浆岩仅见少量花岗斑岩。

构造形态以断裂为主。

金矿(化)体受小金河—丽江断裂和金河—程海断裂的次级构造控制,矿区构造总体为北北东向。

2矿床地质特征2.1矿体特征张家坪子金矿体均分布于中三叠统第三段第五层(T23-5)的蚀变交代白云岩中,矿体内石英脉发育,不同产状的石英脉交叉成网状,石英脉含量大于15%;碳酸盐化、黄铁绢英岩化、硅化强烈。

黄铜矿、黝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多金属硫化物较常见,载金矿物以多金属硫化物,尤以五角十二面体的黄铁矿为主,含量一般5%~10%,次为石英;矿体形态为似层状、透镜状、不规则条带状,以似层状为主,具分支复合、尖灭再现和膨大现象,走向近南北,产状263°~292°∠35°~65°,控制矿体最大长度925.0m,厚度0.56m~25.58m,最高品位46.25×10-6,矿区平均品位2.01×10-6。

控制标高2642m~3581m。

2.2矿石特征2.2.1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结构以不等粒自形—半自形晶结构、不等粒它形晶结构为主,其次为填隙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及反应边结构、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碎裂结构等。

金沙江虎跳峡成因及形成时代探讨

金沙江虎跳峡成因及形成时代探讨
第 27 卷 第 5期 2007 年 9 月




TRO P I CA L GEOGRAPHY
V o l 27 , No 5 Sept . , 2007
金沙江虎跳峡成因及形成时代探讨
明庆忠, 史正涛, 苏 怀, 董 铭, 刘 勇
(云南师范大学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 昆明 650092)

要 : 虎跳峡是金沙江峡谷的典型代表 , 其成因及形成 时代涉 及金沙 江 - 长江 水系发 育及其 环境效 应问题。文
5期明庆忠等Leabharlann : 金沙江虎跳峡成因及形成时代探讨
401
4 000~ 4 500 m, 山顶面当属夷平面。因此 , 虎跳峡 及其上、 下游河谷层状地貌是连续的, 河谷发育历史 [ 3] 应该是相同的 。
图 1 双龙山隆起对水系发育影响示意 图
Fig. 1 I m pact of Shu anglongM t . upl ift on w ater system develop m en t
边界断裂的次级断块如哈巴 - 玉龙雪山断块, 开始 大幅度抬升, 抬升幅度与内倾型边界断裂的倾角成 正比 , 最大幅度达 3 000 m, 使原本属于同一沉积盆 地中的下更新统抬升到不同高度 , 原本属于同一沉 积盆地中的蛇山组 , 现今已分布在不同海拔高度上: 拉石海 2 550 m, 丽江蛇山 2 440 m, 鹤庆新民 2 240 m。这种东西向应力场一直持续到晚更新 世早期, 是区内差异升降最为强烈的时期 , 造就了本区 ∀ 盆 - 岭 #反差极为悬殊的地貌景观。蛇山组沉积结束 后, 在湖盆边缘地带沉积了一套磨拉石建造 , 也说明 了哈巴 - 玉龙雪山地块较大幅度抬升发生于中更新 世以来。 虽然有很多学者对玉龙雪山第四纪冰川作用进 行了探讨 , 但由于缺乏测年数据, 对冰期划分和冰碛 物沉积年代没 有能取得一致性 的认识。赵 希涛等 ( 1999) 采用 ESR 测年方法测得本区最老一次冰碛 物的年代为 645 0 ∃ 129 0 ka BP, 679 1 ∃ 139 2 ka BP, 500 9 ∃ 100 . 0 ka BP 和 592 . 6 ∃ 118 . 5 ka BP, 并 将该次冰期 定为 0 7 - 0 6 M a BP 的中 更新世 早 [ 8] 期 。早更新世冰期时玉龙雪山较低 , 尚未发育冰 川。中更新世早期 , 玉龙雪山上升到雪线以上, 进入 冰冻圈, 加之地处夏季风迎风坡 , 降水丰富, 从而形 成了本区最早的一次冰期。中更新世中晚期, 本区 作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经历了一次强烈的新构造运 动, 龙蟠古湖与大具古湖被断裂活动与河流溯源侵 蚀作用所切穿 , 湖水外泄, 从而形成该段金沙江, 并 具有宽峡谷与峡谷相间的河谷地貌 , 形成了玉龙雪 山地区高山深谷的地貌特征。 联系邻区的大理点苍山 , 在海拔 3 206 m 的山 顶盆地花甸 坝见有 更新统 的沉 积物 , 且 与海拔 约 1 970~ 2 000 m 的大理、 下关的沉积物相同, 说明点 苍山是在早更新世之后才剧烈抬升的。更新世中晚 期以来, 点苍山至少相对抬升了 1 200 m。点苍山山 麓及山腰地带有广泛分布的断层三角面、 断层平台, 山前的磨拉石沉积时代较新。据钻孔资料 ( 云南省 地矿局, 1%20 万下关幅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区域调 查报告 ), 在洱海早更新世 - 全新世的沉积中, 发现 多期磨拉石建造与湖相地层呈指状穿插 , 同样暗示 点苍山上升的时代较晚 , 并且近期仍在上升。点苍 山与玉龙 - 哈巴块状山体 均处于青藏高原 东南边 缘, 它们的抬升机理均与青藏高原隆起有关 , 抬升的 时间和幅度具有相对的一致性。 虎跳峡以上河段的最高阶地上或低一级宽谷面 [ 9] 上曾发现早更新世的哺乳动物化石 。其中, 金沙

四川冕宁张家坪子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

四川冕宁张家坪子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

四川冕宁张家坪子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许龙;傅太宇;杨怀超;董晓燕;吴大伟;郑惠【摘要】The main gold content of Zhangjiaping gold deposit is pyrite,with minor limonite, tetrahedrite , galena, chalcopyrite and so on. Based on the 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is of pyrite, its particle size is inverse to the gold con⁃tent. Gold minerals mainly exist in the form of native gold, with more morphology of elliptical, flaky, oval, granular, milk droplet, film-like and filamentous shape, existed mainly in the form of cracks, crystal cracks and gold inclu⁃sion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ocks and strata in the mining area, the gold may come from the mantle, and after the long-term 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migration of the elements, it forms the gold mine.%张家坪子金矿床的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次为褐铁矿、黝铜矿、方铅矿、黄铜矿等,通过对黄铁矿的电子探针分析其粒径的大小与含金量成反比。

金矿物主要以自然金的形式存在,形态多为椭圆形、片状、卵圆形、粒状、乳滴状、薄膜状及丝状,赋存形式主要为裂隙金、晶隙金和包体金。

3三江地质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 本ppt课件

3三江地质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 本ppt课件

斑岩/Au矿时空分布
20
15
10 5
富碱岩浆活动高峰期与
DATE
0
20
40
60
80
100
金成矿作用高峰期一致
北衙 (34~37Ma)
集中于33~38 Ma 左右 三个近东西向岩/矿带
卓潘 (37~38Ma)
马厂箐 (35~36Ma)
姚安 (35~36Ma)
北带:甭哥、罗卜地、 西范坪等岩体/矿床
Ⅳ、江达-维西绿春FeCuPbZn 多金属成矿带
西南三江重要
成矿带划分图
1
Ⅳ、江达-维西-绿春 FeCuPbZn多金属成矿带
该成矿带是发育 在陆缘火山弧之上的 以Fe、Cu、Pb、Zn、 Ag为主的重要成矿带 之一,里仁卡、赵卡 隆、丁钦弄、足那、 楚格扎、加多岭、南 佐、鲁春、老君山等 矿床产于该带中。
11
区域成矿模型
1)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海
底扩张,形成火山成因细
碧角斑岩系中块状硫化物
矿床(如大平掌Cu矿床)。
2)早二叠世末澜沧江洋壳
开始向东俯冲于兰坪-思茅
陆块之下,形成岛弧钙碱
性系列的中酸性火山岩及
其火山-沉积岩系,形成Sn、 W矿床。 3)晚三叠世早期,火山-
岩浆弧总体由挤压转为拉
张,形成裂陷-裂谷盆地,
伴随火山活动形成VHMS
矿床。
12
Ⅶ、类乌齐-临 沧-勐海Sn、Fe、 Pb、Zn多金属 矿成矿带
1、类乌齐-左贡Sn、W、 PbZn多金属成矿亚带
2、临沧-勐海Sn、Fe、 Cu、稀有金属成矿亚带
13
14
Ⅷ、昌宁-孟连 Pb、Zn、Ag 多金属成矿带
西南三江重要 成矿带划分图

四川马思罗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四川马思罗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条状 长石 构成 , 长石 大都 已被 绿泥石 、 阳起 石及 钠长
英岩、 白云石绢云母岩 、 绢云绿泥石岩所组成的一套 浅 海相 地层 , 并具 多 韵律 特征 , 该段 为 区 内的主 要含 金 矿化层 ; ( 为 灰 、 3段 TY) 灰绿 色绿 泥 石 化 细砂 岩 与灰 色板 状 含泥 质 泥 晶灰 岩 组成 的不 等厚互 层 夹少 量 的灰 白色 薄一 中厚 层 的 白云 质 大 理 岩 。 白 山组 (,) Tb 为一 套 浅 海 相 或 封 闭 海 湾 的碳 酸 岩沉 积 , 上
关系。 14 围岩 蚀变 .
马思罗金矿位 于金河一程 海深大 断裂带 的西
矿区围岩蚀变以中、 低温热液蚀变为特征, 蚀变 没有明显的分带性 。金矿化与围岩蚀变存在 明显的

彬 (9 9 ) 男 , 17 一 , 工程师 ,10 1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 东四 6 06
依存关系, 弱蚀变岩石金含量较低 。蚀变类型有硅
矿 区脉 岩发 育 , 要有 云 煌 斑 岩脉 、 绿 岩 脉 。 主 辉
矿 区出露 的地 层 主要 为 中三 叠统 盐塘 组 和 白山 组 J 。其 中盐塘组 为 一 套 浅海 相 、 部 地段 为泻 湖 局
云煌斑岩脉走 向呈北东一南西 向( 与矿 区的地质构
造线 方 向基本 一致 ) 位 于矿 化 附 近或 矿体 旁 , 表 , 地 断续 出露 长几 十米 ~几 百米 , 十 几 厘米 一2m, 厚 具
部 主要 为 白云质 灰岩 或灰 质 、 泥质 白云 岩 ; 部 为泥 下 质 白云 岩或 白云质灰 岩 。
12 构 . 造
石代替 , 部分辉石已绿泥石化 。 金矿 化 与岩脉 关 系密切 , 呈现 出空 间上相 依 、 时

构造地质学与成矿作用机制的关联研究

构造地质学与成矿作用机制的关联研究

构造地质学与成矿作用机制的关联研究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构造、成因和演化规律的科学,成矿作用则是指地球内部矿物质与外界环境作用,形成矿产资源的自然过程。

构造地质学与成矿作用机制密切相关,研究二者之间的关联对于揭示地球内部运动与物质循环规律,促进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地质构造背景中国地处欧亚板块边缘,地质构造复杂多样。

从造山运动到洋中脊扩张,从持续沉积到大陆碰撞,我国地质历史悠久,构造变化频繁。

各种构造活动塑造了中国丰富的矿产资源,深入探讨地质构造与成矿作用机制的关联,有助于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二、地质构造对成矿作用的影响地质构造对成矿作用有着直接的影响。

构造活动可以改变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促进矿物质的迁移和沉淀。

地质构造还对热液活动和岩浆活动的形成、迁移产生影响。

通过对地球构造与成矿作用机制的关联研究,可以揭示构造对成矿作用的影响机制,为勘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三、地质构造演化与矿产资源形成地质构造演化过程中,不同的构造环境对矿产资源的形成具有不同影响。

例如,在造山带环境下,构造应力作用下的岩石变形会促进矿物质的形成与聚集;在盆地环境下,沉积岩的压实作用、流体运移等过程也会催化矿床的形成。

地质构造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通过研究二者的关联,可以更好地理解矿床的形成规律。

四、构造地质学技术在成矿研究中的应用构造地质学技术在成矿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构造地质调查,可以揭示矿床与构造之间的联系,明确矿床的成因类型和形成时代。

结合构造解析技术,可以分析矿床的形成演化历史,为找矿勘查提供重要依据。

构造地质学技术为成矿作用的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推动了矿产资源勘查技术的发展。

五、结语构造地质学与成矿作用机制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地球构造的演化过程直接影响着矿产资源的形成,地质构造对成矿作用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地质构造与成矿作用机制的关联,可以更好地理解矿床的形成规律,为我国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弥渡县九顶山铜钼矿矿化期次与成矿规律

弥渡县九顶山铜钼矿矿化期次与成矿规律

九顶山铜钼矿是三江成矿带南端的斑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有利的大地构造环境为该 区成矿奠定了良 好的基础 ,因其规模大 、成矿作用相对 复杂而备受研究者关 注 。本文试 图通 过分析该 矿床 矿化期次、 控矿因素 、地质特征及矿物间的相互关系,以期对矿床的成矿规律提供有益的信息。
1 区域 地 质 概 况
触带 ,是铜矿体赋存的主要部位。 下亚段 ( o ) :灰 白色 、肉红 色粗 粒长 石石 英砂 岩 、细粒 砂 岩互 层 ,夹 砾 岩 、含 砾 粗 砂岩 ,局部
夹紫 色 、绿 色 泥质粉砂 岩透 镜体 ,厚 约 5 5 0 m。为一 套 以陆 相为 主 的海 陆 交互 相 沉 积 ,分 布于 九顶 山梁 子 及金 厂箐 背斜 核部 ,由于后 期 的岩脉 多次侵 入而 残缺 不全 。
( 2 ) 透镜 状或 延展不 大 的似层 状 铜矿 体 :由石榴 石 、透 辉 石等 所 形成 的不规 则 热液 矿 物 团块 和 分 布 范 围较 小 的局 部 长英角 岩裂 隙群 ,形成透 镜状 、囊 状 、巢 状 串联状 铜矿体 ,整体 上构 成不规 则 似层状 、透
镜状。
( 3 ) 产 于 同一 地质环 境 中的雁 行状 钼 矿体 :产 于侵 人 体 中部 ,为 被厚 度 不 等 的无矿 夹 石 所 间 隔 的规
2 0 1 5 年 第3 4 卷 第3 期3 8 6 3 9 0 页
云 南 地 质
(  ̄ N 5 3 — 1 0 4 1 / P I s s N 1 o o 4 — 1 8 8 5
弥渡 县 九 顶 山铜 钼矿 矿 化期 次 与成 矿 规律
陈维锋 ,潘 小云
( 中国有 色金 属工业 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 ,云南 昆明 6 5 0 0 5 1 )

盐边冷水箐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元素特征

盐边冷水箐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元素特征

盐边冷水箐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元素特征摘要:盐边冷水箐铜镍硫化物矿床位于扬子克拉通西缘川滇南北向构造带中段,是我国新元古代时期典型的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

该文在综合前人对该矿床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对矿石成矿元素特征进行分析。

矿床主要成矿元素ni、cu、co主要分布在岩体的中下部或下部,岩体底部一般不成矿;矿体中主要成矿元素的含量与矿体厚度间存在正相关关系,ni与伴生成矿元素cu 、co、pt、pd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元素冷水箐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 (2013)01(b)-00-011 矿区地质特征盐边冷水箐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大地构造位置属康滇地轴中段西缘,川滇南北向构造带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西延的复合部位。

矿区出露地层简单,主要为前震旦系变质岩系,占全区约80%以上,其次为新生界的第三系昔格达组及第四系。

矿区处于扬子陆块西缘中元古代青河—程海断裂带(汤中立,2004),该断裂带切割地壳直至上地幔,为地幔岩浆上升提供了良好通道,即成为矿区的导岩导矿构造。

含矿岩体定位于受青河—程海断裂控制的次级构造中,在这些次一级断裂之中,控制着含矿岩体的形态产状,也即成为储岩储矿断裂。

矿区出露有数十个大小不等岩体,单个岩体多呈不对称的岩盆状或岩盘状,区域上构成以高家村杂岩体为中心的冷水箐复式岩体群。

矿区岩石的变质作用主要表现在前震旦系盐边群地层,岩石绝大部分具片状构造,劈理、片理发育(沈渭洲等,2003)。

2 成矿元素特征冷水箐铜镍硫化物矿床内主要成矿元素为ni,伴生其他有益元素有cu 、co、pt、pd、au、ag、s、se、te等,但主要伴生成矿元素为cu、co,其他的含量甚微。

伴生有害元素主要为pb、zn、as,含量甚微(pb:0.01%~0.035%;zn:0.00%~0.014%;as:0.0003%~0.06%),对矿石质量影响极小。

该文主要从成矿元素间相互关系,成矿元素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

三江地区中段成矿元素地史演化的探讨及意义

三江地区中段成矿元素地史演化的探讨及意义

三江地区中段成矿元素地史演化的探讨及意义
魏启荣;沈上越;莫宣学;路凤香
【期刊名称】《地质科技情报》
【年(卷),期】2001(20)4
【摘要】以富集系数值 ( ki)为指标 ,系统讨论了三江地区中段
Au,Ag,Cu,Pb,Zn,As,Sb,Hg8个成矿元素从老基底时期—盖层时期—古特提斯时期—中新生代地层时期富集与贫化的演化历史情况。

研究表明 ,基底时期 Cu-Pb-Sb 富集 ;盖层时期 Au-Ag富集 ,特别是 As强烈富集 ;古特提斯洋时期 ,Au-Sb强烈富集在金沙江洋脊环境 ,Cu强烈富集在金沙江洋岛环境 ;古特提斯弧时期 ,金沙江洋内弧表现出 Cu的富集 ,Pb-Zn富集在滞后弧 ,而碰撞弧及澜沧江陆缘弧没有成矿元素的明显富集 ;中新生代时期 ,As-Hg富集。

【总页数】5页(P24-28)
【关键词】成矿元素;富集系数;三江地区;金;铜;铅;锌
【作者】魏启荣;沈上越;莫宣学;路凤香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95
【相关文献】
1.四川西部三江中段成矿带地质构造演化、成矿特征与成矿系列 [J], 付小方;侯立玮;俞如龙;王登红;喻成燕
2.三江中段铜多金属矿床流体成矿作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证据 [J], 宋昊;张成江;李佑国;钟文丽;李家庆
3.三江地区义敦岛弧造山带演化和成矿系统 [J], 侯增谦;杨岳清;曲晓明;黄典豪;吕庆田;王海平;余金杰;唐绍华
4.南岭地区与花岗岩有关的稀土、稀有元素成矿作用的演化与成矿模式 [J], 王笃昭
5.南岭地区与花岗岩有关的稀土、稀有元素成矿作用演化与成矿模式 [J], 王笃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省金河—程海深断裂地区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研究

四川省金河—程海深断裂地区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研究

四川省金河—程海深断裂地区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研究研究区处于扬子陆块(Ⅰ级)上扬子古陆块(Ⅱ级)西缘康滇前陆逆冲带(Ⅲ级)中段之康滇基底断隆带(Ⅳ级)与盐源-丽江前陆逆冲带(Ⅲ级)接合部位,多期构造交织、叠覆部位,地壳运动频繁,衍生的重要的矿产种类较多,本文以区域构造、岩浆活动、沉积建造等方面探讨了区域成矿的控制因素,并总结了区域成矿规律。

标签:金河-程海断裂构造演化成矿规律研究区所处的康滇地轴,形成演化历史长,构造极为复杂,区域上总体由绿汁江、安宁河等南北向深(大)断裂与其间的基底和盖层组成。

盐源-丽江前陆逆冲带(Ⅲ级):位于上扬子陆块西缘。

以小金河深断裂带为界与巴颜喀拉地块和三江弧盆系两个Ⅱ级构造单元紧依。

属龙门山-锦屏山陆内造山带南部的前陆逆冲-推覆构造带,区域上系指金河-箐河深断裂。

1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区主体隶属扬子准地台西缘元古宙华力西燕山期铜铁铅锌银稀土稀有铝土矿磷成矿带;盐源盐塘-国胜华力西印支期铁铜金铂镍铅锌锰(银)岩盐矿远景区,北西角跨盐源-棉垭印支燕山期铅锌铁褐煤矿远景区、南邻盐边-攀枝花前寒武纪华力西印支期铜铂镍铁煤灰岩耐火粘土石墨矿远景区。

1.1地层地层主体隶属华南地层大区扬子地层区,以金河-程海深断裂为界,北西为丽江地层分区;东南为康定地层分区。

区内地层发育较为齐全,自前震旦系变质岩至第四系均有出露,其中古生界、中生界最为发育,约占测区总面积的95%以上,前震旦系变质岩及新生界最少,仅局部有分布。

1.2岩浆岩研究区位于著名的康滇构造-岩浆带南段西缘。

岩浆岩较发育岩浆岩主要有晚燕山期角闪石钾长花岗岩、喜山期英碱正长岩及少量变辉绿岩等。

华力西期超基性—基性侵入岩沿整个构造带穿插受强烈的动力变质作用,岩石中含Ni0.1—0.15%,Cu、Co、Cr也相应偏高。

火山岩为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组。

据区域资料,岩石富镁、钙,贫硅、铝、碱,为富铁质拉斑玄武岩和弱碱性玄武岩,构造岩浆环境为陆内裂谷。

四川马思罗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四川马思罗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2 0 1 3 年5 月第 3 3 卷增刊
四川地质学报
V o 1 . 3 3 S u p p 1 . M a y 2 0 1 3
四川马思 罗金矿地质特 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6 1 0 0 6 1) (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 ,成都
摘要 :马思罗金矿赋 存于 中三叠统 盐塘组 浅海相含 火山喷发物 的不纯碳 酸盐岩 中,金矿化受岩性控制 。笔 者通过 对马思罗金矿 床的地质特征 、控矿 因素及矿床成 因的 系统研 究 ,总结 了找矿标志 ,分析 了找矿前景 。认
为矿 区内化探综合异 常有待 于查证 , 有望发现新矿体 ;已知矿体 的两侧及 深部有待 于控制 , 有望扩大矿 区规模 ,
矿 区仍有较 大的找矿远景 关键词 :地质特征 ;控矿 因素;找矿 前景 ;马思 罗金 矿
马思罗金矿位 于扬子准地 台与松潘一甘孜地槽之间的盐源一丽江台缘 凹陷带嘲 , 属于冕西金矿集中区 的南延部分。与金的成矿作用有关 的主要地层是 中三叠统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一碎屑岩建造 ,金具 高背 景高离差特征。其构造格架 以 N N E向为主,褶皱多为紧密的线状复式褶皱 ;断裂发育 ,断层多为走 向断 层 ,以脆韧性推覆为重要特征, 与金 的成矿作用关 系密切 。脉岩较为发育 ,尤其云煌斑岩脉与金矿在空间 上相伴而生 。 煌斑岩中含了二长花岗岩俘虏体 ,研究认为 , 在马印蹄子至海子一带存在中酸 『 生 隐伏岩体 。 区内矿产资源丰富 ,以马思罗金矿 、茶铺子金矿 、大沟金矿 、 巴折铜矿等为代表。
系。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4
作者 简介 :龚 彬 ( 1 9 7 9 一) ,男 , 四川 彭州 人 ,工程 师
2 4
四川马思罗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金沙江中游永胜昔格达层软沉积变形构造

金沙江中游永胜昔格达层软沉积变形构造
“软沉积变形构造”指沉积物在未脱离沉积 环 境 和 尚 未 完 全 固 结 的 状 态 下,因 遭 受 物 理 力 的作用而形成的一系列变形构造(张斌等,2011;冯增昭,2018)。目前,对 软沉积 变形 构造的
〔收 稿 日 期 〕 2019-12-02收 稿 ,2020-06-23改 回 。 〔基金项目〕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 本 科 研 业 务 专 项 (IGCEA1715)和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41772185)共 同
触发的大规模软沉积变形构造剖面中需存在砂层,下伏砂层、上覆黏土层的 “二元结构”是地震触发
软沉积变形构造的理想地层结构,且下伏砂层的厚 度 和 变 形 强 度 决 定 了 上 覆 黏 土 层 变 形 强 度;砂 层
中含有上覆黏土挤落的团块等非原层物质,砂层 的 上、下 层 面 高 低 起 伏 不 平;黏 土 层 中 的 主 要 变 形
1073
成因分析与触发因素的识别一直 以 来 都 是 该 领 域 的 难 点 问 题。在 各 地 区 的 软 沉 积 变 形 构 造 研 究中,多数软沉 积 变 形 构 造 被 认 为 是 由 地 震 活 动 引 起 的 (Shikietal.,2000;Montenatetal., 2007;Magorzataetal.,2018),但 实 际 上 其 成 因 较 多 ,洪 水 、滑 坡 、海 啸 、风 暴 、重 力 流 和 行 星 撞 击 等 都 可 能 引 起 软 沉 积 变 形 (Bhattacharyaetal.,1998;Simms,2003;McLaughlinetal.,2004; Morettietal.,2007;Ranaetal.,2016)。
1)中 国 地 震 局 地 质 研 究 所 ,地 震 动 力 学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北 京 100029 2)中 国 地 质 大 学 (北 京 ),北 京 100083 3)中 国 地 震 灾 害 防 御 中 心 ,北 京 100029

四川金洞沟岩金矿成矿规律

四川金洞沟岩金矿成矿规律

四川金洞沟岩金矿成矿规律陈建英,王云(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二大队,四川德阳618000)摘要:该金矿床赋存于志留系茂县群浅变质的千脉岩中,受构造石英脉控制,是多次热液活动复合叠加形成的金矿床,属于中低温热液成矿,与碱交代作用关系密切。

矿体呈脉状、薄脉状,具有膨胀收缩特点,呈舒缓波状延伸。

蚀变千糜岩、石英脉、黄褐色铁帽是很好的找矿标志。

关键词:金矿;围岩蚀变;找矿标志;平武县中图分类号:P618.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995(2019)02-0248-04DOI:10.3969/j.issn.l006-0995.2019.02.014四川省平武县金洞沟金矿床位于四川盆地西北缘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的北东端,茂汶一青川一W性剪切带的主滑脱面上,其北以青川一平武深断裂与摩天岭东西向分隔,其南是北东向轿子顶背斜推覆构造,该矿床处于东西向与北东向构造相交的三角楔形带内。

区内构造线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区内主要地层为第四系、志留系茂县群、寒武系油房沟组和邱家河组;岩浆活动为晋宁、加里东、印支期三个活动期,区内侵入岩主要有花岗岩、闪长岩、二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

1区域地质背景区内构造线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地层倾向310。

-340°,矿区北部白草至清溪一带地层组成紧密的倒转背斜,桑树坪一金洞沟一金坝子一带有一系列北东走向的逆冲断层组成,此带由北东向南西呈帚状散开而逐渐消失。

区内另有少量北西向、南西向和东西向断裂存在,但规模较小(图1)。

区内侵入岩主要有轿子顶斜长花岗岩、闪长岩脉和龙船山二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

前者呈小岩基侵入通木梁群地层,为晋宁期活动产物;后者呈岩枝、岩脉侵入于震旦、志留系,形成与印支期。

在青川一平武深断裂以南的大片志留系茂县群中,未见有岩浆活动,而发育有大量的石英脉带。

中、上元古界是构成本区域基底的主要地层,为一套变质的基性、中性及酸性火山岩系与海相沉积变质岩组成的火山杂岩系,主要地层为碧口群与通木梁群。

西范坪式斑岩型铜矿的成矿规律与预测资源量

西范坪式斑岩型铜矿的成矿规律与预测资源量
质 火成 岩 。
2 矿床地质特征
2 . 1 8 0 号含矿岩体 区内含矿斑岩体有 2 3个 ,以 8 0号斑岩体最典 型,含矿最好 。岩体呈心形状出露 ,面积约 0 . 4 7 k m , 呈复式岩株侵入中下三叠统青天堡组含铜地层 中,并有较多的围岩俘虏体。岩体 的主体为中细粒黑云母 石英二长斑岩 ,次为中细粒角闪石英二长斑岩 ,前者围绕后者作半环状分布 , 深部包裹辉石石英二长斑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1 —1 4
作 者简 介 :付 芳 ( 1 9 7 0 一) ,女 ,四川 西 昌人 ,工程 师 ,主要从 事矿 床普 查勘 探 与研 究工作 4 4
西 范坪 式斑 岩型 铜矿 的成 矿规 律 与预 测资 源量
岩和黑云石英正长斑岩 ,并有岩脉侵入先期 的各类岩石中。由于受近南北 向和东西向隐伏断裂的影响 在岩体中部形成裂隙十分发育的隐爆碎裂岩筒 ,并有多种矿物交代充填 ,构成互相穿插 的近十种矿脉 也是铜矿体赋存的最佳部位 。镜下看见长石斑晶不规则裂纹发育 、有双晶弯 曲、移动现象 ,具有韧性剪 切及 隐爆特征。 岩体蚀变强烈 , 依稀可见面型蚀变特征 ,以中细粒角闪石英二长斑岩为中心的黑云母—钾 长石化带 , 不很对称的向外分布石英 ~ 绢云母化带和局部高岭土化带和方解石一绿泥石化带 ( 青盘岩化带 ) , 具有经 典的斑岩铜矿床蚀变分带特征 。岩体外接触带表现为围岩重结晶 , 在东侧形成宽 1 2 5 0 0 m的角岩带 ,即 青盘岩化带 ,并可分为黑云母角岩带 , 绿泥石角岩带和斑点板岩带。普遍有热液期 的黄铁矿 ( 少许黄铜 矿) 、绿 泥石 黑 云母石 英 脉或碳 酸 盐细 脉产 出 ,常形 成 角岩 型工业 铜 矿体 。以上特 征也 表 明 8 0号 含矿 岩 体 的剥蚀 程 度不 深 。 2 . 2矿体特征 区内有铜矿体 3 个, 以I 号矿体为主。Ⅱ、Ⅲ号矿体分别产于 8 0 号岩体北东、5 8 — 1 号岩体南的角岩 带 中,为角岩型矿体 ; I 号矿体产于 8 0 号岩体的隐爆碎裂岩筒中,为斑岩型矿体 E 3 ] 。 I 号矿体长 4 1 2 m, 宽3 5 0 m,延深 3 5 0 m仍没控制 ; 矿体产状总体近水平、界面西倾 、 呈柱状 。矿体 大致 分为 三部 分 : 上 部氧 化带 ,厚 5 0 ~ 7 0 m, 为风 化一 半 风化 岩石 , 含 C u 0 . 1 % 0 . 3 %、 Mo 0 . 0 0 6 %~ 0 . 0 2 7 %: 中部硫 化 次生 富集 带 ,平 均厚 7 0 m、平均 品位 c u 0 . 5 9 %、Mo 0 . 0 1 2 %;下 部原 生 带 ,平 均厚 9 5 m,平 均 品

程海断裂带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矿床不同矿化类型成矿模式

程海断裂带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矿床不同矿化类型成矿模式

程海断裂带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矿床不同矿化类型成矿模式徐恒;崔银亮;豆松;刘文佳;姜永果;王艳【摘要】位于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带中段东部的程海断裂带,产出有一系列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以区内近年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的分水岭、小龙潭和笔架山铜钼金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在对其矿化类型特征详细研究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程海断裂带各矿化类型取得的最新地球化学资料,开展成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本区矿床多产出斑岩型、接触交代型和构造破碎带型3种原生矿化类型,与富碱岩浆相关,继承性特征明显.Pb、S、H、O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从斑岩型→接触交代型→构造破碎带型,成矿物源从幔源→壳幔混合,幔源为主→壳幔混合,壳源为主逐渐过渡,矿化剂硫从幔源硫向壳幔混合硫过渡,成矿流体从单一岩浆水向岩浆水大气水混合转变,成矿温度、盐度从高温、中高盐度→中高温、中盐度→中低温低盐度变化,总体表现典型斑岩成矿系统特征.最后,综合以上成果建立了成矿模式,有望为寻找相似类型矿床提供理论指导.【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年(卷),期】2018(032)001【总页数】10页(P8-17)【关键词】矿化类型;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模式;程海断裂带;云南【作者】徐恒;崔银亮;豆松;刘文佳;姜永果;王艳【作者单位】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云南昆明650051;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云南昆明650051;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云南昆明650051;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云南昆明650051;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云南昆明650051;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云南昆明6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1;P611.10 引言程海断裂带位于扬子陆块西缘,属金沙江-红河构造带重要组成部分[1-4]。

受印-欧板块远程碰撞效应影响,诱发了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为形成铜钼金多金属矿床提供了通道、空间和物质基础[4-5]。

研究显示沿程海断裂带分布的铜多金属矿床均形成于36~33.5Ma,与该时段侵位的富碱斑岩密切相关 [6-9]。

四川大渡河金矿床成矿特征研究

四川大渡河金矿床成矿特征研究

四川大渡河金矿床成矿特征研究陈小婷【摘要】大渡河金成矿带位于康滇地轴南北向构造带北端,鲜水河、龙门山与攀西裂谷所构成的三叉裂谷交会形成的特殊构造部位.本文通过对大渡河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对本矿床的成矿特征进一步的进行研究.【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7(000)014【总页数】2页(P167-168)【关键词】金矿床;控矿因素;成矿特征【作者】陈小婷【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Abstract:The gold metallogenic belt of Dadu River is located at the northern end of the North-South tectonic belt of the Xikang Yunnan axis.The special tectonic site formed by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fresh water river, the Longmen mountain and the Panxi rift valley formed by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Based on 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Dadu gold deposit, the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 are further studied.Keywords:Gold deposit; Controlling factors;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康定大渡河流域金成矿带位于我国著名的康滇地轴北端,印度板块、扬子板块、华北板块挤压缝合带上,龙门山褶皱带和巴颜喀拉褶皱带相接处,构造位置位于成矿区带康定地区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金河—程海深断裂地区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研究研究区处于扬子陆块(Ⅰ级)上扬子古陆块(Ⅱ级)西缘康滇前陆逆冲带(Ⅲ级)中段之康滇基底断隆带(Ⅳ级)与盐源-丽江前陆逆冲带(Ⅲ级)接合部位,多期构造交织、叠覆部位,地壳运动频繁,衍生的重要的矿产种类较多,本文以区域构造、岩浆活动、沉积建造等方面探讨了区域成矿的控制因素,并总结了区域成矿规律。

标签:金河-程海断裂构造演化成矿规律研究区所处的康滇地轴,形成演化历史长,构造极为复杂,区域上总体由绿汁江、安宁河等南北向深(大)断裂与其间的基底和盖层组成。

盐源-丽江前陆逆冲带(Ⅲ级):位于上扬子陆块西缘。

以小金河深断裂带为界与巴颜喀拉地块和三江弧盆系两个Ⅱ级构造单元紧依。

属龙门山-锦屏山陆内造山带南部的前陆逆冲-推覆构造带,区域上系指金河-箐河深断裂。

1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区主体隶属扬子准地台西缘元古宙华力西燕山期铜铁铅锌银稀土稀有铝土矿磷成矿带;盐源盐塘-国胜华力西印支期铁铜金铂镍铅锌锰(银)岩盐矿远景区,北西角跨盐源-棉垭印支燕山期铅锌铁褐煤矿远景区、南邻盐边-攀枝花前寒武纪华力西印支期铜铂镍铁煤灰岩耐火粘土石墨矿远景区。

1.1地层地层主体隶属华南地层大区扬子地层区,以金河-程海深断裂为界,北西为丽江地层分区;东南为康定地层分区。

区内地层发育较为齐全,自前震旦系变质岩至第四系均有出露,其中古生界、中生界最为发育,约占测区总面积的95%以上,前震旦系变质岩及新生界最少,仅局部有分布。

1.2岩浆岩研究区位于著名的康滇构造-岩浆带南段西缘。

岩浆岩较发育岩浆岩主要有晚燕山期角闪石钾长花岗岩、喜山期英碱正长岩及少量变辉绿岩等。

华力西期超基性—基性侵入岩沿整个构造带穿插受强烈的动力变质作用,岩石中含Ni0.1—0.15%,Cu、Co、Cr也相应偏高。

火山岩为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组。

据区域资料,岩石富镁、钙,贫硅、铝、碱,为富铁质拉斑玄武岩和弱碱性玄武岩,构造岩浆环境为陆内裂谷。

1.3变质岩研究区变质岩不甚发育,具其成因可分为区域动力变质岩、接触变质岩、气-液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

区域动力变质岩岩性为绢云千枚岩。

为低绿片岩相变质,变质矿物组合为绿泥石+绢云母±石英。

接触变质岩为热接触变质岩。

主要见于和平子岩体接触带。

岩性为透辉石角岩、石英绢云角岩、绿泥阳起角岩、大理岩等。

变质矿物显示为低—中温钠长—绿帘角岩相,局部达角闪角岩相。

气-液变质岩分布与接触变质岩一致。

主要岩石类型为蛇纹岩。

动力变质岩沿区内各断裂带呈线状分布,岩性为各种成份的碎裂岩、碎裂岩化岩石,片理岩化岩石。

为表构相韧脆性变形产物。

1.4构造研究区地处多期构造交织、叠覆部位,地壳运动频繁,主要构造形迹为金河—程海深断裂带。

金河—程海深断裂带:该断裂形成时期是海西期,印支期、喜山期仍有活动,是一多期活动的断裂带,断裂南从云南程海向北经四川矿山梁子、里庄、在冕宁大桥附近汇入安宁河断裂,北与著名的鲜水河断裂相接。

总长达400多公里,地貌上呈沟谷或山垭。

北段冕宁大桥至里庄一带,断裂走向呈北东,发育在灰白色花岗岩中,具200-500m的糜棱岩带和碎裂带。

也是盐源—丽江台缘凹陷地与康滇古陆之间的分界断裂。

中段矿山梁子一带,断裂走向南北,显现为走向平移。

南段云南白草坪—箐河,断裂走向呈东西向,向北倾,断层性质转变为带斜冲的逆断层。

原地系统由断裂带南东侧的中生代内陆断陷盆地丙南组、大荞地组、宝顶组及其褶皱变形形成NNE向褶皱共同构成;异地系统为断裂层以西的古生代—中生代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与陆内山间盆地的观音崖组—白土田组等共同构造。

构造变形分带明显,自东向西可分为外缘带、锋带、中带和后缘带。

外缘带:对应于原地体。

褶皱轴向与箐河断层近于平行,亦显左行斜冲特征。

外缘带自西向东变形由向西倾伏的斜歪褶皱带过渡为直立等厚褶皱带,宽达数公里之远。

锋带对应于异地系统。

为北东向构造带,呈北东30°—50°分布,褶皱多为一系列短轴背向斜,呈北东向雁列式展布,倾向北西西,与断层呈角度相交,显示左行斜冲性质。

2区域构造演化史研究区中元古代以来的漫长地质发展历史,保留了扬子陆块西缘形成发展的地质记录。

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期。

南部盐边群荒田组钙碱性火山岩具岛弧火山岩特点,但规模较小,以沉积岩最为发育,代表弧后火山盆地产物。

新元古代晚期—晚三叠世早期。

研究区位于扬子陆块西缘的被动大陆西缘,广泛接受陆表海碎屑岩、碳酸盐沉积。

其中在晚二叠世时期,受峨眉地幔柱上隆影响,地壳上隆破裂,形成大规模玄武岩浆喷发。

晚三叠世末期,受印支造山运动影响,研究区全面抬升,结束海相沉积历史。

晚三叠世末期—古近纪研究区构造活动以陆内改造为主,表现为南北向的陆内断陷,接受陆源碎屑岩沉积。

新生代以来,受来自西侧印度板块俯冲、挤压和南东向构造脱逸影响,产生木里、盐源自北西向南东的推覆,形成锦屏山前陆逆冲带。

位于木里推覆构造前锋地段的本区则形成金河-箐河、辣子弧形断裂。

沿这些断裂带地震活动频繁、地质灾害发育,对地方工程建设、居民安危产生极大影响。

3区域成矿地质特征3.1主要矿产资源概况研究区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已知有金、铜、铁、汞、银稀土稀有等矿产地105处,其中含大中型矿床16处、小型矿床39处,余为矿点或矿化点。

构造线主体呈北东向和北东-东西-北西向的弧形,基性-超基性杂岩体沿北东向构造带断续分布,主要为稀土、金、铜、铁矿化,其余矿产均分布于该带两侧的广大沉积地层区的特定层位之有利岩性组合段内。

煤产于上三叠统宝顶组、白土田组;汞见于灯影组节理、裂隙发育部位;硅石及耐火粘土分别见灯影组、梁山组中。

3.2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3.2.1冕宁阴山稀土矿矿区位于攀西裂谷北段西缘,冕西稀土成矿带西部亚带,西端以箐河—程海断裂为界。

矿体主要沿层见裂隙充填交代形成。

形态主要为四层脉状。

矿石为碳酸盐岩型氟碳铈矿,主要脉石矿物为碳酸盐矿物、萤石、闪石、石英、铁矿物、重晶石等,全矿床矿石平均品位RE2O34.49%。

最高品位RE2O322.00%,矿床与喜山期英碱长岩常形影相伴-矿体分布主要受次级NNE—SN向断裂控制,成因应为与英碱正长岩有关的岩浆热液脉型矿床。

3.2.2茶铺子大型金矿茶铺子金矿位于盐源—丽江台缘凹陷地内,地处金河一菁河韧性剪切带上,矿区金矿体均产于海相中—基火山岩中碳酸盐岩体内,茶铺子金矿即受控于金河断裂上盘的次级派生断裂破碎带中。

由于受构造影响。

矿体碎裂结构发育具分带性,从边部向中心依次为泥砾岩带一挤压片理化带,金品位也有向中心变富的规律,矿石中的金属矿物黄铁矿(多已褐铁矿化)为主,次为菱铁矿。

黄铁矿为主要载金矿物,在早期黄铁矿矿石中金品位为21.38-27.66g/t。

茶铺子金矿受地层、构造程岩浆活动的综合控制,矿床的成因为热液交代型金矿。

3.2.3和平子铜镍铁矿位于箐河断裂构造带北东段,二叠纪基性-超基性岩体侵入到奥陶、志留、泥盆的石灰岩、砂页岩中,整个岩体分异不明显,主要由辉绿辉长岩组成。

矿石矿物以镍黄铁矿、黄铜矿等。

该矿床由岩浆深部熔离—贯入形成的矿体,产出特征与围岩构造条件关系密切,矿体呈脉状,透镜状。

岩石化学特征标明,原始岩浆富含铁镁质(局部含铁17.84%),辉长岩岩石光谱分析,含Cr6%,Ni0.3%,Cu0.05%,Co0.03%。

矿床规模以中小型局多。

3.2.4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因富含钒钛又称钒钛磁铁矿床,产于辉长岩-橄辉岩系中,矿体呈层状或似层状,多层产出于层状杂岩体重,矿石矿物为钛磁铁矿、钛铁矿及磁铁矿,矿石品位变化大,TFe20-33%,伴生TiO55-12%,V2O50.19-0.18%。

攀枝花铁矿是岩浆型铁矿床的典型代表,规模很大。

3.3区域控矿条件分析及成矿规律研究区在不同的地史演化阶段,发育一些与成矿有关的区域性构造。

澄江运动结束了研究区中、晚元古代的造山历史。

此后,整体趋于抬升并遭受剥蚀成为所谓“康滇隆起”的一部分。

元古代末,磨盘山一攀枝花断裂和安宁河一昔格达断裂所围限的轴部地区外,古造山带经受海浸覆以浅海沉积。

早二叠世的海浸广泛,仅古造山带轴部幸存狭窄的陆地,康滇隆起,扬子地块的西南缘是一个大西洋型的被动大陆边缘。

台缘凹陷带常常受大型逆冲断裂系改造沿剪切带通常发育大量金矿床和金矿点。

金矿体在构造带内以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出现。

印支期发育断裂带发生走滑剪切。

剪切系统主导的岩浆活动及变质流体形成了热液型铜、金、铅锌、银等成矿作用。

燕山期发育一系列成盆构造,宏观控制盆地的沉积和流体活动,在一定的程度上控制了成矿作用。

晚二叠世早,峨眉地幔柱上隆,地壳破裂,基性玄武岩浆的喷发和分布,直接控制着玄武岩矿及玄武岩型铜、金矿等矿产的展布,也为后期层控型矿床的形成提供物源。

晚三叠世末期受来自西侧印度板块俯冲、挤压和南东向构造脱逸影响,产生木里、盐源自北西向南东的推覆,形成锦屏山前陆逆冲带,沿带形成左行走滑断裂及有关的岩浆深层岩浆活动,如基性超基性岩体的侵入,这些伸展剪切系统主导的岩浆活动及变质流体活动则形成了热液型铜、镍、金、铅锌银等金属成矿作用,如和平子铜镍矿。

金河-程海断裂与丰富的矿源和有利的岩石、物化条件相耦合,则有可能发育大规模成矿作用和形成超大型矿产和矿床富集区。

3.3.1控矿条件分析3.3.1.1岩浆活动的控矿作用研究区主要有花岗岩类、火山岩-次火山岩类和基性-超基性岩类,它们为成矿提供矿源、流体及热源。

花岗岩类是主要热液成矿作用,如冕宁稀土矿。

火山-次火山岩类主要表现在火山气液成矿、火山喷溢成矿、火山沉积成矿等直接成矿或者致矿-容矿作用。

由火山岩提供矿源热源,形成浅层低温热液型金银铜矿床。

基性-超基性岩类的控矿作用主要为岩浆分异型铜、镍、金成矿作用。

如茶铺子金矿。

3.3.1.2沉积构造控矿作用研究区构造负责,自古生代以来,受构造盆地影响,发育同沉积-成矿作用,在盆地内或边缘发育有煤,蒸发盐岩矿床,如箐河煤田。

3.3.1.3构造体系控矿作用区内南北-北东向构造体系是一个长期活动的复杂构造体系。

南北向构造体系控制了各类岩浆活动,90%的岩浆矿床产于构造带,箐河-金河断裂明显控制了自古生代以来的地层。

对沉积矿床的形成有明显作用,如奥陶的猛、铁、磷,三叠的铜矿床。

同时还控制了区内主要的热液矿床的形成和分布。

如铜、镍、铅锌、汞,且热液矿床多产于构造复合部位和构造带方向发生改变的部位,中生代的煤主要受构造盆地所控制,同时箐河-金河段裂带为其提供了储矿空间。

3.3.2成矿规律研究3.3.2.1区域矿产的空间规律以构造岩浆岩带,沉积盆地及大型控矿断裂为划分背景,研究区主要划分出1条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铅锌稀土铝土成矿带,1条与镁质-超美质岩有关的钒钛铁成矿带,3铜镍金铁成矿带,1条汞铅锌重晶石矿带,1条煤矿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