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

合集下载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一、沉降观测的实施(一)工作基点和观测点标志的布设工作基点(以下简称基点)是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应根据工程的沉降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而沉降施测方案应根据工程的布局特点、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

依据工作经验,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设三个基点,且与建筑物相距50m至100m间的范围为宜。

基点可利用已有的、稳定性好的埋石点和墙脚水准点,也可以在该区域内基础稳定、修建时间长的建筑物上设置墙脚水准点。

若区域内不具备上述条件,则可按相应要求,选在隐蔽性好且通视良好、确保安全的地方埋设基点。

所布设的基点,在未确定其稳定性前,严禁使用。

因此,每次都要测定基点间的高差,以判定它们之间是否相对稳定,并且基点要定期与远离建筑物的高等级水准点联测,以检核其本身的稳定性。

沉降观测点应依据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地质条件、桩形等因素综合考虑,布设在最能敏感反映建筑物沉降变化的地点。

一般布设在建筑物四角、差异沉降量大的位置、地质条件有明显不同的区段以及沉降裂缝的两侧。

埋设时注意观测点与建筑物的联结要牢靠,使得观测点的变化能真正反映建筑物的变化情况。

并根据建筑物的平面设计图纸绘制沉降观测点布点图,以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在工作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要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二)沉降观测的周期及施测过程沉降观测的周期应能反映出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规律,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从而使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结果。

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一般认为建筑在砂类土层上的建筑物,其沉降在施工期间已大部分完成,而建筑在粘土类土层上的建筑物,其沉降在施工期间只是整个沉降量的一部分,因而,沉降周期是变化的。

根据工作经验,在施工阶段,观测的频率要大些,一般按3天、7天、15天确定观测周期,或按层数、荷载的增加确定观测周期,观测周期具体应视施工过程中地基与加荷而定。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方法1 水准点的设置沉降观测应根据稳定性良好的水准点进行,水准点应考虑永久使用,为了便于检查核对,专用水准点埋设不少于三个,埋设地点必须稳定不变,防止施工机具、车辆碰压。

本工程设置水准基点4个,其中一个为深埋点,3个浅埋点。

埋设位置应在建筑物变形影响区以外的范围,一般距离建筑物不少于50米。

2 仪器选择仪器采用国产PL1精密水准仪和铟钢水准尺,并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检定周期内。

3 观测依据及精度要求1) 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二级的要求。

2) 精度要求:JGJ/T8-97二级的要求。

4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规定时,按下列原则设置:观测点的设置原则:沿建筑物四周每隔15~30m设一点,房角纵横墙连接处以及沉降缝两旁均设置观测点。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裙房部位共设9个沉降观测点,高层部位共设12个沉降观测点。

均设于+0.5m处,平面位置详见图10.9.1-11。

图10.9.1-11 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注:图中红代表沉降观测点5 沉降观测的周期及观测时间(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一般每增加一层观测一次。

当建筑物发生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裂缝时,应立即向工程技术负责人汇报,并立即进行每日或数日一次连续值班观测。

(2)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数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

一般情况下,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直至稳定为止。

(3)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6 观测资料的搜集整理沉降观测结束后,应及时整理观测资料,妥善保存,作为该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的一部分,观测成果应包括:(1)沉降观测成果表;(2)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及各周期沉降展开图;(3) v-t-s(沉降速度、时间、沉降量)曲线图;(4)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一、引言建筑物沉降是指由于地下土壤的压缩或沉积、荷载作用等原因,建筑物在竖直方向上发生下沉变形。

沉降是建筑物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和重要设施,沉降观测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文将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二、沉降观测设备和方法1.观测设备本次沉降观测使用的设备包括测沉点、测墩、水准仪、测斜仪等。

其中,测沉点用于测量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测墩用于测量地表的沉降情况,水准仪用于测量建筑物的高程变化,测斜仪用于测量建筑物倾斜情况。

2.观测方法沉降观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基准期观测,即在建筑物完工后,对建筑物进行首次观测,确定建筑物的初始沉降情况。

第二阶段是日常观测,即在建筑物使用期间,定期对建筑物进行观测,监测沉降的变化情况。

三、观测数据记录与分析1.基准期观测数据在基准期观测中,我们选取了不同位置的测沉点和测墩进行观测。

观测周期为每个月一次,观测时间为1年。

观测数据如下表所示:观测点,观测时间(月),沉降值(mm)--------,----------------,--------------A,0,0B,0,0C,0,0D,0,0E,0,0注:观测点A、B、C、D、E分别代表不同的测沉点。

通过对基准期观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建筑物在基准期观测范围内未出现明显的沉降情况,表明建筑物在初始阶段的沉降较小。

2.日常观测数据在日常观测中,我们每季度对建筑物进行一次观测,观测数据如下表所示:观测点,观测时间(季度),沉降值(mm)--------,------------------,--------------A,1,2B,1,1C,1,3D,1,2E,1,1A,2,4B,2,3C,2,6D,2,5E,2,3A,3,6B,3,5C,3,9D,3,8E,3,6注:观测点A、B、C、D、E分别代表不同的测沉点。

通过对日常观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观测点A、B、C、D、E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沉降现象,说明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沉降;b) 观测点C的沉降值最大,达到9mm,说明该处土壤的沉降较明显;c)建筑物沉降值的变化趋势并不平稳,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土壤的压缩特性和荷载作用有关。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与埋设
根据设计要求布置沉降观测点,观测点利用直径32mm的钢筋,一端制成燕尾形埋入墙内,外露装饰层厚度外出30mm。

2沉降观测
⑴水准基点的联测
水准基点要与国家水准点进行联测或采用独立高程系统,水准基点间的联测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采用闭合水准线路。

同时每隔3个月要进行一次监测,防止因水准基点的变动而影响观测成果。

⑵沉降观测
a.在工程施工阶段由建设单位委托有相应资质单位进行定期观测,沉降观测按国家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采用闭合或附合水准线路。

b.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在观测点埋设稳定后进行,根据设计要求每施工二至四层做一次沉降观测,施工完毕,一年内每隔三至六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隔六至十二个月观测一次,直到沉降稳定为止。

在施工过程中如建筑物出现裂缝、不均匀沉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反馈给业主、监理和设计单位。

C.仪器采用国产S1精密水准仪和钢钢水准尺,并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检定周期内。

d.观测是要进行往返测,前后视距相等,并做到“三固定”,即观测人员固定、线路固定和固定测站。

⑶沉降分析
a.沉降观测原始资料必须及时整理,对超限部分要及时重测,直至满足测量规范要求。

b.数据处理采用沉降分析软件处理,原始数据要进行回归分析。

c.绘制建筑物荷载、时间、沉降量回归曲线,沉降速度曲线和等沉降量曲线图。

d.工程竣工时编制沉降观测成果表,编写沉降分析技术总结报告°。

略论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

略论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

略论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目前,我国的高层建筑逐渐兴起,建筑物的不断增高,促使建筑物所承受的荷载力也在不断的增加。

而由于建筑自身的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是共同作用的,许多建筑物会发生不均匀的沉降,有时候会造成建筑物发生一定的倾斜和断裂,给建筑物带来了很大的不安全性,也危害着人们的安全和健康。

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建设,按时对建筑物进行观测和分析,综合判断建筑物可能会发生的变形,积极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所以在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中,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采用最有效的观测方法,进行科学的处理和分析,正确处理在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一、建筑物沉降观测中的常用方法1.1 全自动测量法我国的测量仪器在不断的更新和改进,其也在逐渐的应用于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中,并且加入到了全自动跟踪测量仪器,它能够进行全方位、精度高、全天候的进行自动的监测,并得出有效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

我们所使用的全自动测量法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大坝、桥梁等各种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中。

1.2 数字摄影测量法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以及各种科学研究中,已经广泛应用了数字摄影测量的方法,其能够有效的监测分析重要工程的变形以及自动生产的情况,并且能够及时的测出弹体的运动轨迹和有关炮口冲击波的波形等各种数据。

通过利用数据摄影测量法,进行大型建筑物沉降监测,可以直接通过多个点的数据提供三维空间信息,使数据的精确度能够达到2-4 μm1.3 水准测量法在进行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的时候,人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水准测量法,其主要是利用水准仪对基准点和沉降监测点等测量其高程,通过观察分析其高程的变化情况,综合对比分析建筑物的沉降变形的各种情况。

但是由于水准测量法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它还适用于不同类型、精度以及施侧条件的建筑物的沉降监测,是一种很可靠的测量手段。

1.4 GPS测量法GPS测量法是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而发明的一种全新的用于空间定位的高新技术,并且由最初的静态发展到了动态的定位,其定位的精度非常高,所以也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逐渐代替了过去的光学仪器和电子仪器。

沉降观测步骤与方法

沉降观测步骤与方法

沉降观测的具体做法:1、仪器:水准尺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铝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铝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时应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DS3级别。

2、观测时间: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建(构)物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 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

4、沉降观测的五定: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要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5、在观测过程中,做到步步有校核。

①前后视距≤30 m,前后视距差≤,②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应≤,6、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7、埋入墙体的观测点,材料应采用直径不小于12毫米的元钢,一般埋人深度不小于12厘米,钢筋外端要有90°弯钩弯上,并稍离墙体,以便于置尺测量。

8、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每二层观测一次,竣工后再观测一次。

9、水准点是对各观测点沉降的基准点,一定要选定相对固定的稳定的其他建筑物等适当部位,一般不少于2个。

10、每次观察均需采用环形闭合方法,当场进行检查。

同一观测点的两次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毫米。

11、完成沉降观测工作,要先绘制好沉降观测示意图并对每次沉降观测认真做好记录。

(1)沉降观测示意图应画出建筑物的底层平面示意图,注明观测点的位置和编号,注明水准基点的位置、编号和标高及水准点与建筑物的距离。

并在图上注明观测点所用材料、埋入墙体深度、离开墙体的距离。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基工程也被广泛应用。

在地基工程中,沉降观测是重要的一项工作。

沉降观测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避免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本文将从沉降观测方案的内容、方法、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沉降观测方案的内容1、沉降观测项目:沉降观测项目一般包括建筑物、桥梁、道路、隧道等工程的沉降观测。

2、观测方案:沉降观测方案应明确观测的地点、观测时间、观测周期、观测内容以及采用的设备和方法。

3、数据处理:沉降观测数据应进行有效的处理,包括数据的收集、归档、存储和分析等。

二、沉降观测方法1、传统法:传统法主要指利用水准仪和全站仪等设备进行测量。

该方法精度较高,但工作量较大,适用范围较窄。

2、测斜仪法:测斜仪法适用范围广,可以实现多点同时观测,测量数据准确。

3、GNSS技术:GNSS技术可以实现快速高效地进行大面积沉降观测,但精度相对较差。

三、沉降观测要求1、观测地点:选择观测地点应当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够全面反映工程沉降情况。

2、观测时间:应当充分考虑工程施工的时间规划和进度安排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3、观测周期:观测周期应根据工程特点、地理环境、监测目的等因素确定。

4、观测内容:观测内容主要包括垂直沉降量和水平位移量等数据。

5、设备和方法:应选择适量的设备和方法进行观测,并在观测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确保观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四、沉降观测注意事项1、观测环境:应选取相对稳定、不受人为和自然干扰的观测环境。

2、数据传输和互相校验及保密:要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并且数据应有完整性检查和一致性校验。

同时要保证数据的保密性。

3、防止损坏设备:要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避免损坏设备的发生。

4、观测记录和备份:应及时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备份以便于数据查询和分析。

总结: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合理的沉降观测方案,可以大大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标准。

在沉降观测过程中,应注意观测环境的选择、数据处理和保密、设备的保养和备份等各方面的细节问题,确保沉降观测工作的有效开展。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方法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方法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方法建筑物沉降观测是指对建筑物沉降进行实时或定期监测,以评估其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沉降观测是建筑领域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建筑工程师快速定位问题、纠正偏差,保障建筑物长期稳定使用。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方法和工具。

一、传统的测量方法1.1水准线测量法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

工程师使用水准仪在建筑物的不同部位观测高程高度变化,然后计算出建筑物的整体沉降量。

这种方法的优势是简单易行,容易操作,而且精度较高。

但是,随着测量频率的增加和建筑物的高度增加,其精度会降低并且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来完成。

1.2量测标尺测量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在建筑物外部进行,是基于铅垂原理,通过悬挂一个垂线并记录悬线底部到地面水平的距离,来测量建筑物沉降量。

这种方法可以较快地测量出建筑物的沉降量,但存在误差,需注意。

1.3倾斜测量法这种方法使用倾角计或称倾度表,在实时或定期的过程中,对建筑物的倾斜程度进行观测,进而推算出建筑物的沉降量。

该方法的缺点是测量精度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诸如风、振动、温度及大气压力等。

二、现代技术的测量方法2.1全站仪测量法全站仪是一种现代化的测量工具,它利用激光束进行测量,可以测量出建筑物各个部位的高度变化,从而计算出建筑物的沉降量。

全站仪测量法的优势在于精确度和快速性,同时也克服了传统测量法的不足之处,其测量频率与存在的问题之间的反馈速度更快。

2.2卫星定位系统卫星定位系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物沉降监测工具,它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通信网络实时采集建筑物的位置信息,以便监测其变化。

它可以监测大范围的区域,也可以快速地检测建筑物的沉降量。

2.3形变测量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建筑物上的粘土测量器或压力传感器等设备来传递建筑物实时的变形信息,通过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来评估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在满足表面小范围沉降监测需求的情况下,形变测量法更加的优秀,它也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优势。

沉降观测检测操作方法

沉降观测检测操作方法

沉降观测检测操作方法
沉降观测是一种常见的地质工程检测方法,主要用于监测建筑物、桥梁、道路等的沉降情况。

其操作方法一般如下:
1. 设定测点:确定被测物体(如建筑物)的支撑点,设立测点。

2. 安装测量设备:在测点位置安装沉降仪或倾斜仪等测量设备。

3. 进行基准测量:在建筑物建成后或设置测点之前,进行一次基准测量,获取建筑物的初始高程。

4. 进行定期测量:根据实际需要,定期进行沉降观测,记录建筑物的高程变化情况。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制作沉降曲线、沉降图等。

6. 判断测量结果:根据沉降曲线、沉降图等结果,判断建筑物是否存在沉降问题,以及问题的严重程度。

7. 提出沉降处理方案:根据测量结果,提出相应的沉降处理方案,进行修复或加固等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沉降观测操作过程需要严格遵守测量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沉降观测的方法和一般规定1.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应根据工程性质、工程进度、地基土质情况及基础荷重增加情况等决定。

在施工期间沉降观测次数:(1)较大荷重增加前后(如基础浇灌、回填土、安装柱子、房架、砖墙每砌筑一层楼、设备安装、设备运转、工业炉砌筑期间、烟囱每增加15m左右等),均应进行观测;(2)如施工期间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前进行观测;(3)当基础附近地面荷重突然增加,周围大量积水及暴雨后,或周围大量挖方等,均应观测。

工程投产后的沉降观测时间:工程投入生产后,应连续进行观测,观测时间的间隔,可按沉降量大小及速度而定,在开始时间隔短一些,以后随着沉降速度的减慢,可逐渐延长,直到沉降稳定为止。

2.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沉降观测是一项较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到四定:(1)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2)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3)使用固定的水准点;(4)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3.对使用仪器的要求对于一般精度要求的沉降观测,要求仪器的望远镜放大率不得小于24倍,气泡灵敏度不得大于15"/2mm(有符合水准器的可放宽一倍)。

可以采用适合四等水准测量的水准仪。

但精度要求较高的沉降观测,应采用相当于N2或N3级的精密水准仪。

4.确定沉降观测的路线并绘制观测路线图在进行沉降观测时,因施工或生产的影响,造成通视困难,往往为寻找设置仪器的适当位置而花费时间。

因此对观测点较多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前,应到现场进行规划,确定安置仪器的位置,选定若干较稳定的沉降观测点或其他固定点作为临时水准点(转点),并与永久水准点组成环路。

最后,应根据选定的临时水准点、设置仪器的位置以及观测路线,绘制沉降观测路线图(图4-194),以后每次都按固定的路线观测。

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沉降测量,不仅避免了寻找设置仪器位置的麻烦,加快施测进度;而且由于路线固定,比任意选择观测路线可以提高沉降测量的精度。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沉降是一个严重的地质灾害,可能会严重危害建筑物的安全,因此针对建筑物的沉降,制定了一系列观测方法。

通常分为两类:静态观测方法和动态测量方法。

静态观测法是指地面沉降监测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基本原理是在沉降较小的区域通过调查测量方法,在某段时间内观测和测量建筑物沉降的大小。

由于建筑物体系中各部分之间的沉降可能存在某种关系,如果沉降之间具有相对确定性,则可以通过静态测量方法得到沉降的实际情况。

见的静态观测方法主要包括地面代号点牙角观测法、钢尺式观测法、钢尺式管路观测法、精密计算法、激光测距仪测量法等。

动态测量方法是指应用物理原理和计算机技术对建筑物沉降状况进行精确测量的方法。

主要原理是使用传感器对建筑物沉降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然后根据实测数据分析沉降的变化情况,以达到实时监控和记录沉降的目的。

见的动态测量方法主要有包括加速度测量法、绝对定位测量法、加速度和角度累加法,以及分布式有限元分析等。

上述是沉降观测的常用方法,其中静态观测法是建筑物沉降观测中最常用的方法,而动态测量方法则更加精确,可以实时监测和记录沉降情况,可以应用于建筑物沉降观测中。

无论哪种方法,在观测建筑物沉降之前,都需要进行地质调查,以了解建筑物的地质条件,以及其基础和结构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外,还要检查建筑物的结构和地质结构,以防止建筑物内发生坍塌和破坏等灾害。

在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沉降观测方法之后,要做好施工安全防护措施,以防止沉降过程中发生危险或安全事故。

综上所述,作为对建筑物沉降严重灾害的重要防御措施,沉降观测应该重视。

首先,要根据建筑物的地质条件来进行调查,以便确定合适的观测方法。

其次,根据调查结果使用静态观测法或动态测量方法,对建筑物沉降情况进行彻底的调查;最后,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以防止沉降过程中发生危险。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沉降观测即根据建筑物设置的观测点与固定(永久性水准点)的测点进行观测,测其沉降程度用数据表达,凡一层以上建筑、构筑物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人工、土地基(砂基础)等,均应设置沉陷观测,施工中应按期或按层进度进行观测和记录直至竣工。

一、沉降观测内容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率,并应根据需要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二、沉降监测点的布设要求1应能反映建筑及地基变形特征,并应顾及建筑结构和地质结构特点。

当建筑结构或地质结构复杂时,应加密布点。

2对民用建筑,沉降监测点宣布设在下列位置:1)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Iom~20m处或每隔2根~3根柱基上;2)高低层建筑、新旧建筑和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3)建筑裂缝、后浇带两侧、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4)对宽度大于或等于15m、宽度虽小于15m但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湿陷性土地区的建筑,应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并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处;6)框架结构及钢结构建筑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上;7)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形式或埋深改变处;9)超高层建筑或大型网架结构的每个大型结构柱监测点数不宜少于2个,且应设置在对称位置。

3对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大型或高耸建筑,监测点应设在沿周边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点数不应少于4个。

4对城市基础设施,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结构设计及结构监测的要求。

三、对沉降监测点的标志的要求1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宜涂上防腐剂。

2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雨水管、窗台线、散热器、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面、柱面或地面一定距离,宜与设计部门沟通。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或液体静力水准等测量方法。

单个构件,可采用测微水准或机械倾斜仪、电子倾斜仪等测量方法。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能够反映建筑物、构筑物变形特征和变形明显的部位;二、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不影响建筑物、构筑物的美观和使用;三、点位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和长期保存。

沉降观测点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根据工程的需要,应符合本规范表9.5.3中相应章结的规定。

第1条、沉降观测的各项记录,必须注明观测时的气象情况和荷载变化。

第2条、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观测点,应按设计规定埋设,并且符合下列规定:(一)、建筑物四角或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二)、裂缝或沉降缝或伸缩缝的两侧,新旧建筑物或高低建筑物以及纵横墙的交接处,(三)、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的接壤处、建筑物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四)烟囱,水塔和大型储藏罐等高耸构筑物的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得少于4个点.第3条、施工期间,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周期,高层建筑每增加1~2层应观测1次,其他座筑的观测总次数,不应少于5次。

竣工后的观测周期,可根据建筑物的稳定情况确定。

第4条、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沉降观测点,应埋置于基础底板上。

在浇灌底板前和基础浇灌完毕后应至少各观1次。

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基础相对倾斜值和基础挠度,宜按本规范附录六公式计算。

第5条、基坑回弹观测时,回弹观测点,宜沿基坑纵横轴线或在能应反回弹特征的其他位置上设置。

回弹观测的标志,应埋入基底面下lO~20cm。

其钻孔必须垂直,并应设置保护管。

第6条、回弹观测点的高程,宜在基坑开挖前、开挖后及浇灌基础之前,各测定1次。

对传递高程的辅助设备,应进行温度,尺长和拉力等项修正。

回弹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1mm。

第7条、地基土的分层沉降观测点,应选择在建筑物、构筑物的地基中心附近。

观测标志的深度,最浅的应在基础底面50cm以下,最深的应超过理论上的压缩层厚度。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现代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是一种类似测量学中其他地面破坏形式的技术手段,该方法运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是“相对沉降法”和“绝对沉降法”,可以获得工程建设中地基沉降过程的观测结果。

相对沉降观测法是根据现场环境和施工工况,制定一个适当的可控制的对比点,根据对比点间距离的变化,推算出在沉降过程中地表的位移。

由于相对沉降法的实施、观测比较简便,在施工过程中比较容易实施,它常被用于施工期间地表附近的近处精确检测,这种方法的观测数据比较准确,便于沉降观测,比较适用于大型结构物。

在进行相对沉降观测的过程中,应确定控制点类型,选择沉降观测仪器及其安装方法,设计及布置观测网络,测量准确度及数据处理等。

(1)选择控制点类型通常有三种类型:无限尺度水浸控制点、特定尺度水浸控制点和垂直控制点。

①无限尺度水浸控制点指观测点的位移前后环境无改变的水浸观测点;②特定尺度水浸控制点指不受环境条件影响的水浸观测点,但尺度有限;③垂直控制点指测量点的上下两个沉降点,两个沉降点之间的距离不受影响,但测量值受地表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测量精度较低。

根据施工条件和测量任务,可以选择合适的控制点类型,以保证相对沉降观测的准确性。

(2)选择沉降观测仪器沉降观测仪器的主要类型有弹簧桩、水准仪和经纬仪,可以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条件,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沉降观测仪器,满足实际工程施工要求。

弹簧桩是指一种自主连续分层电动桩,其原理是采用弹簧杆作为传动元件,将弹簧杆的位移变化投射到数字显示屏上,从而实时显示控制点的位移变化。

可以采用多个弹簧桩分布在拱度和地表附近进行沉降观测,但弹簧桩的仪器通常比较昂贵,且测量精度不够高。

水准仪是现代建筑物沉降中常用的仪器,其采用的是用水位计准晶体仪器原理进行观测的大地测量精密仪器,具有观测精度高、可靠性强等优点,但水准仪原理较复杂,且应用价格较高。

经纬仪是一种三角测量仪,可以采用经纬仪进行定点测量,可以精确测定控制点及点位的位置,但精度生算在2mm~13mm的小精度,使用的仪器价格也比较贵,因此只能用于施工完成后的监测观测。

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方法

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方法

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方法“哇塞,那栋大楼好高啊!”我和小伙伴们走在大街上,看着路边的高楼大厦,眼睛都直了。

小伙伴也兴奋地说:“对啊,这么高的楼会不会倒啊?”我挠挠头,“不知道呢。

不过我听说有个叫建筑物沉降观测的东西,可以看看大楼会不会出问题。

”那啥是建筑物沉降观测呢?简单来说,就是看看建筑物有没有往下沉。

就像我们玩跷跷板,如果一边太重了,跷跷板就会歪向一边。

建筑物要是沉下去了,也会很危险呢。

那建筑物沉降观测咋做呢?首先呢,得找一些专门的仪器,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要用听诊器啥的。

然后在建筑物的不同地方放上这些仪器,就像在地图上插小旗子一样。

接着,要定期去看看这些仪器上的数据,看看建筑物有没有下沉。

这就跟我们每天看自己长没长高一样。

要是发现建筑物下沉得太快了,那就得赶紧想办法啦。

做建筑物沉降观测有啥要注意的呢?可不能随便乱放仪器,得找合适的地方。

就像我们玩捉迷藏,不能随便找个地方躲起来,得找个不容易被发现的好地方。

而且看数据的时候要仔细,不能看错了。

要是把下沉看成没下沉,那可就糟糕了。

建筑物沉降观测都用在啥地方呢?比如说盖大楼的时候,就得一直看着大楼有没有下沉。

要是下沉得太厉害,大楼就可能会倒。

还有一些老房子,也得看看有没有下沉,要是下沉了,就得赶紧修。

这就像我们的自行车,要是零件坏了,就得赶紧修,不然就没法骑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学校旁边在盖大楼。

有一些叔叔拿着奇怪的仪器在大楼周围走来走去。

我好奇地问他们在干嘛,他们说在做建筑物沉降观测。

哇,原来这么重要啊!这就是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实际应用效果,真的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安全呢。

所以说啊,建筑物沉降观测虽然听起来很专业,但是真的很重要呢。

我们身边的大楼、房子都需要它来保护。

我们也要多了解这些知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派上用场呢。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建筑物沉降是一种棘手的问题,其影响可能是毁灭性的,所以必须采取行动来弄清楚建筑物的沉降程度以及引起这种沉降的原因。

为了观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有许多不同的观测方法可以使用,每种方法都有它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①地理示意图法(Geodetic Method)是一种用于观测建筑物沉降的经典方法,它需要采用精细地理学方法来精确测量建筑物的水平沉降和垂直沉降。

它采用加权平均多点测量来确保准确度,也可以采用较弱和较强的观测点来准确掌握建筑物沉降的状态。

这种方法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它需要许多地理学知识和工具,而且成本也比较高。

②基础支撑测量法(Foundation Support Method)是另一种观测建筑物沉降的方法,它是通过为建筑物安装支撑结构来准确测量建筑物的偏移量并观察建筑物的变化情况。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观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而不需要复杂的精细测量就能取得精确结果,而且成本比较低,但是它只能用于测量沉降量,无法直接诊断建筑物沉降的原因。

③电波测量法(Radio Wave Method)是一种利用电波来观测建筑物沉降的新方法。

电波观测的优势在于,它可以远距离实时测量建筑物沉降的情况,而且准确度也比较高。

它利用特定的位置和特定的发射和接收器来测量建筑物沉降情况,在观测沉降情况时只要获得单方向电波波动的差异即可。

然而,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水内或者深地下建筑物不能采用这种方法。

④水位观测法(Water Level Observation Method)是一种利用水位变化来观测建筑物沉降的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在建筑物的水平面周围挖掘沟渠,在水位变化的情况下观察和记录沉降情况。

优点在于可以通过水位变化来提高准确度,而且在决定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时,不需要考虑由于建筑物的自沉而造成的水位变化。

然而,这种方法对水文学知识的要求比较高,而且安装沟渠要求极高的工程量,成本也比较昂贵。

由于各种方法各有其优势和劣势,针对不同的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结合的观测方法,以确保获得最准确、最有效的观测结果。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各种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土的性质、建筑物的荷载、施工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物可能会发生不均匀沉降。

如果沉降超过一定的限度,将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甚至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对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二、监测目的1、及时发现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情况,为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提供保障。

2、为设计和施工单位提供沉降数据,以便对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

3、为建筑物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三、监测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20)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3、建筑物的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文件四、监测内容1、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点布置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荷载分布、地质条件等因素,合理布置沉降观测点。

观测点应设置在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沿外墙每 10-15 米处或每隔 2-3 根柱基上。

2、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沉降观测的精度应根据建筑物的允许沉降值和观测目的来确定。

一般来说,对于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的精度应不低于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3、沉降观测的周期沉降观测的周期应根据建筑物的施工进度和沉降情况来确定。

在建筑物施工期间,应每增加一层观测一次;在建筑物竣工后,第一年应每隔 3 个月观测一次,第二年应每隔 6 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年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4、沉降观测的方法沉降观测应采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使用高精度的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观测。

观测时应遵循“固定仪器、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路线”的原则,以减少观测误差。

五、监测点的布设1、基准点的布设基准点应布设在建筑物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稳定可靠、便于长期保存的地方。

基准点的数量应不少于3 个,并应定期进行检测和校核。

2、工作基点的布设工作基点应布设在靠近观测点、便于观测的地方。

工作基点的数量应根据观测点的分布情况和观测的需要来确定。

沉降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方法沉降观测是指对地基、建筑物或其他工程结构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和测量的方法。

它是工程监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地基或结构的变形情况,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沉降观测方法及其应用。

一、测斜法。

测斜法是一种常见的沉降观测方法,它通过安装测斜仪或倾斜仪来监测地基或建筑物的倾斜情况,从而间接判断其沉降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较小范围内的倾斜进行监测,操作简便,数据准确性较高。

但是,测斜法需要在地表上设置测斜点,对地面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且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

二、水准测量法。

水准测量法是利用水准仪对地面或建筑物的高程进行测量,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高程数据来判断其沉降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大范围地面或建筑物的沉降进行监测,操作相对复杂,但数据的准确性较高。

水准测量法需要在地面上设置测点,并且对地面的平整度要求较高,适用范围相对较窄。

三、GPS定位法。

GPS定位法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来监测地面或建筑物的位置变化,从而判断其沉降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范围较广,可以实时监测目标的位置变化,数据准确性较高。

但是,GPS定位法受到天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需要在开阔地带进行监测,成本较高。

四、应变测量法。

应变测量法是通过安装应变计或应变片来监测地基或结构体的应变变化,从而判断其沉降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混凝土、钢结构等材料的沉降进行监测,操作相对复杂,但数据的准确性较高。

应变测量法需要在目标表面粘贴应变片或安装应变计,对目标表面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五、综合应用。

在实际工程中,通常会综合运用多种沉降观测方法来进行监测,以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比如结合测斜法和水准测量法进行监测,可以相互验证数据,提高监测的可靠性;结合GPS定位法和应变测量法进行监测,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和对材料应变情况的评估。

综合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还可以弥补单一方法的不足,是工程监测中常见的做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平花园北区B标段工程沉降观测方案施工单位;昆山市盛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永平花园北区B标项目部目录一、编制依据 (2)二、工程概况 (2)三、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3)四、各控制点的放样 (5)五、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 (5)六、沉降观测 (6)七、位移观测 (8)八、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理 (11)九、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1)一、编制依据1、《城市测量规范》CJJ8-89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4、《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3二、工程概况工程名称:永平花园北区B标段7-9#楼、地下车库、1#门卫、物管社区用房工程工程地点:昆山市周市镇城北路与白塔路交叉口西南侧建设单位:昆山蔚洲房产开发有限公司设计单位:苏州越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昆山市鼎森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昆山市盛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勘察单位:昆山华一岩土勘察工程有限公司工程规模:建筑面积:结构类型/层次:2/-1+18+1框架、剪力7#楼:㎡8#楼:㎡9#楼:㎡物管社区用房楼:㎡车下车库:㎡。

三、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1、监测项目:建筑物沉降观测,建筑场地沉降观测,建筑物主体倾斜、水平位移、裂缝观测,支架沉降、位移和变形,以及支撑地基稳定性沉降观测。

2、从场地的实际情况看,场地四周离建筑物在10M以上,故对布设控制点无影响。

3、布设的控制点均引向四周永久建筑物或马路上,且要求通视,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点时或后视时均在观测范围之内。

4、根据建设单位要求和测绘院提供的红线点形成四边形进行控制。

5、高程控制网的布设要求:(1)对于建筑物较少的测区,宜将控制点连同观测点按单一层次布设;对于建筑物较多且分散的大测区,宜按两个层次布网,即由控制点组成控制网、观测点与所联测的控制点组成扩展网。

(2)控制网应布设为闭合环、结点网或附合高程路线。

扩展网亦应布设为闭合或附合高程路线。

(3)每一测区的水准基点不应少于3个;对于小测区,当确认点位稳定可靠时可少于3个,但连同工作基点不得少于3个。

水准基点的标石,应埋设在基岩层或原状土层中。

在建筑区内,点位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应大于建筑物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其标石埋深应大于邻近建筑物基础的深度。

在建筑物内部的点位,其标石埋深应大于地基土压缩层的深度。

(4)工作基点与联系点布设的位置应视构网需要确定。

作为工作基点的水准点位置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建筑物基础深度的倍。

工作基点与联系点也可在稳定的永久性建筑物墙体或基础上设置。

(5)各类水准点应避开交通干道、地下管线、仓库堆栈、水源地、河岸、松软填土、滑坡地段、机器振动区以及其他能使标石、标志易遭腐蚀和破坏的地点。

6、平面控制网点的布设要求:(1)对于建筑物地基基础及场地的位移观测,宜按两个层次布设,即由控制点组成控制网、由观测点及所联测的控制点组成扩展网;对于单个建筑物上部或构件的位移观测,可将控制点连同观测点按单一层次布设。

(2)控制网可采用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或导线网;扩展网和单一层次布网可采用角交会、边交会、边角交会、基准线或附合导线等形式。

各种布网均应考虑网形强度,长短边不宜悬殊过大。

(3)基准点(包括控制网的基线端点、单独设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包括控制网中的工作基点、基准线端点、导线端点、交会法的测站点等)以及联系点、检核点和定向点,应根据不同布网方式与构形,每一测区的基准点不应少于2个,每一测区的工作基点亦不应少于2个。

7、控制点放样采用极坐标法,为便于复测,控制点的布置均成直线型。

8、水准点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9、所有控制点必须设专人保护,定期巡视。

四、各控制点的放样地面控制点布设完后,转角处线采用2″级电子经纬仪DJD2进行复测,经校核无误后进行施测。

高程传递,采用钢尺直接丈量法,若竖直方向有突出部分,不便于拉尺时,也同样采用悬吊钢尺法。

每幢高度上至少设两个以上水准点,两次导入误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否则独立施测两次。

每幢均采用首个统一高程点向上传递,在固定的竖向钢筋砼柱抄测+控制点,以供标高控制,且必须校核无误。

五、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1、为保证误差在允许限差以内,各种控制测量必须按《城市测量规范》(CJJ8-89)执行,操作按规范进行,各项限差必须达到下列要求:(1)控制轴线,轴线间互差:>20M1/7000(相对误差)≤20M±3对于轴线小于±3㎜。

(2)各种结构控制线相对于轴线≤±3㎜。

(3)标高小于±5㎜。

(4)垂直度层高成≤8㎜。

2、放样工作按下述要求进行:(1)仪器各项限差符合同级别仪器限差要求。

(2)钢尺量距时,对悬空和倾斜测量应在满足限差要求和情况下考虑垂曲及倾斜改正。

(3)标高抄测时,采取独立施测两次法,其限差为±3㎜,所有抄测应以水准点为后视。

(4)垂直度观测:若采取吊垂球时应在无风的情况下,如有风而不得不采取吊垂球时,可将垂球置于桶内。

3、细部放样应遵循下列原则:(1)用于细部测量的控制点或线必须经过检验。

(2)细部测量坚持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六、沉降观测1、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2、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

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着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3、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型式。

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

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

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可按有关规定执行。

4、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以所选定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作为精度要求施测。

5、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可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

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

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开始观测。

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

民用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如建筑物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测一次。

施工过程中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

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

除有特殊要求者外,一般情况下,可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直至稳定为止。

观测期限一般不少于如下规定:砂土地基2年,膨胀土地基3年,粘土地基5年,软土地基10年。

在观测过程中,如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

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

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对重点观测和科研观测工程,若最后三个周期观测中每周期沉降量不大于22倍测量中误差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一般观测工程,若沉降速度小于,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

6、沉降观测点的观测方法和技术要求:对二级、三级观测点,除建筑物转角点、交接点、分界点等主要变形特征点外,可允许使用间视法进行观测,但视线长度不得大于相应等级规定的长度。

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等振动影响的范围内,塔式起重机等施工机械附近也不宜设站。

每次观测应记载施工进度、增加荷载量、仓库进货吨位、建筑物倾斜裂缝等各种影响沉降变化和异常的情况。

7、每周期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观测点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和沉降速度。

七、位移观测1、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应测定建筑物顶部相对于底部或各层间上层相对于下层的水平位移与高差,分别计算整体或分层的倾斜度、倾斜方向以及倾斜速度。

对具有刚性建筑物的整体倾斜,亦可通过测量顶面或基础的相对沉降间接确定。

2、主体倾斜观测点位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观测点应沿对应测站点的某主体竖直线,对整体倾斜按顶部、底部,对分层倾斜按分层部位、底部上下对应布设。

当从建筑物外部观测时,测站点或工作基点的点位应选在与照准目标中心连线呈接近正交或呈等分角的方向线上距照准目标倍目标高度的固定位置处;当利用建筑物内竖向通道观测时,可将通道底部中心点作为测站点。

按纵横轴线或前方交会布设的测站点,每点应选设1-2个定向点。

基线端点的选设应顾及其测距或丈量的要求。

3、主体倾斜观测点位的标志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建筑物顶部和墙体上的观测点标志,可采用埋入式照准标志型式。

有特殊要求时,应专门设计。

位于地面的测站点和定向点,可根据不同的观测要求,采用带有强制对中设备的观测墩或混凝土标石。

对于一次性倾斜观测项目,观测点标志可采用标记形式或直接利用符合位置与照准要求的建筑物特征部位;测站点可采用小标石或临时性标志。

4、主体倾斜观测的精度,可根据给定的倾斜量容许值。

当由基础倾斜间接确定建筑物整体倾斜时,基础相对沉降的观测精度应按有关规定确定。

5、主体倾斜观测可根据不同的观测条件与要求,选用下列方法:从建筑物或构件的外部观测时,宜选用下列经纬仪观测法:A、投点法。

观测时,应在底部观测点位置安置量测设施(如水平读数尺等)。

在每测站安置经纬仪投影时,应按正倒镜法以所测每对上下观测点标志间的水平位移分量,按矢量相加法求得水平位移值(倾斜量)和位移方向(倾斜方向)。

B、测水平角法。

对矩形建筑物,可在每测站直接观测顶部观测点与底部观测点之间的夹角或上层观测点与下层观测点之间的夹角,以所测角值与距离值计算整体的或分层的水平位移分量和位移方向。

C、前方交会法。

所选基线应与观测点组成最佳构形,交会角宜在60°-120°之间。

水平位移计算,可采用直接由两周期观测方向值之差解算坐标变化量的方向差交会法,亦可采用按每周期计算观测点坐标值,再以坐标差计算水平位移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