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业科目二《有机化学选论》
有机选论
各种异氰酸酯的非光气合成 异氰酸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其反应活性高,能与亲核 试剂进行加成,能参加众多的精细有机合成反应,已被广泛应 用于农药和医药等精细有机合成行业和高分子工业。 在Curtius重排里,用亚硫酰氯(SOCl2)作为酰基氯化剂,从而 出现了一些异氰酸酯的非光气合成 例:合成异氰酸苯酯
芳胺在亚硝酸钠和氯化亚锡作用下生成苯肼 ,随后与丙酮酸反应,一锅法制得腙,它与二 苯叠氮磷酸在甲苯中反应,生成酰基叠氮化
物,随后发生Curtius重排,得到异氰酸酯,
最后关环生成三唑啉酮。在制备商品化除草
剂磺酰三唑酮和三唑酮草酯时,利用合成关
键中间体三唑啉酮。
相关文献:
1.绿色的Curtius重排及其新应用的研究 [期刊论文] 陈中元, 严剑峰, 陈玲英 - 《当代化工》 2006年5期 2.三唑啉酮衍生物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期刊论文] 骆焱平- 《化学世界》 2011年9期 3.1-氨基-7-甲氧基-β-咔啉及其1-烷氧羰基氨基衍生物的合成和初 步抗肿瘤活性究 [期刊论文] 徐广宇, 周伊, 左高磊, 蒋勇军 - 《有机化学》 2009年10 期 4.酰基叠氮单体的合成、聚合反应及其聚合物的应用研究 [学位论文] 郑海庭, 2011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 理 5.合成芳香异氰酸酯最佳条件的探讨 [期刊论文] 冯桂荣, 张相平, 张会茹, 史春晖-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5期 6.1-己胺甲酰基-5-氟尿嘧啶的新合成路线 [期刊论文] 古凤才, 史云梅, 王彦广, 王金明, 聂建明 - 《化学工业与 工程》 2001年5期
Curtius重排反应新应用
1.高收率地制备6-氮杂嘌呤衍生物 1,2,4-三嗪类化合物可以对某些肿瘤细胞产生抑制作用, 而6-氮杂嘌呤类衍生物则是制备1,2,4-三嗪类化合物的
高考化学有机选择知识点
高考化学有机选择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机化学是一个重要的分支,也是高考中的热点考点之一。
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药物、染料、合成材料等,因此,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点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高考中,有机选择题是考察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考化学有机选择题的常见考点。
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有机化学的基础,也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考题。
学生应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包括碳链的命名、官能团的命名等。
例如,对于直链烃和环烃,应了解命名时考虑主链、取代基的位置和数目;对于官能团,如醇、酮、醛等,还需了解它们的命名规则。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高考中经常考察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其性质之间的关系。
举个例子,对于碳的杂化,如sp3杂化可以解释分子形状的特征,sp2杂化可解释分子的共振现象等。
了解这种关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从而更好地回答选择题。
三、有机反应类型与反应机理有机反应是有机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高考中的热点考点。
学生需要掌握各种有机反应类型及其机理,如加成反应、消旋反应、亲核取代反应等。
此外,学生还要了解有机反应的速率与温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关系,以及有机反应的实际应用。
四、功能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功能类有机化合物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高考中的常考点。
学生应掌握醇、醛、酮、酸、酯等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例如,学生要了解醇的氧化性质、醛的还原性质、酮的稳定性质等,以及它们广泛应用于合成材料、药物等领域的原因和方法。
总之,高中化学有机选择题是考察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学生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概念,理解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化学选修2知识点总结_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2知识点总结_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2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门选修课,主要涵盖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内容。
本文将对化学选修2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有机化学是化学选修2的重点内容之一。
有机化学研究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有机物的结构是有机化学的基础,需要了解有机物的分子式、结构式、同分异构体等概念,掌握取代基、支链等在有机物命名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还涉及到有机反应的机理和实验方法的应用。
了解有机反应的机理可以帮助预测反应的产物,实验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进行有机合成实验。
分析化学是化学选修2的另一重要内容。
分析化学主要研究化学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分析化学的基本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确定化学物质中所含的成分的方法,如通过颜色反应、生成气体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成分。
定量分析是确定化学物质中某种成分的含量的方法,如通过酸碱滴定、重量分析等方法确定物质的含量。
分析化学还涉及到仪器分析的原理和应用。
了解仪器分析的原理可以帮助选择合适的仪器进行分析,应用仪器可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化学选修2还涉及到一些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
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医药健康、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可以帮助理解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2022高考化学有机选做知识点
2022高考化学有机选做知识点在2022年的高考化学考试中,有机化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作为有机化学的知识点,选做题目通常是比较难的,需要考生对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下面将介绍一些2022年高考化学有机选做的知识点,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一、有机物的命名有机物的命名是有机化学的基础,也是考试中常见的题目类型。
命名有机物需要掌握一些基本规则,例如:1. 碳骨架的命名:根据碳骨架上的连续碳原子数目,可以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分别表示。
2. 取代基的命名:取代基的位置可以用数字来表示,通常用最小的数来表示。
3. 确定取代基的位置:当有多个相同的取代基出现在一个分子中时,需要确定位置,通常是选择最小的碳原子编号为1。
二、有机反应有机反应是有机化学的核心内容,也是考试中常考的一部分。
掌握有机反应的机理和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1. 取代反应:取代反应通常是指某个原子或基团被另一个原子或基团所取代的化学反应。
其中,氢原子的取代反应称为氢代反应。
2. 加成反应:加成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双键或三键断裂,与其他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
3. 消除反应:消除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两个邻接的原子或基团结合失去一些原子或基团,生成双键或三键的反应。
三、有机合成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常需要利用已知的有机反应,从简单的有机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
在考试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有机合成的题目,考生需要具备设计合成路线的能力。
有机合成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反应途径:根据已知有机反应的机理和条件,选择适合的反应途径。
2. 产物选择:选择合成路线中需要的有机物来作为中间体,思考哪些有机反应可以得到这些中间体。
3. 结构确定:考虑反应途径中每一步的中间体的结构,确定合成路径。
四、生物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是有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生物体内的有机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反应和相互作用。
太原师范学院化学系
太原师范学院化学系化学专业(教师教育)本科培养方案专业序号:070301专业名称:化学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人文和科学素质,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在中等学校进行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学研究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二、培养规格与基本要求1.基本规格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2.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通过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锻炼,具有良好的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2)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以及化学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3)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技能;(4)了解化学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了解化学教育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5)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知识,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化学教学的基本能力;(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2011级有机化学选论《课堂说明书》
备注
1.开学一周内,班长和课代表将其姓名、联络电话以e-mail传送给任课老师。
2.若以e-mail与老师联络时,请于主题处注明您的班级、姓名及事由等。
3.本课程答疑地点为:周()晚19:00 4B-306。
4.修读本课程的同学均应准时到课,若无法准时前来,应有请假条。
课程性质
专业方向课
学时/学分
32 /2
授课范围
材料化学专业2011级本科1、2、3、4班
授课时间
和地点
周五5、6节:4B306室
人数
限制
160
课程简介
有机化学选论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它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合成、物理性质及有机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是材料类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制备方法、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反应、反应机理、用途、立体化学等。
6.烯胺
第4周
7.腈
8.异腈及异氰酸酯
9.重氮及偶氮化合物
作业
第5周
第二章杂环化合物(6学时)
1.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2.结构与芳香性
3.重要的五元杂环化合物
第6周
3.重要的五元杂环化合物;
4.重要的六元杂环化合物
第7周
4.重要的六元杂环化合物;
5.重要的稠杂环化合物;
作业
第8周
田径运动会
第9周
《有机化学选论》课程说明书
一、主讲教师信息
姓名
邓爱霞
性别
女
学历
硕士
化学有机选修知识点总结
化学有机选修知识点总结一、有机反应机理1. 亲核取代反应:亲核取代反应是指亲核试剂攻击有机物中的一个异电子对原子,取代其上的原子或者基团的化学反应。
烯烃的亲核取代反应主要有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酚钠亲核取代反应和负离子试剂亲核取代反应等。
2. 亲电加成反应:亲电加成反应是指亲电试剂攻击不饱和化合物中的双键,使其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
常见的亲电加成反应包括烯烃的单加成反应、烯烃的双加成反应、醛和酮的亲电加成反应等。
3. 消除反应:消除反应是指一种或几种原子或者基团向饱和化合物中的双键或者三键迁移,使化合物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键形成新的化学键。
消除反应通常发生在有机化合物中存在的醇、酚、卤代烷和双官能团等化合物。
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1. 重要合成方法:重要合成方法包括格氏反应、醇的合成、卤代烷合成、醛和酮的合成、酯的合成、烯烃的合成、芳烃的合成、氨基化合物的合成等。
2. 格氏反应:格氏反应是一种将酮或醛与乙酰乙酸酯经过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羧酸类化合物的重要方法。
格氏反应的反应条件通常包括溶剂、酸催化剂和温度等。
3. 酮和醛的合成:酮和醛的合成通常包括羟基代脱水合成、醚醇类化合物氧化合成、卤代代烷替代反应合成等多种方法。
三、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研究1. 醇的性质研究:醇是一类含有羟基的有机化合物,其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方面。
醇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沸点、熔点、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酯化反应、醚化反应、裂解反应等。
2. 醛和酮的性质研究:醛和酮是一类含有醛基和酮基的有机化合物,其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方面。
其物理性质主要包括沸点、熔点、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
3. 酯的性质研究:酯是一类含有羧酸基和碳酸基的有机化合物,其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方面。
酯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沸点、熔点、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主要包括水解反应、羟基代脱水反应等。
化学 选修二 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二知识点总结化学选修二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学科的进阶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化学选修二的内容主要包括有机化学、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平衡和电化学等内容。
下面就化学选修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具体内容如下:一、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主链命名法、取代基命名法、功能团命名法等;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示:结构式、分子式、键式、键能等;3.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4.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5. 有机化学中的化学键、立体结构、杂环化合物等知识点。
二、化学反应动力学1. 化学反应速率和速率规律;2. 反应速率常数;3. 反应级数;4.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5. 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和速率常数的计算;6. 化学反应动力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
三、化学平衡1.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2. 平衡常数及其计算;3. 影响平衡位置和平衡常数的因素;4. 平衡常数和平衡位置的关系;5. 平衡常数和反应物浓度的计算;6. Le Chatelier原理及其应用。
四、电化学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2. 电解反应的规律;3.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4. 电动势和标准电极电势;5. 锌电池、铜电池、铅蓄电池等电化学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6. 电解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7. 电解和电镀的原理。
以上就是化学选修二知识点的总结,这些知识点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化学选修二的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勤奋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
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学介绍有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和反应规律。
高中化学必修二的有机化学内容主要包括烃类、醇、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分类、命名、结构特点和性质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中化学必修二的有机化学内容。
碳原子和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以及其他原子组成的物质。
碳原子具有独特的特性,能够形成四个共价键,并且能够形成稳定的链状结构。
这使得碳原子成为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基础。
有机化合物可分为烃类、醇、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等不同类别。
烃类烃类是由碳和氢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根据碳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烃类可以分为饱和烃和不饱和烃两大类。
饱和烃的碳原子之间通过单键连接,不饱和烃则包含了双键或三键。
烷烃烷烃是最简单的烃类化合物,只包含碳和氢原子。
烷烃的分子式为CnH2n+2,其中n为烷烃中碳原子的个数。
烷烃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常见的烷烃有甲烷、乙烷、丙烷等。
烯烃和炔烃烯烃和炔烃是不饱和烃的两个重要类别。
烯烃含有一个或多个双键,而炔烃则含有一个或多个三键。
这些不饱和键给予了烯烃和炔烃一些特殊的性质和反应。
醇、醛、酮醇、醛和酮是含有氧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的区别在于氧原子的位置和功能基团的不同。
醇醇是含有一个或多个羟基(-OH)的化合物。
根据羟基的位置,醇可以分为一元醇、二元醇等。
醇具有一定的溶解度和挥发性,是很多化学反应中的常见试剂。
醛醛是含有羰基(-CHO)的化合物。
醛分子中羰基位于分子的末端。
醛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和较高的沸点,是一些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酮酮是含有羰基的化合物,羰基位于分子的内部。
酮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低的沸点。
常见的酮有丙酮、甲酮等。
羧酸及其衍生物羧酸及其衍生物是含有羧基(-COOH)的有机化合物。
根据衍生物的不同,羧酸可以进一步分为酸酐、酯、酰卤、酰胺等。
酸酐酸酐是两个羧酸分子失去水分子形成的阳离子。
酸酐在有机合成中常被用作酯化反应的催化剂。
化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教学大纲目录.doc
感谢你的观看感谢你的观看化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教学大纲目录《无机化学选论》教学大纲1《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10《有机化学选论》教学大纲12《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21《分析化学选论》教学大纲23《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31《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33《物理化学选论》教学大纲39《仪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49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大纲51《结构化学》教学大纲 53《化工基础》教学大纲 59《化学教学论》教学大纲63《高等无机化学》教学大纲69《高等有机化学》教学大纲71《配位化学》教学大纲 75《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80《无机化学选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二、教学目的无机化学是化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除完成本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外,还为本专业其它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物质结构基础、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基础、化学平衡、水溶液化学原理、电化学基础、配合物、元素化学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础化学及近代物质结构等化学原理,并应用化学原理理解化学基础知识,解决有关的化学元素的结构、性质等问题,具有对化学规律和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思维方法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开课对象化学专业函授本科四、学时分配总学时:180 其中面授:45学时自学:135学时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面授3学时、自学9学时)教学内容:1.1道尔顿原子论1.2相对原子质量1.3原子的起源和演化1.4原子结构的波尔行星模型1.5氢原子结构(核外电子运动)的量子力学模型1.6基态原子电子组态(电子排布)1.7元素周期系1.8元素周期性教学任务:初步理解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初步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掌握核外电子可能状态数的推算;掌握各类元素电子构型的特征;掌握电离能、电负性等概念的意义和它们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核外电子可能状态数的推算;各类元素电子构型的特征;电离能、电负性等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选修
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选修一、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有机化合物、碳原子的杂化、共价键、原子轨道、分子构象。
1. 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目前已知的有机化合物共有数百万种之多,是所有化合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
2. 碳原子的杂化:在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能发生sp3、sp2和sp杂化。
由于碳的4个价电子中的3个能够杂化,因此碳原子的杂化有3种可能的方式。
sp3杂化产生的碳原子是分子中的主要构成部分,sp2杂化则见于碳原子连接两个双键的情况,sp杂化见于碳原子连接三个双键的情况。
3. 共价键:有机化合物中的碳原子之间通常是通过共价键相互连接起来的。
碳与氢之间是通过简单共价键连接的,碳与氧、氮等元素之间则是通过单、双、三共价键连接的。
4. 原子轨道:原子轨道是原子中电子的可能运动轨迹。
双电子通过相同的角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的不同而区分。
碳原子通过外层电子的组态从而确定分子的构象。
5. 分子构象:化合物的构象是指分子的构成元素组配在三维空间的排列方式。
对有机化合物来说,它的构象对于其性质和反应有重要影响。
以上几个概念是有机化学的基础,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理解有机化学的其他知识点。
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在有机化学中,合理的命名方式能够帮助化学家准确地理解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通常采用IUPAC命名法,它是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学会(IUPAC)制定的,下面我们将简单介绍一下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1. 碳原子的命名:主链中的碳原子根据其位置,分别加上甲、乙、丙、丁……的编号,并采用-ane、-ene、-yne等后缀。
2. 取代基的命名:取代基是指连接到主链的其他原子或原子团。
将取代基的名称加在主链的位置编号之前,使用诸如-yl、-ylidene等后缀。
3. 立体异构体的命名:存在光学异构体的有机化合物需要进行立体配置的命名。
通常使用R、S或E、Z等表示立体异构体的构型。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化学专业科目二《有机化学选论》考试大纲
某某师X大学申请成人高考教育学士学位考试化学专业《有机化学选论》课程考试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使用教材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的《中级有机化学》,陈乐培、董玉环等编,2004年版。
本课程在基础有机化学学习的基础上,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反应的基本理论、立体化学、取代基效应、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对重要有机反应,如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加成反应、分子重排反应及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本课程每章在扼要介绍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后,结合一些实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中级有机化学是在基础有机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有机化学的理论及反应进行阐述,内容上并不象高等有机化学难度较高,主要是基础有机化学中学过的基本理论和反应,进行更系统、全面地阐述,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从理论上掌握有机化学,对学习过基础有机化学,掌握的知识又较薄弱的学生,学习这门中级有机化学较适合。
教学目的:学习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中级有机化学的基本现论和原理,对有机反应的基本原理、立体化学、取代基效应、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一些重要有机反应有较系统的掌握,对有机合成设计有初步掌握和认识。
学习对象:本课程主要学习有机反应的基本理论、立体化学、取代基效应、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和重要有机反应,如取代反应、消失反应、加成反应、分子重排反应及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等。
本课程适合学习的对象为师X院校函授本科,自考本科、网络本科的化学和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教材。
学习方法介绍:本课程共分十章,除了第五章第二节芳环上的取代反应和第九章周环反应为自学内容外,其它各章节均有电子课件,学生可结合教材和电子课件有针对性地学习,主要掌握好各章节的主要内容;每章节均有较多的练习题,还有综合练习,这些练习和习题就是本课程的一些主要内容,所以学生要掌握好习题和综合练习。
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在学生学习基础有机化学基础上,对基础有机化学中一些基本理论和重要反应系统的阐述,所以本课程与基础有机化学密切相关,许多知识与基础有机化学是相互渗透的。
高等有机化学导论
《有机化学选论》教学大纲学时:34学时学分:2理论学时:30 讨论学时:4适用专业:化学教育、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大纲执笔人:张新明大纲审定人:商永嘉一、课程说明1. 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的实质为《高等有机化学》是化材学院高年级有机化学专业方向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选修课,它是建立在主干基础课《有机化学》之上的课程(是基础有机化学的深化和提高),它着重论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反应、有机反应机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高等有机化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对整个有机化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同时也为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以及药物化学实践提供日益深化的理论基础。
2.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1) 对有机化学基础课大纲所要求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有机化合物官能团转化的基本反应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同时对有机化学发展现状有较明晰的了解。
(2)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能关系,熟悉描述有机反应机理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3) 重点掌握电子效应、空间效应及应用,熟练掌握各类活泼中间体的结构、产生和有关反应,熟悉与理解重要的分子重排反应,以提高解题的技巧和能力。
二、课程内容绪论(1学时)第1章化学键和分子结构(3学时)1.1分子的电子结构、分子的极性和偶极矩1.2电子效应(诱导效应与场效应、共轭效应、烷基的电子效应)1.3 空间效应1.4取代基效应对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影响(诱导效应的影响、场效应的影响、共轭效应的影响、空间效应的影响等)1.5 分子的共振(共振式、共振能)1.6 氢键1.7 芳香性(轮烯的芳香性、稠环体系的芳香性、带电荷环的芳香性及同芳香性)和休克尔规则第2章立体化学(6学时)2.1立体化学基础(构造、构型、构象和构象分析;相对构型与绝对构型;对称因素、手性与对映异构;顺反异构和非对映异构;立体专一性反应和立体选择性反应)2.2 各类有机反应的立体化学(取代反应的立体化学、消去反应的立体化学、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协同反应的立体化学、重排反应的立体化学)2.3 潜手性分子2.4 不对称合成简介 (对映体的过剩百分率及非对映体的过剩百分率)第3章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和活性中间体(6课时)3.1 有机反应的分类3.2 有机反应中试剂的分类3.3 确定有机反应机理的方法(产品的鉴别、中间体的确定、催化作用、同位素标记、立体化学研究、动力学研究)3.4 有机反应中的活性中间体3.4.1 碳正离子(碳正离子的形成、碳正离子的结构、碳正离子的稳定性、碳正离子的反应和非经典碳正离子的形成及有关反应)3.4.2 碳负离子(碳负离子的形成、碳负离子的结构、碳负离子的稳定性、碳负离子的反应)3.4.3 自由基(自由基的形成、自由基的结构、自由基的稳定性、自由基的反应)3.4.4 碳烯(碳烯的结构、碳烯的形成、碳烯的反应)3.4.5 氮烯(氮烯的结构、氮烯的形成、Hofmann重排反应、Curtius等重排反应)3.4.6 苯炔(苯炔的形成、亲电加成反应、亲核加成反应、环加成反应)第4章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2学时)4.1 几种典型反应机理(S N1、S N2、邻基参与、离子对历程、S N2′和S N i )4.2亲核取代反应的立体化学(S N1、S N2、S N2′和S N i反应)4.3影响亲核取代反应速度的因素(反应物的结构、试剂的亲核性、溶剂效应、离去基团和空间效应)4.4 亲核取代反应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第5章碳-碳重键的加成反应(2学时)5.1 亲电加成反应机理5.2 亲电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5.3取代基的性质对烯烃加成反应的影响5.4 共轭烯烃的加成反应5.5 烯烃和炔烃的亲核加成反应第6章羰基化合物的亲核加成反应(4学时)6.1 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6.1.1 反应机理6.1.2 影响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活性的因素6.1.3 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6.1.4 各种重要的缩合反应6.2 羧酸及其衍生物与亲核试剂的加成6.2.1反应机理6.2.2 结构与活性6.2.3 各类重要反应(酯缩合及有关反应)6.3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亲核加成(麦克尔加成反应)6.3.1 反应机理6.3.2 影响加成方式的因素6.3.3 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第7章消除反应(4学时)7.1 消除反应的分类7.2 离子型消反应机理7.3 消除反应中的定向效应7.4 消除反应中的立体化学7.5 消除反应与取代反应的竞争7.6 热消除反应第8章分子重排反应(6学时)8.1 重排反应的分类8.2 亲核重排(碳正离子重排;瓦格涅尔-米尔文重排;碳烯重排;氮烯重排;缺电子氮的重排;缺电子氧的重排;)8.3 亲电重排(Stevens重排;邻二酮重排;Wittig重排;Favorskii重排;环氧丙烷重排)8.4 芳环上的重排反应(联苯胺重排;Fries重排;Claisen重排)8.5 自由基重排8.6 σ键迁移重排反应(Cope重排;脂肪族Claisen重排)8.7 重排反应的主要应用考核方法:开卷考试选用教材:傅相锴主编,高等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教学参考书目:[1] 汪秋安编著, 高等有机化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2] 恽魁宏等编,高等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3] [美]F.A.凯里.R.J森德伯格著,夏炽中译,高等有机化学,A卷,结构与机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4] 俞凌编,基础理论有机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5] 荣国斌编著,高等有机化学基础(第2版,修订本),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6] 王积涛编,高等有机化学, 1980[7] 高振衡编,物理有机化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8] 沈世瑜、王炎编, 高等有机化学习题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2。
2016第二学期《有机化学选论》答案
《有机化学选论》参考资料一、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 由不同类型的轨道混合后重新组成新轨道的过程叫做杂化。
甲烷中的碳是sp 3杂化、乙烯中的碳是sp 2杂化、乙炔中的碳是sp 杂化。
2. 能使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旋转的性质叫旋光性。
凡是含有手性的物质都有旋光性。
3. 表面活性剂是指那些可以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
主要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四类。
4. 还原性二糖是一分子单糖的半缩醛羟基和另一分子单糖的醇羟基脱水形成的二糖。
蔗糖是非还原性二糖、麦芽糖、乳糖是还原性二糖。
5. 在溶液中,若氨基酸以两性离子(偶极离子)的形态存在,则此时溶液的pH 值称为等电点(用pI 表示)。
pH > pI 时主要以负离子存在、pH = pI 时主要以两性离子存在、pH < pI 时主要以正离子存在。
二、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名称或结构(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1. 2,3,5,7—四甲基壬烷 2. (E) —3,4—二甲基—3—辛烯 3. 3,4,9—三甲基癸烷 4. 1,1—二甲基—4—异丙基环癸烷5. 邻羟基苯甲酸(2—羟基苯甲酸) 6. 邻苯醌 7. 1,3,5—苯三甲酸(均三苯甲酸) 8. 2—甲氧基丙醇9. R —2—氟—2—溴乙醛10. 11. 12.13. 14.15.三、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 2.3. 4.CHO Br CC H H 3C HCCH 2CH 3CNH 3C CH CHO3H 3CH 3H 3CH 2CC Br3COOHOH CNOH ,ClO 2N NO 2CH 35. 6.7. 8.9.10. 四、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9分)1、 2、3、五、推断化合物的结构(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6分,第2小题5分,共计11分)1.2. (A)的结构式:有关反应式:COOH ,O H 3C CH CH 3CN H 3C CH CH 3COOH,H 3C CH CH CH 3+CH 3CH 3Br+CH 2OHCOO -CH 3COClH 2紫色邻羟基苯甲酸邻甲基苯胺N-甲基苯胺NaOH溶解褪色褪色H 3C CH CH CH 33H 3C CH CH 33OI 2+ NaOHH 3C CH 3O+CHI 3(A)(B)H 3C CH CH CH 33H 3C CH C CH 33OC CH 33)2N NH (A)H 3C CH CH CH 33H 3C C CH CH 3CH 3(C)H 3C CH 3O+CH 3COOHKMnO 4A. B. C.H 3CH 2CH 2CC CH H 3CH 2CH 2CHC CHCH 3H 2C CH CH CHCH 3KMnO 4+H 3CH 2CH 2CC CHCH 3CH 2CH 2COOH CO 2H 2O++KMnO 4H +H 3CH 2CH 2CHC CHCH 3CH 2CH 2COOH +CH 3COOHKMnO 4H +H 2C CH CH CHCH HOOC CO 2H 2O++CH 3COOH COOH +。
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学知识与化学学习原则
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学知识与化学学习原则引言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必修二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注的是碳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
有机化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内容繁多、复杂。
因此,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有机化学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学习原则。
本文将从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出发,介绍高中化学必修二中的有机化学知识和一些有机化学学习的原则。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机化学研究的是碳元素化合物,包括碳与氢、氧、氮等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碳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是因为碳元素具有四个价电子,可以形成多个共价键,且能与不同的元素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
有机化合物通常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是生物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机化学的核心原理之一是碳元素的四价性。
根据碳元素的四价性,我们可以预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在有机化学中,我们通常使用结构公式来表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其中包括线性结构、分支结构、环状结构等。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其结构有关,通过对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预测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二中的有机化学知识烃类烃类是由碳和氢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根据烃类分子中碳原子间的连接方式,可以将烃类分为饱和烃和不饱和烃两类。
•饱和烃: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只有单键。
–菌类: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并且分子中只有一个碳原子。
–烷烃: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并且分子中有多个碳原子。
•不饱和烃: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有多重键。
–烯烃:分子中有一个碳碳双键。
–炔烃:分子中有一个碳碳三键。
卤代烃卤代烃是由烃类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而成的化合物。
卤代烃可以分为氯代烃、溴代烃、碘代烃等。
醇类醇类是含有羟基(-OH)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
醇类可以按照羟基所连接的碳原子数目进行命名。
•一元醇:羟基连接在一元碳上。
•二元醇:羟基连接在二元碳上。
•多元醇:羟基连接在多元碳上。
醛类和酮类醛类和酮类是含有羰基(>C=O)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
2024版《有机化学2》课程教学大纲
01课程简介与目标Chapter课程背景与目的深化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拓展有机合成与反应机理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课程内容与结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有机合成方法与反应机理有机化学前沿动态实验技能与创新能力培养02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回顾Chapter原子结构和性质分子结构和性质化学键合030201原子、分子和键合立体化学基础手性和对称性01构型和构象02立体选择性反应03有机反应类型及机理消除反应加成反应类型,以及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取代反应重排反应包括重排反应的分类和机理,如频哪醇重排、贝克曼重排等。
氧化还原反应03烃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Chapter烷烃、烯烃和炔烃烷烃的结构、命名和性质烯烃的结构、命名和性质炔烃的结构、命名和性质芳香烃及其衍生物芳香烃的结构、命名和性质掌握芳香烃的构造原理、命名规则以及物理和化学性质;理解芳香烃的亲电取代反应机理。
芳香烃衍生物的结构、命名和性质掌握芳香烃衍生物(如酚、醚等)的构造原理、命名规则以及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芳香烃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卤代烃和醇、酚、醚等含氧衍生物醇的结构、命名和性质卤代烃的结构、命名和性质醚的结构、命名和性质酚的结构、命名和性质掌握酚的构造原理、命名规则以及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酚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04羰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Chapter01醛和酮的结构、命名和物理性质020304醛和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α-H的酸性和卤代反应重要的醛、酮和醌类化合物:甲醛、乙醛、丙酮、苯甲醛、苯乙酮等醛和酮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醛、酮和醌类化合物羧酸及其衍生物羧酸的结构、命名和物理羧酸的化学性质:酸性、酯化反应、脱羧反应等02030401β-二羰基化合物在合成中应用β-二羰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β-二羰基化合物在合成中的应用:Claisen 酯缩合反应、Aldol 反应等β-二羰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实例β-二羰基化合物在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05含氮、磷和硫有机化合物Chapter胺类化合物及其性质与合成方法胺类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胺类化合物的物理性质胺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重氮和偶氮化合物以及芳香族硝基化合物重氮和偶氮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了解重氮和偶氮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掌握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如颜色、稳定性等。
太原师范学院化学系2
太原师范学院化学系化学专业〔教师教育〕本科培养方案专业序号:070301专业名称:化学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人文和科学本质,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化学根底常识、根本理论和根本技能,具备在中等学校进行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学研究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二、培养规格与根本要求1.根本规格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带领,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道理,对峙科学开展不雅、具有科学的世界不雅、正确的人生不雅和价值不雅;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效劳,为人民效劳,有为国家富强、民族兴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必然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根本理论常识,掌握本专业的根底常识、根本理论、根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常识、提出问题、阐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备必然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根本能力与本质。
〔3〕具有必然的体育和军事根本常识,掌握科学熬炼身体的根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熬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到达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尺度,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2.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根底常识、根本理论和根本技能与方法,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尝试的训练,通过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熬炼,具有良好的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学研究的根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常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根本理论与根本常识;〔2〕掌握无机化学、阐发化学〔含仪器阐发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布局化学〕以及化学工程的根底常识、根本道理和根本尝试技能;〔3〕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根底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的根本技能;〔4〕了解化学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开展动态;了解化学教育开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具备必然的缔造能力和自学能力;〔5〕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常识,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化学教学的根本能力;〔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根本技能;具有必然的科研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成人高考教育学士学位考试化学专业《有机化学选论》课程考试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使用教材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级有机化学》,陈乐培、董玉环等编,2004年版。
本课程在基础有机化学学习的基础上,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反应的基本理论、立体化学、取代基效应、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对重要有机反应,如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加成反应、分子重排反应及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本课程每章在扼要介绍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后,结合一些实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中级有机化学是在基础有机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有机化学的理论及反应进行阐述,内容上并不象高等有机化学难度较高,主要是基础有机化学中学过的基本理论和反应,进行更系统、全面地阐述,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从理论上掌握有机化学,对学习过基础有机化学,掌握的知识又较薄弱的学生,学习这门中级有机化学较适合。
教学目的:学习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中级有机化学的基本现论和原理,对有机反应的基本原理、立体化学、取代基效应、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一些重要有机反应有较系统的掌握,对有机合成设计有初步掌握和认识。
学习对象:本课程主要学习有机反应的基本理论、立体化学、取代基效应、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和重要有机反应,如取代反应、消失反应、加成反应、分子重排反应及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等。
本课程适合学习的对象为师范院校函授本科,自考本科、网络本科的化学和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教材。
学习方法介绍:本课程共分十章,除了第五章第二节芳环上的取代反应和第九章周环反应为自学内容外,其它各章节均有电子课件,学生可结合教材和电子课件有针对性地学习,主要掌握好各章节的主要内容;每章节均有较多的练习题,还有综合练习,这些练习和习题就是本课程的一些主要内容,所以学生要掌握好习题和综合练习。
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在学生学习基础有机化学基础上,对基础有机化学中一些基本理论和重要反应系统的阐述,所以本课程与基础有机化学密切相关,许多知识与基础有机化学是相互渗透的。
网络专升本的学生已经较系统学习了基础有机化学,在这基础上学习中级有机化学,从内容、知识的掌握都能较好衍接。
教学大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中级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对有机反应的基本原理、立体化学、取代基效应、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一些重要有机反应有较系统的掌握,对有机合成设计有初步掌握和认识。
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共45学时第一章有机化合物命名 4学时第二章有机化学反应综论 4学时第一节有机反应分类第二节有机反应历程及其研究方法第三章立体化学 6学时第一节对映异构第二节顺反异构第三节构象和构象分析第四节动态立体化学第五节不对称合成第四章取代基效应 4学时第一节诱导效应第二节共轭效应第三节空间效应第五章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 4学时第一节碳正离子第二节碳负离子第三节自由基第四节碳烯和氮烯第五节苯炔第六章取代反应(亲核取代反应) 4学时第一节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第二节芳环上的取代反应(自学)第七章亲电加成和消去反应 4学时第一节β—消去反应第二节热消去反应第三节亲电加成反应第八章羰基化合物的反应(亲核加成反应) 6学时第一节加成反应的概念和分类第二节亲核加成反应第三节羧酸及其衍生物的亲核加成反应第四节麦克尔加成第九章分子重排反应 4学时第一节分子间重排和分子内重排第二节亲核重排第三节亲电重排第十章有机合成路线设计技巧简介 5学时第一节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基本知识第二节有机合成路线设计技巧第三节有机合成路线设计技巧的应用举例考试大纲(一)考试对象:参加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专业课程考试(包括函授教育、网络教育)。
(二)考试范围及要点:本课程主要要求为:教材为2004年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级有机化学》,陈乐培、董玉环等编著,配合电子课件以及各章的练习题和综合练习题。
内容、难度、题型及各部分所占比例均参考各章练习题和综合练习要求,全部各章节考试要求如下:一、有机化合物命名1、掌握一些重要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其中包括顺反,Z、E,R、S的命名2、本章练习题二、有机化学反应综论1、了解有机反应的分类2、有机反应历程及其研究的一般方法,(1)掌握立体化学研究和同位素标记法有机反应历程,(2)了解化学动力学研究反应历程,(3)掌握从动力学控制和热力学控制研究反应历程。
3、本章练习题三、立体化学1、掌握对映异构体和顺反异构体的命名2、掌握手性、对映体、内消旋体、外消旋体等概念3、掌握费歇尔投影规则和使用该投影式的规定以及fischer投影式和newman式,楔形式的转换4、掌握含有一个和二个手性碳原子的手性分子的R/S标定法5、掌握引起顺反异构的结构特征和Z/E标定法,记住次序规则6、掌握环已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稳定性7、了解立体选择性和立体专一性的概念8、掌握不对称合成中Gram规则一9、本章练习题四、取代基效应1、掌握静态诱导效应的概念,强度2、掌握静态诱导效应对化合物性能的影响3、掌握静态共轭效应包括超共轭效应的概念,强度4、掌握静态共轭效应对化合物性能的影响5、本章练习题五、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1、掌握几种典型反应活性中间体的结构特点2、掌握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苯炔的构型及其稳定性3、掌握从诱导效应及共轭效应对碳正离子和碳负离子性质的影响4、掌握苯炔的亲核加成反应5、本章练习题六、取代反应(亲核取代反应)1、掌握SN 1,SN2亲核取代反应历程2、掌握SN 1,SN2亲核取代反应的产物构型转化3、掌握S2亲核取代反应中邻基参与的反应历程4、掌握亲核试剂、烃基结构对亲核取代反应速度的影响5、掌握亲核取代反应的一些实例6、本章练习题七、亲电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1、掌握烯烃亲电加成反应如与酸、卤化氢、卤素等反应的主要产物2、掌握烯烃亲电加成反应的马氏规则和反马氏规则亲电加成的历程3、掌握顺-2-丁烯和反-2-丁烯与Br24、掌握β—消去反应E1、E2的历程5、掌握β—消去反应的取向即Saytzeff和Hofman规则6、掌握β—消去反应的立体化学7、本章练习题八、亲核加成反应(羰基化合物的反应)1、掌握醛、酮亲核加成反应的历程2、掌握醛、酮亲核加成反应羰基结构与反应活性的关系3、掌握醛、酮亲核加成反应立体化学中的Gram规则一,及非对称环酮羰基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4、掌握醛酮反应中的羟醛缩合、与酮的缩合、克诺文诺盖尔反应、魏狄烯反应等的反应生成的主要产物5、掌握酯缩合反应和麦克尔加成反应6、本章练习题九、分子重排反应1、掌握一些重排反应的历程和生成的主要产物主要有:(1)互格涅尔一米尔文重排(2)捷姆扬诺夫重排(3)片呐醇重排(4)贝克曼重排(5)霍夫费重排(6)拜尔一魏利格重排(7)过氧化氢重排2、掌握片呐醇重排历程中生成碳正离子的稳定性,迁移基团的规则等内容3、本章练习题十、有机合成路线设计技巧简介(有机合成路线设计)1、掌握一些简单有机化合物合成的逆推方法2、本章练习题(三)评价目标: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应能:1.正确掌握和理解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方法;2.掌握和理解各基础有机化学反应的原理;3.掌握和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以及反应机理等,注意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反应中的立体化学问题;4.正确地运用有机化学的基本反应和理论来进行有机合成反应的设计等。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本课程考核成绩(总评成绩):包括平时作业和考试成绩两部分。
考试题型一般分为:(1)命名或写出结构式约10%,(2)选择题约15%,(3)简答题约10%,(4)完成反应式约30%,(5)机理题约15%,(6)合成题约20%。
考试范围为:(1)教材内容,(2)课件内容,,(3)各章练习和综合练习题 (五)样卷例题:样卷例题1考试时间:120分钟姓名: 学号:一、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5分,计15分)HHHa Ar OTsH ArAr90%10%2.H 3CCHCH 23)3CH 3OHCH 3CH CHCH 3HCCHCH 2CH 3(90%)(10%)为什么?3. 为什么化合物(H 3C)3CO33(H 3C)3COH (A)(H 3C)3CHOH(B)其中A 为主产物?二、完成下反应(每小题3分,共30分)HO 1.CH 3OH HCl(g)2.CH 3CCH 2CH 2CHOOHOC 2H 5OH/3.NaOHOCHOHCHO2H536H 5NaBH 4333(H 3C)3COLiAlH 4OH24( )OC 4H 933C NH 2OH 3C CH 2CH 2NH 2HNO 2三、写出下列反应机理(每小题8分 第4小题7分 计31分)H+H 3CCH 3OHH 3CCH 3OH OHHClO( )( )( )H+H C ArCH 3OHCH 3O四、合成下列化合物(每小题7分 计14分)O合成 CH 2CH 2CH 2COOHOHO合成 O3. 由 O和CHO合成4. 由乙酰乙酸乙酯合成COCH 3。
(六)参考教材:1、《有机化学》(第二版),胡宏纹,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版2、《有机化学》(第三版),曾明琼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版3、《有机化学例题与习题》,王长凤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