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教案优秀4篇
![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76ce1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37.png)
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教案优秀4篇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探究光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认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2、通过各种光现象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知道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
教具:激光电筒,装有水的玻璃水槽、玻璃砖教学过程:一、光的神奇学生阅读课本图4-1,4-2,4-3,4-4,让学生感受五光十色的大自然及城市夜景的美丽。
二、光的传播1、光源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找出光源的概念,并举例。
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又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将刚才学生的举例分类)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水母。
人造光源:电灯、蜡烛。
简单讲述人造光源的发展史:篝火——火把——油灯——蜡烛——电灯分析:月亮不是光源。
(本身不发光,反射太阳光)2、光的传播与声音的传播相比较,先让学生回顾声音的传播:在真空中不传声,在介质中传播时V固V 液V气。
提问:光是通过怎样的路径传播的?(讨论)演示实验:(1)利用点燃的香烟产生的烟雾,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2)在水槽中放一些奶粉之类的物质,使水呈浑浊状态,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3)观察光在玻璃砖(一面为磨毛面)中的传播路径。
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教案篇2设计理念:本节是在前面学生对光和影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对光是如何传播的进行的进一步探究。
主要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推测和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这一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去解释影的形成原因。
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并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光是直线传播的这一规律,以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和概括推理的思维能力;再引导学生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这一规律去解释影的成因,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我在教材已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射击、排队看齐这样一些应用光是直线传播规律的事例,以拓宽学生视野,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课程的情感。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9ed3c5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bb.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光的直线传播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概念和特性。
2. 使学生掌握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光的概念和特性。
2.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教学难点:1. 光的传播路径的观察和理解。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确保光线充足。
2.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器材。
3. 实验器材: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白纸、直尺、铅笔。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激光笔,引导学生关注光的传播现象。
提问:“你们听说过光吗?光是如何传播的?”2. 光的概念和特性(10分钟)教师讲解光的概念,如光的定义、光的传播速度等。
介绍光的特性,如波动性、粒子性等。
3.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10分钟)教师讲解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并通过激光笔演示光线的传播路径。
4. 实验观察光的传播(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激光笔发出的光线在白纸上形成的影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光是如何传播的?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有什么特点?”2. 光的传播路径的观察和理解(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让学生描述光的传播路径。
解释为什么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10分钟)教师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引导学生注意激光笔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避免光线对眼睛的伤害。
4.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的传播路径和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三、作业布置1. 绘制光的传播路径图。
2. 写一篇关于光传播实验的观察报告。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bc7b0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2d.png)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光的直线传播教案「篇一」光的直线传播教案设计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
过程与方法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来分析解释一些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工具激光笔、水、果冻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神话中传说王母娘娘拆散了牛郎和织女的幸福家庭,他们化作天上的两颗星,只能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渡过银河相会一次,他们能否每年相会一次呢?大家想知道上述问题的答案吗?提问:漆黑的夜晚,我们什么也看不见;站在太阳下,紧闭双眼,仍什么也看不见。
这是什么原因呢?人们要看见东西,必须要有光,而且光必须进入人们的眼睛。
阳光使得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光使得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
本章我们将学习光的初步知识。
二、新课教学一、光源1、让学生举一些发光的东西,生活、生产中哪些物体可以发光?2、让学生阅读P34部分内容。
太阳、电灯、蜡烛、手电筒、火把、油灯、霓虹灯、钠灯、汞灯、氖灯、萤火虫同学们知道能发光的物体很多,那么上面的物体有何共同特征呢?归纳——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它可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分析(1)中哪些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4、接着教师介绍人造光源的发展和使用。
二、光是如何传播的1、光在介质中是如何传播的?演示1:用小型激光器沿白纸板照射演示2:用小型激光器照射到水槽中的水中。
光直线传播教学设计(精选8篇)_光沿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光直线传播教学设计(精选8篇)_光沿直线传播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38ba76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0.png)
线传播。 2、光线: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就可以沿光的传播路
线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种表 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做光线。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把本来看 不见的光线及光的传播路径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来,这种图叫光 路图。
指导学生看教材图 2.1—3 同时启发学生举出光沿直线传播 的应用举例.激光准直、排直队要向前看齐、打靶瞄准等。
师演示二:强光手电筒对着天花板照射,并同时喷洒水雾。 铺垫: 激光和手电筒发出的光区别是什么?
教师演示三:激光笔对着一杯早已调配好的白糖水,观察光 的传播径迹。 教师演示四:激光笔对着玻璃砖照射,观察光的传 播径迹。 归纳: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师演示:激光笔对着不均匀的白糖水照射,观察光的传播 径迹。 设疑:光的传播方向怎么发生偏折呢?
第 2 篇: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 源。 (2)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中 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 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色彩斑斓的光之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 探索自然现象;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 合作的精神,具有爱心。 教学重点难点: 光的直线传播及其现象和应用。 教学方法:
明物体的背后形成的一片阴暗区域。影子形成来可用光的直线传 播来解释。(利用幻灯片播放影子的形成)
提问:生活中还哪些现象能够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呢?再 请哪位同学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日食和月食(利用幻灯片讲 解)。
学生活动:已提前准备的小孔成像器材做小孔成像实验,让 学生说出能够成像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精选6篇)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93dd9c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f.png)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精选6篇)《光的直线传播》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理解并把握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2)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 次方)m/s。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与试验,培育同学初步的观看力量和设计试验的力量;(2)经受“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育初步的科学探究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领会颜色斑斓的光之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2)熟悉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引导同学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一些简洁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同学意识到光的世界既奇妙漂亮,又有规律可循,而且利用这些规律能关心人们更好地熟悉自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通过试验,探究光在同种匀称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教学难点探究光在同种匀称介质中的传播。
【教学资源】(材料、工具)激光源、果冻一个、软橡皮管一根、带外形不同孔的纸板两张、蜡烛、大头针几枚、平面镜一面、白屏一张、水、玻璃杯等。
【教学过程】(过程、结构)一、新课引入①我们为什么可以观察物体?物体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
例如:阳光、日光灯、电视等。
②同学探讨:光线是如何传播的?二、新课教学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例如:同学举例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几种类型?(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例如:自然与人造光源,热与冷光源等2.探究光的传播①引导同学应用桌面上的器材,通过开放性试验探究得出:光在空气、水、以及果冻这些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要发生偏折。
[问题一]同学们刚才发现了很多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但是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先开放性分组试验,然后小组间沟通试验结果)方法一:用激光笔发出光束向滴了少量墨水的水中投射,可以发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方法二:用激光笔发出光直接照耀果冻,发觉光在果冻中沿直线传播。
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b32b7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1.png)
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教案作为一名物理八年级老师,你知道如何写一篇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教案吗?它能帮助你的八年级物理教学任务顺利开展,并对你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帮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教案,希望你喜欢。
#184065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教案1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
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过程与方法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
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教学难点1、单位的换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3. 教学用具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课本、钟表、录音机4. 标签【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归纳、对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
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
小刚到学校医务室去体检,医务人员给小刚量完身高后告诉小刚他的身高是163。
小刚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学生讨论并得出正确的结果:163厘米或1米63)讲解:上述问题告诉我们,测量时必须首先规定被测量量的单位。
为了世界各国交流的方便,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二)进行新课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 1dm=10-1m;25px=10-2m; 1mm=10-3m;1μm=10-6m; 1nm=10-9m。
例如:惠安至泉州的距离约30km(公里),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1.5m—1.7m之间,手掌的宽度大概是1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25px。
光的直线传播的教案
![光的直线传播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2830b2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58.png)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概念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直线传播的概念和特点2.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原理3. 光的传播实验及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的概念、特点和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原理。
2. 难点: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光的传播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光的传播规律。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白纸、直尺、铅笔。
2. 学具:每人一份实验报告册、实验记录表格。
【导入新课】1. 利用激光笔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径。
2. 提问:你们观察到激光传播的特点是什么?【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原理】1. 讲解光的直线传播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原理。
【进行实验】1.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用透明塑料尺和白纸进行实验。
2. 让学生观察光通过塑料尺传播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分析实验结果】1.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结论。
2. 提问:为什么光会沿直线传播?【巩固知识】1.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光的传播规律。
【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的直线传播的概念和特点。
2. 提醒学生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原理。
【布置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册上的相关题目。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步骤【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2. 提问: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有什么不同?【课堂讲解】1. 讲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 讲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现象,如折射和反射。
完整版)《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完整版)《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b82fc55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8.png)
完整版)《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光的直线传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将了解什么是光源,以及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学生将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并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学生将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将能领略色彩斑斓的光之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学生将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具有爱心。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将研究光的直线传播及其现象和应用。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结合精讲点拨的方法,无法演示的实验用课件展示。
实验器材:激光笔、蚊香、去了底塑料瓶、喷雾器、火柴、盛有稀牛奶水的烧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学生看大屏幕,欣赏一座城市的夜景,并问这座城市的夜景为什么会那么漂亮,从而导入光,进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一)光源1.指着城市的夜景问:这美丽的光从哪里来?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什么叫光源,然后让学生例举知道的光源。
2.让学生讨论给光源分类。
像太阳、萤火虫、水母这类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像点燃的蜡烛、霓虹灯、白炽灯这类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二)光的传播1.提出问题老师手拿一个激光手电射向天花板,然后提问:光从激光手电发出来之后是如何传到天花板上去的,它的路径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经验或感性认识提出自己的猜想。
2.猜想学生自由猜想。
老师把学生不同的猜想写在小黑板上,接着提问:那么怎样检验我们的猜想的正确性呢?这样一来就自然过渡到进行实验。
3.设计并进行实验因为空气太稀薄,如果把光直接的射向空气的话是看不到光沿直线传播的。
让学生讨论得出解决的方法。
学生自由讨论。
老师让学生利用讲桌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光在空气、水中是不是沿直线传播的,并让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好。
学生做实验,老师提醒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9b993d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a.png)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1(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会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现象;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3.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学生分组:激光笔、自制空心玻璃柱、装了水的水槽(水中加入了少量牛奶)、蚊香、果冻、玻璃砖、自制半密封水槽。
2.教师教具:自制小孔成像演示器、激光笔、水槽、浓糖水、水等。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入课题课前播放PPT:同学们,我们要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要有什么?哪些物体能够发光呢?观察思考、讨论联系实际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引起注意。
进行新课1.光源我们把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有很多能发光的物体,它们都是光源,谁能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呢?讲解光源的分类2.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请看老师手中的小激光器,它发出的光在远处的墙上产生一个亮点(演示)。
请大家看图片,猜想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呢?怎样才能看到光传播的路径呢?到底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就用桌子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教师巡视。
下面我们请各小组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请把你们通过实验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各组学生展示实验,并分析得出的结论。
演示不均匀糖水中的光的传播让学生讨论、归纳后,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板书:)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讲解怎样表示光线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学生做手影游戏引入:影子的形成;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说课稿(精选5篇)
![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说课稿(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af3c56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7.png)
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说课稿(精选5篇)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说课稿篇1一、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在同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2、知道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过程与方法1、探究光在几种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的实验现象。
2、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1、通过本节日食、月食成因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科学史观教育。
2、通过介绍我国古代科学家在光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3、通过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探究性的物理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4、结合光速测定的介绍,向学生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二、说学情分析:生活中,学生对光的各种现象都已经见到过,在教学中请起来学生理解起来可能较容易。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的传播速度难点:运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的玻璃砖、果冻、水、蚊香、可乐瓶。
四、说引入新课师:请同学们打开窗帘,我们看到明媚的阳光照进了教室,老师看到了大家一张张的笑脸。
试想,如果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们还能看见东西吗?这是为什么呢?生:夜晚没有光,我们就什么也看不见。
师:白天,如果我们紧闭双眼,仍什么也看不见,又是因为什么?生:光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
师:对!实际上我们的周围就是一个光的世界,同学们一定都想知道光的奥秘,从__开始,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光的世界!(板书)五、说教学过程(一学时)1、光源师:生产生活中那些物体能发光呢?生:电灯、火把、手电筒等能发光的物体。
师:物理中我们把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板书光源的概念)自然界中有很多能发光的物体,它们都是光源,谁能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呢?生:太阳、闪电、萤火虫、蜡烛……。
师:夜晚看到的月亮是光源吗?生:它本身不能发光,所以它不是光源。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f9f18d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d.png)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现象,通过试验探究熟悉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条件,课堂上要求学生仔细动手完成试验,养成良好的观看习惯,并能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如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
本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胜利之处:1、表达由“生活走向物理,有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新课开头,播放一组与光现象严密联系的美丽图片和视频:影、倒影、水面下(视深变浅)物体,霞光万道、晨曦中穿透树林的道道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的色散、彩色的肥皂泡、北极光……最终将画面停在“节日夜空中的多彩的激光”直指本课的主题。
让学生观赏绚丽天象的同时熟悉到大自然中有很多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表达了由“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紧接着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现象,总结得到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再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有表达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2、表达试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试验室物理学科的特点,科学探究是物理学习内容,也是物理学习的方法,本节课我安排学生进展分组试验,利用激光探究光在空气、水、玻璃中的传播状况,并用多媒体图片帮助,让学生自己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直观易懂,加强了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的感性熟悉。
3、表达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通过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活动,学生初步体会到了“提出问题──进展猜测——试验探究──得出结论──解释现象(产生问题的现象)──应用结论”的科学讨论方法。
这种探究方法,将对今后的试验讨论起着指导作用。
可在讲小孔成象时,由于数学上没讲过相像三角形,先试验,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缘由,并通过flash动画讨论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效果特别好。
本节课也有很多缺乏之处,容量大,时间有点紧。
讲解多了点,学生思索的时间少了点。
还有些试验现象不够明显,有待进一步改良。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知道光在匀称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力量目标1.通过光线的概念培育学生抽象思维力量,利用物理模型讨论问题的力量.2.通过观看试验分析试验培育学生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3.通过解释光直线传播的现象,培育学生利用物理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情感目标1.通过对日食、月食成因的教学,进展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思想教育.2.通过对我国古代对小孔成像讨论所取得的成就,进展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进展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难点是对光的直线传播条件的熟悉.学习时要仔细观看试验,并留意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如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教材首先介绍了光源,并通过图5—1说明光源确实切含义.教材通过对生活中的光现象: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电影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束等归纳得出光的传播是直线进展的,从而引出光线的概念;然后以激光准直为例,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应用,影子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教材通过对影子、日食、月食的分析进一步证明光在匀称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鉴于学生的力量教材并未对日食和月食进展过多的论述,教师要留意加以引导,避开冲淡重点学问的教学.本节的最终介绍了光速,并指出在不同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不同.教法建议1)加强演示试验利用激光演示光在空气、水、玻璃中的传播状况,再用自然光进展演示,从而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组织学生争论,由学生举出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如:射击、排队等.日食和月食的讲解可协作以录像电脑模拟加强感性熟悉.2)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解释现象.影子与我们的生活密不行分,影子是从何而来的呢?这个问题对学生会有较大的”吸引力,可利用投影仪做出不同的影像,要求学生利用新学的学问加以解释,再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日食和月食进展简洁的说明.增加小孔成像的试验,并进展争论,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解释小孔成像的缘由.3)适当设疑强化概念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对此可通过设疑进展强化,并通过演示试验加以证明.4)进展学史教育培育科学探究精神对光速的教学不要紧限结果,要增加一些学史的学问,从而培育他们的探究精神.教学设计例如教学重点: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教学难点:对光的直线传播条件的熟悉.教具:装有水的大水槽、激光演示器或激光笔、浇花用喷雾器、方木板、白纸、大头针、直尺、图钉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方法1:从本章的引言导入新课首先请同学说明光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说明人看清物体是由于有光进入眼睛引起视觉.然后简介人类很早就不仅使用自然光源,而且还讨论和使用人造光源了.接着按书上图5-1简介人造光源的进展,提出问题“光源发出的光沿什么途径传播?”从而引入新课.这样引入新课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进展了劳动制造人类文明观点的教育.方法2:由学生活动实践引入新课课前布置物理实际活动内容“调查光源进展史”,并要求学生上课时带来自己预备的光源,上课开头请几位同学简介光源进展(其余同学的资料课下沟通展现),展现各自预备的光源,提出问题“光源发出的光沿什么途径传播?”“我们如何通过试验进展讨论”从而引入新课.二、新课教学1.光在匀称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方法1:由演示试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由于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可视性较差,学生对光在水和玻璃中沿直线传播的感性熟悉也较少,最好能演示给学生看看.[演示1]用光具盘让光垂直于玻璃面射入玻璃中(并拂过光具盘),观看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线.[演示2]用水槽,让光垂直于水面射入水中(在水中滴入少许牛乳或红墨水),观看光在水中的传播路线.[演示3]用激光笔照耀白墙,看到墙上有一红斑,但光在空气中的路径不行见,用喷雾器在笔和墙之间喷水物,可观看到激光的传播路径.总结得出结论:光沿直线传播.[演示4]用水槽,让光斜射入水水中,观看光在空气中与水中的传播路线.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匀称介质中.介绍光线是人们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的一种方法.因此画光线时必需用箭头说明光的传播方向.方法2: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根底较好)给学生供应肯定量的器材,如:各种光源、喷雾器、化石粉、檀香(可制造烟雾)、水槽、玻璃等,由学生设计试验,目的是观看到光传播的路径.由学生试验及教师依据课上教学实际状况的补充试验得出结论:光在匀称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介绍光线的概念.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方法1:对于根底较差的学生可实行教师设计情景或演示试验由学生来解释现象的缘由.如手影的嬉戏,激光器的准直等,最终教师简介日食月食.方法2:由学生举诞生活中的事例并运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来分析.依据状况可选择补充如下两个试验并组织学生争论:1)小孔成像.可在课前提前布置,要求学生利用废包装桶或盒,制作一个观看器(底部开有小孔,顶部蒙一片半透亮薄纸的屏),教学进展到此时,进展观看.通过小孔成像缘由的分析,使学生逐步接触并理解几何光学中成像问题的一般分析方法.2)准直的试验.预备三个大头针,一块方木板,一张白纸,图钉、直尺.用图钉把纸固定在方木板上,在木板上相距一段距离插上两枚大头针A,并使其与木板垂直,在某一位置观看大头针A,并演视线插上两根大头针B、C,使B刚好拦住A,C刚好拦住B,拔去大头针,用直尺把三只大头针在纸上扎的小孔连起来,可以看到这三点在一条直线上.3.光速以教师叙述介绍为主,可以先提出光传播是否需要时间这个问题,然后简介历史上很多科学家,都思索过这一问题,并想用试验测出光速.经过很多代科学家不懈的努力,随着人们物理学问的丰富,解决了很多测量上的困难,才测出了光速.再向学生介绍真空中的光速及在介质中的光速.三、总结扩展光是客观存在的,它在匀称介质中具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因此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光线”是抽象出的一种抱负化的模型,但光线不是光.运用光沿直线传播的事实,可以帮忙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如栽树时要使其成始终行,并使我们可以解释许多自然现象,如日食、月食等,有助于我们破除迷信.四、板书设计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3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光的直线传播》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一节的内容,光的直线传播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几何光学的根底,同时又是讨论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必备学问。
4.1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4.1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https://img.taocdn.com/s3/m/e83acfc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5.png)
4.1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学习新课一、光源1. 光源【提问】要研究光现象,首先要看看哪些物体能够发光,是谁给我们带来了光明。
哪些物体会发光呢?太阳、恒星、闪电、点燃的蜡烛、通电的电灯……【引出光源概念】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2. 光源的分类(1)按形成原因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如:太阳、萤火虫、闪电等属于天然光源;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等属于人造光源。
(2)按发光原理分为热光源和冷光源。
如点燃的火把、发光的电灯等属于热光源。
萤火虫、水母等属于冷光源。
萤火虫发出淡淡的绿光大海深处水母的发光3. 对光源的理解(1)光源是指能够发光的物体,太阳、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等都是光源。
(2)有些物体本身不发光,但由于它们能反射太阳光或其他光源发出的光,好像它们也在发光一样,不要误认为这些物体就是光源,如月球、所有行星和反光的镜子,它们都不是光源。
【例题1】在①太阳、②月亮、③萤火虫、④霓虹灯、⑤宝石、⑥工作的LED灯中,属于自然光源的是________;不属于光源的是______。
(均填序号)【答案】①③;②⑤。
学习新课二、光的直线传播1. 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提出问题】光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路径怎样的?【猜想与假设】光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可能沿直线传播。
支持事例:透过树林的光束是直的;城市灯光中的激光束是直的等。
【进行实验】(1)光在空气中的传播用激光手电筒把光射入充满烟雾的较暗的空间,就能够观察到光在空气中的传播现象,烟雾可用点熏香的办法,也可以用喷水壶喷水雾的方法。
(2)光在水中的传播用激光手电筒把光射入水中,如图所示,就能够观察到光在水中的传播现象,光在水中的可见度较小。
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碳素墨水。
光在水中的传播光在玻璃中的传播(3)光在玻璃中的传播用激光手电筒把光射入玻璃砖中,就能够观察到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现象。
玻璃砖要有一面是磨砂面,并要让光束紧贴着磨砂面在玻璃砖中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光的直线传播》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48153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7.png)
《光的直线传播》的优秀教学设计《光的直线传播》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光的直线传播》的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光的直线传播》的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光的直线传播》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一节的内容,光的直线传播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同时又是研究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必备知识。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
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能识别光源,知道光源分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两类。
②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能列举光的直线传播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③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光在空气、水和玻璃等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
②观察演示实验“光在不均匀糖水中的路径”,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并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②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意识到光的世界既神奇美丽,又有规律可循,而且利用这些规律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3、难点和重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1)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2)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现象。
二、器材的选择1、选择依据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71730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3.png)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光的直线传播的实验方法和实验原理。
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光的直线传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实验方法和实验原理。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
2.进行实验验证。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光的传播问题,激发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的兴趣和好奇心。
2.理论讲解(20分钟)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光的直线传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光的传播速度、光的反射和折射等内容。
3.实验展示与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展示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
实验步骤如下:步骤一:取一根笔直的透明玻璃棒,将其一端放入水中,使其倾斜进入水中。
步骤二:向水中注入一些食盐,并搅拌均匀。
步骤三:用激光笔将光线射入玻璃棒内,观察光线的传播情况。
教师通过实验的展示和现象的解释,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光的直线传播的特点和原理。
4.学生实验(3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5.实验讨论与总结(20分钟)学生依据实验结果,进行实验讨论和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6.拓展应用(20分钟)教师通过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际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场景和方法。
举例一:如何解释太阳光穿过云层照射到地面上的现象?举例二:如何解释眼镜的成像原理?通过拓展应用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概括,强调光的直线传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通过实验和讨论,掌握了实验方法和实验原理。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学生对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不够熟悉,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因此,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实验操作的训练,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设计
![《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5a9f3ec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0.png)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日食和月食等生活中的光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特点的实验过程,体会探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在光现象方面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日食、月食成因的探讨,培养学生关注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2、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日食和月食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激光笔、玻璃砖、水槽、水、蚊香、牛奶、蜡烛、小孔成像装置等。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光现象图片,如晨曦中的阳光、夜晚的灯光、舞台上的射灯等,引导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光的直线传播。
(二)新课教学1、光源(1)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分类:天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人造光源,如蜡烛、电灯等。
2、光的直线传播(1)实验探究: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点燃一支蜡烛,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然后用激光笔照射充满烟雾的水槽,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2)实验现象:光在空气中和水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3)得出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线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4、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1)影子的形成:展示手影游戏的图片,解释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不透明物体挡住了光的传播,在物体后面形成的阴影区域。
(2)日食和月食:通过动画演示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理解日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食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a98259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dd.png)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概念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的原理。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光的直线传播的概念和特点2.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的原理3. 光的传播速度4. 光的传播现象的解释5. 光的传播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的概念和特点,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的原理。
2. 教学难点: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光的传播现象的解释。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特点。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的传播现象。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运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激光准直、日食、月食等,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光的直线传播的概念和特点,讲解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的原理。
3. 实验演示:利用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等工具,演示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4. 小组讨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探讨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5. 案例分析:介绍光的传播应用,如光纤通信、激光手术等,使学生了解光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光的直线传播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的原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光的传播实验过程,增强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理解。
2. 设置阶梯式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光的传播原理。
3. 结合数学习题,锻炼学生运用光的传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实验器材:激光笔、透明塑料尺、实验桌等。
2. 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光的传播原理、实验演示、案例分析等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150c66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d.png)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进行师生互动,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
6.作业设计:布置具有实践性和思考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光的奥秘。
-设计观察类作业,如让学生观察家中的光源,记录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安排研究性学习任务,如让学生调查光在交通工具中的安全使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培养合作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理解和应用,特别是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
2.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特别是反射角、入射角的概念及其关系。
3.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生活中的光现象图片,如阳光穿过树叶的光斑、平静水面上建筑的倒影等,引发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的思考。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观察过这些现象吗?它们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2.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生活中观察到的光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光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基础题: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和反射定律的基本概念;
-提高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辅导: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五)总结归纳
1.课堂小结:通过思维导图、概念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定律等关键概念;
-练习题中包含不同难度的题目,旨在让每位同学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面上得到训练和提高。
《光的直线传播》 学历案
![《光的直线传播》 学历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4192b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6.png)
《光的直线传播》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2、能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2)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2、难点(1)设计与进行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路径。
(2)解释日食、月食等复杂的光现象。
三、知识链接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
2、光线: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情况,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四、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光的世界里,白天阳光普照,夜晚灯光璀璨。
那么,光是如何传播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光的直线传播。
(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路径1、提出问题光在空气中、水中和玻璃中是怎样传播的?2、猜想与假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观察,提出自己的猜想,如光可能沿直线传播。
3、设计实验(1)在空气中,利用烟雾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2)在水中,向水中滴入几滴牛奶,使水变浑浊,然后用激光笔照射。
(3)在玻璃中,用激光笔贴着玻璃砖照射。
4、进行实验(1)在暗室中,点燃蚊香,使空气中充满烟雾,然后用激光笔照射,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2)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滴入几滴牛奶,搅拌均匀,用激光笔照射,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3)将激光笔贴着玻璃砖照射,观察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径。
5、分析与论证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三)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便形成了影子。
例如,在灯光下,人的影子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日食和月食(1)日食的形成: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月球影子区域的人就会看到日食。
《光的直线传播》物理教案
![《光的直线传播》物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9ee75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9.png)
《光的直线传播》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直线传播的概念和特点2.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规律3. 实际生活中的光学现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的概念、特点和规律。
2. 难点:光的直线传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
2.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直线传播。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魔术表演,引导学生关注光的传播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光的直线传播的概念和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光学现象,如日食、月食、影子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光的直线传播在实际中的应用,如激光准直、光纤通信等。
6.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光的直线传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光传播规律的掌握程度。
3.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光的折射现象:介绍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现象。
2. 光的散射:讲解光在遇到不均匀介质时发生的散射现象。
3. 光学仪器:介绍一些常见的光学仪器,如显微镜、望远镜等,让学生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思考如何改进教学。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3. 教学调整:根据教学反思和学生反馈,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福州市闽安初级中学陈晓
一、概述
本节课为初中物理沪科版第一册第四章“多彩的光”中的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本节教材主要科学内容有两个,一是光的直线传播,二是光速.光的直线传播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又是后继学习光的必备知识,因此光的直线传播是本节重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日食、月食现象的科学解释从而对学生进行破除迷信,崇尚科学的科学意识教育。
科学家运用日食和月食来确定夏、商、周的具体年代,使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本节课设计的思路是采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直线传播
(2)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在社会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利用多媒体课件理解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等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积极参与影子游戏,在游戏中思考阴影的成因
(2)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我国古代在光现象研究上成就,知道中华文明对科学发展做出的贡献。
(2)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光学的乐趣,并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合作与交流。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我对学习者特征作了如下分析:
1.学生是福州闽安中学的八年级新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大部分学生是外省市农民工子女,基础较差,理解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
3.学生对物理现象,尤其是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有较浓厚的兴趣。
针对以上情况,在教学中,我注意面向全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问题引导探究策略:通过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逐步引导,使学习内容深入,如影子是如何形成的,日食,月食又是怎么回事?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
2自主实验探究、小组讨论交流策略:给学生创设大量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发挥的空间如开始的影子的游戏,后来利用激光笔探究光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情况等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策略:问题和实验设计尽量结合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经验,增强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学生实验器材:激光笔、试管、蚊香、水槽、墨水、果冻、弯曲的吸管、火柴、蜡烛、小孔成盒
2.演示实验器材:糖水
3.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套光盘
4.沪科出版社八年级物理学教材;
5.专门为这节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引入新课二新课教学1.探究光的传播
2.生活物理社会
3.光速视频播放:手影游戏
组织学生做手影
组织学生踩影子
师问:手影为什么随手形而改
变?影子的形成又说明了什么?
板书课题
展示图片
师:从光源发出的光将怎样向外
传播呢?
请同学们猜一猜
让学生设计实验
让学生尽可能去想,去说
指导学生实验
要求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用弯曲的吸管进行反面验证
老师演示实验:光在非均匀糖水
中传播
介绍光线的表示方法
学习物理知识,同时还要运用物
理知识。
请同学们来解释一些现象。
展示图片:
看一看:视频
做一做:手影游戏
试一试:看结果
想一想: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
问题
学生猜想:
光可能沿直线传播
光可能沿曲线传播
分组讨论:
根据桌面提供的器材设计一
些实验加以证明
将学生想出的方法分组进行
实验:
探究光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
的传播情况
学生实验
相互交流,得出结论
光沿直线传播(不完整)
归纳得出结论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解释影子的形成
1、解释影子的形成
影子的范围
太阳光
影子的范围
三解释现象
2.解释射击
看图片后,试着解释
3.解释小孔成像
激发学生的兴
趣
物理知识来源
于生活
引入新课
经历一个完整
的探究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
猜想
设计实验
培养学生的能
力
实验
得出结论
将物理知识应
用于生活
小结与作业再看视频小孔成像
解释小孔成像的原理
视频播放:日食、月食
老师讲解
师:光传播需要时间吗?
伽利略让两个人各带一个灯,在
相距1.6km的两个山头进行光速
测定。
用生活化的语言介绍光在真空中
的传播速度并知道光在不同介质
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比喻:光在1s内传播的距离相当
于绕地球7.5圈
投影:激光测距仪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先让学生完成小孔成像实验
应用3:日食、月食
学生看书
看视频
看P67的卡通画
讨论后提出自己的设想
学生分析最后失败的原因是
什么?
学生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最大约为3×108m/s
使学生能感性地认识到光速
极大
读一读:激光测距议
想一想:激光测距议的原理
S=vt/2
学生自我小结
培养思维的发
散性
提高学生的兴
趣体会科学家
的探索精神
了解现代科技
培养归纳小结
的能力
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评价设计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讨论发言等随时给予评价反馈;课程结束时,教师对本内容和目标完成情况加以总结;课程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和后续工作进行评价、指导和反馈。
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效果标准
教学实践的效率与结果应该是教学评价的客观标准。
有些教学效果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可以较快的表现出来,如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学生某些方法或能力的表现等。
本节课学生学习很积极,效果很好。
2.过程标准
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是怎样进行的,其评价依据就看过程与结果的关连性。
过程标准不但可以弥补效果标准的不足,而且在教学评价中具有独特的意义。
在教学工作中有时
过程比结果还重要。
因为教学过程最能反映教育思想,而且它是进行能力培养、方法渗透、品德教育等多种教育功能的时空保证。
3.素质标准
素质标准不仅要看到教学效果本身,还要看到教学效果潜在功能的大小,本节课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物理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八、帮助和总结
编置预习提纲,以问题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教师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检查预习效果、解释学生预习中存在的困惑;
在实验探究中巡视课堂,对学生的学习、探究、讨论等给予及时的评价、引导和总结,鼓励学生上台展示探究成果;
课堂结束时,引导学生进行本次课综合性总结;课后,通过布置作业来强化学习效果.同时让学生寻找生活中有关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的第一节光学课,新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而笔者经过深入调查初二学生的潜在知识和感性认识,知道大量学生已经积累了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生活经验,比如从手电筒的光,汽车车灯的光等等。
所以这节课设计的重点应该是激发学生热爱光学,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认识光的传播特点,知道光沿直线传播是要有条件的。
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他们在思考之后,自己能去选取仪器,设计实验,想到了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方法。
说明学生能独立地去探索、去实践。
只要给他们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就会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