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课型及教学模式(仅供参考)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课型

小学科学课型

小学科学课型科学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让他们逐步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和原理。

为了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课型。

实验探究课型实验探究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

这种课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在这种课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记录和推理。

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材料和器械,让学生进行测量,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科学知识的真实性和丰富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讲解导读课型在科学课堂中,有些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学生很难直接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教师可以采用讲解导读的课型。

在这种课型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实物、模型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并逐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同时,教师还可以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抽象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并加以拓展。

这种课型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互动合作课型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通过互动合作的方式进行科学学习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这种课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合作完成任务,共同探索科学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一起进行观察和实验,然后交流和讨论实验结果,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

通过互动合作,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借鉴和吸收他人的观点,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故事情景课型故事情景是一种富有趣味和吸引力的教学方式,适合小学科学课堂。

在这种课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或者搭建情景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段与学科有关的故事,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故事情节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和理解科学知识。

这种课型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情境,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新)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新)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界定与基本要求小学科学教学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但是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探究方法。

课堂教学活动中,有的内容侧重于观察,有的内容偏重于实验。

按照主要活动形式的不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课型。

(一)观察探究课1.界定以观察活动为主要的问题研究形式,以获得思维发展和构建知识体系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观察探究课。

比如《蚂蚁》《四季星空》《它们都是鸟》等内容可以设计成典型的观察探究课。

2.一般操作步骤(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情境引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好的情境引入,可以使学生产生问题,形成探究的动力。

相反,情境引入不合理,教学过程就会失去探究的色彩,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教学活动也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因此,通过特定的情境创设,提出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题目,既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合作观察,研究问题。

在明确了探究的问题后,师生共同完善探究活动设计,然后学生按照活动设计,开展多种形式的观察探究活动,如观测、实验等,对提出的问题开展探究。

(3)整理信息,得出结论。

在观察、实验等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更多有价值的证据。

然后对所搜集的证据进行筛选、归类、统计和分析等综合处理,并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

(4)表达交流,深化认识。

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如口头表达、交流展示等),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或小组的探究结果,在交流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既要清晰表达自己的成果,也要善于吸收别人的意见,并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

(5)拓展探究,课外延伸。

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往往一节课不能完成,可引导学生课外继续探究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或是本节课没有解决完的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范围,丰富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基本要求在设计、实施观察探究课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

小学科学课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所采用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

就一堂小学科学课而言,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要取决于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是灵活多样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是所谓的“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根据我校的特点,科学课通常采用三种教学模式。

一、讲授式的教学模式1、“讲授——实验演示——讲授”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在讲授教学过程中加入必要的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现象、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讲授“固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向学生演示“铁球受热膨胀和受冷缩小”的实验,用心帮助学生了解固体的热胀冷缩的自然现象。

2、“标本展示——讲解”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在讲授教学中,借助标本或模型的直观展示,边展示边讲解的一种教学模式。

例如:在讲授“人体骨骼”一课时,教师就要借助人体骨骼标本或模型,向学生边展示边讲解,让学生借助标本或模型理解和掌握人体骨骼的概念和结构。

3、“提问——讨论——实验验证”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最后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回答问题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讲授“浮力”一课时,教师可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条件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讨论,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各种假设,得出问题的答案。

二、观察式教学模式观察式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一般来说,一次观察教学由以下3个主要环节组成:1、确定教学对象、制定观察计划、选择观察地点、明确观察目的。

2、观察指导。

在观察教学中,教师要提示重点进行观察指导,结合实际进行讲解并回答。

3、填观察记录表。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用的很多。

它的教学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探究——表达交流——拓展延伸。

小学科学课型的划分及相应的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型的划分及相应的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型的划分及相对应的教学模式
一、课型的分类
1 、以教学任务为基点可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统称单一课。

2 、以教学内容为基点可分为:自然科学课、人文科学课、思维科学课、艺术科学课。

3、以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为基点可分为:讲授课、讨论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实践或实习课、参观或见习课等。

二、小学科学课的划分:
以学生获取事实的方法或途径为基点来分,可分为以下五种课型
科学观察课
科学实验课
科学阅读课
科学技术课(制作、种植、饲养等)
科学讨论课
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教学模式,下面分别来叙述:
科学观察课教学模式:
活动准备---自主观察---交流研讨---实践使用
准备材料明确目的小组交流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提供方法集中汇报判断属性
形成问题具体指导归纳总结解释现象
设计有结构的观察材料。

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

提供具体的观察方法。

突出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3、观察的方法:
细致法:(用各种感官全面观察)方位法:(时间顺序、方位顺序)提纲法、比较法、推断法、想象法
4、观察的类型: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感官观察和仪器观察)。

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

定量观察又分为观测和测量。

短期观察和长期观察。

小学科学课的类型及其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的类型及其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的类型及其教学模式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小学科学课的类型及其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所采用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

教学模式的确立首先要与它的教学目标相适应。

小学科学课程目标从根本上来说,是通过科学学习活动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概括而言,科学素养包括基本的科学知识,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科学学习兴趣与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等,这些素养的形成依赖于一定的科学学习活动。

根据创造性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标准中科学的总目标,结合科学学科教学特点,我认为科学课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搜集证据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应用拓展三大主要环节。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因此,在提出了问题后,用何种方法、途径去探求获取知识,就成为了科学课最核心的环节了。

以学生获取事实的方法或途径为基点来分,我们的科学课可以分为科学观察课、科学实验课、科学阅读课、科学技术课(制作、种植、饲养等)科学讨论课五种课型。

每种课型的教学模式虽大致相同,但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下面分别介绍一下五种课型的几本教学模式:一、科学观察课在小学科学课中,以“观察为主”组织教学过程的课属于观察课,它是一种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感官对自然现象、物体特征及属性、动植物生长及其他习性等进行系统地观察,以获得知识、经验,并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的教学活动。

基本的教学模式:活动准备---自主观察---交流研讨---实践运用。

科学观察课教学要点:(1)设计有结构的观察材料。

(2)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

(3)提供具体的观察方法。

(4)突出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典型课例:教科版科学三年级绝大部分是观察课。

二、科学实验课实验是科学课教学的一种主要的方法。

小学科学四种课型(定稿)

小学科学四种课型(定稿)

小学《科学》四种课型教学模式利津县教研室张树凤(修订)高效和谐课堂小学科学新授课教学模式一、理论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是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新授课主要指传授新知识和增长新技能的课。

小学科学新授课有:观察实验课、逻辑推理课、动手制作课、解暗箱课、科学考查课等等。

下面主要探究以下三种新授课型:二、各类课型的操作流程:观察实验课教学模式:模式说明:主要体现“亲历探究——做中学模式”。

大致分为六个板块。

该模式是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其中“做”既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又是知、情、意的统一,还是“手脑并用”的过程。

(一)模式操作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活动的开端。

导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习新知的兴趣。

如果上课伊始就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就会很好的激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观察活动。

导课可以游戏导入、实验导入、讲故事导入、小魔术导入等,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创设怎样的情境,都应使这种情境成为充分体现教育目标,充满美感和智慧,这样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2、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教学情境的创设能促进学生探究学习,是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金钥匙。

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创设怎样的情境,都应使这种情境成为充分体现教育目标,从不同的角度广泛提出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当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并为之认真观察时,探究活动就开始了。

学生在猜想假设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合理解释,做到解释与观察、问题及证据相一致,避免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

在学生假设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提出的假设进行整合、归类,并且,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模式

八岭山小学科学教学模式“探究—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认真进行观察、思考,并在观察、思考中引发问题,为探究活动做好准备。

操作要领: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有机结合学生生活中熟知的现象,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知问题、寻找问题,并提出问题。

2.分析现象、猜想假设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所可能发生的种种现象及结果进行预测或作假设性解释。

操作要领:以小组或以全班为单位,针对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预测或作假设性解释,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在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畅所欲言。

3.设计方案、合作探究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在猜想或假设的基础上,师生制订出详细的探究方案;依据研究计划或方案开展探究活动,验证猜想假设。

操作要领:在具体操作中,一般要采取分组活动的方式,让各小组针对本组要研究的问题,制定自已的计划或方案;依据方案开展观察、实验、制作、考察、调查、参观、采访、搜集、种养等探究活动,来验证猜想假设。

在活动中要注重小组合作,让小组的所有成员都活动起来。

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发挥教师引导、指导、点拔的作用。

4.讨论交流、形成结论学习目标:对小组探究活动所积累的各种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讨论,获得共识;对全体同学的成果进行整理、分析、讨论,得出科学的解释或结论,获得更为丰富的成果。

操作要领:一般先组织学生进行组内展示与交流,在统一思想、得出结论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5.实际应用拓展创新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进行密切融合。

操作要领:引导学生运用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改进、发明、创造活、动,关注与本课研究主题相关的社会问题等。

实验课教学模式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实验方案---交流实验方案---验证实验方案---总结与交流)-----巩固应用拓展延伸---梳理小结当堂检测(谈收获)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上课要通过小游戏、小魔术、讲故事、猜谜语、播放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式再现生活场景,为学生创设活动氛围,引领学生进入探究领地,激发探究欲望。

小学科学课的类型及其教学模式(参考)

小学科学课的类型及其教学模式(参考)

小学科学课的类型及其教学模式小学科学课的类型及其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依照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所采纳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

教学模式的确立首先要与它的教学目标相习惯。

小学科学课程目标从全然上来讲,是经过科学学习活动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质。

概括而言,科学素质包括基本的科学知识,科学学习的基本办法和技能,科学学习兴趣与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等,这些素质的形成依靠于一定的科学学习活动。

依照制造性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标准中科学的总目标,结合科学学科教学特点,我以为科学课课堂教学的普通模式:创设情境提出咨询题——搜集证据解决咨询题——得出结论应用拓展三大要紧环节。

科学学习要以探索为核心。

探索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记忆以探索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要紧途径。

所以,在提出了咨询题后,用何种办法、途径去探求猎取知识,就成为了科学课最核心的环节了。

以学生猎取事实的办法或途径为基点来分,我们的科学课能够分为科学观看课、科学实验课、科学阅读课、科学技术课(制作、种植、饲养等)科学讨论课五种课型。

每种课型的教学模式虽大致相同,但也有各自别同的特点,下面分不介绍一下五种课型的几本教学模式:一、科学观看课在小学科学课中,以“观看为主”组织教学过程的课属于观看课,它是一种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打算地利用感官对自然现象、物体特征及属性、动植物生长及其他习性等举行系统地观看,以获得知识、经验,并培养观看、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的教学活动。

基本的教学模式:活动预备---自主观看---交流研讨---实践运用。

科学观看课教学要点:(1)设计有结构的观看材料。

(2)提出明确的观看任务。

(3)提供具体的观看办法。

(4)突出观看与考虑相结合。

典型课例:教科版科学三年级绝大部分是观看课。

二、科学实验课实验是科学课教学的一种要紧的办法。

它是学生依照对咨询题的猜想,确定的实验方案,利用一定材料组装实验模型,操纵实验条件,从而产生某种实验现象,并经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认知过程。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模版(五篇)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模版(五篇)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模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植物的基本构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感官来观察植物的外部特征。

2、运用科学术语来描述观察结果。

3、绘制一棵植物的简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常见植物特征的探究兴趣,培养细致观察和详细记录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植物的根、茎、叶等组成部分。

教学难点:能准确绘制一棵植物的示意图。

教学准备:观察记录表,学生手册。

教师准备:一株植物样本,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观察法。

课程时长:新授课,1课时。

教学流程:一、引入话题1、介绍情境:在周六,喜羊羊在森林中发现许多植物。

(板书:植物)引导学生跟随情境进行学习,询问学生是否能识别出喜羊羊看到的植物。

2、提出问题:对于一株未知的植物,讨论可能的特征,如是否开花、叶子形状、生长位置等。

二、观察植物1、以绿萝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植物的结构,包括根、茎、叶。

2、强调观察技巧,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感官,如鼻子嗅闻、手轻轻触摸,同时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3、分享观察结果,培养良好的交流和倾听习惯。

三、绘制植物1、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科学记录单,展示记录表的填写,如填写姓名和日期。

2、指导学生按照茎-叶-根的顺序绘制植物,强调观察与绘画相结合的方法。

3、展示并评价学生的画作,邀请被选中的学生分享绘画体验。

四、总结1、揭示植物的真正身份为绿萝,通过幻灯片展示,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2、提出新的挑战,让学生合作完成植物拼图,找出根、茎、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观察大型植物。

3、结束语:赞扬学生的积极参与,鼓励他们在课后应用所学方法去观察校园中的植物。

注:所有活动应确保学生的安全,并在适当的时候提供额外的指导和支持。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模版(二)【教育目标】科学概念:液体具有流动性,其流动速度受到其黏度的特性影响。

过程与方法:实施预测,并通过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理解公正实验的原则,即保持除变量外的其他条件恒定。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公开、民主的讨论有助于评估实验的精确性;认识到小组协作在实验执行中的关键性。

小学科学基本课型与教学流程精选全文完整版

小学科学基本课型与教学流程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小学科学基本课型与教学流程第一篇:小学科学基本课型与教学流程小学科学基本课型与教学流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这就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也日趋形成。

现提供几个主要课型,供科学教师参考。

科学课程的分类是以科学学习方式为标准进行划分的,分为五种课型即:以观察为主的课型、以实验为主的课型、以资料交流为主的课型、以制作养殖为主的技术课型、以社会实践为主的活动课型。

这样确定课型名称,是考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节课的学习方法并不一定是单一的,有时往往需要几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因此我们所划分的课型特别强调以某种学习方式为主,也就是根据每课所采用的主要学习方式对课的类型进行划分。

《课标》要求“科学课是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因此,尽管课型不同,但探究的过程大体相同。

即:一、提出问题;二、寻找证据;三、分析与解释;四、交流与质疑;五、结论与拓展。

(一)观察课一、教学流程:导入新课自主观察交流总结应用创新激发兴趣引发问题明确任务制定计划自主观察注重指导小组交流集体汇报归纳总结创设情境实践应用拓展创新二、环节解读:第一步: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形成问题、明确任务。

学习目标:操作要领:导入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谜语、故事、游戏、操作、问题等形式导入,也可以直接导入,不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达到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习问题,明确观察任务和目的,为下一步的观察活动做好准备。

另外,在导入阶段教师提供的观察材料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层次性和结构性。

第二步:自主观察。

明确目的、制定计划、自主观察。

观察过程是观察课的主体部分,观察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感性认识,而且可以通过思维获取知识,它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学生认识自然事物的基本方法,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

小学科学四种课型(定稿)

小学科学四种课型(定稿)

小学科学四种课型(定稿)在确定问题和假设后,学生需要制定实验计划,确定实验步骤和所需材料。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计划,同时指导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4、小组合作、表达交流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并及时交流和分享实验结果。

这有助于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5、联系生活、拓展延伸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实验结果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实验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拓展和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

6、科学引导、创设氛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同时,教师还应该创设良好的研究氛围,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观察实验课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在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该模式,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了问题假设和探究兴趣,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开始科学探究,制定观察实验计划,并指导他们观察实验方法。

学生急于知道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开始探究。

在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之前,教师需要创造出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像科学家一样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从中体验研究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和思考,最终通过实验结果证明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

科学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将每个学生的财富转化为共同的财富,从相互交流和思考的过程中提高每个学生的概括水平,帮助他们沿着形成科学思考的方向前进。

小学科学新授课教学课型及模式

小学科学新授课教学课型及模式

科学新授课课型模式新课程的科学教学,是在一定情景下的,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所以结合科学学科教学特点,我认为科学课课堂的教学中主要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

科学课探究式教学以主题探究的形式展开,一般教学过程如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探究---表达交流---拓展延伸---评价。

根据探究的对象、内容的不同,每一次探究经历的过程也不相同,可根据探究的需要灵活组合。

1、提出问题:就是要引导学生自主提问。

教师应该依据教学目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借助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感知问题、寻找问题,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很多,可以是描述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也可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猜想假设: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在生活中已有很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所以本环节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性原则。

猜想不是胡猜乱想,要引导学生有根据地进行合理地猜想与假设。

(2)方向性原则。

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研究问题进行科学预见,要明确探究的方向,指导整个探究活动的进行。

3、制定方案:在猜想或假设的基础上,师生制订出详细的探究方案,明确所要收集的证据以及收集证据的方法。

方案的制订一般以小组讨论为主,然后全班交流,找出最佳方案。

4、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掌握都在本环节中完成。

探究的过程大致分三步:开展探究、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得出结论。

本环节注意问题:(1)探究材料要准备充足。

而且准备的材料还要有典型性、科学性、显效性。

(2)合作学习要有实效。

小组合作学习要做到:科学分组,合理分工;精心设计、有效讨论;适时引导,参与调控;及时反馈,激励评价。

(3)重视数据的搜集与记录。

(4)教师要少说、多看,给学生从当顾问,必要时给予指导。

5、表达交流交流就是将自己或小组探究的结果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与别人分享。

最新小学科学四种课型(定稿)

最新小学科学四种课型(定稿)

小学《科学》四种课型教学模式利津县教研室张树凤(修订)高效和谐课堂小学科学新授课教学模式一、理论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是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新授课主要指传授新知识和增长新技能的课。

小学科学新授课有:观察实验课、逻辑推理课、动手制作课、解暗箱课、科学考查课等等。

下面主要探究以下三种新授课型:二、各类课型的操作流程:观察实验课教学模式:模式说明:主要体现“亲历探究——做中学模式”。

大致分为六个板块。

该模式是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其中“做”既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又是知、情、意的统一,还是“手脑并用”的过程。

(一)模式操作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活动的开端。

导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习新知的兴趣。

如果上课伊始就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就会很好的激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观察活动。

导课可以游戏导入、实验导入、讲故事导入、小魔术导入等,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创设怎样的情境,都应使这种情境成为充分体现教育目标,充满美感和智慧,这样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2、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教学情境的创设能促进学生探究学习,是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金钥匙。

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创设怎样的情境,都应使这种情境成为充分体现教育目标,从不同的角度广泛提出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当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并为之认真观察时,探究活动就开始了。

学生在猜想假设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合理解释,做到解释与观察、问题及证据相一致,避免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

在学生假设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提出的假设进行整合、归类,并且,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小学科学课型的划分及相应的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型的划分及相应的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型的划分及相应的教学模式
一、课型的分类
1 、以教学任务为基点可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统称单一课。

2 、以教学内容为基点可分为:自然科学课、人文科学课、思维科学课、艺术科学课。

3、以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为基点可分为:讲授课、讨论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实践或实习课、参观或见习课等。

二、小学科学课的划分:
以学生获取事实的方法或途径为基点来分,可分为以下五种课型
科学观察课
科学实验课
科学阅读课
科学技术课(制作、种植、饲养等)
科学讨论课
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教学模式,下面分别来叙述:
科学观察课教学模式:
活动准备---自主观察---交流研讨---实践运用
准备材料明确目的小组交流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提供方法集中汇报判断属性
形成问题具体指导归纳总结解释现象
设计有结构的观察材料。

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

提供具体的观察方法。

突出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3、观察的方法:
细致法:(用各种感官全面观察)方位法:(时间顺序、方位顺序)提纲法、比较法、推断法、想象法
4、观察的类型: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感官观察和仪器观察)。

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

定量观察又分为观测和测量。

短期观察和长期观察。

小学科学教学方法模型

小学科学教学方法模型

小学科学教学方法模型
小学科学的教学方法模型包括以下几种:
1.思维型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核心概念为基础,通过探究实践和深度思维参与,帮助学生获得上位概念,发展科学观念,同时提高科学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和科学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素养。

2.行走的科学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创新了“课前导学—课堂留白—课后自主”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优势,深度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让学生在自主尝试探究学习中,独立思考,动手实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组际交流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这些教学模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依据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是科学的,必须符合科学教育的规律,符合学生的任知规律。

主体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活动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须有利于学生各种探究活动的开展。

过程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过程的体验。

创新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应当在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立足创新,重视创造出一些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科学课课型及教学模式(仅供参考)而不能不加选择地照搬和套用已有的教学模式。

根据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特点,介绍三种常用地教学模式。

其目的是抛砖引玉,引导广大科学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创造出新的、更多的有效教学模式来。

一、讲授式教学模式讲授式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许多知识内容都以教师讲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因此,它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讲授教学常结合实验的演示、实物和标本的展示、组织学生课堂讨论等活动进行。

因此,小学科学课的讲授式教学实际上已成为讲授为主,中间穿插实验演示、直观教具展示、向学生提出问题和组织学生讨论等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讲授式教学的各种变式在小学科学课的讲授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概念和新的原理,常常要借助于具体的实验演示、标本或实物地展示、启发学生回忆生活中有关知识经验等具体教学手段来进行。

因此,小学科学课的讲授教学就出现了以讲授为主的各种变化多样的教学模式。

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就称讲授式教学的变式,即讲授式教学的各种变化形式。

1 / 14常见的讲授式教学的各种变化形式有以下几种:1. 讲授实验演示讲授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是在讲授教学过程中加入必要的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现象、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讲授固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向学生演示铁球受热膨胀和受冷缩小的实验,用以帮助学生了解固体的热胀冷缩的自然现象。

2. 标本展示讲解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是在讲授教学中,借助标本或模型的直观展示,边展示边讲解的一种教学模式。

例如,在讲授人体骨骼一课时,教师就要借助人体骨骼标本或模型,向学生边展示边讲解,让学生借助标本或模型理解和掌握人体骨骼的概念和结构。

3. 提问讨论实验验证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是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最后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回答问题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讲授浮力一课时,教师可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条件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讨论,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各种假设,得出问题的答案。

讲授式教学的变式还有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变式。

---------------------------------------------------------------最新资料推荐------------------------------------------------------ (二)讲授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 在讲授式教学中,教师一般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

为了避免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教师必须采用启发式讲授教学,即在讲授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回答与实物之间的不同,让学生了解到模型与实物间的异同,形成正确的表象,准确地掌握知识。

二、观察式教学模式观察式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指导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自然现象、植物生长和动物习性等进行系统地观察的教学方式。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观察的主体。

他们通过系统的观察,获得对操作过程和自然现象等的直观、生动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操作、自然现象和植物生长方面的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和引领者,负责制订观察的计划,提供观察的对象,并在学生进行观察时进行观察的组织和现象指导。

(一)观察式教学的类型在小学科学课上,根据学生观察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现场观察和教学录像观察两种。

现场观察就是到实验现场、生产现场和实物现场进行观察,例如:到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动物园、植物园、展览馆等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

教学录像观察就是在教室内,通过教学录像和记录片等进行间3 / 14接的观察。

根据观察时间的长短,可分为一次性的短期观察和重复性的长期观察。

短期观察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观察某种实验操作、标本展示和实物等;长期观察是对植物生长、动物习性、周期性自然现象等进行多次性的长期跟踪观察。

(二)观察教学的一般结构不论哪一种观察教学,都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一般来说,一次观察教学由以下 3 个主要环节构成:1. 确定观察对象、制订观察计划、选择观察地点、明确观察目的。

这部分工作是由教师来完成的。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安排,预先制订观察教学的内容、目的、时间、地点和组织形式。

2. 观察指导。

在观察教学中,教师既是组织策划者,又是观察指导者。

在学生的观察过程中,教师要提示重点,进行观察指导,结合实际进行讲解,并回答同学提出的各种问题。

3. 观察报告。

观察结束后,应组织学生进行座谈讨论,让学生汇报观察的心得体会。

必要时还应要求学生写出观察报告,根据观察教学的结果,进---------------------------------------------------------------最新资料推荐------------------------------------------------------ 行观察教学效果的分析。

(三)观察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对于现场观察要事先做好周密的组织安排,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2. 现场观察时,学生容易被外界新鲜事物吸引,偏离观察的对象或观察的重点。

教师要及时给予组织和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观察教学的对象和重点上。

3. 要理论结合实际的进行观察教学,如讲解操作原理、操作顺序、仪器结构和事物的特征等。

避免将观察教学流于形式或理论借助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感知问题、寻找问题,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很多,可以是描述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也可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或分析某种事实现象发现和提出问题。

如三年级的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教师揭示课题后出示蚕的实物,孩子们的脑子里会冒出好多问题:蚕是怎么生出来的?它吃什么长大的?它长大以后会变成什么样?我们为什么要养蚕等等,孩子们心中未知的谜团会通通释放出来。

(2)探究的问题要有价值,符合教学目标需要。

科学课中的探究不是儿童随兴所至的自发探究,而应该是符合5 / 14教学目标规定性的有价值的探究,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筛选,从中选取具备探究价值、有条件研究的问题作为要探究的问题。

如上《蜗牛》一课,学生观察了蜗牛后,提出蜗牛有没有嘴,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蜗牛吃什么、怎样吃,比一比哪只蜗牛爬得快,它怎样运动等等近 30 个问题,围绕有价值、原则。

对问题的认识不同,因此会提出不同的猜想与假设。

3、制定方案在猜想或假设的基础上,师生制订出详细的探究方案,明确所要收集的证据以及收集证据的方法。

制定方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好探究活动,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设计、表达等综合能力。

本环节注意问题:(1)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鉴于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三年级的学生要求学会制定简单的书面或口头计划就足够了,到四、五年级就不仅要求内容全面、周密,而且计划要有可操作性。

(2)遵循由扶到放的原则。

最初可以让学生经历初步设计、交流探讨再设计、再交流探讨最后设计这样一个逐步完善的设计过程。

在交流探讨过程中注意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相互之间提出修改意见,取长补短,共同设计出较为完整、科学的实验方案。

(3)合理、详细的研究方案包括以下内容:---------------------------------------------------------------最新资料推荐------------------------------------------------------ 研究的目的、准备的材料、研究的过程、观察的现象、研究的结论。

4、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

只让学生猜想,学生的认识最终只能是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

只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带着疑问,选择合适的材料,开展观察、实验、制作、考察、调查、参观、采访、搜集、种养等多种探究活动,才能验证自己的想法和假设是否正确。

探究的过程大致分三步:开展探究、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得出结论。

本环节注意问题:(1)探究材料要准备充足。

科学探;及时反馈,激励评价。

(3)重视数据的搜集与记录。

教师要指导学生重视在探究过程中及时进行信息的搜集与记录。

及时记录是对探究活动成果的积累、记录的过程,又能强化学生对探究目的的认识。

(4)教师要少说、多看,必要时给予指导。

探究活动中,教师没有必要提前告诉学生答案,也没有权利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左右学生的思想,暗示探究的结果,而应该放手7 / 14让学生动手做,只有当发现学生有困惑时给予点拨和指导。

5、表达交流交流就是将自己或小组探究的结果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与别人分享。

表达交流一般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组内交流,主要针对本组内共同进行的探究活动,对所积累的各种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讨论,获得共识;第二步是班内交流,是在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全体同学的成果进行整理、分析、讨论,得出科学的解释或结论,获得更为丰富的成果。

如《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课,各组学生在实验后汇报:我把碘酒滴在馒头上,馒头变成蓝色了!滴在米饭、土豆上以后也变蓝了!碘酒滴在油菜上面没有变化,碘酒滴在辣椒上面没有变化在学生汇报了丰富的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现象的相同点。

学生们经过讨论、交流、发现:实验中食物凡是有淀粉的,滴上碘酒都会变成蓝色;而不含淀粉的就不会变色。

从而,使学生对淀粉遇到碘酒就会变蓝色的特性有了很直观的认识。

本环节注意问题:(1)表达与交流的方式要多样。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多之一。

(3)对学生有争议的问题,要允许学生存有己见。

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探究的答案有时不是唯一的。

6、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自主参与探究的能力。

《课标》中提出:不应把上下课的铃声当作探究的起点和终点,课堂外才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广阔天地。

因此,我们可以把课堂探究中没有解决的或新产生的问题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不断动手探究中解决问题。

如《盐在水里溶解了》一课结束后,教师设计这样的拓展训练:邻居家的小朋友把盐都溶解在水中了,你能帮他把盐再从盐水里取出来吗?大家可以搜集资料,请教大人,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