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制作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教案
折线统计图教案折线统计图教案1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事先收集有关数据。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例12、分析统计表。
谈话: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3、揭示课题。
教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谈话: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遭,可由教师揭示)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探究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
谈话、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张小楠身高的变化情况)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身高变化情况、各时间段内身高增长幅度)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快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慢吗?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可能会说到比较相差数或看折线的上升幅度。
谈话:那你认为就分析身高增长变化的情况来说,用统计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些?为什么?估计一下张小楠13岁生日时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说说理由。
2、联系生活举例。
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过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根据学生的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了解结构。
四年级数学下册-吴正宪《折线统计图》
二、根据数据分析、思考,尝试完成折线统计图
(一)有数据选择
1.小组讨论,根据数据选择谁。
2.汇报交流,有从总数的角度,有从平均数的角度选择——乙,选择统一,没有分歧。
3.交流后,明确用半成品的统计图记录数据,看看还有问题、困惑提出交流。
(二)用统计图记录数据,分类交流。
1.面对记录三个人数据的困难,交流后学生需要采用不同颜色的线,不同形式的线记录。
2.交流学生作品,1、2号作品画成条形统计图,3、4号画成折线统计图。
(1)先看2号作品,观察后学生有疑问“有两个空白条,没办法区分是谁?”结论是没有区分度,需要做不同的标记。
(2)看1号作品,观察比较中交流,1号作品有“标记”。
(3)对比1号和2号作品,有“标记”和无“标记”的区别。
标记的作用在于大家都能读懂作品中的图示。
同学修改自己的作品。
(4)看3号作品,选点连线。
把第一周的统计图延续之后学生继续观察甲、乙、丙三人成绩,再次选择。
学生认为三人都可以,依然纠结到底让谁去,根据数据不断分析。
(三)学生考虑到需要对手的数据,才能决定到底让谁去罚点球。
四、回顾总结,感悟数据作用
从拍脑袋盲目做决定发现不行,得调查研究数据有根据才行;数据来了,算了总数、算平均数,有了第一次的决定;特别是折线统计图出现的时候,你看到了三个罚点球的运动员的成绩趋势,有了到二次的决定,你们还有新的想法。
数据会说话,会带给我们思考。
数学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画法》课件
5
0 8 9 10 ( 11) ( 12) (13 )(14 ) (15 )(16 )(17 )
(时 )
某日的气温变化情况
时刻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气温(℃) 22 24
26 28 29 30 29 27 25
(℃)
( 30) ( 25) ( 20) ( 15)
3.画点:
游泳衣销量情况
( 25 ) ( 20)
( 15)
10
5
0
一
二
三
四 (季度)
某日气温的变化统计表:
某日的气温变化情况
时刻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气温(℃) 22 24
()
26 28 29 30 29 27 25
()
()
() ()
10
5
0
8 9 10 ( ) ( ) ( )( ) ( )( )( ) ( )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同学们要理解并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画法,能 够按照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画一些简单的折 线统计图,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丽丽运动服装店去年四个季度游泳衣的销量情况
游泳衣销量情况
季度
一
二
三
四
数量(万件) 5
25
10
3
(万件) ( 30)
1.横轴:
2.纵轴: 最大值是20 确定上限25 最小值是2 确定下限为0 调整数据 确定每小格为1片 3.画点连线 4.标题
( 1 )( 2 )( 3 )( 4 )( 5 )( 6 )( 7 ) ( 天 )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折线统计图 青岛版五四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折线统计图青岛版五四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学会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并能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分析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折线统计图的意义:表示某一数量随时间、地点或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2. 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确定横轴和纵轴,标出刻度,按照数据点绘制折线。
3. 读取折线统计图的信息:观察折线的走势,分析数量间的变化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
2. 教学难点: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分析数量间的变化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折线统计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绘制方法和读取信息的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的折线统计图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意义。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绘制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5. 总结提升: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2. 作品评价:评估学生绘制的折线统计图是否规范,信息读取是否准确。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课件:制作与折线统计图相关的PPT课件,辅助教学。
3. 实物教具:准备折线统计图的实物模型,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
七、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八、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年级折线统计图
序言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中国代表团历届奥运会金牌获奖情况统计图
51 50 45 40
29届
. 中国代表团历届奥运会金牌获奖情况统计图
金牌/枚 50
51
45
40
29届
中国代表团历届奥运会金牌获奖情况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50 45 40
金牌/枚
51 50
45
40
折线统计图
51
29
29届
届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楚地表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 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 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讲解 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问题导入亮亮记录的蒜苗生长情况如下,怎样把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呢?
天数第3天第6天第9天第12天第15天蒜苗高/厘米 4 6 10 16 17
过程讲解
1.明确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1)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作为横轴、纵轴;
(2)用一定的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制成格子图;
(3)在格子图上描点,即在格子图上找到与第3天、第6天、第9天、第12天、第15天蒜苗高度相对应的点,把这些点描出来;
亮亮记录的蒜苗生长情况统计图
(4)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这样就绘制出了蒜苗生长情况的折线统计图,从图中能直观地了解蒜苗的生长趋势。
2.展示绘制的拆线统计图
亮亮记录的蒜苗生长情况统计图
归纳总结
折线统计图是用一定的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先要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折线统计图》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掌握了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但是,对于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和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并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学会如何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3.折线统计图的解读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折线统计图的相关案例。
3.绘图工具(如直尺、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知道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吗?”2. 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折线统计图的定义、特点和作用,让学生初步了解折线统计图。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给出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绘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4. 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检测自己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总结学生在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5. 拓展(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除了折线统计图,还有哪些统计图可以用来展示数据?各自有什么特点和作用?6.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2.引导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统计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迁移感知出示数据。
4月10日:27℃;4月12日:15℃;4月14日:12℃;4月16日:21℃;4月18日:25℃;4月20日:26℃。
谈话:这是老师收集的近期南京地区最高气温的数据。
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提问: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谈话: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用什么方式来表示气温变化的情况呢?我们到金陵气象网站去看一看吧!登陆金陵气象网页,查看有关气象信息。
(网页上有大量反映天气变化的折线统计图)提问:看了这个网页,你发现了些什么?指出:人们通常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气温的变化情况。
(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出示网页中反映南京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况的折线统计图:谈话:这个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它表达了哪些信息呢?我们先听一听气象播报员是如何介绍近期天气变化情况的。
课件播放:气象播报员依据统计图介绍南京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况。
(配音: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登陆金陵气象,据南京近期最高气温统计图显示,南京近期气温变化较大,4月10日最高气温为27摄氏度,14日最高温度仅为12摄氏度。
5天时间,最高温度降幅达15度。
从4月16日起,天气转晴,气温再度上升。
金陵气象提醒各位适时增减衣物,防止气温变化引发疾病。
)提问: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这几天的气温变化很大。
)追问: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这几天气温变化很大的?(从气象播报员的提示中知道的;从统计图中也可以看出来。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共3篇)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共3篇〕第1篇:折线统计图说课稿一、说教材《折线统计图》一课是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搜集、整理、描绘、分析^p 数据的根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根底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本课内容又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的统计图分析^p 打下根底。
二、说教学目的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目的定位于以下几点1.在条形统计图的根底上认识折线统计图,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理解绘制统计图的过程。
2.根据折线统计图,学生能描绘,分析^p 数据,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
3.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数据的变化,学会预测问题的结果或趋势,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现实的作用。
4.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奥运事业的爱国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的难点那么放在: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三、说教学理念我确立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设计理念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联络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历,从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设计新颖的导入与例题教学,打破了传统数学课的枯燥无味,给数学课富予新的生命力。
导入用奥运会,画图用乐乐的体温表,练惯用老总选择人员进展进修等,从而构建一种自主探究、和谐合作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才能。
四、说教法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如今的知识程度。
我主要采用了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课堂上老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同甘共苦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气氛。
特别是采用了课件演示描点的过程使学生明晰地认识到画图的过程,和课件演示线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倾斜角度决定增减幅度的特点,从而打破画图和归纳折线统计图的难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8.1 折线统计图 青岛版(五四学制)
教案标题: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8.1 折线统计图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了解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折线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2. 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3. 折线统计图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折线统计图的定义、绘制方法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数据,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的特点,提出问题:“如何更直观地展示这组数据的变化?”从而引出折线统计图的概念。
2. 讲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1)折线统计图的定义:折线统计图是一种以折线为主要表示形式的统计图,用于表示数据随时间、空间或其他因素的变化趋势。
(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晰地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便于观察和分析。
3. 演示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1)准备数据:选取一组具有时间或空间变化的数据。
(2)绘制坐标轴:确定横轴和纵轴的范围和刻度。
(3)绘制折线:根据数据点在坐标轴上的位置,用直线段连接相邻的数据点。
(4)添加图例:说明折线所代表的数据含义。
4. 实践操作(1)分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2)交流分享:每组展示自己的折线统计图,分享绘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 折线统计图的应用(1)分析数据:利用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2)解决问题:结合实际情境,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相关问题。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折线统计图的定义、绘制方法和应用。
(2)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折线统计图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经济学、环境科学等。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组数据的折线统计图。
2. 利用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四年级数学折线统计图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折线统计图练习题折线统计图是一种常用的数据表示方法,通过连接相关数据点形成折线来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在这里,我们将提供一些适合四年级学生练习的折线统计图题目,帮助他们巩固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题目一:小明参加了一个月的体育训练课程,每周记录了他每天的锻炼时间(单位:小时)如下:周一:1 周二:0.5 周三:1.5 周四:1 周五:2 周六:1.5 周日:1请根据这些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并回答以下问题:1. 哪一天小明锻炼时间最长?锻炼了多长时间?2. 哪一天小明锻炼时间最短?锻炼了多长时间?3. 小明一周中哪一天的锻炼时间最稳定?题目二: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记录了上学时所花费的时间(单位:分钟),如下:周一:15 周二:12 周三:20 周四:18 周五:16 周六:14 周日:13请根据这些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并回答以下问题:1. 哪一天小明上学所花费的时间最长?花费了多长时间?2. 哪一天小明上学所花费的时间最短?花费了多长时间?3. 小明一周中哪一天上学所花费的时间最稳定?题目三:一位宝宝的身高(单位:厘米)每个月记录一次,记录如下:1月:70 2月:72 3月:75 4月:78 5月:80 6月:82请根据这些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并回答以下问题:1. 宝宝在哪个月身高增长最多?增长了多少厘米?2. 宝宝在哪个月身高增长最少?增长了多少厘米?3. 宝宝的身高增长是否呈现出稳定的趋势?题目四:小明每天给家里的花浇水,记录了每天浇水的次数,如下:周一:2 周二:3 周三:1 周四:2 周五:3 周六:2 周日:1请根据这些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并回答以下问题:1. 周三和周日浇水次数相同,为多少次?2. 哪一天小明浇水次数最多?共浇水了多少次?3. 小明一周中哪一天浇水次数最稳定?通过以上练习题,孩子们可以通过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式更加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并且提升了他们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三单元折线统计图(课件)
41 27
51
43
28 16
1
4314 19 4
3225 17 2
27 17 73 日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8
北京2003年5月1日至5月19日“非典”情况数据统计图
人数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45
新增确诊
新增疑似
新增治愈
新增死亡
122
114
96
96
104 90
98
97 94
80
80
69 65 70
170 9
65
43
3
13 4
73
11 2
4584
16 2
54 45 72
51 42 141
48 197
434851 5
51 39
85
41 27
51
43
28 16
1
4314 19 4
3225 17 2
27 17 73 日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5月6日,北京“非典”新增确诊、新增疑似、新增治愈、新增死亡各多少?
2. 从5月1日至5月19日,北京“非典”新增疑似人数最多的是哪一天?新增治 愈
人3. 数从最5月多1的日是至哪5一月天19?日,北京“非典”新增确诊人数,哪一段时间在高位波 动?哪一天开始总体趋势下降?降幅最大的是哪两天?
人数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45
新增确诊
新增疑似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折线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折线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折线统计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获取和分析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感受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对统计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和分析过程中,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读懂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
2.培养学生通过折线统计图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读懂折线统计图。
2.难点:培养学生通过折线统计图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感受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制折线统计图,提高其图形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的统计数据,如身高、体重、成绩等。
2.准备折线统计图的模板和绘图工具。
3.准备一些与本课相关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身高、体重、成绩等数据,引导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然后提问:如果我们把这些数据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会是什么样的呢?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a.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b.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c.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并分析图中所表示的信息。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折线统计图的定义、制作方法和阅读理解技巧,以及折线统计 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与其他图表的对比,最后我们将得出结论和总结。
折线统计图的定义
折线统计图是一种用折线连接多个数据点的图表,用于展示数据随时间、年 龄等变量的变化趋势。
为什么需要使用折线统直观和易于理解。
2 趋势分析
通过折线统计图,我们可以观察和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3 数据对比
折线统计图可以方便地比较不同数据之间的差异和相似性。
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
准备数据
收集所需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类。
2
选择合适的坐标系
确定横轴和纵轴的刻度和单位,使数据能够准确地呈现。
股票市场
折线统计图可用于显示股票价格 的变化趋势,帮助投资者做出决 策。
天气预报
折线统计图可用于预测和比较不 同地区的气温变化情况。
健康管理
折线统计图可用于跟踪和记录个 人健康数据,如步数、心率和睡 眠质量。
折线统计图与其他图表的对比
折线统计图
展示数据的趋势和变化,较适 用于时间序列数据。
柱状图
比较不同分类的数据,较适用 于离散数据。
饼图
显示不同类别数据的比例,较 适用于百分比和相对比例数据。
结论与总结
折线统计图是一种直观而强大的工具,用于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通过学习和应用折线 统计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数据,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3
绘制数据点和连接线
根据数据,在坐标系上绘制数据点,并用连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形成折线图。
如何阅读和理解折线统计图
观察趋势
注意折线的走势,判断数据是增加还是减少,是否存在峰值和谷值。
(北京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折线统计图 1
300
180 90 20
1
2
3
4
5
月份/月
长春市1991~2003年每年沙尘暴总天数的变化情况统计表
年 份 天 数
91 年 30 天
92 年 20 天
93 年 17 天
94 年 22 天
95 年 15 天
96 年 18 天
97 98 99 年 年 年 15 5 15 天 天 天
00 年 12 天
01 年 16 天
(25届)
28 16
32
1992 1996 2000 2004
(26届) (27届) (28届)
单位:年
届奥运会。 。 。
(1)在25~28届奥运会中,我国获得金牌数量最多的是第
(2)哪两届之间的金牌数量增加的最快? (3)在四届奥运会中,我国获得金牌数量的整体趋势是 (4)请你预测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获得金牌的数量为
长春市净月潭2003~2007年旅游人数统计图
人数/万人 77 76 75 74 73 72 72 73 73 74 77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年份/年
长春市净月潭2003~2007年旅游人数统计图
人数/万人 77 76 75 74 73 72 72 73 73 74 77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年份/年
长春市2003~2007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统计图
人数/人
1000 950 900 850 800 750 700 650 600 550 500 690 630
830 760
570
2003
2004
2005
2006
四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改
福州市1998-2003年参观科技展览人数数据统计表
年份 人数/万人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3 4 6 8 8 10
福州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图
(1998~2003年)
单位/万人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10
)。
(2)某数学教导主任想了解期中测试各班每个 分数段的人数,进行比较分析,每班数学老师 会制作( )。 A.统计表 B.条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猜一猜: 下面的图谁说得对?为什么?
运动后的心 跳变化情况
小龙
宁波1-5月月 平均气温变化情 况
我们班5个同 学的身高情 况
小红
小强
2005年凉鞋销售量统计图
35 30 25 20 15 10 5 0
32 28 22 16.5 10 5 2
32.5 26
19
描点 连线
11.5
5
一 二三 四 五六 七 八 九十 十 十 月 月月 月 月月 月 月 月月 一 二 月月
股票研究
心电图
下面是一个病人的体温记录折线图。(单位:摄氏度) 41 40 39.5 39 39 38 38 38 37.5 37.5 37 37 36.8 36 3 0 5 6 12 18 0 6 12 18 0 单位:时 4月 7日 4月 8日
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他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多少摄氏度? 3.他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的最快?哪段时间里比较稳定? 4.从体温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 5.预测一下,4月9日该病人的体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选一选: (1)某厂长想了解今年每个月生产 增减变化情况,那生产科长该制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引入
1、出示114页第4题的病人体温记录折线图。
2、小结:这也是一种统计图,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折线统计图
1学生分组观察讨论: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汇报:刚进医院时病人正发着高烧。病人体温最高时是39.5度,最低时是36.8度。……
二、生活中折线统计图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从报纸上、网站上、课外读物等收集到了许多折线统计图,这说明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你不想动手制作一幅折线统计图呢?
制作步骤
1看一看: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比一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议一议:折线统计图中的这条折线应该怎样画?
师小结:定宽度、描点、连线、标数量
1课前布置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2、请把收集到的折线统计图拿出来,说说你是从哪里收集到的,图中表示什么内容?
2展示交流:每个组推荐一份较好的在全班交流展示。
3、制作折线统计图
4、学生讨论
收集一些折线统计图
三、小组合作动手制作
老师也在生活中去调查收集了许多资料。
1北京地区近六年来的年降水量统计表。
全班展示、评价
收集了许多资料,例降水量统计表,旅游人数统计图
四、小结
师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制作折线统计图
定宽度、描点、连线、标数量
七、教学反思
3.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感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个学段的学生制图能力较差,本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绘制统计图,提高制图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实践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收集一些折线统计图、实物投影仪
2北京2003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3北京2004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预测:从2003年和2004年的旅游人数统计图中,你能预计一下,再即将到来的2005年的第二季度游客将达到多少万人?
预测身高
请从三组资料中选择一组,制成折线统计图
评一评:在小组内会轩昂评一评看谁制作的折线统计图最正确、美观
想一想:你制作的折线统计图中,能向别人传递哪些信息?
课题
制作折线统计图
课时
1
班级
四年级
编写者林英一、教材内容析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书114—116页
2.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读懂折线统计图,届时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