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教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历史人民版必修一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程标准:知道“秦始皇”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板书】一、“六王毕,四海一”1、过程:(1)兼并六国:前230——前221,秦国灭六国,完成统一(2)北击匈奴:①蒙恬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②修长城、“直道”,加强北部边防(3)南平岭南:修灵渠、平岭南、设郡县(4)开发西南: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2、意义:二、海内为郡县1、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2、推广:秦统一后全国推广(1)郡:直属中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2)县:县令、县长,少数民族地区设“道”(3)乡、里:地方基层行政机构3、郡县制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调动,不得世袭4、意义:①加强中央集权;②巩固大一统;③为后世沿用。
三、百官公卿1、皇帝制度:采用“皇帝”称号,确立皇权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2、官僚机构:(1)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2)朝议制度:决定军国大事3、意义:①加强皇权;②稳固政权,巩固统治;③为后世沿用正课一、六王毕、四海一师:现在开始上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了夏商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以及神权与王权结合、政权与族权结合的特点,以及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的政治制度,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
分封制在西周时期也曾起到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诸侯实力变化,在东周时期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长达数百年战乱的历史时期.春秋是奴隶制的衰落时期,而战国是封建制的形成时期,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地主阶级与奴隶阶级的矛盾激化,地主阶级要求加强地主阶级的统治,各国纷纷开始变法。
而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变法呢?生:商鞅变法。
师: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实力大大增加,使秦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使秦国后来居上,国力跃居七雄之首。
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开始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最终灭六国,那么秦国兼并六国的原因除了商鞅变法之外,还有其他什么原因呢?生:师:(1)1、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民族、地区之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2)春秋战国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历史必修ⅰ人民版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1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秦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郡县制的建立;了解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并理解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文献等资料,感知认知历史,从而提升自己提炼和运用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秦朝创建的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点:1、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教学难点:1、秦朝创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2、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具体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我们了解到这两种制度它一方面有利于稳定西周的政治局势,从而巩固周王朝的统治;但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一个极大的隐患,那就是将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下放给诸侯,诸侯势力的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了中国历史上长达500多年的争霸兼并战争,即春秋战国时期。
关于这段历史我们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尤其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典故、成语,如: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等等,尤其为我们大家所熟识。
为了能在争霸和兼并战争中取得胜利,各诸侯国也纷纷进行变法。
战国后期,商鞅入秦,助秦孝公变法,使秦国后来居上,国力跃居七雄之首。
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开始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不到十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
正如诗歌记载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秦王扫六合》)所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我们首先进入第一子目的学习:一、“六王毕,四海一”(板书:一、“六王毕,四海一”)好的,刚才我们讲到在(边讲边写板书:1、灭六国: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相继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后,建立了统一的国家,但是统一后的秦朝仍然面临着许多侵扰,比如北方的匈奴和南方的诸夷。
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人民版必修一
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教学目标(一)能力目标1、了解“始皇帝”来历和郡县制确立的史实,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及其影响。
2、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通过学习中央集权制的内容,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及其特点。
4、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地位。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中央集权制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它更加有利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发展;2、体会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对今天中国的政治改革仍然有重大的启示作用:在改革开放中如何处理改革与稳定统一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二)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一)问题导入法:通过相关问题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历史思维。
(二)解读历史故事法:引导学生对历史故事进行重新解读,既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能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三)合作探究法:对本课难点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充分的合作探究,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四、板书设计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背景: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秦统一中国中央集权制度内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影响: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五、课时设计与教具1课时,多媒体设备及相关历史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法)秦朝是我国古代一个短命的王朝,仅统治中国15年的王朝却在中国历史上为什么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去解读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二)讲授新课(直观教法、解读历史故事法、合作探究法)1、讲授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时,(教师介绍)最近几年的考古中挖掘出大量的古代文物,这些文物蕴涵着大量的历史信息,为我们的历史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多媒体展示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有关的文物图片资料,要求学生思考几组历史文物中蕴涵的历史信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
4.能够运用历史地图、史料分析等工具,对秦汉政治制度的演变进行实证研究,培养史料实证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秦汉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2.结合所学内容,让学生设计一份关于秦汉政治制度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本章节的主要知识点,体现出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针对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从以下选题中任选一题进行深入探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国家统一?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举措及其历史意义;
-从秦汉政治制度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3.过渡到汉朝,讲解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改革,如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等,突出秦汉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秦汉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在国家统一和发展中的作用;
-秦汉政治制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各小组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通过展示秦汉时期的文物、图片等资料,引发学生对秦汉政治制度的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秦汉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
2.采用多种教学策略,突破重点和难点:
-利用案例教学,以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为例,分析秦汉政治制度的特点;
-采用比较法,将秦汉政治制度与之前的历史时期进行对比,凸显其创新性和历史价值;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探讨秦汉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洞察力。
3.注重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编制老师:刘娟一、教学目标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教学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难点: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二、教学过程【导入】师:李白《古风》写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诗中的“秦王”指谁?生:秦王嬴政,即秦始皇。
师: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因为他完成统一大业而名垂千古;有人说,秦始皇是个十足暴君,因为他实施暴政遭千古骂名。
明朝后期一位以“异端”自居的进步思想家李贽认为:“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秦始皇是怎样“掀翻一个世界”的?【新课探讨】一、“六王毕,四海一”1、统一的条件(畋讲)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各民族和地区之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②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③法家理论基础④秦王赢政个人作用⑤人民渴望统一。
2、统一的过程(1)“六王毕”:前221年,韩赵魏楚燕齐(2)“四海一”A 、东方:灭六国B、北方: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C、南方:南征岭南(修灵渠,置郡县)吴国江淮--邗沟(连接长江、淮水)楚国淮河—芍陂秦国蜀郡—都江堰秦国关中—郑国渠秦国岭南—灵渠(连接漓江、湘江)D、西南:将西南夷纳入版图(3)影响: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同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史记》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史记》1)指出材料一主张的实质是什么?(实行分封制。
)2)材料二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安宁之术”主要是指什么?(分封诸侯国将重蹈覆辙,诸侯割据。
历史ⅰ人民版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4
历史ⅰ人民版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4【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郡县制的建立,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理解:历史概念: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4、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教材要点: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虽然时间短暂、二世而亡,但它在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并极具开创性。
六王毕,四海一1、秦灭六国。
2、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直道,加强北部边防。
3、南征百越,修灵渠,统一岭南地区。
4、修“五尺道”收复西南夷地。
5、秦统一的意义: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海内为郡县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1、秦始皇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2、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郡县制的出现及其推行,消除了由分封割据而带来的隐患,使皇帝能够直接控制地方的行政制度,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组成部分。
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
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由此可见,郡县制对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社会调控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汉时期的官僚机构1、皇帝制皇权至上、皇帝独裁,是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
在这种制度下,皇帝的权力是无限的,皇帝所说的话就是法,是判断一切是非的标准与行为规那么,是具有最高效力的法律。
皇帝实行独裁统治,总揽一切大权,所谓“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
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职①中央官制的设置及其职能秦始皇在战国时期官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
2.布置开放性作业,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探究:
(1)采访身边的亲友或长辈,了解他们对秦汉政治制度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采访心得。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进对秦汉政治制度的了解。
(2)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与秦汉政治制度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人物,编写一部历史短剧,进行课堂展示。
(3)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2.方法层面:运用比较法、分析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秦汉政治制度。具体包括:
(1)通过比较秦汉政治制度,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2)运用分析法,剖析秦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3)运用归纳法,总结秦汉政治制握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为后续学习秦汉政治制度打下基础。
2.讲解汉朝的政治制度,如郡县制、察举制、尚书省等,分析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汉朝政治制度的发展,认识秦汉政治制度的传承与变革。
3.分析秦汉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如中央集权制度的奠定、地方行政体制的完善等。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历史文物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现力,提高历史学习兴趣。
3.布置预习作业,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1)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两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特别是汉武帝时期的改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收集两汉时期的历史文物图片,分析其与政治制度的关系,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2.难点:
(1)理解秦汉政治制度中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郡县制的建立,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理解:历史概念: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4、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我们先来看几张图(展示几张有关秦始皇的图片,调动学生的兴趣)看了这几张图,大家都知道我们要讲的是哪位历史人物了吧?生:秦始皇。
师:对,秦始皇这个形象经常出现在各类影视剧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在中国历史上,对秦始皇的争议很大,有的人称誉之为“千古一帝”,也有的人则认为他是一个暴君。
但是不管人们怎么争论,从一统天下到建章立制,秦始皇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一统”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板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讲授新课】一、秦朝的统一(六王毕,四海一)(板书)1、由分裂走向统一用PPT展示秦灭六国的过程以及它灭六国的顺序。
(注意战争方式远交近攻)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秦始皇灭六国,结束割据以后,他是不是就一劳永逸安于现状了呢?生:不是。
师: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下秦始皇是怎样扩大秦帝国的范围的!!2.秦的疆域(板书)师:请同学们看教材,我请同学说说看秦始皇是怎么扩大秦朝的版图和加强边防的。
生:(略)师:一是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展示长城和直道的图片,并加以简单介绍)秦朝开始把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延续,构成了一道长达万里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郡县制的建立,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理解:历史概念: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4、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我们先来看几张图(展示几张有关秦始皇的图片,调动学生的兴趣)看了这几张图,大家都知道我们要讲的是哪位历史人物了吧?生:秦始皇。
师:对,秦始皇这个形象经常出现在各类影视剧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在中国历史上,对秦始皇的争议很大,有的人称誉之为“千古一帝”,也有的人则认为他是一个暴君。
但是不管人们怎么争论,从一统天下到建章立制,秦始皇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一统”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板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讲授新课】一、秦朝的统一(六王毕,四海一)(板书)1、由分裂走向统一用PPT展示秦灭六国的过程以及它灭六国的顺序。
(注意战争方式远交近攻)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秦始皇灭六国,结束割据以后,他是不是就一劳永逸安于现状了呢?生:不是。
师: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下秦始皇是怎样扩大秦帝国的范围的!!2.秦的疆域(板书)师:请同学们看教材,我请同学说说看秦始皇是怎么扩大秦朝的版图和加强边防的。
生:(略)师:一是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展示长城和直道的图片,并加以简单介绍)秦朝开始把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延续,构成了一道长达万里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
高一历史优秀教案:《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高一历史优秀教案:《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除了能造福于人类的工作之外,世上再也没有什么事业能真正而永久的名声了。
下面小编为您推荐高一历史优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课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
学习视点:1、了解秦的统一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新课标第一网2、郡县制的设立及与分封制有何异同?3、如何理解三公九卿制?课前预习:一、“六王毕,四海一”1、秦统一的措施:⑴灭六国状况: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相继攻灭东方六国,完成统一。
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了中国上第一个统一的___________的秦王朝。
2、拓展版图:⑴北方:北击匈奴,夺回_____,修筑_____与“_____”。
⑵南方:①平定___地区,凿_____,置郡管理。
使_____地区正式归属中央集权。
②在____地区开辟“五尺道”,并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使该地区归入中央政权。
3、秦统一的意义:秦朝在来六国的基础上,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________格局的形成。
二、海内为郡县1、起源:_____时期,列国陆续出现郡、县等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2、推广:秦统一后,_____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3、概况:①“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设郡守、郡尉、______等官职。
②“县”隶属于郡,下设“____”“_____”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③少数民族聚居地同县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____”,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并兼公文传递的“____”。
4、特点:①是中央_______地方的形式。
②郡县长官一律_________,不得____。
5、是______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取代_______的重要标志,为______王朝继续推行,使_____政体更为巩固。
三、百官公卿1、至高无上的皇权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采用“___”称号,自称“始皇帝”,并确立了_____的地位。
高中历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教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通过文字资料和文物插图,了解考古资料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2)了解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
(3)通过模拟秦朝中央大臣们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学生可以通过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资料,积极思考,探寻历史事件是如何发生的,历史事件发生后对当时社会乃至整个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2)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模拟场景引导学生参与历史上重大争论的现场模拟缌幖及时䭜僺评价。
3.情感态度丌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秦䜝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欠真正的统一,并具创建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政治制嚦,奠嬚了其后历代愿治制度的基础,同时,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但是,秦犋朝采取的“焚书坑儒”“挟书律”等手䮵,实地严酷的思想专制,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了它的灭亡。
(2)通过对秦王朝雂权政治制度优缺点的全面了解,培养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重点:掌握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制度史比较抽象,需要介绍大量背景知识,利用大量实例子进行分析说明逐步引导学生建立总体概念。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读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分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要求学生回忆其特点)。
但西周后期分对制遭到破坏,各诸侯国实力大增,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相互攻击,兼并战争不断发生。
再后来,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势力逐渐强大,开始吞并它国,逐渐实现统一。
今天这一节课,就从这里开始讲起。
(二)讲授新课1、秦朝的统一;⑴历史条件①时代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的联系加强,民族融合发展。
战乱和少数民族的威胁也使人民渴望统一。
②国力基础: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强盛,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坚实基础。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稿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秦汉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
4.情境教学法: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媒体资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学生对复杂历史事件的理解困难,以及对秦汉政治制度背后深层次影响的认识不足。为此,我将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对于学生的不同观点,我将鼓励讨论和辩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课堂表现来评估教学效果。针对反思中发现的问题,如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不足,我将调整教学方法,加强重点难点的讲解,并适时提供额外的辅导。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板书设计,确保它始终能够有效地服务于教学目标。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你们认为秦汉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它们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然后,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出改进建议。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布置的作业包括: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讲授法为主,结合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为学生提供秦汉政治制度的基本知识框架,使学生对秦汉政治制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教案标题: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目标:1. 了解秦汉政治的背景和历史背景。
2. 理解秦始皇实施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分析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改革,以及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1. 秦始皇实施的中央集权制度。
2.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改革。
教学难点:1. 分析秦汉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
2. 幻灯片或教学展示材料。
3. 相关历史教材和参考书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秦汉政治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秦汉政治的兴趣,并与学生讨论他们对秦汉政治的了解和印象。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秦始皇实施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统一文字、货币和法律等方面的改革。
2. 解释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如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等。
3. 讲解汉朝政治制度的改革,如推行丞相制度、设立太学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秦汉政治家或重要人物,分析他们在推动政治改革和统一中国方面的贡献。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并与全班进行讨论。
四、思考拓展(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秦汉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如中央集权制度对统一中国的作用,丞相制度对政治稳定的贡献等。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并进行讨论。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总结秦汉政治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收获,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秦汉政治的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细节和历史事件。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研究项目,深入探讨秦汉政治对中国历史的长远影响。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秦汉政治的相关素材。
2. 历史教材和参考书籍。
3. 幻灯片或教学展示材料。
教学评估:1. 学生在案例分析和思考拓展环节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秦汉政治的理解程度和思考能力。
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第二节_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皇帝制度建立的条件、主要内容、特征和历史影响;(2)掌握秦朝三公九卿的设置和职责,评价秦中央官制的特征和影响;(3)掌握秦朝郡县制全面推行的背景、概况和影响;(4)分析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对秦朝及后世历史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5)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及影响①绘制秦朝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示意图②秦朝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既是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巩固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通过具体内容及其深远影响讲述,增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封建皇帝。
通过具体史实讲述,增强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2)阅读法、讨论法、绘制示意图法(3)评价人物和事件的方法:①将历史人物和事件还原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时间、空间,抓住有关的内在联系;②注意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代属性、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③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解决问题,联系史实,客观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及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大一统思想从此深入人心。
(2)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教学难点: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概念、政策措施,并具体分析其历史作用与影响;教学过程: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分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要求学生回忆其特点:)。
但西周后期分对制遭到破坏,各诸侯国实力大增,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相互攻击,兼并战争不断发生。
再后来,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势力逐渐强大,开始吞并它国,逐渐实现统一。
今天这一节课,就从这里开始讲起。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板书)(一)、“六王毕,四海一”1、“六王毕”(过程:东灭六国,建秦朝)师:秦朝建立专制制度之前,必需要实现国家的统一。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1课时4页)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秦汉政治制度的特点、影响和启示。
2.强调秦汉政治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
3.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历史,关注政治制度演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秦汉政治制度的论文,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4.过渡到汉朝,讲解汉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如推恩令、科举制度等,以及这些制度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5.通过对比秦汉政治制度,让学生理解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秦汉政治制度的主要异同点是什么?
b.秦汉政治制度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c.你认为哪个朝代的政治制度更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1课时4页)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秦汉政治体制的基本构成,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等,理解其在中国封建政治史上的重要地位。
2.掌握秦统一六国的过程、意义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认识到秦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贡献。
3.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秦汉政治制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如编写历史短剧、制作思维导图等,提高学生的历史表达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秦汉政治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2.理解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培养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
3.汉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秦汉政治制度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尤其是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等。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设计
(1)图示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分)
(2)依据材料2,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9分)
答案:
(1)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2)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
教学媒体
地图册、课本中的其他辅助材料等
教学过程
复备栏
【自学质疑,交流展示】
一.秦始皇统一中国
1.条件
(从根本原因、社会基础、人民要求、秦国和秦王几个方面考虑)
2.过程: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相继灭掉六国。
3.意义
(1)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格局的形成。
分封制
郡县制
不
同
点
时代
盛行于奴隶社会
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社会
前提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按地域划分
权利
诸侯王世袭并拥有封地
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无封地
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之外,易发展成为割据势力
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共同点
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作用:使各机构权力分开,保证了权力至高无上。
3.地方:实行郡县制度
(1)产生:
(2)内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郡”设(分掌行政)、(负责军务)、(负责监察)。
(3)与分封制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任免调动,不得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优秀教学案例(1课时4页)
(三)小组合作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究历史问题。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查阅史料、讨论分析,形成小组结论。
2.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发挥团队精神。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职责,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1.情景创设丰富多样: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历史讨论等多种方式,创设了丰富的历史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强了学生的历史兴趣和参与感。
2.问题导向深入浅出: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深入浅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紧密有效: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发挥团队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2.学生能够运用史料实证,对秦朝和汉朝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和评价。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提高史料分析能力。
3.学生能够理解大一统政治制度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认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历史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历史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组织小组展示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如:小组代表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同学给予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和学生共同对课堂学习进行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学生则可以从学习方法、合作态度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材分析《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是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的内容,它主要阐述了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因此具有重要地位。
过渡语:其次,谈谈学情分析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参与意识强,但是多数学生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有限,我会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过渡语:根据以上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补充:现在应该加上核心素养)知识与能力:了解秦的统一,掌握“大一统”政体的内容,分析中央集权制形成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研析材料,让学生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掌握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政治文化得辉煌,认识到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过渡语: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重点:“大一统”政体的内容难点:对中央集权制的评价过渡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教法学法教法:通过创设情境,以深化对内容的理解;通过问题探究的方法,以激活学生思维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培养自学与合作能力过渡语:下面我将重点阐释我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首先是导入环节。
我采用情景导入法,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气宇轩昂的秦始皇像和一幅震撼人心的兵马俑。
继而设问,假如你是当时的秦始皇,拥有如此庞大的纪律严明的军队,你将如何让自己成为千古一帝呢?如此导入,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以主人公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中。
其次是新课讲授环节。
为体现新课标主旨,我设计了三个环环相扣的篇章。
第一篇章:大一统地理格局的形成此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大一统”政体形成的背景,内容较简单。
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采用自主探究法,给学生提供线索,由学生结合教材和“秦朝疆域图”自行归纳得出结论。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稿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以下布局和风格:
1.布局:板书将分为三个部分,左侧列出秦汉政治制度的主要知识点,如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央集权、汉代政治制度等;中间部分展示这些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影响;右侧列出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成时间轴。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2课,主题为“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这一课程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既是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深入解读,也是对秦汉时期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秦汉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学生群体主要为高中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以下特征:好奇心强,对历史事件感兴趣;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分析;学习习惯逐渐形成,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对秦汉政治制度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情境来加深理解。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样,部分学生对历史感兴趣,但也有部分学生可能对政治制度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激发其学习兴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秦汉政治制度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2.案例分析法:选择典型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大一统政策等,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其理论依据是案例教学法,认为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能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
史晓亮
一、课程标准分析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它上承夏商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内容,下启从汉至清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因此从结构上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一课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重要的一页,也是整个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三块:一、秦始皇的统一,二、百官公卿,三、郡县制。
从内容上,本节主要介绍新制度的内容特点,理论性很强,新的概念短期内不易被绝大多数学生完全理解。
三、学情分析
学生为河北正定中学(东校区)高一年级5、6班。
正定中学是河北省重点中学,5、6班又是重点班级,学生基础较好,初中历史掌握得比较好。
关于秦朝统一的内容,他们都非常熟悉。
四、教学目标
(1)了解秦统一前的历史背景,皇帝称号的由来、秦朝中央官职的主要构成以及郡县制的建立。
(2)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皇帝制度的特点等。
(3)能够分析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图表等多媒体形式展现适当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部分史料的展示并引导学生解读材料,初步培养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法。
同时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使学生渐渐掌握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郡县制产生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合理的制度改革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认识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
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理解及其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六、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法、图示法。
PPT上有文字、地图、图片和史料。
运用讲授法主要讲授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的内容和特点。
多媒体教学法配合讲授法的运用。
地图的运用,让学生了解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过程,为讲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和中央集权制度做铺垫。
运用了多张图片,分别有不同的作用。
秦陵兵马俑的图片是为了导入,秦始皇像和虎符图片是为了增加讲解的趣味性,配合对皇帝制度特征的解读。
运用多处史料,是为了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使讲解有理有据,更具说服力。
图示法的运用,利于学生对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秦朝政府组织等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七、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从李白的《古风》和秦陵兵马俑的图片导入。
找同学朗诵《古风》的前两句,体会秦王统一六国的恢弘气势。
放映一张秦陵兵马俑的图片,感受秦军的威武,顺利过渡到本课的第一个子目:六国毕,四海一。
2、新课讲解
第一部分讲秦朝统一。
1、首先讲解当时有利于统一的因素:
①社会基础:经济发展要求实现全国的统一(分裂阻碍经济发展)
②民心基础: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③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以来各族人民的初步融合,有利于统一
秦统一六国自身的因素:
①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其他国家
②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就是在这种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在公元前221年,秦国在秦王嬴政的统治下,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
2、简单介绍一下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
是按照远交近攻的策略,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东方六国。
3、讲解秦始皇巩固统一、开疆拓土的措施。
①北方:派蒙恬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
②南方:修灵渠,征岭南,置郡县
③西南:开辟“五尺道”,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第二部分讲百官公卿。
1、讲解皇帝制度,提问学生皇帝制度的来源: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目的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神化自己的君权,巩固统治。
然后介绍秦始皇为什么自称自己是“始皇帝”。
皇帝制度的特征:(1)皇位终身与世袭。
(2)皇权至上(核心)(3)皇帝独尊。
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展示两则材料,有三处划红线部分,让学生说出分别体现了皇帝制度的什么特征。
2、讲三公九卿制。
用图示法讲解三公九卿的含义和职能,给学生们着重指出秦朝的太尉是虚设的,九卿是虚指,并不一定是九个人。
归纳三公九卿制的特点:(1)以皇权为中心(2)分工明确(3)体现家天下的特点。
简单介绍朝议的概念和作用。
3、讲朝议制度。
朝议是大臣集体议政的方式,它可以为皇帝提供决策咨询,减少专制政体下的政策失误。
第三部分讲郡县制。
1、首先给学生们强调郡县制并不是秦朝的发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通过关于郡县与分封之争的一次朝议的史料的解读,让学生了解郡县制全面推行的必要性。
2、运用图示法讲解秦朝的地方机构,秦朝实行的是郡县两级制,此外,还
有乡、里、亭这些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介绍秦朝地方机构主要官员名称及其职能。
通过秦朝金字塔式的统治架构的展示,让学生了解秦朝的政府组织特点。
3、配合PPT,讲解郡县制的内涵,即郡县制下中央与地方的关系:①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最高行政区划,县隶属于郡。
②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③设置直属于中央御史大夫的监御史,监督地方行政,每年对郡县行政进行考核。
4、讲解郡县制实行的意义: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5、让同学们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突出郡县制的特点。
关于相同点,提醒同学们从性质。
目的、作用三个方面考虑;关于不同点,提醒大家从划分标准、权力来源、与中央的关系、影响四个方面考虑。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我将同学们的语言规范化,并进行补充。
最后给同学们解释什么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让大家大家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提醒大家在评价人物和事件时,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进步性,又要看到局限性。
进步性: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疆域与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局限性:大大加强统治人民的力量,不利于思想文化的进步,在封建社会后期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3、承接语过渡
①前面我们刚讲了朝议的概念和作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发生在秦朝的一次朝议。
②在中央实行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郡县制。
4、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内容,对本课所学进行简短的回顾。
尽量让同学来说。
从秦朝统一、百官公卿、郡县制三个方面对本课进行总结。
5、反馈和评价
让同学们做四道练习题,然后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并进行适当讲解。
习题如下:
1.“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记功石刻说的是 B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2.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他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B
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B.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
C.缺乏可以委此重任的人才
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
八、板书设计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秦朝统一二、百官公卿
1、统一条件 1、皇帝制度
2、过程(1)来源(2)目的(3)特点
3、影响 2、三公九卿制
4、巩固(1)含义(2)职能(3)特点
三、郡县制四、评价
1、背景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
2、内涵 2、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3、意义
九、教学后记
这节课我讲过四遍,刚开始,时间处理的很不好,后来的几节课逐渐做到在时间上恰到好处。
导入部分做得比较成功,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但自己讲解的过多,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问题设计的不够好,难度小,不具有启发性。
对同学的回答进行的评价和反馈做的不好,我觉得我的反馈没能充分考虑同学们的感受,尤其那句“还是没有答到点子上”,可能会伤害到那位同学。
其实最后一个问题,让学生自由回答就好,本是开放式的。
可我倾向于让同学回答出我想要的答案,这种倾向实际上是变相的以教师为主体了,没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板书设计也过于传统和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