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病人的护理32838
中暑病人的护理

急救中暑的步骤
给病人喝凉水或电解质饮料 若病情严重,立即叫救护车或送其就医
急救中暑的步骤
监测病人呼吸和心跳情况
中暑病人的后续护理
中暑病人的后续护理
病人恢复后继续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观察病人的身体反应,并定期复诊
中暑病人的后续护理
避免在高温环境下再次暴露 教育病人关于中暑的预防和应对方法
中暑病人的后续护理
中暑病人的护理
目录 病人中暑的原因 识别和处理中暑的症状 中暑病人的护理措施 中暑病人的预防方法 急救中暑的步骤 中暑病人的后续护理
病人中暑的原因
病人中暑的原因
过度暴露在高温环境下 身体缺乏水分和电解质
病人中暑的原因
高湿度环境下的长时间活动
识别和处理中暑的症状
识别和处理中暑的症状
热痉挛:肌肉紧张和抽搐 热霉体温调节失调,出现意识模糊、幻 觉、头晕等症状
识别和处理中暑的症状
热中暑:高体温、头痛、恶心、呕吐、 脱水等症状
中暑病人的护理措施
中暑病人的护理措施
尽快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 使用冷毛巾或冷水给病人降温
中暑病人的护理措施
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 鼓励病人休息并避免剧烈运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暑病人的护理措施
如果病情严重,及时就医治疗
中暑病人的预防方法
合理安排病人的休息和运动计划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中暑病人的预防方法
避免在高温天气长时间户外活动 衣着宽松、透气,并带上遮阳帽和太阳 镜
中暑病人的预防方法
经常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注意防晒措施,使用防晒霜或穿长袖衣 物
中暑病人的预防方法
定期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急救中暑的步骤
急救中暑的步骤
中暑患者的护理要点及病情观察

中暑患者的护理要点及病情观察中暑是由于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剧烈运动导致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皮肤潮红等。
中暑患者需要得到及时的救治和护理。
本文将介绍中暑患者的护理要点以及病情观察。
一、中暑患者的护理要点1. 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首先,应迅速将中暑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以避免进一步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可以将患者移至空调房间或使用电扇进行降温,并保证室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流通。
2. 降温散热:接下来,应采取一些措施帮助患者降温散热。
可以为患者用冷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手臂和小腿等易散热部位,或用凉水喷洒患者的皮肤,帮助患者降低体温。
3. 补充体液:中暑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会大量失水,因此及时补充体液至关重要。
可以给患者适量喝水,或给予含电解质的口服补液剂,以迅速恢复体内的水分平衡。
4. 观察病情:在进行护理过程中,要始终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特别要注意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以及皮肤的湿度和颜色等指标。
如有需要,应随时向医生汇报患者的病情。
二、病情观察1. 体温变化: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
中暑后,体温通常会升高,甚至出现高烧的情况。
监测患者的体温,及时采取退热措施。
2. 神经系统症状:注意观察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神志不清等。
若出现昏迷或抽搐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
3. 呼吸和心率:观察患者呼吸和心率的变化。
中暑会导致心率加快和呼吸急促。
正常情况下,中暑患者的呼吸和心率会逐渐恢复正常。
4. 皮肤状况: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湿度和颜色。
中暑患者的皮肤通常会变得干燥,出现潮红或红斑。
如皮肤湿度下降或出现苍白、发绀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
5. 尿液排出情况:关注患者的排尿情况。
中暑会导致体液丢失过多,可能出现尿量减少等情况。
如患者尿液颜色深黄或排尿困难,应尽快就医。
综上所述,中暑患者需要得到恰当的护理和病情观察。
及时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并采取降温散热措施。
中暑患者护理措施

中暑患者护理措施以中暑患者护理措施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中暑是指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或者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导致人体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体温过高的一种症状。
中暑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疾病,如果不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下面将介绍中暑患者的护理措施。
1. 及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中暑患者应立即转移到室内或树荫下的阴凉通风处,避免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这样可以降低患者体温,减轻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2. 保持空气流通在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后,要确保空气流通。
打开窗户或使用风扇等设备,保持空气新鲜,有助于患者体温的降低。
3. 用湿毛巾或冰袋降温将湿毛巾敷在患者的额头、颈部和腋窝等处,或者将冰袋敷在这些部位,可以帮助患者体温降低。
但要注意不要让毛巾或冰袋直接接触皮肤,以免造成冻伤。
4.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中暑患者由于大量出汗,容易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丧失。
因此,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非常重要。
可以让患者多喝清凉的水、果汁或运动饮料,同时注意补充富含钠、钾等电解质的食物。
5. 注意休息中暑患者体力消耗较大,需要充分休息以恢复体力。
在阴凉通风处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6. 观察病情变化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中暑患者的病情变化,如体温、呼吸、脉搏等。
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困难、心跳不齐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向医护人员求助。
7. 避免再次中暑中暑患者在恢复期间要特别注意避免再次中暑。
可以采取一些防暑措施,如避免在炎热的时段外出活动、穿透气性好的衣物、佩戴遮阳帽等。
8. 密切关注高危人群中暑对老年人、儿童、孕妇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的影响更大,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这些人群的情况,及时采取护理措施,预防中暑发生。
总结起来,中暑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保持空气流通、用湿毛巾或冰袋降温、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注意休息、观察病情变化、避免再次中暑以及密切关注高危人群。
这些措施旨在减轻中暑对患者的伤害,并促进其早日康复。
中暑的急救与护理详解

中暑的急救与护理详解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或强烈阳光下,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导致体温过高,引起的一种热应激反应。
中暑的发生会对人体的多个系统产生严重影响,严重的情况甚至可致命。
因此,及时的急救和适当的护理对于中暑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详细介绍了中暑的急救与护理方法。
一、急救措施:1.尽快转移到阴凉处:将中暑患者迅速转移到通风和凉爽的地方,例如室内空调房间、树荫下等地。
2.解除身体热源:剥去中暑患者身上多余的衣物,或将湿润的冰毛巾敷在颈部、腋下等处,以能快速降低体温。
3.补充水分:给中暑患者喝清凉的水或含少量盐分的饮料,让其逐渐恢复体液平衡。
4.降低体温:利用冷却设备如风扇或空调,加速体温降低。
二、护理方法:1.观察病情:在给予急救前、中、后都需要及时观察中暑患者的病情变化。
特别注意观察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2.保持清洁:及时更换中暑患者的湿衣物和床上用品,保持清洁与干燥,以防止细菌感染。
3.适当休息:中暑患者在康复期需要足够的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体力恢复。
4.补充水分和营养:给中暑患者提供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并鼓励他们多喝水、饮食均衡。
但应避免饮用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饮料,以免加重脱水症状。
5.避免高温环境:在康复期,应避免中暑患者再次暴露在高温环境下,特别是在夏季炎热的时候。
如果必要,应采取预防措施如穿着透气、轻便的衣物,戴帽子和太阳镜,使用防晒霜等。
综上所述,对于中暑的急救与护理,关键在于迅速降低体温、补充水分以及观察病情等。
同时,护理工作也非常重要,包括保持清洁、适当休息、补充水分和营养、避免高温环境等。
通过及时的急救与有效的护理,可以有效地帮助中暑患者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
中暑病人的护理

1.保持情志舒畅,心情愉悦,使之气血通畅。
2.注意水分的摄人,保持环境的通风,避免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
3.注意个人防护及个人卫生,在烈日下工作注意防晒;在湿热环境中宜穿宽松、透气及浅色衣服等。
4.出现头晕、乏力、胸闷不适等中暑先兆,应迅速离开高温环境,在阴凉通风处安静休息,并服用清凉饮料及解暑药物。
一、汇报病情
患者林胜利,男性49岁,因“呼之不应30分钟”于2019年5月25日09:49由120转入ICU,2天前服用藿香正气水。入院后患者T42℃,P174次/分,R36次/分,BP80/48mmHG,昏迷,GCS评分3分,急查血气分析:PH:7.43 PCO2 18mmHG K:5.15mmol/L,Ca:1.14mmol/L,cl:107mmol/L,CLac:5.1mmol/L,血常规:白细胞:12.55,红细胞3.39,凝血四项:PT:27.1S,INR:3.61,APTT:80.6S,TT:37S,FIB:56mg/dl,D-二聚体:322.51mg/L,CT:无异常。患者呼吸困难,立即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冰帽、冰袋物理降温,扩容、升压、抑酸、保肝等治疗。半小时后测体温未见下降,持续物理降温,升压,扩容,于15:08出现心率减慢76次/分,通知医生展开抢救,反复静推肾上腺素和阿托品,病人心率逐渐下降直至为0,继续抢救1小时42分钟于17:00宣布临床死亡。
护理措施:1、将患者置于室温22℃;
2、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呼吸机辅助呼吸
3、遵医嘱给予冰帽,冰袋物理降温。
4、在物理降温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尿量、体温变化,降温时每15min测量耳温1次,待耳温降至38.0℃时应暂停降温;严密监测皮肤黏膜、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倾向,有无脏器出血,如咯血、呕血、便血、血尿,及凝血酶时间、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等,以尽早发现DIC。
中暑的急救与护理中暑的急救与护理知识

中暑的急救与护理中暑的急救与护理知识中暑是由于人体长时间在高热环境中,体温调节发生障碍的一种疾病。
下面让给大家介绍中暑的急救与护理知识,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1)立即将病人搬到通风阴凉的地方解开衣服,令其平卧。
(2)用侵入冷水的毛巾敷到患者的头部,井用凉毛巾给患者擦身或给其扇凤,以便帮助病人快速降温。
(3)中暑较重者,除用上述方法降温外,还可用冰块敷其头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处,必要时也可将患者赤身用酒精擦浴或裹以床单,用冰水或冷水喷淋。
(4)给病人降温的同时,应按摩其四肢、躯干,以促进血流,防止血管收缩。
(5)可给病人服用人丹、十滴水或霍香正气水等药物。
(6)对于虚脱昏迷的病人,可按压或针刺人中、十宣、水沟等穴位,并及时送医院抢救。
中暑护理方法(1)多给病人饮服西瓜汁之类清凉饮料或淡盐水,以补充身体丢失的水分和盐类。
(2)及时给病人翻身,保持呼吸道通畅。
(3)对于重症中暑者,除应配合医生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外,还应重点记录病人的出入水量,随时测量病人的体温。
1、忌大量饮水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
切忌狂饮不止。
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
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2、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3、忌吃大量油腻食物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
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4、忌单纯进补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
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中暑的急救护理措施

中暑的急救护理措施中暑的急救措施1、搬移: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降温,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
2、促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位,使其苏醒中暑急救措施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尽可能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
3、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
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尽可能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转送。
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
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
同时运送途中尽可能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
中暑的护理方法1多给病人饮服西瓜汁之类清凉饮料或淡盐水,以补充身体丢失的水分和盐类。
2及时给病人翻身,保持呼吸道通畅。
3对于重症中暑者,除应配合医生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外,还应重点记录病人的出入水量,随时测量病人的体温。
中暑四大禁忌①过量饮水:中暑后须大量补充水分和盐分,但过量饮用热水会更加大汗淋漓,反而造成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流失,严重时会引起抽风现象。
如此便得不偿失。
正确的方法应是少量多次,每次饮水量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
②过量进食:不能吃油腻腥味的食物,过多地食用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而输送到大脑的血液便相对减少,营养物质也不能被充分吸收,所以应尽量多吃一些清淡爽口的东西,以适应夏季的消化能力。
③偏食辣椒:夏季阳浮于外、阴液不足,而辛辣燥热的食物只会助热却阳,而且它还使你的肌肤上蹦出几颗不小疙瘩。
中暑护理措施

中暑护理措施中暑是指由于高温环境下身体长时间暴露于高温中,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常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中暑是一种严重的热应激反应,如果不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正确的中暑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中暑的原因、症状和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中暑。
一、中暑的原因中暑主要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导致身体无法有效地散热,体温调节功能失常所致。
常见的中暑原因包括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活动、高温天气下剧烈运动、不适当的穿着过多或过少等。
二、中暑的症状1.头晕、头痛:中暑时,由于身体无法及时散热,会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
2.恶心、呕吐:中暑时,身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失常,会导致胃部不适,引发恶心、呕吐等症状。
3.皮肤热烫、干燥:中暑时,身体无法有效地散热,皮肤就会变得异常热烫、干燥。
4.心跳加快、呼吸困难:中暑时,由于体温升高,心跳加快,呼吸也会变得困难。
5.意识丧失、癫痫发作:中暑严重时,由于体温过高,可能会导致意识丧失、癫痫发作等症状。
三、中暑的护理措施1.迅速将中暑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中暑者应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避免继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以便身体能够得到一定的散热。
2.给予足够的水分:中暑者应尽快补充水分,以补充体内失去的水分,并帮助身体降温。
可以给予温水、淡盐水或含有适量糖分的饮料。
3.降低室内温度:将中暑者转移到空调房间或使用风扇等工具降低室内温度,帮助身体降温。
4.湿毛巾敷在额头和颈部:将湿毛巾敷在中暑者的额头和颈部,有助于降低体温。
5.松开衣领、脱去多余衣物:中暑者应尽量松开衣领,脱去多余衣物,以便身体散热。
6.不要立即给予冷饮或冰水:虽然冷饮或冰水可以迅速降低体温,但过快的降温会对中暑者的身体产生冲击,因此不宜立即给予。
7.观察中暑者的症状变化: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中暑者的症状变化,如体温、心率、呼吸等,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中暑病人的护理1

中暑病人的护理一、中暑概念: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或烈日暴晒引起体温调节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
根据发病机制不同,中暑分为热射病、热衰竭和热痉挛、日射病四种。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1、环境因素在高温(室温35℃)、烈日暴晒环境下劳动;若环境温度偏高,但空气中湿度又大,通风不良时从事重体力劳动也易中暑。
2、诱发因素年老体弱、产妇、慢性疾病患者,睡眠不足、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疲劳等易诱发中暑。
(二)发病机制:正常人的体温在小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产热和散热处于平衡状态,维持体温在37c左右。
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及蒸发,以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
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体表温度时,通过辐射、传导及对流散热发生困难,人体只能借助于汗液蒸发进行散热,有时大量出汗不足以散热,或空气中湿度大,通风不良时,出汗减少使散热受阻。
以上情况均可造成体内热的积蓄,引起中暑。
高热对人体系统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体温调节障碍在高温环境下,产热过多散热不足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导致汗闭,使体温迅速升高发生热射病。
2、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高温对中枢神经系统起抑制作用,使病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四肢无力。
烈日或高热辐射长时间作用于头部,可穿透头皮和颅骨引起脑组织损伤、充血。
大脑温度可达到40~42℃,体温不一定升高称为日射病。
3、心脏负担加重散热时皮肤血管扩张,血液重新分配,血流加速,心排出量增加,而且大量出汗引起血液浓缩及粘稠度增高,均造成心脏负担加重,最终导致心排出量降低。
4、水、盐代谢紊乱高温工作出汗是主要的散热途径,而汗液中氯化钠含量为0.3%~0.5%,排汗增多引起盐及水丢失,导致脱水,此时血管扩张,血容量更加不足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的症状称为热衰竭;丢失盐过多且补充不足引起肌肉痉挛,可发生热痉挛。
三、中暑的临床表现:(一)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活动一定时间后,大量出汗、口渴、头晕头昏、胸闷、全身疲乏,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37.5℃)如能及时转移到通风处安静休息,适当补充水盐,短时间可恢复正常。
中暑的处理方法

中暑的处理方法
中暑是由于高温环境导致身体热量调节失衡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当人体暴露在高温环境下,身体无法通过排汗来调节体温,导致体内水分丢失过多,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循环障碍,最终引发中暑。
一旦发现某人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1. 将中暑者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继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2. 协助中暑者脱去过多的衣物,并用湿毛巾或冷水擦拭其身体,帮助其降温。
特别是要注意用冷水冲洗头部和脖颈处,因为这些部位的毛细血管丰富,可以起到散热的作用。
3. 给中暑者补充足够的水分。
可以逐渐让其喝些含盐分的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丸以防止脱水。
不要让中暑者大量喝冷水,以免刺激胃肠道。
4. 尽快请医生或急救人员进行评估和处理。
中暑是一种严重的病症,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救治。
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可以减少中暑造成的伤害。
5. 跟中暑者保持沟通,观察其病情是否有变化,如果病情加重,出现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要立即报警并进行急救措施。
总之,中暑是一种由高温环境引起的疾病,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能够及时缓解中暑症状,预防其进一步恶化。
面对高温天气,我们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
中暑的护理

中暑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生命体征及神志。
2、病因及诱因。
3、中暑的程度及其他伴随症状。
(1)先兆中暑:体温>37.5℃,出现头晕、眼花、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
(2)轻度中暑:体温>38℃,面色潮红或苍白、皮肤湿冷、脉细弱、血压下降、心率加快。
(3)重症中暑:高热体温〉40℃,嗜睡、昏迷、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呼吸加快、心率加快。
(4)热衰竭表现腋温高,周围循环衰竭、晕厥、神志不清。
(5)热痉挛表现体温正常、阵发性肌肉痉挛、少尿。
(6)热射病表现剧烈头痛、头晕、烦躁不安、意识障碍。
4、社会心理评估:评估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反应。
二、护理措施(一)急救护理1、降温:脱离高温环境,置患者于阴凉通风处。
(1)轻度中暑者,口服清凉含盐开水等。
(2)重度中暑者,脱去衣服,用冷水、冰水或乙醇擦浴全身,加速散热。
头部放置冰枕或冰帽,大血管处置冰袋,必要时冰盐水灌肠。
2、取合理体位:心衰患者给予半卧位,血压过低患者取平卧位。
3、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心电监护、氧气吸入,如有呼吸停止倾向,应做好气管插管及人工呼吸的准备。
4、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用药:应用脱水剂及利尿剂控制脑水肿;有心衰者及早用洋地黄类药物;躁动抽搐者给予镇静处理;有急性肾衰竭者注意限制水、盐的输入;发生 DIC 者,防止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二)一般护理1、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降温效果及有无并发症发生。
2、药物护理:观察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3、补液速度不宜过快,用量适宜,避免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高热惊厥患者应给予保护性约束,防止坠伤,床边备开口器与舌钳以防咬伤。
4、对热痉挛患者,轻者多饮含盐饮料,重者积极补充钠盐及水份,直至血压恢复正常。
5、基础护理:加强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保持肢体功能位,做好尿管和会阴部护理。
6、心理护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健康指导要点1、高温下保证足够的入量,加强营养。
中暑的急救护理措施

中暑的急救护理措施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
夏季是中暑的高发期,中暑后若不及时处理会引起不可预知的后果,必须及时治疗。
下面就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暑的急救护理措施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中暑的急救措施1、搬移: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降温,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
2、促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位,使其苏醒中暑急救措施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尽可能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
3、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
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尽可能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转送。
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
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
同时运送途中尽可能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
中暑的护理方法(1)多给病人饮服西瓜汁之类清凉饮料或淡盐水,以补充身体丢失的水分和盐类。
(2)及时给病人翻身,保持呼吸道通畅。
(3)对于重症中暑者,除应配合医生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外,还应重点记录病人的出入水量,随时测量病人的体温。
中暑四大禁忌①过量饮水:中暑后须大量补充水分和盐分,但过量饮用热水会更加大汗淋漓,反而造成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流失,严重时会引起抽风现象。
如此便得不偿失。
正确的方法应是少量多次,每次饮水量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
中暑患者的护理常规

中暑病人的护理常规中暑:是指人体处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症。
【观察要点】1、严密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2、观察病人有无烦躁不安、剧烈头痛、昏厥、昏迷、痉挛、等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
3、观察病人有无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循环系统的症状。
【护理措施】1、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将中暑者置于空调室或通风处,室温20~25℃,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冰块、冰帽、冰毯、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盐水灌肠等),药物降温(常用氯丙嗪25~50mg加入500mL 的冰葡萄糖盐水中静滴1~2小时.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输液速度慢而均匀,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如收缩压<10.7kPa时,应减慢滴速或停药.对老年及重症者禁忌快速推注降温药,以免诱发心脏骤停或肺水肿. 服用解暑中药)。
2、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及尿量变化,每10~30分钟测量肛温一次,肛温下降至38℃左右暂停降温,如患者进入昏迷、呼吸抑制、血压下降明显(收缩压低于80mmHg),停止降温。
3、防止冻伤:降温时要注意不要引起寒颤,以病人感觉凉爽舒适为度心前区及胸部勿置冰袋,骨突出要防止冻伤。
4、合理按摩::对中暑病人的肌肉的痛性痉挛不需按摩,否则会使疼痛加重。
5、用药护理对于昏迷患者者,可遵医嘱给予纳络酮等药物,以降低应激反应,起到促醒作用。
对抽搐、烦躁不安、肌肉痉挛者适当使用镇静药物。
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6、饮食与休息清醒患者给予高热量流质饮食。
昏迷病人留置胃管,鼻饲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
卧床休息,保证睡眠,促进机体的恢复。
7、口腔和皮肤的护理昏迷患者每日做口腔护理,保持口腔的清洁,防止溃疡的产生。
定时给昏迷患者翻身,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尤其是灌肠后的病人,防止皮肤破损的发生。
8、心理护理安慰病人,减轻病人的恐惧、焦虑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高温中暑怎样护理好

高温中暑怎样护理好高温中暑怎样护理好高温中暑是一种常见的热病,由于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中,人体无法迅速散热,导致体内温度过高,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皮肤潮红等。
如果不及时处理,高温中暑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在高温环境下,要想有效护理好中暑者,以下几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一、迅速转移到阴凉处当出现中暑症状时,首要的任务是迅速将中暑者转移到阴凉处,避免暴露在持续高温的环境中。
阴凉的环境能够帮助中暑者降低体温,减缓症状的发展,防止病情恶化。
二、补充水分高温中暑导致体内丧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因此及时补充水分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要注意,不能大量饮用冷水或冰镇饮料,以免刺激胃肠道,反而增加负担。
适量温开水、淡盐水或是含有电解质的饮料是更好的选择。
此外,还可以使用湿毛巾轻拍中暑者的皮肤,帮助散热。
三、降低体温中暑者的体温升高,需要积极采取措施降低体温。
可以使用冷毛巾敷在头部、脖子和腋下,促进散热。
也可以用适量的冰块放在袋子中轻轻揉搓中暑者的颈项、手腕和脚踝,这些地方的血管较为靠近皮肤表面,有助于降温。
此外,使用喷壶喷洒凉水也可以有效缓解中暑症状。
四、休息和卧床高温中暑会使中暑者感到疲倦和乏力,此时需要适当休息和卧床,避免过度活动。
合理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减轻症状。
五、密切观察病情在给中暑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
如果出现恶化的迹象,如意识模糊、失去知觉、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六、预防复发高温中暑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应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降低中暑的风险。
首先,避免在高温的中午时分长时间暴露在太阳下。
其次,要合理安排户外活动,选择在清晨或夜晚进行,避免剧烈运动。
同时,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佩戴宽边帽、太阳镜,使用遮阳伞等。
此外,饮食上也要注意,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
总之,在高温中暑的护理过程中,迅速转移到阴凉处、补充水分、降低体温、休息卧床、密切观察病情以及预防复发都是至关重要的。
中暑患者的护理

中暑的症状
心跳加快、呼吸困难 意识模糊、昏迷、抽搐
中暑患者的护 理
中暑患者的护理
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处 定期测量体温和监控病情
中暑患者的护理
补充足够的水分并避免暴饮暴食 使用冷毛巾或冰袋降低体温
中暑患者的护理
与医护人员保持沟通,及时报 告病情变化
急救措施
急救措施
拨打急救电话并告知中暑症状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提 供基本的急救措施,如解开患 者的衣物、给患者喝水等
体温持续升高并伴有其他严重 症状
护理过程中的 注意事项
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 记录 注意保持患者的心理安慰和情绪稳 定
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避免剧烈活动和过度劳累 病情严重的患者应及时转送到 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中暑患者的护 理
目录 背景介绍 中暑的症状 中暑患者的护理 急救措施 中暑的预防 急需就医的情况 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中暑是指由于高温环境导致人体体 温调节功能失调而引发的疾病。 中暑患者需要及时的护理和救治, 以避免进一步的健康风险。
中暑的症状
中暑的症状
头晕、头痛、恶心、呕吐 皮肤潮红、发热、出汗
急救措施
不要尝试用冷水浸泡患者或喂 食患者药物
时段进行户外活动 外出时佩戴宽边帽、遮阳伞和太阳 镜
中暑的预防
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暴晒
室内保持良好的通风和空调降 温
急需就医的情 况
急需就医的情况
意识丧失或昏迷不能唤醒 呼吸困难或心跳过快
急需就医的情况
发生抽搐或意识混乱
中医护理:中暑的中医护理

①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
或解开衣襟平卧,用电扇或空调器降低室温。
②搐鼻取嚏、开窍醒脑:取通关散少许,擒入患者鼻孔中,使其喷嚏频作,通关开窍。
孕妇禁用。
③病情严重者可服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任选一种,调水灌服或鼻饲。
对暑厥者宜用苏合香丸,以温通开窍化浊。
④用三棱针刺人中、曲池、委中穴、点刺出血,或刺十宣放血。
昏迷者针人中、素髎、涌泉穴。
抽搐者针合谷、太冲穴。
虚脱时针百会、灸气海。
⑤高热面赤体温不退可用物理降温法;面色苍白肢冷者,宜用温水擦身,热毛巾敷关元、气海穴。
⑥可用刮痧,拧挤疗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⑦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及神志、面色以及出汗等,发现异常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突发中暑护理

突发中暑护理突发中暑是指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或过度运动引起的身体热量不正常散发,导致体温过高的一种情况。
中暑不仅会对身体造成危害,还可能威胁生命安全。
如何正确护理突发中暑的患者,成为了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本文将为您介绍突发中暑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一、认识突发中暑突发中暑是一种急性热应激反应,表现为高温环境下呼吸、循环和热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导致核心体温过高。
常见症状包括头晕、头痛、呕吐、乏力、面色潮红、皮肤湿润、口渴等。
严重的中暑症状还可能出现意识丧失、抽搐、休克等。
二、突发中暑的护理措施1. 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当患者出现中暑症状时,应迅速将其转移至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暴晒。
2. 解除或松开紧绷的衣物:患者因中暑而出现过度出汗,紧绷的衣物会加重湿热感,所以应尽快解除或松开患者的衣物。
3. 拨打急救电话:对于严重中暑的患者,应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并告知相关情况,以便接受正确的急救措施。
4. 给予冷水擦洗:可用冷水浸湿毛巾或喷雾瓶喷洒冷水,轻轻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和手臂,帮助降低体温。
5. 提供冷饮或冷却物品:饮用冷水、冰块或冷饮可帮助患者迅速降低体温,注意不能过度饮用,以免导致腹部不适。
6. 保持体位舒适:在护理过程中,应保证患者的体位舒适,可以使患者趴在床上,以利于汗液的蒸发和散热。
7. 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及时记录。
8. 积极疏导患者情绪:突发中暑的患者通常伴有焦虑、惊恐等情绪,护理时应积极疏导患者情绪,减轻其心理负担。
9. 避免再次中暑:在患者康复期,应提醒患者避免再次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建议适量增加水分摄入。
三、预防突发中暑1.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在高温天气中,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时间,避免暴露在过度炎热的环境中。
2. 衣物宜轻薄透气:选择穿着宽松、轻薄、透气的衣物,以保持身体的通风和散热。
3. 饮食宜清淡多汁:合理搭配清淡的饮食,适量增加摄入水果、蔬菜等富含水分和维生素的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三损伤、中毒病人的护理
任务九中暑病人的护理
【复习提问】
1.酒精中毒兴奋期乙醇浓度达到多少?
答:11mmol/L
2.共济失调的表现?
答:肌肉运动不协调,行动笨拙,眼球震颤
【新课导入】
【案例】(图片)
李先生, 54岁,建筑工人,在高温闷热的夏天室外工作,全身乏力,继而体温升高T:40.5℃并伴皮肤干热,无汗、谵妄和抽搐,脉速,血压下降,呼吸浅快等表现,急诊就诊。
临床诊断为:热射病(中暑高热)伴休克
思考:
1. 为该患者降温首选的方法是?
2. 请说出停止降温的指征?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 专业职业能力:具备为不同类型中暑患者选取适宜物理降温方法的能力;具备正确使用氯丙嗪为患者进行药物降温的能力。
2. 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并能区分不同中暑类型的典型临床表现以及相应治疗原则并掌握主要护理措施。
3. 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及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新课讲解】
一、定义(图片)
中暑是指高温或烈日曝晒等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体热平衡失调、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或脑组织细胞受损而致的一组急性临床综合征。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图片)
(一)病因
1. 环境因素在高温(>35℃)、烈日暴晒环境下劳动或环境温度虽未达高温,但空气中湿度大且通风不良时从事重体力劳动也易中暑。
2.诱发因素年老体弱、产妇、慢性疾病患者,睡眠不足、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
大、过度疲劳等易诱发中暑。
(二)发病机制
正常人的体温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产热和散热处于平衡状态,维持体温在37℃左右。
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及蒸发,以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
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体表温度时,通过辐射、传导及对流散热发生困难,人体只能借助于汗液蒸发进行散热,有时机体产热增加大量出汗不足以散热;或空气中湿度大,通风不良以及汗腺功能障碍,如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广泛皮肤烧伤后搬痕形成等使出汗减少散热受阻;对热的适应能力下降,以上情况均可造成体内热的积蓄,引起中暑。
三、临床表现(图片)
(一)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活动一定时间后,大量出汗、口渴、头晕头昏、胸闷、全身疲乏,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38℃)如能及时转移到通风处安静休息,适当补充水盐,短时间可恢复正常。
(二)轻度中暑除上述表现加重外,体温升高到38℃以上,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面色苍白,全身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率增快等周围循环衰竭的早期表现。
如能及时有效治疗,可在数小时内恢复。
(三)重度中暑
1. 热衰竭(中暑衰竭)为最常见的类型。
由于大量出汗导致水、盐丢失,外周血管扩张引起血容量不足而引起周围循环衰竭。
主要表现皮肤苍白、出冷汗、脉搏细数、血压下降、昏厥或意识模糊,体内多无过量热蓄积,体温基本正常。
常发生于老年人、产妇及尚未能适应高温气候和环境者。
2. 热痉挛(中暑痉挛)大量出汗后大量饮水,盐分补充不足,使血中钠、氯浓度降低,病人常感到四肢无力,阵发性肌肉痉挛和疼痛,常呈对称性,以腓肠肌痉挛最为多见,体温多正常。
多见于健康青壮年。
3.日射病由于烈日暴晒或强烈热辐射作用于头部,病人出现剧烈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呕吐、烦躁不安。
严重时发生昏迷、惊厥。
脑组织温度可达到40~42℃,但体温不一定升高。
在烈日下劳动时间过长,但又没有防护措施者易发生。
4.热射病(中暑高热)在高温环境下,产热过多散热不足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导致汗闭,使体温迅速升高发生热射病。
早期表现头疼、头昏、全身乏力、多汗,不久体温迅速升高达40℃以上,出现颜面潮红、皮肤干燥无汗、神志渐转模糊、谵妄、昏迷,可伴抽搐,,严重者出现休克、脑水肿、肺水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
本型特点为高热、无汗和意识障碍,为严重类型。
多见于老年人。
(小先生)
四、辅助检查(图片)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尿常规可见蛋白及管型,血尿素氮、乳酸脱氢酶等增高。
血清钠、氯降低。
五、治疗原则(图片)
治疗原则是使病人尽快脱离高温环境,迅速降温,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一)先兆中暑与轻度中暑
应立即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通风处休息,给予清凉含盐饮料等。
(二)重度中暑
1. 热衰竭纠正血容量不足,静脉补充生理盐水及葡萄糖液、氯化钾。
一般数小时可恢复。
2. 热痉挛给予含盐饮料,若痉挛性肌肉反复发作,可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生理盐水。
3. 日射病头部用冰袋或冷水湿敷。
4. 热射病迅速采取各种降温措施,若抢救不及时,死亡率高达5%~30%。
(1)物理降温:用冷水或酒精擦浴,头部戴冰帽,颈、腋下、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
(2)药物降温:常用药物为氯丙嗪,其作用有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扩张血管加速散热,降低器官代谢及耗氧。
(3)对症治疗: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抽搐时肌注地西泮或用10%水合氯醛10~20ml保留灌肠;昏迷者应保持呼吸通畅并给氧;酌情用抗生素防治感染;积极处理并发症,中暑高热伴休克者降温可用4℃5%葡萄糖盐水经股动脉向心性注入病人体内。
六、护理诊断
1. 体液不足:脱水与中暑衰竭引起血容量不足有关。
2. 疼痛:肌肉痉挛性痛与中暑后补充钠、氯不足引起中暑痉挛有关。
3. 急性意识障碍:昏迷与中暑引起头部温度过高有关。
4. 体温过高与中暑高热有关。
七、护理措施(图片)
1. 病情观察昏迷者则应定时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状态及体温的变化,并记录。
热衰竭者15~30分钟测血压一次。
2.症状护理
(1)中暑高热者进行降温治疗时,每10~15分钟测量一次体温、血压、脉搏及呼吸。
(2)室温应保持在20~25℃,通风良好。
(3)物理降温时,无论擦浴或冰袋冷敷,均要同时不断按摩四肢及躯干皮肤,使之潮红充血促进散热。
测量肛温时,肛表要深插,使之能够反映直肠温度,肛温38℃时应暂时停止降温,避免体温过低。
(4)降温使用氯丙嗪静脉滴注时,滴速要求严格按医嘱操作,严密观察血压变化。
(5)循环衰竭或原患心脏病者输液速度不可过快,以免发生肺水肿。
(6)昏迷者应按昏迷护理常规进行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吸痰、定时翻身,做好口腔护理、皮肤卫生。
八、健康指导(图片)
1.加强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外出戴防晒帽,对高温气候耐受性差的老人、产妇、体弱病者,更应作好防暑、出现中暑症状应及时治疗。
2.高温作业工人、夏季田间劳动的农民,每天补充含盐0.3%的饮料。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
【案例分析】(讨论)(图片)
依据现有诊断“中暑高热伴休克”可知降温应首选4℃5%葡萄糖盐水经股动脉向心性注入病人体内,肛温38℃时应暂时停止降温,避免体温过低。
【护考模拟】(学生抢答并解答)
()1.患者男性,29岁,在高温下外出办事跑路过久,喝了很多水,流的汗水把衬衣浸
透,病人感到乏力后突然腹痛不能走路,病人出现了哪种情况
A.中暑先兆
B.热射病
C.热痉挛
D.热衰竭
E.急腹症
()2.某农民在夏收劳动中突然头晕、耳鸣、口渴、恶心、四肢无力,体温37.5℃,首要的处理是
A.头部、腋下放冰袋
B.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
C.给予氧气吸入
D.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E.静脉滴注5%葡萄糖液
()3.临床上最常见的中暑类型
A.热伤风
B.热射病
C. 热衰竭
D.热痉挛
E. 日射病
()4.患者男性,28岁,民工,夏日在工地作业,出现高热、头痛、剧烈呕吐,随即出现昏迷。
诊断为热射病,请问进行物理降温时应暂停降温的肛温是
A.36℃
B.36.5℃
C.37℃
D.37.5℃
E.38℃
()5.患者男性,27岁,在修建马路过程中出现重度中暑,请问对其护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观察末梢循环情况
B.在大血管走形处放置冰袋
C.定时监测腋温
D.休克病人不宜行冰水浸浴
E.出现呼吸抑制、深昏迷、收缩压下降,应建议停用降温药
【课后作业】
请为重度中暑病人制定相应护理计划并预习淹溺病人的护理;倒水处理(小先生)。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