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染料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染料行业现状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浅析

染料行业现状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浅析
范荣香 : 染料行业现状耗 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染行现 特及来展 势析 料 业 状 点 未 发趋 浅
范荣香 巳 宋冒
(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 , 北京 10 1 0 0 3)

要 :简要 概括 了全球 染料 市场供求状 况 ,分析 了2 1 年我 国染料行 业运行 特点及 未来 3 5 1 0 ~ 年发展 趋
96 . 6% 。
中国是世界 染料最 大生产 和消 费 国,2 1 年染 00
料产 量约 占世 界产量 的5 . %,消 费量约 占世 界消 47
费量 的4 . 6 。印度 是世界染料第 二大生产 和消费 23 %
收稿 日期 :2 1-5 1 020—2
作者 简 介 :范 荣香 ( 5 一 ),女 ,河 北人 , 高级 工程 1 97
2 1我 国染 料 进 出 口情况 ( ) 0 1 吨
染料类 别 出口量 2 1/ 0 0 进 口量 0 12 1 2 1/ 0 0 0 1 2 1
年各类 染料所 占市场份额详见下 图。
21 年全球按染辩类别清簧构戒图 00
预计2 1 年全球 染料 市场需求量  ̄2 1 年将净 05 L 00
K e w or y ds: d e n u ty; s p l d d m a d s a u ; e e g —s vn y s id s r u py an e n tt s n r y a ig; e iso e u t n t c n ogc l m s in r d c i ; e h ol ia o
增 约1 万吨 ,增长 动力主 要来 自亚洲 地 区的 国家 , 0 还有南美 、中东 、非洲地区。
2 2 染料生产量发展趋于平稳 .

中国就成为全球染料第一大国

中国就成为全球染料第一大国

中国就成为全球染料第一大国
从上世纪末全球生产重心从欧美转移到中国开始,中国就成为全球染料第一大国。

五六年前,这个No.1 似乎还徒有虚名。

随着龙盛集团对全球染料巨头德司达公司的收购完成,中国染料在世界舞台上的主角地位越来越难以撼动,中国染料人也越来越有底气。

这种底气不仅来自于近几年染料价格的飙涨,更归因于中国染料行业由量到质的飞跃。

在众多化工子行业中,染料行业提前尝到了新常态的甜头。

从十一五末至今,染料行业产量年均增幅不超10%,与之前15%~20%的产量增速相比明显下降,价格和利润却有大幅提升。

染料及染料中间体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关乎基本民生的重要行业。

去年9 月发生在腾格里沙漠的宁夏明盛染化公司污染事件,由于其影响恶劣,将整个染料行业推到了风口浪尖,给染化及下游产业链的平稳运行带来风险。

在中央高层领导的批示下,狂风骤雨式的环境整治在染料行业展开,对染料市场和产业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染料价格也一路飙升。

中国染料行业在角逐全球No.1 的初期,产能迅速扩张,不惜压低价格、牺牲效益和环境,以抢占市场份额。

当时,虽然染料产能、产量和市场有了较快增长,但随着行业的迅猛发展,产能扩张较快,引发了无序竞争,染料价格长期处于低位,还造成了国内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中国染料在国际上确定了自己的主导地位,目前我国染颜料年产量。

染料行业分析报告.pdf

染料行业分析报告.pdf

染料行业分析报告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颜永彬(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5 号新盛大厦B 座18层100033)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染料、有机颜料生产国,“十一五”期间,我国染料实现了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29%,工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6.20%,产量年均增长2.67%,其中染料产量年均增长1.98%,有机颜料产量年均增长5.18%,出口贸易年均增长2.25%,直接出口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占世界进出口贸易的三分之一。

一、我国染料行业分类根据染料性质及应用方法,分为分散染料、活性染料、酸性染料、直接染料等八个大类。

染料行业是化工行业的重要分支之一,染料工业所生产的各类染料、有机颜料等广泛应用于纺织、食品、皮革、轻工产品、涂料、油墨等各个领域。

二、染料行业监管及政策(一)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管理体制染料行业由政府职能部门按照产业政策进行宏观调控,行业协会负责行业的规范引导和自律管理,各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承担染料行业的宏观管理职能,主要负责制定产业政策,指导技术改造。

中国染料工业协会是行业的自律管理机构,由从事染料、有机颜料、印染助剂、中间体和色母粒的生产、科研及相关企事业单位,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自愿结成。

(二)行业政策与法规1、主要政策法规纺织染料行业作为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配套产业,受纺织、石化等支柱性产业发展的影响,其行业发展接受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指导。

染料行业所属精细化工行业属于重污染行业,染料行业排放的三废量大,难以处理,染料行业的环境保护工作受到国家环境保护部的高度重视,国家环保总局(现环境保护部)已于2007 年3 月1 日下发了《加强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已委托中国染料工业协会和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展染料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订工作。

纺织产品在印染和后整理等过程中加入的各种染料、助剂,当有害残留物在纺织品上并达到一定量时,就会对人们的皮肤、乃至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染料制造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染料制造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染料制造行业市场前景分析在现代社会中,染料制造行业作为化工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前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从纺织、印刷到塑料、皮革等众多领域,染料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以及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染料制造行业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市场需求分析首先,纺织行业是染料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装、家纺等纺织品的需求持续增长。

尤其是新兴市场的崛起,如亚洲和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其消费能力的提升带动了纺织业的繁荣,进而对染料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其次,印刷行业对染料的需求也不容忽视。

在包装印刷、广告印刷等领域,高质量、色彩鲜艳的印刷品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对高性能染料的研发和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随着塑料、皮革等材料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专用染料的需求也在逐渐上升。

例如,汽车内饰、电子产品外壳等领域对具有耐光、耐热、耐磨等特性的染料有着较大的需求。

二、技术发展趋势在技术方面,染料制造行业正朝着绿色环保、高性能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绿色环保是当前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传统的染料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为了符合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出更加环保的生产工艺和产品。

例如,采用水性染料替代有机溶剂型染料,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排放;利用生物技术合成染料,降低化学合成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

高性能染料的研发也是重点方向之一。

例如,具有高耐洗、高耐光、高色牢度等特性的染料能够满足消费者对纺织品品质的更高要求。

同时,针对特殊应用场景的功能性染料,如防伪染料、夜光染料等,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智能化技术在染料制造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

通过引入自动化控制系统、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企业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并实现精准的市场预测和生产计划制定。

2024年染料中间体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染料中间体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染料中间体市场分析现状简介染料中间体是染料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在染料工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染料中间体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关数据和趋势预测。

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染料中间体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稳定的增长态势。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2019年全球染料中间体市场规模约为100亿美元。

随着纺织、皮革、印染等行业的迅速发展,染料中间体市场有望在未来几年保持持续增长。

市场驱动因素1. 丝绸、棉纺织和染料行业的增长全球纺织业和染料行业的增长是染料中间体市场增速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中产阶级的壮大,对纺织品和染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2. 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各个国家和地区对化工产品的环境友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染料中间体市场亦受到环保要求的影响,对低污染和可再生性的中间体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3. 创新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染料中间体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不断创新。

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能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从而促进了染料中间体市场的发展。

主要市场参与者染料中间体市场的竞争程度中等,主要参与者包括:•全球性化工公司:如巴斯夫、陶氏化学、亨斯迈等;•中小型化工企业:如泰锦、江中、浙江极地等;•当地染料中间体制造商: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规模的本地染料中间体制造商。

区域市场分析1. 亚太地区亚太地区是染料中间体市场最大的地区之一。

中国、印度、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在该地区的市场份额较大。

亚太地区的染料中间体市场得益于快速发展的纺织和皮革行业,以及不断增加的出口需求。

2. 北美地区北美地区的染料中间体市场规模较大。

美国和加拿大在该地区占据主导地位,并继续吸引国际染料中间体制造商的投资和扩张。

3. 欧洲地区欧洲地区的染料中间体市场相对成熟稳定,市场份额主要由德国、英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占据。

欧洲市场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为低污染染料中间体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机会。

关于我国印染行业的能耗环保现状及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于我国印染行业的能耗环保现状及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于我国印染行业的能耗环保现状及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纺织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带来的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量多的矛盾日益显现,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已经向纺织印染行业频频发出警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22项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中,与印染行业直接相关的约束性指标是:在“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2006年10月1日起,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清洁生产标准纺织业(棉印染)》(HJ/T185-2006)正式执行,该标准从生产工艺和设备、原材料、资源消耗和污染物产生指标、生态纺织品、环境管理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按纺织产品细分的印染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正在紧锣密鼓编制之中;国家发改委组织于2008年2月4日发布了“印染行业准入条件”(发改委2008年第14号公告)已经于2008年3月1日起实施。

节能减排已成为印染企业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名词,成为各级政府和行业的管理目标,印染行业面临空前的压力!一、“十五”以来我国印染工业资源消耗和污染状况1.1 单位产品能耗和水耗量大我国纺织工业特别是印染工业存在能耗、水耗高的问题,表1反映了我国目前棉印染单位产品的平均取水量和美国1990年代棉纺织品印染加工平均用水量以及我国和加拿大90年代代表性纺织印染加工企业的综合能耗水平。

由表1可见,我国印染加工过程单位产品的能耗和水耗与先进国家与地区90年代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

据2008年初对有关印染厂的调查,目前印染产品加工过程的能耗情况见表2。

注:表中数据系2008年初对江苏、浙江15家典型工厂的调查数据。

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台湾地区印染生产的能源消耗情况如表3所示:从调研结果来看,浸渍加工方式的水耗和能耗与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比较大。

1.2 纺织印染废水排放量大2000年以来,纺织印染工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问题也愈发突出。

染料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染料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染料⾏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染料⾏业发展概况染料是指能使纤维或其他物质牢固着⾊的化合物,按来源可以分为天然染料和合成染料两⼤类。

天然染料⼀般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质,植物染料如茜素、靛蓝等;动物染料包括胭脂⾍等。

天然染料主要⽤于天然纤维(⽑、⿇、丝、棉)和部分⼈造纤维(⽜奶纤维、⼤⾖纤维、⽵纤维、莫代尔等)纺织品上,还可以⽤在⼯艺品、⽪具、⽵⽊制品、化妆品上。

合成染料主要从煤焦油分馏或⽯化初级产品加⼯后经化学加⼯⽽成。

染料⾏业产业链染料制造业的上游⾏业为⽯油化⼯、基础化⼯和煤化⼯⾏业,染料主要原料为苯、萘、蒽、杂环类以及⽆机酸碱等化学⽤品,下游⾏业为纺织⾏业中的印染⾏业。

染料⾏业产业链情况国内染料⾏业发展状况中国的纺织染料制造业是伴随着下游纺织印染⼯业的发展⽽不断成长的。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改⾰开放和世界纺织⼯业格局的调整推动了我国染料⼯业的迅猛发展。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2004年,中国的染料产量已位居世界第⼀,约占世界染料总产量的60%。

2000~2016⼗六年间,中国染料产量由25.7万吨提升⾄92.8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8.36%。

“⼗⼆五”期间,我国染料⾏业⼯业总产值2504.6亿元,年均增长8%,产品销售总收⼊2370.6亿元,年均增长 6%,利税总额332.3亿元,年均增长22.2%,染料总产量433.7万吨,年均增长4.5%。

“⼗三五”开局,染料⾏业稳中有进,2016年、2017年全年实现⼯业总产值分别为598.5亿元、621亿元,产品销售收⼊分别为531.8亿元、591亿元,产量分别为92.8万吨、99万吨。

2011-2017年我国染料⾏业主要经济指标情况2011-2017年我国染料⾏业产量情况国内⽣产主要染料分类情况我国⽣产的主要染料包括分散染料、活性染料、硫化染料、酸性染料、直接染料、还原染料等。

我国染料构成中,分散染料和活性染料在⼏类染料中产量和出⼝最⼤,上述两类产量约占染料总产量的79%。

我国染整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染整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印 染 产 品 落 后 的 原 因 . 去 认 为 是 设 过 备 和染 化料 助 剂 跟 不 上 , 然 , 是 加 工 印 当 这 染 产 品的 基 础 条 件 , 很 重 要 的 因 素 其 是 实, 印染 产 品 水 平 的提 高 是 一 个 系 统 工 程 . 机 械 、 工 等 基 础 工 业 与 其 密 切 相 关 两 化 这 个 行 业 应 该 说 已有 了 很 大 的 发 展 与 提 高 , 但 与 国 际 先进 水 平 还 有 差 距 , 需 进 一 步 尚 努 力 就 印 染 行 业 自身 而 言 , 现 状 主 要 有 其
蓝 ” “ ” 是 靛 青 染 料 , 蓝 指 的 是 蓝 的 青 即 “ 草 , 直 到 明朝 末 年 , 国对 纺 织 品 的 漂 染 一 我
能 力都 处 于 世 界 领 先 水 平 。 纪 到 1 3 i 7世 80 年 . 就 是 我 国 的 明 朝 末 年 至 清 朝 的 道 光 也 年 间 , 国 发 生 了 历 史 上 前 所 未 有 的 科 学 英 革 命 和 技 术 革 命 , 现 了 纺 织 的 工 业 化 实 此 后 . 国 人 帕 金 发 明 了 合 成 染 料 l 6 英 8 3年 . 德国 的霍 夫 曼 向帕金 学到 了 化工 技 术 . 在 德 国 建 立 了有 机 实验 室 , 两年 后 . 国 的 化 德 工 厂 已 经 达 到 几 千 人 的 规 模 。染 料 工 业 的 发 展 . 染 整 工 业 的 发 展 奠 定 了 坚 实 的 基 为 础 。建 国 0年 来 . 国 染 整 工 业 得 到 丁很 我 大 的 发 展 1 5 9 2年 我 国 印 染 布 的 产 量 为 l 9 亿 米 . 革 开放初 期的 i7 改 8年 是 6 9 亿 米 . 取 消 布 匹 按 人 口定 量 供 应 的 1 8 9 3年 产 量 为 7 3亿 米 。1 9 9 5年 全 国工 业普 查 时 . 染 印 加 工 能 力 是 2 6亿 米 , 际 产 量 为 1 6亿 0 实 3 米 。2 0 0 0年 全 国 印 染 布 产 量 为 1 0亿 米 . 6 20 0 1年 印染 布 的 产 量 1 0亿 米 。 8

染料中间体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染料中间体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染料中间体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叶华明1 王孝青2(1.浙江嘉成化工有限公司; 2.浙江闰土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2369)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染料中间体也在不断进步,一些染料生产企业的分化重组随之发现,将附加值较低的染料产品及中间体生产自欧美国家迁移至生产成本更低的亚洲国家以及地区。

本文就染料中间体现状以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简单的概括探析。

关键词:染料中间体;现状;发展趋势1 染料中间体的现状上述讲到染料生产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将原本欧美国家的染料中间体生产国家和地区转移至像中国,印度,印尼以及韩国这种生产成本更低的亚洲国家。

其中印度基本形成了包括萘系列,蒽醌系列,苯系列以及杂环系列的中间体系列,其发展也最为迅速。

而对于印度来说其中萘系列的中间体发展最佳,其品种已经超过五十余种,不仅有较大的规模和产量其产品的生产质量也比较高,在欧美市场占有较大比例。

其次是苯系列的中间体也多达七十多个品种,主要是来自于苯类磺化,硝化以及卤化和酸化等衍生的产品,其工艺的应用技术更为先进所以部分产品的质量和成本都相对优于中国。

而印度蒽醌及杂环系列的中间体发展较中国则是比较落后的,不仅其品种稀少,生产技术也传统落后,所以对于其需要更多的是依靠于进口途径。

目前来说印度在染料及其中间体的生产规模和品种在国际市场所占比例都小于中国,其中间体每年出口的品种数小于一百种仅为中国的百分之六十不到,而其出口量仅为中国的百分之十五左右。

世界染料中间体发展至今其重心逐渐转向亚洲地区,目前来说染料及颜料中间体主要生产地区就是中国和印度。

中国染料工业领域近些年来持续快速发展,中国染料产量已经居于世界第一的位置,大约占世界总份额的百分之六十左右,是中间体最主要的生产国家和供应地区。

中国染料主要应用在纺织方面,而其中分散染料的产量已经发展为世界前列,大约占国内染料总份额的百分之五十左右,以生产国和出口国的角度来说我国已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家。

2024年分散染料制造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分散染料制造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分散染料制造市场发展现状前言分散染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染料类型,广泛应用于纺织、皮革、塑料等工业领域。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分散染料制造市场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本文将对分散染料制造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全球分散染料制造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稳定的增长。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该市场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目前,亚太地区是全球分散染料制造市场最大的消费地区,占据了市场份额的40%左右。

其次是北美和欧洲市场,分别占据了25%和20%左右的份额。

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但也在逐渐增长。

市场驱动因素1. 纺织行业的快速增长纺织行业是分散染料制造市场的主要需求来源之一。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纺织行业迅速增长,对分散染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尤其是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印度,其纺织行业规模巨大,对分散染料的需求量非常庞大。

2. 环保意识的提高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对于环境友好型染料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分散染料作为一种绿色、无毒、可生物降解的染料类型,逐渐受到市场的青睐。

越来越多的纺织和皮革行业开始使用分散染料,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创新技术的涌现随着科技的进步,分散染料制造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传统的染料制造方法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染料的耐光性、耐洗性等。

而近年来,一些新的分散染料制造技术被开发出来,极大地改善了染料的性能。

这些创新技术的出现,为分散染料制造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市场挑战虽然分散染料制造市场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1. 成本压力分散染料制造涉及到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和设备投入等多个环节,成本控制是制约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原材料价格的波动、能源费用的上升以及劳动力成本的增加等都对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 技术进步难度虽然有许多新的分散染料制造技术被开发出来,但要推广应用并不容易。

新技术的引入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并且要面对市场接受度和传统制造工艺的竞争。

中国染料行业发展概况研究-经营模式、技术水平、行业发展环境

中国染料行业发展概况研究-经营模式、技术水平、行业发展环境

中国染料行业发展概况研究-经营模式、技术水平、行业发展环境3、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及盈利模式(1)经营模式①标准化和定制化相结合的经营模式随着下游印染客户对染料的色牢度、匀染性、提升性、同色性、鲜艳度等染色性能的个性化要求,市场对染料产品型号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

因此,染料企业的经营模式有别于其他制造业,采用在标准化生产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定制化生产的经营模式。

根据市场及客户需求情况,公司能够实施新产品的同步、快速研发,满足客户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产品需求,采取该种经营模式的主要是行业内产销规模较大、技术实力较强的染料生产企业。

②产业链经营模式由于染料行业上游中间体行业的市场波动较大,部分染料生产企业经过一定积累形成优势产销规模后,开始将自身业务向行业上游H 酸、对位酯等染料中间体领域进行延伸,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与中小型企业相比,该类企业在生产连续性、成本可控性、质量稳定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2)盈利模式行业内的企业一般综合考虑客户对产品染色牢度、匀染性、提升性、同色性、鲜艳度等要求,采取了以成本加成为主的方式,并综合考虑市场竞争等情况对产品进行销售定价,从而赚取相应的利润。

4、行业技术水平、特点染料行业是精细化工领域下的一个分支行业,该行业的技术核心在于运用先进的工艺规程、控制设备降低产品成本、“三废”排放量,提高产品的收率、质量和稳定性。

染料的工艺规程主要包括两个生产阶段,即原染料合成阶段和商品染料加工阶段。

在原染料合成阶段,公司采用独特的合成技术以及催化技术,提高染料合成的反应转化率;采用DCS 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合成反应中的温度、时间以及pH 值;采用液相色谱仪控制各反应终点,保证了产品高稳定性、高收率。

在商品染料加工阶段,公司主要采用湿拼混工艺,使得染料及添加剂分布更均匀,并减少废水排放。

(1)原染料合成工艺技术特点在活性染料的重氮化工序中,公司采用冰磨重氮工艺,将重氮组分加入到适量冰水中打浆,然后加入少量盐酸,在低温下直接与亚硝酸钠进行反应。

2024年染料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染料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染料市场发展现状1. 引言染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纺织、印刷、造纸和塑料等行业的化学品。

随着纺织和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全球染料市场经历了显著增长。

本文旨在分析染料市场的现状,包括行业趋势、市场规模和竞争态势。

2. 行业趋势近年来,染料市场出现了一些明显的趋势。

首先,环保和可持续性成为染料行业的主要关注点。

随着环保法规的加强和消费者对环境友好产品的需求增长,许多染料制造商开始转向研发和生产低环境影响的染料。

例如,许多公司在开发无卤素染料、水溶性染料和生物染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其次,数字印花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染料市场的增长。

数字印花技术允许个性化和小批量生产,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品牌的青睐。

这种技术需要使用特定类型的染料,因此数字印花的兴起促进了染料市场的增长。

最后,亚太地区成为全球染料市场的主要增长引擎。

亚太地区的经济蓬勃发展,特别是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地区,推动了纺织和化工行业的快速增长,进而提高了染料的需求。

亚太地区的染料市场规模逐渐超过了传统的市场领导者,如欧洲和北美。

3. 市场规模染料市场的规模庞大,并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2020年全球染料市场的规模约为28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350亿美元。

这主要是由于新兴经济体的工业化进程和消费者对高品质织物的需求增加。

亚太地区在全球染料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预计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在染料市场中,分类按照染料类型,分为天然染料和合成染料。

合成染料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因其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更稳定的色彩效果和更高的染色性能。

然而,近年来,天然染料的市场份额有所增加,主要由于消费者对环境友好和可持续性的关注。

4. 竞争态势染料市场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拥有许多主要参与者。

在全球染料市场中,一些主要的染料生产商包括美国的Huntsman Corporation、德国的BASF SE、日本的Sumitomo Chemical Co. Ltd.和中国的Zhejiang Longsheng Group。

中国染料工业发展回顾与展望——2008年中国染料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中国染料工业发展回顾与展望——2008年中国染料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近几年, 全国染料 � 有机颜料发展速度有所 下降, 但每年还是保持了 10 % 左右的增长 � 20 0 8 年行业发展产生重大转折, 染颜料产量年度同比 第一次出现负增长 � 主要生产企业产量不同程度 都有回落, 实现利润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20 0 8年染料行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1� 上半年� 下半年生产形势如同 " 暖春 " 与 " 寒冬 " 一般来说,染料生产全年各月比较均衡, 下 半年比上半年产量略有增长 �20 0 8年反差很大, 上半年与 20 0 7 年同比, 生产比较平稳, 并保持继 续增长的势头, 特别是第二季度, 整个行业出现 产销两旺的好局面 � 但进入8月份以后, 生产和销 售情况出现逆转,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显 现�印染厂普遍开工不足 , 停产甚至破产时有发 生� 染料内销急剧下降, 出口市场更是雪上加霜� 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出口染料不但没增加, 反 而下降了 4 0 % 左右 � 8� 9� 10 三个月, 生产 � 出口环
[ 观

]
中国染料工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 20 0 8年 中 国 染 料 工 业 经 济 运 行 分 析 ��
文/ 中国染料工业协会 田利明
一� 20 0 8年染料工业发展回顾
20 0 8年我国染料工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 战, 是染料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发生很大转折的一 年� 下面从3 个方面对20 0 8年染料工业的发展做 一个回顾 � (一 )生产经营略有下降 20 0 8年, 染料行业经济运行呈现 " 前高后低" 走势 � 下半年压力不断加大, 生产增长放缓, 出口 明显下滑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主要经济指 标都不同程度地有所下降 (见表1 ) � 表 1: 20 0 8年全国染料 � 有机颜料主要经 济指标 统计 单位: 亿元� 万吨

中国染料发展史

中国染料发展史

中国染料发展史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染料工艺独具特色,历经了从天然染料到化学染料的演变。

本文将从古代染料的发展、近现代染料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以及未来展望四个方面,全面梳理中国染料产业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古代染料的发展1.天然染料的运用自古以来,我国就开始使用天然染料。

早在西周时期,人们就已经掌握了用植物染料染色的技术。

春秋战国时期,草木染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如用茜草、苏木、靛蓝等植物染红色、蓝色和黑色。

2.草木染料的技术进步唐代以后,草木染料技术逐渐成熟,染色工艺更加丰富。

明代《天工开物》一书中,记载了多达30余种的草木染料及其染色方法。

此时,我国染料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特别是丝绸制品的染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3.染料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在传统染料工艺的基础上,我国民间艺术家不断创新,发展出丰富多彩的染料技艺,如著名的贵州苗族蜡染、云南白族扎染等。

这些传统染料技艺在现代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二、近现代中国染料产业的发展1.染料产业的起步近现代以来,随着纺织工业的兴起,我国染料产业逐步发展。

20世纪初,上海、天津等地先后建立了染料厂,开始生产化学染料。

2.化学染料的引进与自主研发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大规模引进化学染料生产技术。

通过对国外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我国染料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已成为全球染料生产的重要基地。

3.染料产业的现代化进程进入21世纪,我国染料产业不断推进现代化进程,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目前,我国染料产业已形成了从原料、染料、助剂到设备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产品种类丰富,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中国染料产业的现状与挑战1.产业规模及地位目前,我国染料产业规模位居世界首位,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

染料产品种类繁多,覆盖了纺织、食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

2.环保政策的压力与机遇随着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我国染料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绿色发展成为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环保型染料的研发和生产成为行业竞争的焦点。

我国染料中间体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染料中间体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染料中间体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世界染料工业生产和贸易中心的东移,促使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染料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中国正处于世界染料贸易的中心地带,这给中国的染料工业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机遇。

近年来使中国染料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染料生产量多年雄居世界第一,出口量列世界第三位。

与之配套的中间体增长也很快,从而促进了生产技术、品种、产量、质量等的较大进步。

据初步统计,1998年我国染料中间体的产量约为30万吨(可直接用于合成染料),其中苯系约19.1万吨、萘系约7.8万吨、蒽醌系约为1.8万吨、杂环系为3000吨。

产量超过万吨的染料中间体有:对硝基氯苯、邻硝基氯苯、2,4-二硝基氯苯、对硝基酚钠、DSD酸、2-萘酚、吐氏酸、2,3酸、H酸、粗酞菁、蒽醌、氨基蒽醌等。

产量在5000吨~10000吨之间的品种有:对氨基苯甲醚、邻氨基苯甲醚、N,N-二甲基苯胺、N,N-二乙基苯胺、间羟基二乙基苯胺、2-溴-6-氯对硝基苯胺、2,4-二硝基-6-溴苯胺、邻苯二胺、对苯二胺、间苯二胺、对氨基苯磺酸、6-硝基-1,2,4-酸氧体、J酸、周位酸、γ酸、G盐、1,4-二羟基蒽醌溴氨酸、溴氨酸、三聚氨酸、三聚氯氰、CLT酸、邻氰基对硝基苯胺等。

近年来,我国染料中间体发展特别快的品种有蒽醌、1-氨基蒽醌、硝基氯苯系中间体、硝基甲苯系中间体、萘系中间体、2-萘酚衍生物等。

由于这些产品质量良好,价格低廉,已在欧美市场上取得优势地位,多数中间体的价格只有欧美市场价格的50%,因此欧美国家所需的染料中间体主要从中国及东南亚地区购买。

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我国染料中间体出口8万吨,出口品种近百个,出口量在国际市场有一定影响的品种超过60个。

如对硝基苯胺、2-溴-6-氯对硝基苯胺、乙酰乙酰甲氧基苯胺、对苯二酚、间苯二胺、对氨基苯磺酸、DSD酸、2-萘酚、2,3酸、6-硝基-1,2,4-酸氧体、J酸、吐氏酸、γ酸、H酸、蒽醌、1-氨基蒽醌、溴氨酸、1,4-二羟基蒽醌、邻(对)氨基苯甲醚、对氨基苯乙醚等。

世界染料工业发展新动向

世界染料工业发展新动向

收 稿 日期 :2 0 — 6 1 06 0—6 作 者 简 介 :章 杰 (9 0 , 男 , 浙 江 省 人 ,教 授 级 高 工 ,长 期 14 一)
从 事 染 料 、有 机颜 料 、助 剂 及其 中间 体 的研 究 开 发 和应 用 工 作 。
维普资讯
最 广 的一 次改革 ,西 欧染 料生 产公 司 由六家 变 成 三家 ,使染 料 生产更 集 中 ,更 专业 化 。2 0 04
年 5月 2 日,D Sa 公 司 与 美 国 Paiu qi 8 yt r lt m E ut n v
公 司 ( 家专业 从 事企业 并购 、提 供决 策服 务 一 和 解决 方 案 的公 司 )签订 了 出售 收购 协议 书 ,
240万 t 0 左右 ,其中纤维素纤维的产量约 23 0 t 0 万 , 占纺 织纤 维的 3.%。 97 面对 纺织 纤 维 的 大好 发 展 形 势 ,世 界染 料 工
业发展很快 ,20 04年 工业产 值超过 8 亿 美元 , O
产量 已接 近 10万 t 0 ,其 中纺 织 用 染料 约 占 8%。 3 在世 界染 料市 场上 ,欧洲 四大公 司 ( ytr 司 、 D Sa 公

要 :论述 了世 界染料工业发展新动 向 、国际染料条件市场 发展新特点 ,指出了不断适应纺织 工业 新牢度 、
新性能 、新纤维 和新印染技术的需要 而开发 的新染料特点 。 关键词 :染料 ;发展 ;特性
文章编号 :10 — 5X (0 6 1 0 4 — 7 0 6 2 3 2 0 )1- 0 6 0 中图分类号 :T 6 5 Q 1 文献标识码 :A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1 期 4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染料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文/纪立军上海安诺其纺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近年来,我国染料工业迅猛发展,形成了一个从原料、中间体、助剂到成品配套、种类基本齐全的独立行业。

目前,我国能生产硫化染料、直接染料、酸性染料、碱性染料、冰染染料、还原染料、活性染料、分散染料、中性染料、阳离子染料及其他11个大类的染料,品种近400种。

2010年我国染料的产量达到75.6万t,我国已成为全球染料生产、消费和贸易第一大国。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我国的染料行业有很多新的变化。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染料行业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

一、我国染料行业发展的现状与变化进入21世纪后,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提高,要求染料工业提供品种繁多色彩鲜艳的染料;塑料、涂料、文教用品、建材等工业的发展,对高级有机颜料的需要量大大增加,我国有机颜料、染料开发和生产进入一个新时期。

2001年全国染料产量33.74万t,有机颜料产量7.46万t。

2003年中国分散染料产量创25万t。

2004年全国染料产量59.83万t,同比增长10.4%;有机颜料产量14.36万t,同比增长13.3%。

2005年全国染料产量64.09万t,同比增长7.12%;有机颜料产量15.66万t,同比增长9.08%。

尤其是“十一五”期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我国染料的产量分别是69.9万t、75.4万t、67.8万t、71.9万t、75.6万t,平均增长率1.98%,有机颜料的产量分别是18.3万t、20.0万t、18.5万t、18.2万t、22.4万t,平均增长率5.18%。

“十一五”期间,我国染料行业产量保持在68万~76万t左右,占世界染料总产量的70%左右。

近几年,中国民营染料生产企业迅速崛起,大大促进了国内染料生产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国内染料工业呈现出全新的产业格局与强劲的增长势头,整体处于完全竞争的态势,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同时,国内染料工业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目前国内最常用的分散染料领域,基本形成了大型染料生产企业垄断市场的竞争格局。

但进入“十二五”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问题和矛盾陆续出现,染料工业发展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通胀带来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处于两难境地。

2011年以来,通胀形势紧逼企业成本,企业购买的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加上电力、燃料以及运费,还有工人工资等都在上涨,增加了企业的各项支出,大大降低了染料工业利润空间。

随着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环保投入也越来越大,对染料企业Advanced Materials Industry 54影响不小,小的染料企业承担不起,环保门槛的提高对小企业可谓是生死考验,但对大企业来说,却是机遇,能够优化染料结构,促进升级,加快染料工业的转型。

二是对研发投入不足,科技创新有待加强。

我国大多数染料企业对研发投入不太重视,一些染料企业的技术创新苦于经费太少或者根本就没有经费,甘愿维持现状,因为去买别人的比自己进行技术创新划算;还有的染料企业认为,搞研发和创新是国家和科研院所的事,企业即便把资金都投入到技术创新上来,也不能立竿见影。

因此,科技的投入越来越少,自主创新能力越来越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越来越少,导致我国染料行业技术创新的步伐越来越慢,以致于影响到染料工业发展的全局。

三是染料的环保生态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虽然还未实施,但新标准对于老标准来说,覆盖面更广,对有毒有害物质控制的更严,这也说明了国家对生态安全的重视程度。

并且,染料不生态,对健康不利,也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信心,影响到市场的需求,影响到企业和行业的发展。

四是营销工作依然面临着矛盾,如赊销问题依然困扰着企业,此外,出口依然存在很多的困难,关键是外部环境不宽松,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R E A C H)法规对中国染料企业的出口影响很大。

二、我国染料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染料行业是化工行业的重要分支之一,染料工业所生产的各类染料、有机颜料等广泛应用于纺织、食品、皮革、轻工产品、涂料、油墨等各个领域。

染料最大的应用领域是纺织印染行业,因此,染料行业的发展与纺织印染行业的景气度直接相关。

但是,我国纺织印染行业对外依存度较高,受国际市场需求波动影响较大。

国家通过制定《纺织工业“一五”展规划》、《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有关扶持政策有力推动了与纺织行业配套的染料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促进了我国环保型、高档次、特色化染料产品的研究开发和推广运用。

笔者认为,未来几年,我国染料行业发展趋势将会是如下几方面:一是我国纺织印染行业总体上的平稳发展保证染料市场需求的稳定增长。

我国纺织业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取消纺织品限额后获得了长足发展,目前,我国化纤、纱、布、呢绒、丝织品、服装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纤维加工量占全球的比例接近50%,一直保持着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地位。

尽管金融危机的影响会继续存在,但随着国家纺织业扶持政策的逐步落实,国内纺织品消费市场将获得快速发展。

国家政策鼓励积极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稳定国际市场份额,因此在中长期内我国纺织工业仍将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

我国纺织行业的平稳发展使得其对染料产品的总需求量将保持稳定的增加,近几年我国染料行业整体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二是国内纺织品需求的巨大潜力是染料市场拓展的重要保证。

国内纺织品市场存在尚待开发的巨大潜力,以服装、纤维消费为例,我国年人均消费量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我国农村消费量仅是城镇的1/5,因此,国内特别是农村纺织品消费市场需求极大。

当前,国内市场正处于消费环境加快改善、需求结构逐步升级的关键时期,农村的消费潜力正逐步释放,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农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再加上农村商业网点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村市场的部分潜在需求将转化为现实需求,染料行业开拓农村市场将大有可为。

三是家纺、汽车内饰、产业用纺织品等新兴市场促进染料市场规模扩大。

根据《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10年,我国服装、家用、产业用3大终端产品纤维消耗比例调整至49﹕32﹕19,染料在家纺、汽车内饰、产业用纺织品等领域的市场需求将快速增加,针对上述领域及相关细分市场的染料开发将会得到快速发展。

四是印染行业的持续发展和产业集中有效拉动染料需求。

作为染料业的直接下游行业,我国印染业进入新千年后保持了快速的发展,全国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印染布产量年均增长率接近20%,我国印染布产量和消费量的持续增加将直接拉动染料产品的市场需求保持增长。

国际金融危机虽使得印染企业出现了一些困难,但是行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产业优势依然存在,而我国内需市场的不断发展保证了印染行业中长期向好。

同时,我国印染行业企业也将通过产业升级和并购重组快速走向集中,形成规模优势,从而对我国染料产品的市场发展和产业升级产生积极影响。

五是特色化成为染料产品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纺织品的消费呈现出市场、品种、式样、花色多元化及崇尚自然环保的趋势。

我国纺织产业正经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速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迈进步伐。

经济的持续增长使消费者的购买力不断增强,由此对纺织品的个性化、舒适化、品牌化和时尚化新材料产业NO.11 201155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各种新型纤维和混纺面料产品不断涌现,以迎合消费者的特殊需求,这将推动具有更好染色性能指标和特色化染色效果的高端染料需求快速增长。

六是国际市场竞争格局出现新变化。

目前,发达国家企业逐步退出基础的染料合成业务,形成了主要依靠进口中国、印度2国的染料半成品来加工生产高附加值染料商品化产品,或直接采购2国代工厂商的染料产品并贴牌销售的经营模式。

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染料工业也因染料制造技术的转移和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而涌现出一些具有强大生产实力和较强研发实力的大型企业和一大批中小型染料企业,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染料新产品和应用技术的研发,这对欧美企业形成了较大冲击,但短期内其竞争优势仍然主要体现在附加值较低的常规染料领域。

七是绿色环保及其生产工艺成为染料产品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环保政策要求日益提高,绿色纺织品及环保技工技术已成为国际纺织品贸易的基本要求和我国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这促进了环保型染料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进程,绿色、环保染料新产品和新应用技术成为染料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染料工业的环保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染料产品本身的环保性,染整加工后面料完全不含或基本不含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②染料生产采用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不仅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减低,而且三废排放量下降;③染料产品和配套染整工艺可以提高印染一次成功率,降低印染污水排放量。

八是提升应用技术和服务能力也是染料行业发展方向,染料的应用技术决定了染料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目前市场上有上千种染料产品,而各种纤维及混纺的纺织品面料种类更加繁多,加上人们对各种面料的染色效果的不同需求,选用合适的染料产品和印染工艺以满足客户要求成为摆在染料厂商和印染企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现有染料的基础上,开发不同的应用工艺,扩大染料的应用范围,将是染料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三、应对染料行业新变化的措施染料工业虽然是小行业,但在经济发展中地位重要,鉴于当前全国染料工业面临严峻形势,环保投入大,产品销售难,成本升高,效益下降,使得本来就利润微薄的染料行业面临命悬一线的现实。

建议国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贴息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政策,帮助染料企业解决面临的问题,确保染料行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货款回收较为困难,赊销现象普遍,销售回款率太低,“连环债”现象严重。

作为染料企业和经销商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强应收货款管理,努力杜绝这一现象。

当前,出口仍然是染料企业的一个方向,出口量和出口创汇有所增长,但增速渐缓、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的改变,加上出口环境难以改善等都在制约着染料出口。

例如,R E A C H法规对中国的影响很大,2009年1月1日起包含化学物质的产品将分阶段地被禁止进入欧盟市场,仅深圳一地每年就有1000多亿元人民币的输欧产品退出欧盟市场。

因此,优化出口环境很有必要。

技术创新将是染料工业应对未来市场竞争的有效措施,只有研制新品种和新技术,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不断提高染料的匀染性、移染性、发色强度及牢度,适应印染工业发展的要求。

另外,根据2009年1-9月欧盟和美国对中国纺织服装类产品发出的通报召回激增,以及国家对纺织染料安全生态性的更加严格要求,染料质量的提高迫在眉睫,“产品质量问题和生态问题”是当前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影响出口效益的最大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