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介绍
梅兰芳
一、梅兰芳生平简介梅兰芳,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
江苏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就开始学戏,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
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
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演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
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
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
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
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1919年4月,梅兰芳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记》等戏。
一个月后回国。
1921年编演新戏《霸王别姬》。
1922年主持承华社。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等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
1930年春,梅兰芳率团赴美,在纽约、芝家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市献演京剧,获得巨大的成功,报纸评论称,中国戏不是写实的真,而是艺术的真,是一种有规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
在此期间,他被美国波莫纳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迁居上海,先暂住沧洲饭店,后迁马斯南路121号。
一代宗师梅兰芳
一代宗师梅兰芳作者:来源:《金桥》2020年第05期梅兰芳作为把京剧这门国粹介绍给世界的第一人,在促进中国与国际文化的交流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提到中国的国粹京剧,就不能不提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四大花旦”之首的梅兰芳。
1894年,梅兰芳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
他的祖父梅巧玲是黴班进京后由演唱黴调、昆腔衍变为京剧的13位奠基人之一,曾被清末画家沈蓉圃绘入《同光名伶十三绝》画谱而流芳千古。
父亲梅竹芬沿着其祖父的道路,亦唱青衣、花旦,伯父梅雨田则是京剧琴师,当时著名的皮黄音乐演奏家。
作为大家族中的一员,每曰耳濡目染的艺术熏陶,让梅兰芳顺理成章地接过了传承京剧的使命。
他8岁开始学艺,师从名小生朱素云的哥哥朱小霞,9岁又拜名旦吴菱仙为师学唱青衣。
吴菱仙十分擅长教学,教唱腔时,他先讲剧情,再解释唱词;学唱腔疲倦了,就教身段;练累了再坐下来学唱;唱得打瞌睡了,就用戒尺轻轻地拍一下。
在吴菱仙的教导下,梅兰芳的进步极为神速。
1904年,10岁的梅兰芳首次登台,出演《鹊桥密誓》中的织女,无论扮相、还是唱、念、表演都相当出色,赢得观众们的满堂喝彩。
3年后,13岁的梅兰芳出师,加入当时著名的喜连成班,正式参加演出。
迈入舞台表演的生涯后,梅兰芳惊人的才华也日益凸显出来,创新俨然成了他的代名词。
本来,在京剧中,不同行当之间彼此界限十分森严,不允许串演。
但梅兰芳却创造性地将旦角的不同特点融合在一起,在他所演的角色中,既有花旦的活泼,又有青衣的端庄,细看还有刀马旦的轻灵,让人惊叹。
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年仅17岁的梅兰芳名列第三,成为中国京剧界赫赫有名的新人。
1913年,19岁的梅兰芳赴上海演出《穆柯寨》,他塑造的穆桂英形象一时间广受赞誉,轰动上海。
第二年梅兰芳再次访沪,演出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曲目,一连演出了34天,场场爆满。
正所谓“艺术无止境”。
尽管当时的梅兰芳已经拥有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但他仍在不断思考如何对京剧进一步创新与突破。
四大名旦梅兰芳资料简介
四大名旦梅兰芳资料简介名旦梅兰芳简介梅兰芳,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艺名兰芳,京剧大师,中国近代非常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梅派”艺术的创始人,四大名旦之首。
1894年10月22日,梅兰芳在北京前门外李铁拐斜街一座京剧世家的旧居里出生。
1902年,梅兰芳拜入吴菱仙门下开始学习青衣,也常跟秦稚芬、胡二庚学花旦戏。
1904年,梅兰芳在北京广和楼戏馆第一次登台,1907年,正式搭班“喜连成”演出,1913年,首次到上海演出,风靡整个江南,后有两次到上海演出,1918年移居上海,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梅派,这一时期也是梅兰芳戏剧炉火纯青的巅峰时代。
梅兰芳作为中国近代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在国际也享有盛誉,他的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成为了西方人眼中京剧的代名词,他所唱的戏曲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世称梅派,他演绎了京剧的灵魂,是民族的大师,国粹的塑造者。
梅兰芳的代表剧目有《五花洞》、《贵妃醉酒》、《嫦娥奔月》、《霸王别姬》、《黛玉葬花》等,昆曲有《游园惊梦》、《断桥》等。
梅兰芳的代表作梅兰芳一生创造了众多经典的曲目和形象,出演过包括京剧、昆曲等不下二百个作品,其中包括传统剧目、改编剧目和全新创作等等。
但是在他这众多的演出中,梅兰芳的代表作包括《贵妃醉酒》、《宇宙锋》、《霸王别姬》等等,但是在梅兰芳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还要数《贵妃醉酒》。
梅兰芳的代表作《贵妃醉酒》又被称为《百花亭》,是从京剧剧目《醉杨妃》演变而来。
这部作品是梅兰芳用了很多心血,经过自己的加工、创作,又用心改编而成的经典曲目,所以说这是梅兰芳的代表作一点都不错,这也是一次成功的创新,为京剧戏曲开创出另一个方向出来。
这剧目原本的表演有些低俗,虽然将杨贵妃怀春和情醉的状态演绎的淋漓尽致,可是多少有些色情的成分。
于是梅兰芳大胆的去掉其中的糟粕,再加以新的意义和表演形式,改为从杨贵妃的情感变化中入手,这样一来,就让《贵妃醉酒》改编的更加完美,所以才能称之为梅兰芳的代表作。
梅兰芳介绍——小学生小练笔
梅兰芳介绍
梅兰芳于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他是中国著名的京剧演员,艺名兰芳。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梅兰芳被迫藏身租界,以躲避日本人的纠缠。
1938年底,梅兰芳在香港住了下来,深居简出,不再上台,可是,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演出无异于虚度生命。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
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
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他宁可卖房度日,也不在日本人的统治下登台。
梅兰芳找到一位医生朋友,让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
为此差点丢了性命。
当抗日结束后,梅兰芳立即登台演出。
梅兰芳经历-1
梅兰芳经历-1
梅兰芳经历
梅兰芳(1894年-1961年)是中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被誉为中国戏曲界的“皇帝”。
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和成就,对于中国戏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早年生活
梅兰芳出生在中国北京的一个艺术世家。
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京剧演员,曾经是京剧界的一代巨星。
从小,梅兰芳就接触到了京剧,对表演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剧团生涯
梅兰芳在年轻的时候就加入了父亲所在的京剧剧团,并开始了他的表演生涯。
他勤奋研究,努力掌握各种表演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演艺水平。
他精通多种剧目,包括历史戏、文艺戏等,展现了出色的演技和才华。
名声传播
梅兰芳以其出色的表演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逐渐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他的名声传播到了海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他多次出访,演出举世瞩目,赢得了国际观众的喝彩。
传承与创新
除了在剧团演出之外,梅兰芳还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京剧艺术。
他担任京剧学校的教师,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年轻演员,并为京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梅兰芳也积极探索创新,将京剧与现代戏剧相结合,为戏曲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努力。
留下的影响
梅兰芳是中国文化艺术界的一位巨星,他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不可磨灭。
他为京剧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的经历和故事激励着后人,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以上是关于梅兰芳经历的简单介绍,仅列举了他一生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
梅兰芳的故事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了解,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梅兰芳简介
梅兰芳简介
梅兰芳(1907-2003),原名梅光,字叔芳,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艺术家、舞台表演艺术家、中国戏曲艺术家、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家、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华侨文化家、联合国和平大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使。
梅兰芳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文化艺术大使”称号,被誉为“中国戏曲之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化艺术大使”称号,被誉为“中国文化大使”、“中国艺术大使”、“中国戏曲大使”。
他是中国文化界的重要代表,被誉为“中国文化大使”、“中国艺术大使”、“中国戏曲大使”。
梅兰芳是中国戏曲艺术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被誉为“中国戏曲之父”。
他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被誉为“中国文化大使”、“中国艺术大使”、“中国戏曲大使”。
梅兰芳被誉为“中国文化大使”,是中国文化界的杰出代表,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和守护者,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和发展者。
梅兰芳简介_3000字
梅兰芳简介_3000字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一)生平梅兰芳(1894-1961),本名澜,又名鹤鸣,小名裙子、群子,字畹华,一字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祖籍江苏泰州。
清光绪二十年九月二十日(1894年10月22日)出生于北京李铁拐斜街的梨园世家。
1961年8月8日病逝于北京,终年68岁。
他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社会活动家。
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艺术事业,为祖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享誉中外的文化名人。
(二)苦读的幼年时代梨园世家: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是十九世纪著名的京剧演员,兼擅青衣花旦,被列为“同光十三绝”之一。
父亲梅竹芬,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京剧演员,可惜英年早逝。
伯父梅雨田是一位出色的京剧器乐家,号称“六场通透”(即所有场面上的乐器都能拿起来伴奏),长期给谭鑫培伴奏。
自幼受到的艺术熏陶,为梅兰芳在京剧艺术方面的开拓发展奠定了基础。
梅兰芳幼年的生活相当艰苦。
他父母早逝,依靠伯父伴奏的收入来维持生活。
8岁开始学艺,11岁登台演出。
这期间他除了学青衣戏外,还学花旦戏、武功、昆曲等。
同时还看戏,用心比较、琢磨前辈艺术家们的艺术精华。
除了演戏练功外,他的业余爱好十分广泛,特别喜欢养鸽子、养花和书法绘画,而这些爱好对他提高表演艺术起了很大作用。
幼年的梅兰芳眼睛微微近视,有时还迎风流泪,眼珠余转也不灵活,因此每当黄昏时分,他让鸽子翱翔空中,让自己的眼睛随着鸽子转动,认真锻炼眼力。
久而久之,双眼灵活自如,透亮传神。
他认为京剧的服装色彩、化装、脸谱、舞台装置都和美术的密切关系,最好自己能画。
1913年至1914年两次赴沪演出,他与老画家吴昌硕结下了忘年之交,于是开始了绘画生活。
先请王梦白教画。
后向陈师曾、姚茫父学习画佛像,向齐白石、汤定之学习画草虫、松梅等。
梅兰芳对电影艺术的贡献也为人称道。
早在1920年,就拍摄了无声舞台纪录片《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
梅兰芳生平简介
梅兰芳生平简介梅兰芳生平简介梅兰芳,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
江苏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就开始学戏,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
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
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演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
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
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梅兰芳先生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
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
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天女散花》1919年4月,梅兰芳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记》等戏。
一个月后回国。
1921年编演新戏《霸王别姬》。
1922年主持承华社。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等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
1930年春,梅兰芳率团赴美,在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市献演京剧,获得巨大的成功,报纸评论称,中国戏不是写实的真,而是艺术的真,是一种有规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
在此期间,他被美国波莫纳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迁居上海,先暂住沧洲饭店,后迁马斯南路121号。
历史人物:伟大的女性领袖梅兰芳传记
历史人物:伟大的女性领袖梅兰芳传记背景介绍伟大的女性领袖梅兰芳,她是中国京剧艺术的传奇人物,被誉为“京剧艺术之神”。
出生于1894年,梅兰芳在她的一生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京剧艺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她不仅在中国享有盛誉,还在全球范围内被广为称赞。
梅兰芳的传记是一个关于勇气和毅力的故事,她以坚韧的精神和无与伦比的才华征服了舞台和观众的心。
少年时期与京剧的相遇梅兰芳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父亲是一名京剧演员,母亲是一名著名的女演员。
她从小就接触到京剧,对这种形式的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她年轻的时候,她用自己的努力学习和磨练自己,渴望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京剧表演者。
梅兰芳的纯熟表演和独特的表演风格很快获得了观众和导演的认可。
她展现出对角色深入的理解和情感的传递,使得她的表演充满了张力和动力。
在很短的时间内,梅兰芳成为京剧界的明星,并受到了众多导演和演员的赞誉。
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师从于大师梅兰芳的成功不仅仅是凭借她自己的努力,还离不开她的师父。
她曾志向于成为一名万人追捧的京剧表演者,决心找到一个懂得如何深入理解角色和塑造形象的导师。
最终,她与前辈艺术家结下了师徒之缘,而梅兰芳更是非常幸运地能够成为大师的徒弟。
这位大师教授了梅兰芳许多技巧和知识,使她能够更好地掌握京剧表演的要领。
梅兰芳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自我挑战,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表演水平。
她的艺术成就也得到了日益增长的认可。
影响国内外梅兰芳的表演不仅在国内广受赞誉,而且在国际舞台上也享有盛誉。
她多次前往世界各地巡演,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到了世界的舞台上。
她的表演深深吸引了外国观众,使他们对中国的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梅兰芳的表演让世界认识了中国的京剧文化,她被誉为“中国文化的使者”。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打破了国际舞台上对于中国艺术的刻板印象,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了京剧的独特之处。
面对逆境的勇气与坚韧挫折与坚持尽管梅兰芳的表演备受喜爱,但她在事业的道路上也遭遇了许多挫折和困难。
梅兰芳中国京剧艺术的代表人物和名角
梅兰芳中国京剧艺术的代表人物和名角梅兰芳是20世纪中国京剧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京剧界最为著名的名角之一。
他以其出色的演技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在中国戏曲界和国际舞台上都享有盛誉。
本文将介绍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对中国京剧发展的贡献,以及他在京剧界的地位和影响。
一、梅兰芳的艺术成就作为京剧艺术的代表人物和名角,梅兰芳具有卓越的艺术天赋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他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京剧艺术,还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使得他的表演更富有现代感和观赏性。
梅兰芳的最大特点是其精湛的技艺和出色的表演能力。
他在表演中能够完美演绎各种角色,轻重缓急的切换自如,形神兼备,能够准确地把握角色的情感变化,将戏曲形式与内心的情感融为一体,使观众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此外,梅兰芳在艺术表演上还注重细节和细腻。
他注重动作的流畅和舞台形象的塑造,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服饰道具等多种手段,使得角色形象更加饱满生动。
同时,他还擅长运用音乐、歌唱和说唱等技巧,使得他的表演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感。
二、梅兰芳对中国京剧的贡献梅兰芳对中国京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不仅丰富了京剧的表演形式和艺术内涵,还为京剧的传承和革新做出了努力。
首先,梅兰芳对于京剧表演形式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注重以人物塑造为核心,通过细腻的表演技巧和个性化的演绎方式,使得角色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
同时,他还积极尝试不同的表演风格和技巧,使得京剧的表演更加多样化和富有创意。
其次,梅兰芳注重京剧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传承。
他不仅深入研究京剧的历史和传统,还大胆创新,吸取并融合其他表演艺术的元素,使得京剧更加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他还积极推广京剧,并在国际舞台上进行演出和交流,使得京剧艺术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和认同。
三、梅兰芳在京剧界的地位和影响梅兰芳在京剧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他不仅是中国京剧艺术的代表人物,也是世界戏剧舞台上最具影响力的演员之一。
首先,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表演风格为后来的京剧演员树立了标杆。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梅兰芳蓄须》知识点汇总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梅兰芳蓄须》知识点汇总梅兰芳是中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对京剧的贡献深远。
他在舞台上行走的独特风格,以及他那著名的胡须形象,使他成为了京剧的代表性人物。
在这一课中,我们将深入了解梅兰芳的生平与他对京剧的影响。
一、梅兰芳的生平介绍梅兰芳于1894年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
他从小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得到了家人的鼓励和支持。
他在继承家族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出了自己的表演风格和身段,成为了京剧界的瑰宝。
二、梅兰芳的表演艺术特点梅兰芳的表演风格独具一格,他的表演技巧和气概让人难以忘怀。
他注重细节表现和形象塑造,通过精心的动作和脸谱烟火,将剧中角色的性格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对于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都极其注重,使得观众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三、梅兰芳对京剧的影响梅兰芳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演员,他还对京剧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著作《梅兰芳讲戏》详细记录了他的演艺经验和心得,为后来的京剧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他还积极推广京剧,使得更多的人对京剧有了深入的了解和兴趣。
四、梅兰芳的胡须形象梅兰芳的胡须形象是他的招牌之一,也是他在京剧界的代表性特征之一。
他以蓄须形象示人,这种形象给他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
这也成为了京剧的标志性形象。
五、梅兰芳的艺术成就与荣誉梅兰芳在他的演艺生涯中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就与荣誉。
他曾多次受到国家级的表彰和荣誉称号,他的演出也深受观众和艺术界的赞誉。
他的名字成为了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
六、梅兰芳蓄须对我们的启示梅兰芳蓄须的形象给我们传递了一种深远的启示,它告诉我们应该保留和传承传统文化,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
每一个人都可以从梅兰芳的蓄须形象中汲取力量,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成为自己所向往的样子。
总结:梅兰芳是中国京剧界的瑰宝,他的表演艺术风格和蓄须形象成为了京剧的代表性特点。
他为京剧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且通过自己优秀的演出,赢得了观众和艺术界的高度评价。
梅兰芳简介资料
梅兰芳简介资料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一1961年8月8日),别名梅畹华,又名鹤鸣,乳名裙姊;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擅长旦角,是梅派创始人,是“四大名旦”之首。
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梅兰芳简介,希望对你有用!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一1961年8月8日),别名梅畹华,又名鹤鸣,乳名裙姊;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擅长旦角,是梅派创始人,是“四大名旦”之首,还是“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梅兰芳出生于梨园世家,八岁学艺、十一岁登台,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游园惊梦》、《断桥》、《黛玉葬花》等。
1961年8月8日凌晨5点梅兰芳去世,享年67岁。
梅兰芳演绎了京剧的灵魂,是民族的大师,国粹的塑造者,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梅兰芳生平事迹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前门外李铁拐斜街一座京剧世家的旧居。
1899年,梅兰芳在北京百顺胡同附近一家私塾读书。
1902年正式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学的第一出戏是《战蒲关》,后又学习了《二进宫》、《三娘教子》等共约三十余出戏。
也常跟着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戏。
1904年8月17日(农历7月7日),北京“广和楼”戏馆第一次登台,工花旦,在《长生殿;鹊桥密誓》里演织女。
1907年,梅兰芳家从百顺胡同移居卢草园,正式搭班“喜连成”演出。
1908年8月14日,母亲杨长玉病逝后全家移居鞭子巷头条。
1910年,梅兰芳与王明华结婚。
开始养鸽子的业余爱好。
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
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
1914年再次来沪,演出了《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
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
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
梅兰芳简介
梅兰芳简介梅兰芳简介梅兰芳被称为旦行一代宗师。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梅兰芳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梅兰芳(1894年~1961年),名澜,乳名裙姊,字畹华,另称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
汉族,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
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也常跟着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戏,10岁登台。
祖母无锡人,四岁丧父,十二岁丧母,伯父典于云和堂私寓。
工青衣,兼演刀马旦。
擅长旦角,扮相端丽,唱腔圆润,台风雍容大方,被称为旦行一代宗师。
他刻苦学习昆曲、练武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和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国外人士的重视,曾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梅先生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抗战期间蓄须明志,拒绝演出,靠写字卖画为生。
解放后历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以65岁高龄,排演了最后一出新戏《穆桂英挂帅》。
1961年8月8日因心脏病发作,在北京病逝。
享年67岁。
祖父梅巧玲,咸丰年醇和堂歌郎,同治年脱籍自营景和堂,甚为名望,名列同光十三绝,乃四喜班班主,巧玲长子梅雨田(大锁),次子梅竹芬(二锁),皆承祖业,为名歌郎。
梅竹芬后为景和堂二主人,二锁体弱,昼歌夜饮,因致肺疾,支离床次,骨瘦如柴,未几病死。
梅兰芳遂孤,恃伯父大锁抚育。
稍长,送云和堂朱小芬(祖父门下,兰芳姐夫)处学艺,同习者小芬弟幼芬、兰芳表兄王惠芳,开蒙吴菱仙。
其始,兰芳不甚入艺,吴师感巧玲恩,特加恩教。
在此期间亦曾有过侑酒生意,赖仕商以巧玲孙特垂青之,京僚文博彦,嬖兰芳甚,出巨金脱籍,遂搭班喜连成,时14岁。
遇冯耿光(字幼薇,大银行家),尤尽其力,为营住宅于北芦草园,挥金如土,不稍吝惜。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故事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故事梅兰芳(公元1894—1961 年),原名梅澜,祖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
他是卓越的戏曲家,京剧表演艺术家,我国传统戏曲的代表。
青年时代从艺在京剧表演艺术上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后来又勇于革新,编演新戏,使京剧在各方面都出现了新面貌。
他所创立的“梅派”艺术,继往开来,影响深远。
他还是让京剧走向世界的先行者,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大师。
梅兰芳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品德高尚,演技精堪,在艺术界和人民群众中享有极高声望。
刻苦学艺梅兰芳出生在一个京剧世家。
他的祖父梅巧玲是早期京剧的名演员,是演旦角的。
父亲梅竹芬也是京剧演员,在梅兰芳四岁那年就去世了。
伯父梅雨田是有名的琴师和笛师,为京剧、昆曲伴奏,会戏很多。
梅兰芳在长辈的熏陶下,从小就喜欢看戏、听戏。
八岁的时候,他开始学戏了,学的也是旦角。
男孩子学旦角,扮演女角色,唱、念、做,都要模仿女性,用假嗓唱、假嗓说。
这就需要刻苦练习。
一开始他的天赋条件并不好。
有时候一出戏,老师教了多时,他还没有学会。
有一次,一位老师见他学得慢,生气地说:“不行,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梅兰芳脸红了。
他下决心一定要学出样子来,就用心琢磨、反复学。
一段唱,一般唱六七遍就会了,他却要唱二三十遍。
渐渐地,他练出了一条又宽又亮又圆润甜美的好嗓子,唱出来让人特别爱听。
成名之后,他有一次又见到最早教过他的老师。
老师不好意思地说:“我那时候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您别这么说。
”梅兰芳说,“我受您的益处太多了,当初要不是挨您一顿骂,我还不懂得奋发上进呢!”梅兰芳小时候,眼睛有点近视,眼皮下垂,眼珠也缺少神气。
而旦角在台上的眼神特别重要。
怎么办呢?后来他养了几只鸽子。
每当鸽子飞起来后,他就用眼睛随着鸽子飞翔而转动,越望越远。
这样天长日久,他的眼睛,毛病没有了,变得特别有神,直到老年,在舞台上演出,还是光彩照人。
有些人总以为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是天赋条件好,其实应主要归功于他的刻苦学习,努力钻研。
梅兰芳介绍
梅兰芳梅兰芳(1894~1961),京剧大师。
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代表戏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思凡》、《游园惊梦》等。
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
梅派艺术传人有李世芳、张君秋、言慧珠、杜近芳、梅葆玖等。
另有同名电影《梅兰芳》。
简介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
汉族,江苏泰州人,长期寓居北京。
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1岁登台。
工青衣,兼演刀马旦。
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
他刻苦学习昆曲、练武功、练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和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被誉为中国" 四大名旦" 的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是我国京剧旦角行当中四大艺术流派的创始人。
他们的优秀艺术,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从1915年 4月至1916年 9月,梅兰芳新排演了11出戏,其中有时装新戏《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古装新戏《牢狱鸳鸯》、《嫦娥奔月》、《黛玉葬花》、《千金一笑》;还有昆曲传统戏《思凡》、《春香闹学》、《佳期、拷红》以及《风筝误》的《惊丑》、《前亲》、《逼婚》、《后亲》等。
在此后数年中,梅兰芳又继续排演了大量古装新戏,如《廉锦枫》、《霸王别姬》、《天女散花》、《麻姑献寿》、《洛神》、《西施》、《太真外传》等,并整理演出了传统剧目《宇宙峰》、《贵妃醉酒》、《奇双会》、《金山寺》、《断桥》、《姑嫂英雄》(《樊江关》)、《打渔杀家》、《二堂舍子》、《审头刺汤》等。
梅兰芳1918年后,梅兰芳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
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
1919年4月,梅兰芳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记》等戏。
梅兰芳简介资料
梅兰芳简介资料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一1961年8月8日),别名梅畹华,又名鹤鸣,乳名裙姊;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擅长旦角,是梅派创始人,是“四大名旦”之首。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梅兰芳简介,希望对你有用!梅兰芳简介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一1961年8月8日),别名梅畹华,又名鹤鸣,乳名裙姊;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擅长旦角,是梅派创始人,是“四大名旦”之首,还是“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梅兰芳出生于梨园世家,八岁学艺、十一岁登台,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游园惊梦》、《断桥》、《黛玉葬花》等。
1961年8月8日凌晨5点梅兰芳去世,享年67岁。
梅兰芳演绎了京剧的灵魂,是民族的大师,国粹的塑造者,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梅兰芳生平事迹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前门外李铁拐斜街一座京剧世家的旧居。
1899年,梅兰芳在北京百顺胡同附近一家私塾读书。
1902年正式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学的第一出戏是《战蒲关》,后又学习了《二进宫》、《三娘教子》等共约三十余出戏。
也常跟着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戏。
1904年8月17日(农历7月7日),北京“广和楼”戏馆第一次登台,工花旦,在《长生殿·鹊桥密誓》里演织女。
1907年,梅兰芳家从百顺胡同移居卢草园,正式搭班“喜连成”演出。
1908年8月14日,母亲杨长玉病逝后全家移居鞭子巷头条。
1910年,梅兰芳与王明华结婚。
开始养鸽子的业余爱好。
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
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
1914年再次来沪,演出了《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 34天。
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
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
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ppt课件作品
• 他热爱京剧,刻苦努力,广泛吸收各地剧 种之精华,不断为京剧增加新的活力。
• 他在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 了卓越的贡献。他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 艺术的先驱。
• 他热爱祖国,坚决不给敌人唱戏。
• 他是一代京剧大师。他刻苦勤奋,具有创新 精神。他在中年时已名播全世,而在晚年还 有新的贡献。他不被原有的成就所束缚,向 国外的歌剧和芭蕾舞剧学习,在学习与继承 的道路上大胆创新,首创京剧唱腔南梆子。 他具有民族正义感,抗日战争时期,他蓄胡 明志,誓死不给日本鬼子演出。他对待工作 细心谨慎,即使已经是演过千次的戏,他也 总要花上半天时间去准备,每个身段,每句 唱腔都要进行无数次地锤炼。
• 1904年 8月17日(农历7月7日),在北京“广和楼”戏馆第一次登 台,在《长生殿·鹊桥密誓》里演织女。
• 1912年 第一次与谭鑫培同台演出,演出剧目《桑园寄子》。 • 1914年 1月,在庆丰堂与王蕙芳同拜陈德霖为师。本年,又先后从师
乔蕙兰、李寿山、陈嘉梁学习昆曲。又从路三宝、王瑶卿学戏。7月 至10月,在“翊文社”最初尝试创编了时装新戏《孽海波澜》。本年, 梅兰芳对化装、头饰方面进行了改革。 • 1930年 1月18日--7月率“承华社”剧团部分演员经日本横滨、加拿 大维多利亚赴美国演出。先后在西亚图、芝加哥、华盛顿、纽约、旧 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檀香山等地演出72天。 美国波摩拿学院、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分别授予梅兰芳文学荣誉博士学位。 • 1941年 本年,蓄须明志,息影舞台。 • 1961年 5月31日,在中国科学院为科学家们演出《穆桂英挂帅》, 这是梅兰芳在舞台生涯中的最后一次演出。
他也是梅兰芳的启蒙恩师。
• 1904年 8月17日(农历7月7日),在北京“广和楼”戏馆第一次登 台,在《长生殿·鹊桥密誓》里演织女。
梅兰芳简介
梅兰芳简介汇报人:2023-12-15•梅兰芳生平•艺术风格与特点•梅派传承与发展目录•社会评价与影响•个人品质与人格魅力01梅兰芳生平梅兰芳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祖籍江苏泰州。
出生地家庭环境童年经历梅兰芳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著名的京剧演员,母亲也出身梨园世家。
梅兰芳从小就受到京剧艺术的熏陶,5岁开始登台表演,展现出惊人的天赋。
030201出生背景与家庭环境梅兰芳在10岁时进入北京的喜连成科班学艺,接受严格的京剧技艺训练。
早期培养梅兰芳在表演青衣和花旦角色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并逐渐崭露头角。
青衣与花旦他的表演风格典雅大方,嗓音甜润动听,扮相优美大方,成为当时京剧界的佼佼者。
表演风格艺术生涯起步这是梅兰芳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京剧艺术的经典剧目之一。
《贵妃醉酒》该剧目展现了梅兰芳在表演上的精湛技艺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
《霸王别姬》这是一出具有神话色彩的京剧,梅兰芳在剧中表演了大量的舞蹈动作,展现了他的舞蹈功底。
《天女散花》梅兰芳在京剧表演艺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创立的“梅派”表演风格被广泛认可和推崇,成为京剧艺术的一座高峰。
艺术成就代表作品与成就02艺术风格与特点唱腔特色唱腔醇厚梅兰芳的唱腔醇厚、质朴,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感。
唱腔变化多端他的唱腔能够根据不同的剧情和人物性格进行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风格。
唱腔与表演融合梅兰芳的唱腔与表演紧密结合,通过唱腔表现出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梅兰芳的表演非常细腻,能够准确地把握角色的性格和情感,使观众深入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表演细腻他的表演非常自然,不夸张也不做作,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
表演自然梅兰芳的表演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与其他演员的表演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表演风格独特表演技巧推动京剧发展他的表演和创作对京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京剧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创新表演形式梅兰芳在京剧表演形式上进行了许多创新,如将传统京剧与现代戏剧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表演形式。
京剧四大名旦
京剧四大名旦当代有四位著名的女京剧演员被人们称为“四大名旦”,她们分别是: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和程砚秋。
下面我就介绍一下其中的三位:梅兰芳一九一零年出生在北京一个梨园世家。
他父亲梅巧玲是昆曲演员,姐夫王少卿学过昆曲,并得到汪润生等名师指点,而他自幼喜爱文艺,后来成了票友。
开始,他以“梅巧玲”的名字在上海演出,曾与俞振飞同台合作,还常与周信芳同台献艺,名声日隆,与杨小楼、余叔岩、高庆奎齐名,被誉为四大名旦。
后来他为了打破老派程式的束缚,在表演上做了许多革新,比如创造了新的唱腔,改革了戏衣和舞台装置,排演了一批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戏,塑造了一系列具有进步思想的妇女形象,终于使京剧在唱腔、表演、化妆、舞蹈、服装、道具、布景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创立了梅派,世称梅派。
不幸的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这位艺术大师的身体也受到严重摧残。
在国民党的压迫下,他逃往香港。
此后又回到上海,继续坚持演出。
抗日战争胜利后,因上海物价飞涨,他不忍心看到穷苦的老百姓无饭可吃,便不顾美国大使馆的劝告,毅然带领全团同人,在解放前夕献出了最后一次演出。
1949年4月,为了避免国民党飞机的轰炸,他同团里的同事一起撤退到了香港。
在香港,他被聘为香港大学、崇基学院、中文大学等学校的教授。
1950年5月,由于长期劳累,旧病复发,并引起肋膜炎、肺气肿等症,医治无效,于1952年12月10日在香港逝世。
梅兰芳去世后,移葬在万国公墓。
尚小云一九一六年出生在北京一个旗人家庭。
五岁时入私塾读书,九岁开始学习京剧老生,十三岁拜师学戏,工青衣,兼花旦。
一九一七年在北京正式登台演出。
在尚小云艺术的发展历史中,有两件事值得记述。
第一件事是一九一八年她改演武生,从此开始了半个多世纪的女扮男装的艺术生涯。
第二件事是一九二○年应日本某公司邀请赴东京等地演出,历时三年,使尚小云在日本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一九三○年尚小云率领她的第一个京剧班子——荣春社到上海演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兰芳介绍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一1961年8月8日)京剧大师,著名京剧旦角,著名京剧演员,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
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
北京人,祖籍江苏泰州。
梅兰芳八岁学艺,11岁登台。
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梅派”艺术创始的人;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在西方人的眼中,梅兰芳就是京剧的代名词,他的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游园惊梦》、《断桥》等。
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
在1918年,梅兰芳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炉火纯青的巅峰时代。
梅兰芳是中国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所唱戏曲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梅兰芳演绎了京剧的灵魂,是民族的大师,国粹的塑造者,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61年8月8日凌晨5点去世,享年67岁。
人物生平
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前门外李铁拐斜街一座京剧世家的旧居。
1899年,梅兰芳在北京百顺胡同附近一家私塾读书。
1902年正式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学的第一出戏是《战蒲关》,后又学习了《二进宫》、《三娘教子》等共约三十余出戏。
也常跟着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戏。
1904年8月17日(农历7月7日),北京“广和楼”戏馆第一次登台,工花旦,在《长生殿·鹊桥密誓》里演织女。
1907年,梅兰芳家从百顺胡同移居卢草园,正式搭班“喜连成”演出。
1908年8月14日,母亲杨长玉病逝后全家移居鞭子巷头条。
1910年,梅兰芳与王明华结婚。
开始养鸽子的业余爱好。
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
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
1914年再次来沪,演出了《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 34天。
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
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
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
1912年,第一次与谭鑫培同台演出,演出剧目《桑园寄子》。
1913年10月31日,接受上海许少卿邀请首次赴上海演出(是梅兰芳第一次离开北京),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等戏,11月16日第一次贴演扎靠戏《穆柯寨》也是他第一次唱大轴戏,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
开始研究新腔并学习昆曲。
全家移居北京鞭子巷三条。
1914年1月,在庆丰堂与王蕙芳同拜陈德霖为师。
又先后从师乔蕙兰、李寿山、陈嘉梁学习昆曲。
又从路三宝、王瑶卿学戏。
7月至10月,在“翊文社”最初尝试创编了时装新戏《孽海波澜》。
梅兰芳对化装、头饰方面进行了改革。
1914年,再次来沪,演出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一个多月。
梅派大师。
1915年4月10日,在北京吉祥园上演创编时装新戏《宦海潮》。
1915年4月16日,在北京吉祥园上演创编时装新戏《邓霞姑》;1915年10月31日,在北京吉祥园首演创编古装新戏《嫦娥奔月》。
第一次在京剧舞台上使用追光,梅兰芳则把灯光的作用向前推进了一步;梅兰芳开始学习绘画,绘画老师画家王萝白。
此后,又结识了画家陈师曾、金拱北、姚茫父、陈半丁、齐白石等。
同时并与收藏家朱翼庵订交,广泛观赏书画和古器物。
1916年1月14日,在北京吉祥园上演创编的新戏《黛玉葬花》;4月19日—21日在北京吉祥上演创编时装新戏《一缕麻》。
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
1917年,梅兰芳创编了神话歌舞剧《天女散花》。
1918年,梅兰芳演出《游园惊梦》。
梅派《游园惊梦》堪称中国戏曲艺苑中的奇葩。
同年创编演出了《麻姑献寿》、《红线盗盒》。
1919年4月21—5月27日,应日本帝国剧场邀请,携同“喜群社”访问日本进行演出。
先后在东京、大阪、神户等地演出;12月应近代实业家张謇邀请,第一次到江苏南通演出。
1920年,第一次拍摄无声电影《春香闹学》。
1921年年初,与杨小楼合作组织“崇林社”剧团。
年末,与福芝芳结婚。
1922年2月15日,在北京第一舞台首演创编新戏《霸王别姬》;10月15日—11月22日应香港太平戏院邀请,率"承华社"剧团140余人赴港演出。
1923年,首创在京剧伴奏乐器中增加上二胡,使京剧音乐更加丰富;11月在北京开明戏院上演创编新戏《洛神》;11月在北京真光剧场上演创编新戏《廉锦枫》。
1924年5月,在北京寓所接待印度著名学者、诗人、作家泰戈尔。
1924年10月9日—1924年11月22日,梅兰芳应日本帝国剧场社长邀请,第二次访问日本。
先后在东京、大阪、京都等地演出。
1925年,创编新戏头本、二本《太真外传》。
1926年,创编新戏三本、四本《太真外传》;在北京东城无量大人胡同梅宅接待来访问的瑞典王储夫妇。
1927年,被评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创编新戏《俊袭人》;经当时的银行家冯耿光证婚,梅兰芳迎娶了孟小冬。
1928年4月6日,在北京中和戏院首演创编新戏《凤还巢》;夏季,在北京编演了新戏全本《宇宙锋》;第二次赴香港演出。
1930年1月18日—7月,率“承华社”剧团部分演员经日本横滨、加拿大维多利亚赴美国演出。
先后在西雅图、芝加哥、华盛顿、纽约、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檀香山等地演出72天;美国波摩拿学院、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分别授予梅兰芳文学荣誉博士学位。
1931年5月,与余叔岩、齐如山、张伯驹等人创办“国剧学会”;第三次率团赴香港演出;同年与孟小冬解除婚姻关系。
1932年,梅兰芳从北京迁居上海。
1933年,在上海天蟾舞台上演了创编新戏《抗金兵》。
1935年2月21日—4月21日,率剧团赴苏联演出访问。
在苏联先后与戏剧大师斯坦尼拉夫斯基、布莱希特会面;4月—8月赴波兰、德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等国进行戏剧考察。
后经埃及、印度回国。
1936年2月26日,在上海天蟾舞台上演了创编新戏《生死恨》。
1938年年初,携家眷和剧团演职员再次赴香港演出。
全家留居香港。
1941年,蓄须明志,息影舞台。
1942年年夏,由香港返回上海。
从此,杜门谢客。
1945年10月,重新登台,在上海美琪大戏院与俞振飞合作演出了昆曲《断桥》、《游园惊梦》等剧目。
1948年6月—11月,在上海联华三厂拍摄彩色片《生死恨》。
1949年7月,出席中华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9月30日,当选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同年10月1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活动。
1951年4月,任命梅兰芳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7月,全家从上海迁回北京,定居护国寺街1号。
(现梅兰芳纪念馆)
1952年12月,出席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与苏联著名舞蹈大师乌兰诺娃在北京会面。
1953年10月,梅兰芳当选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1954年9月,梅兰芳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1955年1月,任命梅兰芳为中国京剧院院长;4月,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为梅兰芳周信芳举办了舞台生活50年纪念活动;2月—8月拍摄《梅兰芳舞台艺术》戏曲片,12月制作完成。
1956年5月26日—7月16日,应日本朝日新闻社等团体邀请,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心和帮助下,组建了阵容最强大的访日京剧代表团,梅兰芳任团长。
这也是梅兰芳第三次访问日本。
先后在东京、九州、大阪、京都、名古屋等地演出。
1957年6月7日,国际舞蹈协会主席海尔格来到北京授予梅兰芳荣誉奖章。
1959年5月25日,在北京人民剧场上演创编新戏《穆桂英挂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0年1月21日,《游园惊梦》彩色电影片拍摄完成;4月15日,北京市人民委员会任命梅兰芳为梅剧团团长。
1961年5月31日,在中国科学院为科学家们演出《穆桂英挂帅》,这是梅兰芳在舞台生涯中的最后一次演出;7月9日,任命梅兰芳为中国戏曲学院院长;8月8日凌晨5时,梅兰芳在北京病逝。
享年6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