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施耐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把梁山108将刻画得淋漓尽致
• 施耐庵接信后,将大弟彦明留在苏州原籍,带了续娶妻子申氏、 二弟彦才和门人罗贯中,冒着烽烟,渡江北上,先在兴化顾逖 家中暂住,而后由顾逖相助,在兴化以东人烟稀少的海滨白驹 场购置了田地房产,在这里隐居著《水浒》,施耐庵结识了许 多农夫和盐民,他们生活中的许多故事,成了他创作的素材, 经过再创造,以惊人的艺术才能,将以宋江为首的梁山108将豪 侠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 留世资料: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 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今江苏省兴化、大丰、 盐都等地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 《施氏长门谱》等,另有《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 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 篇。 • 据这些材料分析: •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后裔,唐末施之常后人在 苏州为家。其父名为元德,操舟为业,母亲卞氏(卞氏后裔亦 迁至今江苏省大丰市境内)。
施耐庵生平
《施氏家簿谱》等有关资料记载 施耐庵本苏州人,据《施氏家簿谱》等有 关资料记载,施耐庵,名彦端,系孔子门生 七十二贤之一施之常后裔,父操舟为业,他 13岁入浒墅关私塾就读,19岁中秀才,娶季 氏为妻,29岁中举人,35岁与刘伯温同榜中 进士,授任钱塘县事,因受不了达鲁花赤 (官名)骄横专断,一年后愤而辞官归里, 以授徒、著书自遣。
结缘苏州
• •
•
• •
•
•
•
施耐庵与苏州的不解之缘 施耐庵祖籍何处,对此学界见仁见智,尚无定论。但不可否认的是,施耐庵 与苏州有着极深的渊源。 在各种有关施耐庵籍贯的说法中,都提到了一个地方——白驹场,可以肯定 的是,他曾在这里长期生活过。那么,白驹场又是一个什么地方? 白驹场,是古代两淮盐场之一,是张士诚的故乡,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 在白驹场一带,张士诚率领“十八条扁担”造反抗元。 据记载,张士诚起兵后,敬慕施耐庵的文韬武略,再三邀请他为军幕,施耐 庵抱着“经世济民”的想法欣然前往,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 后跟随张士诚来到平江(即苏州),与其部将卞元亨来往密切,后张士诚居 功自傲,独断专行。 根据这些史实,又有学者提出了一个折中的观点:施耐庵原籍兴化,后又跟 着张士诚来到了苏州并逗留过一段时间,而张士诚败亡后,明朝官府四处侦 查其旧部,施耐庵为了避祸,于是又回到了江北老家。 有学者认为,施耐庵创作的不朽巨著《水浒传》,其题材与元末风起云涌的 农民起义有关,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其实就是元末起义军将领们的 影子。 向东十余里,大丰市白驹镇境内,建有施耐庵纪念馆。此地旧名花家垛,传 为施耐庵当年著书之所。清流环抱,荻港萧萧,沙鸟低翔,渔舟缓唱,芦苇 茂密,有着浓郁的《水浒传》里的气息,游人到此,会疑心真的到了梁山水 泊。
馆藏文物、史料
• 厅内陈列有关施耐庵文物、史料,分为施耐庵家世、生平、著书轶闻和社会 影响四个部分,陈列有《施氏长门谱》,出土的施耐庵独生子《故处士施公 让墓志》和《施让地照》,曾孙《施廷佐墓志铭》等数以百计的文物和史料, 为人们解开了数百年悬案“施耐庵之谜”,有关施耐庵的各种文物史料,人 们还可看到许多不同版本的《水浒》。据不完全统计,自明嘉靖始,迄今 《水浒传》在国内的各种版本有53种。在国外流传也很广,朝鲜、印尼、泰 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意大利、法国、俄罗斯、匈牙利、捷克、罗 马尼亚等国都有《水浒传》的译本,美国的译本有《水浒传》《水浒传选集》 《中国古典小说· 水浒传》《水浒传词汇》、《野猪林》等。日本的译本多达 20多种两边侧厅布置着臧克家、冯其庸等全国著名诗书画家赞颂施耐庵的各 种艺术作品。施耐庵及其作品《水浒传》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我国有中国 水浒学会、浙江水浒学会、山东梁山水浒研究会、盐城市水浒学会、大丰市 施耐庵研究会等学术团体专门研究施耐庵和《水浒》,召开研究会,出版刊 物。大型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播出后,观众数以亿计。正如日本汉学家盐 俗温称:“《水浒传》是惊天动地的快文,中国小说之冠冕,是雄飞世界文 坛的优秀古典小说”。伦敦大学卢庆滨博士且曾远涉重洋,不远万里来大丰 白驹考察施耐庵。施耐庵不仅是中国的文学巨匠,也是世界文坛的名人; 《水浒传》不仅是祖国文学艺术的瑰宝,还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精华。
施耐庵墓园
• 由施耐庵纪念馆向西十余里(今泰州兴化市新垛乡施家桥 村境内),为施耐庵墓园。墓前立一砖砌三门牌坊,正中 横梁上,悬有“耐庵公坊”四字石刻,墓在苍松翠柏间, 赵朴初手书“重修施耐庵墓记”的石碑立于墓前,邻近还 有一绿岛,一条小河环岛流过,人在高处俯视,却似狮子 (施子)盘绣球,因而俗称“风水宝地”。北京市社会科 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张惠仁有诗赞之曰: 隔岸白驹迷晓雾,盘球狮子沐晨阳。 耐庵泉下泰然卧,评说由人论短长。
馆内结构
• 进入由著名书法家启功书写的“施耐庵纪念馆”匾大门,你可看到一 尊高3.8米的大理石的施耐庵雕像(为雕塑家叶宗镐所作),馆内前后 三进大厅和左右侧厅,左右碑廊以及建在后院的两侧的半亭,显得结 构严谨,饶有意趣,第一进为接待厅;二进为景仰厅,大门上方悬挂 女书法家萧娴题额“乡国之光”,两旁门柱上写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联一副(由著名 书法家臧科书、诗人童斌撰写): 韬光养晦,一代英才居胜境; 激浊扬清,千秋峻笔著奇书。 • 里面陈设国画家绘制的施耐庵著书及其行踪的图像;有绢制介绍施耐 庵生平的连环画48幅。镇江书法家李宗海撰联曰: 有舍己为人侠骨义肠,却从鲁达、武松、李逵身上画出; 具掀天揭地深谋远略,乃自晁盖、宋江、吴用胸中写来。 • 再向后为文物厅,上方悬挂书法大师武中奇题额“文心独运”。两旁 门柱上有对联一副(由著名书法家陈大雨书,诗人童斌撰写): 百回《水浒》,秉春秋煲眨忠奸,千古人间消块垒; 一曲《秋江》,承风骚思忧治乱,五州文苑仰宗师。
施耐庵
简介
• 1992年,国家文物局和江苏省、大丰县政府拨 出专款施耐庵纪念馆,8月动工,建立1993年8 月落成。 • 施耐庵纪念馆,坐落在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 (曾隶属兴化)西郊花家垛岛上,传为施耐庵 当年著书之所。此处清流环抱,荻港萧萧,沙 鸟低翔,渔舟缓唱,芦苇茂密,有着浓郁的 《水浒》气息,游人到此,会疑心真的到了梁 山水泊蓼儿洼。人们从南面的水泊桥走上花家 垛,拐弯向东便是施耐庵纪念馆,它占地2815 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478平方米。
祠堂被毁
• 死后建施祠,不幸毁于抗日战火 • 施耐庵死后,他的十二世孙施奠邦发起, 将其在白驹镇上的故居改建为施氏宗祠。 后来几经修复扩建,遂成前后三进,旁有 偏殿之礼堂。第一进为门厅,内设茶坊; 第二进为书坊,供艺人说《水浒》;第三 进为福荫堂,供奉迁兴始祖施耐庵及其后 裔的灵牌,每年春秋二季在此祭祖。施祠 不幸毁于抗日战火。
作者介绍
• 施耐庵(1296—约1371),名子安(一说名耳),本名彦端,汉族, 江苏盐城人,原籍兴化,元末明初小说家。博古通今,才华横溢,举 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36岁曾中进士, 后弃官归里,闭门著书,与门下弟子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 《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并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 事,最终创作“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 施耐庵于元延祐元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 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浙江钱塘县尹。施耐庵故里江苏兴化新垛 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有《施氏家薄谱》存世。施耐庵是元末 明初小说家,大明(南直隶)扬州府兴化白驹场施家桥(今江苏泰州 兴化施家桥)人。元末张士诚于白驹场(今分属兴化和大丰)起义, 定都平江(苏州)建立抗元政权,自立吴王(朱元璋也是吴王,史称 西吴,以区分二者),施耐庵效力于张士诚,之后施耐庵避乱迁居兴 化。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其实就是元末起义军将领们的影子。 他是著名的元末明初文学家。施耐庵是罗贯中的老师,住苏州阊门外 施家巷,曾入仕钱塘(杭州)。至此,施氏族谱已经出现了。
• 施耐庵避战乱在兴化隐居写《水浒传》
• 施耐庵因避战乱迁此隐居写《水浒传》。据民间口碑,张 士诚起兵反元,在平江(苏州)称吴王,聘施耐庵为军师, 后张士诚降元,施耐庵屡谏不从,因而弃官去江阴祝塘东 林庵坐馆。朱元璋发兵围攻平江,战乱波及江阴,施耐庵 想起先后曾任松江同知和嘉兴路同知的好友顾逖是兴化人。 那里地方偏僻,四周环水,交通不便,一向有“自古昭阳 (兴化别名)好避兵”之说,于是特意差人给顾逖送去一 封信,并附诗一首: 年荒世乱走天涯,寻得阳山(指昭阳,即兴化)好住家。 愿辟草莱多种树,莫教李子结如瓜。(当时民谣:“李 生黄瓜,民皆无家”) • 顾逖见信后,马上给施耐庵回信,欢迎他来兴化避难。信 中也答诗一首: 君自江南来问津,相送一笑旧同寅。 此间不是桃源境,何处桃源好避秦?
名字由来
• 施耐庵一边讲学一边写书。一天,他写到《水浒 传》中石秀智杀裴如海,头陀敲木鱼这一段,突然 想到东林庵珍藏的木鱼木槌,心中疑惑不解,便向 徐麒问:你这庵里的木鱼木槌,为何像宝贝一样珍 藏呢?徐麒说:这庵里原先住着一位老和尚,他念 经拜佛用心极诚,一边念经一边敲木鱼。说着他用 手指着木鱼的凹陷说:你看,想让他们懂得,读书, 做学问就是要专心致志。施耐庵听了,连连点头: 我们写书,也要有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行啊!事 后,他提笔写了“耐庵”两个字,贴在门楣上,意 思是告诫自己要排除一切困难,写好《水浒传》。 外人不知其意,便把他称为“耐庵先生”,时间长 了,他也觉得这个名字不错,便改名为:施耐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