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堂戏的面具教案
傩戏面具美术教案
傩戏面具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傩戏面具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傩戏面具。
教学重点:1. 傩戏面具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
2. 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
教学难点:1. 傩戏面具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手法。
2. 绘画和手工制作的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1. 傩戏面具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 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傩戏面具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展示一些傩戏面具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观察。
二、基本技巧(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傩戏面具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手法。
2. 演示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如线条、颜色、贴纸等。
三、创作实践(10分钟)1. 学生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傩戏面具的模板或自行设计。
2. 学生利用绘画和手工制作工具,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傩戏面具。
四、作品展示(5分钟)1. 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2.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回顾和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和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深入了解傩戏面具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进行更深入的创作。
2. 学生可以尝试其他传统艺术形式,如剪纸、泥塑等,进行创作和实践。
六、傩戏面具的符号与意义(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傩戏面具上的各种符号及其代表的含义,如熊、鸟、蛇等。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傩戏面具符号背后的文化内涵。
七、面具绘画技巧深化(10分钟)1. 针对傩戏面具的特点,讲解面具绘画的技巧,如线条、颜色、质感等。
2. 示范如何通过绘画表现傩戏面具的符号意义和艺术风格。
八、手工制作环节(10分钟)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九、面具装饰与修饰(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傩戏面具的装饰手法,如贴纸、颜料、绘画等。
探究传统文化的傩戏面具大班美术教案
探究传统文化的傩戏面具大班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研究傩戏面具,帮助学生了解傩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激发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让他们了解面具的设计原理和制作方法。
3、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让他们亲手制作一副傩戏面具。
二、教学内容1、傩戏的概述傩戏是中国民间传统表演形式中一种具有独特地位的演出形式,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
傩戏在历史的长河中承载了许多的文化符号和意义。
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傩戏已经成为了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民俗价值的珍贵遗产。
2、傩戏面具的种类和意义傩戏面具是傩戏表演的一种重要元素,是根据表演角色的不同设计的。
傩戏面具通常有不同的形状、颜色和装饰,其样式多种多样,每一副面具都代表着特定的意义和象征。
例如,“关公”面具象征着武勇精神,“白蛇”面具则代表着柔弱美丽的女性。
“螃蟹”面具则象征着财富和好运。
3、傩戏面具的设计和制作通过研究和分析傩戏面具的设计,可以想象出其制作过程。
制作傩戏面具需要有一定的手工技巧和经验。
在设计面具时,我们要注意色彩的配合以及图案的协调。
制作面具时,除了使用一些常规的工具如剪刀、纸板等,还需要一些手工制作的工艺加工,如花样刨、模压成型等。
在制作傩戏面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细节的处理和人物的形象的呈现,使面具干净整洁并更清晰地表达人物的神态和形象特点。
三、教学步骤1、介绍傩戏的概述及其文化背景,学生了解傩戏的来源和演变过程。
2、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傩戏面具,让学生了解面具的种类和意义。
3、讲解傩戏面具的设计和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制作面具的工具和材料。
4、让学生根据所选角色设计自己的面具,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特别的构思。
5、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图案制作面具,引导学生不断调整和修改面具的设计,使之更加完美。
6、在面具制作完成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面具并分享面具设计过程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傩戏面具的设计和制作方法,学生拥有了创意和设计能力,可以通过各种线索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傩戏的面具》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傩戏的面具》教学目标1.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傩戏文化2.了解傩戏中的面具文化3.制作傩戏面具,培养孩子手工创作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4.培养幼儿的协调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教学准备1.物品:画纸、颜料、毛笔、剪刀、胶水、饰品等制作面具所需的材料2.PPT或故事书:介绍傩戏及面具文化,激发兴趣3.教学软件:部分学习素材和案例分享教学步骤步骤一:介绍傩戏及面具文化通过PPT或故事书,向孩子们介绍傩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引导他们感受傩戏的风格和特征,了解傩戏文化中的面具文化。
鼓励孩子们畅想文化差异的美好与魅力,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制作傩戏的面具1.让孩子自行设计面具的形状,比如动物、神话中的人物、怪物等,然后切出画纸上对应形状的面具底板,剪裁好胶水等材料。
2.协助幼儿进行水彩笔/颜料的颜色搭配,让孩子尝试不同的颜色搭配和表现形式,发挥想象力,使面具表情符合自己设定的人物形象。
3.选择喜欢的饰品材料进行装饰,比如羽毛、珠子、小石子、纸花等,使面具更加饱满生动。
4.考虑面具的佩戴方式,教孩子用细绳/饰带将面具固定好,让学生学习使用胶带、剪刀等工具,提高幼儿的手工创作能力。
步骤三:观察与欣赏给孩子们一些绘本或对应画册,讲解不同面具代表的珍贵文化意义,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和感受其生动性和历史价值。
同时,邀请孩子们之间互相欣赏、评论和交流面具的创作成果,讨论有关艺术的话题,提高孩子们的美术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师生互动1.问答环节:鼓励幼儿提出问题,丰富教学内容,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制作:教师指导幼儿进行制作,通过团体合作等形式激发彼此之间的合作精神和成就感。
3.展示评价:在制作完成后,教师将幼儿创作的面具进行展示,激发家长和学生们的欣赏之情,并从中评价出优秀作品,给予鼓励和表彰,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总结本次教学,通过设计和制作傩戏面具的形式,让幼儿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培养孩子的美术创造力和欣赏能力,发挥幼儿自然天赋的艺术才华,和课程内容相结合,让儿童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和成长。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设计傩戏面具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设计傩戏面具一、活动目标:1. 了解傩戏面具的特点和文化背景,激发幼儿对傩戏文化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运用绘画和剪贴等技能创作傩戏面具。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相互欣赏和尊重他人的作品。
二、活动准备:1. 傩戏面具图片或视频资料2. 画纸、画笔、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等绘画材料3. 剪刀、胶水等剪贴材料4. 辅助材料(如羽毛、亮片等)三、活动过程:1. 引入:展示傩戏面具的图片或视频,让幼儿观察并说出面具的特点,引导幼儿讨论傩戏的文化背景。
2. 讲解:向幼儿讲解傩戏面具的制作过程和技巧,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 示范:教师示范制作一个傩戏面具,边示范边讲解步骤和技巧。
4. 制作:幼儿按照示范的步骤和技巧,自行制作傩戏面具。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活动延伸:1. 让幼儿扮演傩戏角色,进行傩戏表演。
2. 邀请家长参与,展示幼儿制作的傩戏面具,共同欣赏和交流。
五、活动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安全,特别是在使用剪刀和胶水等工具时,要确保幼儿的操作安全。
2. 教师要尊重每个幼儿的作品,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要过分追求作品的美观程度。
3. 在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引导他们相互欣赏和尊重他人的作品。
六、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评价他们对傩戏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 评价幼儿在制作傩戏面具时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他们在装饰过程中的审美能力。
3. 观察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分享精神。
七、活动反馈:1.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与幼儿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制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2. 教师应向家长反馈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参与程度、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根据幼儿的反馈和表现,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需求。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傩戏面具》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傩戏面具》
教案名称:傩戏面具
教学目标:
1.了解傩戏的起源和发展;
2.了解傩戏面具的特点;
3.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通过绘制傩戏面具,培养幼儿的美术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
1.傩戏面具的图片或实物;
2.颜色铅笔、蜡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3.彩纸、剪刀、胶水等;
4.音乐播放器。
教学过程:
导入:
1.与幼儿共同观看傩戏面具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讨论面具的特点和用途。
2.播放傩戏音乐,帮助幼儿感受傩戏的氛围。
呈现:
1.向幼儿介绍傩戏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傩戏面具在傩戏中的重要性。
2.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类型的傩戏面具,引导幼儿观察面具的形状、装饰和颜色等特点。
操作:
1.让幼儿选择他们喜欢的傩戏面具样式,并向他们解释绘制面具所需的步骤和方法。
2.提供彩纸、剪刀和胶水等材料,让幼儿动手制作自己的傩戏面具。
3.在制作过程中,教师适时地给予幼儿指导和帮助,鼓励幼儿发挥创意绘制自己的面具。
总结:
1.观察幼儿制作完成的面具,让幼儿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困难。
2.引导幼儿再次回顾傩戏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傩戏面具的特点。
拓展:
1.组织幼儿穿上自己制作的傩戏面具,模拟傩戏表演,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展示自
己的面具和表演。
2.播放傩戏音乐,让幼儿在音乐的旋律中进行面具表演。
评价:
观察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绘画技巧,评估幼儿对傩戏的了解和创作能力。
教学延伸:
鼓励幼儿在家进行更多的傩戏面具绘制和表演活动,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和创作能力。
大班美术傩戏面具教案(大全五篇)
大班美术傩戏面具教案(大全五篇)第一篇:大班美术傩戏面具教案大班美术傩戏面具教案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美术傩戏面具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美术傩戏面具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贵州地区少数民族的傩戏面具,引起幼儿对傩戏面具的兴趣。
(2)鼓励幼儿观察了解傩戏面具的特征,尝试设计自己喜欢的傩戏面具。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故事《傩戏的传说》傩戏面具(实物、图片)操作材料:绘画笔、纸、剪刀、松紧带、订书机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
老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苗寨里……(故事附后)二、老师:现在,我们贵州的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表演傩戏的传统,老师带来了一些照片,请大家欣赏。
(1)介绍表演傩戏的场景。
傩面具集神、鬼、人于一身,突出人物性格。
无论是傩祭活动还是傩戏演出,面具都被赋予了神秘的宗教与民俗含义。
现在傩戏已成为当地农民闲暇季节喜爱的娱乐形式,除保留祭神驱鬼逐邪外,还充满了对平安丰收的祈祷,象征勇敢和胜利。
现已被纳入旅游娱乐活动,傩戏的演出形式简易、随意,通常于晒坝或村街便可以出演。
(2)介绍傩戏的各种角色。
傩戏里有象征土地、山林的神仙,有象征各种野兽的面具,有象征疾病的病魔,还有表示神力无边的山寨的保护神。
(3)重点介绍傩戏面具的特征。
面具的眼睛是最突出的,也是最吸引人的,眼睛特别大,还有眉毛又粗又长,也有的眼睛用很多锯齿线和花纹来装饰,看上去很吸引人。
面具的鼻子也很大,两个鼻孔圆圆的,有点吓人,还有的鼻子下面装有大胡子。
面具的嘴通常是张开的,有一排排白白的牙齿,在牙齿的两边还有四颗又尖又利的獠牙,很凶猛的。
面具的头上的装饰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用小鬼的脸来装饰,有的是有漂亮图案的帽子,还有一些用龙或动物的图案来装饰,这样就可以达到赶跑敌人的效果。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设计傩戏面具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设计傩戏面具一、活动目标1. 了解傩戏面具的特点和文化背景,培养对传统艺术的兴趣。
2. 发展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设计傩戏面具,提高审美意识。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相互欣赏和鼓励。
二、活动准备1. 傩戏面具图片资料2. 空白面具模板3. 彩笔、水粉、剪刀、胶水等绘画和制作工具4. 辅助材料:皱纹纸、亮片、羽毛等5. 展示用的海报纸、彩带等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了解傩戏面具的特点,学会设计制作傩戏面具。
2. 活动难点:面具设计创意的发挥,以及动手制作能力。
四、活动过程1. 导入:展示傩戏面具图片,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这样的面具吗?它叫傩戏面具,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
今天我们就来设计属于自己的傩戏面具,你们准备好了吗?”2. 基本知识:介绍傩戏面具的来源、特点和文化意义。
教师:“傩戏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宗教仪式,面具是傩戏中扮演不同角色的道具。
傩戏面具造型独特,富有神秘感。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傩戏面具的分类和特点。
”3. 示范讲解:讲解面具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教师:“现在我们开始制作傩戏面具,在空白面具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用彩笔、水粉等进行上色,可以用辅助材料装饰面具。
同学们在制作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分享想法,也可以请教老师。
”4. 动手制作:幼儿根据示范,自行设计制作傩戏面具。
教师:“同学们开始制作吧,记得发挥创意,制作出独特的傩戏面具。
在制作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5. 作品展示:将完成的傩戏面具粘贴在海报纸上,展示给大家。
教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家的的作品吧!每个同学都制作出了独一无二的傩戏面具,你们真棒!”五、活动延伸1. 环境布置:将傩戏面具作品装饰在教室环境中,营造氛围。
2. 家庭作业:邀请家长参与,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学校的表现,共同关注幼儿成长。
3. 后续活动:组织傩戏面具表演活动,让幼儿体验傩戏表演的乐趣。
六、活动注意事项1. 安全确保幼儿在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时的安全。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傩戏的面具》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傩戏的面具》一、教学目标1.了解傩戏的起源和发展。
2.学习傩戏面具的种类和特点。
3.学习绘制傩戏面具的基本技法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傩戏的起源和发展。
2.傩戏面具的种类和特点。
3.绘制傩戏面具的基本技法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1.演讲和讲解。
2.互动交流。
3.观察和模仿。
4.创作实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介绍傩戏的起源和发展,带领学生进行初步探究。
2. 学习环节第一部分:傩戏面具的种类和特点1.教师介绍不同种类的傩戏面具,如镇山面、哭面、笑面等,并对每种面具进行讲解和示范。
2.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傩戏面具,探究它们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第二部分:绘制傩戏面具的基本技法和方法1.教师演示绘制傩戏面具的基本技法和方法,包括选择画纸和颜料、确定面具形状和大小、划分面具区域、勾勒面具轮廓等。
2.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进行绘制实践,并及时交流和反馈。
3. 创作环节1.学生自由创作傩戏面具,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2.学生成果展示和展览。
4. 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和回顾,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傩戏的起源和发展有初步了解。
2.学生对傩戏面具的不同种类和特点有初步认知。
3.学生能够掌握傩戏面具的基本绘制技法和方法。
4.学生通过创作实践,能够发挥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5.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六、教学资源1.傩戏面具图片和介绍资料。
2.绘制傩戏面具的绘画工具和材料。
七、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傩戏博物馆或艺术展览馆进行参观和学习。
2.开展相关的美术创作竞赛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竞争精神。
傩堂戏的面具教案
傩堂戏的面具教案德江一中喻江南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德江傩堂戏面具的艺术风格、起源、发展。
2.通过欣赏各种面具,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及比较分析表现形式和方法。
3.通过学习面具五官变形的造型手法,让学生喜欢面具艺术,大胆地使用色彩表现变形的形象,并对其产生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德江堂戏面具的起源以及发展,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热爱。
三、教具准备:有关课件、图片、道具四、学生准备:水彩笔、油画棒、彩色卡纸、剪刀、双面胶等。
五、教学时间: 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看一看,这个视频播放的表演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普通表演有什么区别。
(播放视频:面具祭祀表演。
40秒左右)。
(二)授课:1.了解德江傩堂戏面具的起源和历史德江傩堂戏又名傩戏或杠神,和其它地区的傩戏一样,是一种佩戴面具演出的宗教祭祀戏剧,属于古傩的一种。
傩戏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和戏乐成分的礼仪祀典。
大约在宋代前后,傩仪由于受到民间歌舞、戏剧的影响,开始衍变为旨在酬神还愿的傩堂戏。
它是集傩祭、傩仪、傩面具、傩歌舞、傩技、傩戏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德江傩堂戏从80年代初得以复兴开始,至今走过了近30个年头。
2006年,它以其自身文化特色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列。
所以,德江又称为“傩戏之乡”。
2.介绍德江傩堂戏面具中有代表性的面具人物面具是德江傩堂戏最显着的特征之一,是刻画傩戏人物性格特征和面部神态的主要道具。
面具除了在戏中扮人物外,还具有独特的艺术观赏价值,农村还用以作驱邪图腾挂在大门上或房中。
这里只简介十二面最具特色的面具。
①唐氏太婆唐氏太婆又叫唐氏仙娘(有的傩坛唐氏太婆与唐氏仙娘为两人),是傩堂戏中最重要的神祗之一,其职司是打开桃园三洞请出24个面具。
唐氏太婆面具为老妪造型,头梳发髻,满面皱纹,慈眉善目,面带微笑,手法写实,是典型的农村老妇形象。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傩戏的面具》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傩戏的面具》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傩戏以及傩戏面具的基本知识。
2.学习制作傩戏面具的基本工艺和技巧。
3.提升学生对颜色和形状的观察、把握和表现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傩戏面具图片、傩戏视频等教学资料。
–色纸、彩笔、剪刀、胶水等制作傩戏面具的材料工具。
–PPT或手绘示意图等辅助教具。
2.学生准备:–颜色、形状相关的人和物品图片剪报。
三、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5分钟):–展示傩戏面具图片,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对傩戏的好奇心。
2.知识普及(10分钟):–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傩戏,讲解傩戏的起源和发展,并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傩戏的表演形式和意义。
3.学习傩戏面具制作(30分钟):–向学生展示制作傩戏面具的基本工艺和技巧,讲解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形状,然后用色纸、彩笔、剪刀等材料制作自己的傩戏面具。
–引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尝试不同的组合和创意。
鼓励他们在面具上加入自己的特色元素。
4.面具展示与分享(1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傩戏面具,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和感受。
–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和描述面具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5.情感沟通与戏剧表演(20分钟):–分成小组,让学生选择一个面具,通过观察面具的颜色和形状,想象面具背后的角色和故事。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扮演角色,其他成员则配合表演。
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并展示给其他小组观看。
6.教学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回顾教学目标并与学生一起反思。
–鼓励学生表达对本节课的感受和体会,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四、教学反思本次大班美术公开课以傩戏面具制作为主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操作,使学生既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傩戏,又体验了制作傩戏面具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改进:首先,关于情境导入的部分,我可以准备一些有关傩戏的趣闻或者小故事,在引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傩戏的面具》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傩戏的面具》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傩戏文化和面具文化。
2.学习制作傩戏面具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和手工技能。
教学内容本次大班美术公开课的教学内容为《傩戏的面具》。
傩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民间表演形式,而面具则是傩戏的重要道具。
通过制作傩戏面具,既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和手工技能。
教学流程第一步:介绍傩戏老师先介绍傩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并播放傩戏表演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傩戏的表演形式和特点。
第二步:介绍傩戏面具老师介绍傩戏面具的种类和功能,并播放傩戏面具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傩戏面具的造型和设计。
第三步:学习制作傩戏面具1.准备材料:纸板、颜料、彩带、剪刀、胶水、铅笔等。
2.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设计傩戏面具的造型和图案,并画在纸板上。
3.学生按照图案轮廓,剪出面具的外形,并用颜料上色。
4.学生可以在面具上加入彩带和其它小装饰,使面具更加漂亮。
5.最后,学生用胶水把面具的两侧黏好,让面具成型。
第四步:展示和讲解学生将自己制作的傩戏面具展示给全班,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己设计和制作的过程,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思考。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美术创造力;2.评价学生的面具设计,包括造型和色彩搭配;3.评价学生在面具制作中表现出来的耐心和细心程度。
教学心得通过本次大班美术公开课的教学内容《傩戏的面具》,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傩戏文化和面具文化,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和手工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多给予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让学生从中提升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傩戏的面具》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傩戏的面具》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傩戏文化。
2.学习制作傩戏的面具。
3.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课程简介傩戏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
它通常在中国的端午节和农历腊月份期间表演。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傩戏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傩戏的面具是傩戏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作傩戏的面具1.准备材料:橡皮泥、颜料、画笔、刀具、鼻梁钳、橡皮塞等。
2.设计面具:根据傩戏的特点和个人创意设计面具的形状、颜色等。
3.制作面具:用橡皮泥按照设计的图案慢慢塑造面具的形状,使用画笔上颜色,用刀具进行刻画,插上鼻梁钳和橡皮塞等装饰。
制作过程1.提供材料:老师提供橡皮泥、颜料、画笔、刀具等制作面具的材料。
2.观看样板:老师出示一些傩戏的面具样版,让幼儿了解傩戏面具的特点和形态。
3.自由创作:给孩子们一定的自由创作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制作自己的面具。
4.互相交流:鼓励幼儿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和面具设计,予以帮助和鼓励。
教学评价评价方式评估幼儿完成面具的独立能力,创造力,以及在制作过程中的团队合作精神。
评价标准1.完成面具的外观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制作过程中是否团队合作,互相交流探讨。
3.学习过程中是否表现出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4.是否积极参与傩戏面具制作活动。
教学建议1.傩戏文化课程应该引起教师和幼儿的共鸣,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2.教学时充分调动幼儿的情感、认知、实践和评价因素,使幼儿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才能真正理解,从而获得认知和提高。
3.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帮助,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们学习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傩戏文化,了解傩戏面具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同时,在团队合作和交流中,也能够获得更多的体会和快乐。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傩戏的面具》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傩戏的面具》一、教学背景傩戏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是在农历正月十五到二十三这段时间里举行的,相传是清除病魔和邪灵的仪式。
在傩戏表演中,演员们精心制作的面具可以使人们惊叹不已。
通过本次教学,让幼儿了解传统傩戏文化和面具制作知识,激发幼儿的艺术热情,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传统傩戏文化和面具的制作知识;•掌握面具制作的基本材料及工具;•掌握在面具上进行基本图案布置的方法。
2. 技能目标:•能够理解、表达和交流面具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情感目标:•通过亲自制作面具,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知识点讲解•了解傩戏文化:教师通过实物、图片等展示,让幼儿了解传统傩戏文化的起源、发展和传承;•面具制作基本知识和工具介绍:让幼儿知道面具所用的材料和工具。
2. 面具制作实践步骤:1.肥皂像揉成小球,塞进塑料袋里,用瓢把水倒进去,搅一下,水在塑料袋里加肥皂形成一些气泡。
2.将白糊敷到面具上,将面布平贴在上面,平摊晾一会儿,然后将面布收口固定在面具的下面。
3.将面具标出眼睛、嘴巴等位置,用剪子将眼睛、嘴巴等地方剪出来。
4.在面具上涂底色,绘制面具图案。
3. 课堂展示将幼儿制作的面具挂在墙上展示,并让幼儿讲述制作过程。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次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傩戏的面具》的教学,幼儿们了解了传统傩戏文化和面具制作知识,了解了面具制作的基本材料、工具和方法,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讲解生动,实践环节丰富多彩,幼儿们参与积极,课堂氛围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是,在制作面具过程中,因为材料和工具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技能,所以教师还需要引导幼儿们多加练习,才能真正掌握面具制作的技能。
大班美术傩戏的面具教案
大班美术傩戏的面具教案大班美术傩戏的面具教案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美术傩戏的面具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美术傩戏的面具教案1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制作面具并参加表演的兴趣,丰富幼儿的情感。
2、引导幼儿用剪、贴、画、折等方法制作各种动物面具。
活动准备1、电脑,动物狂欢的光盘,动物狂欢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2、范例面具、皮筋若干。
3、旧挂历、报纸、碎布、塑料袋等制作材料若干,剪刀、胶棒等制作工具每人一套。
活动重难点1、激发幼儿制作面具并参加表演的兴趣。
2、引导幼儿制作各种动物面具。
3、难点:剪洞。
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通过引导幼儿模仿动物表演,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小朋友,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小动物们要举办狂欢会了,我们也去看一看,好吗?咱们听着音乐,扮演小动物进入会场。
二、讨论示范: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并采用教师现场示范制作、表演的方法,激发幼儿制作、表演的热情和欲望。
你们表演得真美呀,我也要表演。
1、出示旧挂历纸,采用边提问题边引导幼儿讨论边示范的方法制作鸟面具。
讲解剪、贴、画、折的方法,重点引导幼儿怎样挖洞。
2、出示塑料袋,引导幼儿用系、剪、贴等方法制作面具。
再次强调挖洞方法:不能太近太远,和两眼距离一样宽。
3、展示各种范例面具,引导幼儿用不同材料制作不同的面具,注重引导幼儿创新。
三、实践操作:幼儿制作面具,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挖洞。
请操作快的幼儿帮助慢的幼儿,也可以互相参观,改进自己的作品。
鼓励幼儿的创造性创作。
鼓励、帮助较慢的幼儿完成作品。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完成面具后注意收拾自己的物品。
四、表演展示:通过播放“动物狂欢会”短片、“动物狂欢节”乐曲,来展示动物狂欢的场景、创造狂欢的氛围。
师幼一同带上自制面具随音乐表演。
引导幼儿互相观看,互相欣赏,分享快乐。
小朋友们,动物狂欢会开始了,赶快来表演吧!活动延伸请小班的小朋友或者其他班的幼儿一起狂欢。
初中傩戏面具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傩戏面具的起源、发展历史以及在不同地区的特点。
2. 使学生认识到傩戏面具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对傩戏面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4. 引导学生关注傩戏面具的传承与保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傩戏面具的起源和发展2. 傩戏面具的分类和特点3. 傩戏面具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形式4. 傩戏面具的传承与保护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傩戏面具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傩戏面具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傩戏面具的分类、特点以及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形式。
4. 案例分析:分析傩戏面具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感受傩戏面具的魅力。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傩戏面具的传承与保护问题,提出建议。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傩戏面具的价值和意义。
7.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傩戏面具的短文。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傩戏面具起源、发展历史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傩戏面具分类、特点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傩戏面具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地位的认识。
4. 学生对傩戏面具传承与保护的关注程度。
5.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
五、教学资源1. 傩戏面具图片、视频资料。
2. 相关学术论文、书籍。
3. 互联网资源。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亲身体验傩戏面具的魅力。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傩戏面具的传承与保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定期组织课外活动,如参观傩戏面具展览、观看傩戏表演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5. 加强与相关学术机构、文化团体的合作,促进傩戏面具资源共享。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傩戏面具》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傩戏面具》教案名称:傩戏面具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的傩戏文化。
2.学习制作傩戏面具并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1.培养幼儿对傩戏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2.学习制作傩戏面具的过程和技巧。
教学准备:1.图片或视频资料介绍傩戏文化。
2.面具制作所需的材料:纸板、颜料、刷子、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5分钟)1.教师向孩子们引入话题:你们知道傩戏吗?与孩子们讨论。
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介绍傩戏的起源和特点。
2.问孩子们:你们有大家喜欢的傩戏角色吗?大家有没有想过傩戏角色是怎么样的?第二步:制作傩戏面具(60分钟)1.教师先向孩子们展示制作傩戏面具的步骤和所需材料,并解释每一步的操作。
2.给每个孩子发放纸板、颜料、刷子、剪刀、胶水等制作材料。
3.引导孩子们根据自己喜欢傩戏角色的面部特征,设计自己的面具样式。
4.孩子们按照制作步骤,用剪刀剪出面具形状,用颜料给面具上色,最后用胶水将面具的各个部分粘合在一起。
第三步:展示和分享(15分钟)1.鼓励孩子们展示自己制作的傩戏面具,并向大家介绍自己设计的面具样式和意义。
2.教师可以邀请孩子们自由发言,分享制作面具的心得和感受。
第四步:活动延伸(10分钟)1.教师为孩子们播放傩戏视频,让孩子们更深入了解傩戏的表演形式和特点。
2.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小规模的傩戏表演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傩戏的魅力。
教学反思:通过制作傩戏面具,幼儿能了解傩戏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通过展示和分享,幼儿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增强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观看视频和参与小规模傩戏表演活动,幼儿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傩戏文化的内容和表演形式。
大班美术教案《傩戏面具》含反思
大班美术教案《傩戏面具》含反思教案名称:《傩戏面具》教学目标:1.了解傩戏的历史和特点。
2.通过制作傩戏面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3.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利用图片或视频简要介绍傩戏的历史和特点,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傩戏面具的历史和类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傩戏面具的特点。
2.解释傩戏面具的用途和意义,让学生理解面具在傩戏中的重要性。
三、制作傩戏面具(50分钟)1.准备材料:纸板、剪刀、彩色笔、胶水等。
2.将纸板剪成合适大小的面具形状,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设计。
3.学生利用彩色笔为面具上色,可以考虑使用传统的颜色搭配。
4.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为面具添加装饰物,如绘制花纹、粘贴亮片等。
5.老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制作出符合要求的傩戏面具。
四、展示和反思(2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傩戏面具,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2.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总结制作经验。
3.引导学生思考傩戏面具的意义和传统文化的价值,并以书面形式进行反思。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制作傩戏面具,让学生亲身参与传统文化的体验和创作,达到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傩戏面具的历史和特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
通过展示和反思环节,学生不仅巩固了学习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制作傩戏面具需要较多的时间和材料准备,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时间不够,影响到制作效果。
其次,学生对于傩戏面具的了解可能不充分,对于其在傩戏中的特定用途和意义理解不深刻。
教师可以加强相关知识的讲解,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实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总体来说,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对于傩戏面具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创造能力。
大班美术教案:傩戏面具
大班美术教案:傩戏面具1. 教学内容本次美术课教学内容为傩戏面具。
让学生了解傩戏的概念,认识傩戏的面具,了解其造型特征和文化背景,掌握绘制傩戏面具的技巧。
2. 教学目标•了解傩戏面具的基本概念;•熟悉傩戏面具的造型特征;•掌握绘制傩戏面具的技巧;•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和创造力。
3. 教学步骤3. 1 介绍傩戏在课前,先用简短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傩戏的概念,让他们对傩戏有所了解,了解傩戏在民间信仰文化中的地位。
通过PPT图片或视频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傩戏的起源、历史和文化背景。
3. 2 分析傩戏面具造型特征通过观察真实的傩戏面具,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造型特征,如面具的外形、色彩、图案等元素。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傩戏面具中不同颜色的含义、不同图案的含义等进行引导。
3. 3 绘制傩戏面具让学生用素描工具绘制傩戏面具。
讲解基本的素描技巧,如观察、比例、线条、阴影等。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象自由进行绘制。
3. 4 评选最佳作品老师可以在课后将学生的作品进行统计和评选,评选出最佳的傩戏面具作品,并在教室进行展示。
4.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掌握傩戏面具的造型特征;•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创新能力。
5. 课堂小结通过对傩戏面具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傩戏文化的特点,理解我国民间信仰文化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小组交流和展示,分享各自的作品,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6. 教学扩展•深入了解傩戏的其他表现形式,例如语言、音乐、舞蹈等;•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傩戏的文化传承;•前往博物馆或其他艺术馆观看傩戏面具等相关文物的展览,进行文化探究。
7. 参考资料•陶宏开, 傩面人 -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 2018;•中华全国文联,中国文学艺术百科全书:傩戏, 2019;•王中和, 傩戏面具, 20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傩堂戏的面具教案
德江一中喻江南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德江傩堂戏面具的艺术风格、起源、发展。
2.通过欣赏各种面具,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及比较分析表现形式和方法。
3.通过学习面具五官变形的造型手法,让学生喜欢面具艺术,大胆地使用色彩表现变形的形象,并对其产生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德江堂戏面具的起源以及发展,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热爱。
三、教具准备:有关课件、图片、道具
四、学生准备:水彩笔、油画棒、彩色卡纸、剪刀、双面胶等。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看一看,这个视频播放的表演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普通表演有什么区别。
(播放视频:面具祭祀表演。
40秒左右)。
(二)授课:
1.了解德江傩堂戏面具的起源和历史
德江傩堂戏又名傩戏或杠神,和其它地区的傩戏一样,是一种佩戴面具演出的宗教祭祀戏剧,属于古傩的一种。
傩戏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和戏乐成分的礼仪祀典。
大约在宋代前后,傩仪由于受到民间歌舞、戏剧的影响,开始衍变为
旨在酬神还愿的傩堂戏。
它是集傩祭、傩仪、傩面具、傩歌舞、傩技、傩戏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德江傩堂戏从80年代初得以复兴开始,至今走过了近30个年头。
2006年,它以其自身文化特色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列。
所以,德江又称为“傩戏之乡”。
2.介绍德江傩堂戏面具中有代表性的面具人物
面具是德江傩堂戏最显着的特征之一,是刻画傩戏人物性格特征和面部神态的主要道具。
面具除了在戏中扮人物外,还具有独特的艺术观赏价值,农村还用以作驱邪图腾挂在大门上或房中。
这里只简介十二面最具特色的面具。
①唐氏太婆
唐氏太婆又叫唐氏仙娘(有的傩坛唐氏太婆与唐氏仙娘为两人),是傩堂戏中最重要的神祗之一,其职司是打开桃园三洞请出24个面具。
唐氏太婆面具为老妪造型,头梳发髻,满面皱纹,慈眉善目,面带微笑,手法写实,是典型的农村老妇形象。
(唐氏太婆)
②仙锋小姐
仙锋小姐又叫先锋小姐,专司傩堂催愿和勾愿之职,是正戏《大王抢先锋》中的主角。
仙锋小姐面具为小旦造型,头戴凤冠,面目丰润,弯眉秀目,樱桃小口,端庄美丽,与唐代的菩萨像颇为相似。
(仙锋小姐)
③甘生八郎
甘生八郎又叫甘生,是正戏《甘生赶考》中的主角。
在傩堂中的职司是为愿主还愿领牲。
甘生八郎面具为小生扮相,头戴冠帽,冠顶有一小圆顶,五官清秀,耳朵硕大,一副书生的模样。
(甘生八郎)
④歪嘴秦童
歪嘴秦童简称秦童,又叫勤童或琴童,是正戏(甘生赶考)中的丑角。
在剧中秦童机智幽默,妙语连珠,有时还耍一点小小的无赖,充满了喜剧色彩。
秦童面具为小丑造型,头梳歪髻,斜眉歪嘴咧牙,逗人发笑。
(歪嘴秦童)
⑤开山莽将
开山莽将又叫开山猛将,简称开山,是傩堂中最凶猛的镇妖神祗之一。
他手执金光钺斧,专门砍杀五方邪魔,为人们追回失去的魂魄。
开山莽将为一凶神形象,头生双角,嘴吐獠牙,眼睛凸突,眉如烈焰,造型怪诞,神采生动。
(开山莽将)
⑥开路将军
开路将军又叫开路先锋,是傩堂中的先导(开道)神,职司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扫除五方邪魔,与古代的方相氏类似。
开路将军面具与开山莽将面具大同小异,也是凸眼圆睁,獠牙锋利,不同的是他的头上只有一只尖角。
傩堂戏中另有一个凶神叫押兵仙师,职司是导引各路天兵、天将出入傩堂,其面具与开路将军非常相似,两种面具可以互相通用。
(开路将军)
⑦灵官
灵官即王灵官,是赫赫有名的道教护法神,掌天下人间的纠察之职,他在傩堂中的任务是搜捕混入傩堂的邪魔妖鬼。
灵官面具模样凶猛,面色赤红,头上戴着道冠,额际上有一只混赤眼,亦称“纵目”。
(灵官)
⑧勾簿判官
勾簿判官又称勾愿判官,简称判官,职司是负责在傩堂中为人们勾还良愿,并惩治那些作恶多端的坏人和邪神。
勾簿判官面具头戴官帽,相貌凶恶,嘴吐獠牙,眉似烈焰,生动地刻画出他嫉恶如仇,铁面无私的性格。
(勾簿判官)
⑨土地
土地是主管一方的乡神,其名目甚多,有引兵土地、梁山土地、青苗土地等九个。
土地在傩堂戏中是一个慈祥温和、幽默风趣的老翁,专为愿主纳吉驱邪,赐福添寿。
土地面具造型稳重,神态安祥,慈眉善目,两耳肥大,有的眼睛和下颔可以自由活动,称为“活口面具”。
(长生土地)
⑩和尚
和尚主要在“和尚减斋”的法事中出现,任务是查看冲傩的主人家诚心不诚心、品德好不好、做法事的准备工作是否符合要求。
和尚面具圆脸秃头,嘻牙咧嘴,笑容可掬。
额上长着一个硕大的福包,形象亲切可爱。
(减灾和尚)
⑪、关圣帝君
关圣帝君简称关公、关爷,即三国时刘备手下名将关羽,在民间被尊奉为武圣人。
傩堂正戏《关爷斩蔡阳》描写的即是他在古城力斩曹操手下大将蔡阳的故事。
关羽面具为丹凤眼,卧蚕眉,红脸黑须,头戴盔帽,英武神勇,与民间传说中的关羽完全一致。
(关圣帝君)
⑫、幺儿媳妇
幺儿媳妇是正戏《开山莽将》中的角色,开山莽将的金钺斧被被虾子精咬坏,他请铁匠鞠躬老师和幺儿媳妇为他修整,三人演出了一出生动幽默的戏。
幺儿媳妇面具为世俗女性形象,头梳双髻,面目娟秀,与生活中的年轻媳妇相似。
通过上面的讲解,我们发现他们的颜色是不是非常的鲜艳、造型是不是非常的夸张呢?德江县傩面具千姿百态,以其各种造型展示出威猛、英俊、和祥、滑稽、靓丽之美,又以色彩的配调不一,具有神武、庄重、凝重、活泼、欢快、斑斓等不同的审美特征。
3.面具的制作方法:
德江傩面具制作有20多道工序,材料主要是当地柏杨树或柳木,白杨木质轻而不易开裂,质地细腻;柳木在民间是辟邪之物,艺人用它制作面具,有驱邪纳吉之意。
其雕刻粗犷中不乏细腻,古朴中不乏韵味。
其工艺流程为:选料、采料、下料、开坯、放线、粗开脸、粗雕刻、粗打磨、细打磨、刮灰、上白底色、底色打磨、上底颜色、文开脸、描脸谱、熬桐油或生漆(土漆)、上底油、上面油、上亮油,凉干后,栽胡子或眉毛。
4、学生创作
今天我们认识了德江傩戏的面具,现在根据你所学到的面具色彩知识,发挥你的想象力,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面具吧!使用工具请注意安全。
(底:卡纸、一次性餐盘、瓦楞纸、空白面具。
材料:卡纸、双面胶、纸绳、珠子、扣子、皱纹纸、彩带等)均可。
5、展示评价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