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1课时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第3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第4课时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P54例3,“做一做”及P55-56第4-7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的过程,掌握把假分数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应用把假分数转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揭题:师导入并揭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知识。
你还记得什么分数能写成带分数的形式吗?(假分数)有时根据需要将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接下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
二、合作探究,明白算理。
1.教学例3.过渡: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1)探究假分数化成整数的方法。
①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题目:把、化成整数。
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假分数化成整数的方法。
先让学生小组内交流互动,再反馈,学生的想法有很多种,如:a.从分数的意义得出结论:里面有3个。
就是1,因此=1;里面有8个,4个是1,8个就是2,因此=2。
b.借助圆片涂色,直观得到=1,=2的结论。
c.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因为33=3÷3,而3÷3=1,因此33=1;48=8÷4,而8÷4=2,因此48=2。
只要学生的想法合理,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③师生小结。
教师让学生先相互交流,再引导学生小结出假分数化成整数的方法。
小结:当假分数的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这个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
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商就是这个假分数所化成的整数。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数学教案设计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数学教案设计第一章:分数的定义与基本性质1.1 教学目标了解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中的一份或几份。
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包括分子和分母的同步乘除运算。
1.2 教学内容分数的定义: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分数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1.3 教学活动设计引入: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将一个苹果或一块饼平均分成几份,感受分数的含义。
讲解:用具体例子讲解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强调分子和分母的关系。
练习:让学生进行分数的基本运算,如分数与整数的乘除法。
1.4 教学评价设计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分数定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分数的比较与排序2.1 教学目标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理解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的比较方法。
能够对分数进行排序,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分数的比较: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分数的排序:按照分数的大小顺序排列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3 教学活动设计讲解:用图示和具体例子讲解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比较方法。
练习:让学生进行分数比较和排序的练习,如解决实际问题。
2.4 教学评价设计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分数比较和排序方法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分数的加减法3.1 教学目标学会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3.2 教学内容分数的加法:同分母分数加法,异分母分数加法。
分数的减法:同分母分数减法,异分母分数减法。
3.3 教学活动设计讲解:用具体例子讲解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练习:让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的实际运算,如解决实际问题。
3.4 教学评价设计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分数加减法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四章:分数的应用题4.1 教学目标学会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分数进行计算和表述。
4.2 教学内容分数应用题: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比例等。
《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15篇)
《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1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重点难点】1、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2、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指导】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本单元教材在加强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上做了不少努力,同时,教材还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式数形结合,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从而为老师与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水平上,构建数学概念的意义。
为了搞好本单元的教学,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及时抽象,不能听任学生的认识停留在直观水平上。
否则,同样会妨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因此,在充分展开直观教学,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实例、图式加以概括,构建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在本单元中,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约分与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都是必须掌握的。
这些方法看似头绪较多,但若归结为基础知识,就是揭示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以约分与通分为例,它们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
因此,教学时不宜就方法论方法,而应突出方法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操作方法背后的算理,这样就能依靠理解掌握方法,而不是依赖记忆学会操作。
有关分数的意义教案4篇
有关分数的意义教案4篇分数的意义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分数的产生教材第60 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
2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同样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三重点难点:理解分数的产生。
四教具准备:米尺,挂图,几张长方形、正方形的纸。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还记得我们都学了分数的哪些知识吗?学生通过回忆说出已学过的分数知识。
1 .复习分数各部分名称。
( 1 )举一个分数的例子。
( 2 )以为例,说说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 ……分子—……分数线3 ……分母( 3 )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分数?(用图、线段或正方形来表示分数。
)请你用线段图表示。
把正方形纸平均分后,画出阴影,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二)教学实施1 .测量。
师生合作测量黑板的长,观察用米尺量了几次后还剩下一段,不够一米,还能否用整数表示?(不能)2 .计算。
老师把一个西红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得的西红柿的个数怎样表示?( l ÷ 2 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
)3 .讲述。
在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类在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新的数—分数。
最初,人们只认识一些简单的分数,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
我国是世界上发明和使用分数比较早的国家之一。
4 .资料介绍。
请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相互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分数的意义教案篇2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掌握百分数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点;能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运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组织学生探索,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主要讲述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这一章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概念,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以及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运算方法,但是对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能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2.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以及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用具(如分数模型、卡片等)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分数的概念:“如果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你吃了2份,那么你吃了这个苹果的几分之几?”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分数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我会用PPT课件呈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通过分数模型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同时,我会讲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分数就是除法的一种表现形式。
操练(10分钟)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分数的运算练习,如分数的加减乘除。
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
巩固(10分钟)我会用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的知识解决。
如:“一个篮子里有5个苹果,小明拿走了3个,小明拿走了篮子里苹果的几分之几?”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巩固分数的知识。
有关分数的意义教案六篇
有关分数的意义教案六篇分数的意义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使学生理解。
(二)使学生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知道一个分数的单位。
(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分数单位的意义。
(二)单位“1”的理解。
教学用具投影片,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口答下面各题:(2~4题用投影片)(1)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得到这块月饼的多少?(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阴影部分。
(3)哪个分数表示图中“( )”部分?2.教师:观察上面(1)~(3)题的答案,都不是整数。
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得不到整数结果,这时就需要同一种新的数,即分数来表示。
以前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今天继续研究分数。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1.。
(1)依次出示教材84页第一组图中的三幅图。
①把糕点图贴在黑板上,用彩条把它平均分成两份。
教师:请观察这幅图,是什么意思?说一说把谁拿来分?怎样分?分几份?每份是多少?②把正方形图纸贴在黑板上。
教师:请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学生口答后补充板书)引导学生说出:把正方形纸平均分4份,空白部分占1份,阴影部③贴出线段图。
教师:我们把上面各题中平均分的一块糕点,一张正方形纸,一米长的线段,都叫做单位“1”。
(2)投影出图。
教师:有4个苹果,把它平均分4份,图上如何表示?(学生在投影图上用虚线表示。
)教师:①图上表示把谁平均分?谁是单位“1”?②1个苹果是这堆苹果的多少?③3个苹果是这堆苹果的多少?(投影出题,学生讨论。
)(因为苹果的总数是单位“1”,把它平均分4份,1个苹果是1份,是投影出图。
教师:有6只熊猫玩具,要平均分,可以怎样分?谁做单位“1”?每份是多少?几份是多少?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口答,板书出:教师:从上面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单位“1”不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若干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批货物,一个班的同学等等。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真分数和假分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并能正确区分两者。
2.学生能够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点,并能在具体情境中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引导学生发现真分数和假分数的不同点。
2.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讨论,加深对真分数和假分数概念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真分数和假分数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
2.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区分方法。
2.难点:1.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的关系及转化。
2.灵活运用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分数的意义,引出分数的分类,提问:“分数有哪些不同的类型?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2.通过具体例子展示真分数和假分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1.讲解真分数的概念: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是真分数,真分数的值小于1。
2.讲解假分数的概念: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是假分数,假分数的值大于或等于1。
3.通过对比讲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不同点,帮助学生明确概念。
4.举例说明真分数和假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减等。
3.学生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点,并尝试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2.分享交流:每组选代表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总结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及特点。
4.巩固练习1.布置一些与真分数和假分数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引导学生观察题目中的信息,判断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并进行相应的计算或比较。
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
2.搜集生活中关于真分数和假分数的例子,并尝试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五、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及特点,通过实例和练习,大家已经掌握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区分方法。
关于分数的意义教案七篇
关于分数的意义教案七篇分数的意义教案篇1课堂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按本节课的顺序)(1)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写法。
(2)“单位1”的理解。
(3)分数的意义。
(4)分数的“单位”。
重点:所授之识均为重点。
难点:既知是难点,上课之前已想办法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予以克服,上课之时何来难点。
教学过程:一、拉近学生距离:向学生问好(用激情洋溢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情绪,并引导学生观察、读懂教师的表情、动作,使学生被老师的行为所吸引。
)二、有效引导,引出分数,解决“写法、读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理解意义”这4个任务。
1、大家会分东西吗,下面看老师分,大家要注意看,要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A老师分的是什么“东西”?B我是怎么分的?C分成了几份?D红颜色的占其中的几份?连起来说一句话:老师把()()分成了()份。
红颜色的占其中的()份(1)将一段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了3份,红的占其中的2份。
老师把(一条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了(3)分,红颜色的线段占其中的(2)份。
(2)将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6份。
红的占其中的5份。
老师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6)份,红的占其中的5份。
(3)将8只羊平均分成4份,红色的羊占其中的(1)分。
老师把(8只羊)(平均)分成了(4)份,红的占其中的(1)份。
2、引导:(1)大家注意,我们把下面这句话的意思用简单的形式来表示:6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18。
→=18数学中许多较为复杂的语言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形式来表示,大家觉得爽不爽?(2)我们今天再来爽一爽A课件回到将一条线段平均分成3段的画面。
“老师把(一条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了(3)分,红颜色的线段占其中的(2)份。
”这句话实在太长了,我现在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大家说好不好?引出分数“三分之二”(),(在显示过程当中明确分数的写法。
)教师明题,这个数叫分数,它读作“三分之二”下面的3叫做“分母”上面的“2”叫做“分子”(该部分全部由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应用)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及应用。
难点:1.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熟练运用分数计算进行问题求解。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五下》。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3.学生:准备学生学习笔记本、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介绍分数的概念及分数的意义。
2.探讨分数的性质,如整数和分数的比较等。
3.练习分数的相关计算题目。
第二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应用1.讲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分子、分母在除法中的含义。
2.练习分数和除法的计算题目,如分数的化简、相加、相减等。
3.设计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三课时:分组讨论与展示1.小组讨论分数与除法相关问题。
2.分享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解题思路。
3.教师指导并进行点评。
五、课堂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习题。
2.思考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运用分数与除法的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应用展开教学。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以便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并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分数的意义 教案 精选10篇
分数的意义教案精选10篇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篇一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初步了解分数的基础上,对分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分数的意义。
通过练习加深同学们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
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过程:(1)在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之后:请用分数表示2个红的圆。
(1/2,2/4)讨论:同意哪种意见?为什么同样的两个红圆可以用两个不同的分数表示?那么老师用4/8表示这两个圆,你认为可以吗?为什么?你们认为还可以用别的分数来表示吗?(6/12,8/16,12/24)这样的分数你们能多少个?(写不完)为什么?思考:为什么同样的两个圆可以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平均分的份数不同,两个圆所占的份数也不同,分数就不同了)(2)巩固练习A、1/21/31/41/61/121/24任选一个分数,并在图上用阴影部分表示出来。
B、任选一副图表示出它的5/6。
(3)课堂小结今天发言的同学请站起来。
全班46人,发言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还有一些同学没发言,请发言过的同学出题,让他们有机会发言。
教学反思:在练习课的设计上,课本上的练习十分单调,将课外精选的一些练习安排在练习课上,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
分数的意义教案篇二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数学2,课时:1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教材77、78页及练习十八的内容。
2)、收集生活中应用到百分数地方的知识。
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让学生感受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2)、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体验百分数的优点。
教育方面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能力的应用意识。
发展方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科与生活联系起来。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8篇)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8篇)分数的意义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
2、学生能掌握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3、学生知道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某一个量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4、理解并掌握分数单位。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单位“1”,知道一些物体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
教学流程预设:一、复习引入1、出示3/4,“认识它吗?”2、介绍分数的出现:当人们在测量、分物或计算中不能刚好得到整数结果时,常常用分数来表示。
3、分数相关知识回顾:大家都了解分数的哪些知识?(1)、怎样读分数(2)、分数各部分名称(分子、分母、分数线)(3)、怎样写分数: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写一个你喜欢的分数,写完后同桌间互相读一读,并说说其各部分的名称。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深入的了解分数。
二、新授(一)、探索分数的意义师:首先,让我们来创造几个分数吧!请你用课前准备好的材料来表示一个分数,独立完成后组内成员互相说一说(每个人都必须说):(1)、你创造了哪个分数?(2)、这个分数表示什么含义?(学生交流,教师参与)1、班内讨论交流师:谁愿意来介绍你所创造的分数?生:若干,介绍。
(教师提问:一个物体:①你创造了哪个分数?表示什么含义?②分子、分母分别表示什么含义?③空白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一些物体:①同“一个物体”的3个问题②取其中的5份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5/6是几枚扣子?③3枚扣子可以用哪些分数来表示,分别说说它们的意义。
)用彩笔表示你是怎么分这些物品的,渗透“整体”概念2、例子分类,总结师:大家说的都很不错。
刚才我们创造了很多分数,下面我们来给这些物品分分类。
生:一个物体;一些物体。
(教师引导:老师是这么分的,谁能看出我分类的依据?)师:刚才大家在展示的时候,很多同学在用到一些物体的时候,用彩笔把所有物体都圈起来了,那为什么只有一个物体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不圈呢?生:把它们看作是一个整体。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学会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
二、教学重点1.理解分数的意义。
2.学会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1. 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意义:表示整体中的部分2.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通分的概念:寻找一种共同的分母•通分的方法:找到最小公倍数,将每个分数化为相同分母的分数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分数的意义1.引入:通过一个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分数的定义:将整体分为若干等份,分数就是其中的一份。
3.练习:让学生做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分数问题,加深理解。
第二节: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1.引入:通过示例说明通分的必要性。
2.讲解通分的概念和方法。
3.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三个以上分数通分的练习题。
4.拓展:让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通分情况,并尝试解决。
五、课堂练习1.将分数$\\frac{1}{2}$、$\\frac{1}{3}$、$\\frac{1}{4}$通分。
2.如果有四个不同的分数,如$\\frac{1}{2}$、$\\frac{1}{3}$、$\\frac{1}{4}$、$\\frac{1}{5}$,如何通分?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的题目。
2.自行寻找一些新的分数进行通分练习。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掌握三个以上分数通分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分数概念。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同时,培养其灵活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案安排,希望能够为您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应用)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应用)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的第四章内容,主要讲述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及其应用。
本章内容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分数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分数的性质和与除法的关系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高度。
本章内容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还要能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接受新的概念。
但是,对于分数的性质和与除法的关系,由于涉及到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逐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性质和与除法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学生感到自己能够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发现分数的性质和与除法的关系。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学具:学生作业本、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分蛋糕、分配物品等,让学生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概念。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15篇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使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最简分数的含义,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3.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4.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分数的含义,重点是建立单位“1”的概念。
2.以分数单位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
3.用分数表示同类两个数量的关系,扩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4.通过操作活动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5.先特殊后一般,通过改写假分数,教学带分数。
6.优化小数与分数相互改写的教学。
7.理解分数的性质并进行通分和约分。
第1课时分数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第52页例1和“练一练”,第58页练习八的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境表示出相应的分数,联系实际情境解释或说明分数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分数的组成。
2.使学生经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的来源与形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与性质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与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能够准确地读写和比较分数•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三、教学内容1.分数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分数–分数的意义2.分数的读写与比较–分数的读法–分数的比较方法3.分数的加减运算–分数的加法规则–分数的减法规则4.分数的乘除运算–分数的乘法规则–分数的除法规则5.分数的应用–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学过程1.分数的基本概念–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讨论分数的含义和用途2.分数的读写与比较–给出几组分数让学生练习读写和比较–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方法和策略3.分数的加减运算–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规则,带领学生进行练习–拓展练习,巩固加减法运算技巧4.分数的乘除运算–讨论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规则,进行示范演练–让学生自主练习,发现规律,总结方法5.分数的应用–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享解题过程并展示解决方案五、教学评估•日常练习,包括课堂练习和作业•课堂讨论及互动表现•案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展开,通过实际例子和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分数的基本知识和运算方法。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重巩固知识点和弥补不足,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分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以上就是本次教学计划,希望能够为学生带来有效的学习体验和提高数学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主要介绍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这一章节在分数知识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对分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通过学习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对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掌握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掌握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2.带分数与假分数之间的转化。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必要性。
2.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情境材料,如图片、故事等,用于导入新课。
2.准备PPT,用于呈现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和示例。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材料,引出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必要性。
例如,讲述一个分物品的故事,物品总量是假分数,需要平均分给若干人,这时就可以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以便于计算每个人分到的数量。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具体的示例。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互相交换练习题,互相检查和纠正错误。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用分数进行计算和思考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能够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分数的概念,如:小明买了一张长方形的蛋糕,他将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他自己吃了其中的三份,请问他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2. 概念讲解(15分钟)- 教师通过黑板或PPT展示分数的表示形式,并解释分子、分母的含义。
可以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进行理解和归纳。
- 引导学生发现分数是一个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数,同时提出分数的性质。
3. 分数的计算(25分钟)- 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讲解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进行实际操作和计算。
- 强调分数运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化简分数、通分等。
4. 实际问题解决(20分钟)- 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例如:小明一下午学习了三个小时,占他一天总时间的十分之几?小红买了一件衣服,原价300元,打八折后花了多少钱?- 鼓励学生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5. 拓展练习(10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拓展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扩展练习。
可以分组进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6. 归纳总结(5分钟)- 教师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分数的意义、性质和运算法则。
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课堂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思考并书写一篇作文,题目为《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理解和应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优秀8篇】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书包范文为小伙伴们带来的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优秀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小伙伴们。
篇一:分数的意义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
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分数的意义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题,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2、学习目标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实际,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教材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良好学习惯的养成(3)情感与态度目标: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2)理解单位“1”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二、说教法、学法针对学生和本节课的特点,我准备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获取新知。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文本阅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同时总结归纳,多层次练习形成技能。
三、说教学程序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的求知欲,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是这样设计导语(1)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老师听课,根据老师现在的心情,大家能猜一个歇后语吗?此时我的心里真像十五只吊桶打水:学生:7/8引出“分数”(2)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
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 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 的倍数的特征。
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技能。
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时都要用到。
因此,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本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教学重点:1、理解分数的意义, 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2、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含义, 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的一部分,能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 整数的互化。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能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教学难点:1、能根据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正确解答求一个书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2、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能根据分数基本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二、学生分析:1)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基本上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 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已经感受过分数是由平均分后,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而今是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来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
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对单位“ 1”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 1”难以理解。
因此,教学中要通过学具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单位“ 1”的概念。
3)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 的倍数的特征三、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安排9 课时。
分数的意义⋯⋯ 4 课时分数与除法⋯⋯1 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应用⋯⋯3 课时分数加减法⋯⋯1 课时课题:分数的意义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6--47 页。
教学目标:1、结合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为概括分数的意义奠定感性基础。
2、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为抽象出“单位1 ”的概念奠定感性基础。
3、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准备小棒教学方案:一、新课导入出示观察情景图。
师:观察图片,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一捆小棒。
生:一筐西红柿。
生:一束鲜花。
师:像一捆小棒、一筐西红柿、一束鲜花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用“1”描述。
设计意图:在交流“ 1”可以表示哪些事物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1”可以表示一个整体,为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做准备。
1、分一分<1>同桌合作。
师:同学们我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捆小棒(10 根),把这捆小棒平均分成10 份,与同桌说一说每份是这捆小棒的几分之几?是几根?(先动手操作再相互说一说你的想法)生:每份是这捆小棒的十分之一,是一根。
师:那3 份是这捆小棒的几分之几?是几根?4份呢?5 份呢?生:三份是这捆小棒的十分之三,是三根。
生:四份是这捆小棒的十分之四,是四根;五份是这捆小棒的十份之五。
师:那如果现在我们要把这捆小棒平均分成5 份,与同桌说一说每份是这捆小棒的几分之几?是几根?那3 份是这捆小棒的几分之几?是几根?4 份呢?(先动手操作再相互说一说你的想法)生:每份是这捆小棒的五分之一,是2 根。
生:三份是这捆小棒的五分之三,是6 根。
生:四份是这捆小棒的五分之四,是8 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相互交流来增加学生对知识理解和对知识的深化。
2、试一试师:一筐西红柿有12 个,把它平均分成若干份,可以怎样分?每份是几个?(我们可以用小棒来代替西红柿动手分一分)生:我把它平均分成12份,每份是1 个;生:我把它平均分成6 份,每份是2 个;生: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3 个。
生: 设计意图:在交流分享不同分法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47 页练一练中第1、2、3题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师;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这节课满意吗?设计意图:及时的总结是学生对整节课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1、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玩儿小棒的游戏可以选择10、16、18 个为一组,边做边说。
格式是:我拿出了全部的几分之几,是几根。
2、课本P55 练一练1、2、3、4、5题板书:分数的意义(一)把一捆小棒平均分成10 份,每份是这捆小棒的(),是()根;三份是这捆小棒的(),是()根;把一捆小棒平均分成5 份,每份是这捆小棒的(),是()根;三份是这捆小棒的(),是()根;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全面参与举例,动手操作,自我创造等主动探究活动,学生理8410317 解分数的意义, 并知道了分数单位的含义, 整节课显现出教学重点突出, 难点也 突破得到突破,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通过整节课的学习活动,学生的抽象、概括 及实践能力获得了很好的发展。
教法显现的成功之处是,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 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举例、分一分、自我创造分数等,来体验 得到分数过程, 感悟分数的意义。
从而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内化和建构。
还有在学法方面的思维训练方法指导的比较到位, 提高,但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指导的还不够, 有待于提高。
教学资料包数学资源1、用分数表示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 ) ( )( ) ( )2、下面图形中的阴影部分是 2 的是() 答案:521、 2、A 3、7学生数学迁移能力能力得到了一定的 学生小组内合作探究的意识和效率还7 3、12 里面有(11)个 12 10个17 是()(课题:分数的意义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8---49 页。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单位“ 1”和分数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
4、进一步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单位“ 1” 和分数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准备彩纸教学方案:1、做一做拿出一米长的彩纸师:请你估计一下这条彩纸有多长?生:大约一米。
师:如果我们把彩纸平均分成四份,并贴在黑板上,标出一米师:请你说说每份这条彩纸的几分之几?是几分之几米?生:每份是这条彩纸的四分之一,是四分之一米。
师:1/4 和1/4 米各表示什么意思?生:把一米长的彩纸平均分成4 份,1/4 表示其中1 份;1/4 米表示其中1 份的实际长度。
师:很好,语言表达的很清楚也很完整,谁还想再来说一说。
师:那2 份是这条彩纸的几分之几?是几分之几米?并与同桌先说一说,2/4 和2/4 米各表示什么意思?生:2份是这条彩纸的四分之二,是四分之二米。
把一米长的彩纸平均分成4 份,2/4 表示其中2 份;1/4 米表示其中2 份的实际长度。
师:那3 份、4份呢?咱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来讨论一下。
师:通过咱们以上的讨论得出:分数可以表示单位“ 1”的几分之几,还可以表示具体的量。
2、说一说1、出示教材中的图片师:你能说出下面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吗?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1/2 表示其中1份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4 表示其中1 份把6 面小旗平均分成3份,2/3 表示其中2 份,是4 面小旗。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8份,3/8 表示其中3份。
师:把1千克平均分成5份的线段图,说一说1千克的1/5 和4/5 各是多少千克?生:1千克的1/5是1/5 千克1千克的4/5 是4/5 千克。
师:像这样的一块月饼、一个图形、6 面小旗、一条线段。
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用自然数1 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 1”。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和计量单位可以看做单位1。
师:把单位“ 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3、议一议维修一条公路,计划用2 周完成。
平均一周要修这条公路的几分之几?平均1 天要维修这条公路的几分之几?8天、9天、10天⋯⋯14 天呢?(1)4/9 里面有几个1/9 ?3个1/9 是几分之几?(2)1 里面有几个1/2 ,几个1/10 ,几个1/13 ?设计意图:及时的对新知的练习,能加强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师;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对整节课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
四、布置作业1、把1 升饮料平均倒进5 个杯子中。
(1)每个杯子中的饮料是1 升的(),有()升饮料。
(2)3 个杯子中的饮料是1 升的(),一共有()生饮料。
2、幼儿园买来60个皮球,分给大班1/2, 中班1/3 ,小班1/6 。
你知道每个班分得多少个皮球吗?板书:分数的意义(二)一块月饼、一个图形、6 面小旗、一条线段⋯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用自然数1 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 1”。
把单位“ 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教学反思:在教学认识单位“ 1”中,学生应先将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 用自然数 1 表示,这样为认识单位“ 1”,为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奠定了很好的基 础。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概念还是抽象的。
他们形成数学概念,一般都 要求有相应的感性经验为基础, 从许多有一定联系的材料中, 通过自己操作、 思 维活动逐步建立起事物一般的表象, 从而分出事物的主要的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