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社会: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大班社会教案: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大班社会教案: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种类和分类方法。
2. 技能目标:学会如何识别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并正确分类。
3. 情感目标:培养环保意识,强化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认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种类。
2. 学会如何分类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学会如何识别和分类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与学生交流问题:垃圾是什么?为什么需要垃圾分类?
二、呈现新知(15分钟)
1. 通过幻灯片演示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种类和分类方法,例如: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等。
2. 采用图片和实物的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种类。
三、实践操作(20分钟)
1. 让学生观察教师带来的垃圾,识别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并分成不同的类别。
2. 通过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现场收集、分类,放进指定的垃圾桶内。
四、检查和总结(10分钟)
1. 教师对学生的分类和回收结果进行检查,及时纠正错误。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督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了幻灯片、图片和实物的形式,较好地传达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种类和分类方法,而且通过实践操作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到垃圾分类的方法。
不过,我在课堂安排方面可能还需要进行优化,让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与学生交流
互动。
同时,在下次课程中,我还可以加入一些更加实用的环保知识,让学生更加理
解和认同垃圾分类的意义和重要性。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幼儿分类垃圾的习惯,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认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2. 学会将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
三、教学难点:1. 让幼儿理解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进行垃圾分类。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可回收垃圾图片、垃圾分类操作卡片、垃圾箱模型等。
2. 环境:宽敞的教室,方便幼儿操作和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和展示可回收垃圾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2. 讲解:讲解可回收垃圾的概念、分类和处理方法,让幼儿明白可回收垃圾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实践:发放垃圾分类操作卡片,让幼儿模拟垃圾分类的过程,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4. 游戏:设置垃圾分类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团队协作的能力。
6. 延伸: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培养环保意识。
教案反思:在本次教学中,幼儿对可回收垃圾的概念和分类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幼儿对垃圾分类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实际的操作环节,让幼儿在实践中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环保习惯。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参观垃圾处理场,了解垃圾处理的流程和环保措施。
2. 开展家庭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参与。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可回收垃圾的认识和理解。
2. 评估幼儿在垃圾分类游戏中的表现,检查他们的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建议:1.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故事、歌曲、游戏等。
2. 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九、教学反馈:1. 收集家长和幼儿对教学活动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含反思一、教案概述活动主题:可回收利用的垃圾适合年龄:幼儿园大班(4-5岁)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将学会区分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了解可回收垃圾的环保意义,并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
活动时间:1小时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各类垃圾图片(可回收、厨余、有害、其他垃圾)、分类容器、手套、园地活动区域。
2. 教学方法:听、说、看、动手实践。
3. 活动流程准备:首先展示各类垃圾图片,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种类,然后引导幼儿进行垃圾分类。
三、活动流程1. 准备阶段(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坐在活动区域,手持可回收、厨余、有害、其他垃圾的图片进行讲解。
提问:你们平时都见过这些垃圾吗?能告诉老师它们应该如何处理吗?2. 导入阶段(5分钟)跟着音乐跳舞,引导幼儿进入活动状态,并创造愉快的氛围。
3. 垃圾分类游戏(15分钟)教师将垃圾图片悬挂在园地的四个角落,然后引导幼儿分成四组,每个组的幼儿手持一个分类容器。
教师做示范,然后要求每组的幼儿按照示范进行垃圾分类。
游戏结束后,教师会讨论并纠正幼儿们的错误。
4. 可回收垃圾手工制作(25分钟)教师为每位幼儿分发手套和废纸,引导他们利用废纸制作简单的纸飞机、纸球、纸帽等可回收垃圾。
鼓励幼儿们发挥想象力,用他们的创意来制作。
制作完毕后,教师会和幼儿们一同欣赏和分享他们的作品。
5. 活动反思(5分钟)教师与幼儿们一同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
提问:你们是否认识到了可回收垃圾的重要性?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四、教案反思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们了解可回收垃圾的概念,知道如何正确进行垃圾分类。
整个活动按照计划进行,并且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值得称道的是,幼儿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较为清晰,通过游戏和手工制作的环节,他们能够准确识别出各类垃圾,并将其分别放入对应的容器中。
他们还积极发挥想象力,在手工制作环节中制作出各种有趣的纸制品。
然而,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含反思.docx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概念和种类。
2. 培养幼儿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知道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种类。
2. 学会正确分类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对环境的重要性。
2.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做到垃圾分类。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图片、垃圾分类操作手册。
2. 材料:废纸、塑料瓶、玻璃瓶、金属物品等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概念,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2. 讲解:教师展示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图片,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让幼儿了解不同种类的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3. 操作:教师发放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材料,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学会正确分类垃圾。
4. 实践: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垃圾分类游戏,让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垃圾分类的知识。
6. 拓展:教师鼓励幼儿在家庭和社区中实践垃圾分类,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7. 反思:教师与幼儿一起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幼儿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继续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通过家长群或家访的形式,与家长沟通幼儿在学校学习的垃圾分类知识,鼓励家长在家中也进行垃圾分类实践,共同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2. 社区实践:教师组织幼儿到社区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让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家庭和社区中垃圾分类的实际操作情况,评估幼儿对环保意识的认同度。
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幼儿主动思考、提问,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2.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应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实物展示、游戏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含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含反思课时安排:1课时(2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概念和种类。
2. 培养幼儿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具:可回收垃圾图片、垃圾分类小册子、垃圾箱模型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过程1. 导入(3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或者播放视频的方式,向幼儿介绍垃圾的分类,重点讲解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2. 基本概念(5分钟)教师向幼儿讲解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概念,让幼儿了解可回收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回收利用的重要性。
3. 垃圾分类游戏(10分钟)教师准备一些图片,包括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让幼儿将这些图片分类。
教师可以让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套垃圾分类的图片,让他们互相检查分类是否正确。
4. 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让幼儿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对垃圾分类有什么新的认识。
教师也分享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感受,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改进。
三、作业布置教师可以让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垃圾分类,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他们在作业中的完成情况,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从而全面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这节课进行反思,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教师也要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反馈,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六、教学活动延伸2. 社区实践: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加社区的垃圾分类活动,让幼儿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巩固垃圾分类的知识,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七、教学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环境的安全,避免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受伤。
2. 在讲解可回收垃圾的概念时,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幼儿能够理解。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含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2.通过图片和实物了解几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包括纸张、塑料瓶、纸盒、废金属等。
3.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学会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进行分类和处理。
4.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回收的行动。
教学准备:1.图片:包括纸张、塑料瓶、纸盒、废金属等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图片。
2.实物:准备纸张、塑料瓶、纸盒和废金属等几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以供幼儿触摸和体验。
3.活动材料:彩色纸、颜色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老师拿出一张纸,问幼儿这是什么?幼儿回答是纸张。
然后老师拿出一张塑料瓶问幼儿这是什么?幼儿回答是塑料瓶。
再拿出其他几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实物,带领幼儿一起说出它们的名称。
Step 2:观察图片(10分钟)老师出示一张张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图片,一边出示一边解释每种垃圾的特点和用途。
同时,与幼儿共同思考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它们可以一起做什么?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归纳总结能力。
Step 3:展示实物(10分钟)老师将准备好的几样可回收利用的垃圾进行展示,让幼儿一起触摸和体验。
引导幼儿描述每个物品的特点和用途,并与图片进行对照。
Step 4:幼儿活动(25分钟)活动1:分类游戏。
老师发放彩色纸和剪刀给每个幼儿,让他们制作几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形状,并贴在对应的分类图片下面。
例如,纸张贴在纸张的图片下面,塑料瓶贴在塑料瓶图片下面等。
活动2:环保小手工。
老师发放剪刀、胶水和废纸、塑料瓶等可回收利用的材料给每个幼儿,指导他们制作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品,如纸牛、塑料花等,并鼓励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加入自己的小创意。
Step 5:小结(5分钟)老师与幼儿共同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幼儿回答学习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回收的行动,保护环境。
Step 6:反思(5分钟)老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幼儿思考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教案(附教学反思)
延伸至其他领 域:将可回收 利用的垃圾与 艺术、科学等 领域相结合, 开展创意活动
持续关注:引 导幼儿关注环 保问题,持续 开展可回收利 用的垃圾活动, 培养环保意识
组织参观垃圾回收站,了解垃圾分类和回收的过程 开展环保主题的绘画比赛,鼓励幼儿创作与环保相关的作品 邀请环保专家或志愿者来园进行讲座,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组织幼儿参与社区的环保活动,如捡拾垃圾、植树等,培养幼儿的环保行为习惯
回顾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总结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分类方法 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引导幼儿树立环保意识,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区域活动:在教室或社区内设立可回 收利用的垃圾分类区域,引导幼儿将 日常生活中的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延伸活动:组织幼儿参观垃圾处理 厂或环保机构,了解垃圾的回收和 处理过程,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认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分类标准
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了解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对环境的重 要性
了解不同垃圾分类的标识和颜色
培养幼儿爱护 环境,珍惜资 源的环保意识。
引导幼儿了解 垃圾的分类和 回收利用价值。
培养幼儿对垃 圾分类的兴趣
和习惯。
激发幼儿热爱 自然、保护自
然的情感。
认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了解其分类和回收方法 培养环保意识,学会珍惜资源 掌握垃圾分类和回收的基本技能 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回收活动,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物质准备:收集各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如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等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了解一些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 心理准备:激发幼儿对垃圾分类的兴趣和好奇心 场地准备:准备好教室、垃圾桶等必要的物品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教学目标】1.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认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2.能品出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学会正确地分类,知道它们如何回收再利用。
3.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培养其爱护环境,积极保护自然的意识。
【学情分析】此次教学是在社会领域的主题,主要是针对大班幼儿的认知发展进行的。
幼儿对自然和环境的认识及垃圾分类还存在较多的误区,多数幼儿垃圾并不会正确地分类和认清哪些是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因此,有必要开展一些教育引导,激发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培养其爱护环境,积极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垃圾图片(写有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厨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等),先让幼儿自己观察,再搜集幼儿对垃圾产生的一些问题和疑惑,教师一一做出回应。
二、学习环节(20分钟)1.老师发放各种垃圾(塑料瓶、玻璃瓶、果皮等),有机垃圾桶、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桶、有毒有害垃圾桶等。
2.幼儿观察、品尝、辨认各种垃圾,并将它们分类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内。
3.幼儿关注到老师分类投放的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并通过老师的引导了解它们如何回收再利用。
三、综合环节(15分钟)1.让幼儿分小组或分班将课堂中使用的可回收物品(如纸张、塑料袋、瓶罐)进行分类,分类结束后让幼儿展示。
2.幼儿小组和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看哪组最认真、分类最准确。
四、总结反思(5分钟)1.让幼儿再次简述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
2.教师对孩子们的学习表现进行简单评价,并针对本次活动反思下一步的改进措施。
【教学反思】此次社会领域的主题活动,采用了多种引进方式,将环保意识的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既使幼儿学到了如何保护环境,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时,幼儿能够自己把细节对应到实际的生活中,学会如何在实践中保护好环境的知识和技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我也发现在早期的活动设计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活动存在的步骤较多,幼儿可能掌握不了,下一次需要适当调整设计。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教案教学目标1.让幼儿意识到垃圾的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
2.学习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和爱护环境的责任心。
教学内容1.垃圾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
2.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材料。
3.收集垃圾制作过程。
4.活动总结。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活动1.教师放置一些包装盒及废物玩具等物品,引导幼儿讨论它们的不同,并引导幼儿思考它们可否回收,引出本次活动。
2.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的主题及目的,向幼儿说明:不同的垃圾需要分类投放,以达到环保效果。
幼儿应该在平时就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步骤二:垃圾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1.教师向幼儿详细介绍垃圾分类的内容及对环境的影响。
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使用故事和图片进行展示,加深幼儿的理解和记忆。
2.教师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如在家中设置垃圾桶分类,外出时注意垃圾投放等。
步骤三: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材料1.教师介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材料,如可回收纸张、塑料等。
2.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进行示范,让幼儿更好的理解。
步骤四:收集垃圾制作过程1.教师将幼儿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定数量的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材料,还有剪刀、胶水等制作工具。
2.幼儿们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进行垃圾材料的制作。
在制作的过程中,让幼儿灵活发挥、创造和合作,具备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教师可以现场演示制作流程,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
步骤五:活动总结1.活动结束后,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制作的作品,并对幼儿们的作品进行评估,鼓励幼儿们展示自己的成果。
2.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制作体验,在分享的过程中,让幼儿们更深入地反思行为及责任。
3.教师可以在教学反思中,回顾本次活动的收获及不足之处,以便改进和优化今后的教学。
教学反思本教案以互动性强、交流性强的活动形式,让幼儿们有参与感、创造、团队协作意识等都得到了教育的发展。
通过学习垃圾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幼儿不仅增长了生态教育方面的知识,更学习到可回收利用垃圾制作玩具等实用技能,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同时有效地塑造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可回收垃圾的概念和分类,知道可回收垃圾可以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2.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掌握可回收垃圾的分类和再利用方法。
2.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幼儿理解可回收垃圾的意义和作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可回收垃圾图片、垃圾分类卡片、垃圾箱模型等。
2. 材料:纸张、塑料瓶、玻璃瓶等可回收物品。
3. 环境:干净、整洁的活动室,有利于幼儿专注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讲解可回收垃圾的概念,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可回收物品。
2. 讲解:教师通过图片、卡片等教具,讲解可回收垃圾的分类和再利用方法。
3. 实践: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垃圾分类游戏,让幼儿亲身体验分类的过程。
4. 制作: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可回收物品制作手工艺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5. 总结: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次活动,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6. 作业: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可回收物品,培养家庭环保意识。
7. 反思:教师针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幼儿参观垃圾处理场,了解垃圾的处理过程,加深对可回收垃圾的认识。
2.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绿色出行”、“节约用水”等,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垃圾分类游戏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可回收垃圾的认识和动手能力。
2.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评价幼儿的环保意识。
八、教学建议:1.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2. 加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让幼儿在家庭中也能够实践环保行为。
九、教学难点解析:1. 对于可回收垃圾的定义和分类,幼儿可能难以理解,可以通过举例、实物演示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含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年级:大班学科:社会课时:1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X月X日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可回收垃圾的概念,知道可回收垃圾的种类和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分类垃圾的能力,养成环保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可回收垃圾的种类和作用。
难点:培养幼儿分类垃圾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幼儿参与垃圾分类实践活动。
2. 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3. 互动教学法: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
五、教学内容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垃圾的分类,引导幼儿关注可回收垃圾。
2. 基本概念:讲解可回收垃圾的含义,让幼儿了解可回收垃圾的特点。
3. 垃圾分类实践活动:(1)教师展示各种垃圾图片,引导幼儿分辨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
(2)幼儿分组进行垃圾分类游戏,实践操作。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带领幼儿总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让幼儿反思自己在家庭和学校中的垃圾分类行为。
5. 课后作业: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提高环保意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入垃圾的概念。
提问:“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垃圾?”引导幼儿思考垃圾的分类。
2. 主题活动(10分钟):教师介绍可回收垃圾的概念,讲解可回收垃圾的特点和作用。
进行垃圾分类小游戏,如“垃圾分类接力赛”,让幼儿实际操作,提高分类能力。
3. 实践活动(10分钟):教师设置垃圾分类的情境,如家庭场景、学校场景等。
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将垃圾进行正确的分类。
4. 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幼儿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反思自己在家庭和学校中的垃圾分类行为。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游戏等活动。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含反思(通用7篇)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含反思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含反思(通用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含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含反思篇1活动目标:1、喜欢阅读知识类读本,愿意参与环保行动,保护环境。
2、知道生活垃圾回收的意义,理解标志和图示的意义。
3、能够将垃圾进行分类。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PPT,视频,废旧塑料瓶塑料袋实物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垃圾,寻找处理方法。
小朋友们看到地上有垃圾会怎么做?我们每天都会制造很多垃圾,应该怎样处理它们呢?出示PPT(焚烧垃圾)提问:这种办法好不好?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出示PPT(埋进土里的垃圾)提问:这种办法有什么不好?总结:焚烧垃圾会产生有毒的烟雾,污染空气;埋进土里的垃圾则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为了减少污染,垃圾的回收和再利用是很有必要的。
二、知道回收的意义和可回收的垃圾。
提问:你知道会收是什么意思吗?答:回收就是把一些垃圾收集起来,做成新的东西。
师:怎样把垃圾回收做成新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PPT(垃圾加工的过程):师:垃圾经过粉碎、融化、压缩等方法可以做成新的东西。
出示PPT(废旧的纸)提问:1、这是什么?它会有哪些作用?小结:回收的废纸可以做成新的纸箱或书本。
2、(播放玻璃破碎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出示PPT(废旧的玻璃)师:这里有一些废旧的玻璃,它们可以做成什么呢?小结:回收的玻璃瓶可以成新的玻璃制品。
出示PPT(废旧的金属)师:这是一些废旧的金属,它可以做成什么呢?(罐子、汽车、轮船、电线)小结:原来回收的金属可以做成汽车和船舶的零件,还能做成新的罐子和电线。
大班社会: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教案
大班社会: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辨认出可回收利用的垃圾;2.学生了解可回收利用垃圾的分类方法;3.学生掌握可回收利用垃圾的简单处理方法;4.学生了解可回收利用垃圾的环保意义。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询问学生关于垃圾的理解及分类方法,慢慢渐进式地引出目的,对学生进行知识铺垫。
教师提问:1.你们每天会遇到哪些垃圾?2.你们会把垃圾如何分类处理?3.为什么需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2. 课堂主体2.1 认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教师给学生们展示几张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可回收利用垃圾。
同时,让学生问自己有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把他们列在黑板上,与如下列出的例子逐一对照:1.塑料瓶2.纸张及纸盒3.玻璃瓶4.金属罐5.废旧家具6.废旧电器2.2 掌握可回收利用垃圾的分类方法教师带学生们现场做两个实验:1.将一些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放入分类桶中,逐一进行分类;2.将一些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放到分类桶中,让同学们快速眼观四处,看看有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教师再次向学生们强调可回收利用垃圾的分类方法,讲解好处,如:1.方便回收;2.提高可利用价值,减少浪费;3.减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3 可回收利用垃圾的简单处理方法教师带领学生们了解可回收利用垃圾的简单处理方法,主要为三个环节:1.洗净垃圾:将垃圾自上至下连带垃圾桶、垃圾袋、垃圾槽等,擦拭干净后倒入分类桶中。
2.压缩垃圾:使用压缩机或鼓风机,将垃圾压缩成些稍微小一点的包,以方便回收利用;3.装袋固定:将好的可回收利用垃圾用绳子扎紧,装进垃圾袋里固定。
2.4 学生讨论 & 知识小结教师提问学生:1.本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2.你们能够将课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吗?3. 课堂延伸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环保大师-垃圾能变宝》等课外读物,以加深对可回收利用垃圾的认识。
课后作业1.观察家庭中可回收利用垃圾,并进行分类;2.查找关于可回收利用垃圾的资料,撰写一篇200字的读后感。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概念和分类。
2. 培养幼儿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正确分类和处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垃圾图片、可回收利用垃圾标识、分类垃圾桶等。
2.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接触过垃圾分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让幼儿了解垃圾的分类,引入可回收利用的垃圾主题。
2. 基本部分:a) 教师讲解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概念,让幼儿理解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b) 教师展示各种垃圾图片,引导幼儿判断哪些是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并讲解分类的方法。
c)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正确分类和处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d)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垃圾分类,节约资源。
3. 结束部分: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强调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在家庭和社区中实践垃圾分类。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活动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幼儿了解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概念和分类。
2. 教师在实践活动中的指导是否明确,幼儿是否能够正确分类和处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3. 教师是否有效地激发幼儿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4. 教师在活动中是否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5. 教师在活动中的教学策略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六、教学策略: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各种垃圾图片,帮助幼儿直观地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2. 实践活动:组织幼儿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3. 讨论交流:引导幼儿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4. 游戏互动:设计有趣的垃圾分类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2024年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2024年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可回收利用的垃圾》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种类,培养幼儿对环保的意识。
2.能力目标:能够区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和其他垃圾,并进行正确的分类。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激发幼儿爱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实物样品、图片或卡片。
2.教学环境:教室需要清晰的分类区域,便于幼儿进行分类活动。
3.教师准备:熟悉各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种类及其特点,准备好相关教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1.引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什么是可回收利用的垃圾,为什么需要进行分类回收利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示范: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样品或图片,让幼儿认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种类,如废纸、废塑料瓶等。
3.讨论:与幼儿讨论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应该如何处理,为什么这些垃圾可以再利用。
第二课时:分类可回收利用的垃圾1.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幼儿复习并加深印象。
2.分类活动:在教室设置分类区域,让幼儿将带来的垃圾按照可回收利用和其他垃圾分类放置。
3.讨论:引导幼儿讨论分类的标准,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如何判断这些垃圾是否可回收利用。
第三课时:环保意识培养1.故事分享:通过一些有关环保的故事或情景模拟,呼吁幼儿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2.游戏活动:设计带有环保主题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环保的重要性。
3.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再次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种类和处理方法。
四、课堂延伸1.实地参观:组织幼儿去附近的回收站参观,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垃圾的再利用过程。
2.手工制作:利用废旧材料,带领幼儿进行手工制作,让他们体会到废旧物品的再利用价值。
3.家庭作业:布置相关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与家人一起讨论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提高家庭成员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在分类活动中的表现,是否能正确分类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2.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的方式,了解幼儿对环保的认知和态度。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了解其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分类垃圾的习惯,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认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2. 培养幼儿分类垃圾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图片、垃圾分类指导图、分类垃圾操作材料等。
2. 环境:安静、舒适、安全的教学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实物等教具,引导幼儿认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如废纸、塑料瓶、玻璃瓶等。
2. 讲解:向幼儿讲解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3. 操作:发放分类垃圾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动手进行垃圾分类实践。
4. 总结: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幼儿对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认识和分类能力。
5. 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中积极进行垃圾分类,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幼儿对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认识不够清晰,在讲解环节,我详细介绍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种类和特点,以便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操作环节,我给予了幼儿足够的指导,以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进行垃圾分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幼儿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垃圾分类竞赛,看哪个小组能正确分类更多的垃圾。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和环保知识。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认识和分类能力。
2. 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进行垃圾分类的情况。
八、教学建议:1. 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2. 建议学校定期组织环保活动,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大班社会教案: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大班社会教案:可回收利用的垃圾一、课程目标•了解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种类和分类方法;•掌握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增强环保意识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分类方法;•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培养儿童合理利用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意识;•推广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四、教学准备•幻灯片或黑板板书、彩笔、橡皮等教具;•模拟垃圾分类的垃圾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或出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孩子们猜测教学内容:垃圾分类;•介绍大家为什么要学习垃圾分类,以及学习后将带来的好处。
2. 学习可回收利用的垃圾•介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分类,以及种类;•制作PPT或黑板板书,让孩子们了解所有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如纸张,塑料,玻璃瓶,可乐瓶等;•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重要性。
3. 垃圾分类•根据垃圾的种类和分类方法,介绍垃圾分类;•引用相关图片或视频,以方便孩子们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制作模拟垃圾分类的垃圾桶,模拟让孩子们分类的过程;•加深儿童垃圾分类的印象。
4. 培养好习惯•培养儿童拾取垃圾的意识;•让孩子们养成分类垃圾的好习惯,如在吃零食时不随意乱扔;•发放相关宣传资料,增强环保意识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5. 课堂总结•小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下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六、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互动交流,小组讨论等。
七、教学效果•30分钟的教学,让孩子们了解到垃圾分类几个基本概念,培养出正确分类垃圾的好习惯,并增强了环保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可回收利用的垃圾》一、教学目标1.能够知道何为可回收利用的垃圾,能够列举一些常见的可回收利用的垃圾;2.能够知道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好处;3.能够爱护环境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可回收利用垃圾的分类。
二、教学内容1.识别可回收利用的垃圾;2.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种类;3.如何把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分类。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够知道何为可回收利用的垃圾,能够列举一些常见的可回收利用的垃圾;2.能够知道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好处。
难点学生们是否能够记住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种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可回收垃圾的分类。
四、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听讲和体验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供多样化的课堂体验以减缓他们的学习压力,同时加深他们对于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印象,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以及增强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五、教学过程1. 引入1.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当前环境污染的问题,提醒大家环保的重要性;2.在课堂上展示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简单介绍哪些垃圾可回收利用,以及为什么要回收这些垃圾。
2. 操作1.给学生发放可回收垃圾,让他们亲自动手将可回收的垃圾分类;2.聚集学生在一起并强调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以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3. 巩固1.整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类别,并印刷出来;2.让学生带回家并保存好这张印刷的分类好的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类别,以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为环境做出正面的贡献。
六、教学体会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没有太多的认识,但是他们却很感兴趣。
通过这门课程,我和学生们共同探索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帮助他们了解这一概念对于环境以及生活的影响,提高他们对环境的认识,还有加强他们还回收制度的认可。
我发现,让学生亲自体验的教学方式非常有效。
可以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和观点,以及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正参与到活动中去。
这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同时增强了学生们的自信心和专注力。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含反思2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含反思教案编写者:综合性教案编辑专员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概念和种类。
2. 培养幼儿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及其分类。
难点:让幼儿理解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图片、垃圾分类卡片、垃圾箱模型等。
2. 材料:各种垃圾物品,如纸张、塑料瓶、玻璃瓶等。
3. 环境:安静、舒适、安全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主题——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引导幼儿思考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2. 基本概念: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向幼儿讲解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概念,让幼儿认识各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如纸张、塑料瓶、玻璃瓶等。
3. 垃圾分类:教师发放垃圾分类卡片,引导幼儿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让幼儿将各种垃圾物品正确地分类。
4.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自将垃圾物品进行分类,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有了基本的认识,能够将垃圾进行正确的分类。
但在实践中,部分幼儿对垃圾分类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教师也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环保行动,如家庭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废弃物品等。
2. 社区实践:组织幼儿参观垃圾处理场,了解垃圾的处理过程,让幼儿亲身体验环保工作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认识和分类能力。
2. 家长反馈:收集家长对幼儿在家庭中垃圾分类、环保行为的反馈,了解教学效果。
八、教学建议:1. 针对幼儿的认知特点,采用简单明了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实物、游戏等。
大班社会教案: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大班社会教案:可回收利用的垃圾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了解可回收垃圾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可回收垃圾的特点和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习惯;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可回收垃圾分类图片、PPT或课件、黑板、粉笔/白板笔;2.教学道具:不同种类的可回收垃圾,如废纸张、废塑料瓶等;3.学生活动桌椅,以便进行小组活动;4.标有不同分类的垃圾桶。
三、课堂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可回收垃圾分类的图片,向学生简单介绍可回收垃圾的概念,并询问学生对可回收垃圾的了解。
2. 探究(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可回收垃圾的常见分类,如废纸张、废塑料瓶、废金属罐等,详细讲解每种垃圾的特点和可回收利用的方式。
3. 实践(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分配一个种类的可回收垃圾。
学生需要讨论并设计一个创意的利用该种垃圾制作的物品,并用废物再利用的原则分别制作。
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解释制作过程和原理。
4. 总结(10分钟)教师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重点强调可回收垃圾的重要性和可回收利用的方式。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为社会做出贡献。
5.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家庭中的垃圾,找出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并记录下来。
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在家中如何分类和利用可回收垃圾的经验。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到了可回收垃圾的概念,掌握了可回收垃圾的特点和分类。
通过小组活动的实践,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可回收垃圾利用的理解,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此外,布置的作业也能够促使学生在家庭中实际贯彻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的行动。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值得改进的是,在小组活动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社会: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知识类读本,愿意参与环保行动,保护环境;
2、知道生活垃圾回收的意义,理解标志和图示的意义;
3、能够将垃圾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PPT,视频,废旧塑料瓶塑料袋实物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垃圾,寻找处理方法。
小朋友们看到地上有垃圾会怎么做?我们每天都会制造很多垃圾,应该怎样处理它们呢?
出示PPT(焚烧垃圾)
提问:这种办法好不好?会有什么样的危害?
出示PPT(埋进土里的垃圾)
提问:这种办法有什么不好?
总结:焚烧垃圾会产生有毒的烟雾,污染空气;埋进土里的垃圾则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为了减少污染,垃圾的回收和再利用是很有必要的。
二、知道回收的意义和可回收的垃圾。
提问:你知道会收是什么意思吗?
答:回收就是把一些垃圾收集起来,做成新的东西。
师:怎样把垃圾回收做成新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PPT(垃圾加工的过程):
师:垃圾经过粉碎、融化、压缩等方法可以做成新的东西。
出示PPT(废旧的纸)
提问:1、这是什么?它会有哪些作用?
小结:回收的废纸可以做成新的纸箱或书本。
2、(播放玻璃破碎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
出示PPT(废旧的玻璃)
师:这里有一些废旧的玻璃,它们可以做成什么呢?
小结:回收的玻璃瓶可以成新的玻璃制品。
出示PPT(废旧的金属)
师:这是一些废旧的金属,它可以做成什么呢?(罐子、汽车、轮船、电线)
小结:原来回收的金属可以做成汽车和船舶的零件,还能做成新的罐子和电线。
出示PPT(塑料袋、塑料瓶)
提问:1、瞧,这是塑料袋和塑料瓶,猜猜它们都是用什么做的?
2、废旧的塑料还可以做成什么?
小结:回收的塑料用处更大,它们不仅可以做成新的塑料袋、塑料瓶,还可以做成显示器和衣服。
总结:废旧的纸、玻璃、金属和塑料都属于可回收的垃圾。
三、知道一些垃圾经过简单处理就可以再利用。
师:有些垃圾只要做些简单的处理就可以再利用。
例如:(出示PPT)请幼儿看图说一说。
1、用过的水可以浇花或者擦地。
2、喝光的牛奶盒可以用来做手工。
3、吃剩的饭菜可以收集起来作为植物的肥料。
四、知道减少垃圾的办法。
出示PPT: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知道减少垃圾的办法。
师:在回收和利用垃圾的同时,我们还要减少垃圾的产生。
1、不要浪费食物。
2、不要使用一次性餐具。
3、不要浪费纸张。
出示PPT:
提问:这些人有没有浪费粮食?你怎么知道的呢?
小结:吃东西的时候不要浪费粮食。
出示PPT:
提问:1、猜猜他们在哪儿?
2、你们平时去超市是自己带购物袋还是买购物袋的呢?
3、图片上的叔叔是购买的袋子吗?你从哪里看到的?
小结:去超市的时候,带上可以反复使用的环保购物袋。
出示PPT(旧衣服、玩具)
提问:小时候的旧衣服旧玩具你是怎么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