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苏东水主编)课件
合集下载
产业经济学(第二版)苏东水 第三章 产业主体—企业全文-大学课件-
![产业经济学(第二版)苏东水 第三章 产业主体—企业全文-大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658c6f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ac.png)
2、队生产 • 所谓队生产是指使用几种类型的资源;产出不是每种 合作资源的分产出之和,由一个追加的因素创造了组织问 题;队生产所使用的所有资源不属于同一个人。
• 由此可见,正因为队生产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是联合产 品,而且不是每个成员边际产品之和,使得对参与合作生 产的成员的边际产品无法直接地、分别地、便宜地观察和 计量,从而必然导致搭便车的问题(Freerideproblem)— —队成员因为能将偷闲(Shirking)的成本转嫁给别人,而 获得偷闲的激励,结果使队生产的效率受到损害。
通过上面的讨论可知,古典企业的实质 是一个合约结构,它之所以形成必须具备以下两 个前提条件:
• 第一,通过队生产可以提高生产率,并且它 所使用的生产技术,在直接衡量合作性投入的边 际产品时是有费用的,使得合作性投入者之间通 过简单的市场交换难以对偷闲行为加以限制;
第二,通过观察或确定投资人的行为来估计边际 生产率是经济的。换言之,正是因为不具备关于投入者的 边际生产率和努力程度的完全信息,或者获得这些信息的 成本很高,所以才需要企业这样一种特殊的监控装置来组 织生产,这就是企业为什么存在的原因。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维度是交易所涉及的资产专用 性。
第二个维度是交易所涉及的不确定性。 第三个维度是交易发生的频率。
( 二 ) 代理理论与古典和现代企业组织的形成
1、计量问题(Themeteringproblem)。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认为经济组织有两个至关重要的
计量需求,即对投入的生产率以及对报酬的计量。其重要性 在于如果计量正确,就能使报酬的支付与生产率相一致,从 而促进所有投身生产者(包括投资者和雇员)的合作,发挥 各自在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中的比较优势,提高整个组织的生 产率。
(1)市场和企业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配置 资源的两种机制,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
产业经济学课程第一章pPT
![产业经济学课程第一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9df6daddd3383c4bb4cd2c4.png)
第五,产业政策的内容是会变化的。 第五,产业政策的内容是会变化的。
产业政策终究是从整个国家产业发 展的全局着眼而系统设计的较为完 整的政策体系, 整的政策体系,其核心是一国的经 济结构, 济结构,特别是其中的产业结构和 产业组织问题。 产业组织问题。
第三节 产业政策与市场机制
对于正在努力寻求现代化出路的发 展中国家来说,建立市场体制无疑是 唯一正确的选择。但是,构建现代市 场体制究竟如何选择正确的理论指导, 处理好政府政策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却是不容易回答的难题。
产业分析 产业分析:就是对根据某一特征而形成的 企业群或企业集合即产业、产业之间的联 系和联系方式、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关系等 进行分析,以揭示产业演化的规律。 分析的特点:第一,分析构成国民经济总 体的各子系统及子系统之间关系的演化与 发展,这子系统的关系可称为产业结构, 子系统内企业之间的关系可称为组合可称 为产业组织。
(2)美国学者布莱昂·辛特利说:“产业政策是装有政府直 (2)美国学者布莱昂 辛特利说: 美国学者布莱昂· 接影响产业结构的措施的皮包” 接影响产业结构的措施的皮包”。 (3)产业政策是“用来改进经济的供给潜力,即促进经济 (3)产业政策是 用来改进经济的供给潜力, 产业政策是“ 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竞争力的一切政策手段。 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竞争力的一切政策手段。 (4)产业政策是政府实行的与产业有关的一切政策的总和。 (4)产业政策是政府实行的与产业有关的一切政策的总和 产业政策是政府实行的与产业有关的一切政策的总和。 日本经济学家下河也淳等编的《现代日本经济事典》中说: 日本经济学家下河也淳等编的《现代日本经济事典》中说: 产业政策是政府为实现某种经济和社会目的, “产业政策是政府为实现某种经济和社会目的,以全产业 为直接对象,通过对生产业的保护、扶植、调整和完善, 为直接对象,通过对生产业的保护、扶植、调整和完善, 积极或消极参与某个产业或企业的生产、营业、交易活动, 积极或消极参与某个产业或企业的生产、营业、交易活动, 以及直接或间接干预商品、服务、 以及直接或间接干预商品、服务、金融等市场形成和市场 机制的政策总和。 简言之,产业政策是关于产业的保护、 机制的政策总和。”简言之,产业政策是关于产业的保护、 扶植、调整和完善等方面政策的总和。 扶植、调整和完善等方面政策的总和。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课件ppt课件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d7b6d4856a561253d36f28.png)
如:制造业、建筑业、冶炼业、运输业等。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2.原料关联分类法: 原料关联分类法就是按照具有相同或类似的
原材料,性能相似的投入物或活动对象相类似为依据 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归类的一种划分方法。 具有相同的原材料:如棉纺工业、化纤工业 、钢铁 业、木材业、卷烟业等 具有相类似的原材料:如造纸业、纺织业、服装业、 印刷业、冶金工业等 具有性能相似的其他投入物:如电力、煤气、供水等 具有活动对象相类似的产业:如采石业、矿业、渔业、 伐木业等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二)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集合
产业应该具有以下某种同类属性或特征:第 一,从需求角度来说,是指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 关系和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第二,从供应角度来 说,是指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 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产 业应该具有的活动是专指具有经济性质(即为一定的经 济目标服务)的各项活动,不包括政治、社会等活动。 同时,产业应该具有的经济活动是指具有某种同类属 性的特征的所有经济活动,而不是某些经济活动或部 门经济活动。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一、产业的涵义
(一)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三次社会大分工之后,实际上已形成了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等产业部门。随着 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表 现为新兴产业部门不断出现和产业分工越来越细。 马克思曾经从物质生产的角度阐明社会分工有三 种形式:一般分工、特殊分工和个别分工。产业 是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表现形式,一般分工是 特殊分工的基础。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美国于1972年编制和颁布了它的国家标准分类 法,设有7位数字的编码。第一位数字代表产业部 门,前两位数字代表产品类,共99种主要类,然 后再层层细分,一直细分到7位数字,共分为7500 种不同的产品类型。 英国编制的国家标准分类法有27个主要产业种 类,181个产业分类。 中国国家标准局编制和颁布《国民经济行业分 类与代码》,将国民经济划分为16个门类、92个 大类、300多个中类和更多小类。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2.原料关联分类法: 原料关联分类法就是按照具有相同或类似的
原材料,性能相似的投入物或活动对象相类似为依据 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归类的一种划分方法。 具有相同的原材料:如棉纺工业、化纤工业 、钢铁 业、木材业、卷烟业等 具有相类似的原材料:如造纸业、纺织业、服装业、 印刷业、冶金工业等 具有性能相似的其他投入物:如电力、煤气、供水等 具有活动对象相类似的产业:如采石业、矿业、渔业、 伐木业等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二)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集合
产业应该具有以下某种同类属性或特征:第 一,从需求角度来说,是指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 关系和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第二,从供应角度来 说,是指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 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产 业应该具有的活动是专指具有经济性质(即为一定的经 济目标服务)的各项活动,不包括政治、社会等活动。 同时,产业应该具有的经济活动是指具有某种同类属 性的特征的所有经济活动,而不是某些经济活动或部 门经济活动。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一、产业的涵义
(一)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三次社会大分工之后,实际上已形成了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等产业部门。随着 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表 现为新兴产业部门不断出现和产业分工越来越细。 马克思曾经从物质生产的角度阐明社会分工有三 种形式:一般分工、特殊分工和个别分工。产业 是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表现形式,一般分工是 特殊分工的基础。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美国于1972年编制和颁布了它的国家标准分类 法,设有7位数字的编码。第一位数字代表产业部 门,前两位数字代表产品类,共99种主要类,然 后再层层细分,一直细分到7位数字,共分为7500 种不同的产品类型。 英国编制的国家标准分类法有27个主要产业种 类,181个产业分类。 中国国家标准局编制和颁布《国民经济行业分 类与代码》,将国民经济划分为16个门类、92个 大类、300多个中类和更多小类。
《产业经济学》 PPT课件
![《产业经济学》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d8aa8b1be1e650e53ea997f.png)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二、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
(一)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所谓的“马歇尔冲 突”的难题,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 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 ❖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主要是由张伯伦、梅森、 贝恩、谢勒等建立的,即著名的市场结构、市场行 为和市场绩效理论范式(又称SCP模式)。 ❖ SCP模式奠定了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基础,以后 各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对SCP模式的 继承或批判基础之上的。
第二产业是指加工取自自然界的物质生产部门
第三产业是指非物质生产部门
❖ 此种分类法的缺陷:产业的归类尚存争议、第三产 业内容过于繁杂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三)国家标准分类法 ❖ 一国(或一地)政府为了统一该国(或该地) 产业经济研究的统计和分析口径,一边科学的 制定产业政策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并 根据该国(或该地)的实际而编制和颁布的划 分产业的一种国家标准。 ❖特征:第一,具有整体性、广泛性和权威性的 特征;第二,在运用上具有强制性和代表性; 第三,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第四,具有特殊 性;第五,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广义的包括狭义的先行产业和先导产业。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二)三次产业分类法
❖ 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
❖ 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拉克在费歇尔的基础上, 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 展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总结出三次产业结 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 第一产业是指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 门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产业经济学 二、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 三、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二、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
(一)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所谓的“马歇尔冲 突”的难题,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 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 ❖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主要是由张伯伦、梅森、 贝恩、谢勒等建立的,即著名的市场结构、市场行 为和市场绩效理论范式(又称SCP模式)。 ❖ SCP模式奠定了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基础,以后 各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对SCP模式的 继承或批判基础之上的。
第二产业是指加工取自自然界的物质生产部门
第三产业是指非物质生产部门
❖ 此种分类法的缺陷:产业的归类尚存争议、第三产 业内容过于繁杂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三)国家标准分类法 ❖ 一国(或一地)政府为了统一该国(或该地) 产业经济研究的统计和分析口径,一边科学的 制定产业政策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并 根据该国(或该地)的实际而编制和颁布的划 分产业的一种国家标准。 ❖特征:第一,具有整体性、广泛性和权威性的 特征;第二,在运用上具有强制性和代表性; 第三,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第四,具有特殊 性;第五,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广义的包括狭义的先行产业和先导产业。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二)三次产业分类法
❖ 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
❖ 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拉克在费歇尔的基础上, 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 展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总结出三次产业结 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 第一产业是指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 门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产业经济学 二、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 三、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产业经济学——苏东水——课后答案——第三章 ppt课件
![产业经济学——苏东水——课后答案——第三章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78536516c85ec3a86c2c514.png)
假 设 q 表 示 生 产 向 量 或 计 划 , 对 m 种 产 出 , q=(q
1,…,qm)。令q1,…,qn,代表n个这种向量(上标指 生产计划,下标指商品种类)。如果成本函数C是严格次
可加的,即对于所有的q ,若
,有
第三章 企业
若令m =2,i=1,即q1和q2代表两种不同的
商品的数量。带入上式,则有
第三章 企业
分利用规模经济的效益,选择效率更高即平均成本最 低的设备规模。因此,当厂商达到长期均衡时,它选 用的厂房设备的规模必然位于LAC曲线之最低点(A点), 该点所对应的产量即是该厂商在长期中的最优产量。 又因为只要存在着超额利润,竞争的压力会引起市场 供给增加,由此迫使价格下降到超额利润完全消失, 即P1=LAC的最低点。总之,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理 论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因为它表明,在行业达到长 期均衡时,留存下来的每个厂商都选用在当时技术条 件下效率最高的规模,用最低的成本(即所费各种生产 资源之数量为最小)生产产品,并且只能赚取正常利润。 也就是说,在完全竞争的假定前提下,市场机制能够 使一个社会的生产资源实现最有效率的配置。
第三章 企业
(二)什么是范围经济?试证明只要成本函数是 严格次可加的,则必然存在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存在于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两个各自 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之时(假定两个企 业得到的投入物相等)。如果企业的联合生产低于独立 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那么其生产过程就涉及到范围不 经济。这种情况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与另一种产品的生产 有冲突时可能会发生。当然范围经济也可以一般化到多 产品企业。
第三章 企业
二、长期均衡
第三章 企业
所谓长期是指在这段时期内,厂商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其 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厂商能够根据他准备提供的产量选择 一个所费总成本(从而平均成本)为最低的厂房设备规模; 而且整个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有足够的时间发生变化,即 只要现有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就会吸引新的厂商进入该 行业,从而引起厂商数量的增加,反之,不能赚得正常利 润而蒙受亏损的厂商势必退出该行业,从而引起该行业厂 商数量的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产业经济学揭示自身特有的经济规律
• 产业经济的发展规律就既不同于宏观经济学 所揭示的宏观经济总量的行为规律,也不同 于微观经济学揭示的单个经济主体的行为规 律,而必定有自身所特有的运动规律。
•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正是从产业出发来揭示产 业的发展和变化、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相互 作用和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等诸如此 类产业本身所特有的经济规律。
• 秩序型产业政策是指与产业经济行为有关的规 则性产业政策,它一般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法 律或者通过诱导、说服和规劝等方式对产业活 动进行干预。
(二)产业结构理论
•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 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 变化主要是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 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 出来。
• 产业结构理论主要研究产业结构的演变及 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它主要从经济发展 的角度研究产业间的资源占有关系、产业 结构的层次演化,从而为制定产业结构的 规划与优化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 产业政策的研究领域从纵的方向来看包括: 产业政策调查(事前经济分析)、产业政策制定、 产业政策实施方法、产业政策效果评估、产 业政策效果反馈和产业政策修正等内容;
• 从横的方向来看包括产业发展政策、产业组 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布局政策和产 业技术政策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 从其作用特征来看包括秩序型(或称制度型)产 业政策以及过程型(或称行为型)产业政策。
• 该理论认为: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 绩效的基础;市场行为取决于市场结构,而市 场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市场绩效受市场结 构和市场行为的共同制约,是反映产业资源配 置优劣的最终评估标志;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又会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影响未来的市场结构。
• SCP模式奠定了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基础,以 后各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对SCP 模式的继承或批判基础之上的。
• 产业关联理论又称产业联系理论,较产业结构理 论,它更广泛细致地用精确的量化方法来研究产 业之间质的联系和量的关系,属于产业经济学的 “中观”部分。
• 产业关联理论侧重于研究产业之间的中间投入和 中间产出之间的关系,这些主要由里昂惕夫的投 入产出方法解决。
(四)产业布局理论
• 产业布局: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产业生产力 在一定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产业布局 是产业的空间结构,其合理与否将影响到该 国家或地区经济优势的发挥及经济的发展速 度。
(一)产业组织Leabharlann 论• 产业组织:是指生产同一类产品(严格地说,是 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市 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 用关系结构,该结构决定了该产业内企业规模经 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 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就是产业组织,专指产 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范畴。
• 产业布局理论主要研究一国或地区的产业布 局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
• 产业布局理论主要研究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 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产业布局的基 本原则、产业布局的基本原理、产业布局的 一般规律、产业布局的指向性以及产业布局 政策等等。
(五)产业发展理论
• 产业发展:是指某一单个产业从诞生到被淘 汰或进一步更新的全过程以及其对其他产业 演变的影响过程,包括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 发展周期、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等。
这里的企业关系包括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资 源占有关系、利益关系和行为关系等。
•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所谓的“马歇尔冲 突”的难题,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 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
• 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主要是由张伯伦、梅 森、贝恩、谢勒等建立的,即著名的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理论范式(又称SCP模式)。
• 针对产业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不同层次的 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又有不同的 具体研究对象,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 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 产业政策等等。
二、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
针对产业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不同层次 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又有不同 的具体研究对象,包括产业组织、产业 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 产业政策等等。
• 产业经济学:是仍在发展之中的一门新兴的应 用经济学科。
(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
• 产业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 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 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 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 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等,这些都是产业经济学研 究的具体对象。
• 产业结构理论一般包括:对影响和决定 产业结构的因素的研究;对产业结构的 演变规律的研究;对产业结构优化的研 究;对战略产业的选择和产业结构政策 的研究等等。
• 产业结构理论除了讨论上述各国产业结 构演化的一般规律外,还要涉及产业结 构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应用性的研究。
(三)产业关联理论
• 产业关联:是指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 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 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联系,是产业结 构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产业结构的关联过程 是判断产业结构和宏观经济结构均衡与否的主要 观察对象。
• 产业发展理论就是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发 展规律、发展周期、影响因素、产业转移、 资源配置、发展政策等问题。
• 产业发展规律主要是指一个产业的诞生、成 长、扩张、衰退、淘汰的各个发展阶段需要 具备一些怎样的条件和环境,从而应该采取 怎样的政策措施。
(六)产业政策研究
• 产业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 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 的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 产业发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产业政 策是产业经济学的应用及研究目的之一。
产业经济学
讲授:杨战立
教材:《产业经济学》,苏东水主编 参考书:产业经济学,李悦主编
现代产业经济学,杨公朴、夏大慰 产业经济学教程,杨公朴、夏大慰 产业经济学,邬义钧、邱钧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产业的形成与分类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