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回路配线工艺

合集下载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
5.9电力仪表的接线:
5.10一排按钮、信号灯接线:
5.11转换开关接线:
6.电器安装原则;
6.1验收检查:
6.1.1包装和密封应良好。
6.1.2技术文件应齐全,并有装箱清单。
6.1.3按装箱清单清点,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备件应齐全。
6.1.4按要求做外观检查;外壳、漆层、手柄,应无损伤或变形;内部仪表、瓷件、胶木电器,应无裂纹或伤痕;螺丝应拧紧。
表1
管形电阻发热功率为额定不同百分比时
7.5~15W
25~200W
≤30%
≤50%
≤30%
≤50%
选用BV、BVR导线剥去的绝缘长度(mm)
10
20
20
40
4.26长期带电发热元件安装位置应靠上方,按其功率大小与周围元件及导线束距离应不小于20mm。
4.27二次接线与高低压导体之间的电气绝缘距离见表2
4.3导线线束转弯处应有圆弧过度,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线束外径的
两倍,以免应力集中。线束应有线夹或固定夹固定,以免受振动和冲击造成破坏.硬导线接线端应弯成U形缓冲环。
4.4所选导线截面必须满足长期允许负荷的额定电流值。
4.5导线在通过柜体板件的孔、边等断面处,需用护线套保护,以免破坏导线绝缘。
4.6每批工程二次走线的接线形式必须一致;同批量产品材料色泽应力求相同。
4.12柜内电流回路配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标称电压不低于450/750V的铜芯绝缘导线,接地回路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黄绿双色导线,其他回路导线截面不应小于1.5mm2.。
4.13导线用于连接门上的电器、控制台板等可动部位时,应采用多股软导线,敷设长度应有适当裕度;线束应有外套塑料缠绕管保护;在可动部分两端应固定牢固。

二次屏柜及二次回路接线工艺标准

二次屏柜及二次回路接线工艺标准

二次屏柜及二次回路接线工艺标准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二次屏(柜)及二次回路接线工艺标准一、概述1、本标准工艺适合50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内所有的屏柜、户外端子箱的二次回路接线施工;2、采用的标准为《GB50171-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二、施工工序流程图1、准备工作(1)认真审核设计图纸,根据原理图及厂家资料,将图纸上的每一根电缆所接的回路号及接线位置与实物对照,要求设计图与实物一致;(2)将施工图按其接线位置分类好,并在施工前放置于接线的屏柜内;(3)清点每一屏柜的电缆,柜的左右要分清,将清点的数量及应摆放的位置与设计图比较,严格按图施工;(4)将清点过的电缆绑上对应的电缆牌,并将电缆固定好;(5)准备好接线需用的工具及有关的耗材(回路标号及绑扎线、绝缘包带、对讲机、电池灯等);2、盘、柜、端子箱安装就位①吊装盘柜时,应做好防磨损措施,按设备要求的位置移放盘柜;移动时,用钢管垫在底盘滚动前进。

②就位后,安装调整盘柜,使其垂直度、水平偏差以及盘柜面偏差和盘柜间接缝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成列盘顶部<5相邻两盘边<1盘面偏差成列盘面<5盘间接缝<2③按设计图将端子箱分间隔就位,用膨胀螺钉固定或焊接固定。

端子箱安装应牢固,封闭良好,并应能防潮、防尘。

安装的位置应便于检查,应排列整齐。

④盘、柜、台、箱的接地牢固良好。

⑤盘柜的漆层应完整,无损伤。

3、电缆就位(1)检查已敷设好的电缆排列整齐,牢固地固定在电缆孔的钢筋上,电缆牌要求清晰明了,绑扎的高度要求一致,注意摆放在易观察的位置;(2)统一在电缆上用粉笔记好要开电缆的高度,每一根每一面屏都统一一个高度,做到统一美观;4、开电缆(1)开电缆时注意不要损伤电缆芯,切断处的端部用同色绝缘包带扎紧,铠装电缆应切断钢带并接地,使用于静态保护及控制等逻辑回路的屏蔽电缆的屏蔽层也应按设计要求的接地方式可靠接地;(2)要接线的电缆芯应拉直绑扎好,按设计图将电缆芯抽好准备接上,芯线应垂直或水平有规律地配置,要求整齐美观,芯线端部应套有标有回路号的套管,此标号套管应采用双标号式,除标有回路外,还需标上该电缆的编号,且要求字迹清楚不易脱色;5、对线两侧对线时,应注意每一根电缆芯都要验过,特别是几根电缆同时使电池灯接通,需将短连片解开,再重新对线,一根芯应只有一条通路。

二次回路接线标准工艺(标准编号:0102040104)

二次回路接线标准工艺(标准编号:0102040104)

二次回路接线标准工艺(标准编号:010*******)1、二次回路接线工艺标准:(1)屏柜内配线电流回路应采用电压不低于500V 的铜芯绝缘导线,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2.5mm2;其他回路截面面积不应小于 1.5mm2。

(2)连接门上的电器等可动部位的导线应采用多股软导线,敷设长度应有适当裕度;线束应有外套。

塑料管等加强绝缘层;与电器连接时,端部应绞紧,并应加终端附件或搪锡,不得松散、断股;在可动部位两端应用卡子固定。

(3)电缆排列整齐,编号清晰,无交叉,固定牢固,不得使所接的端子排受到机械应力。

(4)芯线按垂直或水平有规律地配置,排列整齐、清晰、美观,回路编号正确,绝缘良好,无损伤。

芯线绑扎扎带头间距统一、美观。

(5)强、弱电回路,双重化回路,交直流回路不应使用同一根电缆,并应分别成束分开排列。

(6)二次回路接地端应接至专用接地铜排。

(7)直线型接线方式应保证直线段水平,间距一致;S 形接线方式应保证S 弯弧度一致。

(8)芯线号码管长度一致,字体向外。

(9)电缆挂牌固定牢固,悬挂整齐。

2、二次回路接线施工要点:(1)核对电缆型号必须符合设计。

电缆剥除时不得损伤电缆芯线。

(2)电缆号牌、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的回路编号应正确,字迹清晰且不易褪色。

(3)芯线接线应准确、连接可靠,绝缘符合要求,盘柜内导线不应有接头,导线与电气元件间连接牢固可靠。

(4)宜先进行二次配线,后进行接线。

每个接线端子每侧接线宜为 1 根,不得超过 2 根。

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插入的电缆芯剥线长度适中,铜芯不外露。

对于螺栓连接端子,需将剥除护套的芯线弯圈,弯圈的方向为顺时针,弯圈的大小与螺栓的大小相符,不宜过大,当接两根导线时,中间应加平垫片。

(5)引入屏柜、箱内的铠装电缆应将钢带切断,切断处的端部应扎紧,钢带应在端子箱一点接地,至保护室的控制电缆屏蔽层在始末两端分别接地,其余短电缆屏蔽层一端接地。

二次配线工艺

二次配线工艺

二次配线工艺规程适用范围:适用于高低压开关柜、动力箱和三箱(配电箱、计量箱、端子箱)的二次配线。

2二次回路绝缘导线和电缆的一般要求:2.1二次回路绝缘导线和控制电缆的工作电压不应低于500V。

2.2测量、控制、保护回路除断路器电磁合闸线圈外,应采用铜芯控制电缆和绝缘导线,在其它情况下,当所有室内设备、仪表和端子上装有专用于连接铝芯的电缆和绝缘导线。

2.3按机械强度要求,采用的电缆芯或绝缘导线最小截面为:连接强电端子的铜线不小于1.5mm2;铝线不应小于2.5mm2;连接于弱电端子的、运动装置使用的铜芯电缆直径不应小于0.5 mm2。

2.4绝缘导线和电缆芯截面的选择还应符合下列要求:a) 电流回路:电流测量回路应保证表计工作在规定的准确度范围内,保护回路应保证电流互感器工作在10%误差范围内。

b) 电压回路:由电压互感器到计费用电表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0.5%额定电压,在正常负荷下,电压互感器到测量仪表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1~3%,当全部保护装置和仪表工作(即电压互感器负荷最大)时,电压互感器到保护和自动屏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3%。

c) 控制回路:在正常最大负荷时,控制母线至各设备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10%。

d) 绝缘导线和电缆可能受到油浸的地方,应采用耐油绝缘导线和电缆。

3屏内的接线要求:3.1屏的内部连接导线,一般采用塑料绝缘铜芯导线。

3.2安装在干燥房间里的屏,其内部接线可采用无防护层的绝缘导线,该导线能在表面经防腐处理的金属屏上直接敷设。

3.3屏内同一安装单位各设备之间的连线,一般不经过端子排。

3.4接到端子和设备上的绝缘导线和电缆应有标记。

4工艺准备4.1看懂图纸、标准、仔细考虑布线方案。

4.2根据任务性质和产品技术要求,领用与图纸要求相符合的导线品种。

4.3领取按需要数量的安装零件,如接线板夹、压板、紧固件等。

4.4核对二次回路的电器元件是否备齐,型号规格是否相符。

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要求(一)2024

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要求(一)2024

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要求(一)引言概述:电气控制柜的二次回路布线在工程项目中起着关键作用,它负责传输电信号,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为确保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的质量和安全性,有必要制定相应的工艺要求,以便在实施过程中正确操作。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的工艺要求。

正文:1. 电缆的选择和敷设a. 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电缆类型和规格,如阻燃、耐高温等。

b. 在敷设过程中,应保持电缆的整齐、紧密和均匀,避免交叉和扭曲。

c. 电缆应远离热源和机械设备,避免损坏。

2. 过电流保护装置的安装a. 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过电流保护装置。

b. 安装过电流保护装置时,应严格按照厂家提供的安装说明进行操作。

c. 过电流保护装置应安装在电气控制柜的合适位置,并保持可靠固定。

3. 接线端子的选择和标识a. 选择符合工程要求的接线端子,如可靠性高、耐腐蚀等。

b. 在接线端子上进行标识,标明电缆名称、连接点、方向等信息,方便维护人员进行检修。

4. 接地系统的布置和测试a. 确保电气控制柜的金属外壳与地线良好接触,并保持低阻抗连接。

b. 在适当位置设置接地引线,并进行测试,确保接地系统的正常工作。

5. 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a. 安装和使用相应的安全栅栏、隔离开关等设备,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b. 配备适当的防火设备和灭火器材,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总结: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的工艺要求对于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通过正确选择电缆和接线端子,安装过电流保护装置,布置和测试接地系统,以及实施安全防护措施,可以确保电气控制柜的二次回路布线安全可靠,为工程项目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GY-02辅助电路(二次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GY-02辅助电路(二次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1名词含义:辅助电路是连接完成辅助功能的电路。

包括控制电路、测量电路、信号及调节电路等,又称二次回路。

2导线选择:2.1辅助电路均应采用铜导线,绝缘导线的额定电压不得低于电路的额定绝缘电压。

且应是有合格证书并没有损伤的新线。

2.2配线导线的截面积不应小于1.5平方毫米,单股铜线或1.0平方毫米多股软线。

绝缘电压不低于500伏。

2.3绝缘导线的颜色应符合(GB2681-81)的规定,即接地保护(PE)线用黄绿双色线,其它不须标明电路特征的辅助电路,应采用黑色线(见附表面)。

2.4下列情况必须采用软线:2.4.1引至门、活动盖板等到可动部位的导线。

2.4.2四侧有护板的固定封闭式成套开关及设备及控制设备的内部配线。

2.5满足特殊使用条件要求(如按用户指示的耐高温电线及屏蔽线等)。

3走线路径及敷设方式选择.3.1路径应横平竖直,力求整齐美观,保证调试、查找和更换接线方便。

3.2绝缘导线不应帖近裸露带电部件或带尖角边缘的物体。

且应同发热件间有一定距离,凡拉至发热体上的导线,如不是耐热型导线,则应剥去适当长度的绝缘层,换套耐热瓷珠(附表6)。

3.3线路可采取线槽或线束布线。

3.3.1行线槽应横平、竖直、牢固地固定在设备构架上,槽内导线所占空间不宜超过其断面2/3, 其出线口处应无毛剌、尖角。

332线束布线应横平竖直,并应绑扎成园形或长方形,每一束导线数量不得超过30根(至端子排导线束除外)。

333线束穿过金属板孔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如套绝缘塑料管、缠塑料带、加橡皮圈等)。

3.3.4线束应捆扎和固定:①线束的捆扎一一不可动部位采用尼龙捆扎带,且被捆导线不应交叉,捆扎间距不应大于100 亳米,可动部位应采用缠绕管(不得用扎带)。

②线束的固定一一水平线束固定间距不宜大于300亳米,垂直线束固定不宜大于400亳米,转弯处应加设固定点。

③可动线束两端采用线夹(卡子)固定,两固定点间导线应留有适当的余度,保证其弯曲时半径大于10倍线束外径。

开关柜二次配线工艺(副

开关柜二次配线工艺(副

1适用范围1.1本工艺守那么适用于各类~35kV开关电器设备的二次配线制作。

依据GB 50171-1992《电气装置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标准》。

2利用材料2.1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简称导线)2.2聚氯乙烯绝缘塑料带(简称胶带)2.3聚氯乙烯异型管(简称号码管)2.4冷压端头2.5线卡、尼龙扎带2.6标签纸(元件标签、地线标签)2.7瓷质套管2.8标准紧固件2.9塑料蛇皮管、金属蛇皮管、尼龙螺旋管、PVC波纹管Φ12、Φ1八、Φ2五、Φ352.10塑料行线槽2.11胶垫、软垫(防震垫)橡胶圈2.12定位片、线夹2.13绝缘纸(δ=)、黄腊管2.14松香2.15焊锡2.16酒精3设备及工具3.1号码打印机3.250~250℃电热鼓风干燥机箱,型号DF 205(3001-60)3.3活动扳手6寸、8寸3.4平头螺丝刀、十字螺丝刀:3寸、6寸、8寸和电讯螺丝刀。

3.5斜口钳、剥线钳、尖嘴钳、圆嘴钳3.6电烙铁25 W、100 W3.7冷压线钳~ mm;1,4,6 mm3.8电池试灯上海中发电气集团工业园区标准化室2003—08—05发布2003—08—25实施3.9丝锥M4、M五、M六、M83.10卷尺(2 m)3.11自制套管M 3~M 63.12配线方案(接线图、原理图等资料)4二次回路配线的一样要求4.1按二次接线图进行施工,接线正确。

4.2配线整齐、清楚、美观、导线绝缘应良好、无损伤。

4.3导线选用黑色,二次爱惜接地线为黄绿双色线,工程有特殊要求时那么按工程要求选线。

4.4电流回路采纳mm2导线,其他回路截面为mm2,关于电子元件回路,弱电回路采纳锡焊连接时,在知足载流量和电压降及有足够机械强度的情形下,可采纳不小于mm2截面的导线。

4.5导线与电器元件采纳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导线的芯线应无损伤。

4.6每一个接线端子应接一根导线,最多不超过两根(只有当该端子或接线柱是为接两根导线而专门设计的才许诺接两根导线)。

二次配线工艺作业指导书

二次配线工艺作业指导书

二次配线工艺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守则适用于本企业电装车间成套开关设备的二次线路的配制。

2材料2.1各色单股塑料绝缘铜芯线,型号BV、标准号JB1598-75,截面积为:0.5mm2 、0.75mm2、1.5mm2等。

2.2各色多股塑料绝缘铜芯线,型号BVR,标准号JB1598-75,截面积为:0.5mm2、1.0mm2等。

2.3 OT1.5型、VT1.5型铜制裸压接端头。

2.4塑料行线槽和塑料缠绕管。

2.51010型尼龙丝(截面积0.5mm2),2218型黄蜡绸带和1#-5#钢筋轧头,1mm 厚绝缘底板。

2.6酒精、松香、焊锡、锡块。

3设备及工具剪丝钳、斜口钳、尖嘴钳、压接钳、电工刀、4寸、6寸、8寸活动板手,全套套筒板手和梅花板手,4寸、6寸、8寸螺丝刀,万用表或自制“通断器”,300毫米钢直尺,2米卷尺,手电钻,工作梯凳。

4准备工作4.1熟悉产品图纸,领齐配制二次线路的导线,紧固件、钢筋轧头等,并摆放在适合安装的位置或车架上。

4.2检查塑料绝缘铜芯线是否为许可证的产品,并要求附有生产厂的合格证,且经过进厂验收认可。

4.3二次回路的导线绝缘一般按工作电压不低于500V来选择,弱电回路的导线的绝缘一般按不低于250V来选择。

4.4检查已安装的元件是否齐全、完好,是否检验检查认可。

4.5清点号码筒,并摆放整齐,以防混乱、弄脏。

5工艺过程5.1按照图纸线路,参照元件安装位置量线下导线材料,下料的余量不应大于200毫米,下料后用于净软布揩净。

5.2二次配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 1.5平方毫米单股铜芯绝缘线或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平方毫米多股铜芯绝缘线,弱电回路导线截面积不小于0.75平方毫米单股铜芯绝缘线或截面积不小于0.5平方毫米多股铜芯绝缘线,插件内部的导线允许采用截面积为0.5平方毫米单铜芯绝缘线。

6制作线束6.1线束断面制成矩形时,每层不得多于10根,并要求在层与层之间衬垫与导线层两样宽的绝缘纸板,在线束的分支处和线束每隔100-200毫米处须用黄蜡铜带包扎3-5层,再用钢筋轧头锁紧。

二次配线工艺技巧2则

二次配线工艺技巧2则

二次配线工艺技巧2则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二次配线工艺技巧的资料2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二次配线工艺范文一》二次配线工艺守则1 适用范围本守则适用于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及其它各种非标准柜、箱的二次配线用。

XS/P-7.1-0062 使用工具剥线钳、剪刀、罗丝批、压接钳,适用套筒扳手、尖口钳、弯线钳、搭灯、活络扳手、电工刀。

3 材料3.1 导线3.2 塑料带、胶木夹板、绝缘纸板,各种规格行线槽、塑料管线号、扎带、不干胶元件称号纸及标示牌 4 工艺过程4.1 准备好工具和材料4.2 根据图纸,安装二次系统的继电器、仪表、信号灯、端子排等电器元件及其附件。

4.3 按布置图粘贴元件标号,标号一般粘贴在该元件正中上部的金属构架上,个别情况元件上方不能粘贴标号时,可就近选择适当位置粘贴。

4.4 根据图纸确定配线途径。

4.5 按配线途径量线,正确落料(一般放长300~500mm ),且两端做好记号或套上线号,即按配线途径进行敷设。

导线的敷设应做到横平竖直,层次美观清晰,用扎带捆扎或用绕带绕扎。

可将二次线敷设在专为配线用的塑料行线槽内,此时只需将导线整理清楚而毋需捆扎。

二次线在敷设途中,依次分出与初入需接其它电器之导线而逐渐形成总体束与分交线束。

按图分别接至各器元件及端子上,在接上前应把多余的导线剪去,用剥线钳剥去适当长度绝缘层,并除去芯线表面的氧化膜及粘着物,BV 型导线套上线号,根据螺钉大小弯制羊眼圈,BVR 型导线则在端头上套上适用的U T 型号O T 型端头,用压接钳压紧接于所接端头上,然后旋紧螺钉。

4.6 检查4.6.1 检查所装电器元件及其附件,是否安装牢固端正,是否符合电器元件之技术条件所规定的要求。

4.6.2 检查接头是否牢固,配线是否符合工艺要求,用搭灯检查,接线是否正确。

5 工艺要求5.1 线路敷设布置时,总体线束与分支线束应保持横平竖直、牢固、清晰美观,且应考虑到施工和维修方便,并不准占用供用户接入电缆的途径与装置来布置盘内二次接线。

开关柜二次配线工艺

开关柜二次配线工艺

1.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我厂生产的各种高压开关柜、低压配电屏、动力配电箱、起动箱及控制保护屏的二次配线。

2.材料:2.1导线:一般采用单股或多股绝缘塑料铜芯线。

其截面和颜色要符JB/DQ6141/2/3-86和GB2681-81的要求。

辅助回路采用最小截面积BV导线不小于1.5mm2的铜芯黑色绝缘导线;连接低电压小电流(交流或直流电流小于1A,电压小于50V)的电子电路,允许选用更小截面的绝缘导线。

专用计量柜应分色,电流回路4mm2、电压回路2.5mm2,其他回路1.5mm22.2BVR导线,适用于柜体、箱架至门及其活动部位。

2.3辅助材料为:白色塑料3.5mm E型套管、各种规格橡皮圈、夹线板、行线夹、塑料捆扎带、塑料螺旋管、胶带纸、铜制裸压接头、紧固件等。

3.工具:尖嘴钳、斜嘴钳、剥皮钳、扁嘴钳、剪刀、电烙铁、螺丝刀、冷压接钳、套筒扳手、活扳手、电工刀及万用表等。

4.配线的原则:装臵、单元配线基本上有方线束、矩形线束、圆线束,横平竖直走线,另一种走线槽行线。

装臵配线所用的交流电源线,直流主回路及高电平(110V及以上)控制回路线应与低电平(110V以下)控制回路线分开走线,并以不同颜色加以区分,同一工程中各台装臵内所选用的导线颜色应一致。

易受干扰的导线(如:检测元件的信号回路线,放大器的输入导线,可控硅控制极引线等),应采取有效的防干扰措施(如采用绝缘的屏蔽电缆、屏蔽线、双绞线),这些要求在接线图上予以具体说明。

5.配线工艺过程与要求:工艺过程:备图→备料→按图样要求核对电器元件位臵和型号规格→填写粘贴不干胶元件位臵符号牌→白色塑料3.5mm E型套管标号(线号)→下线→接线→捆轧整理→自检→交检。

5.1准备工作5.1.1看清图样及材料明细表和技术要求。

5.1.2按图样要求,领取各种规格导线及辅助材料。

5.1.3根据导线规格,选择异形套管,并按图样要求及配线先后次序套标号。

5.1.4按图样要求,对元件安装位臵和型号规格。

二次回路的配线方式和工艺要求

二次回路的配线方式和工艺要求

引言概述:在电气工程中,二次回路的配线方式和工艺要求对于有效保护和稳定的电流传输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五种常见的二次回路配线方式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工艺要求,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二次回路的配线方式。

正文内容:一、串联式配线方式1.串联配线方式的原理及特点2.串联配线方式的应用场景3.串联配线方式的具体步骤4.串联配线方式的优缺点分析5.串联配线方式的工艺要求二、并联式配线方式1.并联配线方式的原理及特点2.并联配线方式的应用场景3.并联配线方式的具体步骤4.并联配线方式的优缺点分析5.并联配线方式的工艺要求三、星形接线方式1.星形接线方式的原理及特点2.星形接线方式的应用场景3.星形接线方式的具体步骤4.星形接线方式的优缺点分析5.星形接线方式的工艺要求四、三角形接线方式1.三角形接线方式的原理及特点2.三角形接线方式的应用场景3.三角形接线方式的具体步骤4.三角形接线方式的优缺点分析5.三角形接线方式的工艺要求五、混合配线方式1.混合配线方式的原理及特点2.混合配线方式的应用场景3.混合配线方式的具体步骤4.混合配线方式的优缺点分析5.混合配线方式的工艺要求总结:本文详细介绍了五种常见的二次回路配线方式,包括串联式配线方式、并联式配线方式、星形接线方式、三角形接线方式和混合配线方式。

每种方式都阐述了其原理、特点、应用场景、具体步骤、优缺点分析以及工艺要求。

通过了解和应用这些配线方式,并严格遵守相应的工艺要求,能够确保二次回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电气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9二次配线工艺

9二次配线工艺

二次配线工艺规程LYDQ/GY-09-A1适用范围:适用于高低压开关柜、动力箱和三箱(配电箱、计量箱、端子箱)的二次配线。

2二次回路绝缘导线和电缆的一般要求:2.1二次回路绝缘导线和控制电缆的工作电压不应低于500V。

2.2测量、控制、保护回路除断路器电磁合闸线圈外,应采用铜芯控制电缆和绝缘导线,在其它情况下,当所有室内设备、仪表和端子上装有专用于连接铝芯的电缆和绝缘导线。

2.3按机械强度要求,采用的电缆芯或绝缘导线最小截面为:连接强电端子的铜线不小于1.5mm2;铝线不应小于2.5mm2;连接于弱电端子的、运动装置使用的铜芯电缆直径不应小于0.5 mm2。

2.4绝缘导线和电缆芯截面的选择还应符合下列要求:a) 电流回路:电流测量回路应保证表计工作在规定的准确度范围内,保护回路应保证电流互感器工作在10%误差范围内。

b) 电压回路:由电压互感器到计费用电表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0.5%额定电压,在正常负荷下,电压互感器到测量仪表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1~3%,当全部保护装置和仪表工作(即电压互感器负荷最大)时,电压互感器到保护和自动屏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3%。

c)控制回路:在正常最大负荷时,控制母线至各设备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10%。

d)绝缘导线和电缆可能受到油浸的地方,应采用耐油绝缘导线和电缆。

3屏内的接线要求:3.1屏的内部连接导线,一般采用塑料绝缘铜芯导线。

3.2安装在干燥房间里的屏,其内部接线可采用无防护层的绝缘导线,该导线能在表面经防腐处理的金属屏上直接敷设。

3.3屏内同一安装单位各设备之间的连线,一般不经过端子排。

3.4接到端子和设备上的绝缘导线和电缆应有标记。

4工艺准备4.1看懂图纸、标准、仔细考虑布线方案。

4.2根据任务性质和产品技术要求,领用与图纸要求相符合的导线品种。

4.3领取按需要数量的安装零件,如接线板夹、压板、紧固件等。

4.4核对二次回路的电器元件是否备齐,型号规格是否相符。

二次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二次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最大 电流
A — — — — — — 19 27 37 48 19 27 37 48
颜色
红 黑 蓝 红 黑 蓝 — — — — — — — —
规格尺寸,㎜
L 16~18 18~24 18~24 15~17 16~20 18.5~21.5 12.6~21.8 12.6~21.8 18~21.4 15.7~28
适用导 线截面
㎜2 1.0 1.5 2.5 2×1.0 2×1.5 2×2.5 0.5~1.5 1.5~2.5 2.5~4 4~6 0.5~1.5 1.5~2.5 2.5~4 4~6
螺钉口 直径 ㎜
— — — — — — 3.2~6.5 3.2~10.5 4.3~6.5 3.7~13 3.2~6.5 3.2~6.5 4.3~6.5 3.7~8.4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φ
φ
B
B
高低压开关设备二次回路配线
续表 3 常用端头参数
0ZD·919·001 共 20 页 第 3 页
名称
型号※
管形预绝 缘端头
双线管形 预绝缘端

圆形裸端 头
叉形裸端 头
ET1.0 ET1.5 ET2.5
— — — R1.25 RS2 RS3 RS5.5 Y1.25 YS2 YS3 YS5.5
本守则适用于本公司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以及三箱类配电设备的辅助回路、控制回路(简 称二次回路)配线和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0ZTC·917·027 《涂层表面清洁的施工工艺守则》 0ZTC·917·081 《50V 及以下电路配线工艺守则》
3、工具
斜咀钳(140mm)、剥线钳(0.5~6 ㎜ 2)[1]、预绝缘端头压线钳(0.5~6 ㎜ 2)[2]、管形端头压线钳、裸 端头压线钳(0.5~6 ㎜ 2)、触针端头压线钳、尖咀钳、普通剪刀、一字螺丝刀[3](30 ㎜~150 ㎜)、十字螺丝 刀(30 ㎜~150 ㎜)、梅花板手[4](M3~M8)、开口板手(M3~M8)、套筒板手(M4~M5)、镊子、通断指示 搭灯、电烙铁(60W)、卷尺(2m)、棉纱手套、清洁用抹布。

二次配线工艺规程及生产安装要求

二次配线工艺规程及生产安装要求

生产配线工艺过程安装准备1.1 阅读图纸,考虑线路排线方案。

1.2 领取与图纸要求相符合的导线及标记套、线鼻、行线槽等。

1.3 按二次接线图核对辅助回路元件是否配齐、正确,检查元件表面质量状况。

安装过程及工艺要求2.1 按配线途径量线,正确落料。

且两端做好记号或套上标记套,即按配线途径进行敷设。

应做到横平竖直,层次清楚,用扎带捆扎时应注意形状美观,保持线束平直挺括,捆扎时扎带应锁紧,扎带锁头位置一般放在侧边上角处,扎带尾线留有3mm长为宜。

也可将二次线敷设在专为配线用的塑料行线槽内。

此时,只需将导线清理整齐而毋需捆扎。

2.2 二次线在敷设途中可依次分出或补入需要连接的电器之导线而逐渐形成总体线束与分支线束。

2.3 导线应按二次线图正确接至各电器元件及端子上。

在接上前应套上标记套。

将多余的导线剪去,用剥线钳剥去适当长度的绝缘层,并除去芯线表面的氧化膜及粘着物。

BV型导线根据连接螺钉大小弯制羊眼圈,弯圈的方向应与螺丝紧固的方向一致。

BVR型导线则在端头套上适用的接线鼻,用压线钳(液压钳)压紧后搪锡。

将羊眼圈(或接线鼻)接于所接端头上旋紧螺钉。

2.4 元器件的金属外壳必须有可靠接地。

工艺要求3.1 线路敷设布置时,总体线束与分支线束应保持横平竖直、牢固、清晰美观。

3.2 线束原则上应避免在发热元件上方敷设。

3.3 塑料行线槽的配置可只配置于纵向(或横向)总体线束,分支线束不配置。

3.4 线束敷设途中,遇有金属障碍物时,则应弯曲绕过,导线与金属间应保持4mm以上。

3.5 当线束穿过金属件时,金属件上一般要套橡皮圈加以防护。

如防护有困难时,二次线束必须包以缠绕管。

3.6 二次线的敷设不允许从母线相间或安装孔穿出。

3.7 二次导线的固定3.7.1 二次导线用支架及线夹固定。

支架的间距:低压柜一般情况下,横向不超过300mm,纵向不超过400mm;高压柜一般情况下,横向不超过500mm,纵向不超过600mm。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
5.通用工艺要求图示:
5.1布线方式:仪表门上的布线原则是只有单排仪表时,布线走仪表下边,有双排仪表时,布线走两排仪表中间。多排仪表时,布线也照此原则进行。
5.2导线采取压接时,必须用专用冷压钳压接,压凹深度应不低于0.15mm,以确保电气性能和力学性能;也不能过大,否则会造成连接破坏;并且要保证导线成束,使全部导线插入接线头内。良好压接接头的要求是:压痕清晰可见并在导线于压接端头的轴线上,导线伸出压接接头套管0.5-1.5mm,绝缘层与压接端头套管尾端有0.5-1.5mm的过度间隙。严禁用斜口钳、钳子等工具压接。
4.7导线与电器元件间应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或压接等,均应牢固可靠。
4.8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其回路编号,编号应正确,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色,字迹排列应便于阅读。
4.9柜内的导线不应有接头,芯线应无损伤。
4.10多股导线与端子,设备连接应压终端附件。
4.11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1根,不得超过2根;螺栓连接端子接两根导线时,中间应加平垫片。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
编制:
校对: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2014.1.1实施日期:2014.1.1
1.执行标准和适应范围--------------------3
2.使用材料----------------------------------------3
3.设备和工具--------------------------------------3
准确;如果仪表箱底板两排不够,其余端子排安装于元件门。(选用型号如下:)
型号
UK5N
UK16N4
UDK4
URTK/S
导线截面积(mm)
1.5-4

二次回路配线工艺.

二次回路配线工艺.

高低压开关设备(柜、屏、台)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29.931.适用范围2.使用材料BV.单股铜线、BVR多股铜线、走线槽PXC-2、绝缘套管、标记号、线夹、尼龙扎扣、塑料线、垫圈、TO(TU、TI)铜接头、绝缘塑料带、异形套管、号码印、标签、缠绕管。

3.工具斜口钳、剥线钳、尖嘴钳(或圆头钳)、扁嘴钳、剪刀、螺丝刀、扳手、塑料圈、冷压钳、万用表。

4.工艺要求4.1 配线排列应布局合理、横平竖直、曲弯美观一致,接线正确、牢固,与图样一致。

4.2 推荐采用成束捆扎行线的布置方法,采用成束捆扎行线时,布线应将较长导线放在线束上面,分支线从后面或侧面分出,紧固线束的夹具应结实、可靠,不应损伤导线的外绝缘,禁止用金属等易破坏绝缘的材料捆扎线束,屏(柜、台)内应安装用于固定线束的支架或线夹。

4.3 行线槽布线时,行线槽的配置应合理。

固定可靠,线槽盖启闭性好,颜色应保持一致。

4.4 在装有电子器件的控制装置中,交流电流线及高电平(110V以上)控制回路线应与低电平(110V以下),控制回路线分开走线,对于易受干扰的连接线,应采取有效的抗干扰措施,如DXN9系列户内高压带电显示装置,显示器的布线应单独敷设................,不能与其它回路混合.........,防止可能由.........;强制闭锁装置的.....a.、.b.、.c.三个输入线分开敷设.....电源线要与.......~220V此引起的干扰影响显示器正常工作...............。

4.5 连接元器件端子或端子排的多股线,应采用冷压接端头,冷压连接要求牢靠,接触良好,高压产品的二次配线在冷压的基础上还必须热敷(焊锡)。

4.6 连接器件端子或端子排的导线,在接线端处应加识别标记,如:A411、B411等。

导线标记用以识别电路中的导线,字迹排列应便于阅读且满足29.96《标号头和符号牌加工固定工艺守则》规定要求。

4.7 在可运动的地方布线,如跨门线或有翻板的地方,一律采用多股软线,且须留有一定余量,以门板、翻板开至极限位置不受张力和拉力影响而使连接松动或损伤绝缘为原则,且关闭时不应有过大应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低压开关设备(柜、屏、台)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29.931.适用范围2.使用材料BV.单股铜线、BVR多股铜线、走线槽PXC-2、绝缘套管、标记号、线夹、尼龙扎扣、塑料线、垫圈、TO(TU、TI)铜接头、绝缘塑料带、异形套管、号码印、标签、缠绕管。

3.工具斜口钳、剥线钳、尖嘴钳(或圆头钳)、扁嘴钳、剪刀、螺丝刀、扳手、塑料圈、冷压钳、万用表。

4.工艺要求4.1 配线排列应布局合理、横平竖直、曲弯美观一致,接线正确、牢固,与图样一致。

4.2 推荐采用成束捆扎行线的布臵方法,采用成束捆扎行线时,布线应将较长导线放在线束上面,分支线从后面或侧面分出,紧固线束的夹具应结实、可靠,不应损伤导线的外绝缘,禁止用金属等易破坏绝缘的材料捆扎线束,屏(柜、台)内应安装用于固定线束的支架或线夹。

4.3 行线槽布线时,行线槽的配臵应合理。

固定可靠,线槽盖启闭性好,颜色应保持一致。

4.4 在装有电子器件的控制装臵中,交流电流线及高电平(110V以上)控制回路线应与低电平(110V以下),控制回路线分开走线,对于易受干扰的连接线,应采取有效的抗干扰措施,如DXN9系列户内高压带电显示装臵,显示器的布线应单独敷设................,不能与其它回路混合.........,防止可能由.........;强制闭锁装臵的.....a.、.b.、.c.三个输入线分开敷设.....电源线要与.......~220V此引起的干扰影响显示器正常工作...............。

4.5 连接元器件端子或端子排的多股线,应采用冷压接端头,冷压连接要求牢靠,接触良好,高压产品的二次配线在冷压的基础上还必须热敷(焊锡)。

4.6 连接器件端子或端子排的导线,在接线端处应加识别标记,如:A411、B411等。

导线标记用以识别电路中的导线,字迹排列应便于阅读且满足29.96《标号头和符号牌加工固定工艺守则》规定要求。

4.7 在可运动的地方布线,如跨门线或有翻板的地方,一律采用多股软线,且须留有一定余量,以门板、翻板开至极限位臵不受张力和拉力影响而使连接松动或损伤绝缘为原则,且关闭时不应有过大应力。

4.8过门线束还应采用固定线束的措施,过门线束1.5mm2不超过30根,1mm2不超过45根,若导线超出规定数量,可将线束分成2束或更多,以免因线束过大,影响门的开、关4.9 连接导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每一个端子不允许有二个以上的导线端头,并应确保连接可靠,元件本身引出线不够长,应用端子过渡,不允许悬空连接。

4.10 导线束不能紧贴金属结构件敷设,穿越金属构件时应加装橡胶垫圈或其它绝缘套管。

4.11 焊接接线只有在所选用元器件是采用此种形式时才允许。

4.12 二次线所有紧固螺钉拧紧后螺纹露出螺帽1-5牙,以2-3牙为宜,所有螺钉不得有滑牙。

4.13 已定型的批量产品,二次布线应一致,同批量产品材料色泽应力求相同。

4.14 二次接线与高低压导体之间的电气绝缘距离见表1表1额定电压(kV)≤0.5 3 6~10 二次线与裸露导电体之间距离(mm) ≥12≥75 ≥125 二次带电体与地之间绝缘距离(mm)≥5————二次带电导体之间的电气间隙(mm)≥3 ————4.15 指示灯及按钮的颜色如无特殊规定,按表2执行。

表2颜色功能名称合闸分闸储能指示灯白或红绿黄按钮绿红黑4.16指示灯和按钮的安装位臵如无特殊规定,按如下图示排列。

(b)( a) (b)(c) (d) (e)4.17 端子排布线时,外引的二次线、电源线、互感线应臵于端子排的后侧、上侧、右侧,将方便接线的位臵留给用户,见图1。

水平布臵厂内配线垂直布臵(左) 垂直布臵(右)4.18 直流回路中具有水银接点的电器正极应接到水银侧接点的一端。

5.工艺程序熟悉图样——核对器件及贴标——布线——捆扎线束——分路线束——剥线头——钳铜端头——器件接线——对线检查。

5.1 熟悉图样5.1.1 看懂并熟悉电路原理图,施工接线图,屏面布臵图等。

5.1.2 施工接线图的图示方法如下:注:①图中2DM 、861、863表示电路原理图的编号;②图中19:1、20:1、21:1、I-64、I-67表示元器件之间连接线的编号,前面的数码表示元器件的编号,后面的数码表示元器件的接线点编号。

5.1.3按施工接线图布线顺序打印导线标号(导线控制回路一般采用1.5mm 2,电流回路采用2.5mm 2,详见表3),标号套内容按原理回路编号进行加工(除图纸特殊要求例外),如:2DM 、863、861等5.1.4 按施工接线图标记端子功能名称填写名称单,并规定纸张尺寸,以便加工端子标条。

5.1.5 按施工接线图交打字人员加工线号,原器件标贴。

5.2 核对元器件及贴标5.2.1 根据施工接线图,对柜体内所有电器元件的型号、规格、数量、质量进行核对并确认安装是否符合要求,如发现电器元件外壳罩有碎裂、缺陷及接点有生锈、发霉等质量问题,应予以调换。

厂内配线用户配线用户配线厂内配线的下端中心位臵),要求“标贴”整齐美观,并避开导线行线部位,便于阅读。

5.2.3 按图样规定的端子名称,将“端子标条”插入该端子名称框内,JF5型标记端子的平面处朝上,以免积尘。

5.2.4 按原理图中规定的各种元器件的不同功能,将功能标签紧固到元器件安装板(面板)正面,使用φ2.5的螺丝进行紧固或粘贴。

5.2.5 有模拟线的面板应校对与一次方案是否相符,如有错误,应反馈有关部门。

5.3 布线5.3.1 布线要求:线束要求横平竖直,层次分明,外层导线应平直,内层导线不扭曲或扭绞,在布线时,要将贯穿上下的较长导线排在外层,分支线与主线成直角,从线束的背面或侧面引出,线束的弯曲宜逐条用手弯成小圆角,其弯曲半径应大于导线直径的二倍,严禁用钳强行弯曲,布线时上→下,左→右(端子靠右边,否则反之)顺序布线。

5.3.2 按图样要求选择导线截面见表3《高低压柜及三箱类的二次配线选择表》。

表3电路特征、用途导线截面颜色直流电压≤48V0.5~1.0(优先采用1.0)黑≤220V 1.5 黑保护电压回路 1.5 黑保护电流回路 2.5 黑计量电压回路 1.5 (2.5*) 黑电压互感器 2.5 黑计量电流回路 2.5 黑接地线 2.5 黄、绿双色注:1) “*”表示用于供电局规定的计量用表配线;2)导线截面当图纸有规定时,应按图纸所规定配线,特殊情况另与技术部、品质部议定。

5.3.3 将导线套上“标号套”打一个扣固定套管,然后比量第一个器件接头布线至第2个器件接头的导线长度,并加20cm的余量长度后,剪断导线并套上“标号套”后打扣固定套管(标号套长度控制在13±0.5mm),特殊标号较长规格以整台柜(箱)内容定。

5.3.4 在二次结线图中,根据元器件安装位臵的不同可以分为仪表门背视,操作板背视、仪表箱等不同部位的导线按器件安装的实际尺寸剪取导线,并套上标号套。

如图所示:图中I-46、I-31、I-35、I-45、I-66、I-67、I-36、I-40、I-20、I-27、I-41是表示从操作板连接至端子室。

把这些导线按器件安装的实际位臵,剪取导线,并套上标号套。

按较长的导线在外面,较短的导线在里面的原则进行捆扎,按上→下、左→右进行布线,操作板中其余导线由于不与诸如端子室等其它不同部位连接,可按先后顺序进行敷设布线。

当线束布线至元件6、UD,型号为AD-25/AC220V时可将线束中的377、372二条分支线,引至元件第1接线脚及第2接线脚;当线束来到元件7、LD,型号为AD11-25/AC220V 时,将线束中的9接到元件的第2接线脚。

标号为5的导线是从元件7布线至元件10,按元器件所处的实际尺寸剪取标号为5的导线,并套上标号套,一端接入第1接线脚,另一端并入线束布线到元件10,并将它接入元件10、KK,型号为LW2-1a、4、6a、40、20中的第10接线脚。

5.4 捆扎线束5.4.1 塑料缠绕管捆扎线束可根据线束直径选择适当材料见表4,缠绕管捆扎线束时,每节间隔5~10mm,力求间隔一致,线束应平直。

表4名称型号规格适用导线束的外径PCG1-6 φ6-12 10根线以内PCG1-20 φ20-28 30根线以内5.4.2 铜接头型号规格见表5表5铜端头型号端头型状OT-1/□OT-1.5/□OT-2.5/□OT-4/□OT-6/□UT-1/□UT-1.5/□UT-2.5/□UT-4/□UT-6/□IT-1/□IT-1.5/□IT-2.5/□IT-4/□注: OT – 1 / □连接紧固件规格适用导线截面端头形状5.4.3落料根据元件位臵及配线实际走向量出用线长度,加上20cm余量后落料、拉直、套上标号套。

5.4.4 线束固定:用线夹将圆束线固定悬挂于柜内,使之与柜体保持大于5mm距离,且不应贴近有夹角的边缘敷设,在柜体骨架或底板适当位臵设臵线夹,二线夹间的距离,横向不超过300mm,纵向不超过400mm,紧固后线束不得晃动,且不损伤导线绝缘。

5.4.5 跨门线一律采用多股软线,线长以门开至极限位臵,及关闭时线束不受其拉力与张根据走线方位弯成U型或S型见图2(单位:mm)平铺束线圆束线图25.5分路线束5.5.1 分路到继电器的线束,一般按水平居二个继电器中间两侧分开的方向行走,到接线端的每根线应略带弧形,裕度连接。

同屏内的各种继电器接线的弧形,应力求一致,参考图3-图9,为使二次线制作规范。

图35.5.2 分路到双排仪表的线束,可用中间分线的布臵。

如图4。

图45.5.3 分路到单排仪表的线束的布臵,如图5图55.5.4 分路到按钮、信号灯、熔断器、控制开关等组件的线束,原则上按横向对称行走如图6、图7、图8,但如位臵上限制时,允许直向对称行走,如图9,有照片的产品按照片统一布臵。

图6图7图8 图95.6 剥线头5.6.1 导线端头连接器件接头,按5.5.1~4规定,每根导线须有弧形余量(推荐10cm),剪断导线多余部分,按规格用剥线钳剥去端头所需长度塑胶皮后把线头适当折弯,为防止标号头脱落,注意:剥线时不得损伤线芯。

5.6.2 工作过程中,将多余的导线及剥落的塑胶臵于废料筐中。

5.7 钳铜接头和弯羊眼圈。

5.7.1 按导线截面采用铜端头规格见表7,并选好冷压钳规格,用冷压钳将导线芯线压入铜端头内,注意其裸线部分不得大于0.5mm,导线也不得负于铜端头表面,更不得将绝缘层压入铜端头内见图10-a、b、c,特殊元件可不加铜端头但须经有关部门同意。

5.7.2 回路中所有冷压端头应采用OT型铜端头,一般不得采用UT型,特殊元件可根据5.7.3 有规定须热敷的产品在铜端头冷压后,用50W或30W的电铬铁进行焊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