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赏析20首试题与标准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古诗词鉴赏练习20题(附参考答案)

中考古诗词鉴赏练习20题(附参考答案)

中考古诗词鉴赏练习20题(附参考答案)(一)品读《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句子:理由:(二)读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三)读《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6、“黄鸡”的本意是:,诗中是指:7、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

答:(四)阅读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中考古诗词鉴赏练习20题(附参考答案)

中考古诗词鉴赏练习20题(附参考答案)

中考古诗词鉴赏练习20题(附参考答案)(一)品读《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句子:理由:(二)读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三)读《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6、“黄鸡”的本意是:,诗中是指:7、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

答:(四)阅读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峙”是写山岛巍然屹立的形象。

“丛生”、“丰茂”给人以生机蓬勃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B)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四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海水呈青苍色。

4、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海日生残夜,。

乡书何处达,。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

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专题(有答案)

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专题(有答案)

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专题(有答案)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专题(有答案)1.《登鹳雀楼》 - 王之涣- 题目:《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鹳雀楼后的壮丽景色和自然风光。

通过形容楼前广阔的河流、远处的青山和附近的乡村田野,作者展示了自己在高处俯瞰大地时的壮美感受。

- 主题:表达人们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 感情色彩:作者经历到了山川河流的辽阔壮丽,体味了自然景色的美妙和伟大,并产生了敬畏和自省之情。

- 修辞手法:- 比喻:用“登鹳雀楼”来比喻作者所在的高处,突出其观察的角度和高度。

- 反问:通过反问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强调了自然界的广阔无边和永无止境的奇观。

- 对偶:通过对偶结构的运用,如“何必见庙墓,心中只有诗书间”,突出了作者对名利财富等虚无的态度,强调了内心追求精神世界的重要性。

- 韵律特点:本诗共七律四十九字,平仄工整,较为优美。

2.《静夜思》 - 李白- 题目:《静夜思》- 作者:李白这首诗是李白在夜晚时刻的自省之作。

诗中写道,作者独自思索着远方家乡的事情,念及家人和朋友,感叹时间的匆匆流逝。

- 主题:表达作者在夜晚时思念远方故乡和重要人物的情感。

- 感情色彩:作者通过表达对远方家乡和重要人物的思念之情,展示了一种离别的伤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感。

- 修辞手法:- 比喻:用“疑是地上霜”来比喻夜晚时地面上的露水,表达了作者寂寞孤独的心情。

- 借代:通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借月光和露水来象征夜晚和离别的情感,增加了诗意的含蓄性。

- 韵律特点:本诗共五言绝句,四句皆押韵,节奏明快,抒情自然。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杜甫- 题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杜甫这首诗是杜甫送别好友孟浩然时的作品。

诗中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和离别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离散的思考。

- 主题:表达离别时的思念和友谊的珍贵。

- 感情色彩:通过描绘黄鹤楼的壮美景色和表达离别之情,作者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和对友谊的珍视。

七年级语文全册古诗分析赏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全册古诗分析赏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全册古诗分析赏析及练习题含答案(一)《观沧海》曹操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是为人称道的名句,请从写作手法和抒情的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答:写作手法: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的是虚境即诗人的主观感受。

抒发感情: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表现了诗人宽广博大的胸怀。

3.诗中两个“若”字用得好,请你说出好在哪里。

答: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4、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

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

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5、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6、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7、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所展现的画面。

海岛上树木繁茂,各色花草郁郁葱葱,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

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涌起滔天的波浪,汹涌起伏。

8、这首诗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表现了作者虽年老而又想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襟。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何种修辞?有何表达效果?答:运用了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到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请用“/”画出下面这句诗的朗读节奏。

半江瑟瑟半江红。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答案】(1)半江/瑟瑟/半江红。

(2)“可怜”意为可爱。

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没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没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解析】【分析】(1)七言绝句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

首先是篇幅固定。

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总共二十八字。

其次是押韵严格,表现为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

还要讲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

故划分为:半江/瑟瑟/半江红。

或根据诗歌的意思划分,“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思是“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故划分为:半江/瑟瑟/半江红。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意思是“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水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首先要明确“可怜”是“可爱”之意,围绕诗歌中描写的景物,抓住“可爱”这条情感主线,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⑴半江/瑟瑟/半江红。

⑵“可怜”意为可爱。

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没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没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点评】⑴本题难度不大,考生在平时注意对七律的朗读即可划分节奏。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注意诗歌中的景物,整体感悟诗人的情感。

在理解时要反复朗读。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山寺夜起(清)江浸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该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诗句分析。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写作手法。

诗人“夜起”的缘由有二:怜惜眼前景,身为“________”(用文中词句填写)。

【答案】(1)比喻,诗人将白色的水汽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水汽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水汽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或以乐景写哀情);无家客故答案为:⑴比喻,诗人将白色的水汽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水汽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水汽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

⑵景抒情(寓情于景或以乐景写哀情);无家客。

【点评】⑴考生要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注意对重点诗句的赏析,在赏析时一定要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⑵考生在平时要熟知诗歌的每个要点,以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

2.阅读韦庄的《早发》,回答问题。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①。

【注】①珪:一种玉器。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四联分别是如何体现“早”字的。

(2)请选择合适的角度,简析尾联运用的手法和蕴含在尾联中的思想感情。

【答案】(1)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第二联用“鸡未唱,马频嘶”强调客人起得早,第三联“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

(2)示例1: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一种玉器(珪),突出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尾联蕴含(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示例2:运用衬托,用行了“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来突出出发之早;尾联蕴含(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

【解析】【分析】(1)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颔联用“鸡未唱”强调客人起得早;颈联用“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城月尚如珪”,叙写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

20套古诗词鉴赏阅读训练与答案(一)

20套古诗词鉴赏阅读训练与答案(一)

20套古诗词鉴赏阅读训练与答案(一)1.阅读上面诗歌,完成(1)~(2)题。

山房春事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园圃名,汉梁孝王建,为游赏与延宾之所。

本诗写于安史之乱以后。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句借暮鸦乱飞的描写,衬托今日梁园的颓败。

B.第二句中“三两家”是虚写,目的是形象地表现梁园的萧条。

C.第三句用拟人手法,写园中树木与主人的亲密关系。

D.尾句诗人直抒胸臆,表现恢复梁园昔日繁盛的愿望。

E.这首吊古诗作,主旨是抒发诗人对世事盛衰无常的慨叹。

答:[][](CDC.第三句应是写园中树木不管人事。

D.尾句应是写树木春来依旧开花,含蓄表达诗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2)说说这首诗在抒情方面的表达技巧。

答:__________。

(诗人将吊古之情巧妙地融于景物描写之中。

前两句“暮”“乱”和“萧条”等词语透露着诗人的伤感;后两句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借无知花树偏在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之景象,极为含蓄地表达了沉痛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诗。

然后完成题目。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此诗的意境特征。

(诗歌通过“幽草”“黄鹂”“涧边”“深树”“春潮”“野渡”“春雨”“小舟”等自然形成了一幅意趣盎然的暮春图画,流露出诗人身在其中独有的一种喜悦之情。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曾写道:“‘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你同意王国维的观点吗?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意,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作者用一“闹”字描写花满枝头吐花喷焰的景象,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春意盎然的景象跃然纸上。

初一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初一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初一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

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这句诗出自王维的《》。

二、选择题1. 下列哪首诗是杜甫的作品?A.《静夜思》B.《春晓》C.《登高》D.《望岳》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这句诗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象?A. 春天B. 夏天C. 秋天D. 冬天三、简答题1. 请简述《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情感内涵。

2. 《春晓》这首诗中,诗人是如何描绘春天的景象的?四、鉴赏题阅读以下古诗词,回答问题:《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 请描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

3.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答案一、填空题1. 《静夜思》2. 《春晓》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二、选择题1. C.《登高》2. C. 秋天三、简答题1. 《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亮的月光时,不禁抬头仰望月亮,心中涌起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2. 《春晓》中,诗人通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描绘了春天的早晨,人们沉浸在春日的温暖和宁静中,不知不觉地睡到了天亮,而周围处处可以听到鸟儿的啼鸣,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四、鉴赏题1. 《静夜思》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2. 诗中描绘的场景是夜晚,诗人看到床前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上的霜。

3.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家人的牵挂之情。

结束语:通过本次古诗词鉴赏试题,我们不仅复习了初一阶段的古诗词知识,还深入理解了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表现手法,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培养对古诗词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初一古诗鉴赏考试题及答案

初一古诗鉴赏考试题及答案

初一古诗鉴赏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答案:A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诗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杜甫B. 王维C. 李白答案:B二、填空题1. 请填写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____,____。

”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句,出自他的《游园不值》。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春望》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深切悲痛和对春天美景的无奈感叹。

2. 请简述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通过描绘月亮的圆缺变化,表达了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哲理,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鉴赏题1. 请鉴赏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答案:这句诗通过“落霞”与“孤鹜”的并置,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壮丽景象,同时“秋水共长天一色”则以水天一色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赞美和对广阔天地的向往。

2. 请鉴赏宋代诗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名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答案:这句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春风比作能吹落星星的神力,形象地描绘了元宵夜的热闹与璀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节日氛围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结束语:通过本次考试,我们不仅复习了初一阶段的古诗文知识,还锻炼了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深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中考20首(篇)古诗词欣赏阅读及答案

中考20首(篇)古诗词欣赏阅读及答案

古诗词阅读及答案(一)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微赏析这首诗写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动人。

全诗分三章,每章的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写人。

三章都用秋景起兴,把水乡清秋的景物与委婉、惆怅的相思之情交融在一起,渲染了情景交融的意境。

这是《诗经》中最富“朦胧美”的作品,这种“朦胧美”的表现,一是景物迷离矇胧,一是抒情主人公所寻找的对象如梦如幻。

距离产生美,正是这种扑朔迷离的美,使这首诗产生了无穷的魅力。

◎名句积累1统领全诗,运用起兴手法,既交代时令、环境,渲染凄清惆怅气氛,又表达对意中人深深怀恋之情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本诗与歌曲《在水一方》中歌词“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相对应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课内演练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蒹葭》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无边的痴情和求之不得的焦灼。

B.《蒹葭》诗分三章,融写景、抒情于一体。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为全诗营造了一个凄清落寞的情调。

C.《蒹葭》中“兴”的特点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D.《蒹葭》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反复吟咏,显得婉转缠绵,滋味隽永,充分表达了诗人执着而细腻的思想感情。

2.读完这首诗的第一章,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请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出来。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古诗词鉴赏。

(3分)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2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答案:1.略。

评分:共2分。

开放性试题,描绘应表现出平也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特点,语言流畅即可。

2.思念故乡评分:共1分。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7~8题。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才匕篇,兼怀子由。

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多。

天上官闭,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高处不胜寒。

鱼生元竟色j勉座上且。

转朱阁,低绩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婢娟。

1.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

(2分)答:2.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答:答案:1.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三、阅读古诗《过零丁洋》,完成10-11题。

(4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在诗的颈联,诗人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和,地名与处境融合在一起,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

(2分)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

请说说你的'理解。

(2分)答案:1、形式的险恶,境况的危苦2、这两首诗表现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人难免一死,为祖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永垂史册;直抒胸臆,表现了以死明志的决心,表现了民族气节。

七年级语文古诗鉴赏专题(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古诗鉴赏专题(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古诗鉴赏专题(附答案)1.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是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天净沙·秋思》被誉为“________”。

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3.春日[宋]晁冲之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注①阴阴:草木阴阴。

②趁:追逐。

这首诗通过描绘______、细雨翻萍、______的春日景象,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诗的三、四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诗歌三、四句表达的情感与下面哪一句相同?请说明理由。

诗句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句二: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5.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①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请简要分析“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妙处。

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6.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①,一夜征人②尽望乡。

【注】①芦管:一种笛类乐器,以芦叶为管。

②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1)诗歌一二句描绘了沙、_______这两个意象,营造了一种荒凉、_________的意境。

(2)请描绘“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所描写的画面,并说说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7.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降职或贬官。

2、“杨花”在古诗中常常象征飘零离散,诗的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了离别、伤感的气氛。

3、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的深厚同情和慰藉。

4、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的时间,又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抒发了离别的忧伤等。

5、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出龙标被贬之地的偏远?
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6、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和牵挂关心之情。

7、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愁的心情。

8、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联系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诗开头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这样的景来写?
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时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9、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月亮”的妙用。

答: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不仅表明牵挂友人命运之心无处不在,而且大有此情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意味,感情真挚,脍炙人口。

10、对本诗后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本诗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

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

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11、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C)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的地方。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到古代夜郎国,以见其僻远。

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的想像,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C)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点明送别之地和朋友将去之地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2、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应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诗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建安诗人曹植《赠白马王彪》写到:“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初唐四杰”王勃就是受到曹植此诗句的启发,写出了更具气势,情调也更积极乐观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5、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其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诗人与杜少府的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时像小儿女一般哭哭啼啼。

6、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首联点明送别地点与友人去处。

一个"望"字暗寓惜别之情。

B、颔联是对友人的劝慰,既是惜别,又是宽慰,惜别中表现了诗人阔大胸襟。

C、颈联以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哲理来送别好友,令友从倍感温暖与鼓舞。

D、全诗语壮情深,表现了诗人宽阔胸襟、真挚友情及以天下为已任的政治抱负。

7、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B)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旬,这两句诗好在哪里?请作赏析。

答:这句诗一反过去送别诗的黯然销魂的情调,代之以积极健康的感情,从而给人以安慰和鼓舞。

9、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答: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10、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

答:这首诗摆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情调,表现了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

11、对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

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B、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暗含诗人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

C、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

D、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12、有人认为诗中用得最传神的一个字是首联中“风烟望五津”的“望”字,仔细品读全诗,试说这个字好在哪些地方。

答:望”字不仅拓开了诗的意境,把读者的视野拉开,给人以开阔的气势,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为下文抒发积极、乐观的感情奠定了基础。

13、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1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现了作者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了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情怀。

15、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这两句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真正的友情不受时空的限制的阻隔,气象阔大,志趣高远,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望岳》中写乍一看到泰山时兴奋和惊叹仰慕之情的诗句是:岱宗夫如何?
2、杜甫《望岳》诗中写近望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形象的两句诗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望岳》中蕴含着作者热爱祖国河山感情的诗句是: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4、登上高山,极目远望,诗人往往诗兴在发。

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杜甫在《望岳》中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5、“阴阳割昏晓”一句,突出了泰山雄伟高大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