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
教案设计背景:
1.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2. 课时:第一课时
3. 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读生字新词,读准生字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3)自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4)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目标:
1. 掌握文章通过描写(以景物描写、动作描写为主)增强语言表现力,文章感染力。
2. 理解课文的内容、情感、结构、主题。
3. 把握鲁迅通过对两个童年生活场所中景物、事件的描述,逼真地写出了儿童特有的心态,
表达对童年生活的追忆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的内容、情感、结构、主题。
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片传统课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长期以来,它都是初中学生完整接触、学习的第一篇鲁迅作品。鲁迅先生的文章需要慢慢品读,多读才能有理解,因此本课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已经解决了本课生字词。
教学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童年如歌如画。它像一支动听的歌,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历程;它又像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人生的缤纷。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四十六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这段往事,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这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
(百度搜索)鲁迅简介
/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 fr=&sf=1&fmq=984436820921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 =0&istype=2&word=%C2%B3%D1%B8&s=0
3.解题:
①齐读文章标题,它点明了文章写哪两个地方的生活?
明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②“从……到……”表明文章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
明确: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记叙的。
二、初读课文,探讨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从”字和“到”字下圈点,思考这个“从……到……”的介词结构表示了什么?它与全文在结构上的关系是什么?
题目“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显然是一种“从……到……”的短语,很明白地显示两个空间的转换,所以一经点拨,学生很自然地把全文看作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百草园(1—8);第二部分---过渡节(9);第三部分---三味书屋(10—24)。
1.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百草园”部分和“三味书屋”部分。
2.提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都属于鲁迅童年的生活经历,时隔多年,作者回忆起来,感情更倾向于哪边?为什么?
3.思考,小组讨论。
4.推选代表发言交流。
更喜欢百草园。因为文中说那是我的乐园,而其中的乐趣就是通过对园中景物的描写、听长妈妈讲传说故事、冬天捕鸟来表现的。
三、品读“百草园”
(百度搜索)百草园图片
/i?ct=201326592&cl=2&lm=-1&st=-1&tn=baiduimage&istype=2&f m=index&pv=&z=0&word=%B0%D9%B2%DD%D4%B0&s=0
(一)分析课文第一部分内容(1-8)
1.这一部分作者写了哪些景物,用横线标出来。
明确: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云雀)、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2.自由大声诵读第2自然段,争取不看书,能按顺序背出作者描写百草园的景物,并加上修饰语。
教师板书:
不必说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美好的景物单是……就有……
也不必说鸣蝉、黄蜂、叫天子(云雀)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3.作者用了怎样的句式把这么多景物有详、有略、有序的描绘出来?
明确:“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
4.这一段写的是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哪些是春季景色?哪些是夏季景色?哪些是秋季景色?
明确:“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是春季景色;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是夏季景色;
“油蛉低唱”、“蟋蟀弹琴”、“带小球的覆盆子”是秋季景色。
作者先用两个“不必说”宕开一笔,为的是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就已趣味无穷,那么园中的佳趣定然比比皆是。
5.思考:段中哪些景物写的是状貌(包括动态),哪些写的是声音、色彩、味道。
明确:状貌(包括动态):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拥肿的何首乌根
声音: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听觉)
色彩: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视觉)
味道:又酸又甜的覆盆子(味觉)
6.整段文字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引出了14种景物。试用这个句式写句话。
7.其实,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作者写到了四件趣事,哪四件呢?请同学们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