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点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家在表明他对世界的看法时所不能回避的首要问题,所有哲学家都是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来决定如何解决其他哲学问题和实践问题的方向的。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哲学派别的根本标准;
②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即可知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
二、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缺陷是什么?
唯物主义发展中的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发展中的第一个历史形态。它认为世界起源于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特点:直观性、猜测性、幻想性。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发展中的第二个历史形态。典型代表是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但物质世界是静止不动的,如果有变化也只是量的变化,没有质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在于外力的推动。它在历史上起过进步的作用,但有其历史局限性。特点: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在社会历史领域是唯心的)。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发展中的第三个历史形态。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唯物主义在现代的科学形态。
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什么?
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个人的心灵、意识、观念)当作世界的本原,比如“心”、“感觉”、“经验”、“意志”等;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非人类的、超自然的“客观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比如虚构出来的人类精神“理”、“道”、“理念”、“宇宙精神”、“神”或“上帝”等。
四、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集中体现在列宁关于“物质”的经典定义中:“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
第一,列宁的物质定义从物质与意识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中来把握物质,这就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与唯心主义和二无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列宁的物质定义指出物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人的认识可以反映客观实在,从而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列宁的物质定义对世界的多样性作了最高的哲学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五、如何理解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相对静止的含义:是指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相对静止有以下基本情形:第一,物体在一定条件下没有进行这种或那种特定的运动,因而显出静止状态。
第二,仅就机械运动而言,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系,物体没有发生位置移动,因而显出静止状态。
第三,物体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因而显出静止状态。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的统一:
首先,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没有绝对运动,显示不出相对静止,同样,没有相对静止,也显示不出绝对运动。
其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绝对运动中的任何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事物的相对静止中又有绝对运动的一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二者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构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六、如何理解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有何意义?
1.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科学证明
天文学、地质学和思维科学证明,人和人的意识,是地球和生物经过长期演化的结果。天体物理学和地质结构理论证明,所有的宇宙天体包括人类居住的地球都是由基本相同的化学元素和基本粒子所构成的。
生物进化论、人类学等科学理论证明,人不是由上帝创造的,而是在劳动中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当代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等学科的发展证明,实物和场、无机界和人类社会、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等都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总之,第一,不存独立于物质世界以外的精神世界,物质世界是万事万物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统一整体;
第二,物质世界所发生的一切过程是由物质的原因引进的,一切精神现象都是它的反映。
2.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哲学论证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从事实出发,对世界统一于物质,作出了明确肯定的回答。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证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既要依靠各门具体科学,又不能局限于各门具体科学材料,联系进来,共同的本质即客观实在。
第三,辩证唯物主义解决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证明精神对于物质的派生性和依赖性,揭示出精神现象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第四,辩证唯物主义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上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五,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正面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作出了科学认证,而且从反面用“否证”、“伪证”的方法对唯心主义、宗教神义进行了分析批判,确证它们的荒谬和错误,从而全面广泛地证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既然万事万物归根到底都统一于物质,那么,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和任何条件下,也无论是从事任何工作和遇到任何复杂的问题,都要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从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出发去认识世界。所以,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从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
七、意识的起源和本质是什么?
1.意识的起源
三个阶段:
第一,从非生物或无机界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第二,又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心理;
第三,再由高等动物的感觉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过程。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1)人类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从而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器官。
(2)作为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的语言也是在人类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3)人类劳动丰富了意识的内容,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2.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高度发达、高度完善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人脑是意识的器官,离开了人脑就不会有意识。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具体表现在:
①无论是意识的感性形式还是意识的理性形式,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其来源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②正确的认识,是客观的反映,错误的认识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即使是神话玄想、宗教迷信,也有其现实的“原型”。
八、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里?如何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的能动性:人们通过实践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具体表现在:
第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第三,意识活动对人自身具有某种控制作用。
第四,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
第五,意识本身有一个能动的发展过程。
2.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一,要掌握和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掌握和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是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本前提。
第二,要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实现自觉能动性的根本途径。
第三,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是同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着的。
九、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是人和人的世界的基础
在实践中,主体和客体通过一定的中介相互作用、相互规定、相互转化。
一方面,主体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主体的本质力量投入、凝聚和物化在客体中,使客体按照主体的需要和意志发生了形式和性质的变化,这就是主体客体化。
另一方面,在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同时也接受客体的影响和作用,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变成主体的一部分,这就是客体主体化。
总之,人类实践活动就是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正是通过这种运动形式,人们不断解决着自已与周围世界的矛盾,不断地创造着一个以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