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熔化过程
【初二】3.2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详解
![【初二】3.2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617fdedbdd88d0d233d46ae1.png)
【初二】3.2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详解同学们在学完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后,一定需要把物体在各个阶段的状态、吸放热情况、及温度变化等相关特征进行理解掌握。
下面张老师以下面的图像为例作为一个讲解:1.该物质属于晶体。
因为其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和放热,其温度都保持不变。
我们将这两个保持不变的温度分别称为熔点和凝固点。
2.ABCD过程为晶体的熔化曲线,该过程持续吸热。
DEFG过程为晶体的凝固曲线,该过程持续放热。
3.AB过程晶体为固态。
吸热,温度升高。
B点晶体开始熔化,为固态。
物体温度达到熔点(230℃);BC过程为晶体的熔化过程,固液共存态。
此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熔点为230℃,晶体熔化时间为4min;C点晶体刚好熔化结束,为液态。
CD过程晶体为液态,吸热,温度升高。
4.DE过程晶体为液态。
液态晶体放热,温度降低。
E点晶体开始凝固,为液态。
物体达到凝固点(230℃)。
EF过程为晶体凝固过程,为固液共存态。
此过程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凝固点为230℃,晶体凝固时间为2min;F点晶体刚好凝固结束,为固态。
FG过程晶体为固态,放热,温度降低。
5.一般而言,同一种晶体的熔点等于凝固点。
例题1:如图所示是-10℃的冰受热后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开始加热的最初5min内冰是______态。
(2)5—15min内冰逐渐______,此过程中是______态与______态共存的状态。
(3)到20min时,冰全部变成了______℃的水。
(1)固(2)熔化,固,液(3)10例题2:下图是某种晶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加热在一标准大气压下进行,每分钟供热不变)。
根据图象可知:这种晶体的名称是_________,其熔点是_________,液态名称是_________,加热2分钟物体处于________状态,加热6分钟时,物体处于________状态,加热8分钟时的温度是_______,这种晶体熔化经历了_______分钟。
晶体熔化现象实验报告
![晶体熔化现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56a395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be.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晶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2. 掌握晶体熔点的概念。
3. 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的现象。
4. 熟悉实验操作步骤,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当温度达到其熔点时,晶体开始由固态转变为液态。
在熔化过程中,晶体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称为晶体的熔点。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晶体的熔化过程,验证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的特点。
三、实验器材1. 实验室温度计2. 烧杯3. 铝制试管4. 晶体样品(如海波、冰、硫酸铜晶体等)5. 酒精灯6. 搅拌棒7. 秒表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晶体样品放入铝制试管中。
2. 将试管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水浴温度略低于晶体样品的熔点。
3. 使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晶体样品的熔化过程。
4. 在晶体开始熔化时,记录温度计的示数,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直到晶体完全熔化。
5. 观察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即为晶体的熔点。
2. 不同晶体的熔点不同,实验中观察到的熔点如下:- 海波:约48℃- 冰:0℃- 硫酸铜晶体:约110℃3. 在晶体熔化过程中,观察到晶体逐渐软化,熔化成液态,但温度保持不变。
六、实验结论1.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当温度达到其熔点时,晶体开始由固态转变为液态,但温度保持不变。
2. 不同晶体的熔点不同,实验中观察到的熔点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3. 本实验验证了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的特点,加深了对晶体熔化过程的理解。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避免烫伤。
2. 实验时,控制好加热速度,避免加热过快导致实验失败。
3. 观察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时,注意记录数据,以便分析。
4.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八、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晶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掌握了晶体熔点的概念,提高了实验技能。
晶体熔化过程分子势能
![晶体熔化过程分子势能](https://img.taocdn.com/s3/m/3fd231a0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b1.png)
晶体熔化过程分子势能
在物理化学领域,晶体熔化是一种重要的相变过程,它涉及到
固体晶体结构内部分子之间的势能变化。
晶体熔化是指固体晶体在
升高温度下,分子间的势能逐渐减小,使得晶体结构逐渐失去有序性,最终形成液体的过程。
在晶体熔化过程中,分子间的势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固体
晶体内部的分子通过键合相互作用在特定的排列方式下形成有序的
结构,这种有序结构使得晶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稳定性。
而随着温
度的升高,分子间的势能逐渐减小,原子或分子的振动增加,使得
固体晶体结构逐渐变得不稳定,最终导致晶体熔化成液体。
分子势能的变化是晶体熔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当温度升高时,分子间的势能减小,使得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减弱,排列有序的结构
开始解体,分子间的间隙增大,最终形成液体状态。
这一过程中,
分子势能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晶体的熔化温度和熔化速度。
研究晶体熔化过程中分子势能的变化对于理解相变过程和材料
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分子势能的变化进行分析,可以揭示晶
体熔化的机理和规律,为新材料的设计和合成提供理论指导。
同时,
深入理解分子势能的变化还有助于优化材料的熔化工艺,提高熔化效率,降低能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总之,晶体熔化过程中分子势能的变化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物理过程,它直接影响着晶体的相变行为和材料性质。
通过深入研究分子势能的变化规律,可以为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晶体熔化过程
![晶体熔化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464f798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8.png)
晶体熔化过程嘿,咱今儿就来说说这晶体熔化过程!你想啊,晶体就好比是一个有个性的小伙伴。
晶体原本好好地待在那,有着自己固定的形状和规则。
这就像咱平时有自己的生活节奏一样。
可一旦温度升高啦,就像是给这个小伙伴来了一场特别的挑战。
它开始慢慢地变软,从原本的硬邦邦变得有点柔了。
这过程不就跟咱有时候面对一些困难,从开始的坚定变得有点犹豫差不多嘛。
然后呢,随着温度继续上升,晶体就开始真正地熔化啦!从固态变成了液态,哇,这变化可真不小啊!这就好像一个人突然打破了自己的束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状态。
你说神奇不神奇?晶体熔化的时候,温度可是一直保持不变的哟!就好像一个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有那么一段关键时期,得咬牙坚持住,不管遇到啥,都不能动摇。
你再想想,这晶体熔化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进行的呀。
得有合适的条件,温度得够呀!这就好比咱要做成一件事,也得有足够的准备和条件,对吧?而且哦,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呢,这热量就像是给它注入了新的力量。
咱们人不也一样嘛,在成长的过程中,得不断吸收知识、经验这些“热量”,才能变得更强大呀。
你看那晶体,一点点地从固态变成液态,多有意思。
这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旅程,看着它一点点地改变,真的是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晶体熔化过程可真是充满了奥秘和惊喜呀!咱可得好好琢磨琢磨,这其中的道理说不定能让咱在生活中也变得更聪明、更有办法呢!它告诉咱,变化是必然的,但只要有合适的条件和坚持,就能实现华丽的转身。
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者想要改变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像晶体熔化一样,坚定地走下去,等待那个美好的转变呢?所以啊,可别小瞧了这晶体熔化过程,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
晶体在熔化时的状态
![晶体在熔化时的状态](https://img.taocdn.com/s3/m/2156184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bf.png)
晶体在熔化时的状态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会经历以下三种状态:
1. 加热到熔点前:
当晶体被加热时,温度逐渐上升。
当其温度还未达到熔点时,晶体处于固态。
2. 熔化开始至完全熔化阶段:
当晶体的温度恰好达到其熔点时,晶体开始吸收热量,此时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晶体内部的部分分子或原子的能量增加到足以克服晶格间的吸引力而进入液相,形成固液共存的状态。
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晶体完全转变为液体。
3. 完全熔化后:
一旦晶体全部转变为液态,继续吸收热量,则液态物质的温度将开始上升,因为晶体不再需要消耗能量来破坏其固有的晶格结构。
总结来说,在晶体熔化过程中,存在一个固液混合状态,且在这个状态下温度维持不变,直到整个晶体完全熔化为止。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https://img.taocdn.com/s3/m/5f2e1f4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7e.png)
第2节熔化和凝固一、物态变化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如冰、水和水蒸气就是水这种物质的三种状态。
物质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三、熔点和凝固点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的固体叫做晶体。
2、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只在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3、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1]、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等等;[2]、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等等。
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固定温度叫做熔点。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5、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象[熔化吸热][1]、晶体熔化图像: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2]、非晶体熔化图像:熔化特点:不断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6、液体凝固[凝固放热][1]、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的固定温度叫做凝固点。
[2]、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
[3]、液体凝固形成晶体的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4]、液体凝固形成非晶体的图象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拓展]在晶体中加入其他物质时,晶体的熔点(或凝固点)会发生变化(一般会降低)。
比如冬天常在结冰的路面上撒盐来降低冰雪的熔点,从而加速除冰过程。
【典型例题】类型一、熔化和凝固现象1.下列自然现象中,通过熔化形成的是()A.春天河里的冰雪化成了水B.夏天清晨,花叶上的露水C.秋天,笼罩大地的雾D.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思路点拨】辨别物态变化,首先确定物体开始的状态(固、液、气),物体最后的状态(固、液、气),然后根据物体变化的名称来判断。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曲线图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曲线图](https://img.taocdn.com/s3/m/7239f7f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03.png)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曲线图熔化曲线图是表示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科学家一般通过熔化曲线图来观察物质的性质,如果将其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则可以得到更仔细的结果。
对于晶体来说,熔化曲线图表明,其熔点是一个比较固定的数值,表示晶体在特定的温度下可以完全熔化,而在这之前,晶体会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逐渐变软,但是并不会完全熔化,只有在熔点温度以上,晶体才会完全变成液态。
此外,晶体熔化曲线图还可以清楚地表明,在熔点以下的温度下,晶体的熔化过程是非常缓慢的,就是说只有在温度很高的情况下,晶体才会完全熔化。
非晶体相比于晶体有很多不同之处,其熔化曲线图反映出的特点也是如此,首先,非晶体的熔点往往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一个变动的范围,即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非晶体可以完全熔化,这也意味着它的熔化过程在温度范围较低的情况下可能会比较快速。
此外,在温度很低的情况下,非晶体并不会突然变得液态,而是会在熔点范围内逐渐发生改变,以表示非晶体熔化的过程。
综上所述,从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曲线图来看,晶体的熔点比较固定,而且在熔点以下的温度范围内,晶体的熔化过程是相对缓慢的,而非晶体的熔点却大多有一定的范围,并且温度范围较低的情况下,非晶体即可完全熔化。
在这两者的熔化曲线图上,有一个显著的不同,即非晶体的熔化温度比晶体要低,这体现了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性之间的差异性。
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曲线图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它们能够帮助科学家准确地测定物质的温度范围,而这也能够为科学家们的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同时,两者的熔化曲线图也能够反应出一定的联系,可以让科学家们更加清楚地了解物质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运用各种物质。
总之,从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曲线图来看,晶体和非晶体具有不同的特性,并且熔化曲线图反应出了这两种物质之间的差异性,而这也给科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从而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两种物质的特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它们。
熔化和凝固(基础)知识讲解
![熔化和凝固(基础)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db777658b9f3f90f77c61b01.png)
熔化和凝固(基础)责编:冯保国【学习目标】1.能够从固体的形状、结构上区别晶体、非晶体;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晶体、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并绘制晶体、非晶体熔化的温度时间图像;3.从熔化的特点,区分晶体和非晶体;4.知道液体凝固的现象和特点;5.了解熔化、凝固在我们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要点梳理】要点一、认识晶体1.晶体:有规则结构的固体。
2.非晶体凝固:没有规则形状的固体。
要点诠释:1.常见晶体如食盐、糖、海波、许多矿石和各种金属等。
2.非晶体有玻璃、松香、蜂蜡、沥青等。
要点二、固体的熔化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
2.实验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1)实验器材:温度计、计时器、试管、烧杯、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
(2)实验药品:水、冰、海波、蜂蜡、松香。
(3)实验装置:(4)实验内容:①观察冰熔化时的现象?②每隔30s记录一次冰的温度。
③当冰开始熔化后继续加热温度是否升高?如果停止加热还能继续熔化吗?⑤用记录的数据描点作图。
(5)表格:时间/s 0 0.5 1 1.5 2 ……冰的温度/℃冰的状态T蜡烛/℃蜡烛的状态(6)熔化图象:(7)实验结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由硬变软,然后逐渐变成液体。
要点诠释:1.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不同的晶体有不同的熔点。
2.晶体熔化的条件是: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3.物理过程晶体非晶体结构有规则结构没有规则形状熔点有没有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吸收热量熔化图象要点三、液体的凝固1.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水的凝固:AB段表示放出热量,温度降低;BC段表示放出热量,温度不变;CD段表示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3.凝固点:液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要点诠释:1.液体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七年级科学熔化和凝固原理讲解及实验
![七年级科学熔化和凝固原理讲解及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5c74f70c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0.png)
案例分析
小刚家新买了一只电冰箱。一天小刚放学回 家,一推开门,奶奶惊慌失措地对小刚说:“ 糟了,糟了,我们家的冰箱要 ‘发火’了,背面 侧面都是烫的。”小刚过去检查了一翻,把真 相告诉了奶奶。奶奶听了小刚的解释后放心了。
电冰箱是利用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 原理来工作的
人造卫星的温度控制技术
——热管温控技术
硫代硫酸钠的凝固图像
62
62
60
D
D
60
56
56
52
48
B
C
44
52
48
B
C
44
40
40
36 A
A
36
0 2 4 6 8 10 12 14 0 2 4 6 8 10 12 14
时间/分
比较两幅图像,你们能发现些什么?
硫代硫酸钠的凝固图像
62
D
60
56
52
C
B
48
44
40
A
36
0 2 4 6 8 10 12 14
练习
1、加热锅里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 并不明显。如突然止火,水面上就会出现很多
“白气”,这是因为(D )
A、沸腾时水面上的温度高于100 ℃ B、沸腾时水不蒸发 C、止火后水开始大量蒸发 D、止火后水面上的温度低于100℃,大量的水 蒸气液化为小水滴
2、下面叙述的四种产生“白气”的现象中,有一 种产生的原因与其他几种都不一样,这一种“白
气体打火机
液化石油气
(已知:液态氧沸点-183℃, 液态氢沸点-253℃)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都可以使气体 液化。但一些气体的液化温度很低, 而实际上获得低温比压缩体积要难 得多,因此,常采用压缩体积来使 气体液化。
晶体熔化曲线
![晶体熔化曲线](https://img.taocdn.com/s3/m/d6b2950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c.png)
晶体熔化曲线晶体熔化曲线是一种物理量测技术,它可以用来精确地测量物质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温度演变。
熔化曲线把物质的溶解过程分成不同的阶段,比如由固体到液体的转变。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温度,检测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特征,对于研究物质的晶体结构和形成机理来说,都是有帮助的。
在晶体熔化曲线测量中,固体和液体的分界点是由称为“熔点”的温度定义的。
熔点是晶体熔化温度(Tm),它是指晶体从固态到液态的转变温度,这个温度值取决于物质的类型,比如金属或非金属。
熔点是晶体从固体到液体转变过程中分离出来的特定温度,当一种晶体熔融时,因为其熔点变低,它就会开始变成液体状态,而当它变为液体时,它的熔点也就变高了。
熔点的确定,可以采用温箱内的晶体熔化曲线法。
晶体熔化曲线测量使用一台采用脉冲宽度调制(PWM)制对热电偶(Thermocouple)来测量晶体的温度。
首先,在温箱中将晶体放置,并设置温度控制器,以便以一定的速度加热晶体,然后将热电偶的输出信号与温度控制器的输入信号连接起来。
随着温度的升高,将会检测到晶体开始由固体转变为液体的特定温度,即熔点。
通过晶体熔化曲线的测量,我们可以得到一种物质在温度变化时不同状态的变化。
例如,在超过熔点的温度范围内,晶体从固体到液体转变,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晶体结构的形成机理。
此外,晶体熔化曲线还可以帮助我们测定晶体的熔点,以及某些物质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这对于更复杂的晶体性质的研究非常有用。
总之,晶体熔化曲线是一种精确测量物质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温度演变及其晶体结构形成机理的有效方法。
它可以给我们提供晶体的熔点,温度变化,以及晶体结构形成机理等信息,从而对我们研究物质的晶体结构及其生成机理提供重要的参考。
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实验研究
![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实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46a5a43f7ec4afe04a1dfbb.png)
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实验研究一、实验简述1、实验器材温度计(100℃)、烧杯(400~500ml)、试管、酒精灯、石棉网、支架、秒表、晶体(硫代硫酸钠,俗称海波)等2、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水浴法”观察并测量海波在加热及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从而绘制出海波的熔化和凝固曲线,并用曲线确定其熔点。
1左右。
(1)、在试管内放入温度计和海波,海波约占试管3(2)、在烧杯中倒入预先加热温度为40℃的热水,水量以能浸没试管中的海波为准。
(3)、按图1所示装置仪器,点燃酒精灯待海波的温度稳定上升43℃时开始记录,每隔20秒记录一次温度直至55℃为止。
(4)、将酒精灯盖灭撤去,使熔化的海波和烧杯中的水一起在空气中冷却,在降温的同时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的变化,读到40℃左右。
(5)、当海波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搅拌,尤其在其凝固过程中当看到有闪闪发光的海波晶体析出时更需不断搅拌直到海波全部凝固。
(6)、整理仪器用品,根据记录数据在方格坐标纸上绘图1 制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熔化和凝固的曲线,并从中确定海波的熔点。
3、实验数据(1)、熔化(2)、凝固(3)、硫代硫酸钠熔化和凝固曲线如图2所示图2二、实验现象分析1、熔化过程从硫代硫酸钠熔化曲线可以看出,在水浴加热过程中,晶体温度升高,晶体熔化过程继续加热但是晶体温度保持不变。
2、凝固过程从硫代硫酸钠凝固曲线可以看出,在冷却过程中,晶体温度降低,晶体凝固过程持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三、误差分析1、测量硫代硫酸钠熔点为48.1℃,其标准熔点为48℃。
原因分析如下:(1)、由于误差较小,可能是温度计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线平齐,导致读数不准。
(2)、可能是实验过程中硫代硫酸钠样品中掺入了杂质,导致熔点升高。
2、凝固过程曲线,在冷却过程中,温度下降后却在第一个47℃时出现升温现象。
在过凝固点之后,曲线下降过快,原因是,在晶体凝固过程中没有搅拌充分,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没有插入晶体中而是暴露在空气中,因此测得的是空气的温度而不是晶体的温度。
晶体冰熔化的实验原理
![晶体冰熔化的实验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002bf4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fd.png)
晶体冰熔化的实验原理晶体冰熔化的实验原理晶体冰熔化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研究固体物质熔化过程的实验方法。
它通过加热冰晶,观察其中冰晶的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变化,来研究固体物质的熔化过程。
下面将从晶体结构和熔化过程两个方面详细介绍晶体冰熔化的实验原理。
一、晶体结构晶体是由空间中规则排列的原子、离子或者分子组成的固态物质,其具有有序性、周期性和层状结构。
晶体结构的研究对于了解晶体物质的性质和熔化过程至关重要。
冰晶是一种典型的晶体物质,其晶体结构为离子晶体结构。
冰晶的化学式为H2O,其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
在冷冻过程中,水分子会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形成冰晶的晶体结构。
冰晶的晶体结构是由氢键相互作用形成的。
在冰晶中,氧原子与四个周围的氢原子之间通过氢键进行连接。
这种氢键的存在使得冰晶的结构具有稳定性。
在冰晶的晶体结构中,水分子排列呈六角形的网状结构,形成一个个六角形的截面。
二、熔化过程熔化是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物质的过程,也是固态晶体结构解体的过程。
研究熔化过程可以深入了解固态物质的性质和相变规律。
冰晶的熔化过程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熔化过程。
当冰晶受热后,温度逐渐升高,冰晶的晶体结构开始解体。
在低温下,冰晶是稳定的晶体结构,分子间的氢键相互作用使得其形成了固态的冰晶结构。
随着温度升高,冰晶结构开始解体,氢键开始破裂。
当温度接近冰的熔点(0)时,冰晶中的氢键破裂程度增加,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减弱。
此时冰晶结构逐渐变得不稳定。
当温度达到冰的熔点时,冰晶结构完全破坏,冰开始熔化为液体。
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保持不变,称为熔化温度。
在熔化过程中,冰晶转变为液体,而水分子之间相互吸引力减弱。
实验方法现在总结一下晶体冰熔化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
实验器材:冰晶、试管、温度计、加热设备等。
实验步骤:1.准备试管:选取适量的冰晶放入试管中。
2.加热冰晶:用加热设备加热试管内的冰晶,观察冰晶的变化。
3.记录温度:在熔化过程中,用温度计记录试管中的温度。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38806d8069dc5022aaea00af.png)
1.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 和凝固过程
2.考点延伸
1.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 和凝固过程
铁“水”
1.熔化——物质从 固态变成液态的过 程。
冰山
2.凝固——物质从 液态变成固态的过 程。
熔化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例如:蜡烛熔化为烛滴、钢铁熔化、冰熔化为水等。
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例如: 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等。
提出问题:物质熔化时需要什么条件呢? 猜想假设:可能需要一定的温度;需要加热。 制定计划:
AB段表示物质处于( 液)态,
在此过程中物质( 放)热,温度
A C
( 降低 );BC段物质处于
( 固液共存 )态,温度
B
D
(不变 );当该物质的状态由
0
t/min
(液 )态变为( 固)态,这时
(第2题)
的温度叫该物质的( 凝固点 )。
结束
铁架台
温度计
试管 烧杯 石棉网 酒精灯
加热的固体有:海波(硫代硫酸钠) 或蜂蜡
从实验现象及描绘出的图象容易看出,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 (上升),当温度达到(48℃ ),海波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 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海 波 的 熔 化 图 象
实验目的:探究熔化过程需要的条件。
实验步骤: ①组装实验装置。
②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海波和蜂蜡的变化情况,并仔细观察温 度计示数变化。 ③待被测物体的温度升至40℃时,每隔1min记录温度于表格中。 ④根据海波 和蜂蜡 的熔化实验数据,在教材的表格中绘出它们 熔化的图象。 ⑤分析作出的图象,得出结论。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异同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9cd1a2ae4431b90d6d85c78f.png)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
中的异同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是从固态(液态)变成液态(固态)的过程
2.在熔化(凝固)过程中都需要吸热(放热)
2、不同点:
1.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即晶体升高到一定温度时,才能熔化;非晶体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逐渐由固态变成液态。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直到晶体全部熔化为液体后才继续升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也要吸热,同时温度不断升高。
3.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不同。
晶体的熔化图像是一条折线,而非晶体的是一条曲线。
晶体熔化实验知识点总结
![晶体熔化实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97b2ea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65.png)
晶体熔化实验知识点总结晶体熔化实验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实验,通过加热晶体物质使其熔化,观察其熔化温度和熔化过程,从而得出一些关于物质性质和熔化特性的实验数据。
本文将通过对晶体熔化实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实验的相关知识。
一、晶体熔化实验的原理晶体熔化实验的原理是利用加热使固态晶体物质的颗粒之间融合成为液态,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熔化,形成一种熔体。
由于晶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因此通过观察晶体熔化过程可以了解物质的熔化温度、熔化点、熔化性质等信息。
二、晶体熔化实验的操作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烧杯、酒精灯、试管、试管架、石英玻璃杯、滤纸、蜡烛、玻璃棒等。
2. 将待熔化的晶体物质放入烧杯或石英玻璃杯中。
3. 用酒精灯或蜡烛加热烧杯或石英玻璃杯,在观察条件下逐渐升温。
4. 观察晶体物质的熔化温度、熔化点、熔化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5. 将熔化后的熔体冷却,观察凝固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6. 清洗实验器材并整理实验数据。
三、晶体熔化实验的注意事项1. 实验中要注意安全,加热时要小心操作,避免烫伤和火灾。
2. 器材要干净,以免杂质影响实验结果。
3. 在观察熔化过程时要保持镜面清洁,以便明确观察熔化点。
4.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和整理实验器材,做好实验记录。
四、晶体熔化实验的相关知识点1. 熔化温度:熔化温度是指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
不同物质的熔化温度不同,通常用实验测定得出。
2. 熔化点:熔化点是指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时的温度,是一个固定的数值。
熔化点可以用来表征物质的纯度和热性质。
3. 熔化过程:熔化过程是指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熔化过程可以分为初熔、中熔和尽熔等阶段,观察熔化过程可以了解物质的熔化特性和热性质。
4. 熔化性质:熔化性质是指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行为,如熔化温度、熔化点、熔化热、熔化过程等。
通过观察和测定熔化性质可以了解物质的热性质和纯度。
晶体熔化特点
![晶体熔化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81203e1ee06eff9aff807af.png)
晶体熔化特点
晶体熔化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熔液凝固的特点是:放热温度不变。
同
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熔化定义及条件
熔化是通过对物质加热,使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一种变化过程。
熔化需要吸收热量,是吸热过程。
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与其凝固点相等。
晶体吸热温
度上升,达到熔点时开始熔化,此时温度不变。
晶体完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继续上升。
熔化过程中晶体是固、液共存状态。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熔化过程与晶体相似,只不过温度持续上升,需
要持续吸热。
熔点是晶体的特性之一,不同的晶体熔点是不同的。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实验表明,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向外放热。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晶体的凝固点(solidifying)。
同一晶体
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
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和熔点。
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达到熔点后继续加热。
(吸热)
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
由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就是融化。
晶体:晶体熔化需要达到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此时固液共存。
该温度为该物质的熔点。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过程,吸热,温度升高。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52.5
10
常见的晶体:萘、冰、海波、石英、 水晶、食盐、各种金属等。
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 沥青、蜂蜡等。
一些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钨 纯铁 钢 灰铸铁 铜 金 3410 1535 1515 1177 1083 1064 铝 铅 锡 萘 硫代硫酸钠 冰 660 328 232 80.5 48 0 固态水银 固态甲苯 固态酒精 固态氮 固态氧 固态氢 -39 -95 -117 -210 -218 -259
时间/min
1、晶体:有固3、晶体熔化图线
温度/℃
D B C
(1)AB段——固态,晶体吸 热升温。 (2)BC段——B点(固态)、 BC之间(固液共存态)、C 点(液态)晶体熔化过程, 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A
时间/min
(3)CD段——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2、非晶体的凝固
a.没有固定的凝固温度 b.凝固过程中放热 c.温度降低
3、晶体凝固条件和特点
达到凝固点 凝固条件: 继续放热 凝固时放热
凝固特点:
温度保持不变
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大小有什么关系
温 度
℃
D
B C
E
F
A
时间
4、同种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探究:硫代硫酸钠(海波)熔化过程
状态变化晶体熔化.swf
3、如图所示,把装有碎冰块的试管 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然后对烧杯底 部缓缓加热,当烧杯内的冰块熔化一半 时,试管里的冰块将( ) A.全部熔化 B.不熔化 C.熔化一半 D.开始熔化
B
达到熔点
熔化条件:
继续吸热
气态
物质三态
汽 化 吸 热
液 化 放 热
液态 固态
正在消融 的冰凌
熔化和凝固(一)
铁“水”
1、熔化——物质从固 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冰山
2、凝固——物质从液 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一:固、液态之间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
活动探究
冰的熔化
烛蜡的熔化
二、固体熔化图线
温度/℃ 温度/℃
D B C
A
时间/min
不同点 熔化、凝固时温度不变
海波(硫代硫酸钠)、 松香、石蜡、玻璃、 常见物质 食盐、冰、各种金属 沥青、橡胶、塑料
熔化吸热降温的应用:
五、熔化、凝固的应用
食品冷冻保鲜
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
将固体工业原料制成生活、生产所需成品:
塑料颗粒熔化后注入钢模, 冷却凝固成塑料盆
把熔融状态的二氧化硅颗粒轧制成 玻璃板
时间/ 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 42 44 46 47 48 48 48 48 48 48 49 50 52
探究:松香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状态变化非晶体熔化.swf
2 3 4 5 6 7 8 时间/ 分 0 1 温度/ ℃ 40 40.5 41 42 43 44 45 46.5 49
1、能用铝锅作为容器来熔化铁? 2、为什么灯泡使用钨丝作为灯丝?
3、黑龙江省北方漠河地区最低气温曾经达到-50℃,能 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当地的气温?应该用什么样测温 液体的温度计测量?
四、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
晶体 相同点
熔化都吸热、凝固都放热
非晶体
有固定熔点和凝固点
没有固定熔点和凝固点
熔化、凝固时温度都变化
4、非晶体熔化图线
温度/℃
(a)非晶体熔化特点:
继续吸热, 温度升高。
(b)非晶体没有固定的 熔化温度,即没有熔 点。
时间/min
5、晶体熔化条件和特点
达到熔点
熔化条件:
继续吸热 熔化时吸热 熔化特点: 温度保持不变
水的凝固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三、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1、晶体的凝固
a.有固定的凝固温度——凝固点 b.凝固过程中放热 c.温度保持不变
1、上复习课时,老师写下了一副对联,上 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 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包 含的物质变化是 凝固 和 熔化 ,反映一个
共性是 温度不变 。
2、物体在吸热后,它的温度将( A.一定上升 B.一定不变 C.有可能上升,也有可能不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C
):
基本概念: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3)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有熔点 (5)固体: 晶体: 非晶体: 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没有熔点
(6)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我来想一想
现在某种物质,在25 ℃时开始熔化,但直 到75 ℃才熔化完全.请问: 这种物质是晶 体还是非晶体? 是非晶体!因为该物质没有固定的熔化 温度(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