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 托尔斯泰(茨威格)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原文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f46b60a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cc.png)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原⽂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原⽂ 导语: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豪,他长像平平,却有⼀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茨威格,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他那深邃⽽丰富的内⼼世界。
下⾯是⼩编收集整理的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原⽂,欢迎各位阅读与借鉴。
茨威格《列夫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原⽂ 他⽣就⼀副多⽑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难以看清他的内⼼世界。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的黝⿊脸膛,⼀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宽约⼀指的眉⽑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绺绺灰⽩的鬈发像泡沫⼀样堆在额头上。
不管从哪个⾓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像⽶开朗琪罗画的摩西⼀样,托尔斯泰给⼈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浪的⼤胡⼦。
⼈们⽆不试图⽤⾃⼰的想像除去他那盖着⾯孔的头发,修剪疯长的胡须,以他年轻时刮去胡须的肖像作为参照,希望⽤魔法变出⼀张光洁的脸。
──这是引向内⼼世界的路标。
这样⼀来,我们不免开始畏缩起来。
因为,⽆可否认的是,这个出⾝于名门望族的男⼦长相粗劣,⽣就⼀张⽥野村夫的脸孔。
天才的灵魂⾃⽢寓居低矮的陋屋,⽽天才灵魂的⼯作间,⽐起吉尔吉斯⼈搭建的⽪帐篷来好不了多少。
⼩屋粗制滥造,出⾃⼀个农村⽊匠之⼿,⽽⼩是由古希腊的能⼯巧匠建造起来的。
架在⼩窗上⽅的横梁──⼩眼睛上⽅的额头,倒像是⽤⼑胡乱劈成的树柴。
⽪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仿佛被拳头打塌了的样⼦。
在乱蓬蓬的头发后⾯,怎么也遮不住那对难看的招风⽿。
凹陷的脸颊中间⽣着两⽚厚厚的嘴唇。
留给⼈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粗鄙。
这副劳动者的忧郇⾯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住他脸上找不到⼀点奋发向上的灵⽓,找不到精神光彩,找⼩到陀斯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理⽯穹顶⼀样缓缓隆起的⾮凡器宇。
第四课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__ppt
![第四课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__ppt](https://img.taocdn.com/s3/m/ce0b80e26294dd88d0d26be4.png)
效果:
大量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 珠的妙喻。不仅使形象鲜 明,特征突出,而且使人 产生无尽的联想。
描写内容
描写手法
须发: 多毛的脸庞、浓密的胡髭 面部: 失调、崎岖、平庸、粗鄙 表情: 忧郁、消沉、愚钝、压抑 长相: 身材: 普通大众的脸 矮小敦实 犀利的目光 眼睛 丰富的感情 扬
抑
分析肖像画: 课文前半部分对于托尔斯泰的肖像描 写,突出了哪两个方面的特点?它们分别 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黝黑 (yǒu) 滞留 (zhì 禁锢 (gù) 鬈(quán) ) 轩昂(xuān) 犀利 (xī) 侏儒 (zhū rú)
) 炽热 (chì
订 正 字 音
) 酒肆 (sì 尴尬 (gān gà)
u) 藏污纳垢 (gò 正襟危坐 (jīn) 髭 (zī) 颔首低眉 (hàn) 甲胄 (zhòu) 广袤无垠 (mào) 髯 (rán)
——鲁迅
他是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
——陀思妥耶夫斯基
有些作家,无须别人的评论,只要你接 触到他的著作,你马上可以感到他不同凡 响,超越众人,你会忘记他的国籍,他的 民族,因为他在思考着全人类命运, 托尔 斯泰就是这样的人。静心去品读代表他艺 术高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 娜》《复活》,我想,那长着大胡子穿着 布衣经常去和农民一起耙草的伟人会更深 刻地走进我们的心灵。
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 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 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 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 中了他的心窝。
“匕首”指什么?“主人”指谁?
• 匕首——托尔斯泰的眼睛 • 主人——社会、生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 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 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目光敏锐犀 利,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甚 至引起统治当局的恐慌.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https://img.taocdn.com/s3/m/4fadbf8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2e.png)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1852年 发表自传三部曲《幼年》《童年》《少年》(中篇小说) 1854—1855年 发表《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短篇小说集) 1856年 发表《一个地主的早晨》(短篇小说) 1857年 发表《琉森》(短篇小说) 1852—1862年 发表《哥萨克》(中篇小说) 1863—1869年 发表《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
鼻子
“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眼睛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2ed23d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6c.png)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资料列夫·托尔斯泰简介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文学家。
主要成就在文学传记和小说创作方面,主要作品有为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的传记《三位大师》和传记《罗曼罗兰》等;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小说集《感觉的混乱》使他颇享国际声誉。
高尔基称他为“世界第一流的作家”。
2、写作背景:列夫·托尔斯泰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上驰骋了近60年,因其作品真是而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的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的镜子”。
茨威格出于对列夫·托尔斯泰的无限敬仰而为他写下了这部传记。
3、相关资料:列夫·托尔斯泰 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过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第二部里程碑式的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19世纪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了巨变,写成《忏悔录》。
1889年至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对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最深刻、最有力的一部著作,是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作品之一。
二、字音、字形髭()长髯()黝黑脸膛()倒竖()一绺绺()鬈发()滔滔白浪畏缩粗劣粗制滥造()藏污纳垢()乱蓬蓬()粗鄙滞()愚钝()禁锢()酒肆()鹤立鸡群正襟危坐()美髯公()轩昂颔首低眉()诚惶诚恐()矮小敦实()尴尬()锃亮()粲然笑意()黯然失色广袤无垠()烁烁发光()赤裸裸直戳要害()犀利()三、解词郁郁寡欢:闷闷不乐,难得有高兴地时候,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人群中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
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四、简答题1、认真阅读课文,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a、。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发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https://img.taocdn.com/s3/m/757ed51dcfc789eb172dc8b3.png)
欲扬先抑的手法
也叫先抑后扬,指为肯定某人、 事、景、物,先用曲解或嘲讽 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 一种构思方法。
作用:造成鲜明对比 留下深刻印象
“蓄势待发”——欲扬先抑
• 如茅盾《白杨礼赞》,要写对白杨树的赞美之 情,开篇先写它的生长环境——黄土高原的 “单调”,使人恹恹欲睡,这是抑;突然看到 挺拔的白杨,使人精神为之一振,这是扬。
zhū rú
sì
轩昂 犀利 侏儒 酒肆
gān gà
chì
tiáo qióng
尴尬 炽热 失调 穹顶
zèng
àng
àn
càn
锃亮 盎然 黯然 粲然
jīn
hàn
mào yín
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广袤无垠
积累词语
滞留:停留不动。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藏污纳垢(gòu):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
深 邃 的 精
第六段:目光犀利 第七段:蕴含丰富情感 第八段:眼睛具有威力
眼 光
神 世
犀界
第九段:眼睛的犀利
利
与人生的不幸
描写人物的方法
肖像描写的作用
• 肖像描写是刻划人物的重要方法。 最主要的特点形、神兼备。
•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 理,塑造人物形象。
例:《红楼梦》第 三 回 对林黛玉的眼睛的描写。
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胡子: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 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他 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https://img.taocdn.com/s3/m/dd35330fa21614791711282d.png)
人物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 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战争 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列宁称之为“俄 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作者信息
茨威格,奥地利小说家、诗人、 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短 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 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 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 界》,传记《三大师》《罗 曼·罗兰》和《一个政治性人物 的肖像》。
文化长廊
米开朗琪罗 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 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 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 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 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罗 曼·罗兰写过《米开朗琪罗传》, 归入《名人传》中。代表作为 《大卫》陀思妥耶夫斯基,19世 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 家,代表作长篇小说 《罪与罚》《白痴》 《卡拉马佐夫兄弟》。
生字新词
美髯公rá n 轩昂xuān 颔首hà n 诚惶诚恐huá ng 敦实dūn 侏儒zhū rú 尴尬gān gà 灌木guà n 犀利xī 锃亮zè ng 甲胄zhò u 剑鞘qià o 和蔼ǎi 粲然cà n 热泪涟涟liá n 黯然à n 冷酷kù 意趣盎然à ng 频波pí n 胆怯qiè广袤无垠 mà o yí n 赤裸裸luǒ 烁烁发光shuò 匕首bǐ 戳进chuō
生字新词
胡髭 长髯 脸颊 黝黑 脸膛 一绺 鬈发 粗劣 滥造 藏污纳垢 粗糙 崎岖 粗鄙 忧郁 滞留 愚钝 穹顶 禁锢 愚昧 郁郁寡欢 憎恨 貂皮 归宿 酒肆 乡绅 吻合 缰绳 伯爵 正襟危坐 美髯公 轩昂
生字新词
颔首 诚惶诚恐 敦实 侏儒 尴尬 灌木 犀利 锃亮 甲胄 剑鞘 和蔼 粲然 热泪涟涟 黯然 冷酷 意趣盎然 频波 胆怯 广袤无垠 烁烁发光 赤裸裸 匕首 戳进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https://img.taocdn.com/s3/m/5cef2d5de518964bcf847c18.png)
11、集尊贵、xuān’ áng( 轩昂 ) 12、他们对自己所想像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 hànshǒudīmãi( 颔首低眉 ) 13、内心的期望扩大到chãnghuángchãngkǒng ( )的地步 诚惶诚恐 14、就这么个zhūrú( 侏儒 )! 15、这位客人不无gān’gà( 尴尬)地抬起眼 16、都谈过这种xīlì( 犀利 )目光 17、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作过 wúkězhìyí( 无可置疑 )的描述 18、转眼又因忧郁而ànránshīsâ( 黯然失色 ) 19、同样也能全面揭示guǎngmàowúyín 广袤无垠 ( )的宇宙
托尔斯泰的眼睛是他丰富思想和非凡智慧的反 映,所以作者要着力描写。
1 通过展现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揭 示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表达作者 对他的崇敬赞美之情。
2 比喻、夸张联袂使用使画面气韵生动, 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当堂训练】15分钟
1、第9段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支配整个世界 及其知识财富”,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 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给人留 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自学指导】
【例如】
描写内容: 目光 句子: 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 了玻璃。(6段) 【表达效果】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托尔斯泰敏锐、犀利的目光, 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和联想。
【自学检测】 描写内容: 眉毛 句子: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表达效果】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眉毛多而杂的特点 ,给 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 联想
茨 威 格
列 夫 托 尔 斯 泰
·
斯蒂芬· 茨威格(1881— 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 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 太家庭。他的写作成就以小 说和人物传记见著。
列夫托尔斯泰(zc)
![列夫托尔斯泰(zc)](https://img.taocdn.com/s3/m/8192fefb04a1b0717fd5dd81.png)
刻画这些特征时,突出了托尔斯泰外 貌怎样的特点?
平庸甚至丑陋
作者重点突出刻画的是眼睛,托 尔斯泰的眼睛有什么特征? 眼睛:犀利、有威力、 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茨威格为我们生 动地刻画了这位大师的眼睛,那么我们从他独 特的目光中是否能读懂列夫"托尔斯泰呢?请浏 览全文,找出描摹眼睛的语句并加以解读。
将本文与其他作家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外 貌描写的片段对比,指出异同点。 相同点:都写到了托翁的眼睛。 不同点:详略不尽相同。本文描摹更 细致些。
通过对比,你是否领悟了茨威格刻画托尔斯 泰时独特的手法呢?
明确: (1)大量的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的运用给读者强烈的视 觉刺激,从而抓住其主要特征。 (2)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是 为了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反衬他灵魂的高贵。 (3)融情于描写中。 要抓住几个关键语句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在过分夸张突出 其丑陋外貌的同时所流露出的崇敬的情感。如:“颇有 长者风度”;“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天父 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等语句都不难读出 作者极度夸张的描写中的敬畏赞美之情。
鹤立鸡群: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 头显得很突出。 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 重的 样子。 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 ”,南 北长度为“ 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名门望族:指高贵的,地位显赫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 名门望族:指高贵的,地位显赫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人物形象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c37c2da5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6.png)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人物形象
茨威格在《列夫·托尔斯泰》中描绘了托尔斯泰平凡粗鄙的外貌和犀利深刻的灵魂。
他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描绘托尔斯泰矮小的身材和犀利的眼神,反衬出其深邃的精神世界。
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让读者感受到托尔斯泰的独特气质。
从历史方面来说,托尔斯泰是一个看不惯资本主义的人,虽然出身于贵族家庭,但最终脱离了它们,并融入劳动人民中去。
然而,当他进入劳动人民中后,他很快发现这里并不属于他,但已经没有了退路。
他的思想中充满了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
总的来说,托尔斯泰是一个外表粗鄙但内心犀利的人物形象。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https://img.taocdn.com/s3/m/84c7f94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16.png)
《战争与和平》
《复活》
通过对历史背景的深入描写,展现了 俄国社会的广阔画面。
通过主人公的精神复活,探讨了人性 的救赎和社会的道德问题。
《安娜·卡列尼娜》
描写了一个贵族妇女在爱情、家庭和 社会中的挣扎和追求。
茨威格主要作品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01
以书信体的形式,描写了一个女人对旧日情人的挚爱和怀念。
06 社会背景与历史文化
19世纪俄国社会背景及历史文化
农奴制改革
19世纪中叶,俄国经历了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文化复兴
随着俄国经济的崛起,文化领域也迎来了复兴。知识分子开始追求自由、民主和民族独立 ,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创新。
文学繁荣
19世纪俄国文学取得了巨大成就,出现了普希金、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世界级文 豪。他们的作品反映了社会变革和人民的精神追求。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
目录
• 引言 • 作品概述 • 思想与观念 • 文学成就与影响 • 艺术特色与创作技巧 • 社会背景与历史文化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探讨两位文学巨匠列 夫·托尔斯泰和茨威格 的作品与思想
挖掘两位作家作品中 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 时代价值
分析两位作家在文学 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列夫托尔斯泰和茨威格简介
独特的叙事风格
他的作品常常采用独特的叙事角度和叙事方式,如内心独白、意识 流等,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模式。
对人性的深刻揭示
茨威格的作品往往通过对人物性格和行为的深入剖析,揭示人性的复 杂性和多面性。
两者创作技巧的比较分析
01 02
心理描写的异同
列夫·托尔斯泰和茨威格都擅长心理描写,但前者更注重对人物内心世 界的深入挖掘和展现,后者则更侧重于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来揭示人性 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八年级语文下《列夫托尔斯泰》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列夫托尔斯泰》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4067d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a8.png)
《列夫·托尔斯泰》赏析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一篇传记文章。
这篇文章为
我们描绘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托尔斯泰形象,展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文章首先描绘了托尔斯泰的外貌,从面容到身形,无不散发着平凡的气息。
茨威格用细腻的笔触,将托尔斯泰的粗鄙、平庸表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正是这种看似平凡的外表下,隐藏着托尔斯泰独特的品格和非凡的智慧。
茨威格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描写托尔斯泰那双“犀利”的眼睛,展现
了他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内心世界。
这种对比,使得托尔斯泰的形象更加鲜明,同时也传达出茨威格对这位伟大文豪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文章中,茨威格还通过托尔斯泰与来访者的交往,展现了他的善良、真诚和谦虚。
这些细节描写,使得托尔斯泰的形象更加立体,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文豪的生活和人格魅力。
此外,文章的语言优美流畅,生动准确地表达了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这种情感贯穿全文,使得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总的来说,《列夫·托尔斯泰》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传记文章。
它通过细腻的
描绘和对比手法,展现了一个真实而立体的托尔斯泰形象。
同时,文章的语言优美流畅,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篇文章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托尔斯泰这位伟大文豪的生活和人格魅力,也让我们对传记文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https://img.taocdn.com/s3/m/c311d1070740be1e650e9a13.png)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 民生活, 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 年 月从家中出 日病逝于一个小站, 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 月 日病逝于一个小站 享年82岁 享年 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 其人生旅程 前后两部分,怎样分呢? 前后两部分,怎样分呢? 自然段)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丑 一,(1-5自然段 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丑 自然段 外表。 陋——外表。 外表 自然段) 二,(6-9自然段 透过托尔斯泰非同寻常 自然段 的眼睛表现其深邃的精神世界—— 的眼睛表现其深邃的精神世界 精神。 精神。
斯蒂芬·茨威格( 斯蒂芬 茨威格(1881~1942) 茨威格 ~ )
列夫 · 托尔斯泰(1828~1910)简介 ~
他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 他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 自幼接受严格的贵族 教育。 教育。 从50年代开始创作。60年代创作进入颠峰,创 50年代开始创作。60年代创作进入颠峰, 年代开始创作 年代创作进入颠峰 作了史诗性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 70年 作了史诗性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70年 代创作了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1899年 代创作了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1899年 完成的长篇小说《复活》 完成的长篇小说《复活》,可以说是作家一生 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 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 他不仅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 他不仅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 19 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第二部分4个自然段各写什么? 第二部分 个自然段各写什么? 个自然段各写什么 6.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7.他眼睛里蕴藏的丰富的感情。 他眼睛里蕴藏的丰富的感情。 他眼睛里蕴藏的丰富的感情 8.他眼睛的威力。 他眼睛的威力。 他眼睛的威力 9.赞美他犀利的眼光,揭示他人生 赞美他犀利的眼光, 赞美他犀利的眼光 的“不幸”。 不幸”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https://img.taocdn.com/s3/m/ff79266f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39.png)
托尔斯泰
第二十页,共20页。
反衬
平庸丑陋
大众化 说明
灵魂的高贵,眼睛的精美, 精神的深邃
是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 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第十二页,共20页。
1.本部分是如何来写托尔斯泰非同寻常 的眼睛的?
2.在写法上,与第一部分异同点是什么?
2.(1)相同点是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 (2)不同点是前者写粗鄙、平庸甚至丑陋的外
表,后者写眼睛是珠宝、精美绝伦,正是写他灵魂 的高贵。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 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他的心窝.
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 其深刻而准确的,当他来审视自己的时候,依然带着剖析那个病态社会 的犀利,看到的丑恶真相令其伤心!
第十四页,共20页。
第十五页,共20页。
第三页,共20页。
❖ 他生前放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和生活方式, 他死后更是安静而朴素,在他家乡的森林中 无声的长眠,坟前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 没有墓志铭。
❖ 奥地利传记作家茨威格说“他的墓成了世间 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 墓。”保护他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 唯有人们的敬意。
第四页,共20页。
茨威格
第六页,共20页。
学 习 目标
❖ 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 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第七页,共20页。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 文 主 要 可 分 几 部 分?
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
第八页,共20页。
第一段:须发的特点
第一页,共20页。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茨威格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茨威格](https://img.taocdn.com/s3/m/3c7a7a8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3.png)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一)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 分析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深入解读《列夫·托尔斯泰》一文,理解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的评价和观点。
教学重点:1. 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 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评价和观点。
教学难点:1. 分析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特点。
2. 理解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评价和观点。
教学准备:1. 教材《世界文学名著》中《列夫·托尔斯泰》一文。
2. 参考资料: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的资料,茨威格的其他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激发学生对托尔斯泰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了解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评价和观点。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阅读教材后的感受和收获。
2. 学生针对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评价和观点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以及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评价和观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深入解读(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列夫·托尔斯泰》一文,分析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评价和观点。
2. 学生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解读,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三、创作特点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特点,如现实主义、心理描写等。
2. 学生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认识。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https://img.taocdn.com/s3/m/9d2b1ecf08a1284ac9504300.png)
字词
区别几个字
髭(zī) 嘴上边的胡子。 鬈(quá 弯曲的头发 。 n) 髯(rá 两腮的胡子,亦泛指胡子 。 n) 鬓(bì 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 。 n) 鬃(zōn· 尔斯泰 托
茨威格
斯蒂芬•茨威格(1881~ 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 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 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 品。 作品有《月光小巷》、 《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 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 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 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 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 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 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 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 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 的人和事。
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笔记整理
![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f0c8d8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ff.png)
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笔记整理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笔记整理茨威格(Romain Rolland)是20世纪著名的法国作家、文艺评论家和哲学家,他与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Leo Tolstoy)之间的关系是众所周知的。
茨威格不仅深受托尔斯泰的影响,还曾经全心致力于整理托尔斯泰的笔记和著作,这种关系不仅仅表现在学术的角度上,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
本文将从茨威格整理托尔斯泰笔记的角度出发,对这段历史进行探讨。
一、茨威格与列夫·托尔斯泰在20世纪初,茨威格开始对托尔斯泰进行深入研究,并尝试整理和出版托尔斯泰的长年笔记和日记。
他深受托尔斯泰的思想和文学作品的启发,对托尔斯泰的人生、哲学和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茨威格曾经表示,他认为托尔斯泰是“道德的伟大劳动者”,是“精神生活的上帝之子”。
他对托尔斯泰的崇敬和研究是毫无疑问的。
二、整理托尔斯泰笔记的意义对于茨威格来说,整理托尔斯泰的笔记并非仅仅是一项学术工作,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托尔斯泰在其一生中留下了大量的文字,包括日记、笔记、私人信件等,这些文字记录了他对自然、社会和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
茨威格深信,托尔斯泰的思想和观念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整理托尔斯泰的笔记,不仅是对托尔斯泰思想的传承和继承,更是对人类精神文化宝库的珍爱和传承。
三、茨威格的整理工作茨威格在整理托尔斯泰的笔记过程中尽心尽力,他不仅着力于对托尔斯泰既存的文字进行整理和编辑,还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哲学观念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
尤其是他对托尔斯泰的宗教思想和个人信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试图从中找到托尔斯泰思想的内在逻辑和精神脉络。
他在整理工作中的尽心尽力,也反映了他对托尔斯泰的崇敬和敬意。
四、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影响通过茨威格的整理工作,托尔斯泰的思想和观念得以传承和发扬。
茨威格的整理工作,使得托尔斯泰的精神遗产得以保存和传播,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文献素材,也为后人理解托尔斯泰的思想和成就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列夫托尔斯
![列夫托尔斯](https://img.taocdn.com/s3/m/bdcbeae10c22590102029de8.png)
列夫· 托尔斯泰(1828~1910)
•
19世纪 俄国 最伟大的作家。代表 《战争与和平》 作品有 、 《复活》 、 和 《安娜.卡列尼娜》 。
尴尬 :(神色、态度)不自然;处境苦 难,不好处理. 鹤立鸡群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 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 :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 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颔首低眉 :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 样子. 诚惶诚恐 :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 :广阔无边.
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 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 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 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 之一。
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 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 生旅程。他逝世以后,遵照他的遗嘱,遗体 安葬在一个小森林中,没有墓碑,没有十字 架,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生动形象,突出特征,引 发联想,给人以鲜明深刻 的印象,增强感染力。
夸张效果:
突出事物的本质,加强作 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想 象和共鸣。
比喻
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 开了玻璃。 作用: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 敏锐、犀利、极具穿透性的目光。 胡子: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 的须发。。。。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 浪的大胡子。 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须发 浓密的特征,形象贴切而富有趣味,引人遐想。
茨 威 格
列 夫 托 尔 斯 泰
·
斯蒂芬· 茨威格(1881— 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 传记作家,代表作有小说 《最初的经历》、《一个陌 生女人的来信》等;传记 《三位大师》、《罗曼· 罗兰》 等。之前,我们学过他的 《伟大的悲剧》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王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王](https://img.taocdn.com/s3/m/0b26f158a8956bec0975e3ff.png)
模拟训练:外貌描写
音乐家-贝多芬
模仿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描述一下鲁迅的眼睛。
作业二:
• 学习本课肖像描写方法,描写一位给你印 象深刻的人,要求传出人物的精神
推荐阅读: 1.罗曼罗兰《名人 传》中有关托尔 斯泰部分
2.茨威格《世间最 美的坟墓》一文
• 鲁迅的眼睛,是深邃的。如一潭深水,深不见 底。从他的眼睛里,你能看见他人所难有的苦 痛。为何苦痛呢,因为他爱着自己的同胞,要 找到治国救民的药。曾经的“我以我血荐轩辕” 的豪情,在这双眼里可以找到一点影子。然而 这如烈火的豪情化为深水之后,却显得忧伤而 苦痛。却不失力量,因为黑暗,必将是光明的 前奏。 • 鲁迅的眼睛,是天真的。这是更深的隐藏。是 的,隐藏得很深。百草园的乐趣,三味书屋的 天真,都深深地在他的脑海中。伟人往往有童 真的一面,在“横眉冷对千夫指”之后,他更 愿意的,是“甘为孺子牛”。
• 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啊? 查找历史的相册,惊讶地发 现,大凡中国近代史上有肖像传世的仁人志士,竟都有 这一般的眼睛!闻一多如此,李大钊如此,蔡元培亦是 如此。 • 沉默啊,良久的沉默便也就渐渐明了:不同的眼睛看到 的却是一样病危的中国,渐渐也就一样了。这双眼睛下 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中国?这样的中国里该有多少双这样 的眼睛?从此,中国人便开始从散沙中找到一丝细线, 就靠着这丝细线把无数的沙子连结起来,连成一个炸弹 ,终于爆发! 原来,忧天下者眼同。 • 他们一直看着。不过,你看他们,他们也在看你,他们 看你便看到了今日的中国。因为你的眼睛早已不像他一 样了。那你就告诉他们呀,说:“你们看吧,看吧!今 天的中国!”千古不变的这双眼睛照亮了整个中华大地 ,他们还会继续看,直到中华复兴。
——鲁迅
“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 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课后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包括他的国别、身份、主要作品名称等,认识他的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3、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中引导学生悉心揣摩文中细致的描述手法,尤其是课文中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2、激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玩味夸张及妙喻的情趣,揣摩其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人物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设计: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
他以敏锐而犀利的目光,吸引并抚慰了青年的灵魂。
而本文是奥地利作家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章的一节,作者用入木三分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描绘出一副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
在学习本文时,除了引导学生去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玩味夸张及妙喻的情趣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去感悟大文豪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在文字的背后得到情感的升华。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的诵读来帮助学生体会文本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以此来带动学生的思考和对文章的理解。
同时,文中所运用的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神奇的夸张、细致的描述手法能使人物形象鲜活而又生动,这又可以给学生的习作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就需要更多的智慧去引导和挖掘学生的潜力,给他们创设一个更高的可以展示他们能力的平台。
教学重点:诵读,学习细腻、夸张而又精彩的人物外貌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由外貌透视人物心灵,认识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1、作者以高超的语言功力展示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精神世界,需要学生在诵读中悉心揣摩文中细致的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思想感情。
2、课文中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需要激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课后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包括他的国别、身份、主要作品名称等。
3、梳理文章结构,把握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梳理文章结构,把握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初步感知托尔斯泰外貌的特征。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研讨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俄国有这样一位大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犀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
列宁曾称他的作品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学生回答)。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著名传记作家茨威格学习课文《列夫·托尔斯泰》,去认识这位大作家。
(展示课件1)展示课题
二明确教学目标:(展示课件2)
三、资料助读:(展示课件3)
1、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2、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
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忏悔录》等。
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
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
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
《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
《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
《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战争与和平》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库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
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国人民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安娜•卡列尼娜》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复活》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
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主人公: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
四、诵读,整体感知文章。
1、范读课文(或者听朗读磁带)或者选学生读(要求:听或读准字音,了解文章大意)
2、给学生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书下注解中有,给学时勾画)(展示课件6、7、8、9)
黝黑、锃亮、髭、髯、鬈、可憎、甲胄、粲然、盎然、炽热、侏儒、禁锢、尴尬、黯然失色、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颔首低眉、诚惶诚恐
3、学生默读课文,以四人一组合作的形式理出文章结构,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明确:(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
全文共分两部分(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
(展示课件13)
4、再要求学生一段一段地读,总结并且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同桌合作,可以直接以文章中的语句作为答案,提高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点的能力)
(1)主要写托尔斯泰的须发的特点——面部多毛,浓密胡须。
(2)主要写托尔斯泰的面部轮廓、结构——总的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进一步刻画面部特征,重点描写面容表情——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光彩可言。
(4)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
——从穿戴和职业两方面来看。
(5)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身体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方式。
(展示课件14)课件总结展示明确
(6)思考、讨论:课文前半部分对于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突出了哪两个方面的特点?它们分别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学生讨论明确。
(展示课件17)
师:同学们,通过合作,你们已经对文章中第一部分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大家也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而文中的第二部分就侧重描写了托尔斯泰的眼睛,所以希望同学们能够用心走进托尔斯泰的内心世界。
5、要求学生集体诵读文章的第二部分:(以四大组的形式完成这几段内容的概括)
明确:(6)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7)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8)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
(9)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展示课件15)
6、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学生默读画记,明确)(展示课件19)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文章前四段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外貌,作者生动地描述了拜访者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所见的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同时作者对客人拜见情景的描写,又一次让我们全方位地了解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的方式,因而对托尔斯泰的形象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
但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够的,所以希望同学们回去后再好好地品味一下文章的语言,我们下一节课再好好探究。
六、作业布置:1、抄写课后生字词,背诵文下注解。
2、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七、板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
重点字词:
黝黑、锃亮、髭、髯、鬈、可憎、甲胄、粲然、盎然、炽热、侏儒、禁锢、尴尬、黯然失色、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颔首低眉、诚惶诚恐
本文结构:(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
全文共分两部分(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