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法国政治思想

合集下载

19世纪法国

19世纪法国

第八章19 世纪法国的政治思想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贡献孔德实证主义政治思想的精神实质贡斯坦的自由主义思想内容托克维尔的民主自由观第一节19世纪社会背景与政治思想特点一、19世纪社会历史背景(一)19世纪世界历史形势(二)19世纪法国的社会历史状况(一)19世纪的世界形势⏹19世纪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世纪,这时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从确立走向发展的时期。

⏹经历了17世纪的英国革命、18世纪的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西方社会,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已经在更多的西方国家建立起来。

⏹逐步展开的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也在西方国家得以确立。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在加剧,新的斗争需要新的理论。

⏹英国始终独领风骚,法国没什么突出成就。

(二)19世纪法国社会状况⏹法国大革命后政局动荡(三个共和国,两个帝国)⏹社会矛盾加剧,工业资产阶级、金融贵族同盟与工人阶级日益对立。

⏹工人阶级与劳动人民独立进行政治斗争。

二. 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的特点法国社会长期的政治动荡催生出众多的政治思想流派,在19世纪法国社会政治舞台上此消彼长。

比较有代表的政治思想流派有代表封建贵族阶级利益的正统主义;反映资产阶级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自由主义;反映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日益突出的矛盾、反对资本主义、主张建立一种新社会制度的空想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以及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提供论证的实证主义。

⏹三、各政治思想流派的代表⏹正统主义(波那尔、麦斯特)⏹自由主义(贡斯坦、托克维尔)⏹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空想共产主义(卡贝、布朗基)⏹无政府主义(蒲鲁东)⏹实证主义(孔德)第二节社会主义思想⏹一、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都对新诞生的资本主义社会感到失望,他们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阴暗面,从而得出了否定资本主义社会的结论。

⏹对未来的理想社会作了构设圣西门理想的社会制度称为“实业制度”傅立叶理想社会称为“和谐制度”(欧文的理想社会是”公社制度”)其共同缺陷是把理想社会制度的实现寄托在少数杰出人物身上。

第七章_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

第七章_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
6.研究方法中包含了历史主义因素。
2013-11-11
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百科全书派
1.在哲学上表现为坚持唯物主义和无神论。
2.彻底地批判了宗教神学及君主专制制度。
3.用功利学说阐述国家和法律的基础。
4.倡导人的各项基本自由。 5.人们财产的不平等和政治权利的不平等合理。 6.在国家起源问题上,一般采纳社会契约论。 7.在国家形式上,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2013-11-11
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1.法律是国家的唯一动力,社会契约赋予 政治体以生命,立法赋予政治体以行动。 2.立法的原则是法的意志的普遍性与法的对象 的普遍性。 3.立法者只能是作为主权者的全体人民, 任何个人都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 4.法律的目的在于人民全体最大的幸福, 可以概括为两大主要的目标,即自由和平等。 5.在法律的分类上,卢梭划分了四种:政 治法、民法、刑法和风尚、习俗和舆论。
的天主教神学教义。
思想渊源是近代的自然科学和理性主义。
2013-11-11
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二、启蒙运动的兴起和政治思想的特点
政治思想特点:
1.传播资产阶级的人权和民主构成运动的主流。
2.平等问题在政治学说中占有重要位置。 3.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只有消灭财产私有, 才能达到人们之间的真正平等。 4.反封建斗争已脱去宗教的外衣,直接在政治 上向封建专制制度作战。(世俗化)
2013-11-11
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1.政府负责执行法律,并维持社会的以及 政治的自由。 2.政府不是由契约建立的,只是主权者的 执行人,权力来自人民的委托。 3.政府的形式分为三类:民主制、贵族制、 国君制。只有选举的贵族制最适合于运用主权 者委托的行政权。 政府实质上不过是人民主权的辅助机构, 他的着眼点仍然是维护政府之上不可侵犯的人 民主权。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国历史上的一场重大社会政治变革。

自法国大革命爆发以来,其对于法国乃至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历史意义不可忽视。

本文将从政治、社会和思想三个方面分析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政治意义法国大革命的首要目标是推翻绝对君主制,建立民主政权。

这对于当时的法国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政治变革。

法国大革命为民主、宪政和权力分立奠定了基础,并为后来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法国大革命重新定义了政治权力的来源,强调权力来源于人民,对其实行监督和制约。

这种政治理念对于现代民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其他国家推翻专制统治,追求民主开辟了道路。

二、社会意义法国大革命打破了法国封建制度,为社会等级的流动提供了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贵族等特权阶层被废除,个体权利得到承认和保护。

法国大革命颁布的《人权宣言》提出了普遍人权的概念,包括言论自由、财产权和平等权利等。

这些观念深刻地影响了全球其他地区的社会发展,推动了人权意识的提升和社会制度的改革。

三、思想意义法国大革命催生了一系列的政治理论和哲学思潮,如自由主义、平等主义和社会主义等。

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思想在法国大革命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实践。

这些思想强调个体权利和人民自由,对于社会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还可以从国际影响的角度来看。

法国大革命激发了世界各地人民的革命意识,引发了欧洲各国的民主运动和社会变革。

尤其是拿破仑时期法国的征战,在政治、军事和制度等方面对其他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欧洲的现代化铺平了道路。

然而,法国大革命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其过程中的恐怖统治和暴力,以及后来的战乱和混乱,给法国社会和民众带来了长期的伤害和阴影。

法国大革命之后,欧洲多次出现了专制独裁统治和战争,这些局面直到后来的民主化进程中才得到改变。

综上所述,法国大革命在政治、社会和思想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法国大革命对欧洲社会的影响与启示

法国大革命对欧洲社会的影响与启示

法国大革命对欧洲社会的影响与启示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国的一场重大政治和社会变革。

这场革命不仅深刻地影响了法国国内的政治和社会结构,也对整个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启示。

本文将从政治、社会和思想三个方面对这种影响与启示展开论述。

一、政治影响1. 赋予人民主权意识:法国大革命过程中,人民通过起义和示威活动表达了自己的诉求。

这种民主意识传播到其他欧洲国家,鼓舞了其他民众,激发了对专制统治的不满和反抗的决心。

2. 激发各国革命风潮:法国大革命的成功将“自由、平等、人权”等价值观念传播到其他欧洲国家。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欧洲爆发了一系列的革命,包括希腊独立战争、波兰独立战争和意大利统一战争等,对当时的欧洲格局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3. 推动民主改革:法国大革命的政治理念为其他欧洲国家的民主改革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许多国家开始逐步改革政治制度,实行选举制度和人权保障,为后来的民主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社会影响1. 平等思想的传播:法国大革命倡导平等的原则对整个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渴望获得平等的权利与地位。

这种平等思想的传播带动了大量社会改革运动,推动社会向更加公正和平等的方向发展。

2. 废奴主义运动:法国大革命的理念也引发了一场废奴主义运动。

随着法国宣布废除奴隶制度,其他欧洲国家也开始思考并逐步废除奴隶制度。

同时,这种废奴主义运动也促进了对人权的关注和保护。

3. 产业革命的推进:法国大革命后期,欧洲的农业和手工业面临着巨大变革的机遇。

工业化的浪潮逐渐兴起,机器代替了人工劳动,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一进程催生了欧洲的工业革命,并对经济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思想启示1. 人权的重要性:法国大革命中提出的人权理念深深地触动了全球的思想家和国家。

这一理念强调了人的尊严和自由,为后来的人权保护奠定了基础。

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 民主制度的变革:法国大革命使民主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卢梭的思想观点总结

卢梭的思想观点总结

卢梭的思想观点总结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期的重要思想家之一,其对政治、社会以及教育的思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卢梭的思想观点包括政治哲学、社会契约论和教育理论等方面。

下面将就这些方面对卢梭的思想进行总结。

首先,卢梭的政治哲学观点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社会契约论》中,他认为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来自社会契约,人们在原始状态下通过社会契约创造了政府和法律以保护他们的自由和权益。

他主张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共同意愿,政府的目的应该是保障人民的自由和公共利益。

卢梭对于政治权力的观点是相当悲观的,他认为政府的权力很容易滥用、背离人民利益,因此他主张人民应当参与政治,对政府行使权力进行制约,同时他也主张实行直接民主制度。

其次,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观点凸显了他对社会不平等的关注。

他认为社会契约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秩序,消除个人的私利和不公平。

他对财产不平等的现象深表忧虑,认为私有财产是导致社会不平等的主要原因,他主张通过合理的财产分配和社会福利来达到公平与平等。

此外,他也对阶级制度持有批判态度,并主张建立一个不分阶级的社会。

最后,卢梭的教育理论是其思想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培养人的本质和自由为目的。

他主张儿童应该按照他们的自然天性来成长和发展,而不是受到过多的外来约束和教育。

他主张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兴趣,注重观察和了解儿童的需求,并提出了“自由游戏”和“情感教育”的概念。

对于教育的内容,他强调通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应该培养人的道德、美感、创造力和社会意识。

总体来说,卢梭的思想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政治哲学观点强调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人民的共同意愿,主张政府应保护人民的自由和公共利益;社会契约论观点认为社会契约旨在建立一个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秩序,并主张消除财产不平等和阶级制度;教育理论观点认为教育应以培养人的性情和自由为目的,强调通识教育和个体差异的尊重。

存在主义对法国的影响

存在主义对法国的影响

存在主义对法国的影响存在主义是20世纪法国哲学的一种思潮,对法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文学、艺术和社会等方面探讨存在主义对法国的影响。

存在主义对法国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法国在二战后经历了一系列政治动荡,存在主义思想成为了一种反抗旧秩序的力量。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主张每个人都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种思想为法国人民提供了一种反抗压迫和不公的道德支持。

同时,法国的一些政治运动和反对派团体也受到了存在主义思想的影响,例如1968年的学生运动就是在存在主义的背景下发生的。

存在主义对法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国是世界文学的重要中心,而存在主义思想对法国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存在主义文学强调对人类存在的探索和反思,关注个体的内心体验和道德选择。

法国作家加缪、索特和萨特等人都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

他们的作品揭示了人类存在的困境和无意义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存在主义文学为法国文学注入了新的思想和创作方式。

存在主义对法国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存在主义思潮的推动下,法国艺术界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艺术派别和风格。

例如存在主义绘画强调对人类存在的表现,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对生命的思考和质疑。

法国艺术家让-保罗·索特、亨利·马蒂斯等人的作品代表了存在主义绘画的风格。

存在主义艺术带给法国艺术界新的创作理念和审美观念。

存在主义对法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呼吁人们关注自己的存在和行为。

这种思潮对法国社会产生了启发和激励,激发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例如在法国的劳工运动中,存在主义思想对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团结起到了积极作用。

存在主义的理念也推动了法国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存在主义对法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在政治、文学、艺术和社会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存在主义思想为法国人民提供了反抗压迫和不公的道德支持,同时也为法国文学、艺术和社会带来了新的思想和创作方式。

第八章 18世纪法国的政治思想

第八章 18世纪法国的政治思想

•1721年孟德斯鸠发表了名著《波斯人信札》(Persian 1721年孟德斯鸠发表了名著《波斯人信札》 1721年孟德斯鸠发表了名著 Letters),是他的成名作。 是他的成名作。 • 1734年发表《罗马盛衰原因论》(Considerations On the 1734年发表 罗马盛衰原因论》 年发表《 Causes of the Romans and Their Decline),利用古罗马的历 史资料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 史资料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 •1748 年 , 他最重要的著作 《 论法的精神 》(The Spirit of 1748 Laws) 发表。 发表。
论法的精神》全书共六卷31 31章 其中上册是三卷19 《 论法的精神 》 全书共六卷 31 章 , 其中上册是三卷 19 下册是三卷12 12章 章,下册是三卷12章。 第一卷(主要讨论政体问题) 第一卷 ( 主要讨论政体问题 ) 谈法和法的精神的一般 概念以及法律和政体性质与原则的关系。 概念以及法律和政体性质与原则的关系。 第二卷讲的是法律和国家安全、 法律和战争、 第二卷 讲的是法律和国家安全、法律和战争 、 宪法与 讲的是法律和国家安全 政治自由、刑法和国家税收与公民自由的关系问题; 政治自由、刑法和国家税收与公民自由的关系问题; 第三卷专论法律与气候、 土壤 、 民族的一般精神 、 风 第三卷 专论法律与气候、土壤、民族的一般精神、 专论法律与气候 俗和习惯的关系。 俗和习惯的关系。 第四卷谈法律和贸易; 第四卷谈法律和贸易; 谈法律和贸易 第五卷谈法律和宗教的关系, 第五卷 谈法律和宗教的关系,各种部门法的使用范围 谈法律和宗教的关系 等问题; 等问题; 第六卷主要追溯法国法律的起源和变革 第六卷主要追溯法国法律的起源和变革
一、生平

第八讲 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

第八讲 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

第八讲十八世纪法国政治思想1、法国的哲学传统:①西方政治思想从古典时代起就与自然科学与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16、17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英国的培根在批判和清扫经院哲学的基础上建立了经验主义认识论哲学。

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其特点是: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重视感觉经验,重视科学实验等实践的作用。

方法论上创立科学的归纳法。

(1561——1626)②法国哲学家笛卡尔(1596——1650)在培根的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批判了经院哲学的信仰主义,提出了理性主义方法论。

认为理性是人生而具有的判断和辨别是非真伪的能力。

他通过“普遍怀疑”来摆脱经院哲学的束缚,主张人们在认识之前,先要把人们过去接受的一切思想、观念,都提到理性的面前来进行审查。

笛卡尔在《哲学原理》中,把自己的哲学体系比作一棵大树,树根是“形而上学”(即研究上帝、心灵、物质等超自然的抽象思辨哲学);树干是“物理学”(即其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树枝是各门具体科学。

而他的唯心的唯理性和理性演绎法,则是贯穿于他的整个体系中的认识工具。

其特点是:把物质与意识、存在与思维割裂开来,贬低感性认识,抬高理性认识。

否定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认为真实可靠的理性认识源于理性直观和演绎推理。

③英国的经验主义与大陆的理性主义由此而分野。

2、18世纪法国的社会状况:①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最强大、富有、经济上最有势力的阶级。

②欧洲大陆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即绝对主义国家)。

③思想上天主教的神学教义是维护专制统治的思想支柱。

④国家结构上旧的封建省区与国王的各种行政区域重迭并存,关卡林立,缺乏统一货币与度量衡。

⑤社会结构上分为三个等级:贵族、僧侣、第三等级。

3、启蒙运动:①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时期,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发动的一场反宗教反专制的思想运动。

一批早期的启蒙思想家以理性为武器,进行反对君主专制主义与宗教蒙昧主义的斗争。

法国思想政治教育特点概述

法国思想政治教育特点概述

法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内容1、人权教育2、民主生活3、国家政体4、爱国主义教育5、伦理道德教育基本内容在法国,中小学的公民教育课程在不同阶段均有不同侧重,课程名称也不尽相同。

在小学和初中为公民教育,在高中则称“公民、法制与社会教育”。

(一)小学公民教育。

法国的公民教育实际上从学前教育阶段就已开始,主要是使儿童接受集体的观念。

儿童在进入幼儿学校时,经常是家庭关注的中心。

而在幼儿学校,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儿童应当学会与其他儿童相处,学会理解成人的行为。

儿童要在新的有约束的环境中体会其行动的自由,构建与同伴和成人的新关系。

儿童还会体会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快乐。

班级生活还有利于发展语言交流的能力。

从小学起正式设置“学习共处”的道德教育课,要求儿童从其同伴那里认识其行为,认识到集体生活的约束是他们自由的保障,惩罚不是成人的裁决而是规则的实施。

他们要学习拒绝暴力、把握冲突、讨论遇到的问题。

但在小学低年级,设置“公民教育”课还为时尚早,只是在语文课中渗透一些基本概念:适应集体的规则、与同伴和成人对话、倾听他人讲话、合作。

教师也要引导儿童自治和启发创造能力。

“公民教育”课自小学三年级正式设置。

其基本目标是使每个学生在个性特点和独立性逐渐形成过程中更好地融人班级与学校生活。

公民教育课要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提出的具体问题,意识到个人自由、社会生活的约束和价值分享的相互关系。

(二)初中公民教育。

进入初中,公民教育的层次也更进一步,它以人的基本权利为核心目标,着眼于人与公民的培养。

其基本目标为:①人与公民权利教育;②个人与集体责任教育;③判断力教育。

l985年课程大纲规定的公民教育曾围绕地方行政机构、国家行政机构和国际机构展开,而新的课程要求以人与公民的基本概念为主线,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接受能力逐步深入。

初中一年级要理解人的权利与义务,二年级和三年级学习平等、团结、自由、安全和公正等构成民主社会的价值观,四年级主要是认识法国公民身份的范畴。

法国思想政治教育特点

法国思想政治教育特点

法国思想政治教育特点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法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内容1、人权教育2、民主生活3、国家政体4、爱国主义教育5、伦理道德教育基本内容在法国,中小学的公民教育课程在不同阶段均有不同侧重,课程名称也不尽相同。

在小学和初中为公民教育,在高中则称“公民、法制与社会教育”。

(一)小学公民教育。

法国的公民教育实际上从学前教育阶段就已开始,主要是使儿童接受集体的观念。

儿童在进入幼儿学校时,经常是家庭关注的中心。

而在幼儿学校,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儿童应当学会与其他儿童相处,学会理解成人的行为。

儿童要在新的有约束的环境中体会其行动的自由,构建与同伴和成人的新关系。

儿童还会体会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快乐。

班级生活还有利于发展语言交流的能力。

从小学起正式设置“学习共处”的道德教育课,要求儿童从其同伴那里认识其行为,认识到集体生活的约束是他们自由的保障,惩罚不是成人的裁决而是规则的实施。

他们要学习拒绝暴力、把握冲突、讨论遇到的问题。

但在小学低年级,设置“公民教育”课还为时尚早,只是在语文课中渗透一些基本概念:适应集体的规则、与同伴和成人对话、倾听他人讲话、合作。

教师也要引导儿童自治和启发创造能力。

“公民教育”课自小学三年级正式设置。

其基本目标是使每个学生在个性特点和独立性逐渐形成过程中更好地融人班级与学校生活。

公民教育课要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提出的具体问题,意识到个人自由、社会生活的约束和价值分享的相互关系。

(二)初中公民教育。

进入初中,公民教育的层次也更进一步,它以人的基本权利为核心目标,着眼于人与公民的培养。

其基本目标为:①人与公民权利教育;②个人与集体责任教育;③判断力教育。

l985年课程大纲规定的公民教育曾围绕地方行政机构、国家行政机构和国际机构展开,而新的课程要求以人与公民的基本概念为主线,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接受能力逐步深入。

初中一年级要理解人的权利与义务,二年级和三年级学习平等、团结、自由、安全和公正等构成民主社会的价值观,四年级主要是认识法国公民身份的范畴。

浅析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启示

浅析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启示

浅析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启示托克维尔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鼎盛时期的托克维尔是欧洲性格和智慧的代表人物。

他的著作持久影响了现代西方政治和社会思想,并且也为我们的政治现实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自由的民主政治秩序;2、社会平等;3、个人主义。

自由的民主政治秩序托克维尔所谓自由的民主政治秩序就是一种基于民主政治、平等权利、分权调配以及保护人权的制度体系。

他认为民主是现代政治的基础,是保障自由和平等的必要条件。

托克维尔关注的不仅是政治制度的形式,还有它所能积极带来的结果,如公众参与决策、政治民主化、社会稳定和平等、政府负责等。

社会平等托克维尔认为社会平等是现代社会获得公正和稳定的关键,而社会平等的实现需要通过法治社会的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以缩小富贵贫穷的差距,减轻社会冲突和不满情绪的发生。

他认为,民主体制可以帮助缩小财富差距,但要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还需要加强教育、研究,以及加强社会服务等。

个人主义托克维尔所谓的个人主义是指人们不必跟随传统积习,而是通过不断地自我完善,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思想。

托克维尔认为,个人主义是现代社会的真正动力,因为它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热情,为社会进步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就是,民主不是停留在形式层面的政治制度,而是需要注重它能带来的实际效果。

同时,民主制度除了要维护公共利益,还要注重个人权利的保障。

此外,我们要重视社会平等,缩小富贵贫穷的差距,加强法治建设,保护弱势群体利益和人权。

最后,我们也要鼓励个人主义精神,鼓励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为社会做出贡献,为自己争取更好的生活。

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

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

(一)政治自由与个人自由
1.政治自由是指公民参预政权,包括制定法律、
选举公职人员、参加审判等;
2.个人自由,指个人的思想、言论、财产、经
营、贸易等自由;
3.
古代人享有政治上的自由,却没有个人的自由;
4. 现代人主要追求的已经不是参加政权的自
第十章 二、权利和自由
(二)国家与个人的关系
第二节
1.自由是个人的独立性; 2.反对国家干预个人自由,特别反对国家对个 人经济活动自由的干涉,主张自由竞争; 3.为了维护个人自由,孔斯坦激烈反对封建专 制制度、神学政治学说及卢梭的政治思想; 4.孔斯坦与卢梭的“辩论”;个人自由与民主
3.财富不平等、私有财产和货币是现存一切
弊病和灾难的根源,私有制是最主要的祸
害:
4.
提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
5.在私有制和共产主义制度之间,必须有一
个过渡时期,即过渡性制度;
第十章
第三节
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二)布朗基的政治思想
1.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根源是财产私有权,
私有制是人类的一场灾难;
2.资产阶级国家的实质是保卫富豪贵族的利
第十章 一、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第三节
(二)傅立叶的政治思想
1.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是傅立叶学说中最有
价值的内容;
2.资本主义
是颠倒的世界,是“人间地域”;
4◆由.“集协体作联3人制合.资权的度产”生”产阶是:和级骗理消启人想费蒙的的协学鬼作社者话社会—的;制—“度“社法会郎契吉约”组”成和;“天赋
第十章
第三节
社会主义各派的 政治思想
第十章 一、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第三节
(一)圣西门的政治思想

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政治思想的历史演变

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政治思想的历史演变

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政治思想的历史演变18世纪是欧洲政治思想领域里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时期,也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前夕。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政治、社会和文化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新的政治思想也随之涌现,这些思想反映出了人们对既有政治体制和社会秩序的不满和反叛。

在这个时期,欧洲多个国家都出现了一批新锐思想家,他们深入探究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和改革方案。

其中包括了几位闻名于世的法国思想家。

第一位是蒙田。

他是一个重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对欧洲的政治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人们必须意识到,所有的制度和秩序都是可以改变的。

他厌倦了当时社会上的虚伪、权贵和虐待行径,便开始倡导人类平等和自由的思想,并提出了不同于封建社会的人权观念。

第二位是伏尔泰。

他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家之一。

他提倡个人自由,认为人们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自由,而国家应该保持政治中立,不干涉个人自由。

他主张法律平等,反对特权阶层的存在,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第三位是卢梭。

他是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家,被认为是欧洲政治思想的奠基人之一。

他主张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权利和自由,认为人类的本性是善良的,应该被尊重和实现。

他提倡民主和平等,并反对君主专制体制。

除了这些著名的思想家之外,还有一些法国政治思想家,完善了这些思想的理论框架。

第四位是孟德斯鸠。

他在《论法的精神》中系统阐述了自由和权利的概念,并提出了民主和自由的理念。

他通过分权和制约权力的措施实现政治权力的分配和权力的制衡,建立了现代民主政治模式的初步框架。

第五位是达尔格。

他强调通过上层建筑和下层建筑的组合实现政治和社会巨变。

他倡导全民参与政治、建立平等社会制度,认为国家应该负责平等地分配资源,并向贫穷地区提供支持。

总之,18世纪是一段高度创新、充满活力和变革的时期,许多思想家通过思考和倡导新的政治思想和方案,表达了对现有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的不满和反叛。

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03版)

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03版)
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
第1节 18世纪法国社会与启蒙运动
一、 启蒙运动的社会背景 1、专制制度(绝对主义,absolutism) • 法国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政治发展,一般被看作 是欧洲政治发展的一个典型。 • 法国中世纪君主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 ① 封建割据君主政体(9---14世纪) • 君权微弱,贵族诸侯势力强大。国王与贵族结 成领主和陪臣的关系,这是建立在契约基础上 的权利义务关系,通行“我的陪臣的陪臣不是 我的陪臣”原则。
Responsibility
Powers
internal to the legislature are split between its two houses, the Senate and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May
declare laws uncon. and unenforceable Determines which laws apply to any given case
• ② 等级代表君主政体时期(14---16世纪) • 君权有所加强,但常受到等级会议的限制。等 级会议在法国也叫三级会议。由僧侣、贵族、 市民的代表组成,国王征收新税要经过等级会 议同意。它是近代议会的前身。 • ③ 君主专制政体(16---18世纪) • 削弱了贵族割据势力,中止了等级会议的作用。 国王一个独揽立法、行政、司法、军事大权。 建立了中央集权。国王利用行政官僚体系,控 制了整个国家。原来领主与陪臣关系变成了君 臣关系,权利义务关系变成了对君主的绝对服 从。国王的权力达到了绝对的、无限制的地步。
2、 理性论是启蒙学者政治学说的理论基础
• 理性(Reason)本来指人们的思维能力或对事 物的思考。 • 中世纪,教会要求人们对宗教经典和教会权威 绝对信仰,不许思考。 • 文艺复兴后,思想家在哲学、宗教、和科学领 域中为理性争得一席之地。 • 18世纪的特点,是在分析社会政治问题时主张 理性原则,使理论成为系统的理论,这样,就 使理性论与政治现实紧密结合起来。

19世纪法国社会

19世纪法国社会

第九章 19 世纪法国政治思想本章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包括19世纪的法国社会、政治思想的特征、圣西同的政治思想、傅立叶的政治思想、孔德的社会政治思想。

重难点介绍重点掌握圣西门的政治思想、傅立叶的政治思想、孔德的杜会政治思想。

19 世纪的法国社会1、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用民主的方式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从根本上铲除了封建制度的基础,为资本主义在法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法国大革命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推动了整个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

2、19 世纪法国社会的政治状况。

19 世纪法国社会处于激烈的政治动荡之中,阶级矛盾尖锐复杂,这是 19 世纪法国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

在法国大革命后的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法国社会先后经历了拿破仑帝国的建立和覆亡,波旁王朝的复辟,“七月革命”和 1848 年的“二月革命”才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长期的政治动荡,使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对法国的阶级斗争产生重要影响。

法国的工业资产阶级和金融贵族结成联盟,以对付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

这是 19 世纪法国社会政治状况又一个显著特征。

法国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工人资产阶级产生的较晚,国家政权由金融贵族集团把持,金融贵族之间也有,但 19 世纪 30 年代以来,法国工人阶段力量不断壮大,并开始作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工业资产阶能看到工人阶级已经成为他们的主要威胁,而同金融贵族结成同盟,共同对付无产阶级。

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对资本主义强烈不满,有强烈的革命精神,这是 19 世纪法国社会的又一显著特征。

政治思想的特征1 .政治思想战线斗争激烈、各种政治思想走马灯样的变化。

19 世纪法是政治思想斗争斗激烈的时代。

出现了代表封建贵族阶级利益的正统主义理论,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主义和实证主义,代表无产阶级利益要求的空想共产主义理论和代表小资产阶级、破产农民的无政府主义等。

卢梭的历史贡献

卢梭的历史贡献

卢梭的历史贡献
卢梭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他的重要贡献包括:
1. 政治哲学:卢梭是社会契约论的先驱之一,他主张政治权利应该源自人民的自由意志,而不是通过君主或其他统治集团的权力垄断。

2. 教育思想:卢梭认为,教育应该是针对儿童的自然发展而设计的,而不是机械地填鸭式教育。

他主张让儿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并在自由和平等的环境中受到教育。

3. 文学艺术:卢梭的文学作品,如《忏悔录》和《朱庇特关于神权和统治权的对话》等,表现出对人类自由和尊严的关注。

他在文学艺术上的贡献在于强调个性和自由,反对18世纪的传统和正统。

4. 直接民主:卢梭提出“直接民主”的理论,即人民应该直接参与政治决策,而不是仅仅投票选举代表。

5. 性别平等:卢梭关注女性权益,他主张女性应该享有与男性相同的权利和地位,并在文学作品中描绘了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

卢梭的这些贡献对于后来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方政治思想史 第七讲 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

西方政治思想史 第七讲 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
启蒙运动时期的各个思想流派启蒙运动时期的各个思想流派一百科全书派?狄德罗百科全书?爱尔维修论人的理智能力与教育?霍尔巴赫袖珍神学与自然政治论二重农学派?魁奈魁奈经济著作选读三社会学派?孔多塞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四空想社会主义?梅叶遗书?摩莱里自然法典?马布利马布利选集理性论是启蒙学者政治思想的理论理性论是启蒙学者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基础?理性论具有革命的性质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
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 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 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 权力。” -《论法的精神》[上],p.154.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 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 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 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 立,自由也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 为一,则将会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 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 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如 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 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 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 都完了。《论法的精神》[上],p.156
原始契约:富人欺骗、统治穷人的方法和手段; 理想契约:使人民在自然状态下拥有的平等权 利失而复得——公意委托。

四、公意与人民主权学说

公意(general will):人民的共同意志-理性 剃刀下的完美意志(代表人民的共同利益); 公意的困境(政党的威胁、公意的提取-立法 者?); 人民是主权者;
三、社会契约论与国家学说

“服从自己本人”:社会契约论最大的特点; 只承认社会契约,不承认政府契约; 社会契约论的两张面孔;(原始契约和理想契约) 努力调和自由与服从; 公意理论的提出; 国家是一个道德整体; 卢梭社会契约的内在矛盾(国家权威VS个人自 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政体的原则
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的原则是 品德,这种政体需要品德来驱散野心与 贪婪;贵族政体的原则是以品德为基础 的节制,节制使贵族和人民之间以及贵 族和贵族之间接近平等;君主政体的原 则是荣誉,荣誉成为人们行动的动力; 专制政体的原则是恐怖,由于人们都平 等地沦为奴隶,品德与荣誉已毫无用处, 最多只能借助宗教。
第二,人们通过契约,用社会的 自由、平等代替了自然的自由、平等, 并将自己与共同体紧密结合在一起。
卢梭为了统一自由与服从,提出了 公意的思想。他将意志分为个人意志、 团体意志、众意和公意。个人意志与团 体意志是个别意志,众意是个别意志的 总和,公意则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意 志。
2、人民主权理论 卢梭契约论的逻辑结论是人民主权。他把
(二)社会契约与人民主权理论
1、社会契约论
卢梭契约论的内容和特点是:社 会全体成员彼此之间订立契约,每个 缔约者都交出自己的全部权利,但不 是交给任何个人和团体,而是交给社 会共同体。只要大家都同意这样做, 国家就产生了。
卢梭认为,他的契约论解决了自 由与服从的一致的问题,因为:
第一,这种契约是人民在自愿、 平等基础上建立的,是合法、公平、 稳定的契约。
(三)分权制衡理论
1、权力的分立 孟德斯鸠明确地将政府的权力划分
为三部分: (1)立法权力 (2)行政权力 (3)司法权力
2、权力的制衡
孟德斯鸠认为,力”。他对政府的模式作 了如下设计:
(1)立法机关分为两个部分,即贵族院 与平民院。它有权对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 情况进行监督,并对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 提出弹劾。
1、孟德斯鸠独特的研究方法给后 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将历史主义 与整体主义结合起来,将经验与实证 的研究相互结合。他还使用了比较政 治的方法和思路,在今天仍然具有指 导意义。
2、孟德斯鸠的政治理论对法国乃至西 方各国的历史进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他提出的分权与制衡理论对近代以 来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产生了直接而深 远的影响。
第二节 卢梭的政治思想
一、生平与著作
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 时期的政治思想家,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 源和基础》与 《社会 契约论》是他民主主 义政治学体系的代表 作。
二、卢梭的主要政治思想
(一)对社会不平等的批判 卢梭关于不平等起源的理论,揭示了 私有制是不平等产生的根源,揭露了剥削 阶级国家和法律确认和保护私有制的实质, 他的思想中还明显地带有辩证法的因素, 是对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深刻揭露和批 判,达到了他的时代理论的高峰。
第七章
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
第一节
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
一、生平与著作
孟德斯鸠,法国启 蒙运动思想家、政 治学家,也是近代 法理学和社会学的 奠基人。近代思想 史上正式提出“三 权分立”学说的第 一人。
孟德斯鸠的代表作:
《波斯人信札》(1721):对路易十 四的专制统治给予辛辣的讽刺和批判。 还提出了一些政治主张,如反对专制 和苛政,指出比较温和的治理方式反 而能使百姓更好地遵守法律;荣誉与 自由不可分离,人民只有在政治上获 得自由,才会重视荣誉。
(二)政体理论
1、政体的性质 孟德斯鸠将政体分为三类:共和政体,
即全体人民或一部分人民掌握最高权力的 政体;君主政体,即由单独一人按照确定 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即由单独一个人 按照一己的意志执政。
对于政体,古典体系的划分标准是政
治权力的归属及掌握权力的人数多寡,而 孟德斯鸠不但重视权力的归属,更关注权 力行使的方式。他的关注点已经从古典政 治中国家权力的归属转移到现代政治中国 家权力的运作方面。这是他注重法治、凸 显宪政、倡导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价值取向 的外在表现,也是他对现代政治文明的最 直接贡献。
4、他将自由与政治制度相关联,提出 了现代宪政制度的基本组织原则,在自由 主义政治理论发展中功不可没。
5、对中国的影响。孟德斯鸠的理 论在19世纪末由严复等人介绍到中国, 严复还翻译了《论法的精神》(当时取 名为《法意》)。它的出版和传播对近 代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产生了明 显的影响。
主权看作是公意的运用,主权者就是人民 整体。主权具有以下性质: 第一,主权是绝对的、神圣不可侵犯的。 第二,主权具有不可转让的性质。 第三,主权具有不可分割的性质。 第四,主权是不能代表的。 以上内容表明,卢梭主张直接民主制。
三、卢梭政治思想的影响
二、孟德斯鸠的主要政治思想
(一)政治自由理论
公民的自由包括人身、财产、 信仰与思想言论等广泛的自由。公 民的权利是由法律确认和保护的。
政治自由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教材P181)
孟德斯鸠认为,必须建立一种新 的法律和政治制度,才能保障公民的 政治自由。为此,他给自己提出了两 项任务:一是给每个国家的立法者和 执政者提供政治准则;二是启迪人民。
《罗马盛衰原因论》(1734):着 眼于探讨历史的因果关系。第一次 扼要地阐述了自己的社会及政治理 论,探索了历史更替的基本原因, 并得出一个结论:国家的兴衰主要 是由政治制度和风俗习惯的优劣决 定。
《论法的精神》(1748):详述了 法律的历史,阐发了人类法律的前 提,探讨了政治自由的条件及其保 障,并由此提出了著名的三权分立 与制衡学说;批判了专制政体,为 人权、自由、人文主义和信仰自由 提供了理论的依据;以法国的社会 现实为参照,指出了社会变革的必 要性及其途径。
(2)行政权力虽然与立法权力是执行关 系,但它又能够对立法机关行使否决权。
(3)司法机关则对于立法机关和行政机 关的行为享有违宪监督权。
孟德斯鸠对分权学说的发展主要有两 个方面:
第一,明确提出了司法独立的原则;
第二,在历史上明确阐述了三权的制 约与均衡、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思想。
三、孟德斯鸠政治思想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