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
两汉乐府诗简介
两汉乐府诗简介两汉诗歌中成就最高的是乐府诗。
“乐”是音乐,“府”是官府,“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署。
乐府机关的任务是,采集民歌及乐调,制定乐谱,训练乐员,并组织文人创作歌辞,供统治者朝会宴饮,点缀升平,官府娱乐,观风施政之用。
后来,“乐府”由官署名称变为诗体名称,其含义也越来越广,最初的含义来说,主要是指民间诗歌和带有民歌色彩的文人作品。
宋人郭茂青《乐府诗集》集中收录了汉乐府,大部分是东汉时期作品,只存六七十首,他们是乐府诗的精华,各以其深刻的现实性和完美的艺术性闪现出奇异的光彩。
继承发扬了《诗经》中的风诗“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对各种社会问题,表达自己的意见。
两汉乐府诗的基本主题从整体上看,不同于铺张堆砌的辞赋写作,极力描绘帝国的富庶,京都的繁华,苑囿的壮观,游猎的盛况,对统治阶级的歌功颂德。
而是代之人民用歌声抨击社会的黑暗,抗议阶级的压迫,诉说久役的痛苦,控诉统治阶级的罪恶,谴责世情的险恶,抒发当时人民的愿望追求,表现人民的生活画卷。
1.深刻的反映出当时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愤情绪,如《东门行》、《孤儿行》、《病妇行》2.反映当时苦乐不均、贫富悬殊的社会现状,揭露骄奢淫逸的豪贵生活,如《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鸡鸣》3.反应兵役频繁,人民苦于久役的时代特点,表达出人们厌恶战争,渴望宁静生活的愿望,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4.表现出两性之间爱与恨的心声,如《上邪》、《有所思》、《孔雀东南飞》5.表现人世险恶、祸福无常,表达乐生恶死的愿望,如《薤露》、《蒿里》两汉乐府诗的艺术特点1.叙事性强,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叙事诗,如《陌上桑》、《孔雀东南行》、《东门行》等,故事情节的描写都很完整、细致,诗中故事性、戏剧性加强了。
第四章汉乐府民歌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 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 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 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 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内容: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上邪》《陌上桑》 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 句式:五言为主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峰。
一 乐府民歌的采集
★ 《汉书· 艺文志》载当时收集的西汉乐府民歌有 138首,但留存不多,现存大多为东汉乐府搜集的作 品。 ★ 《乐府诗集》(南宋· 郭茂倩)中包含汉乐府诗的 有四类: “郊庙歌辞”:为文人制作的朝廷典礼乐章; “相和歌辞”:多为江南楚地的民间歌辞; “鼓吹曲辞”:是北方民族的乐曲,用于军乐; “杂曲歌辞”:指声调已经失传,无所归属的乐 曲的歌辞。
③、理论:原始作品中的形象所积淀的某种内涵往往 使这一形象带上确定的语义性质,从而使之在文学史 上成为经典性意义形象 ,即“原型”。 前代文学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后代文人对前 代作品的继承过程也就是“原型”承传的过程。如: ∮ “柳”--感伤别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诗· 小雅· 采 薇》 其他如中国文学中“梅、兰、松柏、蝴蝶、月亮、 渔夫”,外国文学中的“方舟、橄榄枝”等意象都已 在文化传承中具有了特定的内涵,成为经典的“原 型”。
• 这是一场恶战后的战场,尸体无人掩埋,只能让 乌鸦去啄食。战死的鬼魂对乌鸦说:“你在吃我之 前,先为我嚎(豪)叫几声,追悼一下。战死在野 地不会有人来埋葬,我们的烂肉早晚是你口中 餐。”战场旁湍急的流水和无边的蒲苇也都被悲 怆的气氛笼罩。骏马冲锋战死,劣马徘徊鸣叫。 桥(梁)上筑了工事,南北怎么通过?壮丁都战死, 无人收获庄稼,人们吃什么?在战乱中想当个好百 姓(良臣)也办不到。想起那些好人哪,他们实在 可怜:早晨出去打仗,晚上便没有归来!在战乱不断 的历史上,这首民歌具有典型意义。
两汉乐府诗
守约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
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
四体康且直!”
顽固不化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 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 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冲突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双双殉情
广
系
外 南
的流行曲调。
国
商
学
院
中
文
安威大 大 得加风 风
猛海起 士内兮
歌
兮兮云 守归飞
[ 汉 ]
四故扬 方乡。
刘 邦
!。
佳
佳宁再一绝北 人不顾顾世方
人
难知倾倾而有 歌
再倾人人独佳 [ 得城国城立人 汉
。与。,。,
] 李
倾
延
国
年
,
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是保 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
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相和歌辞
刘兰芝:聪明美丽、勤劳能干,体贴丈夫、孝 敬公婆;对爱情忠贞不渝,敢于反抗,沉着果 敢,不卑不亢
焦仲卿:纯洁、笃实、正直,对爱情专一。与 兰芝的刚烈相比,显得外柔内刚
焦母和刘兄:他们都是封建家长制的典型。焦
广 外
母主要表现为专横、凶恶,刘兄则主要表现为
南 国
粗暴、势利。但冷酷、残忍则是他们的共同特
长 歌 行
喻生命
伤西叶光日
短暂,
悲归衰辉晞
一去不
。。。。。
返
四.两汉乐府诗的叙事艺术
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
名篇赏析:
《孔雀东南飞》
广
系
外 南
国
两汉乐府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第一节乐府的名称、源流及保存一、“乐府”的名称与源流:1、“乐府”:其名最早见于秦代,它本指朝廷音乐机关。
(1977年陕西临潼秦始皇墓附近出土的秦代编钟上有篆书“乐府”二字。
故乐府机构多追溯至此,然而此前当有其他名称音乐机关)汉承秦制,汉代朝廷音乐机关也称为乐府,其主要职能是掌管朝廷宗庙祭祀雅乐,汉武帝时开始采集民间歌诗,且规模大大扩充,汉哀帝登基后乐府被废除,从此乐府机构消失。
至东汉,黄门鼓吹署的职能大体与西汉乐府相当。
乐府机构的设置,不独为观风察俗、愉悦耳目,客观上起到了集中、整理和保存名歌的作用。
2、乐府诗:顾名思义,就是由乐府官署搜集、演奏、保存下来的诗歌。
在汉代,乐府诗最主要的特点是入乐。
那些收集来的民间歌谣和贵族文人作品都曾在乐府合乐,而且又被演唱,所以后来的人们把这些歌辞称为“乐府”,即由原来的官署之名变为歌辞通称。
(魏晋以后,将凡是能入乐的,或具有音乐特点的诗篇,均可称之为“乐府”,又由歌辞通称变为一种诗体的专称。
到唐代,“乐府”概念已渐渐脱离音乐的特征,有所谓“新乐府”之称至于宋元时期所说的乐府,则多指词或散曲,如《东坡乐府》等,那离乐府的原来涵义相去就更远了。
1、乐府的保存:《乐府诗集》①编者:宋·郭茂倩②结构:全书12大类,共100卷③重点: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歌谣辞。
其中以相和歌辞最多。
《乐府诗集》编集了从不尽可靠的陶唐氏之作,一直到五代,分为十二类:一,郊朝歌辞12卷,是祭祀用的,祀天地、太朝、明堂、藉田、社稷。
二,燕射歌辞3卷,是宴会用的,以饮食之礼亲宗族,以宾射之礼亲故旧,以飨宴之礼亲四方宾客,是辟雍飨射所用。
三,鼓吹曲辞5卷,初为用短箫铙鼓的军乐。
汉以后转为雅乐,用于朝会、田猎等。
其中有多首西汉民歌上乘之作。
四,横吹曲辞5卷,是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
五,相和歌辞18卷,是用丝竹相和,都是汉时的街陌讴谣。
六,清商曲辞8卷,源出于相和三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古调及魏曹操、曹丕、曹叡所作。
第四章、汉代乐府诗
第四章、汉代乐府诗第一节关于乐府汉代文学的主流是文人创作,文人创作的主流是辞赋。
乐府民歌作为民间的创作,是非主流的存在。
它与文人文学虽有一致的地方,但更多不一致之处。
这种非主流的民间创作,以其强大的生命力逐渐影响了文人的创作,最终促使诗歌蓬勃兴起,取代了辞赋对文坛的统治。
所以,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关于乐府的概念乐府是古代音乐官署,“乐府”一名始于秦。
秦及西汉惠帝时均设有“乐府令”,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
魏晋以后,把乐府所唱的诗也称“乐府”。
可见,乐府原是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
最早设于秦朝,汉乐府原指汉代的音乐机关。
六朝时,将乐府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称为乐府,于是“汉乐府”就由汉代音乐机关的名称而兼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了。
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对乐府诗的分类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类:(1)郊庙歌辞,(2)燕射歌辞,(3)鼓吹歌辞,(4)横吹曲辞,(5)相和歌辞,(6)清商曲辞,(7)舞曲歌辞,(8)琴曲歌辞,(9)杂曲歌辞,(10)近代曲辞,(11)杂歌谣辞,(12)新乐府辞。
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相和”、“鼓吹”和“杂曲”三类中。
相和是美妙的民间音乐,所谓相和,是一种演唱方式,含有“丝竹更相和”和“人声相和”两种意思;鼓吹曲则是武帝时吸收的北方民族的新声,当时主要用作军乐;杂曲只是一种声调失传的杂牌曲子。
第二节汉乐府民歌的思想性现存的汉乐府民歌数量不算多。
但是,在到汉为止的中国文学史上,它显示出特异的光彩。
下面,我们对其思想内容,逐一介绍。
其一,揭露官僚贵族的腐朽与残暴,反映人民的悲惨遭遇的诗篇。
汉代土地兼并严重,阶级剥削和压迫非常惨重,农民生活异常痛苦,《汉书·食货志》记载“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因此,在汉乐府中有不少揭露贵族阶级的腐朽与残暴的诗篇,反映了尖锐的矛盾,表达了底层人民对贵族的控诉。
培训_课件第四章两汉乐府诗
本篇写一城市贫民因饥寒交 迫而铤而走险,到东门去充当绿 林好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和人民群众的走投无路。本诗属 杂言歌行体,叙事性强,语言古 朴刚健。运用对话的形式,把贫 民夫妇的性格和心理都刻划得活 灵活现。
2.男女间爱与恨的坦率表白 《上邪》(作品选第363页)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
而略写首尾始末。 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
形体。
5.寓言诗的创作 两汉寓言诗的两种类型:
一种是假托动植物之口进行自 述 。 如 《 雉 子 班 》《 乌 生 》 《豫章行》
一种是植物和人对话。如 宋子侯的《董娇娆》。
四、异曲新声与诗体演变
1.楚声与三言、七言体 高祖乐楚声。《大风歌》即骚 体诗,用楚声演唱。 骚体诗是杂言诗,六言、七言 为主。六言拆开即为两个三言,七 言的句式(最后一字往往是语气词) 很容易变为七言句。汉代楚声的流 行,对三言和七言诗句的大量出现
两汉乐府诗包括乐府民歌和文人 乐府诗两个部分。
乐府民歌是从民间采集的,只有 为数不多的几首是西汉的,大多数是 东汉的。汉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是《孔 雀东南飞》。
文人乐府诗是创作出来的,都是 西汉的,有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 汉高祖妃唐山夫人的《安世房中歌》 (又名《房中乐》)十七章,司马相
二、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孤儿行》:行贾、行汲、收瓜、运瓜 《孔雀东南飞》:开端兰芝被遣归——发
展夫 妻誓别、兰芝抗婚——
高潮
3.人物形象各具特色 如《孔雀东南飞》: 刘兰芝:勤劳、善良、美丽、刚强,
备受压迫而具有反抗封建家长统治的妇 女的典型;
焦仲卿:忠于爱情、明辨是非,迫 于母亲威逼性格软弱,但又有所发展的 反抗封建家长统治的典型人物;
本篇最早见于陈朝时徐陵编的《玉台 新咏》,原题《古诗无名人为焦仲卿妻 作》。
两汉乐府诗
▪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抒写怀人情愫。 诗歌的笔法委曲多致,完全随着抒情主 人公飘忽不定的思绪而曲折回旋。比如 诗的开头,由青青绵绵而“思远道”之 人;紧接着却说“远道不可思”,要在 梦中相见更为真切;“梦见在身边”, 却又忽然感到梦境是虚的,于是又回到 相思难见上。八句之中,几个转折,情 思恍惚,意象迷离,亦喜亦悲,变化难 测,充分写出了她怀人之情的缠绵殷切。
二、乐府的分类和保存
▪ 1、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按照音乐的 不同,将乐府诗分为十二类:郊庙歌辞、 燕射歌辞、鼓吹歌辞、横吹曲辞、相和歌 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 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 这个分类为后人所遵从。
▪ 2、汉代乐府诗的精华是民歌,它们大多保 存在《乐府诗集》的《相和歌辞》中。
▪ 最令人感动的是结尾。好不容易收 到来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 忆”,却偏偏没有一个字提到归期。 归家无期,信中的语气又近于永诀,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大概是寄信人 不忍明言,读信人也不敢揣想的。 如此作结,余味无尽。
4、爱情和妇女命运的咏唱
▪ 汉乐府民歌中数量较多的是表现爱情、 婚姻和家庭的作品。它们有的写主人公对 爱情的执着,表现他们的恋爱心理,如 《上邪》、《有所思》;有的表现下层妇 女的可悲地位,诉说她们被遗弃的哀苦, 如《怨歌行》、《董娇娆》、《上山采蘼 芜》;还有的表现了失恋妇女的坚强、坦 荡,如《白头吟》。
望,泣下沾衣。 ▪ 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
▪ 《饮马长城窟行》诗中细腻入微地写出了 思妇的孤苦和刻骨的相思,正当她几乎不 能支持之际,忽然得到了丈夫的书信,可 是,信中“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却没有透露出她最关心的归期,稍微宽解 的心一下子仿佛又沉入冰水之中。
饮马长城窟行
第四章汉代乐府民歌总结
以人物冲突推动情节的发展,并注意人 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陌上桑》截取事件发展中最富戏剧性
的一个横断面,作横向展开,以罗敷为 中心,所有冲突都围绕罗敷与观者、罗 敷与使君的关系产生,在冲突达到高潮 时,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孔雀东南飞》则把故事情节的发展和
人物的性格、命运,建立在更广泛、更 复杂的社会关系上。
(2)作为采桑女,罗敷单靠拒绝是无
法回绝太守的,必须智取。 (3)罗敷所夸之夫越完美,就越能够 衬托太守的丑陋,通过打击太守的自 尊心,达到拒绝的目的。
(4)“罗敷夸夫”一节,重在突出罗
敷有过人的智慧,写罗敷的内在美, 写出她美的关键在于“神”,升华了 前文对罗敷外貌的描写,从而达到形 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堂,行(复)取(趋)殿下堂。孤儿泪 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手 为错(皵què,皮肤皲裂),足下无菲 (屝fèi草鞋)。怆怆பைடு நூலகம்霜,中多蒺
藜;拔断蒺藜肠(脚胫骨后的肉)月
(肉)中,怆欲悲。泪下渫渫(xiè流 泪不断貌),清涕累累。冬无复襦,夏 无单衣。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 下黄泉。春气动,草萌芽,三月蚕桑,
前半部分:
将焦、刘的深情厚爱,交织在恶化的婆
媳关系与不和谐的母子关系中,从而形 成爱情与家长权威的矛盾,冲突以封建 家长制的胜利暂告一段。
后半部分:
波澜又起,县令、太守相继求亲,主簿、
郡丞巧言为媒,刘兄趋炎,刘母柔顺, 焦母冥顽,进一步左右着人物命运,推
动着情节发展。主人公的抗争,终未能
鸣东西厢。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小 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丈人且安坐,调 丝方未央。 (《相逢行》一曰《相逢狭路间行》)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秦汉文学 (4-7 )章【圣才出品】
第4章两汉乐府诗4.1复习笔记一、乐府和乐府诗1.乐府与太乐(1)两汉乐府诗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2)乐府与太乐的比较①分属系统不同乐府在西汉哀帝之前是朝廷常设的音乐管理部门,行政长官是乐府令,隶属于少府,是少府所管辖的十六令丞之一。
西汉朝廷负责管理音乐的还有太乐令,隶属于奉常。
②职能上的分工太乐主管的郊庙之乐,是前代流传下来的雅颂古乐。
而乐府执掌天子及朝廷平时所用的乐章,是以楚声为主的流行曲调。
最初用楚声演唱的乐府诗是《安世房中歌》17章,另外,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用楚声演唱,也由乐府机关负责管理。
2.乐府的兴废西汉乐府的扩充和发展是在武帝时期,成帝末年,已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音乐机构。
哀帝登基,下诏罢乐府官,大量裁减乐府人员,所留部分划归太乐令统辖,从此以后,汉代再没有乐府建制。
3.乐府诗的搜集和分类(1)乐府诗的搜集①东汉音乐管理机关东汉管理音乐的机关也分属两个系统:一个是太予乐署,行政长官是太予乐令,相当于西汉的太乐令,隶属于太常卿。
另一个是黄门鼓吹署,由承华令掌管,隶属于少府。
②六朝收录乐府古辞的专集六朝有些总集专门收录乐府古辞,其中主要是两汉乐府诗。
梁沈约编纂《宋书》,其《乐志》收录两汉乐府诗尤为众多。
(2)乐府诗的分类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把汉至唐的乐府诗搜集在一起,共分为12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
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歌谣辞中,而相和歌辞数量最多。
(3)现存两汉乐府诗的情况从作者看,现存两汉乐府诗的作者涵盖了从帝王到平民各阶层。
从时代看,现在所能见到的西汉乐府诗,有《大风歌》《安世房中歌》17章、《郊祀歌》19章、《铙歌》18首以及另外为数不多的几首民歌是西汉作品,其他乐府诗都作于东汉。
第四章-汉代乐府诗与文人诗
富贵之家气象的展现:
• 《鸡鸣》:黄金为君门,碧玉为轩阑。 • 《相逢行》: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不 知何年少,夹毂问家。君家诚易知,易知复 难忘。……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 《长安有狭斜行》:长安有狭斜,狭斜不容 车。适逢两少年,挟毂问君家。君家新市旁, 易知复难忘。大子二千石,中子孝廉郎,小 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
2、 乐府:
•(1)作为音乐管理机构,乐府正式设立于汉武 帝时期,废弃于汉哀帝时期(参看《汉书礼乐 志》《艺文志》),此为西汉乐府情况。东汉 的黄门鼓吹署实际上相当于西汉的乐府。 • (2)乐府的职责主要是搜集诗歌、制定乐谱、 训练乐工。所搜集的乐府诗歌既包括民歌,也 包括文人诗歌。
(3)乐府与太乐:
二、乐府诗的内容
• 《汉书·艺文志》在叙述西汉乐府歌诗时写道:“自孝 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
皆
”
• 者创作热情和灵感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 事件,乐府诗所表现的也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 道出了那个时代的苦与乐、爱与恨,以及对于生与死的 人生态度。
▪ B、相和歌辞、清商曲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主要是常乐,民 间之作。入乐。
▪ C、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多为拟作,部分不入乐。 ▪ 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歌
谣辞中,而以相和歌辞数量最多。
• 《汉书·艺文志》着录西汉歌诗28家,314篇,基本都是乐 府诗。
• 现在所能见到的西汉乐府诗,可以认定是西汉的作品有 《大风歌》、《安世房中歌》17章、《郊祀歌》19章、 《铙歌》18首,以及另外为数不多的几首民歌,其他乐府 诗都作于东汉。
1、 苦与乐的深刻揭示
• 人民苦难的真实写照: • 《东门行》: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白发时下难久居。 • 《妇病行》:病妇临终嘱托丈夫照顾孩子,丈夫 穷苦,无法达成,“我欲不伤悲不能已” • 《孤儿行》: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 泉。……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 久居。
两汉乐府诗
蒿 里 行
更 复 落 , 人 死 一 去 何 时 归 。
薤 上 露 , 何 易 晞 。 露 晞 明 朝
薤 古 露
代 著 名 挽 歌
从低 沉悲 哀转 向积 极奋 进
少 壮 不 努 力 , 老 大 徒 伤 悲 。
百 川 东 到 海 , 何 时 复 西 归 。
常 恐 秋 节 至 , 焜 黄 华 叶 衰 。
广 外 南 国 商 学 院 中 文 系
与南北朝的《木兰辞》
并称“乐府双璧”及
“叙事诗双璧”
一.故事冲突
第一次冲突——仲卿求母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 专横 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 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 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 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 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软弱
有 所 思 , 乃 在 大 海 南 。 何 用
有 所 思
礼重 情更 重
敢 与 君 绝 。
夏 雨 雪 , 天 地 合 , 乃
江 水 为 竭 , 冬 雷 震 震 ,
长 命 无 绝 衰 。 山 无 棱 ,
上 邪 ! 我 欲 与 君 相 知 ,
上 邪
北 莲 鱼 。 叶 戏 南 莲 , 叶 鱼 西 戏 , 莲 鱼 叶 戏
(二)在选择叙事题材时,表现出明显的 尚奇倾向 例:《天马》(汗血宝马) (三)多具有比较完整的情节,而不限于 撷取一二个生活片段,如前《孔雀东南
广 外 南 国 商 学 院 中 文 系
飞》 (四)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如前《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五)在叙事技巧上,详略得当、繁简有 法 1.详于叙事,略于抒情 2.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 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 四体康且直!” 顽固不化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 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 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冲突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双双殉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节 乐府和乐府诗
两汉乐府诗
继《诗经》、《楚辞》之后,两汉 乐府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 的景观,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呈现出旺 盛的生命力。两汉乐府诗以其匠心独运 的立题命意,高超熟练的叙事技巧,以 及灵活多样的体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 新的范本。
什么是“乐府”
• 乐府的原义是指朝廷设立的音乐机关。 • 乐府后来又成为诗体的名称 :六朝时期人们把由 乐府机关收集、整理和保存下来的,可以合乐而 歌的诗歌称为乐府 ;于是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变 而为一种带有音乐性质的诗体的名称。 • 文人拟乐府 ;新乐府 。(至唐,则已撇开音乐, 而注重具体的社会内容,于是乐府一变而为一种 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 宋元以后,单从入乐这一点出发,“乐府”又用 作词、曲的别称。
悲愁歌(刘细君)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氈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常思汉土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还故乡。
别歌(李陵)
•
径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 奴。路穷绝兮天刃摧,士众灭兮名已 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第二节 汉乐府诗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汉乐府诗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1、乐府的概念及演变
• 乐府,本是秦、汉朝廷设置的诗、乐、舞 三者相结合的音乐机关(这个机构到汉武 帝时主要职责是编制歌舞,供皇宫里的人 娱乐)。汉朝人称合过乐的歌辞为歌诗。 到了六朝,人们对此机构采集、合乐而歌 的诗也称乐府。乐府便由机构名称变为一 种带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 同时,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 有合乐有不合乐的,也一概称为乐府。继 而在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 乐府诗的某些特点写作的诗,称为“新乐 府”。宋元以后,“乐府”又用作词、曲 的别称。因这两只诗歌的分支,最初也都 配乐歌唱的。
艳歌行
•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兄弟两三 人,流宕在他县。故衣谁当补?新衣 谁当绽?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绽。 夫婿从门来,斜柯(倚)西北眄[miǎn] (斜视)。“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 见。”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
艳歌何尝行
• 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五五,罗 列成行。妻卒被病,行不能相随。五里一 反顾,六里一徘徊。吾欲衔汝去,口噤不 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乐哉新 相知,忧来生别离,躇踌顾群侣,泪下不 自知。念与君离别,气结不能言,各各重 自爱,远道归还难。妾当守空房,闭门下 重关。若生当相见,亡者会黄泉。今日乐 相乐,延年万岁期。
• 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后三种之中。需要 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民歌”,是指来 自于民间的歌辞乐调,是产生于民间的群 众性、社会性创作,而不是专指“劳动人 民”的作品。当时有很多生活在社会下层 的文人志士,他们应该是这类歌辞的主要 创作者。即使是纯“劳动人民”的歌辞, 也是经过文人加工而成的。
• 楚歌的流行: • 从汉代到西汉中叶,在社会上尤其在宫廷 中最流行的歌谣是楚歌——用楚地方言歌 唱,楚地音乐伴奏。 • 汉初的楚歌的特点,一是这些歌是由形形 色色的风云人物所作,二是形式随意活泼 (常常是即景作歌),三是伤感而富于激 情。
• 儿啊,出生了。这个孤儿出生的偶然的际遇注定命运中当 受无尽的孤苦。父母在的时候,乘坐坚实的好车,驾驭多 匹宝马。父母离世之后,哥嫂啊,让我出门远行做买卖。 南到九江,东到齐鲁,年根腊月才回来。我不敢说句 “苦”。头发脏乱,多虮虱,脸上满尘土,大哥指派我去 做饭。大嫂指派我去看马。一会跑上高堂,一会奔往下殿, 我这个孤儿啊。泪如雨,下早上让我去打水。晚上又背水 归来,手儿冻裂无人问,脚上无鞋谁人知悲,悲戚戚踩着 寒霜大地,脚中肉里扎着蒺藜,拔断了蒺藜还有一半长肉 中,伤心悲苦泪水涟涟,冻得我清鼻涕流不尽。整个冬天 穿单衣可是夏天单衣也没有啊。这样长久的活着没有一丝 欢乐,不如早点离开这个世界,下到地下的黄泉之间,春 天的气息又萌发,草儿也萌芽,三月养蚕又抽桑,六月收 瓜来拉着,这个瓜车将要回家,瓜车翻了啊,帮我的人少, 趁机吃瓜的人多。希望你们将瓜蒂还给我,因为我的哥嫂 严厉,独自一人急急回家,哥哥嫂嫂会为此计较乱曰。 (结尾总结句)村中怎么这么吵闹,希望寄上一封书信带给 地下的父母爹娘啊,兄嫂难以和我长久生活。
悲歌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古歌
•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胡 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 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 转。
二、家庭伦理主题
• (一)家庭、婚姻悲剧:《孤儿行》、 《上山采靡芜》、《孔雀东南飞》 ; • (二)歌颂对婚姻的忠贞:《陌上桑》、 《羽林郎》; • (三)思妇的相思之苦:《饮马长城窟行》 • (四)殷实富贵之家的日常生活:《陇西 行》《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 斜行》 。
2、乐府诗的收集和整理
• 设立乐府机构的记载,最早见于秦朝。1977年 陕西临潼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秦代编钟上,刻 有“乐府”二字。 汉承秦制,在朝廷设立太乐和
乐府两机构,太乐掌管祭祀雅乐,乐府管民间俗乐。 到了汉武帝时,乐府的规模和职能大大扩大了,其 具体任务包括制定乐谱、训练乐工、搜集民歌、编 演歌舞等。朝廷典礼所用的乐章,主要由文人写作; 在普通场合演唱的歌辞,则主要是从各地搜集上来 的民歌。可以说,这是继《诗经》之后中国文学史 上又一次大规模的采诗活动 。
• 妇(我)长年累月生病,叫丈夫(你)到跟前,有最后一 句话要叮嘱,可是还没来得及说话,不觉泪就哗哗扑簌落 下。 • “两三个孤儿拖累了你,不要使我的孩子挨饿受寒,有过 错不要捶打,他们也即将夭折了,请你一定要记住我的 话。” • 抱孩子没长衣,短衣又破烂的没了衣里。只好紧闭门窗, 堵好缝隙。留下孤儿到市场去买食物,半道上遇着亲友, 哭得坐在地上起不来,请求亲友替他买食物,对着亲友不 停的哭泣,止不住的泪流。 • 我想不伤心不能停止!把手伸进怀里掏钱,拿在手里郑重 地交给亲友。 • 回家开门看见孤儿,啼哭着让我抱他。进门后无奈的在空 空的屋里走来走去。“还是不要说了,也许用不了多久, 孩子和我一样会死去。
一、社会政治主题
• (一)反映战争带来的伤害:《战城 南》、《十五从军行》; (二)表现百姓在苛政中的煎熬:《平 陵东》、《妇病行》、《东门行》; (三)离家谋生者漂泊流离的悲哀和思 家之痛:《艳歌行》、《艳歌何尝行》、 《悲歌》、《古歌》;
•
•
战城南
•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 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薄苇 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梁 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 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 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十五从军征
•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 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 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 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 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 人?” • (他说)“从远处望去,你家就在那个松柏环绕着 的坟墓中。” •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 飞来飞去, •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 这些作品基本上都收入进了宋代郭茂倩所 编的诗歌专辑《乐府诗集》。郭茂倩将汉 至唐的乐府诗分为 12 类。两汉乐府诗主要 保存在以下四类中:
• ①郊庙歌辞,是由文人创作的专供朝廷祭祀燕享 用的乐歌。 • ②相和歌辞,有“丝竹更相和”(《宋书· 乐志》) 之意,是流行在当时的南方俗乐。 • ③鼓吹曲辞,是武帝时代北方民族的新声,当时 主要用于军乐。 • ④杂曲歌辞,是指声调已经失传的无所归属者, 其中杂有不少文人抒情言志的作品。
• “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民歌的创 作传统,与《诗经》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是一脉相承的。两汉乐府诗所反映的内容 大多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日常生活的 具体事情,表现的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 题,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就 思想性 来说, 汉乐府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汉代乐府民歌的主要内容
• 汉乐府民歌有几大主题: • 1、社会政治主题:反映政治黑暗,揭露社 会上的不公和丑恶现象,表现民生疾苦; • 2、家庭伦理主题; • 3、爱情主题; • 4、人生体验的醒世主题。
• 关于采集民歌的目的,《汉书· 艺文志》载: “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 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 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这恐怕 是按照儒家理想加以美化的解释,其实主 要是为了娱乐。
• 西汉乐府自武帝始规模日益庞大,人员逐 渐繁冗,以致汉哀帝登基之初,改革朝政 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诏罢去乐府机构。东汉 时虽没有乐府名称的音乐机构,搜集和制 作演唱歌诗是由黄门鼓吹署负责,实际上 发挥了乐府的作用,其采集的歌诗也仍被 后人称为“乐府”。
病妇行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当 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属累君 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dá chī ,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闭门塞牖, 舍孤儿到市。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从乞 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我 欲不伤悲不能已!” 探怀中钱持授交。入门见孤儿,啼索其 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 道。”
东门行
• 出东门,不顾归。来人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 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 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 久居!”
• 刚才出东门的时候,就不想着再回来了。 回到家进门惆怅悲愁。米罐里没有多少粮 食,回过头看衣架上没有衣服。拔剑出东 门,孩子的母亲牵着衣服哭泣说:“别人家 只希望富贵,我情愿和你吃粥。在上有青 天。在下有年幼的孩子。你现在这样做不 对!”丈夫说:“你不要管!我去了!我已 走得太晚了!白发老翁现在也不能安心活 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