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期末总结

合集下载

福建师范大学《计算机网络》期末总复习

福建师范大学《计算机网络》期末总复习

期末总复习Ch1 概述【不要求:1.1~1.5】1、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率 比特为单位 Kb/s(K=10^3) Mb/S Gb/S 依次类推 为额定速率或者标称速率 带宽 最高数据率:b/s ,kb/s (K=2^10,M=2^20)吞吐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时延 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b )/发送速率(b/s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 )/信道上传播速率(m/s )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往返时间RTT利用率及其计算 UD D -=10 D :网络当前时延 D 0:网络空闲时时延 U :利用率 P18~222、 OSI/RM 七层协议: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网络协议及其三要素:语义、语法、同步划分层次及其好处,体系结构,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分层好处:“分层”可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较小的局部问题,而这些较小的局部问题就比较易于研究和处理。

体系结构:OSI 七层协议 TCP/IP 四层协议 五层协议实体: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集合服务和服务访问点: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P24~313、 P27图1-16: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三种分层方法。

4、课后习题P33~35Ch2 物理层1、 物理层描述的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

P36 机械特性 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电气特性 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功能特性 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过程特性 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络知识点总结1.在⽹络核⼼部分实现分组交换的核⼼设备是路由器。

2.⽹络协议是进⾏⽹络中的数据交换⽽建⽴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它包括:语法、语义、同步。

(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3.⽹络时延: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1)发送时延:也叫传输时延,指的是主机或者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

公式: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 / 发送速率。

(2)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 / 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

(3)处理时延:主机或者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时要花费⼀定的时间进⾏处理,⽐如分析分组的⾸部、从分组中提取数据部分、进⾏差错检验或者查找恰当的路由,会产⽣处理时延。

(4)排队时延:分组在⽹络中传输时经过路由器在输⼊队列中排队等待处理、在输出队列中排队等待转发,从⽽产⽣了排队时延。

4.协议与服务:(1)协议: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是⽔平的;(2)服务:服务是下层通过层间接⼝向上层提供的功能,是垂直的;(3)两者的区别: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的协议还需要使⽤下层提供的服务。

5.常⽤的编码:不归零制、归零制、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1)不归零制:正电平代表1,负电平代表0。

(2)归零制:正脉冲代表1,负脉冲代表0。

(3)曼彻斯特编码:位周期中⼼向上跳变代表0,位中⼼向下跳变代表1。

(4)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在每⼀位中⼼处始终有跳变。

位开始边界有跳变代表0,位开始边界有跳变代表1。

6.正交振幅调制QAM-16是由3种振幅和12种相位的组合,从⽽形成了16种信号状态。

7.⾹农公式: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C 可表达为 C = W log2(1+S/N)W 为信道的带宽(以 Hz 为单位)S 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N 为信道内部的⾼斯噪声功率8.传输媒体(1)屏蔽双绞线STP,具有抗电磁⼲扰能⼒(2)⽆屏蔽双绞线UTP,⽐较便宜。

计算机网络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

计算机网络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

计算机网络的心得体会计算机网络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网络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计算机网络的心得体会1在11月份我参加了这次计算机网络培训,虽然这次计算机网络培训的时间很短,但对我来说受益匪浅,充分认识到了自己在计算机应用与网络方面存在很多不足。

培训使我的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的角度改变了,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应以这次计算机网络培训为契机,积极接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了观念,开阔了教学研究的视野。

这次计算机网络培训使我认识到了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不断的跟随时代的步伐去学习,掌握新的有关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软件方面应该加强一些实用性的软件去练习;硬件方面不仅要多搜集资料还要亲自去实现,亲自去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它,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才不能被淘汰。

通过刘老师的一些讲解和自己的学习、听专家讲座、课件等环节,我感到长了许多见识,以前从未听说过的一些软件名词,现在都有了一些了解,并简单的学会了运用。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还要懂得一些关于计算机维护方面的知识,这次计算机网络培训课本上,有一章都是介绍了有关计算机维护方面的一些方法,通过学习,最基本的一些毛病,不用请外人啦,自己就能过解决掉。

短短的几天计算机网络培训很快就结束啦,但老师们精辟的论述仍常常回荡在耳边。

来自导师的谆谆教诲,来自同行们的倾情相助,汇成了一股股沁人肺腑的暖流、汇成了一阵阵催人奋进的号角,支持、激励着我始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停留。

展望未来的工作、学习之路,将是永无止境。

计算机网络的心得体会2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主要手段。

因而,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计算机的操作是我们必须掌握一门技术。

计算机网络期末知识点例题版

计算机网络期末知识点例题版

一、 计算题1、 给出IP (可以是二进制数表示的形式),判断是哪类IP 地址(A/B/C )?网络号、主机号为划分子网的子网掩码,把该主机所在的网络划分为6个子网,求子网掩码及IP 范围 已知网络IP ,要求划分子网,求子网掩码。

或者给出子网掩码,问是否划分了子网2、 求有效数据传输率例题:在2km 的总线网,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ps 。

帧长为512bits ,发送站成功发送帧后,在下一个时隙接收方发送一个32bits 的确认,假设没有冲突,求有效传输率。

发送512bits 所用的实际时间为:512/10M+ 32/10M+ 2*2k/(3*10^8)(往返的线路长度除以电磁波的传播速度)=67.733(us)有效数据传输率=512/67.733=7.559Mbps7.559Mbps=67.733512=有效数据传效数67.733(us)= )往返的线返的线)(10(32k 2 +10M 32 +10M 5128÷⨯÷⨯÷÷除以电磁波的传播速度3、 奈奎斯定理,求波特率进而求比特率;香农公式计算(用到信噪比)最大传输速率R-MAX 计算:无噪声信道:V W R 2max log 2=(W 带宽,V 信号离散等级)有噪声信道:香农公式:)/1(log 2max n s W R +=噪声=N S /lg 10噪声为30dB,S/N=1000比特率与波特率的计算:V og 2l 波特率=比特率⨯例题:某信道的带宽为4MHz ,假定无噪声并采用4电平的数字信号,试求该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率。

(要求列出简要计算式) 解:16Mbps =242=4l 42=V 2Wlog =最大数据传大数据22⨯⨯⨯⨯og例题:采用相—幅调制(PAM)技术在带宽为32KHz 的无噪声信道上传输数字信号,每个相位处都有两种不同幅度的电平。

若要达到192Kbps 的数据速率,至少要有多少种不同的相位? 解:无噪声,kbps R kHz W 192,32max ==; V W R 2max log 2=(W 带宽,V 信号离散等级)得 3)322(1922/log max 2=⨯÷==W R V所以V=8,每个相位都有两种不同的幅度的电平,所以至少需要8/2=4种不同的相位。

计算机网络期末名词解释

计算机网络期末名词解释

寻址寻址是数据恢复技术的基础,是定位数据和扇区的关键。

寻址这个概念比较抽象,简单的说是磁头在盘片上定位数据的一个过程。

错误控制一种保证接收的数据完整、准确的方法。

因为实际电话线总是不完美的。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变得紊乱或丢失。

为了捕捉这些错误,发送端调制解调器对即将发送的数据执行一次数学运算,并将运算结果连同数据一起发送出去,接收数据的调制解调器对它接收到的数据执行同样的运算,并将两个结果进行比较。

如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破坏,则两个结果就不一致,接收数据的调制解调器就请发送端重新发送数据流量控制流量控制用于防止在端口阻塞的情况下丢帧,这种方法是当发送或接收缓冲区开始溢出时通过将阻塞信号发送回源地址实现的。

流量控制可以有效的防止由于网络中瞬间的大量数据对网络带来的冲击,保证用户网络高效而稳定的运行。

网络协议为进行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称为网络协议(Protocol)。

网络协议主要由语义、语法和定时三个要素组成。

TCP传输控制协议TCP 是TCP/IP 协议栈中的传输层协议,TCP 通过面向连接的、端到端的可靠数据报发送来保证可靠性。

与IP 协议相结合,TCP/IP 组成了因特网协议的核心。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是OSI 参考模型中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

UDP 协议基本上是IP 协议与上层协议的接口。

UDP 协议适用端口分别运行在同一台设备上的多个应用程序。

信道容量信道容量是信道的一个参数,反映了信道所能传输的最大信息量,其大小与信源无关。

对不同的输入概率分布,互信息一定存在最大值。

我们将这个最大值定义为信道的容量。

信道容量有时也表示为单位时间内可传输的二进制位的位数(称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位速率),以位/秒(b/s)形式予以表示,简记为bps。

多路复用在数据通信或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传输媒体的带宽或容量往往超过传输单一信号的需求,为了有效地利用通信线路,可以利用一条信道传输多路信号,这种方法称为信道的多路利用,简称多路复用。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三篇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三篇

时间:2020-10-02 16:31:35计算机⽹络课程总结三篇计算机⽹络课程总结三篇 篇⼀:计算机⽹络课程总结篇⼀:计算机⽹络课程总结 课程设计是每⼀个⼤学⽣在⼤学⽣涯中都不可或缺的,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锻炼⾃⼰的动⼿能⼒;实习⼜是对每⼀位⼤学⽣所学专业知识的⼀种拓展⼿段,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不仅开阔了⾃⼰的视野,增战了⾃⼰的见识,也为我们以后进⼀步⾛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我们⾛向以后⾛向⼯作岗位的奠基⽯。

⼀、实习⽬的 计算机⽹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络操作系统,⽹络管理软件及⽹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针对于此, 在经过相应的课程如《计算机⽹络》、《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等课程的系统学习之后,可以说对计算机⽹络已经是⽿⽬能熟了,所有的有关计算机⽹络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那我想我肯定会是⽆从下⼿,⼀窍不通。

⾃认为已经掌握了⼀定的计算机⽹络理论知识在这⾥只能成为空谈。

于是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应⽤于实际的⽹络设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实习的过程 计算机⽹络的设计是⼀个要求动⼿能⼒很强的⼀门实践课程,在课程设计期间我努⼒将⾃⼰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设计期间能够遵守纪律规章,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师布置的任务,同时也发现了⾃⼰的许多不⾜之处。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共完成了11个实验,分别是1.制作直通电缆和交叉UTP 、2.交换机Console ⼝和Telnet 配置、3.交换机端⼝和常规配置、4.虚拟局域⽹VLAN 配置、5.路由器Console ⼝ Telnet 配置⽅法和接⼝配置、6.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7单臂路由配置、8.动态路由协议配置、9.PPP 协议配置、10路由器访问控制表(ACL)、11.⽹络地址转换(NAT)。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资料

1.OSI参考模型共分7个层次,自下而上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2.从逻辑功能上,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两个子网:(通信子网)、(资源子网)。

3、TCP协议是(面向连接),UDP协议是(无连接),IP协议是(无连接)的。

4.双绞线有(非屏蔽)、(屏蔽)两种5.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将有噪声线路变成无传输差错的通信线路,为此,数据被分割成(帧),为防止发送过快,总是提供(流控制)。

6.网络互联在链路层一般采用(网桥)(路由器)7.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型结构)、(环形结构)(总线型结构)、(树型和混合型结构)。

8.局域网使用的三种典型拓朴结构是(星型)、(环形)(总线型)。

9.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中(逻辑链路控制层(LLC))层和(介质访问控制层(MAC))层相当于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

10. HDLC协议中,根据控制字段的取值,可将HDLC帧分为三大类,它们分别是(信息帧)、(监控帧)、(无编号帧)。

11. 在TCP/IP体系结构的传输层上,(UDP)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协议,它不可能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并且没有差错控制,而(TCP)实现的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

这两个协议位于OSI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12.路由器的路由选择有(直接路由选择)和(间接路由选择)两种形式。

13.通信网络的交换方式大致有二种,即(电路交换)、(包交换)、(报文交换)14.数据通信交换方式有(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15.资源共享可以分为(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数据资源共享)。

16、TCP/IP体系结构的传输层上定义的两个传输协议为(TCP)和(UDP)。

17.计算机网络系统主要由(网络通信系统)、(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构成。

18.应用层是向网络的使用者提供一个有效的和方便的(网络应用环境)19.网络按覆盖的范围(或者说作用的范围)可分为(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

北京工业大学 计算机网络总结

北京工业大学 计算机网络总结

2009-12-25 王兴填空、判断、选择、简答、计算带*的为老师点到的第一章概述1计算机网络以资源共享的观点定义: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是指用通信线路将分散在不同地点的具有独立自主功能的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并按照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和共享资源的计算机的集合。

-----所以一台主控机和多台从属机的系统不能成为网络,面向终端的系统也不能称为网络。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网络传输技术进行分类:广播式网络和点对点式网络越是小的,地理位置局部化的网络倾向于使用广播传输模式,而大的网络通常使用点到点传输模式。

按网络的覆盖范围进行分类:个人区域网—1m-一米见方的范围局域网(LAN)--10m-1km—同一房间,同一建筑物内,同一校园城域网(MAN)----10km---同一城市广域网(W AN)---100km—1000km—同一国家,同一个洲互联网Internet 10000km 同一个行星3局域网的技术特点(拓扑结构-广播式网络:总线型、环型和星型)A在总线网络中,任何时刻只能有一台机器是主站并可进行发送,而其它机器不能发送,当有多台机器都想发送信息时,需要一种仲裁机制来解决冲突,如以太网-IEEEE802.3标准B在环网中,同样需要仲裁机制来解决冲突问题(IEEE802.5)4城域网MAN:通常使用与LAN相似的技术,可以看成是多个局域网相连构成的网络。

分布式队列双总线DQDB ----IEEE802.65广域网--通信子网的功能是把消息从主机传到另一台主机。

子网由传输线和交换单元组成(路由器,存储转发)。

6 几乎所有的广域网都用存储-转发技术,所以也被称为点到点、存储转发或分组交换子网。

7互连的网络集合称为互联网。

8**计算机网络要完成数据处理与数据通信两大基本功能。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广域网,它从逻辑功能上分为资源子网:负责数据处理的主计算机与终端,网络的外围,提供各种网络资源和网络服务。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传输延迟时间最小的交换方法是(A )A线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分组交换 D.信元交换2、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运输层之间的是(b )A、物理层B、网络层C、会话层D、表示层3、服务与协议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间通信的规则。

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B、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C、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D、OSI将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单位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DU。

OSI将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单位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DU。

OSI将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

4、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传输的数据单元分别是( c)A、报文(Message)、比特(Bit)B、分组(Packet)、报文(Message)C、帧(Frame)、比特(Bit)D、数据报(Datagram)、比特(Bit)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OSI参考模型分层的是(b )A.物理层 B.网络接口层 C.数据链路层 D.网络层6、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 c)A.单工B.半双工C.全双工D.上述三种均不是7、若信道的复用是以信息在一帧中的时间位置(时隙)来区分,不需要另外的信息头来标志信息的身分,则这种复用方式为( c)A、异步时分复用B、频分多路复用C、同步时分复用D、以上均不对8、(c )是下列传输介质中性能最好的。

A.双绞线 B.同轴电缆C.光纤 D.以上都好。

9、有几栋建筑物,周围还有其他电力电缆,若需将该几栋建筑物连接起来构成骨干型园区网,则采用( a)比较合适。

(A)光缆(B)同轴电缆(C)非屏蔽双绞线(D)屏蔽双绞线10、局域网体系结构中( b)被划分成MAC和LLC两个子层。

计算机网络学习心得体会

计算机网络学习心得体会

计算机网络学习心得体会计算机网络学习心得体会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

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计算机网络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计算机网络学习心得体会篇121世纪是一个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尤为珍贵;信息即为财富,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并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日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计算机逐渐的代替了传统的书本、去做为一个信息的载体。

为了保护好信息的安全性,所以学好计算机网络技术尤为重要。

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计算机网络是按照网络协议,将地球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相互连接的集合。

连接介质可以是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载波或通信卫星。

计算机网络具有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功能,具有对共享数据资源集中处理及管理和维护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可按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涉辖范围和互联距离、网络数据传输和网络系统的拥有者、不同的服务对象等不同标准进行种类划分。

一般按网络范围划分为:(1)局域网(LAN);(2)城域网(MAN);(3)广域网(WAN)。

局域网的地理范围一般在10千米以内,属于一个部门或一组群体组建的小范围网,例如一个学校、一个单位或一个系统等。

广域网涉辖范围大,一般从几十千米至几万千米,例如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洲际网络,此时用于通信的传输装置和介质一般由电信部门提供,能实现较大范围的资源共享。

城域网介于LAN和WAN之间,其范围通常覆盖一个城市或地区,距离从几十千米到上百千米。

计算机网络由一组结点和链络组成。

网络中的结点有两类:转接结点和访问结点。

通信处理机、集中器和终端控制器等属于转接结点,它们在网络中转接和交换传送信息。

主计算机和终端等是访问结点,它们是信息传送的源结点和目标结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资源共享。

人们可以在办公室、家里或其他任何地方,访问查询网上的任何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办公自动化、工厂自动化、家庭自动化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各章节总结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各章节总结
2.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划分为三大部分:源系统、传输系统、目的系统。源系统一般包括以下两个部分:源点和发送器;目的系统一般也包括两个部分:接收器和终点。
3.通信的目的是传送消息;数据是运送消息的实体;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或电磁的表现。
4.根据信号中代表的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方式不同,信号可以分为两大类:模拟信号(连续信号)、数字信号(离散信号)。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各章节总结
———————————————————————————————— 作者:
———————————————————————————————— 日期:

第一章概述
1.“三网”指的是: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共享性。
23.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简称协议,其三个要素是:语法、语义,同步。
24.协议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使用便于人来阅读和理解的文字的描述,另一种是使用让计算机能够理解的程序代码。
25.分层带来的好处: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割开、易于实现和维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26.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
27.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28.用户数据报协议UDP,面向无连接的,数据传输的单位是用户数据报,不保证提供可靠交付,但尽最大努力交付;传输控制协议TCP,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能够提供可靠交付。
8.因特网拓扑结构从其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两大块:边缘部分、核心部分。
9. 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可划分为两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对等方式(P2P方式)。

计算机网络实验总结

计算机网络实验总结

计算机网络实验总结计算机网络实验总结(通用8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总结篇1一学期的计算机网络课结束了,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各方面知识都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一学期计算机网络实验课总共进行了5次:第一次是关于网线制作以及相关设备的了解;第二次是关于交换机的配置问题;第三次是关于vlan的配置问题;第四次是关于路由器的配置和协议问题;最后一次是了解RIP协议和OSPF协议,以及相关的配置。

5次实验课从简单到困难,考察了计算机网络一些重要的基本知识,为我们以后详细学习计算机网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次试验是制作网线。

首先是了解网线连接设备时的规则问题,我们了解到同态设备使用交叉线,异态设备使用直通线。

直通线两头都按照T568B线序标准连接,交叉线一头按照T568A线序标准连接,另一头按照T568B线序标准连接。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制作交叉线和直通线。

制作网线的过程分为这几部分:剥线排序理直剪齐插入压线检测。

每一步都很重要,稍有差错网线就不能制作成功。

组员内有人制作失败,原因是网线没有剪齐,有的线无法接触到顶端的簧片。

这个错误是不应该的,只要仔细就可以完全避免的。

然后我们又了解了制作网线所用到的一些工具,包括各种网线钳和网线,这让我们受益匪浅。

第二次实验是进行交换机的配置。

学习到有关全局模式和特权模式转换的方法、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vlan的配置问题,还有在dos命令框中输入代码进行配置的各种方法。

我们进行了划分vlan操作,删除vlan操作等,详细了解了设备各种端口的设置,还有IP住址以及住址掩码等的设置。

在这一次实验中,问题主要是在全局模式和特权模式中,有人在设置的时候没分清计算机是处于那种模式下,导致设置出现错误。

不过大家互相帮助,在接下来的实验中这个问题没有再出现过。

第三次实验是vlan的配置。

主要内容有创建vlan,划分端口,以及各个端口的设置。

实验错误主要是出现在拓扑图连线的时候,没有注意到端口的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没有分清端口的位置,导致出错,最后拓扑图无法连通。

计算机网络各章重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各章重点总结

第一章:概述1、因特网的组成:从因特网的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以下的两大块:(1)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2)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边缘部分:由各主机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

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连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2、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方式:主机A 的某个进程和主机B 上的另一个进程进行通信”简称为“计算机之间通信”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1)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2)对等方式(P2P 方式)对等连接是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两者的相同点与区别:对等连接方式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只是对等连接中的每一个主机既是客户又同时是服务器。

前者严格区分服务和被服务者,后者无此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3、因特网的核心部分: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因特网核心部分由许多网络和把它们互连起来的路由器组成而主机处在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主机的用途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

路由器的用途则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

4、(1)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

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2)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3)报文交换:电报通信:采用了基于存储转发原理的报文交换。

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的从源点直达终点。

《计算机网络》各章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定义由通信信道连接的主机和网络设备的集合,以方便用户共享资源和相互通信。

2.网络组成网络实体可抽象为两种基本构件:结点:计算设备;链路:物理媒体。

3.构建网络的三种方法①直接连接(适用于有限的本地端系统联网):由某种物理媒体直接相连所有主机组成。

分类:I,点到点链路II:多路访问链路②网络云:③网络云互联:4.因特网的结构①网络边缘:应用与主机②接入网:连接两者的通信链路③网络核心:路由器(网络的网络)5.什么是“核心简单、边缘智能”原则?举例①将复杂的网络处理功能(如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功能、安全保障和应用等网络智能)置于网络边缘。

②将相对简单的分组交付功能(如分组的选路和转发功功能)置于网络核心③位于网络边缘的端系统的强大计算能力,用软件方式处理大量复杂的控制和应用逻辑,位于网络核心的路由器尽可能简单,以高速的转发分组。

6.协议和服务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即称为网络协议。

三个要素:①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②语义: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③定时: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7.网络体系结构a)OSI:(七层),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应用层,会话层,传输层,表示层,b)TCP/IP: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TCP负责发现传输问题,一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

IP负责给因特网的每一台联网设备规定一个地址。

c)5层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应用层:HTTP… SMTP DNS …. RTP运输层: TCP UDP网际层:IP网络接口层:网络接口1 网络接口2……网络接口3111<<<<<<<<<<<<<<<<<<<<<<<<<<<<<<<<<<<<<<<<8.应用进程的数据在各层间的传输1,应用进程数据先传送到应用层,加上应用层首部,成为应用层PDU2,在传送到运输层,成为运输层报文。

计算机网络实验心得体会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心得体会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心得体会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心得体会1一学期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终于要结束了。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使得自己在计算机网络这一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更深刻的体会,对计算机网络也有了更多的兴趣。

大家在一起对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培训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相互间受到许多启发。

特别是每一次实验课,因为实验的需求,老师要求我们提前自行组建好团队,以团队(一般是两个人)为基础进行试验。

这样不仅使我们能够快速的完成试验,而且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两人搭配,干活不累嘛)。

而且不懂的两人可以相互讨论。

当实验过程中需要两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时,还可以交换分享实验心得,这样就起到了互补的作用。

我们本学期做的实验基本上全面介绍了搭建网络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重要的硬件设备,以及其特点、适用、连接和配置,给出了很多的规划方案、应用实例和配置策略。

我们先是认识和熟悉了各种重要的硬件设备,然后是了解和安装一些软件,最后就是做一些简单一点的应用实例。

双绞线的制作与测试,我们认识了局域网中几种网线及其各自特点;学会了用双绞线制作网线;了解制作双绞线需要的工具;掌握双绞线的制作;掌握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实验前,我们就先把实验内容看了两遍。

然后才开始实验,实验中我们参照实验步骤一步一步的做,剪断,剥皮,排序,剪齐,插入,压制。

但最后我们却失败了,至于原因,我到现在都还找不出来,我猜想应该是那网线的问题吧。

也许再做一次我们就不会出错了。

Linu_的使用与DNS 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在此实验中,我们接触了以前从没接触过的linus操作系统,了解Linu_操作系统。

学会了IP配置,此操作系统下的office软件和万维网的使用。

其次我们了解了DNS 的概念和原理。

在Windws20__下学会安装DNS服务器,学习了DNS 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和DNS 和 WINS 的结合使用。

虽然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麻烦,不过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都迎刃而解。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超全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超全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述基本概念1.网络(network)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2.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network of networks)。

3.因特网服务提供者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4.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5.因特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6.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因特网的工作方式分为两大块:(老师提到)(1)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

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2)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概念:处在因特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因特网上的所有的主机。

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

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即Client/Server方式对等方式(P2P 方式)即 Peer-to-Peer方式概念: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服务器软件的特点: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地运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

因此,服务器程序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

对等连接(peer-to-peer,简写为 P2P)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路由器处理分组的过程是:1.把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暂时存储);2.查找转发表,找出到某个目的地址应从哪个端口转发;3.把分组送到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

计算机网络技能技术总结期末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能技术总结期末试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一、填空题1、按网络覆盖的地域范围来划分,可将计算机网络分成_局域网_、城域网__、_广域网额与个人区域网。

依据不同使用者来划分又可以分为公用网与专用网。

2、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通信与释放连接。

3、常用的有线传输介质包括_双绞线__、_同轴电缆_和___光纤__等。

4、在数据传输中,为了保证数据被准确接收,必须采取一些统一收发动作的措施,这就是所谓_同步__技术。

5、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一是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二是对等方式(P2P方式)。

6、IEEE802局域网协议与OSI参考模型比较,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对应OSI的链路层,IEEE802标准将其分为____MAC________789用_________10定理。

111213141516171819202122、IP2324.25.记端口号,客户端口号或短暂端口号。

二、1__D__A.调制解调器 B.以太网交换机 C.集线器 D.路由器2、100Base-FX采用的传输介质是__B__。

A.双绞线B.光纤C.无线电波D.同轴电缆3、使用tracert命令测试网络时可以__D__。

A.检验链路协议是否运行正常B.检验目标网络是否在路由表中C.检验应用程序是否正常 D.显示分组到达目标路径上经过的各路由器4、通过__C_命令可以查看当前计算机的TCP连接状态。

A.routeB.pingstatD.ipconfig5、Internet中域名与IP地址之间的翻译是由__A__来完成的。

A.域名服务器B.代理服务器C.FTP服务器D.Web服务器6、一台PC机通过调制解调器与另一台PC机进行数据通信,其中PC机属于_C_,调制解调器属于_A_,调制解调器的数据传送方式为_D_。

A.输入和输出设备B.数据复用设备C.数据终端设备DTE D.数据通信设备DCE7、A.输入和输出设备B.数据复用设备C.数据终端设备DTE D.数据通信设备DCE8、A.频带传输B.数字传输C.基带传输D.IP传输9、正确描述100Base-TX特性的是A__。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复习整理期末考试必备精选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复习整理期末考试必备精选

《计算机网络》整理资料第1章概述1、计算机网络的两大功能:连通性和共享;2、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①从单个网络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②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③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结构的因特网。

3、NAP(或称为IXP)网络接入点:用来交换因特网上流量;向各ISP提供交换设施,使他们能够互相平等通信4、因特网的组成:①边缘部分:用户利用核心部分提供的服务直接使用网络进行通信并交换或共享信息;主机称为端系统,(是进程之间的通信)两类通信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客户程序:一对多,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服务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被动等待);✧对等连接方式(p2p):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端;②核心部分: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主要由路由器和网络组成);核心中的核心:路由器(转发收到的分组,实现分组交换)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电路交换: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资源(归还通信资源)始终占用资源;✧报文交换:基于存储转发原理(时延较长);✧分组交换:报文(message)切割加上首部(包头header)形成分组(包packet);优点:高效(逐段占用链路,动态分配带宽),灵活(独立选择转发路由),迅速(不建立连接就发送分组),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存储转发时造成时延;后两者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路由器处理分组过程:缓存→查找转发表→找到合适端口;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作用范围:W AN(广),MAN(城),LAN(局),PAN(个人);●按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按介质:有线网,光纤网,无线网络;●按无线上网方式:WLAN,WW AN(手机);●按通信性能:资源共享,分布式计算机,远程通信网络。

《计算机网络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基础一、填空1.建立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____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___________。

2.最基本的网络拓扑结构有3种,它们是__总线___、_____星型_______和_____环型____。

3.以太网利用_____ARP____协议获得目的主机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

4.以太网交换机的数据转发方式可以分为___直接转发__、存储转发_和无碎片直通式转发_。

5.IP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其中网络号表示______网络地址_______,主机号表示___主机地址____________。

6.当IP地址为210.198.45.60,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0, 其子网号是_48__,网络地址是__210.198.45.48_Ip地址:00111100子网:111100007.当IP地址为210.78.5.207,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其子网号是____192______,网络地址是______210.78.5.192_,广播地址是____210.78.5.223__。

8.IP地址由_32_个二进制位构成,其组成结构为:_____点分十进制___________。

9.因特网使用的互联网协议是___TCP/IP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TCP/IP互联网中,WWW服务器与WWWW浏览器之间的信息传递使用______HTTP___协议。

11.ISO/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___物理层___、____数据链路层___、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_表示层____和应用层。

12.以太网地址称为__mac___地址,长度为48b。

它位于OSI参考模型的__数据链路层。

13.Internet有两个主要的传送层协议,其中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是无连接的。

14.交换式局域网的核心设备是_交换机_______。

计算机网络总结(5篇)

计算机网络总结(5篇)

计算机网络总结(5篇)计算机网络总结(5篇)计算机网络总结范文第1篇大四下学期,放下同学的身份,步入社会成为一名网络实习工程师,短短几个月的工作让我受益匪浅。

几个月的计算机网络实习中,我收获最多的不仅是在专业学问方面,最主要是在为人处事方面。

社会在加速度地发生变化,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用进展的眼光看问题,得不断提高思想熟悉,完善自己。

作为一名IT从业者,所受的社会压力将比其他行业更加沉重,要学会创新求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在单位里,小到计算机的组装修理,大到服务器的维护与测试,都需要一个人独立完成。

可以说,近3个月的工作使我成长了不少,从中有不少感悟,下面就是我的一点心得:第一是要真诚:你可以伪装你的面孔你的心,但绝不行以忽视真诚的力气。

第一天去网络中心实习,心里不行避开的有些怀疑:不知道老师怎么样,应当去怎么做啊,要去干些什么呢等等吧!踏进办公室,只见几个生疏的脸孔。

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

从那天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老师早',那是我心底真诚的问候。

我总觉得,常常有一些微小的东西简单被我们忽视,比如轻轻的一声问候,但它却表达了对老师同事对伴侣的敬重关怀,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怀。

仅仅几天的时间,我就和老师们打成一片,很好的跟他们沟通沟通学习,我想,应当是我的真诚,换得了老师的信任。

他们把我当伴侣也情愿指导我,情愿安排给我任务。

其次是沟通:要想在短暂的计算机网络实习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学一些东西,这就需要跟老师有很好的沟通,加深彼此的了解,刚到网络中心,老师并不了解你的工作学习力量,不清晰你会做那些工作,不清晰你想了解的学问,所以跟老师很好的沟通是很必要的。

同时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将来走上社会的一把不行缺少的钥匙。

通过沟通了解,老师我我有了大体了解,边有针对性的教我一些学问,我对网络部线,电脑硬件安装,网络故障排解,工作原理应用比叫感爱好,所以老师就让我独立的完成校内大小部门的网络检修与电脑故障排解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述主要章节: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4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1.5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1.6 应用层的客户-服务器方式重点/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带宽、时延、时延带宽积和往返时延等性能指标的分析与计算●OSI、TCP/IP体系与对比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21 世纪,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典型特征,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

网络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命脉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

网络是指“三网”,即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

发展最快的并起到核心作用的是计算机网络。

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2)计算机—计算机的简单网络(3)开放式标准化的、易于普及应用的网络(4)高速化发展的计算机网络1.2.1分组交换的产生“交换”(switching)的含义是:转接——把一条电话线转接到另一条电话线,使它们连通起来。

分配——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三者的对比与分析(重点为PPT课件的图例说明)电路交换——整个报文连续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达。

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分组交换——整个分组(报文的片段/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1.2.2 因特网时代三个阶段的发展与特点简要说明:(1)分组交换网ARPANET(2)国家科学基金网NSFNET(3)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 网络1.2.3 关于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1)因特网协会ISOC(2)因特网体系结构研究委员会IAB(3)因特网研究部IRTF(4)因特网工程部IETF所有因特网标准都以RFC(Request For Comments)形式发布,制订因特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四个阶段: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2.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1980,铁道部进行计算机联网,实现铁路指挥和调度。

1989,第一个公用分组交换网CNPAC建成。

1993,中国公用分组交换网CHINAPAC建成。

1994,正式介入Internet。

目前,基于因特网技术、并实现互连的9个全国范围的公用计算机网络:(1)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2)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3) 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4) 中国联通互联网UNINET(5) 中国网通公用互联网CNCNET(6)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CIETNET(7) 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8) 中国长城互联网CGWNET(建设中)(9) 中国卫星集团互联网CSNET(建设中)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通过通信手段将若干个各自具有自主功能的计算机相互连接在一起,以进行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或协同工作的通信设施和计算机组成的复合系统。

(1)按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行分类(2)按网络的交换功能进行分类(3)按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4)按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1.4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1)“带宽”(bandwidth)本来是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是赫(或千赫、兆赫、吉赫等)。

现在“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单位是“比特每秒”,或b/s。

(2)时延(delay,latency)指一个报文或分组从一个网络(或一条链路)的一端传送至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总时延= 发送时延+ 传播时延+ 处理时延对于高速网络链路,我们提高的仅仅是数据的发送速率而不是比特在链路上的传播速率。

提高链路带宽减小了数据的发送时延。

介质确定,则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确定(3)时延带宽积和往返时延链路的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往返时延RTT (Round-Trip Time) 表示从发送端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端收到来自接收端的确认(接收端收到数据后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

(4)具体示例与计算见PPT课件1.5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1.5.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OSI与TCP/IP的发展说明1.5.2 划分层次的必要性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必须遵守事先约定好的规则。

这些规则明确规定了所交换的数据的格式以及有关的同步问题(同步含有时序的意思)。

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即网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简称为协议。

(1)网络协议的组成要素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2)分层的优点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灵活性好。

结构上可分割开。

易于实现和维护。

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3)计算机体系结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architecture)定义为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1.5.3 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1)OSI的七层体系结构(2)有关术语数据单元:服务数据单元SDU 、协议数据单元PDU 、接口数据单元IDU 服务访问点服务原语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3)OSI 与TCP/IP 关联综合 OSI 和 TCP/IP的优点,采用一种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运输层(transport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物理层(physical layer)基于体系的数据传输图例见PPT 课件。

1.5.4 OSI 与TCP/IP 体系结构的比较TCP/IP 优势:(1)一开始就考虑到多种异构网的问题。

(2)一开始就对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并重。

(3)较早就有较好的网络管理功能。

1.6 应用层的客户-服务器方式在 TCP/IP 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计算机的进程(process)就是运行着的计算机程序。

为解决具体应用问题而彼此通信的进程称为“应用进程”。

应用层的具体内容就是规定应用进程在通信时所遵循的协议。

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表示层会话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7654321OSI 的体系结构应用层网络接口层网际层IP(各种应用层协议如TELNET, FTP, SMTP 等)运输层(TCP 或UDP)TCP/IP 的体系结构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第二章物理层主要章节: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2.4 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2.5 信道复用技术2.6 同步光纤网SONET和同步数字系列SDH2.7 物理层标准举例重点/难点:●物理层提供的特性作用,DTE/DCE的功能●导向介质示例,特性功能或意义●码分复用原理与分配、信息计算●EIA-232-E接口标准、传输流程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物理层是最底层,是网络物理设备之间的接口,目的是在通信设备DTE/DCE 间提供透明的比特流传输。

DTE (Data Terminal Equipment) 数据终端设备。

是具有一定数据处理能力和发送、接收数据能力的设备。

DCE (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 数据电路端接设备,在DTE 和传输线路之间提供信号变换和编码的功能,并且负责建立、保持和释放数据链路的连接物理层提供为建立、维护、释放物理链路所需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情况、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高低范围、阻抗匹配、传输速率、距离限制等。

功能特性:指明接口上各条信号线的功能分配和确切定义。

规程特性:指明利用信号线进行比特流传输的一组操作规程,即各信号线的工作规则和先后顺序。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1)几个术语数据(data)——运送信息的实体。

信号(signal)——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的”(analogous)——连续变化的。

“数字的”(digital)——取值是离散数值。

调制——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

解调——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2)信息交互方式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3)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4)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传输媒体也称传输介质/传输媒介,它是数据传输系统中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物理通路。

(1)导向传输媒体(2)非导向传输媒体具体的图例见PPT课间双绞线双绞线也称双纽线,把两根互相绝缘的铜导线并排放在一起,然后用规则的方法绞合(twist)起来。

UTP(Unshielded Twisted Pair)STP(Shielded Twisted Pair)●同轴电缆由导体铜质芯线(单股实心线或多股绞合线)、绝缘层、网状编制的外导体屏蔽层及保护塑料外层组成。

具有很好的抗干扰特性,被广泛应用于传输较高速率的数据。

●光缆由非常透明的石英玻璃拉成细丝,主要由纤芯和包层构成双层通信圆柱体,光波通过纤芯进行传导。

多模光纤单模光纤光纤通信的优点:•通信容量大•传输损耗小•抗干扰性好•体积小、重量轻2.4 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调制—解调抽样、量化、编码现在的数字传输系统均采用脉码调制PCM (Pulse Code Modulation)体制。

2.5 信道复用技术2.5.1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1)频分复用FDM: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

(2)时分复用TDM: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3)统计时分复用:STDM帧的时隙数小于复用的用户数。

STDM帧不是固定地分配时隙,而是按需动态地分配。

2.5.2 波分复用波分复用就是光的频分复用。

2.5.3 码分复用常用的名词是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