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例

合集下载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范例(四篇)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范例(四篇)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范例一、工作目标:1. 纳入并强化管理《科学》、《思品》、《信息技术》等学科,确保综合课程的全面开设与高质量实施,通过加强监管与执行力度,推动课程体系的完善与提升。

2. 深化科技创新理念,成功举办第___届校科技周活动,积极备战省、市、镇各级科技创新大赛,同时做好迎接上级部门对科普特色学校阶段性检查与评估的准备工作,致力于树立并巩固科普教育品牌,力争成为科普特色学校的典范。

3. 精心筹备并撰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以高质量的作品为目标,争取每篇案例都能获奖,从而彰显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的特色与优势,进而成为市(省)级样本学校,为同行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模式。

二、工作要点:(一)全面开设与高质量实施综合课程确保课程的全面开设与课时的充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石。

因此,我校将坚定不移地执行素质教育方针,从课程开设与课时安排入手,确保每一门课程都能得到充分的重视与实施。

同时,加强教师培训与学习,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综合实践指导纲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等培训教材,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学水平,确保每一节综合课都能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我科组将加强对各年级上课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二)积极筹备与打造综合样本学校以创新、实践、发展为核心,深化课程研究,全面提升我校课程实施水平。

围绕市公开课等教学活动,积极积累相关教学资料,撰写高质量的学习案例、说课设计与论文等作品,准备参加市(省)级论文、课例评选活动,力争每篇作品都能获奖,从而形成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的独特特色与品牌优势。

具体负责人需严格履行职责,确保各项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三)发挥教师特长与完善科普基地1. 建立品牌学科体系:依托合理的师资队伍与丰富的教育资源,将科普教育活动作为重点内容加以推进。

通过综合实践课、科学课、队活课、劳动课等多种渠道开展科普知识宣传与学习活动,确保每班每周都能开展科普教育活动课。

同时明确各级科普辅导员职责分工,形成覆盖全校的科普教育网络体系。

《诚信,从我做起》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小编整理)

《诚信,从我做起》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小编整理)

《诚信,从我做起》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小编整理)第一篇:《诚信,从我做起》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诚信,从我做起》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一、创新设计说明1、教材及活动分析: 根据泰山出版社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第一单元第1课――《诚信,从我做起》为教学活动实践内容,通过参与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诚实守信意识。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诚信,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人之本、兴业之本、立国之本。

通过活动课的开展,以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诚信的内涵,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诚信意识,将诚信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因此教学中力求做到:(1)、引导学生搜集古今中外讲诚信的故事,理解诚信的内涵。

(2)、指导学生成立活动小组,研究讲诚信和不讲诚信的结果。

(3)、通过倡议进一步使学生树立从小就讲诚信的意识,并内化为实际行动。

2、学生分析我校以创“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色”为办学方向,让小学生从小接受传统道德教育,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优秀传统美德,提升民族文化传承自觉意识。

然而直到今天,与诚实相背离的言行却不少见,“言行不一”,“不守信用”及“表里不一”的行为是大家深恶痛绝而又常遇到的事情,我们的小学生也由此产生了“诚信危机(即要不要诚实)”的困惑。

为此,我班引导学生围绕“诚实,从我做起”开展活动,引导学生为解决“诚信危机”的烦恼出主意,通过调查采访实践体验等方法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想法,从而深刻认识到“社会需要诚信,人人需要诚信”的道理,并决心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3、活动目的:1、认知目标:了解诚信的基本内涵。

2、能力目标:通过收集诚信的有关古今中外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诚信意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二、具体实施过程1、活动准备:学生准备:收集生活中或在书本、电视中等听到或看到的诚信故事。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学课例(3篇)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学课例(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开展环保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例以“绿色家园,从我做起”为主题,旨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掌握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关爱家园、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环境污染的危害,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提高学生的环保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组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2. 学生讨论,分享自己对环境污染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环境污染的成因。

3. 教师介绍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开展环保实践活动。

(1)设计环保宣传海报,宣传环保知识和理念。

(2)制作环保手工艺品,提高环保意识。

(3)开展环保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

2. 学生展示活动成果,分享活动心得。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意识等。

2. 结果性评价:评价学生的环保宣传海报、手工艺品、环保知识竞赛成绩。

3. 自评与互评:学生相互评价,总结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

六、教学反思本次综合实践课教学,以“绿色家园,从我做起”为主题,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掌握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综合实践课例_参观

综合实践课例_参观

一、背景与目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感受历史的厚重,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我校特组织了一次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的综合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的目标如下:1. 让学生了解我国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2.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3. 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活动准备1. 选题与策划:本次活动以“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选择了我市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XX革命纪念馆作为参观地点。

2. 人员安排:本次活动由学校德育处负责组织,班主任协助,全体八年级学生参加。

3. 物资准备:准备参观所需的交通工具、讲解员、笔记本、笔等。

4. 安全教育:在活动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强调参观过程中的纪律和注意事项。

三、活动过程1. 集合出发:早上7点,全体学生在学校集合,乘坐大巴前往参观地点。

2. 参观纪念馆:抵达纪念馆后,讲解员带领学生们参观了馆内的陈列展览。

学生们认真聆听讲解,了解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感受了革命斗争的艰苦卓绝。

3. 重温入党誓词:在纪念馆广场,学生们举行了重温入党誓词仪式,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4. 参观革命遗址:随后,学生们参观了革命遗址,了解了革命先烈们在艰苦环境下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5. 团队活动:在参观结束后,学生们进行了团队拓展活动,通过游戏和竞赛,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6. 总结反思:下午5点,全体学生乘坐大巴返回学校。

在班级内,学生们进行了总结反思,分享了参观心得体会。

四、活动成果1. 学生们对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怀。

2. 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了提升。

3. 学生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锻炼。

4. 学生们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更加浓厚。

五、活动反思1. 活动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参观内容不够重视,需要加强教育引导。

《校园植物知多少》综合实践活动课例

《校园植物知多少》综合实践活动课例

《校园植物知多少》综合实践活动课例《校园植物知多少》综合实践活动课例⼀、活动设计(⼀)主题活动背景每所学校都有⼀定的绿化⾯积,校园⾥虽长有着各式各样的植物,但每天⽣活在这个城市化环境中的同学们,对这些⼤⾃然的伙伴们却不是那么熟悉,对有些植物甚⾄叫不出它们的名字。

因此希望能通过对校园植物的调查了解,与同学们⼀同来探访认识校园植物,使我们的同学们对这些周边的植物有更深⼀层的了解,并培养学⽣爱惜植物的情操,也因更了解学校的环境进⽽能更亲近、喜爱我们的校园。

本次活动从贴近学⽣⽣活实际的⾓度出发,根据五年级学⽣⾃⾝的特点, 紧密围绕“校园植物知多少”设计主题活动,通过参观、资料查询、制作植物名⽚、成果展⽰等活动形式,让学⽣认识植物、热爱植物、赞美植物……从⽽增强学⽣的环保意识。

(⼆)主题活动⽬标1、知识⽬标(1)通过调查活动,认识校园内⽬前存在的绿化植物物种和分布情况,了解植物的观赏价值,为美化我们的校园做出⼒所能及的贡献。

(2)⾛近校园植物,让学⽣了解⼀些植物的原产地、形态、⽤途,了解它们的⽣存环境和⽣长过程,丰富植物学的知识,理解⼈与植物及⾃然的联系。

(3)通过对校园植物的认识和研究,激发学⽣探索⾃然阳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热爱⼤⾃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和热爱学校的意识。

2、能⼒⽬标(1)⾃主合作地进⾏探究性学习,学会与⼈交际,⼩组合作,培养综合运⽤知识的能⼒。

(2)通过观察、摄影、记录、访问等⽅式进⾏实地考察。

(3)填写调查表,写活动体会,学会⾃⼰动⼿制作⼿抄报。

3、情感⽬标(1)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组合作学习、与⼈交流。

(2)学会互相帮助,学会关⼼他⼈。

培养学⽣的团体意识和与⼈友好合作的能⼒。

(三)活动⽅案设计1、总体设计本次主题活动的参与⼈员有:全体学⽣和综合实践⽼师;整个活动的时间预计为⼆个⽉时间,共计10个课时,其中课内6个课时,课外实践4个课时;课内活动安排在每个班级的课室内,课外实践安排在校园内进⾏。

冬至综合实践教学课例(3篇)

冬至综合实践教学课例(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冬至,作为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科学价值。

它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也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冬至的习俗、文化内涵以及天文知识,我们将冬至作为综合实践教学的主题,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冬至的起源、历史和文化内涵。

- 掌握冬至的习俗和天文知识。

-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冬至习俗。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分析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的能力。

-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关爱家人、关爱社会的情感。

-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对象本课例面向小学五年级学生,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活动设计注重趣味性、实践性和教育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讲述冬至的传说故事,如“冬至大如年”、“饺子宴”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冬至习俗,增进对冬至文化的了解。

(二)活动一:制作冬至美食1. 教师讲解饺子的制作方法,包括和面、擀皮、包馅、煮熟等步骤。

2. 学生分组进行饺子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品尝自己制作的饺子,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三)活动二:冬至习俗体验1. 教师介绍我国不同地区的冬至习俗,如吃汤圆、吃南瓜饼、祭祖等。

2. 学生分组选择一种习俗进行体验,如包汤圆、做南瓜饼、祭祖等。

3. 学生分享体验过程和感受。

(四)活动三:冬至天文观测1. 教师讲解冬至天文知识,如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白昼最短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天文观测,记录日出日落时间、太阳高度角等数据。

3. 学生分析数据,得出冬至的结论。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如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等。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范文6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范文6

勿忘历史珍惜今天——“追忆三打李堡战役”综合实践案例一、活动设计背景唐洋镇南临李堡、角斜,北靠三仓,该地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刘少奇、陈毅、粟裕、管文蔚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挥戈策马,决胜千里,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丰富的德育资源,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保证。

三打李堡战役是苏中七战七捷之一,由著名将领粟裕指挥。

岁月的流逝,让好多的中小学生对这段历史有些陌生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把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也是“三打李堡”胜利62周年。

为了追溯历史,缅怀革命先烈,表达对烈士的崇敬、哀悼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我校确定了以“勿忘历史·珍惜今天”的系列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追忆三打李堡战役成为唐洋镇中学一(3)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第一站。

【点评】从学生的身边出发,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选题,能够更好地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文化特色。

二、活动设计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们了解三打李堡战役的光荣历史。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调查、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深入社会、关心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本次活动,追溯历史,缅怀革命先烈,表达对烈士的崇敬、哀悼之情。

2、了解三打李堡战役中感人故事,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点评】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并注重其开放性、可行性。

三、活动准备1.通过观看反映本地区的革命题材影片,阅读本地区革命史料等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地区光辉的革命历史,激发师生的活动热情。

综合实践课教学案例分析(3篇)

综合实践课教学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综合实践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本文将以“环保创新实践”为例,分析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估。

二、教学设计1.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环保知识,掌握基本的环保技能。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 教学内容- 环保基础知识:介绍环保的重要性、环保法规、环保技术等。

- 创新实践项目:设计环保创意作品,如垃圾分类回收装置、节能环保产品设计等。

3. 教学过程(1)导入阶段:通过观看环保宣传片、讨论环保问题,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2)准备阶段:分组讨论,确定环保创新实践项目,制定详细计划。

(3)实施阶段:学生分组进行项目实施,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4)总结阶段:展示创新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三、教学实施1.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不同背景和特长,有利于团队合作和知识互补。

2. 项目指导教师在项目实施阶段提供必要的指导,包括技术支持、资源协调等,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3. 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结果评价关注项目成果的创新性、实用性、环保效果等。

四、教学效果评估1. 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的满意度、收获和改进建议。

2. 项目成果展示组织学生进行项目成果展示,邀请家长、教师和专家进行评价,评估项目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3. 环保实践效果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的行为,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评估环保意识的变化。

五、案例分析总结“环保创新实践”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实践表明,该课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获奖综合实践课教学案例(3篇)

获奖综合实践课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生活垃圾对环境的破坏。

为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校开展了“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综合实践课程。

本案例以我校四年级学生为例,详细阐述该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成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垃圾分类的现状和重要性;2. 培养学生垃圾分类的实践能力;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绿色生活理念;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现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目前实行的垃圾分类有哪些吗?”2. 课堂讲解(1)介绍我国垃圾分类的现状:我国现行的垃圾分类主要包括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2)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垃圾分类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3)介绍垃圾分类的具体方法: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垃圾的分类标准。

3. 实践环节(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

(2)任务分配:每组学生负责调查本班垃圾产生情况,了解垃圾种类、数量等。

(3)实践操作: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内进行垃圾分类实践,将收集到的垃圾按照分类标准进行投放。

4. 总结与反思(1)小组汇报:每组组长汇报本组调查结果和实践操作情况。

(2)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汇报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3)学生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四、教学成果1. 学生对垃圾分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垃圾分类的方法。

2. 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提高,养成了绿色生活的良好习惯。

3.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4. 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课例(3篇)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课例(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综合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本课例以《植物的奥秘》为主题,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的基本特征,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教学难点: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植物生长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有哪些基本特征吗?它们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二)探究植物的基本特征1. 教师讲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

2. 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校园内的植物,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并记录其基本特征。

3.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1. 教师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2. 学生分组进行植物种植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3.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四)探究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 教师讲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提供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保持水土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植物在校园环境中的作用。

3.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植物制作,如制作植物标本、绘制植物图画等。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植物的基本特征、生长过程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课例(3篇)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课例(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综合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例以“制作环保袋”为主题,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提高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环保袋的制作方法,掌握制作环保袋的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绿色生活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环保袋的制作方法。

2. 教学难点:环保袋的创意设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幅环保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制作环保袋,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新授1. 教师讲解环保袋的制作方法,包括材料准备、剪裁、缝制等步骤。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制作环保袋的技巧。

3. 教师示范环保袋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步骤。

(三)实践操作1.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和示范,开始动手制作环保袋。

2.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制作心得。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环保袋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等。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环保袋的制作过程。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环保袋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环保袋的制作方法。

2.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制作出具有个性化的环保袋。

中综合实践教研教学案例(3篇)

中综合实践教研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中学教师,如何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案例以某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教研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案例主题本案例主题为“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教学策略研究”,旨在通过教研教学活动,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案例目标1. 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3. 构建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体系,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提供参考。

四、案例实施过程(一)教研准备阶段1. 成立教研小组:由学校领导、教研组长、教师代表组成,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活动。

2. 收集资料:收集国内外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秀案例、教学资源,为教研活动提供参考。

3. 确定教研主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确定本次教研主题为“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教学策略研究”。

(二)教研实施阶段1. 专题讲座: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介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教学策略等。

2. 课堂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学习其教学方法和经验。

3. 教学研讨:教师针对观摩课进行研讨,分析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4. 教学设计:教师根据研讨结果,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方案。

5. 课例研究:教师开展课例研究,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入研究,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实施阶段1. 组织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保课程顺利进行。

2. 教师根据教学方案,开展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定期开展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4.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省优秀课例】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垃圾小百科》

【省优秀课例】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垃圾小百科》

【省优秀课例】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垃圾小百科》一、活动背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席专家拉斯基曾提出“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是地球上唯一一种不断增长,永不枯竭的资源。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垃圾分类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

为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环保习惯,县街小学四年级学生开展了《生活垃圾小百科》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从实践中增长环保意识,养成良好习惯。

二、活动目标1.价值体认: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生活垃圾小百科》综合实践活动,理解并遵守公共空间的基本行为规范,增强环保观念。

2. 责任担当:围绕生活垃圾开展小调查,进行垃圾分类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3.问题解决:根据生活中垃圾处理的现象,发现并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转化成小课题进行研究,探究出垃圾分类的价值和方法。

4.创意物化:通过动手实践,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技能,并将调查结果运用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推广垃圾分类的应用。

三、活动指导方法和学习方法活动指导方法:情景教学法、直观演示法、课堂讨论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小组研究法等多种学习方法。

四、活动准备1.在活动开展之前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进行家庭、学校的垃圾分类调查。

2.收集关于生活垃圾的资料、图片、调查表、访问记录等。

五、活动过程围绕《生活垃圾小百科》这一主题,设计了一套活动方案,包括课题生成阶段,方案制订阶段,问题交流阶段,成果展示阶段。

主题生成1、引入上课伊始,教师向同学们展示日常生活中垃圾处理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学生会发现垃圾乱堆乱放,没有将垃圾分类……垃圾是人类生活的产物,时刻存在于我们身边,但很多地方的垃圾则常常被简易堆放,导致臭气蔓延,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体,因此成为了近年来颇受关注的问题。

2、讨论交流课前让学生调查了一个普通家庭一周内所产生的生活垃圾的情况,了解生活常见的垃圾有废纸、食物废料、塑料等种类,根据各种垃圾的产量制作了调查表。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课例学生学习案例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课例学生学习案例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课例——学生学习案例翠园中学高二“井冈山”社会实践课深圳市翠园中学课程委员会(刘人云邹玲执笔)一、活动背景:为了让综合实践课有更加充实的内涵,让学生了解感受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我校在衷敬高校长策划下,从2002年11月开始在高二年级开展了井冈山社会实践活动,到井冈山与我校的手拉手共建学校“古城春风中学”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调查当地农民生活情况,参观井冈山博物馆和北山烈士陵园,游览黄洋界、五指山等井冈山景观。

(同时组织另部分未去的学生就近进行参观考察,如进行深圳改革发展调查,组织他们参观深圳南岭村、大鹏所城和大亚湾核电站,切身感受到深圳的发展变化,体会改革开放的意义。

)我校从实践中体会到这一活动导向鲜明,内涵丰富,形式生动,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自2004年9月起广东省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后,即将这一活动正式纳入新设置的“社会实践课”中。

每年的10月或11月,我校即组织高二年级部分师生到井冈山上“社会实践课”。

师生普遍感到收获丰富,效果良好。

二、活动目的:开设高二井冈山社会实践课旨在利用井冈山丰富的德育资源,对学生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1.革命传统教育和绿色人文教育。

使学生带着瞻仰革命圣地的渴望,带学生来到中国革命发源地,使他们了解和感受中国革命的历史,实地感受井冈山革命精神;欣赏五百里井冈山美丽的自然风光,陶冶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

2.中国国情教育。

带着对井冈山人民的仰慕,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与井冈山人民的直接接触,了解中国农村,了解中国国情,感受老区人民的真情,学习老区人民及学生的优良品质。

3.培养表达交际合作能力。

学会自主地与相关的社会部门、家庭和个人联系,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和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

实践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活动,在群体间建立起真诚、平等、信任的合作关系。

4.参加体验农村劳动实践,学习积累直接经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三、活动准备与实施:高二每年10月或11月安排200-300名学生进行为期五天的井冈山社会实践,其他学生进行为期一天的深圳改革发展考察。

综合实践教学课例(3篇)

综合实践教学课例(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本课例以“走进历史,体验文化——中国古代文明探索之旅”为主题,旨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4. 思想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和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1. 中国古代文明概述本环节主要介绍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和特点,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时期。

2. 中国古代文明探索之旅本环节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中国古代文明探索之旅。

各小组选取一个历史时期,进行以下活动:(1)搜集资料: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搜集该时期的历史资料。

(2)整理分析: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出该时期的主要成就和特点。

(3)制作展板:将整理分析的结果制作成展板,展示给全班同学。

(4)分享交流: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探索过程和心得体会。

3. 中国古代文明实践体验本环节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古代文明,包括:(1)参观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历史遗迹和文物。

(2)动手实践:组织学生动手制作古代文物,如剪纸、陶艺、书法等,体验古代文明的艺术魅力。

(3)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古代社会的生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和特点。

2. 小组合作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分析、制作展板等活动。

3. 参观学习法: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亲身感受中国古代文明。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课例(3篇)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课例(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城市空气质量、交通拥堵等问题。

初中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绿色出行习惯至关重要。

本课例旨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绿色出行的意义,培养他们选择环保、低碳、健康的出行方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绿色出行的概念和意义;- 认识到绿色出行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重要性;- 掌握一些常见的绿色出行方式。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绿色出行的理念;- 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关于城市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绿色出行的思考。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如何出行的?有没有想过绿色出行呢?(二)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什么是绿色出行?- 绿色出行有哪些好处?- 我们应该如何践行绿色出行?2. 角色扮演- 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环保志愿者、交通警察、市民等,模拟绿色出行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3. 知识竞赛-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绿色出行知识竞赛,内容涵盖绿色出行的方式、环保知识、交通法规等。

(三)实践操作1. 问卷调查- 学生分组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周围人对绿色出行的认知和态度。

2. 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参观公共交通设施,了解公共交通的环保优势。

3. 环保宣传- 学生制作环保宣传海报,宣传绿色出行理念,并在校园内进行张贴。

(四)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心得,总结绿色出行的意义和践行方法。

2. 教师点评,肯定学生的表现,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如发言、讨论、角色扮演等。

2. 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环保宣传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课例

综合实践课例

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课例以“探秘自然,感受生态之美”为主题,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户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自然之美,增强环保意识,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掌握观察、记录、分析自然现象的方法。

- 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备进行户外调查。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户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自然的情感。

三、课程内容1. 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2. 观察与记录- 组织学生分组,选择校园内或周边的自然区域进行观察。

- 指导学生使用观察记录表,记录植物、动物、地形地貌等自然现象。

3. 实验探究- 引导学生利用简单的工具和设备,进行水质、土壤等环境指标的测定。

-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环境问题。

4. 案例分析- 介绍国内外生态保护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5. 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环保宣传标语、制作环保手工艺品等。

- 通过比赛、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课程实施1. 时间安排- 课内时间:2课时- 课外时间:1课时(户外实践活动)2. 场地安排- 校园内或周边的自然区域3.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观察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4.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观察记录表、实验器材、环保宣传资料等五、课程评价1. 过程性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意识、实践能力等。

- 评估学生的观察记录、实验报告、创意作品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活动》课例韶关市浈江河水污染情况调查广东省韶关市第十三中学(512023)梁红英一、教师教学设计部分1.案例题目浈江河水污染情况调查2.活动主题设计选好活动主题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综合实践活动的成功与否。

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特点、学校实际和社区背景来考虑,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

2003~2004学年度第二学期,我把学生带到距学校只有200米的浈江河堤边,让他们了解我们的母亲河——浈江河。

学生以4人学习小组为单位认真对浈江河进行考察,品头论足:“浈江河真脏啊!看了这河水,真令人伤心,什么时候河水才能和以前那样清澈见底?”“引起浈江河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污染会带来什么危害?”“怎样测定水体污染?”“有什么方法可以消除和降低污染?”我及时根据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激发他们探究,并确定活动主题:“浈江河水污染情况调查”。

由于课题是由学生自主提出来的,他们不但积极主动参与,而且始终保持较强的探索动机和创新的欲望。

2.教育目标设计(1)通过活动,了解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和检测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2)学会运用调查、考察、文献检索、测量、实验等不同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学会统计、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经验,提高实践能力;(3)通过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关注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形成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4)通过学习小组的共同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3.活动方案设计活动主题确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活动主题进行论证,认为确实可行之后,便对活动方案进行制定。

(1)在班级内,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成活动小组,各组自由选出负责的组长,由组长安排小组成员在活动中的具体任务,使活动能有效有序地进行。

(2)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网址,供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学生可以到图书馆、书店查阅有关资料。

学生设计对所研究的课题有帮助的考察实验及调查问卷。

教师对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足够的指导。

(3)教师协助学生联系韶关市环境保护局及韶关市环境监测站有关人员,带领学生访问环保部门获取有关环保资料。

学生带笔、笔记本做好采访记录。

(4)学生采集水样进行各种实验,如验证河水是否纯净(蒸馏水与河水在蒸发皿中加热至水蒸发干)、测量水温、测量酸碱度(用PH试纸检验)等。

实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工负责,并如实做好记录。

(5)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所制定的调查问卷进行实施。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出《浈江河水污染情况调查》,提出整治浈江河的建议。

4.活动成果展示设计活动的总结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指导学生撰写好活动报告。

在活动成果展示课上,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小组成员将所研究的课题的大致过程、研究发现、研究心得等向全体同学汇报,其它同学可以向小组成员提出问题。

由学生投票和教师综合两种方式评选出优秀活动小组和优秀调查报告。

二、学生学习案例部分韶关市浈江河水污染调查组长:伍文婷组员:温雅文、唐东、刘美婷、邹璐、周晓键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

我们希望生活在一个清新干净的世界,但人类的活动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

在我们学校附近的浈江河水污染情况非常严重,河水泛黄、浑浊。

为了了解浈江河水污染的情况,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选定了“韶关市浈江河水污染调查”这一活动主题,并对浈江河水污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泛黄的浈江河水一、活动目的1.了解浈江河水污染的情况,了解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和检测方法。

2.了解环保部门对治理浈江河的措施。

3.通过研究分析,提出整理浈江河的建议并提交政府和环保部门参考,同时在人群中宣传。

二、活动方案1.走访韶关市环境保护局及监测站。

2.考察韶关市浈江河,拍摄有关浈江河水污染照片。

3.对浈江河水进行检测实验。

4.采访韶关市浈江河附近居民。

三、活动过程1.实地考察:在浈江河岸边进行实地观察、拍摄和采集水样。

2.上网及到图书馆查阅有关水污染资料。

3.采访韶关市环境保护局及监测站,获取有关环保资料。

带笔、笔记本做好采访记录。

4.进行检测实验:验证河水是否纯净(蒸馏水与河水在蒸发皿中加热至水蒸发干)、测量水温、测量酸碱度(用PH试纸检验)等。

同时做好观察记录。

5.随机采访浈江河附近的居民,了解居民对整治浈江河的意见和建议。

验证河水是否纯净测量酸碱度采访韶关市环境保护局采访韶关市环境监测站四、活动结果1.实地考察结果2.采访韶关市环境保护局宣教科邓科长向我们介绍:我市各级环保部门为保护饮用水源,加强了全市河面:飘浮油污、树叶、塑料袋、瓶子、饭盒、果皮等河水:泛黄、浑浊、恶臭主要江河的水环境质量监控,建立了环境监管、监察、监测和应急队伍,建立了15家重点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对重点排污企业实行实时监控,对重要的水域如饮用水源等加大了监测、巡查密度,确保地表水达到国家标准;为解决东堤路居民生活污水直排入浈江问题,市规划、城建部门于2003年11月28日启动浈江韶关市区河段整治工程,建设防洪堤1200米,敷设排污管等。

3.采访韶关市环境监测站监测站史副站长告诉我们:浈江河水体污染属于酸污染、铁高。

一般来说,地表水的PH值在6——9的范围属于正常,而浈江河水PH值小于6,呈酸性,与钛白粉厂和化工厂违规超标向河里排放废酸有关。

测定水体污染可从PH值、色度、浊度、铁、锌、钠、高锰酸钾度等方面进行检测。

在参观样品处理室时,史副站长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高精度数字PH/离子计的操作方法;参观原子吸收室时,冯主任向我们讲解了有关石墨炉管原子化器及火焰原子化系统等检测仪器的知识。

4.检测实验结果:5ml浈江河水在蒸发皿中加热至水蒸发干后留下一层直径约2cm的土黄色水斑;测量水温发现浈江河水温高于气温;用PH试纸检验浈江河水PH值小于6。

5.采访居民:为了了解居民对整治浈江河的意见和建议,我们随机采访了居住浈江河边的部分居民。

结果显示:80%居民对浈江河现状不满意;群众希望政府加大整治力度,让河水变得更干净、更清澈;也应该换掉当前的清洁工,因为他们不负责任,将垃圾扫入沟渠、河道;对水上居民的行为应加大管理治度;应尽快解决一些企业排污问题;开展更多环保活动。

五、分析与讨论1.浈江河概况浈江,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石溪湾,干流从东北向西南流经南雄、始兴、曲江,在市区与武江汇合。

两江汇合后称北江。

上、中游贯流南雄、始兴盆地,水土流失严重,河水的含沙量居我市各河流之首。

浈江河作为北江水系的主要支流,是韶关建设山水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2.浈江河水质分析从检测实验结果分析:蒸发浈江河水留下的土黄色水斑,说明河水有杂质,不洁净;测量浈江河水温高于气温,说明浈江河水受污染;用PH试纸检验浈江河水PH值小于6,河水偏酸性,属于酸污染。

3.浈江河水污染原因分析一是曲江桥至东郊中厂山河段,有20多条采挖机,采挖船从事采挖作业,这些采挖船不仅在采挖砂石时不停地搅拌沉积在河床的淤泥,而且在岸边破碎和冲洗淤泥时将大量泥浆排入浈江河,造成河水浑浊;二是沿岸的木材厂、钛白粉厂、化工厂等工业污染源、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的铁元素和废酸,使水质变味变浑浊、偏酸;三是沿岸居民的生活污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浈江河,生活污水中含有悬浮物质,油类物质以及含磷化合物,导致河水富营养化;四是浈江河上游水土流失问题较为突出。

据水利部门有关人员介绍,上游土质疏松,经雨水冲刷后,有大量红土冲入河流,造成浈江河长期以来呈现泛黄浑浊现象。

同时,孟洲坝水电站在下游水域蓄水发电,影响河水正常流动,使水体自净能力降低。

4.水污染危害分析河水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全球有15亿人得不到清洁的饮用水;人类所患疾病中约有8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全球每天因饮用污水死亡3万多人。

从网上资料查到:“如果PH值低于6或高于9,就会对鱼类造成不良影响。

”浈江河水域里的鱼类不断死亡甚至绝迹。

渔民偶尔打捞上来的鱼,带有一股煤油味,他们都不敢吃。

船上渔民不敢饮用浈江河水,连用水洗手都会沾满铁锈味。

五、建议与设想1.加强河道管理,严禁在浈江曲江桥到湾头河道挖沙、采石;2.加大环保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整治和规范工业企业的排污行为;3.对生活污水的控制,应逐步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将浈江两岸的城市生活水集中引到市区下游排放;4.做好浈江上游水域的水土地保护工作,结合流域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我市森林生态市的建设,制定并完善浈江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防治规划,严格遵循《森林法》和《水土保持工作条例》等法规,不断改善植被状况。

六、收获体会1.组员的采访感受:组员1:这次采访令我感到十分光荣同时十分惭愧,因为自己没有好好的爱护母亲河,使她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也体会到环保局和监测站工作人员们的辛劳与努力,因此,我们要从此爱护我们的母亲河。

组员2:这次的调查采访让我学习到了许多的东西和保护母亲河的重要性,听到工作人员们治理河水的艰苦,也让我明白母亲河水是属于大家的,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它。

组员3:通过这次的调查采访,让我知道原来政府是如此关心我们群众的生活,这是我们一直所不了解的,而且我还懂得保护环境不但是靠环境部门的努力还要靠群众,因为群众是生活在环境中的主人公。

2.组员心得体会通过本次活动,我组成员感受到了实践的成功感。

大家一致认为这样的合作活动应该经常锻炼,培养大家的合作精神。

这样的调查活动能训练同学们收集资料、拟写调查报告的能力,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节活动课。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同学们都真切地感受了“环保”的重要性,并且,在进行调查活动的同时,大家彼此还增进了友谊,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十分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人类共同生存在这个生物圈中,应当抱以“让家园变得更美丽”的态度去建设此圈,而不是去糟蹋这个家园,无论是这儿的一草一木,或是一滴水,都应该去保护,珍惜它们,对于浈江河的污染情况,我们感到十分不满,任何一位公民都有义务去保护它,所以,人类应该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意识,从而更好的把这个家园建设好,而我们从小就要培养这种环保意识,长大后更好地建设、发展此地。

环境的污染影响了居民生活和身体的健康,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母亲河。

教师点评: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虽然综合实践活动注重的是活动过程和学生的参与而不是结果,但事实上,只要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收获往往会超出我们的预想,比如这次活动的收获有:1.通过实地调查,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乐趣,也让他们学会了调查的方法,也树立了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激发了他们热爱母亲河、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