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奇峰精神分析经典语录

合集下载

曾奇峰精神分析初级50讲讲义

曾奇峰精神分析初级50讲讲义

精神分析初级50讲第一讲:精神分析是什么曾氏语录:1. 学精神分析不要用脑子而是要用身体;2. 精神分析是人格理论,是探索工具,是治疗方法;3. 经典精分与新精分是平行的,两者可整合为精分理论的整体,而不是互为表里,一深一浅;或者说“力比多和攻击性的指向是关系”;4. 精神分析的价值:育儿学&人格鉴赏学;5. 老天对人是不公平的,它给我们的时间,不够我们了解我们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不管是从生物学角度还是从心理学角度。

但是有一点好的地方,就是我们活在21世纪初叶,在这之前,已经有无数的勇敢的和智慧的人,他们已经为我们了解更多的人性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知道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遗产,然后我们自己也保留一些探索的好奇心和能量;Note:1:精神分析是一门怎样的学问:1.1它研究一个人在早年跟父母亲的关系之间是怎样形成自己的人格,以及这个人格对他成年以后有什么影响;——关于移情1.2 在两个人的关系之间,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部分是由那另一个人教会的;——关于反移情1.3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以后,都需要学会很多自我保护机制;关于阻抗1.4 与其他心理学派相比,精神分析的特点:1.4.1决定论的观点;——移情、强迫性重复;早年的经历和关系决定了潜意识的活动方式,潜意识决定了人的绝大部分行为方式;1.4.2意识“三分法”——意识、前意识(preconsiousness)、潜意识(unconsciousness);——三者相互渐变,界限模糊,不截然可分——精分是唯一研究潜意识的学问;前意识——活动时不为人所意识到,在稍加思考后可意识到;潜意识——活动时和思考时都不为人所意识到,在精神分析方法引导下可被意识到;1.5与进化论及有关演化的理论相比进化论、进化心理学:时间跨度——数量级大(万年或百万年);关注群体;精分:时间跨度——人的一生(几十年);关注个体;涉及治疗方法;也涉及进化心理学理论;2:流派:2.1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经典精分创始人和初学者;生物还原论倾向较强;贡献:内驱力理论(力比多&攻击性);Special Note:力比多:即性欲或性驱力,这里的“性”不是指(或不仅指)生殖意义的“性”,而是泛指创造、愉快、亲密、温暖等等美好“感受”。

我所知道的曾奇峰言

我所知道的曾奇峰言

我所知道的曾奇峰童慧琦读曾奇峰文集后感我很羡慕一种人,他们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并且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如愿以偿,于是他们的生活有了一个核心,他们所想做的和所在做的高度统一。

奇峰就是这样一种人。

他在大学里时就专研弗洛伊德;毕业分配,当上了精神科医生。

二十年前中国的精神卫生领域,跟现时的闹热相比,可以称得上沉寂。

可是对于自愿选择该行当的人,内心里的火在沉寂中燃得更旺。

今日我们所知道的曾奇峰,是中德心理医院的首任院长,是中国精神分析领域里举足轻重的人物,上网GOOGLE一下,他的名下有几千条的条目。

然而今日的荣耀与繁华实在是二十多年来孜孜追求顺理成章的收获。

我相信奇峰在他的追求中一定感受着极大的愉悦和满足。

有一次,他来伊妹儿说,“什么时候你到我们医院来,看几个病人玩玩?”我看得心领神会-- 做治疗跟做别的事情一样,因为有乐趣才去做,想去做,才能做得好,愉悦比刻意更重要。

而有时是苦也化成甘甜,因为情愿。

做治疗有了玩乐般的享受,才能津津有味地一直做下去。

我同时还相信,说奇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一定并不过份的。

常常听他说在路上,有时是一个人,有时是跟他的朋友加对手施琪嘉一起。

我跟他开玩笑,红军长征不过两万五千里,他如今也如同播种机一样马不停蹄地奔走劳作,在中国大地播着精神分析的种子。

说他读书多则是我的推测,他未曾跟我说过在读些什么书,但我喜欢他的文字,那些深奥的道理,都被化解在纯净平实中,这是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才有可能达成的。

我认识奇峰六七年了,觉得他很象他所描述的中国武功中“神情内敛”的高人,他的人格魅力吸引着我。

而他在书中赞美各种各样的能力:善良的能力,厚道的能力,深情的能力等,都是他所追求的魅力人格的组份和体现。

奇峰还有着另外两种跟做心理治疗相关的能力。

跟奇峰交往,明知他有很多的朋友,但却依旧觉得他的专注,觉得他给了你全部的关注,从而认定自己的重要。

一个好的治疗师,尽管他/她有着很多的病人,但却能让每一个病人都觉得自己是治疗师的唯一。

我对部分 “曾奇峰”语录的简要解读(一)

我对部分 “曾奇峰”语录的简要解读(一)

我对部分“曾奇峰”语录的简要解读(一)首先声明,虽然读过曾奇峰的书,而且非常喜欢。

但这篇语录不是我亲自从曾奇峰的书上摘得,而是从网络上搜到了材料。

我不能肯定这些句子就是曾奇峰写的,而有些句子可能因为断章取义,我也不是很能理解或者接受。

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去解读,这里就选我能够理解的来解读一下,希望大家一起来获得一些启发。

很多人,常常问我,自己的有些行为,自己都无法解释,为什么?希望在这里,你能有一些答案。

我也愿意在这里跟大家探讨。

(因为豆瓣也没有编辑文字的功能,为了区分原文和我的解读,我用破折号引出我的解读。

)1.心理治疗不是治疗一个人,而是治疗一个家族链。

——人的很多问题和困扰,都是在成长中日积月累形成的,有时候是错误的思维模式,有些是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

而成长的环境,家族的教育方式,是促成这些的最大元凶。

如果要彻底的解决问题,得往根儿上捣。

2.逆反心理是父母亲的问题而非孩子。

——逆反几乎是人的天性之一,但为什么有人严重些,有些则很轻微。

这就跟父母或者教养者的教育方式大为相关了。

比个喻,如果像挖渠引流来对待雨季里的河水那样去对待孩子,他的所有合理要求都可以得到满足和顺通,而不是被压抑和扼制,他不可能成为一个非常逆反的人。

逆反往往是对过度束缚和压制的反抗。

到了后期,甚至变成一种习惯。

3.催眠是给治疗者以暗示,精神分析是挖掘潜意识的东西。

——现阶段国内的催眠,更多地还是用于深度放松,不要跟影视剧里那些神叨叨的催眠、让被催眠者跟梦游一般不自知而无法控制自己,是不一样的!我只见过一场现场催眠,有点魔术的样子。

但毕竟见得太少,不便多做评论。

4.精神分析是研究关系的学问,研究的对象是爱恨情仇,如果说它不是科学,那么它一定高于科学。

——这个把精神分析说的太牛逼了,不是我的言论,请注意!但是每一个理论的倡导者都必须抱着无比信仰该理论的心态,才能持久而深入对其进行研究并宣扬。

精神分析有时候真的蛮神的。

核心人格的形成——曾奇峰j精神分析课程笔记1

核心人格的形成——曾奇峰j精神分析课程笔记1

核心人格的形成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核心人格,在6岁时就已经形成了。

这个年龄,大脑已经基本发育成熟。

这是从生物角度来讲,6岁时中枢神经已经发育成熟。

克莱因和科胡特等人认为核心人格是在前语言(两岁以前)就已经确定了。

后来,克莱因认为一个人出生之后的第4-6个月已经完成某种重要的心理整合。

精神分析的四个轮子:●力比多●攻击性●关系●自恋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理论:自闭状态:从初生到出生一个月。

婴儿的绝大多数时间用于睡眠,处于一种原始的、虚幻的无指向状态。

这是一种原始的自恋状态,基本上没有客体指向。

如果个体在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受阻,不曾和母亲或其它人形成共生圈,从而导致病理性的自闭,这就是临床上所见到的孤独症者患者。

早年良好的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形成健康的核心人格,以后得阶段中出现重大的心理创伤,会退行到早年。

客体关系理论主张人类行为的动力来自“对客体的寻找”,即人际关系的发展。

而非弗洛伊德所说的“对快乐的寻求”。

精神分析师眼里世界上只有三种人:●精神病;●人格障碍;●神经症(正常人)。

神经症的冲突,俄狄浦斯冲突:●生与死;●男与女;●成功与惩罚。

俄狄浦斯冲突主要研究:对成功的渴望,以及潜意识里面对成功之后所可能受到惩罚的恐惧。

我们成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的把力比多和攻击性象征和向外的过程。

安全感即攻击性,一个人没有安全感,是潜意识中对他人有敌意,把攻击性投射成环境对他的威胁。

自卑-攻击性,自卑:把应该朝向别人的攻击,朝向了自己。

父母亲对孩子的唠叨,是他们力比多的表达还停留在口欲期。

他们跟世界的链接还通过嘴巴,他们的那种唠叨实际上是用语言对孩子进行心理强奸。

《幻想即现实:活出梦想中的自己》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幻想即现实:活出梦想中的自己》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书籍信息全书名:《幻想即现实:活出梦想中的自己》作者名:曾奇峰前言作者曾奇峰,是一名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医生。

提起“精神分析”,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大概就是弗洛伊德了,但现代的精神分析理论已经和弗洛伊德那个时代有了很大的区别。

这本书的结构形式较为松散,读起来就像一篇篇的公号文,但里面的很多内容都会给你一种看待问题的全新角度。

一、幸福与不幸1.1 祸福未必相依有句老话说“风水轮流转”,还有个成语叫“祸福相依”,用概率的语言来解释,这两句话好像都在说这样一个事:有了好事之后,坏事来的可能性就变大了,反过来也是,倒了霉之后,接下来很可能就是好运了。

我们往往倾向于相信这种道理,因为它符合我们对公平的期待。

但这样的理解其实是没什么道理的。

举个例子,你家孩子在一次考试中超常发挥,一下进步了20多名,这时你当然会各种表扬+奖励。

但下一次考试孩子又退步了20名,你就觉得是孩子骄傲了,骄傲使人落后,这仿佛也印证了“祸福相依”的道理。

但是,从统计学上讲,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均值回归”。

孩子不可能总是超常发挥,也很少会发挥失常,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会反映出正常的实力,所以第二次的退步并非取决于骄傲不骄傲,你表不表扬他,他都会慢慢回归到他的正常水平,不可能一直保持超常发挥的状态。

相反,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坏运气之后,好运的概率也不会因为之前遭的罪而增大。

那些运气不好的懒人,一辈子都没有等到他们想用倒霉来换取的好运。

1.2 无钱型人格障碍我们在《幸福的方法》中知道:金钱只是一种达成幸福的手段,但不是最终的目标,说的是金钱的局限性。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金钱的必要性。

北大教授赵元任说:物质生活水平高,不一定就精神生活水平高;但是,如果物质生活水平不高,那精神生活的水平也高不到哪里去。

用一句比较流行的话说,就是“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太缺钱的话,人格也会跟着出毛病。

当然,这也和我们在《稀缺》中所学到的一样。

所谓“无钱型人格障碍”的人的特点,首先是没钱,然后是偏执、刻薄与懒惰。

曾奇峰讲《自体客体》

曾奇峰讲《自体客体》

曾奇峰讲《⾃体客体》1、⼩孩⼦因为⽗母的情绪反应⽽改变⾃⼰的内在情绪经验。

2、真正起作⽤的,可能不全是那些诠释的内容,⽽是诠释时的⽓氛和治疗师的⽅式。

3、⼈啊,你到底是有罪还是有病?——基尔·凯郭尔4、⾃恋程度⽐较严重的标准——经常有⽐较重的羞耻的和屈辱的感受。

5、有严重的超我缺陷——⼀个完全没有羞耻和屈辱感的⼈,他在⽣活当中可能会做出⾮常糟糕的事情,⽽没有丝毫的⾃责和内疚——⽆情性性格障碍——不可以被⼼理治疗。

6、⾃恋性⼈格障碍特点⼀:在跟他⼈交往的过程中,他是⼈际利⽤的。

他跟他⼈在⼀起不是为了享受⾮功利性的⼈与⼈在⼀起的愉快。

⽽是他跟⼈在⼀起,就会想到怎样利⽤别⼈,来处理⼀点⾃⼰现实⽣活中的事情。

——刚开始的时候,他可能会⽤他的热情来掩盖他的功利性需要,但时间⼀长,会被别⼈看透,他难免陷⼊孤独⽆助。

7、⾃恋性⼈格障碍特点⼆:缺乏同情⼼,看别⼈受苦受难,却没有⼀点怜悯之⼼或者悲悯之⼼。

8、⾃恋性⼈格障碍特点三:对他⼈过度的羡慕或者是嫉妒。

——对某⼈羡慕嫉妒恨,本质上还是他在⾃恋。

9、⾃恋性⼈格障碍特点四:对某⼈或者某事,过度理想化的偏见感受——使⾃⼰处在⼀个被别⼈⾼度理想化并且通过跟他⼈的接近,⽽使⾃⼰遗忘⾃⼰因为不完美⽽导致的屈辱感。

(学⽣对曾奇峰的攻击,最终满⾜了⾃已的⾃恋)10、从精神分析⾓度来说,把他⼈理想化,是为了攻击做准备的。

因为他⼈永远也⽆法满⾜⾃恋者内⼼的完美要求。

如果他⼈⽆法满⾜⽽⼜离⾃恋者太近的话,就可能会使之⾃恋受挫。

11、以吃罕见的动植物为荣的⼈,也是在满⾜⾃⼰⾃恋的需求——它很贵,它很稀罕,可以⽤来填补我内⼼的空洞——内在不够外在补。

12、⾃恋性⼈格障碍的病⼈,会将治疗师视为⾃⼰的延伸——他没有办法利⽤别⼈的反馈,来增加⾃⼰对⾃⼰的了解。

(让治疗师承认⾃已的特殊性,但治疗师怎么回答都不会得到病⼈的满意)13、成⼈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在婴⼉⾝上观察到,没有什么东西是成⼈独有的。

060703曾奇峰讲自我防御机制

060703曾奇峰讲自我防御机制

曾奇峰讲自我防御机制(2006年7月2日,广东番禺莲花山)今天我跟大家讲的是精神分析里面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叫做:自我防御机制。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公认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学派,有三大思潮:第一个是精神分析,第二个是行为主义,第三个人本主义,另外还有一些治疗方法上面非常有独到的地方,但是体系呢,从理论上来说还是刚才我说的三大思潮几个一脉相承下来的。

我个人觉得在中国搞心理治疗这个行业,三个东西是必须要的,第一个是精神分析,它可以帮助你在理解家庭关系和理解人性上达到比较深的地方;第二个呢是行为主义治疗,因为它在解除症状方面的确有独到的地方;第三个是家庭治疗在中国会有非常多的使用,其他的基本上可以不谈。

学习心理治疗的形式,但是归根到底还是三大思潮和家庭治疗等这样的形式。

如果套用(林?)的说法,要走大路不要走小路。

大路是什么呢,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学派,另外精神分析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人类发现的探索自身内心世界的最好的工具。

南京有个教了20年心理治疗的教授,他说:曾医生,我不同意你的说法,我是从文革出来的,我听到你用到最,我就觉得有问题.,当然他说的也是对的,我需要把这句话用两点强调一下。

第一条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丝毫不怀疑我们的后代会高于我们的智慧,发明更好的东西,但是到目前为止确实没有比精神分析更好的工具了,比如说对文化的反省,五四后反省了那么长的时间,为什么还会出现那么长时间的内战和内乱?因为我们在反省我们的文化的时候没有一个好的工具,因为好长时间我在看文艺作品的时候,我首先看电影评论的时候我首先看用什么样的工具,如果他使用的是一个很差的工具的话,它能达到的深度可能就是很差的,但是如果用精神分析这样的工具,那么它的深度可能会不一样。

第二个,精神分析不是哲学,不是信仰,不能作为宗教,只不过是一种工具而已,说白了它就是一把外科手术刀,或者是一种治疗的药物,它没有形而上的意义。

有很多人喜欢精神分析喜欢到把它当成宗教信仰的程度,这个我觉得稍微过了一点。

心理治疗师曾奇峰语录

心理治疗师曾奇峰语录

心理治疗师曾奇峰语录1.学精神分析不要用脑子而是要用身体。

2.精神分析是人格理论是探索工具是治疗方法。

3.心理治疗不是治疗一个人,而是治疗一个家族链。

4.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天然的心理治疗师。

5.逆反心理是父母亲的问题而非孩子。

6.催眠是给治疗者以暗示,精神分析是挖掘潜意识的东西。

7.精神分析理论的出现,使西方国家集体意识发作率降低。

8.精神分析是研究关系的学问,研究的对象是爱恨情仇,如果说它不是科学,那么它一定高于科学。

9.精神分析可改为育儿学。

10.精神分析揭示了父母与子女间的相互残杀的关系。

11.一个人的现实人际关系是他的内心世界向外投射的结果,而他的内心世界又是在早年的时候与其父母亲的关系中形成的。

12.人在六岁之前形成人格,六岁之后的经历是六岁前的强迫性重复。

13.移情就是一个人把他早年与父母亲的关系转移到与咨询师的关系上来。

14 .弗洛伊德是把神经症变为移情神经症进行治疗,而自恋性人格障碍不能移情,所以不能用精神分析进行治疗。

15.享受自由的代价是忍受孤独。

16.永远不分析别人,只说自己的感觉。

17.越是本能的越可靠。

18.女人让自己漂亮是吸引男人的,女人让自己皮下脂肪增厚是准备生孩子的,女人让自己肥胖是对性的拒绝。

19.我们对一个人的态度、看法、情感和行为,部分地是被这个人教会的。

20.贫穷的实质是受虐。

21.一个人早年的时候不被人喜欢,就在后来勾引别人不喜欢自己。

22.父母对孩子不好,孩子就越来越离不开父母。

23.移情是过去的重复,是时间上的错误。

24.高考焦虑不是怕考不好而是怕考好,是害怕成功。

25.胃溃疡是内心有孤独和依赖的冲突,是“吃不消了”。

26.晕车船是因为控制性过高。

27.哮喘是内心孤独和依赖的严重冲突。

28.鼻炎是家庭控制太强。

29.乳腺癌是因为与妈妈关系不好,是对妈妈的报复。

30.在一切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心理起了很大作用。

31.回避自己的很多想法,可能是成病的原因。

曾奇峰精分50讲之三:口欲期,肛欲期和俄狄浦斯期

曾奇峰精分50讲之三:口欲期,肛欲期和俄狄浦斯期

曾奇峰精分50讲之三:口欲期,肛欲期和俄狄浦斯期弗洛伊德最初认为,人一生所追求的,就是力比多的满足。

而根据满足的不同方式,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而曾奇峰将其简化为了三个:口欲期(0~1岁),肛欲期(1~3岁)和俄狄浦斯期(3岁以后)。

以前学习弗洛伊德的这些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只感觉到它们的惊世骇俗,但是听曾奇峰讲这三个阶段,才发觉它们离我的生活是如此之近。

先说说口欲期吧,人的嘴可以用来干什么?除了吃和说话,其实还有抽烟、唱歌、吹奏乐器等等。

所有的这些功能都来自同一个源头:吃奶。

人类力比多的第一次满足的体验就是嘬奶头。

很多人在心烦意乱的时候,都喜欢抽烟,这其实是一种典型的退行,而香烟就是母亲奶头的一个替代品。

口欲期的问题如果得到很好地升华,能发展出极好的演讲才能。

对于升华,曾老师给出的定义非常精炼:升华就是象征化。

象征化程度越高,表明升华的越好。

譬如抽烟和演讲都是象征化的“嘬奶头”,但是演讲的象征化就要更高一些。

等到婴儿断奶之后,就是肛欲期。

这个时候,父母往往特别关注孩子的大小便情况。

想拉就拉,是除了嘬奶头之外,婴儿的第二大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必须被纳入到父母的控制之下。

控制,就是这个时期的主题。

孩子何时大小便,涉及到的是父母与孩子的第一次权利斗争。

曾奇峰描述了一个细节,婴儿在小便之后,喜欢将自己的尿渍尽量扩大,这有点像狗喜欢到处撒尿以划分地盘一样,军事统治者享受开疆拓土,攻城略地的快感,与婴儿玩耍自己的大小便没有本质的区别。

也有人说,大小便就是人类制造出的第一件艺术品。

曾老师还指出,许多父母强迫自己的孩子从小学习诸如钢琴之类的特长,就如同控制孩子的大小便一样,是过度的控制欲在作怪。

生活中有一种现象,既与口欲期有关,又与肛欲期有关,就是唠叨。

唠叨往往来自于父母,或者长辈。

大概因为曾老师自己深受其兄的唠叨之苦,所以他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甚至将唠叨称之为精神上的强奸。

唠叨者在意识层面,似乎是因为关心和善意的提醒而唠叨,潜意识层面,却是在满足自己口欲期和肛欲期未满足的力比多需要,换句话说,他们其实是在享受唠叨的过程,却好像是在为被唠叨者付出。

101种防御机制-曾奇峰

101种防御机制-曾奇峰

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学派用语。

指个人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

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

常在无意识状态下使用。

如压抑、压制、否认、投射、转移、文饰、解除、自居、补偿作用等。

自我防御的特征:自我防御机制有以下几个特征:(1)防御机制不是蓄意使用的,它们是无意识的或至少是部分无意识的。

固然,我们时常会做一些意识的努力,但真正的防御机制是无意识进行的。

(2)防御机制是藉支持自尊或通过自我美化(价值提高)而保护自己及防护自己免于受伤害。

从它的作用和性质来看,可分为积极的防御机制和消极的防御机制两种。

(3)防御机制似有自我欺骗的性质,即以掩饰或伪装我们真正的动机,或否认对我们可能引起焦虑的冲动、动作或记忆的存在而起作用。

因此,自我防御机制是藉歪曲知觉、记忆、动作、动机及思维,或完全阻断某一心理过程而防御自我免于焦虑。

实际上,它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法。

(4)防御机制本身不是病理的,相反,它们在维持正常心理健康状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正常防御功能作用改变的结果可引起心理病理状态。

(5)防御机制可以单一地表达,也可以重叠地表达。

例如,某工人在车间受到组长批评,于是说:“我才不在乎呢!”随后在工作中有意无意地摔摔打打,制造废品以消心中之愤,就是合理化与迁怒的双重作用。

概说:按照发展中出现的大约的先后顺序一、口欲期:0—3岁1、投射:你把自己的东西加到别人身上。

2、内射:你形成了一个他人的意象。

3、幻觉:你看到或者听到你想听到或者看到的—愿望、评论、想象或者批评—没有现实检验。

二、肛欲期:1.5—5岁4、投射性认同:三种使用方式。

a)投射了如此之多的自己给他人,以至于造成了他或者她的巨大改变;b)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痛苦的恋人伙伴”)c)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加上使这个人像那个曾经让你不快的人一样对待你。

5、投射性指责:你因为自己的问题不公正地指责他人。

6、否认:假设你自己感知到了现实:a)本质否定:尽管现实明确存在仍加以否认。

曾奇峰享受自由的代价是忍受孤独

曾奇峰享受自由的代价是忍受孤独

说到“精神分析”你会想到谁?不用说,一定是弗洛伊德、荣格之类的大师吧。

稍微了解心理学的读者,可能还会想到这一对亲密的伙伴还为着各自所信仰的理论而反目吧!事实上,当今不仅精神分析之间的差别小了,甚至,学派之间的差别也越来越小了。

正如曾奇峰老师讲的:“我本人使用的一些精神分析技术,被一些超级聪明的同行看成是行为主义的。

”学习心理学的人,不会不知道“曾奇峰”这个名字。

他就像我国心理学行业的超级明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粉丝”加入到心理学这个日渐红火的队伍。

曾奇峰所著《你不知道的自己》已经成为心理学爱好者和从业者的初级科普。

心理医生这个行业,正成为社会日益追捧的对象,越来越多的人对此感到好奇。

资深的心理医生,不用药物,只是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就可以进入中产阶级行列。

身处不断变化的时代,社会发展的压力使人们越来越难以找到自我。

焦虑、烦躁、愤怒、失落、紧张、恐惧等情绪在无形中蔓延,各种心理方面的问题日渐渐凸显,这已经成为困扰个人家庭和社会的主要问题。

如何摆脱焦虑、烦躁、愤怒、失落、紧张、恐惧的心理问题,如何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你不知道的自己》里面的文章,就像他们做治疗一样,反映了他们的价值观、个性特点、处事风格等。

《你不知道的自己》是资深治疗师所写的手记、随笔、杂文和小说等。

曾奇峰,1986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

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创始人、首任院长(1998年)。

首期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学员。

第二期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中方教员。

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在北京举办的精神分析培训项目中方教员。

曾在德国精神卫生机构进修两年,卫生部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委员会成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学组秘书长,德中心理治疗院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精神医学委员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心理治疗师协会首任会长。

湖北省劳动厅心理咨询师资格评审专家组成员,曾在多种心理治疗杂志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多次在世界性心理治疗大会上宣读论文,在多种心理学普及读物上发表科普文章百余篇。

初心不改,实干笃行——记中国顶级心理学专家曾奇峰

初心不改,实干笃行——记中国顶级心理学专家曾奇峰

初心不改,实干笃行——记中国顶级心理学专家曾奇峰他是中国心理学理论研究界的泰斗,曾出版多部心理学著作,为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是国内权威心理治疗专家,拥有35年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经验,独创的“曾氏精神分析”解决了数十万患者的心理障碍;他是心理治疗科技创新方面的科研专家,自主研发出多项极具技术突破性和重大应用价值的技术成果,为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创造出巨大的贡献;他还是一位孜孜不倦的教育园丁,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培养出大量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学研究方面的优秀人才,为行业发展汇聚了强大的人才资源优势……他就是我国被誉为“精神分析播种机”的顶级心理学专家曾奇峰。

把心理学理论研究做实做深做透“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心理学理论研究是心理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人类心理活动的研究与分析,揭示了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因和规律,为心理治疗行业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在曾奇峰看来,心理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为心理学的治疗实践提供了基础,通过对人类情感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们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调节机制,从而为心理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例如,通过对人类恐惧症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恐惧症产生的原因和机制,并且可以针对这些原因和机制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通过对人类情感调节机制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正是由于心理学理论研究对于心理学发展及整个心理治疗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曾奇峰多年来从心理治疗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撰写并出版了《曾奇峰的心理课》《幻想即现实》《灵动的咨询》《适度的防御》《隐秘的人格》《你不知道的自己》等一系列心理学著作,逐步构建起完善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其中,《曾奇峰的心理课》主要介绍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巧,让读者了解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

曾奇峰语录

曾奇峰语录

曾奇峰语录曾奇峰语录1、要求一个人过快改变,无异于对其使用暴力。

快速的改变是虚幻的,甚至会隐藏更大的危险。

2、在婚姻这种极其特殊的关系中,真的可以互相把对方要么制造成天使,要么制造成魔鬼。

3、学习爱和被爱,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课。

4、我们是人,我们都注定要带着人的全部的优点和弱点活着,可以不必为自己的优缺点过分地喜悦或者悲伤。

5、规则本来是应该为人类的幸福服务的,但遗憾的是,人类经常会把规则看得比人类自己都重要。

6、如果是妈妈过多的说了算,对孩子来说很危险;如果你不让爸爸参与到孩子教育中,你的孩子会得病。

7、夫妻间的争吵是一种性压抑的表现。

通过把亲密关系,变成对双方都有压力的关系,来惩罚自己的欲望。

8、温和的语言不会激活人的保护本能能够更好地渗透到他人心中,并产生所希望的影响。

9、有一种说法,说看多了心理类书籍会越陷越深,因为想得越深越细,反而会有更多的毛病。

——深思细想之后,可以获得真正的心灵的自由。

10、富于活力的、有创造性的外在活动之后的真正的疲乏,可以直接导致健康的体魄,还可以提升一个人的自我价值与尊严。

11、精神分析是关于一门关于时间的学问。

现在做的事情,是要改变过去事情的结果。

12、亲情是这个世界上最紧密最珍贵的感情,但因其基于血缘的和婚姻的坚固基础,所以有时会使处于其中的人过于有恃无恐而为所欲为,后果就是带给亲人和自己以伤害。

13、在他人犯了错误,并对自己造成伤害的时候,一般人的做法就是把自己的难受通过指责犯错的人转嫁出去。

14、如果你碰巧在周围的人帮助下,变成了把学习当成享受的人,那你也许就是最幸福的人。

15、好的父母的条件就是:能够忍受孩子长大所导致的自己被抛弃的感觉。

孩子的长大,意味着离父母越来越远。

16、作为心理医生,目睹了太多的亲情框架内的迫害与被害、施虐与受虐,而最令人难过的是,在这样相互拼杀的关系中的当事人,还误以为他们是在相互爱着。

17、一个女性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规则的压制越厉害,她的需要越没有得到满足,那她表达激情的程度可能就越强烈。

曾奇峰:夫妻还是要分你我

曾奇峰:夫妻还是要分你我
Columns 专栏
北文 取 『

京 心 理 卫
· 杨 凤 池
生首
协都
』 或 者

不 分 你 我
会医 副科 理大
一 味
』 也
妻 还
事学 长教

付 出
许 是
编 辑
、心


·理 吴学 君教
研 室 主
, 通 常 还
些 人 对 婚
是 要
任 ,研 究 生
不 如 有
姻 的 最
导 师 。兼 任 中 国 心 理
责 任 划 分 的 婚
失衡的婚姻很难幸福
“不分你我”的结果是付出和回报可能会不平衡;一方可能一味地索 取,另一方可能一味地付出,这样就使得婚姻双方的动力陷入不平衡状态。 换句话说就是,一方完全依赖另外一方,一方完全照顾另外一方,婚姻当中 本来应该对等的责任发生倾斜,仅仅落在某一方身上。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双方在婚姻里面都有幸福感就很困难了。因为一 味索取的人并不会为得偿所愿而获得满足。他们得到的越多,可能胃口就越 大;到后来他们的索取如果无法得到满足,就会对付出的那一方心怀不满; 而对方也会感觉自己像填补无底洞一样无休止地付出,却什么也换不回,忍 气吞声到一定的时候就会愤怒了。
在这样的家庭里,妻子一味地容忍退让、逆来顺受,做丈夫的却把妻子 辛苦劳作挣来的一点血汗钱任意挥霍,再加上他们还动不动就打骂妻子,妻 子像个忍气吞声的奴仆,这个婚姻最后只能以悲剧收场。这个悲剧的尾声不 是离婚或是外遇,而是以一方消灭另一方的肉体、生命为结局。
但是,如果我们反复思量这段婚姻的前前后后,会发现悲剧的种子早已 在惨案发生之前就埋下了。那就是爱的付出和索取的极度倾斜。这种倾斜会 让付出的那一方忍无可忍,让索取的那一方贪得无厌,最后已经不是婚姻何 去何从的问题,而是直接酿成了重大的刑事案件。些杀了丈夫的女犯的故事。这些女犯因 故意杀人而被判死刑,但是她们特别受当地群众的同情。这类例子的情节有 普遍的内在一致性。这一类女犯的丈夫通常游手好闲、没有责任感,性格粗 暴,行为野蛮,还有种种恶习,比如说吃喝嫖赌。他们就是我所说的一味索 取者,不仅一味索取而且往往还伴有家庭暴力。

曾奇峰 第四讲 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疗

曾奇峰  第四讲 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疗

第四讲: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疗曾氏语录:1. 安慰一个哭泣的人,不是说“不要哭”,而是说“你一定很痛苦想哭就哭吧”或“我陪你一起哭”,这就是共情;2. 所谓的童年经历,就是你曾经住过的旅馆和吃过的菜,那些旅馆的服务质量和菜的口味决定了你现在愿意去哪些地方和不愿意去哪些地方;Note:(问:来访者来咨询时,对疾病的产生有个假设,如果用认知疗法,我会认为他的疾病来源于认知扭曲。

如果用人本主义的话,我说我会认为他的自我实现受到阻碍。

精神分析呢?)1. 经典精神分析认为:一个人的疾病来自他的力比多和攻击性投注和投注的方向出现问题;2. 母亲的缺乏和母亲对婴儿的回应不恰当:2.1 投注到替代母亲的物体上--------恋物癖;2.2 投注到自己-------病理性自恋;P.S. 母亲不应成为“第二抚养着”,她本来就是第一位的;隔代抚养的关系本身就是一种创伤;3. 两个(同一家庭内)成年人之间的冲突会内化成孩子的心理冲突,e.g. 孩子不知道自己需要谁;4. 成年时的首次发病(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等)——童年创伤的延迟性反应,创伤性事件即诱因;5. 双亲会内化为孩子心理中“内在客体”:(我们只要说到人格,就会回到早年和父母亲的关系)5.1 一种为内在的帮助者——支持、赞美、帮助自己的;5.2 一种为内在的迫害者——反对、与自己冲突的;5.3 精分心理治疗——把内在迫害者转化为帮助者;——重构的不是现实中的亲子关系,而是自己与由双亲内化的“内在客体”的关系;5.4 基于移情、客体关系的治疗——以新的客体关系代替旧的——即寻求被“恰当的对待”,治疗师的任务就是对来访者“恰当的对待”以重构客体关系;6. 退行是一切心理治疗的基础,没有退行就没有精神分析,甚至没有一切心理治疗;治疗师和医师的人本主义关怀和共情,能促使来访者有限退行;7. 从人格理论看病因与治疗:7.1 超我与本我是永远处于冲突的;7.2 心理疾病的产生不是超我与自我的持续冲突,而是自我在调和冲突时的无力;7.3 心理治疗目的——使自我强大到应对超我与本我的夹击和外界的变化;在有限退行状态下借助治疗师的帮助增加自我的功能,自我的不够强大源自早年的发育不良;心理治疗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增加访者的自我功能,让来访者的自我足够强大,能够应对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能够应对外界。

曾奇峰精分笔记

曾奇峰精分笔记

曾奇峰精分笔记一、精分是什么移情反移情自我防御机制1、它研究一个人在早年跟父母亲的关系中间是怎么样形成他的人格,以及早年的关系形成的这个人格,对他成年以后有什么影响;2、在两个人的关系中间,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部分是由另外一个人教会的。

比如说我如果见到一个人觉得紧张,这个紧张的一部分来自于,另外一个人使我紧张。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利用我们跟其他人在一起的感受,来了解这个人对我们干了什么?以及他人际交往的模式是什么?我的那个感受,就是所谓的反移情;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自我保护系统------自我防御机制(阻抗)3、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一直到现在,都需要学会很多的自我保护机制。

在这样一个冷暖不定,大自然随时对我们有敌意的世界,我们如果没有自我保护机制的话,就不能够活下来。

那些不能在心理上有效保护自己的人,已经到另外一个世界上去了。

4、移情研究一个人早年跟父母亲的关系,以及早年关系的形成的人格对成年的影响。

精神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就是如何保护自己。

我个人最看重精神分析价值是,它可以是一门育儿学。

另一些价值是,我首选人格鉴赏学,就是如何鉴赏一个人的人格。

二、核心人格的形成知识要点:1⃣精神分析就讲四种东西:攻击性,力比多,自恋,关系。

2⃣弗洛伊德的主要贡献:内驱力理论(1)力比多的满足(2)攻击驱力的满足以及攻击驱力的需要人活着的动力来自于两个内驱力力比多:即性驱力。

这里的性不是指生殖意义上的性。

泛指一切与创造、愉快、亲密、温暖⋯⋯等美好的感觉攻击驱力:即攻击性。

是指具有对他人有意挑衅、侵犯或对事物有意损毁、破坏等心理倾向和行为。

泛指竞争、追求卓越、自我攻击、毁坏他人、破坏社会⋯⋯。

沙利文,古典精分和现代精分的分界曾奇峰属于现代的客体关系理论学派他认为精神分析的价值:育儿学+人格鉴赏学精神分析说的最多的是潜意识人活着,就是靠这四个轮子驱动的。

科胡特说,父母亲是代表人,比他们做什么更重要。

曾老师名言

曾老师名言

曾老师名言1、“遇到鬼不能跑,一跑就真的有鬼了。

”2、“贫穷不是罪恶,富贵并不可耻,平常心对待金钱。

”3、“我们不是被事情所困惑,我们是被我们自己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惑。

”4、“一个优秀的人应该具备四种识:常识、知识、见识、胆识,常识往往比知识更重要。

”5、“信用是一个人的第二性命,人无信难立于世,一个人的信用很重要,信用是自己坚持出来的东西。

”6、“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正确解释:如果人类不了解人之所以为人的人性,如果人类不能够坚持做自己,人就毁灭了。

”7、“西方文化绝对不容许你骗别人,但是不反对你骗自己。

中华文化刚好相反,我们没有办法禁止你不骗别人,我们只要求你不要骗自己。

”8、“人类要讲信干什么,就是因为彼此都不信,才讲信。

如果你很自然说,大家都很诚信,根本诚信这两个字就丢掉了,不会讲了。

”9、“凡是你用金钱能够买动的人,将来背叛你,也非常简单。

人与人之间要讲道义,不要完全讲利害。

”10、“合理的钱你一定要赚,不然你白做了;不合理的钱你绝对不要赚,否则你自己会受害。

”11、“不要占朋友的便宜,才是长久保持友谊的要诀。

”12、“一个人做一件事情,你很快乐你也要做,你不快乐你还是会做,你被禁止你还是要做,那就是你这辈子要做的事情。

”13、“当我们一切都上网的时候,我们没有学问家了。

你看电视,你上网络,可以变成一个学问家,我绝对不相信。

你要成为学问家,一定要回归书本,要好好去看书,除此以外,都是假的。

”14、“单独一个人的力量,无法治水,必须把众人组织起来,而世界上最自然、最庞大、最优秀、最灵活、最有效的组织,便是天地。

法天地的组织,还需仿效天地自然的运作。

”15、“中国式管理,讲起来就是水的管理。

和美国式管理偏向火的管理颇为不同。

我们主张以柔克刚,先礼后兵,继旧开新,生生不息,无一不和水有关。

”16、“人只有替自己做事才会效率很高的,替别人做事才会拖拖拉拉。

组织如果能把团体弄得像一个人一样,效率就高了。

曾奇峰:六个忠告

曾奇峰:六个忠告

曾奇峰:六个忠告一、这个世界,他人,还有我们自己,总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理解他人的困难自不消说,即使我们本身的事情,有许多也是我们自己都不容易知道的。

人们往往都喜欢相信自己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想、这样感觉和行动,但精神分析却坚持说,我们所想、所感觉、所做的事,有许多时候是我们所不知道、不理解的,它们受着潜意识的指挥和控制。

比如(这也是曾老师在讲课中讲到的事例),做父母的拼命督促孩子刻苦学习,不厌其烦的给孩子讲学不好将来没有工作云云,以致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学习更加不好,还产生了诸如强迫等神经症的症状。

表面上看,做父母的是希望孩子好,但他们的真实思想是害怕孩子将来学不好,考不上好大学,自己没有面子,满足不了自己的虚荣心。

是做父母的不愿意承受失败的焦虑,就借督促孩子学习,将这种焦虑推卸给了孩子。

这是“虽曰爱之,实则害之”的典型事例。

要了解自己的内心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在文明和社会的要求下,我们必然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当内心的想法与这些规则冲突时,我们习惯上的做法是将其压抑下去,以致后来连自己也不认识或不承认了。

一个人见了异性脸红,不自在,他(她)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内心里对异性产生了爱慕之情。

一位女性,总是怀疑自己的丈夫有外心,虽经过观察、考验并无实据,但却摆脱不了这种想法,实际上是她自己对某位丈夫以外的男性有强烈的爱慕,内心接受和抵抗两种情感的冲突,投射到了丈夫身上。

一位强迫症患者,是摆脱不了对于童年时代性游戏的内疚。

一对婚姻不和的年轻夫妇,潜意识里,女性总有着男方家庭等各方面条件不如自己而产生对丈夫的轻视,而做丈夫的也总有很强的自卑感,他的潜意识里试图通过对妻子全部的征服来摆脱自卑。

于是他们总是争吵不断。

一个年轻女孩,产生了对死亡的恐惧,挥之不去。

她害怕自己的想法,感到不可思议。

她不知道,这是她生活中压力过大而在潜意识里想逃避的象征性的表达。

每一位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尤其是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师),都有许许多多案例,充分说明着这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奇峰精神分析经典语录
1、酒精这种精神活性物质可以解除顽固的防御,使灵魂柔软通透,可以融化突出的自我,使个性酥软滑嫩。

2、如今做人难,做俗人难,做个精神分析的俗人就相当的难。

3、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与这个世界无关,而与你愿意把它制造成什么样子有关。

4、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的孩子,任何人都不必用对自己不好的方式来对他人好。

5、我们是人,我们都注定要带着人的全部优点和弱点活着。

6、父母打孩子,只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而不是为了孩子好。

明显地是为了掩盖自己潜意识里的恶毒。

7、我们与其问有多少人需要心理医生,还不如看看每一天烟和酒的消耗量有多大,就知道这个需求有多大了。

8、精神科的诊断应该是供同行之间交流的,而不应该是用来吓唬患者的。

一个受过良好训练的医生是不会随便给病人一个诊断的。

我宁可冒着被认为基本诊断都弄不清楚的风险,也决不给人下诊断。

9、在有钱、有闲的情形下,找个人做做精神分析,实在是一种明智而高雅的选择。

因为它可以使你了解自己,因为它可以使你活得缓慢而从容。

10、人的最大的消耗,不是来自智力或者体力的透支,也不是来自跟大自然或者同类的争斗,而是来自自己对自己的战争。

因为在这场战争中,“敌我双方”的战士、枪支、弹药甚至战术,都是这个人自己提供的,所以没有任何人可以支撑下去。

11、人有两种:一种是在出门之前把自己“暴揍”一顿的人,一种是在出门之前对着镜子把自己猛吹一顿的人。

12、那些出门前和出门后疯了的人,恰恰是那种在出门前“揍”自己的人。

这个世界上没有被吹疯的人,只有自我攻击才会让人发疯。

13、丰衣足食之后,一个人的精神追求大约可以分成三个类别:①艺术类的喜好;②科学上的探寻;③自我探索,以了解自己为目标,更好地活着,是这些人的最高理想。

14、现在社会的生活,简直在制造“抢劫犯”,似乎每个人都在“抢劫”着一切可抢之物,不可有丝毫的停歇,因为停歇就意味着放弃和失败。

15、名人们购豪宅、找情人或者剃发出家,其共同点就是追求“享乐”。

16、沉溺声色的人和出家的人相互看着对方时,都会觉得对方可怜。

前者认为后者受了过度的刺激疯了,放下那么多好玩的享乐的事情不玩了;后者却觉得前者还没发现以及还不能欣赏更加好玩的享乐的东西。

流浪汉与工作狂相互看着对方时,都会觉得对方可怜。

17、别人不理解自己的四大原因:
①你没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或者你告诉了却没有说清楚;
②你想让别人理解自己,自己的行为与自己的想法相反;
③你自己不理解自己的原因是你自己都不理解自己;
④别人已理解了你或你的一些东西,但你认为别人不理解自己,还在为别人不理解自己而伤心。

18、没有人会自愿地和愉快地处于被他人帮助的地位,因为被帮助意味着自己的无能、弱小和卑微。

人的内心里,有一种天然的追求平等、甚至追求卓越的力量,在被帮助的时候,这种力量就被隐藏在内心深处,并变成一种对助人者的敌意。

19、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不被察觉的仇恨更具有毁灭性了。

20、理解人性的最好途径之一,就是观察幼小的孩子。

只要没睡着,孩子总是需要看点什么、听点什么、问点什么或者做点什么的。

21、即使从表面看,也看得出那些所谓懒惰者仅仅是在某些方面懒惰,而在另外一些方面勤快,从能耗的总量来说,他们并不低于勤快者。

这就是“选择性的局部懒惰”,跟“选择性的局部勤快”一个意思。

没有一个人会是“非选择性的全面的懒惰者或者勤快者”。

22、关禁闭之所以是一种惩罚,是因为它剥夺了人的勤快的可能性。

23、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值得信任的人和事,只要有信任就一定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风险。

心理健康的人,会模糊处理这一问题,只要有大部分的把握,就选择完全的信任,并在这种信任的基础上做该做的事情。

24、信任不是一种态度,而是一种能力。

一个人对外界的人和事的信任,是其对自己的信任向外投射的结果。

25、人是大自然这个实验室制造的最精致的产品。

26、从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看,没有一个人真正地变成了神,变成了怪物的却无以数计。

27、人以为“变成神”的思想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活着,但实际情况是,这些思想让他们已经提前死了——因为人活着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人的情感和人的关系,而这些思想,几乎从任何意义来说,都是隔离情感和隔离关系的。

28、心理治疗的目标是使来访者接受作为一个人的现状,具有人的情感和人的关系。

29、说太正确的话,就是他们虐待他人的方式。

说太正确的话的人,说那些话不是他们的目的,让人难受才是他们的目的。

说什么已经不是太重要,关键是要说,于是就把那些正确的废话反复地说了出来。

仔细想想,这样的人也是很可怜的。

那些总是说太正确的话的人,就是显得没毛病的人,跟他们打交道除了把自己累死、气死,估计不会有别的结果。

30、从最低的限度来说,情感交流之后的最坏的结果,都比虚伪的理性层面的施虐与受虐的关系要好。

31、若在游戏中投入了自己全部的智力、精力和爱恨情仇,游戏的结果,不管是输是赢,都牵动着他们的全部神经。

32、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游戏可是天地下最严肃的事情。

把游戏看得不再严肃,是成年人的疾病。

33、如果人生如游戏,那这场游戏也有境界之分:
①最低境界,把人生一切都看成是严肃的、不可游戏的;
②稍高境界,把学习工作之类严格跟游戏分开,一时拼命学习工作,一时尽情玩乐。

③最高境界,内心不再有游戏和非游戏之分。

以游戏之心做养家糊口或者为人民服务的大事,也以做大事之心游戏,心神不再因事而分离。

34、“正确的废话”的特点:①绝对没错;②说的人越说越高兴,听的人越听越难受。

35、心理咨询不涉及到信仰的问题,除非这个人信仰的是举世公认的邪教。

36、判断一个人是有着正常的信仰还是已经走向偏执,关键是看他的现实功能。

如果他有信仰的同时能够甚至能够更好地处理日常生活事件、和谐地与他人相处、言行与现实环境协调,那就是信仰得比较健康。

37、有希望就可能拥有一切。

或者说,即使我们什么都没有,只要我们有希望,那我们就不是真正的穷人。

38、珍稀动物在营养学上是否就有特殊价值,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想象层面,将因稀而贵的动物吃进肚子里,会使自己也沾染些独特和珍贵的特质。

39、男欢女爱的顶峰,就是一种吃与被吃的状态。

40、几个人一起吃饭,实际上是相互看着对方满足本能需要,也是一种相互“示弱”的状态。

这相当于对他人说我也是人,我也有人的基本需要。

因此吃饭的气氛经常会是轻松安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